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养花大全月季白粉病的防治技术》,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月季白粉病菌侵害叶片、叶柄、嫩梢及花蕾。感病叶片初期出现褪绿黄斑,逐渐扩大后在两面产生一层白色粉状物,叶片失绿变黄。嫩叶染病后皱缩、反卷、畸形、变厚,有时为紫红色。嫩梢、叶柄染病时,病部稍膨大,节间缩短,反向弯曲。花蕾受害披满白粉,萎缩干枯,花姿畸形。病株反复侵染后,长势衰弱,开花不正常或不能开花。

月季白粉病是由半知菌亚门白尘粉孢菌侵染引起的。病菌的分生孢子串生于分生孢子梗上,分生孢子呈椭圆形,以此侵染传播危害。病菌的生长温度范围为17-25C,最适温度为21C。月季白粉病菌以菌丝体或不成熟的闭囊果在休眠芽内渡过不良环境。温度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经风吹传播,可从气孔或直接侵入植株组织。病菌对湿度适应能力很强,在干旱或高湿,如相对湿度为23%-99%时都能侵染危害,但仍以空气湿度高的环境下发病较重。春秋季节气温在16-25C左右时最易发生,尤其是湿度大的阴雨天气,蔓延很快,3-4月为高峰期。偏施氮肥,植株徒长,过度密植,光照不足,通风不良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和蔓延。不同品种抗性差异明显,小叶多花蔓生品种较抗病,大花品种易感病。

防治方法主要有:

(1)发病季节要仔细观察,一发现有感病病枝,应立即剪除并烧毁。

(2)发现病情,立即喷洒杀菌剂,每2周1次稀释喷洒25%粉锈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800倍的代森该或代森锌;也可用托布津500-1000倍稀释液。

(3)休眠期清除园地,并喷洒波美3-5度石灰硫黄合剂或托布津500-800倍稀释液。

(4)月季在气温5C以上时,芽就开始萌动生长。导致白粉病的病源真菌在5C以上开始活动。因此,在月季刚发芽还没有发生明显的白粉病症状时,每周喷1次稀释800-1000倍的托布津或50%代森锌液,连喷3次,预防效果很好。

(5)在通风透光不好的环境里,白粉病最易发生,因此在管理上应注意常修剪使植株通风透光。

(6)合理施肥,适当多施磷、钾肥,增强抗病能力,加施硼、硅和锰等微量元素有防病作用。

(7)如果在家庭阳台上培养少量月季时,应该尽量选择抗病力强的月季品种。

延伸阅读

养花大全月季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


月季花容俊美,千姿百态,芳香馥郁,四季常开,特别是品种繁多,易于繁殖和栽培,被人们誉为花中皇后,是我国十大名花之一;但月季病虫害常造成生长不良,甚至死亡,严重影响观赏价值。笔者通过多年的实践,总结了月季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技术,以供借鉴。

1月季黑斑病

1.1危害症状

叶片、嫩叶、花梗都可受害。病斑通常出现在叶片的表面,为直径1.5mm左右的近圆形或不规则病斑,边缘纤毛状、黑色或深褐色,常有黄色晕圈包围。菌丝在角质层下呈放射状分枝,黑紫色。病斑上可见黑色凸起小点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盘。病斑往往几个连在一起。病部周围叶大面积发黄,病斑成为带有绿色边缘的小岛。叶柄及嫩枝上病斑呈长条状,边缘无明显放射状。严重时,病叶皱缩不平,叶片向叶背卷曲,嫩枝向下弯曲或枯死,花蕾不能正常展开。

1.2病原

致病病原为放线孢属的一种真菌。分生孢子长椭圆形或葫芦形,双细胞,略有缢束。上部细胞小,有喙状突起偏向一侧,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盘在病枝枯叶上越冬。翌春产生分生孢子,借风传播。

