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景观树种松针枯病的危害及防治方法》,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又名松落叶病。我国各地均有发生。主要为害油松、马尾松、黑松等松树。从幼树到大树均可得病,以幼树受害较重。受害后造成针叶枯红脱落。

油松感病后针叶由暗绿变为灰绿,后变红褐色而脱落;马尾松初期症状则在针叶上出现小黄斑点友段斑,至晚秋全叶变黄而脱落,

在黑松上针叶黄色段斑较大,且有褐色斑纹.以后变黄脱落。

落下的病叶,以后都变为灰褐色或灰黄色,一般到次年春在各种病叶上都能产生典型症状:即在病叶上出现纤细的横线,将病叶分割成若干小段,在小段上长出椭圆形小黑点,长0.2~0.3毫米,即分生孢子器,并逐渐产生较大的长椭圆形黑色突起,即病菌的子囊盘。条件适宜时中央有一纵裂缝,显露出乳白色物,即子囊和子囊孢子。

病菌以菌丝在病落叶上过冬。次年3、4月间形成子囊盘,4~5月遇雨或潮湿时,子囊盘吸水膨胀出子囊孢子,借风传播,从针叶的气孔侵入,传染期长达3个月,老叶、新叶都有受害。8月后病叶陆续脱落。分生孢子一般无再侵染作用。4、5月雨水多、湿度大,土壤瘠薄、干旱、树木生长衰弱等,有利于病菌传播、侵染和发病。

防治方法如下:

加强肥、水等养护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

秋冬季清扫落叶烧毁,消灭病原菌。

在子囊孢子传播侵染期喷1:l:100的波尔多液,或500倍的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每半月喷1次,共喷2~3次预防。

延伸阅读

景观树种樱花的养殖穿孔病的危害及防治方法


为樱花、碧桃、梅、李等树木常见的一种叶部病害,也为害新梢。严重时满叶穿孔,造成大量落叶,枝条枯死,影响生长、开花和观赏。在我国分布较广,华北、华东、华南等地均有发生。

造成穿孔一般由真菌或细菌引起。真菌感病后叶片两面产生圆形或不规则形的褐色小斑点,逐渐扩大为直径1~4毫米,边缘清晰,并略带环纹,外围有时呈紫褐色。

后期病斑中部两面生有灰褐色霉状物,病斑中部干枯脱落,形成穿孔。感染细菌的病叶初为水渍状小斑,后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形斑点,紫色或黑褐色,直径2毫米左右,以后病斑干枯,边缘发

生一圈裂纹,中部易脱落,形成穿孔,穿孔多时叶即脱落。

病菌多在病枝病叶上过冬,其发育最适温度为24~28℃。借风雨等传播,5~6月温暖多雨的条件有利于侵染发病,树势衰弱,排水不良,通风透光差时病害发生严重。

防治方法如下:

加强施肥,改良土壤,合理修剪,并注意剪掉病梢,注意排水和通风透光,及时清理病叶烧毁,减少病源,创造不利于发病的条件。

樱花、碧桃、桃、李等勿种在一起,勿成片种植过密,防止病害大量发生。

于萌芽前喷3~5波美度的石灰硫磺合剂。

放叶后可喷700~1000倍的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或500

倍的65%代森锌可湿怀粉剂。

罗汉松针枯病的防治方法


罗汉松针枯病的症状

罗汉松叶片上产生半圆形灰白色病斑,大小0.30.2~1.80.4cm,边缘黑褐色,很细,病部稍下陷。病斑上有分布不均匀的黑色小粒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影响观赏。

罗汉松针枯病的病原

Coniothyriumsp.称一种盾壳霉,属半知菌类真菌,分生孢子器初生在寄主表皮下,后突破表皮外露,具孔口。器体黑褐色,球形至扁球形。分生孢子椭圆形至长椭圆形、个别圆形,单胞淡褐色。

罗汉松针枯病发病规律

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和菌丝在病叶组织上越冬,翌春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气候温和、湿度大时易发病,夏季气温升高,该病扩展缓慢,进入雨季扩展快。

