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睡莲水螟的特点及防治方法》,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睡莲水螟是园林养护方面常出现的问题,顾名思义,其主要危害对象既是睡莲。睡莲开出的花朵鲜艳多彩,美不胜收,然而睡莲水螟的出现就会对睡莲造成视觉上和植株上的严重负面效果,不尽不会美观,还会危机到睡莲的生长。

睡莲水螟发作时会将睡莲的叶子吃到只剩网状叶脉,而后景色一片枯黄。

睡莲水螟成虫:睡莲成虫展翅28mm~35mm,背面有黑褐色和黄褐色与白色相混杂的鳞片,胸部黄褐色,腹部白色,腹背面黄褐色;前翅和后翅橙黄色。

睡莲水螟幼虫:幼虫主要食物既是睡莲的叶肉,一年发生两代,幼虫在杂草丛中越冬,第二年5月~6月幼虫化蛹;成虫在7月上旬产卵并孵化幼虫,幼虫孵出后开始餐食叶片,将叶片咬成两片吐丝作鞘,并藏在其中。幼虫主要活动时间是夜晚餐食叶片;8月~9月老熟幼虫吐丝结茧化蛹,大约一周后化作成虫;幼虫餐食叶片后也会在小面积的叶片上随水漂流,并发生转移繁殖;大量出现这种现象后,可见睡莲群群体衰落枯黄,一片惨淡景象。

睡莲水螟防治:在夜间电灯捕捉蛾,用幼虫在睡眠漂浮的习性在水面捕捉,将捕捉的蛾或幼虫消灭;对发生虫害的睡莲喷洒50%杀螟松乳剂800~1000倍液。

睡莲水螟是园林常见虫害,发生概率高,范围广,因此需要及时预防与消灭,定期邀约专业人士对园林植被区进行指导作业;琳海植保在园林养护方面有多年实践经验,曾成功解决多种棘手的园林病虫害,详情可进入北京园林植保网进行查阅。

精选阅读

水稻稻筒水螟如何防治


水稻稻筒水螟,学名NymphulafluctuosalisZeller鳞翅目,螟娥科。别名稻筒白螟、稻筒螟。分布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四川、云南、河南、宁夏、贵州等省。主要危害水稻、睡莲、水生杂草等。

为害特点

幼虫生活在水中,把稻叶咬成碎片并吐丝联缀成筒状,隐居在筒中为害稻叶,致许多叶筒浮于水面。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6—7mm,翅展13—19mm,头、胸、腹部白色,生有黑色斑点。前翅亚基线、内横线黑色倾斜,从中室至内缘褐黄色,中室上角具不明显褐黄色斑纹1条,附1黑点,又生十分倾斜的暗黄色宽带1条,从前缘向下角弯曲。后翅从中室到内缘具1倾斜亚基线,在内缘与另1条从前缘中央伸出的斜线相交,外横线略弯曲倾斜,褐黄色并有黑边。亚缘线黑色,缘线褐黄色。卵白色,长柠檬形,一端尖嘴状,底平坦,表生纵沟。末龄幼虫体长13mm左右,黄白灰色,光滑无毛,两端色较深,头浅黄色,前胸背板浅褐色,具赤褐色斑点。蛹长8mm左右,浅黄色,腹部2—4节气孔片突出,赤褐色。

生活习性

南方年生2代。幼虫生活在水中,幼虫腹部两侧伸出丝状细长的气管鳃进行呼吸,幼虫老熟后吐丝作茧化蛹。宁夏成虫于7月中下旬盛发,把卵产在水面的叶片上,30一50粒一群,平铺,排列紧密不重叠。

防治方法

加强稻田苗期检查,如发现有虫,可马上排水,然后用2.5%敌百虫粉加细土1比1混合,每667m2撒药土3kg,可杀死幼虫。

向日葵螟的危害及防治方法


向日葵螟又叫葵螟,向日葵螟是向日葵的主要虫害,以啃食果实为主,严重时候颗粒无收,以幼虫为害花盘、萼片和籽粒。花盘被害率一般在20~50%,重者100%;籽粒被害率一般在10%以上,重者达80%以上。

受害花盘一般有幼虫1~5头,最多达100多头。幼虫蛀入花盘吃掉种仁,并蛀成许多隧道,还将咬下的碎屑和粪便填充隧道里造成污染,遇雨后造成花盘及籽粒发霉腐烂,不但严重影响产量,同时还严重影响葵花质量。那么如何防治向日葵螟呢?