1.3发生规律

潮湿、多雾而且闷热、多雨,通风不良的环境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和流行。露水重时或在傍晚后浇水,入夜时叶丛仍有积水时,为病害的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会导致病害加重。叶片上有水时,孢子6h内可萌芽侵入。植株生长不良,尤其是刚移栽的苗木发病重。露地栽培密度大,或花盆摆放太挤,以及采用喷灌的方式浇水,都会加重病害发生。

1.4防治方法

(1)清除侵染源。秋季彻底清除枯枝落叶,并结合冬季修剪剪除有病枝条,以清除病枝上越冬病菌。

(2)发病季节勤检查,及时摘去病叶并销毁,可防止病害蔓延。

(3)改善环境条件,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植株抗病能力,控制病害发生。浇水最好采用滴灌、沟灌或沿盆边缘浇水,切忌喷灌,以免水滴灌溅使病菌传播到邻近的叶片上,灌水时间最好是晴天的上午,以便使叶片保持干燥。栽植密度、花盆摆放密度要适宜,以利于通风透气;选用当地抗病性强的月季品种栽培;增施有机肥,磷、钾肥,氮肥要适量,使植株生长健壮,提高抗病性。

(4)夏季新叶刚刚展叶时,即应开始杀菌保护,直到冬季。雨季每周喷药1~2次,平时7~15d喷1次药,喷药次数视病情发展及药剂品种而定。可选用的药剂有75%百菌清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或80%代森锌500倍液,或1%等量式波尔多液,或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等。其中以75%百菌清500倍液喷雾防治效果最为显著。为了防止病原菌抗药性的产生,药剂必须交替使用。

2月季白粉病

2.1危害症状

危害月季的叶片、嫩梢、花蕾及花梗等部位。嫩叶感病后,叶片皱缩、弯曲呈畸形,有时变成紫红色,老叶感病后,叶面出现近圆形、水渍状褪绿的黄斑,与健康组织无明显界限,叶背病斑处有白色粉状物,严重受害时,叶片枯萎脱落。嫩梢及花梗受害部位略膨大,其顶部向地面弯曲。花蕾受侵染后不能开放,或花姿畸形。受害部位的表面布满白色粉层。

2.2病原

病原为蔷薇单丝壳菌,菌丝体在寄主表面发育,以吸器伸入植物表皮细胞内吸取营养。分生孢子梗短,直立,顶端着生分生孢子,孢子无色,卵圆形或桶形,5~10个串生,主要以菌丝在感病植株的休眠芽内越冬,次年春天芽一展开便布满白粉,这些分生孢子被风传播到幼嫩组织上,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萌发,并通过角质层和表皮细胞壁进入表皮细胞进行为害。

2.3发生规律

白粉病一般在温暖、干燥或潮湿的环境易发病,降雨则不利于病害发生;施氮肥过多,土壤缺钙、钾肥时易发病;植株过密,通风透光不良,发病严重。温度变化剧烈,花盆土壤过干等,使寄主细胞膨压降低,将减弱植物的抗病能力,有利于病害发生。

2.4防治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注意土壤湿度,及时浇水;合理施肥,氮肥不宜过多,应适当增施钾、钙肥,以增强植株长势,提高抗病力;适时修剪整形,去掉病梢、病叶,改善植株间通风、透光条件。室内盆栽月季,应置于通风良好、光照充足的地方。

(2)药剂防治。早春发芽前喷3~4B石硫合剂,生长期发病可喷70%甲基托布津1000~1500倍液,或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粉锈宁的残效期可达20~25d,喷药后受害部位的白粉层变暗灰色、干缩变消失。笔者曾用1∶20的石灰水喷洒,几分钟后,再用清水喷洒洗净,也能有效防治白粉病。

3蚜虫

主要为月季管蚜、桃蚜等。蚜虫聚集在芽、嫩叶、花蕾上吮吸汁液。大量发生时有蜜油状黑色分泌物。春夏季为孤雌生殖,秋季为两性生殖产卵越冬。露地栽培时以早春和初夏为多发期。