罗汉松针枯病的防治方法

1、精心养护,盆栽者放在通风透光处,增施磷钾肥,增强抗病力。

2、发病前喷洒1:1:100倍式波尔多液预防。

3、发病后及时喷洒27%铜高尚悬浮剂600倍液或50%百?硫(百菌清+硫磺)悬浮剂600倍液(北京顺义农药厂)、40%百菌清悬浮剂500倍液。

油松针枯病的病害防治


油松针枯病的症状:油松针枯病又名落叶病,该病原菌除危害油松外,还危害马尾松、黑松等。油松感病后针叶由暗绿变为灰绿,后变红褐色脱落。落下的病叶,以后都变为灰褐色或灰黄色,一般到第二年的春天在各种病叶上就会产生典型症状:即先在病叶上出现纤细的横线,将病叶分割成若干小段,在小段上长出椭圆形小黑点约0.2至0.3毫米,即分生孢子器;并逐渐产生较大的椭圆形黑色突起,即病菌的子囊盘;条件适宜时中央有一纵裂缝,显露出乳色物,即子囊和子囊孢子。

发生规律:病菌以菌丝在病落叶上过冬。次年3、4月间形成子囊盘,4、5月遇雨或潮湿时,子囊盘吸水膨胀出子囊孢子,借风传播,从针叶的气孔侵入,传染期长达3个月,老叶、新叶都有受害。8月后病叶陆续脱落。分生孢子一般无再侵染作用。4、5月份雨水渐多、湿度大,土壤瘠薄干旱、树木生长衰弱,有利于病菌传播、侵染和发病。

防治方法:

1.加强肥水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

2.于每年的秋季油松老叶脱落较多的10月中旬以后,人工摘除清扫落叶并烧毁,消灭病原菌。

3.在子囊孢子传播侵染期喷硫酸铜:生石灰:水=1∶1∶100的波尔多液,或用1∶1000倍碱式硫酸铜或用900倍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每10至15天喷1次连续喷3次,如果发病较重,可增加喷药次数加以控制。

大蒜叶枯病的危害及防治方法


大蒜叶枯病是大蒜常见的主要病害之一,各时期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主要危害露地栽培的大蒜。大蒜生长期降水次数多,雨量大的年份发病重。发病严重时常造成植株枯死、早衰,蒜头减产,蒜苔霉烂,直接影响产量,它的发病原理及防治方法是:

一、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也危害蒜薹。叶片受害多始于叶尖,初呈花白色小圆点,发展后,呈不规则形或椭圆形,呈灰白色或灰褐色病斑,向下发展,致病叶上半部枯死。潮湿时,其上生出黑色霉状物,蒜薹被害易从病部折断,最后病部产生许多黑色小粒点,严重时不抽薹。

二、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丝体或子囊壳随病残体遗落土中越冬,翌年散出子囊孢子,引起初侵染,病部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蔓延,进行再侵染。凡长势弱,管理不好的地块,易发病。

三、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选择土壤肥沃、易排水地块种植大蒜,雨后及时排水。发病重的地块应与非葱蒜类作物轮作2-3年。施足有机肥,增施磷钾肥。栽植不宜过密,以利通风透光,促进生长,增强植株抗病性。收获后及时清洁田园。

2、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选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4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4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等喷雾防治。7-10天喷一次,连喷3-4次。

花生青枯病的危害症状及防治方法


花生青枯病在我国长江流域、山东、江苏等省发病重,河北、安徽、辽南偶有发生。是典型的维管束病害,从苗期到收获期均可发生,以花期最易发病。青枯细菌主要侵染根部,致主根根尖变色软腐,病菌从根部维管束向上扩展至植株顶端。横切病部呈环状排列的维管束变成深褐色,用手捏压时溢出浑浊的白色细菌脓液。初发病时早晨叶片张开延迟,傍晚提早闭合,主茎顶梢第一、二叶片先萎蔫,侧枝顶叶暗淡萎垂,1-2天后全株叶片急剧凋萎,但叶片仍呈青绿色别于其它枯萎病。下面小编就来介绍一下花生青枯病的危害症状及防治方法:

危害症状

花生青枯病是典型的维管束病害,主要自花生根茎部开始发生。特征性症状是植株急性凋萎和维管束变色。该病从苗期至收获期均可发生,以盛花期最多。感病初期通常是主茎顶梢叶片失水萎焉,早晨叶片张开晚,傍晚提早闭合。随后病势发展,全株叶片自上而下急剧凋萎,整个植株青枯死亡。拔起病株,主根尖端变褐湿腐,纵切根茎可见维管束变黑褐色,条纹状,后期病株髓部呈湿腐状,挤压切口处,有白色的菌脓溢出。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如抗青10号、11号、鲁花3号、鄂花5号、中花2号、粤油92、桂油28、泉花3121、粤油22号、粤油320号、粤油250等;播种前用新高脂膜800倍液浸种(可形成保护膜,隔离病原菌,提高种子发芽率),时间不宜过长;播种后应及时在地面喷施新高脂膜800倍液保墒防水分蒸发、防土层板结,隔离病虫源,提高出苗率。

(2)大力推广水旱轮作或花生与冬小麦轮作。提倡进行3~4年以上轮作,以控制病菌基数。由于青枯病的寄主范围较广,轮作时要考虑茬口的安排,与甘薯、玉米或采用水旱轮作的方式较为适宜,避免与茄科、豆科、芝麻等作物连作。

(3)加强田间管理。深耕土壤,增施有机肥,雨后及时排水,防止湿气滞留。在花生生长期应及时喷施促花王3号,抑制主梢疯长,促进花芽分化;在开花前期、幼果期、果实膨大期喷施地果壮蒂灵使地下果营养输导管变粗,提高地果膨大活力,增加花生的产量。采用配方施肥技术,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早施氮肥,促进花生稳长早发。对酸性土壤可施用石灰,降低土壤酸度,减轻病害发生。田间发现病株,应立即拔除,带出田间深埋,并用石灰消毒。花生收获时及时清除病株与残余物,减少土壤病源。

(4)播种前每667m2施石灰35-50kg。铲除杂草,清除病残体也有较好防治效果。对酸性土壤可施用石灰,降低土壤酸度,减轻病害发生,通过深耕、深翻、严整土地、改良旱坡地等措施,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

(5)在发病初期可喷施72%农用链霉素或新植霉素、4%嘧啶核苷类抗菌素(农用抗菌素120)、20%噻菌铜溶液、38%恶霜嘧铜菌酯、20%叶枯唑、春雷霉素等,每7~10天喷1次,连喷2~3次。也可以用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等进行灌根处理,每株灌对好的药液250毫升,每10天1次,连续灌2~3次。必要时用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高科30%甲霜恶霉灵800倍液喷淋根部,每株灌对好的药液250ml,并喷施新高脂膜800倍液增强药效。

庭院树种海棠腐烂病的危害及防治方法


又名烂皮病。为公园、绿地、庭院里海棠树的一种主要病害。

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等地。在北京主要为害金星海棠、西府海棠、垂丝海棠等花木的树干和树枝皮层,幼树老树均为害。但以衰弱的老树受害最重,严重时多处树皮腐烂,枝枯叶黄,造成树势产重衰弱,当烂皮环绕枝、干时,上部即行死亡。

树干感病部位初期皮层稍变褐色,病、健组织界限明显,小病斑迅速扩大,病部膨胀而软化,手压之易凹陷,并有黄褐色液体流出,病疤后期干缩凹陷成黑褐色,病皮上突出许多黑色小颗粒,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遇雨或天气潮湿时,常从小黑点上溢出橙黄色丝状卷曲的孢子角,病斑严重时,枝、干上部叶片变黄以至枯死。

病菌以菌丝、分生孢子器、子囊壳在老病疤或死树皮中过冬。3~10月都能侵染和发病。4、5月和8月为两次传染高峰。病菌孢子借风雨传播,喜侵染和寄生衰弱老树和有伤口处,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防治方法如下:

加强施肥、浇水及时疏剪掉病枝、弱枝和过密枝烧毁,并注意保护伤口,以增强树势,减少发病。

3~4月和8月进行树干涂白(生石灰5千克,硫磺粉1.5千克,食盐2千克,兑水36千克),防止病菌侵染。

发现病斑后,先在斑上扎些小眼或用刀划些道,深达木质部,然后涂不脱酚洗油或30~50倍福美冲,或3倍碱水,杀菌。

云杉雪枯病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雪枯病危害云杉针叶,病叶红褐色。雪枯病在雪下发病,子囊孢子入侵积雪覆盖下的云杉针叶,每年9~10月成熟后,借助风力和雨水传播。经观察,在人工更新造林后的幼林中,由于过去栽植密度大,形成手拉手局面,一旦发病传播特别严重,植株二分之一的针叶受到侵染失绿变为红褐色后,导致整个植株死亡。特克斯林场未郁闭的更新地近2666公顷,为了确保多年来的人工更新造林成果,使幼树尽早成林,我们采取了多种方法进行防治,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就防治过程采取的措施简介如下:

一、营林措施

1.间株:在每年融雪化冻后,对形成手拉手的幼树进行间株,增大营养空间,提高自身抗病能力。

2.整枝:幼树芽苞开放之前,剪除感病枝,集中烧毁。感病部位一般是由下而上传播的,将感病枝全部剪除,剪后保留最下枝与地面距离控制在树高的三分之一,一方面清除了病源,另一方面减少受侵染几率。

二、化学防治

1.防治时间:每年9~10月子囊孢子成熟并开始传播时进行化学防治。

2.杀菌剂:使用多菌灵25%、50%可湿性粉剂,甲基托布津50%可湿性粉剂,浓度配比1∶400。

3.喷雾机具:由于受地形限制,仅用了背负机动弥雾喷粉机,WFB-18型,具备山区更新地块作业的各项功能。

4.走向、喷向与风向:结合地形从上风向向下风向喷雾

三、小结:采用间株、整枝、化防相结合防治云杉雪枯病效果最好,由于更新地块受水源和地形的限制,有的发病地块无法采取化防,采取三年两次整枝的方法,第一、三年各一次,也可达到预期效果。树高达3米抗病性增强,就不会发生感病导致死亡的现象了。

景观树种银杏叶斑病的防治


分布与危害

银杏叶斑病(Pestalotiaginkgohori,银杏盘多毛孢)又称轮纹病,是已发现的银杏主要病害之一,江苏、上海、四川、河北等省市均有发生,危害银杏叶片,甚至引起银杏提前落叶,严重影响了银杏的观赏价值,不容忽视。症状

发生于叶片周缘,逐渐发展成扇形或楔形的病斑,色褐或浅褐,后成灰褐色,病健组织交界处有鲜明的黄色带,至病害后期,在叶片的正面产生散生的黑色小点,有时成轮纹状排列,阴雨潮湿时,从小点处出现黑色带状或角状粘块。

病原

银杏多毛孢属半知菌亚门、腔孢纲、黑盘孢目,病部的小黑点即分孢子盘,分生孢子盘直径100至180毫米,带状或角状的粘块即分生孢子块,分生孢子纺锤形长约15-24微米,宽约7-9微米,有隔膜4个,中部细胞琥珀色,长12-16微米,顶生鞭毛2-3根,长8-16微米。发生规律

此菌以菌丝体及其子实体在病叶上越冬,经风雨或昆虫传播引起发病,以衰弱树和树叶受伤处发病较多,特别是从虫伤处侵染发病最多,7-8月前后开始发病,到秋季后发病加重,夏季的高温干燥或曝晒较烈的环境,以及衰弱植株和树叶,受虫伤较多植株病害发生严重。防治方法

1、栽培管理改善立地条件,提供良好的排灌系统,注意基肥的施用,以有机肥为主,注意N、P、K的平衡施用,避免高氮肥,培养健壮树势,增强抗病能力,及时收集病叶,集中烧毁。

2、药剂防治由于病害发生后,病情发展较快,所以利用药剂控制是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喷药的适宜时期在发病前夕或初期进行,可喷施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也可二者混用,用药间隔时间因病害严重程度及气候条件而定,强风过后,更应注意喷药保护,发现虫害及时防除,以减少伤口,防止病害发生。