向日葵螟的危害特点

幼虫蛀入花盘后,由外向中心逐渐延伸,将种仁部分或全部吃掉,形成空壳或深蛀花盘,将花盘内蛀成很多隧道,并将咬下的碎屑和排出的粪便填充其中,污染花盘,遇雨后可造成花盘和籽粒发霉腐烂。一头幼虫可蛀食7粒至12粒种子,严重影响了向日葵的产量和品质。

葵螟的生活习性

向日葵螟一年发生1代至2代,主要以第一代幼虫为害向日葵最重。向日葵螟以老熟幼虫在土壤5厘米--15厘米深处做茧越冬。越冬的幼虫于7月上旬左右重新做茧化蛹,蛹期6天--7天。第一代成虫于7月中下旬开始羽化,7月末至8月初为羽化盛期。8月上旬为成虫产卵盛期,卵期3天--5天。幼虫于7月末至8月初开始出现,8月中下旬为幼虫为害盛期;第二代成虫发生期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第二代幼虫主要为害生育期较晚的向日葵花盘中心部分或分枝上的花盘,为害不严重。

向日葵螟的成虫有趋光性,白天潜伏在向日葵地附近的杂草地里,受惊后可做短距离飞翔,傍晚7时左右开始活动,8时至9时活动量最大。成虫在花盘上取食花蜜、产卵,卵多数产在花盘开花的花药圈内壁,一个花药圈内一般产卵1粒--2粒,最多为6粒,卵期为3天--4天。8月上旬卵孵化为幼虫,幼虫期为18天--20天,幼虫共有4龄,初孵化的幼虫取食简状花,少数开始蛀食籽粒,多数从3龄开始沿着花盘籽粒排列的缝隙蛀食籽粒。

向日葵螟防治方法

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控制向日葵螟不危害成灾,总体危害损失率控制在10%以下,并确保向日葵产品质量安全

农业防治葵螟

1、选用抗虫品种,硬壳品种受害轻,小粒黑色油用种较食用种受害轻。第一,二代幼虫老熟后从向日葵盘上吐丝落地,潜入1520厘米深土层中越冬。

2、收获后用大型耕作机械进行秋深翻并冬灌,将大量越冬虫茧翻压入土25厘米以下。春季在葵螟成虫出土前进行整地镇压,可阻止向日葵螟幼虫出土,减少大量越冬虫源。

3、适时播种,将向日葵开花期与葵螟成虫盛发期错开,以减轻葵螟对向日葵花盘的危害。

物理防治葵螟措施

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在通电条件较为方便的田间或村边,每隔120米安置一盏频振式杀虫灯,每盏灯控制面积为5060亩。从成虫羽化始期开始,一般在5月中下旬开灯到8月底结束,开灯3个月。天黑开灯,天亮关灯。各地可根据本地区向日葵螟化蛹羽化进度确定具体开灯时期。光控自动频振式杀虫灯可不考虑开闭时间等。

化学防治葵螟:

1.防治成虫:在7月末或8月初,即在成虫盛发期,于夜间8时--9时,用喷烟机施放烟雾剂1次--2次,用的药剂是:80%敌敌畏,每公顷用药1.5千克;20%杀灭菊酯,或2.5%溴氰菊酯,每公顷用药150毫升进行喷雾。

2.防治幼虫:要抓住幼虫尚未蛀入籽粒的关键时期,即在8月上旬,用90%敌百虫或50%巴丹500倍液,每公顷用药液750千克喷雾,也可用20%杀灭菊酯或2.5%溴氰菊酯300倍液喷雾,还可用10%氯菊酯乳油进行防治,每公顷用药600毫升--750毫升,对水1125千克,在成虫产卵高峰期喷药,或者用BT乳剂300倍液进行喷洒,每株花盘喷洒药液40毫升--50毫升,杀虫率可达90%以上,在第一次喷药后5天,再喷第二次,防治效果更好。在防治向日葵螟时应注意:在喷洒农药前,要通知养蜂户管理好蜜蜂,以防蜜蜂农药中毒,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石榴“桃蛀螟”的危害、特征习性及防治方法