防治方法:虫量不多时,可喷洒清水冲洗。必要时可喷2.5%溴氰菊酯乳液4000~5000倍液,或10%的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喷时加入1/中性洗衣粉,以提高防效。注意保护瓢虫、草铃、食蚜蝇等天敌。

4金龟子

主要为铜绿金龟子、黑绒金龟子、白星花金龟子、小青花金龟子等。常以成虫啃食新叶、嫩梢和花苞,严重影响植株的生长和开花。

防治方法:利用成虫的假死性,于傍晚振落捕杀;利用成虫的趋光性,用黑光灯诱杀;在成虫取食危害时,用50%的马拉硫磷乳油1000倍液喷杀。

5介壳虫

主要有白轮蚧、日本龟蜡蚧、红蜡蚧、褐软蜡蚧、吹绵蚧等,其为害特点是刺吸月季嫩茎、幼叶的汁液,导致植株生长不良,主要是高温高湿、通风不良、光线欠佳所诱发。

防治方法:在若虫孵化盛期,用25%的扑虱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喷杀。

6月季茎蜂

1年1代,以幼虫在被害枝条内过冬,翌年5月上中旬成虫羽化外出,喜产卵于当年生枝条嫩梢上,尤其是从地面发出的粗壮嫩梢上产卵,受害枝条先萎蔫后枯干,向下弯曲。到秋季有的钻入枝条的地下部分,有的钻入上年生较粗的枝条上作茧过冬。

防治方法:春季发现萎蔫的嫩梢,随时剪掉,消灭梢内幼虫。结合冬剪,剪除带虫枝条,集中烧毁。另注意保护寄生蜂等天敌。

养花大全月季白轮盾蚧的防治方法


分布与为害月季白轮盾蚧AulacaspisrosarumBorchesnius又名拟蔷薇白轮盾蚧。属同翅目,盾蚧科。全国分布。为害月季、蔷薇、白玉兰、米兰、月桂、茶、南天竹、黄刺玫和玫瑰等。严重时枝条布满虫体,一层白介壳。以老株二年生以上的枝条受害严重。

形态特征雌成虫介壳长为2毫米左右,近圆形,白或灰白色。壳点2个,位于一端。雄介壳长形,白色,纵脊3条。卵圆形。若虫扁平,浅紫色。

生活习性华北地区一年发生2代,以受精雌成虫越冬。北京地区每年5-6月、8-9月为若虫孵化盛期,也是防治最佳时机。每雌成虫平均产卵100多粒。若虫孵化后从母体壳下爬出,经一段爬行后固定刺吸为害。与此种发生近似种类的蔷薇白轮盾蚧(A.rosae)。长江流域以南一年发生3代,若虫孵化盛期分别发生在5月中旬至下旬、7月中旬至下旬、9月中旬至下旬。

综合防治

(1)加强养护绿化地、苗圃或温室内发生轻时,结合养护管理,剪除有虫枝,并及时烧毁,以消灭虫源。

(2)药剂防治花木发芽前喷施晶体石硫合剂50倍液,或蚧螨灵石油乳剂150倍液,消灭越冬虫体。若虫孵化期及时喷施40%速扑杀(速蚧克)2000倍液,或45%灭蚧100倍液防治。

月季白粉病的防治


月季白粉病主要为害月季、山刺梅、玫瑰等。此病影响植株叶片、嫩枝和花蕾,发病率达50%—70%,可使花蕾不开花或花朵变小。病原菌是蔷薇单囊壳菌。病菌以菌丝在寄主的枝、芽、落叶上越冬。翌春如温度合适(18℃—25℃),则可产生大量分生孢子传播、侵染。越夏后9—10月,借风力再次侵染,在温度20℃、湿度97%的条件下,孢子2—4小时就会萌芽,3天后就能形成粉孢子。一般夜间温度较低(15℃—16℃)、湿度较高(90%—99%),有利于孢子萌发及侵染。白天气温高(23℃—27℃)、湿度低(40%—70%),有利于孢子的形成释放。