松针红斑病的防治方法


松针红斑病是以半知菌亚门腔孢纲、黑盘孢目真菌为病原的一种具有较高传染性的病害。主要危害云杉、樟子松。

症状:该病一般多发生于叶的尖端。发病初期,病斑中心渐变成褐色,随着病斑扩大,渐变成红至红褐色,呈短条状。发病重的针叶,病斑布满全叶,致使针叶枯黄,提早落叶。树冠下部枝条上的针叶先发病,逐渐向树冠上方发展。重病树呈火烧状。病树生长衰弱,逐渐枯死。

发病规律:病原菌以菌丝和不成熟的分生孢子盘在松针病叶内越冬,翌年5月上旬至6月上旬产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借雨水溅散传播,自气孔或伤口侵入叶内。分生孢子放散与温、湿度关系密切,在雨后湿度大时,放散孢子量较多。

防治方法:

(1)加强检疫:针松红斑病是近年来我国新发现的病害,在黑龙江有严重发生趋势,做好进苗检疫工作是防止该病扩散的主要途径。

(2)修剪病针叶:集中深埋或烧毁,减少重要侵染来源。

(3)加强栽培管理,及时浇水,增施肥料,提高树木抗病力。

(4)药剂防治:在树木长出新叶后、病菌孢子放散前以及在孢子放散盛期,喷施75%百菌清600-1000倍液或喷克菌800-1000倍液,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常绿风景树种侧柏叶凋病的危害及防治方法


侧柏叶凋病为北京市风景区、公园、绿地中柏树的一种主要病害。1957年香山公园严重发生过侧柏叶凋病,造成大片侧柏树叶凋枯,似火烧状。树势严重衰弱,易招致次期害虫柏树双条杉天牛和

小蠹甲等为害,加速树木的死亡。

该菌在病叶上过冬,次年4月开始活动,5月开始先从树冠下部叶子侵染,得病叶子初期出现黄斑,逐渐扩大,使整枝柏叶变黄,最后变成黄褐色。

6月病叶上出现黑点,即病菌的繁殖器官,并放出孢子进行再传染。如果树林较密,林中湿度较大,温度适合,就大量传播侵染,造成病害大流行,以6、7月发病最严重。在密林中往往有一发病中

心,逐渐往外蔓延成片,严重时似火烧状,病叶大批脱落,常从树干树枝上又萌发出一丛丛新叶,工人们叫它树胡子。病害一般山沟比山顶严重,阴坡比阳坡严重,密林比稀林严重,阴雨潮湿天气较重。

防治方法如下:

于秋、冬季清扫树下病叫烧毁,消灭过冬病菌,减少第一次侵染来源。

于5~8月份,每两周喷1次1:1:100的波尔多液预防,特别注意严格控制初侵染,发现初侵染发病中心,要进行封锁,防止蔓延。

过密的柏树林要适当进行疏伐,使林内通风透光,减少发病条件。

公园树种桧柏锈病的危害及防治方法


桧柏锈病为北京市公园、绿地、苗圃中桧柏树的一种常见病害。冬天寄生为害桧柏树的嫩枝,夏天寄生为害苹果、海棠和梨等树木的叶、果实和嫩枝。

在桧柏和海棠、梨、苹果种在一起的公园、绿地中此病一般都较严重。天坛、景山等公园受害严重的桧柏小枝上病瘿成串,柏叶枯黄,小枝枯死,甚至整株死亡。

病原菌属于真菌中担子菌纲,锈菌目中的山田胶锈菌和梨胶锈菌,两种菌态相似,都是转主寄生菌。夏天苹果、海棠或梨叶片上的锈斑上产生性孢子器,6月下旬开始在叶片背面病斑上生出黄须,即锈孢子器,内含锈孢子。7~10月间锈孢子都可放出,借风传播到桧柏树嫩枝上,侵入嫩枝或叶过冬,并逐渐形成瘤状的冬孢子堆。冬孢子堆球形,褐色,4、5月份遇雨膨胀破裂,成舌状,杏黄色,

好似柏树开花,并产生小孢子,开始侵染海棠或梨等。

防治方法如下:

不将桧柏与苹果、海棠、梨等果树种植距离太近。

于7~10月间往桧柏树枝上喷100倍等量式波尔多液,每半月喷一次,防止病菌侵入。

于3、4月冬孢子堆成熟时,往桧柏树枝上喷一两次1~3度的石硫合剂,加1:350倍的五氯酚钠(先将石硫合剂稀释成所需度数后,再加入已经溶解好的五氯酚钠液,搅拌后再用,不能颠倒配制,否则沉淀),或喷1:3:100石灰多量式波尔多液。

于4、5月份侵染海棠或梨的初期,往海棠、苹果、梨上喷1500~2000倍的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

桉树种植技术青枯病的症状及其防治方法


【症状】桉树青枯病菌侵染幼树,其地上部的表现可分两种类型。第一种为急性型,病株叶片急速失水萎蔫,叶悬挂于枝条上不脱落,呈现典型的青枯症状。枝干表面有时会出现褐色至黑褐色的条斑,解剖茎干,木质部变黑褐色,地下根部腐烂,皮层脱落,木质部和髓部坏死,坏死的根茎有臭味。将病根、茎横切面浸入清水中,可使清水变成乳白色,如将清水滴在横切面上,1-2分钟后,切面的木质部即出现白色到淡黄色的细菌脓液,有时呈环状溢出,这一特征是诊断青枯病的重要依据。第二种为慢性型,病株表现发育不良、矮小、下部叶片先变成紫红色,后逐渐加深并向上发展,最后叶片干枯脱落。部分茎干和侧枝出现不规则黑褐坏死斑,严重时整株枯死。此类型病株,从发病到整株枯死所需的时间较长,一般36个月。根、茎解剖特性与急性型同。

【病原】本病病原为青枯极毛杆菌(PseudomonassolanacearumE.F.Smith)为真细菌纲,假单胞杆菌属的生理小种1。病菌菌体短杆状,大小为1.5-2.30.5-0.7微米,极生鞭毛1-3根,革兰氏染色阴性,最适生长发育温度为34℃,最高37℃,最低18℃,对酸碱度适应范围pH6-8,最适为pH6.6。

【发生规律】青枯极毛杆菌可存活于土壤、植株残体和垃圾混合物中,凡是种植过花生、烟草、马铃薯、番茄、桑、木棉、木麻黄和美人蕉等植物的土壤,以及这些罹病植物的花、果、叶茎、根接触过的土壤、垃圾肥、水源都有可能存在和繁殖青枯病的病原体。病菌在土壤中存活时间与土壤的温度、湿度、酸碱度关系密切,低温时存活时间比高温时长,中性土壤较酸性土壤有利于病菌存活,土壤含水量在31-37%时可存活390天以上;干燥和水淹时,病菌仅能存活30天到90天。桉青枯病为典型的土壤传播病害,病菌大多由根际侵入蔓延到植株维管束组织内,使植株凋萎;又可从病株的根部转入土壤而再感染邻近健康桉树。根颈损伤、地表径流、株间连根是病菌侵入、传播的主要途径。一般来说桉树青枯病一年四季均会发病。3月开始病株逐渐增多,6-10月发病严重,7-9月是病害的高峰期,11月以后病情逐渐减轻。高温或台风雨后造成树木伤口,当温度在33-35℃、相对湿度80%以上时,青枯病最易流行。巨尾桉、尾叶桉是高度感病的桉树。赤桉、刚果12号桉,雷林1号桉、巨桉和柳桉等为中度感病。柠檬桉和窿缘桉是抗病的。桉树的感病性与年龄有关,1-4年生易感病,5年生后较抗病。

【防治方法】①木麻黄、木棉、桑树、番茄、茄子、烟草和花生等植物的青枯病菌能与桉树交互感染,种植过这些作物的土地不宜选作桉树苗圃地或用作营养土基质。最好采用火烧土或黄坭心土作营养土基质。若用土杂肥时应充分堆沤、腐熟,并用高锰酸钾或福尔马林消毒后才能使用。

②不选用种植过感病作物的地块造林。桉树病区砍伐后应实行树种轮栽或选择高度抗病的桉树造林。

③发病的林地,应开沟排水,隔离病株,减少地表径流传播病菌。砍伐重病株,清除病根、枯枝,集中销毁处理。病穴用石灰或硫酸铜消毒。

《景观树种松针枯病的危害及防治方法》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景观种植的方法”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