桃蛀螟是危害石榴的第一大虫害,对李、梅、梨、柿以及向日葵、玉米等作物也能造成危害。本文为大家详细介绍了石榴桃蛀螟的危害、特征习性及防治方法。

1、分布与危害

桃蛀螟属鳞翅目螟蛾科,又名桃蛀虫,在我国各石榴产区均有分布,是石榴最主要的害虫。据河南石榴产区调查,一般发生年份虫果率为70%,较轻年份也有40%~50%,严重年份可达90%或几乎绝收。在群众中流传着“十果九蛀”的说法。被害果实腐烂并造成落果或干果挂在树上,失去食用价值。危害时,幼虫从花或果的萼筒处钻入的占60%~70%,从果与果、果与叶、果与枝的接触处钻入的占30%~40%。

2、形态特征

(1)成虫。体长10~12mm,翅展24~26mm,全体黄色。胸部、腹部及翅上都具有黑色斑点。前翅有黑斑27~29个,后翅14~20个,但个体间有变异。触角丝状,长达前翅的一半。复眼发达,黑色,近圆球形。腹部第1和第3~6节背面有3个黑点,第7节有时只有1个黑点,第2、8节无黑点。雌蛾腹部末节呈圆锥形;雄蛾腹部末端有黑色毛丛。

(2)卵。椭圆形,长0.6~0.7mm;初产时乳白色,2~3d后变为橘红色,孵化前呈红褐色。

(3)幼虫。成熟幼虫体长22~25mm,头部暗黑色;胸部颜色多变,暗红色或淡灰色或浅灰蓝色,腹部多为淡绿色。前胸背板深褐色;中后胸及1~8腹节各有大小毛片8个,排成2列,即前列6个后列2个。

(4)蛹。褐色或淡褐色,体长约13mm,翅芽发达。第6~7腹节背面前后缘各有深褐色的突起;上有小齿1列,末端有卷曲的刺6根。

3、生活史与习性

桃蛀螟在我国各地每年发生代数不一,北方各省2~3代,湖北、江西5代,黄淮地区一般1年发生4代,以第4代老熟幼虫或蛹越冬。4月上旬越冬幼虫化蛹,下旬羽化产卵;5月中旬发生第1代;7月上旬发生第2代;8月上旬发生第3代;9月上旬为第4代,之后进入越冬休眠期。越冬场所主要为残留在果园内树上、树下的僵果,石榴园周围的玉米、高粱、向日葵秆,树皮裂缝及堆果场和其他残枝败叶中。

成虫羽化集中在20时至翌日凌晨2时。成虫昼伏夜出飞翔取食、交尾、产卵,尤以20~22时最盛。羽化后1d交尾,2d产卵,卵散产15~62粒。产卵期为2~7d。产卵场所一般为石榴果实萼筒内,其次是两果相并处和枝叶遮盖的果面或梗洼上。成虫对黑光灯趋性强,对糖醋液也有趋性。卵7d左右开始孵化。

在石榴园内,从6月上旬到9月中旬都有幼虫发生和为害,时间长达3~4个月,但主要以第2代危害最重。7月中旬常发现一果内有“2代同堂”现象,尤以第1代、第2代重叠常见。幼虫钻蛀部位较固定,一般从花或果的萼筒、果与果、果与叶、果与枝的接触处钻入。初孵幼虫啃食花丝或果皮,随即蛀入果内,幼虫蛀入果实后,食掉果内子粒及隔膜,同时排出黑褐色粒状粪便,堆集或悬挂于蛀孔部位。

4、防治方法

(1)消灭越冬幼虫及蛹。采果后至萌芽前彻底摘除树上及捡拾树下僵病虫果及园内枯枝落叶并集中烧毁或深埋;清除果园周围的玉米、高粱、向日葵、蓖麻等遗株,进行深埋或烧毁;刮除树上老翘皮、朽木,并用1∶1的黏土和1%的1605粉剂合成药泥堵塞树洞,涂抹树上裂缝,可有效消灭越冬幼虫及蛹;随时摘除和捡拾树上地下虫果并深埋;解除树干上旧麻袋、草绳等绑缚物,集中焚毁。

(2)诱杀成虫。从4月下旬起,可在园内设置黑光灯、糖醋液、性诱芯等诱杀各代成虫。

(3)果筒塞药棉或药泥。用2%杀螟松粉剂、甲敌粉或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50%辛硫磷1000倍液或25%磷菊酯1000倍液的药棉,或用500倍50%辛硫磷掺黄土制成泥团,在花凋谢后子房开始膨大时,将药棉或药泥塞入萼筒。