早春病菌在展开的叶片上下两面都布满了白粉层。叶片皱缩反卷,变厚为紫绿色,逐渐干枯死亡。生长季节叶片受侵染,首先出现白色的小粉斑,逐渐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的白粉斑,严重时白粉斑相互连接成片,节间缩短,叶片萎缩干枯,枝条发育畸形。叶片、叶柄及皮刺上的白粉层很厚,难以剥离。花蕾包满白粉层,萎缩干枯,花小而少,甚至不开花或开花畸形。

防治上首先创造良好的环境,加强栽培管理,要光照充足,通风良好,白天浇水。避免过多施用氮肥,适当增施钾肥,土壤保持排水良好,提高抗病能力。休眠期要喷洒2—3度石硫合剂,消灭病芽中的越冬菌丝或病部的闭囊壳。发病期应彻底剪除病枝、叶、芽,清除周围腐烂病叶,减少侵染来源。结合病枝修剪,交替喷洒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或50%多菌灵药液。

发病植株表面的白色粉状物极易借助风力传播,防治不及时或病枝清理不干净、多风的环境,有利于病菌的扩散,进行再侵染,难以控制。因此,应多观察,及早发现,及时喷药防治,即可收到良好效果。

养花大全月季花叶出现黑斑怎么办


这几天,家住长春市南关区四道街附近的张女士有些发愁,朋友临出国时托她照顾的月季花,不知怎的,叶上就长了黑斑,又一点点地由小变大,最后把绿绿的叶片都给欺负死了。这慢慢发展下去,花不就完了吗?不光是我心疼,朋友要是问起,我也没法交待啊!张女士犯愁地说。

花卉专家、儿童公园技术科董科长初步断定,张女士的月季花,得的是比较常见的黑斑病。董科长说,这种病多是由真菌引起的,多雨季节时最为常见,所以这个季节要充分注意。一般来说,只要染上这个病,叶片最先有症状,接着会慢慢发展到嫩枝和花梗等部位。叶片染上病毒后,叶面多出现圆形或放射状病斑,病斑周围多呈紫褐色或红褐色,病斑上生着许多小颗粒状的东西,能分生出更多的病斑。病斑往往多个连成一片,甚至会迅速蔓延至花的全身,叶片脱落、花梗变黄变蔫,直至死亡。

通常情况下,黑斑病菌能潜伏在月季花里过冬,到多雨、多雾的天气,此种病极易高发。

怎样预防呢?董科长说,花也像人一样,首先要尽量提高花自身的免疫力,多栽植抗病、耐病品种,按照科学方法为其施肥、浇水,过多过少都不好。其次,要密切关注花的外在形态,一旦有发病迹象,就要有所防备。比如预防黑斑病,要及时观察花的叶子,及时用药。像张女士这种情况,她可以随时把枯黄的落叶清扫干净,切忌不要乱扔,最好统一焚毁,以防传染其他植株;定期给药,可按病情严重与否,喷洒定量的多菌铜或石硫合剂等农药,轻的情况下,几周内病情就可得到缓解。

养花大全盆栽月季黑斑病的防治的要点


月季黑斑病已成为月季栽培中的一大困扰,叶片、嫩枝和花梗均可受害。病害严重时,整个植株下部及中部叶片全部脱落,仅留顶部少量新叶,直接影响月季的生长、开花和观赏。

首先简要介绍一下该病的症状和发病规律。叶上病斑初为紫褐色至褐色小点,后扩展成直径1.5毫米至13毫米的圆斑,黑色或深褐色。病斑周围常有黄色晕圈包围。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盘在病枝或落叶上越冬。5月至6月开始侵染。温度17℃至25℃为发病适温,30℃以上发病减少。分生孢子借雨水或喷灌水飞溅传播,昆虫亦可传播。多雨、多雾、多露时易发病,潜育期10天至13天。病菌可多次重复侵染,整个生长季节均可发病。

月季黑斑病应以预防为主,在发病初期及时防治会事半功倍,一旦到了后期,用药物防治就很难控制其蔓延。笔者通过多年实践,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法。

首先尽可能选用优良抗病品种。

第二,加强栽培管理。最好采用滴灌、沟灌或沿盆边浇水,不在晚间浇水,以免叶片上有水时不能很快干燥,有利病菌入侵。及时修剪,使植株通风透光,光照充足,每天至少保证6小时以上的光照。发病期间少施氮肥,多施磷钾肥。

第三,随时清扫落叶,摘去病叶,减少侵染源。冬季对重病株进行重度修剪,清除病茎上的越冬病原。不要随意用手触摸发病植株的叶片,防止人为传播。第四,药剂防治。防治黑斑病的药物很多,早春可用1%的福美砷进行土壤消毒。另外,春季刚展叶或发病初期,用45%的噻菌灵(特多克)悬浮剂500倍液至600倍液喷雾,或用70%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交替使用,每隔7天至10天一次,连续3次以上,防治效果较好。发病时,可喷800倍50%的多菌灵药液,此药抗雨水冲刷性较强。单用百菌清比用多菌灵效果好一些。

实践证明,使用传统的波尔多液防治月季黑斑病仍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因为此药在月季发病的潮湿天气中具有较强的黏着性,在叶面上能形成一层薄膜,可有效杀死病菌。波尔多液药效可维持2周。由于黑斑病菌潜伏期长,喷药时间最好掌握在发病之前,效果会更好。波尔多液采用100倍液石灰等量式,要现配现用,不要隔夜。

养花大全如何去除月季黑斑病


黑斑病是一种各地最常见的具有毁灭性的病害。主要侵染叶片,也侵染嫩枝、叶柄、花、梗、花蕾和花。嫩枝上的病斑点,初期为长椭圆形,暗紫红色,稍有下陷。花梗上的斑点较小。当气温上升到25℃左右,空气湿度接近饱和的闷热天气,发病最为严重,多雨季节病害蔓延最快,侵染也重,八九月是高峰期。此外,植株种植过密或场地通风不良,也是诱发本病的主要原因。

黑斑病防治一般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一是挑选抗性强的品种;二是改善栽培环境,栽培场地要空气流通,光照充足,每天至少保证6小时以上的光照。培养土要透气,那些瘠薄土、板结土、盐碱土是养不好月季的;三是清除园中落叶、枯枝、杂草、废物,并集中烧毁,以减少传染源。同时,一旦发现病叶,立即剪除。不要随意用手触摸发病植株的叶片,防止人为传播。

防治黑斑病的药物很多,早春用1%的福美砷药剂进行土壤消毒。发病前,使用75%的百菌清1000倍药液喷雾,2周一次,直到控制住蔓延为止。也可用800倍70%的甲基托布津药液杀菌。发病时,可喷800倍50%的多菌灵药液,此药抗雨水冲刷。

实践证明,使用传统的波尔多液来防治月季黑斑病仍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因为此药有月季发病的潮湿天气中具有较强的粘着性,在叶面上能形成一层薄膜,从而能有效地杀死病菌。波尔多液药效可维持2周。由于黑斑病菌潜伏期长,喷药时间最好掌握在发病之前,效果会更好。波乐多液采用100倍液石灰等量式,要现配现用,不要隔夜。喷施时间宜选在傍晚,中午高温时喷易产生药害。

月季白粉病的症状和防治方法


名称:月季白粉病

症状:主要危害新叶和嫩梢,也危害叶柄、花柄、花托和花萼等。嫩叶皱缩扭曲,上、下两面布满白色粉层,渐渐加厚,呈薄毡状。叶片加厚,为紫绿色,逐渐干枯死亡。成长叶感病时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白斑。嫩梢和叶柄发病时稍肿大,长出长椭圆形的白斑。花蕾不开或仅露出一点花瓣。