(4)种植诱集作物诱杀。利用桃蛀螟对玉米、高粱、向日葵趋性强的特性,在石榴园内或四周种植诱集作物,集中诱杀。一般种植玉米、高粱或向日葵300~450株/hm2。

(5)药剂防治。花期喷洒20%杀灭菊酯3000倍液或50%杀螟松1000倍液2~3次。7月上中旬喷洒2.5%溴氰菊酯3000~5000倍液或50%辛硫磷2000倍液1~2次。8月上中旬喷洒50%辛硫磷2000倍液或20%杀灭菊酯2000~3000倍液1~2次,此期也可喷洒90%敌百虫1000倍液防治桃蛀螟。8月下旬至9月上旬采果前7~10d可喷1次50%敌敌畏1000倍液。

(6)果实套袋。于花谢后子房开始膨大时套袋可有效预防桃蛀螟。

菜叶蜂的为害特点及防治方法


菜叶蜂主要寄住在油菜、芜菁、白菜、甘蓝、萝卜、芥菜等十字花科蔬菜。

菜叶蜂的为害特点:幼虫为害叶片成孔洞或缺刻,为害留种株花和嫩荚,少数咬食根部,虫口密度大时,仅几天即可造成严重损失。

菜叶蜂的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秋冬深翻土壤,破坏越冬蛹室;收获后,清除田间杂草,残枝落叶;人工捕捉,利用其假死习性,清晨用浅口容器承接叶下,器内盛水和泥,振动植株和叶片,使其落入器内,集中杀死。

2、化学防治

(1)生防办法可选30斤水+BT30克或青虫菌六号30克;

(2)生理防治可选用药30斤水+20%灭幼脲30克或25%灭幼脲30克或5%卡死克3-5毫升或5%抑太保3-5毫升,用药要比化学用药提前3天左右;

(3)化防可选用药30斤+20%克虫星15克+2.5%功夫3毫升;或30斤水+16%穿甲弹20克+10%天王星15毫升。

3、其他建议

(1)油菜等十字花科蔬菜收获后要及时中耕、除草,使虫茧暴露或破坏,能减少虫源。

(2)易受害的油菜、白菜、萝卜等应尽力早播,躲过幼虫大发生期或植株已长大,可减轻受害。

(3)成虫发生期每天可在10一17时用捕虫网在田间或地边杂草上网捕成虫。

(4)于清晨有露水时喷撒2%巴丹粉剂,每667m22kg.

(5)在幼虫发生期喷洒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或35%伏杀磷乳油或50%马拉硫磷乳油1000倍液,此外20%速灭杀丁乳油、2.5%敌杀死乳油、10%安绿宝乳油、5.7%百树菊酯乳油3000一4000倍液效果优异,药效可维持20多天。

豆角豇豆螟的虫害防治方法


豇豆螟是豆角的主要害虫之一。由于其幼虫钻蛀在豆荚内取食豆仁,一般喷洒农药很难将其杀死。许多菜农连续多次喷药,甚至使用高毒、剧毒农药,不仅浪费劳力加大成本,而且造成农药残留影响消费者健康。

豇豆螟主要危害豆角,随春季豆角上棚后开始出现。成虫多将卵粒产于花蕾,嫩荚或叶柄上。幼虫孵化后即蛀入花蕾或幼嫩豆荚中取食,造成脱荚落蕾或雨后花蕾腐烂。蛀食入嫩荚中的幼虫随豆荚增大而长大,3龄后开始蛀入取食豆粒,为害严重时虫蛀豆荚率达到70%,雨天造成豆荚腐烂,严重影响产品质量,降低菜农收益。

由于豇豆螟成虫分散隐蔽,飞翔产卵范围较大,产卵量多,不容易喷药扑杀或诱杀;3龄以上幼虫钻蛀荚中,药剂很难将其杀死。因此,防治该虫应特别注意技巧,抓住其薄弱环节和关键时期用药才能达到效果,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种植管理上要求做到出苗一致,长势整齐,开花结荚期相对集中,以便在关键时期集中消灭该虫。因此要求加强肥水管理,一次性施足攻花攻荚肥,并适当摘去过于提早或延迟出现的零散花蕾。

2、及时清理田间脱落的花蕾,将其深埋或浸水沤烂,消灭落蕾中的幼虫,以减少田间虫源数量。

3、喷药杀豆荚螟要坚持治蕾为主的原则,在开花期喷杀在花蕾中的幼虫。喷药时间最好把握在晴天的上午810点,即花苞开放期。另外,谢花后豆荚长成10余厘米长时喷药12次可杀死初孵和蛀入幼荚的低龄幼虫。

4、使用的药剂要求对豆角花和幼荚无药害,并有较好的渗透。建议选用以下药剂:阿锐宝(45%乳油)10002000倍;安雷特(25%乳油)15002000倍;锐宁(25%乳油)2000倍;农斯特(40%乳油)15002000倍;速凯(44%乳油)20003000倍。

白僵菌防治玉米螟的方法


白僵菌属于微生物中的一种真菌,是昆虫病原真菌的一种。其应用研究在我国有较长的历史,我省应用白僵菌防治玉米螟已有30多年的历史,是一项主要的生物防治技术,该技术使用方法简便,成本低,深受农民欢迎。其方法是通过人工释放白僵菌活孢子,于作物田内或玉米螟集聚(秸秆剁)场所,孢子通过气流传播到害虫幼虫体上,在适宜的温湿度下孢子产生菌丝进入虫体,使虫体变成白色僵虫而死亡,其孢子在田间可继续侵染新的虫体,在整个生育期连续不断地寄生幼虫,达到持续控制害虫的目的。

使用方法:一是封垛防治在玉米秸秆剁内的越冬代老熟幼虫,减少越冬玉米螟幼虫的化蛹率,达到防治玉米螟危害的目的;二是投撒颗粒剂防治田间玉米螟幼虫于蛀茎危害前,减少田间玉米螟幼虫的危害。

封垛方法:在越冬代幼虫化蛹前。封垛时间西部地区在5月1日或提前,东部地区在5月15日或提前,也可采取连续调查方法确定当地封垛时间,即发现有越冬幼虫爬出洞口活动,开始封垛进行防治。

用机动喷粉器(泰山或东方红18),在准备好背负式机动喷粉器(泰山或东方红-18),在喷粉前向喷粉器药箱内加入白僵菌防治粉,两人一组,一人背负器械,一人协助操作,在玉米秸秆垛(或茬垛)的茬口侧面每隔一米左右(或每立方米)用木棍向垛内捣洞20厘米,启动机动喷粉器,将机动喷粉器的喷管插入洞中,加大油门进行喷粉,待对面(或上面)冒出白烟时或当本垛对面有菌粉飞出即可停止喷粉,再喷其它位置,如此反复,直到全垛喷完为止。封垛后僵虫率达70%以上,田间防治效果60%以上。防治成本亩1.20元。投入产出比1:20以上。

田间使用方法:在玉米的喇叭口期,幼虫蛀茎前,约7月20日左右,用白僵菌颗粒剂,投撒于玉米芯叶内,防治效果好于封垛,但费用高,适用矮秆玉米。

注意事项:⑴为保证防治效果,秸秆垛(或茬垛)必须喷透,不漏垛。

⑵由于白僵菌对家蚕、柞蚕染病力强,蚕区切勿使用。

⑶由于人体接触白僵菌粉过多,会产生过敏性反应,施用时注意皮肤的保护,如带上口罩、手套,脖子系上毛巾等。

樟树樟丛螟的虫害防治方法


樟丛螟,又叫樟巢螟,属鳞翅目螟蛾科。对樟树的危害较大,现将樟树樟丛螟的虫害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危害症状

樟丛螟初孵幼虫群集吐丝缀合两叶片或卷单叶,啃食叶肉,随着虫龄增长,食量逐渐增大,将附近的枝叶嫩梢缀合,形成鸟巢状的虫包,每只虫包内有幼虫数条或数十条,同一包内幼虫虫龄相差很大,严重时可将樟叶、嫩梢吃尽,树冠上挂满虫包,影响樟树生长和观赏。每年秋季调查,疏于防治的樟树单株有虫包百只以上。

防治方法

1、加强调查监测,掌握低龄幼虫盛期及时防治。

低龄幼虫(二片樟叶缀起时)覆盖物少,且耐药性差,最容易治灭,是防治的最佳期,因此,必须根据虫情预报和经常的实地调查,掌握每代樟丛螟低龄幼虫盛期,因地制宜及时做好防治工作。