病原及发病规律:真菌。无性型为半知菌的白尘粉孢菌(Oidiumleu-coconiumDesm.),有性型为子囊菌的毡毛单囊壳菌[Sphaerothecapannosa(Wallr.)Lev.]温室栽培全年发病。露地栽培时,病芽长出新梢和叶时就发病,长满白粉。南方3-5月发病重,北方5-6月及9-10月发病重。施氮肥过多、栽植过密、光照不足、通风不良发病来重。因此,温室栽植条件下,高温、高湿、通风不好最易发病。一般小叶、无毛的蔓生多花品种较抗病,芳香簇的多数品种,尤其是红花品种均感病。

防治办法:(1)剪除病枝、病芽和病叶。(2)休眠期喷2-3波美度石合剂,发病季节喷50%苯来特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3)温室中冬季防治可将硫磺粉涂抹在取暖设备上任其发挥,使用硫磺的适宜温度是15-30摄时度。温室栽培中要注意通风、透气、透光、不要过密。

甘蔗白粉病的防治技术


甘蔗白叶病植株叶片上有单条或数条白色或乳黄色或浅绿色条纹,条纹宽窄不一,有时全叶变成白色,叶质柔软,病蔗株长出的侧枝或分蘖全为白色,严重的叶鞘也变白,有时在白色叶片上出现绿色小斑块,斑驳状且大小不等,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甘蔗白叶病防治技术吧!

甘蔗白叶病为害症状

甘蔗白叶病为害症状主要表现在蔗叶上,叶片上有单条或数条白色或乳黄色或浅绿色条纹,条纹宽窄不一。有时全叶变成白色,叶质柔软。病蔗株长出的侧枝或分蘖全为白色,严重的叶鞘也变白,有时在白色叶片上出现绿色小斑块,斑驳状且大小不等。病株矮缩,茎细,节间短缩,顶部叶片聚在一起。

甘蔗白叶病发病条件

甘蔗白叶病的病原存在于染病蔗株韧皮部筛管中,除通过病苗传毒外,在田间还可通过台湾斑纹浮尘子及叶蝉传病,是第二次感染的主要途径。用病蔗留种的,特别是基部数节留种的,长出的幼苗几乎全为病苗,萌发后一个月左右就死亡,叶蝉大发生的发病重。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

甘蔗白叶病防治技术

1、进行检疫,严禁从病区引进病蔗苗,定期检查,发现病株马上拔除。

2、发病株率达10%以上的蔗园不宜宿根,重病蔗园不得采苗,病区蔗苗不准移至区外的无病区。

黄栌白粉病的发病规律 怎么防治白粉病


黄栌白粉病是危害黄栌的主要病害之一,该病主要发生于在北京、山东、河北、河南、陕西、四川等地,其中北京、西安的黄栌发病最严重。受白粉病危害可导致叶片干枯或提早脱落;有的被白粉病覆盖后影响光合作用,致使叶色不正,不但使树势生长衰弱,而且导致秋季红叶不红,变为灰黄色或污白色,严重影响红叶的观赏效果。更多绿色尽在

症状

白粉病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感病叶片上产生白色针尖状斑点,逐渐扩大形成近圆形斑。病斑周围呈放射状,至后期病斑连成片,叶面上布满了白粉。受白粉病危害的叶片组织褪绿,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使叶片干枯早落。秋季叶片上逐渐形成黄色至黄褐色,最后变黑褐色的颗粒状物,为病原菌的闭囊壳。

发病规律

病原菌以闭囊壳在落叶上或枝条上越冬,亦可以菌丝形式在芽内越冬。翌年夏初闭囊壳吸水开裂放出子囊孢子,菌丝体直接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初传染,生长季节以分生孢子进行再传染。一般五六月降雨早,发病亦早,反之则延迟。七八月降雨量的多少,决定当年病害的轻重,黄栌白粉病多从植株下部叶片开始发病,之后逐渐向上蔓延。发病初期至8月上旬,病情发展缓慢,8月中旬至9月上、中旬,病情发展迅速。