2、选用高效、低毒、渗透性强、持效期长的对口农药

樟丛螟幼虫躲藏隐蔽、发生期长,樟树叶又具蜡质,防治农药应选用高效、渗透性强、持效期长的品种,行道树、风景林等施药还应兼具低毒。经过多年的筛选和总结实践经验,同时兼顾樟叶蜂、叶螨、蚧壳虫等其它害虫,可选用以下几种:

1%阿维菌素乳油2000倍液;0.3%高渗阿维菌素乳油15002000倍液;40%毒丝本乳油8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45%丙溴辛硫磷(国光依它)1000倍液.国光乙刻(20%氰戊菊酯)1500倍液+乐克(5.7%甲维盐)2000倍混合液40%啶虫.毒(必治)1500-2000倍液。

3、保证施药质量,改进植保器械,提高防治效果

施药应做到压力足,全株树叶均匀喷透,淋湿虫包,并打透树冠内膛,根据樟丛螟的生物学特性,喷药宜在早晚进行,以提高防治效果。施药后要及时检查防治质量,发现存活幼虫仍较多应立即补治。由于常用的手动式喷雾器扬程低,影响施药质量和进度,同时对施药人员也不安全,因此有条件的要逐步改用扬程高(五米以上)的机动喷雾机,这也十分有利于虫情严重时的快速突击防治.

4、人工摘除虫包,减少虫源和危害

对树上的有虫包可采取人工摘除,集中烧毁或踩灭,以减少虫源和危害。

5、冬季加强养护管理

树干高1米左右涂白用生石灰+硫磺+食盐+水(比例为:10:1:1:40)搅拌均匀后涂白。一方面阻止老熟幼虫下树结茧在浅土层越冬;另一方面也可春季阻止幼虫上树。樟树周围进行松土,除去越冬老熟幼虫。

睡莲缢管蚜的防治方法


睡莲缢管蚜属同翅目蚜科,分布在全国各地产莲区。主要为害浮叶、嫩叶、立叶、叶梗、花薹、花瓣等,致叶片发黄,生长不良,要注意及时进行防治。

1、危害征状:主要刺吸嫩枝、嫩叶,造成卷叶和枯黄;刺吸花蕾,影响花的生长发育,影响花的质量。

2、形态特征

无翅孤雌蚜:体卵圆形,长2.5毫米、宽1.6毫米;体色由褐绿到墨绿色,被薄霜或粉,额瘤隆起外倾呈W状.触角有瓦纹,喙粗长达后足基节,腹管缢管状,中部收缩,端部膨大,顶端又收缩,表面光滑无瓦纹。尾片长0.2毫米,长锥形.中部收缩,尖端钝,有小圆刺突构成网纹。足腹节有成排卵形纹。

有翅孤雌蚜:体长卵形,长2.3毫米、宽1.0毫米,腹部褐色至褐绿色,触角第三节有圆形感觉圈2l~23个,腹管缢管状,端部1/2膨大,基部向中部渐细,顶端收缩,膨大部分光滑,基部有瓦纹,其他特征与无翅型相似。

3、发生规律

一年多代,以卵在梅、红叶李、桃等花木芽腋间越冬。翌春孵化后先在梅、红叶李、桃等第一寄主上孤雌繁殖危害,4月下旬至5月上旬危害严重,常可盖满嫩梢,少量在嫩叶反面危害,可致新叶枯落;当气温日渐增高时,其有翅侨蚜飞向第二寄主莲、睡莲等水生植物上,在露出水面并贴近水面的幼茎、嫩叶和嫩叶叶柄上繁殖危害,也可在花蕾上吸食,造成花蕾萎蔫。

4、防治方法

(1)水生植物要成片种植,避免插花栽植。

(2)及时清除田间绿萍、浮萍等水生植物,以减少虫口数量。

(3)保护瓢虫、蚜茧蜂、食蚜蝇、草蛉、食蚜盲蝽等食蚜天敌。此外有一种蚜霉菌,气温23℃寄生率高达74.6%~87.9%应注意利用。

(4)8月下旬至9月中旬隔5天查1次,当半数叶片出现皱缩,有蚜株率达15%~20%,每株有蚜1000头时,应马上防治。及时喷洒1%苦参碱醇溶液600~800倍液或0.5%藜芦碱醇溶液500倍液、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10000倍液。每667平方米喷对好的药液55L。水生蔬菜禁止使用菊酯类农药。