黄栌白粉病由下而上发生。病斑首先出现在1米以下枝条的叶片上,之后逐渐向树冠蔓延。黄栌植株根部往往萌生许多分蘖,幼嫩组织多,下部叶片离越冬菌源最近。植株密度大,通风不良发病重;生长在山顶的树比生长在窝风的山谷中的树发病轻;黄栌生长不良发病重;分蘖多的树发病重。

防治措施

①减少侵染来源。秋季结合清园彻底扫除病落叶,剪除病枯枝条并烧毁;地面喷撒硫磺粉,以消灭越冬病原。加强水肥管理提高树势,增强抗病性;春季及时剪除分蘖,减少发病部位。

②药剂防治:黄栌喷洒波美5度石硫合剂,以杀死越冬菌源。发病初期,喷施15%可湿性粉锈宁800倍液,可有效地控制病害发生。

养花大全菊花褐斑病如何防治


褐斑病是菊花的主要病害,被害植株常出现叶片枯焦,脱落,轻则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和开花质量,重则全株枯死。 这种病除危害菊花外,还危害菊、甘菊、除虫菊等多种菊科植物。褐斑病主要危害菊花的叶片。病害从植株下部叶片开始逐渐向上部发展。发病初期在叶片上出现大小不等的淡黄色和紫褐色斑点,而后扩展为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病斑边缘为黑褐色,与健康部位界线明显,中央呈现灰褐色,后期病斑上出现不太明显的小黑点即病原菌。发病严重时病斑相互连接成片,使整个叶片发黄,继而变黑,进而焦枯,发黑干枯的病叶有时卷成筒关并悬挂于茎干上,干枯不落。 褐斑病是一种真菌病病害,翌年春季气温适宜时,病菌借风雨传播,每年4-10月份均可发生,但以秋季发病最重。尤其是雨后,病情发展迅速。防治褐斑病,需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加强栽培管理,地栽菊花要轮作倒茬,避免连作,盆栽菊花每年要更换新培养土。浇水要适量,晴天要多浇水,阴天少浇水,雨后注意排水。施肥要合理,增施磷、钾肥,促进植株健壮生长,提高抗病能力。植株不宜过密,要保证通风透光。选择抗病母株作繁殖材料:选择抗病能力强的母株条作插条进行扦插。及时消除病叶、病株,消灭再侵染来源;在秋末冬初要及时消除病叶、病株残体,并集中销毁深埋,消除侵染源。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洒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每周一次连续4-5次,即可取得明显的防治效果,发病期间可喷洒80%敌菌丹可湿必粉剂500倍液或用50%甲基本托布津1000倍液与80%敌菌丹500倍液混合喷洒,也可用45%百菌清与多菌灵混合胶悬剂1000倍液喷洒,均可达到防治效果。 通过以上的介绍。肯定对菊花褐斑病的相关防治方法和发生有了一定的了解。按照这些方法来防治的话,肯定可以养出美丽喜人的菊花来。

茄子白粉病的防治


茄子白粉病

病原

茄白粉菌单丝壳白粉菌Oidiumsp.属子褒菌亚门真菌。

寄主

茄子。

为害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叶面初现不定形褪绿小黄斑,相应的叶背面则出现不定形白色小霉斑,边缘界限不明晰,仔细观察可见霉斑近乎放射状扩展。以后,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霉斑数童增多,斑面上粉状物日益明显而呈白粉斑,粉斑相互连合成白粉状斑块,严重时叶片正反面均可被粉状物所覆盖,外观好像被撒上一薄层面粉。叶背面、叶柄、果梗及花萼上均出现霉斑。

病原物

(1)形态:菌丝体无色,叶表寄生,在菌丝上立生分生孢子梗,.当孢梗长到4~5个细胞以后,分隔处缢缩形成分生孢子,孢子成熟后脱落,因此往往呈现出串生的状态、分生孢子无色,圆柱形或腰鼓形,(18~30)mx(12~18)m。(2)特性:发病温限16~24℃。