灵芝星狄夜蛾的为害特点及防治方法


星狄夜蛾,属于鳞翅目夜蛾科。属于造桥虫中的一种,是为害灵芝、平菇、木耳等食用菌的重要害虫之一,在我国发生较普遍。

为害特点

主要取食灵芝菌盖和菌肉,被害处留下弯曲隧道。并且在子实体上留有缺刻孔洞。降低灵芝的商品价值。

发生规律

星狄夜蛾在南方一年发生5-6代,主要是以蛹越冬,通常在4月中旬羽化为成虫,全世代历期约一个月左右。成虫对糖醋和花粉有趋性,雌虫羽化后第三天进行产卵,以第四、五天产卵量最多,在夜间或早上将卵散产于子实体和培养料表面。

该虫生长室温为20-30℃,卵期为5-6天,幼虫期11-15天,蛹期8-12天,成虫寿命3-13天。高龄幼虫行动缓慢,有作茧悬挂的习性,幼虫11月仍可活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老熟幼虫逐渐化蛹进入越冬期。

防治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在菇房内安装纱门、纱窗,防止成虫迁入,搞好环境卫生,将菇房周围的废弃物及杂草集体清除,以减少虫源。

(2)在最后一茬食用菌收货后,应及时杀灭残留在料中的虫口,减少虫害。

(3)利用高龄幼虫行动缓慢,又有做茧悬挂的习性,可人工捕捉及摘除,以降低虫口密度。

(4)化学防治在虫害大量发生时,在采菇后用20%速灭杀丁乳剂或其他菊酯类农药5000-8000倍液对料面、栽培架等进行喷雾。

板栗桃蛀螟的虫害防治方法


板栗营养丰富,含蛋白质、脂肪、糖以及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等。栗果除生食、炒食、煮食或做菜外,还可加工成罐头、栗脯、栗粉、栗子羹等。并有补肾益气,止血化瘀等药用价值。花、果壳、壳斗、树皮及根均可入药,具消肿解毒之功效

桃蛀螟是危害板栗果实最凶的害虫,在我国北方各粟产区,常因此虫的危害,虫果率约占30%左右,严重的年份和危害严重的地区,虫果率可高达50%以上,不但产量受到损失而且还会使果实品质大大降低。下面把防治板栗害虫桃蛀螟的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第一,诱杀成虫在栗园内适当设置黑光灯网点,诱杀成虫,效果也很好。

第二,及时脱粒栗蓬采收后,堆积5-6天,当栗蓬大部分开裂,幼虫尚未蛀入栗果时,应抓紧时间进行脱粒,可减少40%的虫果率。

第三,消灭越冬幼虫8、9月桃子采收后,严格清除虫果,防止幼虫迁出蔓延翌年成虫羽化前,彻底处理向日葵花盘、玉米秸秆和栗空蓬等越冬寄主;冬季消灭仓库中的越冬幼虫。

第四,药剂防治栗蓬采收后桃蛀螟在栗蓬堆积期间大量蛀食栗果,尤其在堆温升高、蓬皮沤烂开裂时大量为害。因此,这个时期是控制桃蛀螟为害的关键时期。应在栗蓬堆放开裂时,用含量为90%的敌百虫结晶体加水1000倍,均匀喷洒在栗蓬上,随喷随翻动,用药量为粟蓬重量的25%-30%,可减少80%的虫果率。或将栗蓬装入筐内,在盛药液的缸中浸一下再上堆,效果很好。

芸豆斑荚螟的虫害防治方法


芸豆又称四季豆、刀豆、菜豆。它原产于美洲的墨西哥和阿根廷,中国在16世纪才开始引种栽培。现将芸豆斑荚螟的虫害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芸豆斑荚螟为害特点:

幼虫危害叶、蕾、花及豆荚,卷叶危害或蛀入荚内取食幼嫩籽粒,荚内及蛀孔外常堆积粪便,轻者把豆粒蛀成缺刻、孔洞,重则把整个豆荚蛀空,受害豆荚味苦,造成落蕾、落花、落荚和枯梢。