茄子白粉病-2

侵染循环

病原主要以闭埃壳在病残体上越冬,条件适宜时,放射出子囊孢子进行传播,进而产生无性孢子扩大蔓延,引致该病流行。

发生因素

温暖多湿,低洼潮湿,株间郁闭,易发生。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合理用肥,避免密植,改善田间通风条件。(2)药剂防治:①发病初期喷10%世高水分散粒剂1000~1500倍液,或15%三唑酮WP1000500倍液,或20%三唑酮EC2000倍液,或40%多硫SC或36%甲基硫菌灵SC500~600倍液,或50%硫磺SC300倍液。保护地可选用烟雾法或粉尘法。

养花大全热带兰冠腐病的防治


蝴蝶兰、大花蕙兰、卡特兰、石斛兰、树兰、万带兰易发热带兰疫病(冠腐病)。

症状初在靠近新芽的幼叶基部出现褐变,病叶易下垂向外伸出,常在染病的基部现深紫褐色,病害扩展速度特快,引致叶片变黑腐烂,病叶易拔除。蝴蝶兰染病各部位均可发病,但以叶及根茎处发生较多,初生水渍状褐色小斑点,扩展后产生大片腐烂,病部黑褐色,四周略变黄,有时病部腐烂处生有稀薄白色霉,后期呈黑褐色纸状干枯。万带兰染病叶片上初现棕色至棕褐色水渍状斑,后变黄,向下扩展到茎、假鳞茎及根部,严重的造成腐烂。石斛兰染病幼株叶片现橄榄绿至带深绿色至褐色形状规则的病斑,边缘水渍状也常出现水疱状,后期病叶脱落。干燥时,病部凹陷色深,有时从褐色变成黑色,在较老植株的幼叶上也会出现类似的症状。在其它品种上较老假鳞茎和茎染病时,棕色至黑色腐烂,形状不规则,此外嫩而多汁茎和假鳞茎出现软腐或黑色坏死。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以菌丝体在上述兰花上或以厚垣孢子或卵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借气流和雨水传播到兰花上,从气孑L或表皮直接侵入,经3~4天潜育,病部长出菌丝和孢子囊借风雨或泼溅水或受污染的盆栽基质传播,进行多次再侵染。该病多发生在雨季,白天气温低于24℃,夜间高于10aC,且相对湿度80~100%持续时间长,易发病。相对湿度高于85%时,孢囊梗从气孔中伸出;高于95%,孢子囊形成;当寄主表面有水膜时,孢子囊产生游动孢子或休止孢子萌发并产生芽管。温度条件容易满足,能否发病和流行取决于有无饱和的相对湿度和水滴。因此,降雨的早晚,雨日多少,雨量大小及持续时间长短是决定该病发生和流行的重要条件。此外,在热带兰从南向北调运途中,常出现湿气滞留、相对湿度迅速升高的情况,引起该病发生,上述条件持续时间长发病重。

防治方法(1)精心养护。做到避雨栽培,雨季控制浇水,防止栽培环境和盆土湿度过高。栽培场所和贮运时不要与易染病的棕榈科植物及凤梨、金橘、番木瓜、长春藤等混装在一起,以减少菌源。并注意经常清除病落叶,定期消毒盆土。(2)手术治疗。发现幼叶基部染病、病部向生长新叶下部扩展不深时,要及时剪除病叶,如扩展较深或顶芽已染病时,必须用灭菌手术刀小心挖除病部,然后滴入Difolatan或72.2%普力克水剂适量,灭菌伤口处,隔7天后再处理1次,处理后须用吹风机吹干。(3)叶基部或根颈部发病轻微的喷淋70%乙膦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2.2%普力克水剂600倍液或72%克露或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上述杀菌剂防效上不去时,可选用60%灭克(氟吗锰锌)可湿性粉剂或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防治2~3次。(4)调运时最好空运。如需汽运时,首选带空调厢式货车,途中要注意通风换气。每株兰花的包装最好选用透气性好的包装纸,千万不要用塑料薄膜包装。

《养花大全月季白粉病的防治技术》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养植物知识大全”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