芸豆斑荚螟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0-12毫米,灰褐色或暗黄褐色;前翅狭长,沿前缘有一条白色纵带,近翅基有一条黄褐色宽横带;后翅黄白色,边缘色泽较深。卵椭圆形,乳白至红色。老熟幼虫体长14-18毫米,背面紫红色,腹面绿色;前胸背板上有人字形黑斑,两侧各有1个黑斑,后缘中央有2个小黑斑。蛹外包白色丝茧。

芸豆斑荚螟生活习性:

每年生3-4代,以老熟幼虫在寄主植物或晒场附近的土表下结茧越冬。第二年春天4-5月成虫陆续羽化出土,成虫夜间活动,白天潜伏,有趋光性,飞行能力不强,在花蕾、嫩荚、嫩叶或叶柄上产卵。初孵幼虫蛀食嫩荚和花蕾,3龄后蛀入荚内食豆粒,可转荚危害,l0-11月老熟幼虫入土越冬。豆荚斑螟在高温干旱的情况下发生严重。

芸豆斑荚螟防治方法:

(1)豆类作物或豆科绿肥作物连作或邻作,可进行水旱轮作。

(2)冬、春季幼虫越冬期进行灌溉,可使越冬幼虫大量死亡。

(3)收获后及时翻耕,消灭土中的幼虫和蛹。

(4)老熟幼虫入土前,田间湿度高时,可施用白僵菌粉剂,每667平方米用1.5千克或干菌粉0.5千克加细土4.5千克。

(5)及时清除田间落花、落荚,摘除被害的卷叶和果荚。

(6)利用成虫的趋光性,进行灯光诱杀。

(7)在成虫盛发期和卵孵化盛期可喷药防治,可选用25%天达灭幼脲3号悬浮剂1500倍液、2%天达阿维菌素乳油2000倍液、10%除尽悬浮剂1500倍液、5%卡死克可分散液剂1500倍液、10%高效灭百可乳油1500倍液、2.5%敌杀死乳油2000倍液、20%速灭杀丁乳油2000倍液、5%锐劲特胶悬剂25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52.25%农地乐乳油1000倍液、5%抑太保乳油2000倍液等,每隔7天一次,可喷药1-3次。

芝麻荚螟的虫害防治方法


芝麻病虫害有很多种,荚螟荚螟就是其中一种虫害,芝麻荚螟主要危害芝麻结果部分,一般减产10%~20%,严重时达30%,使芝麻的品质显著下降。那么如何防治芝麻荚螟呢?

芝麻荚螟发生规律

芝麻荚螟在河南一年发生4代,世代重叠,以老熟幼虫越冬。7月下旬至11月下旬出现成虫,8月上旬为成虫盛发期。成虫有趋光性,白天多停息在芝麻叶背或杂草丛中,夜间活动产卵,卵散产于芝麻叶、茎、花、蒴果和嫩梢上,卵期6~7天。幼虫有迁移习性,取食叶肉,并喜钻入花心和蒴果内为害。幼虫期约15天,老熟幼虫在卷叶内、蒴果中或茎缝间结灰白色薄茧化蛹,蛹期约7天。完成一个世代需37~38天。

芝麻荚螟为害症状

幼虫吐丝将花、叶缠绕,取食叶肉,也常钻入花心、嫩茎和蒴果内取食,可将种子吃尽,蒴果变黑脱落,植株枯黄。

芝麻荚螟防治技巧

1.清除地头、路边、田间杂草和枯枝落叶。合理轮作,有条件的地区进行水旱轮作。精耕细耙,减少越冬虫源。苗期及开花期灌水,提高土壤湿度。

2.熏蒸:8月上旬成虫盛发期,用80%敌敌畏100~150克拌锯末和麦糠4千克,每亩放40堆,均匀堆在芝麻棵下,一般可维持药效8~10天。

3.喷雾:成虫盛发期后7~10天,为幼虫孵化盛期,此时喷药防治效果最佳。每亩用2.5%敌杀死乳油30~40毫升;20%速灭杀丁乳油20~30毫升;或用50杀螟松乳油25~30毫升,兑水50千克,稀释均匀喷雾。

4.喷粉:在幼虫孵化盛期,用1.5%乐果粉剂;2.5%敌百虫粉剂;2%杀螟松粉剂,每亩1.5~2千克,用喷粉器均匀喷洒。

《睡莲水螟的特点及防治方法》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挺水植物养护特点”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