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风景植物银杏虫害大蚕蛾的防治 》,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银杏大蚕蛾又名白果蚕,俗称白毛虫。主要发生于黑龙江、吉林、浙江、河南、广西、台湾等省(自治区)。幼虫杂食性,除取食银杏叶片外,还取食核桃、柳、樟、枫杨、盐肤木、樱花、朴、紫薇、栗、柿、梅、李、梨、苹果等的叶片。发生严重时,能把整株叶子吃光,造成树冠光秃,种子减产,并影响次年的开花结实。个别受害严重的银杏则全树死亡。

形态特征

(一)成虫

属大型蛾类,翅展125~135mm,体长35~40mm。雄蛾触角羽毛状,雌蛾触角栉齿状。体灰褐色或紫褐色。前翅顶角近前缘处有一黑斑,中室端部有月牙形透明斑,翅反面呈眼珠形,周围有白色至暗褐斑纹;后翅中室端部有一眼形斑,眼珠黑色,外围有一灰色橙色圆圈及银白色的线两条,翅反而无眼形。

(二)卵

长椭圆形,长径为22~25mm,短径为1.2~1.5mm,初产卵为灰褐色,孵化时转为黑色,有灰白色花纹。

(三)幼虫

初孵时黑色,体被稀疏白色绒毛,后逐渐变密。3龄后体形明显增大,颜色渐变。4、5龄后,幼虫分有绿和黑两种色型。绿色型气门上至腹中线两侧为淡绿色,毛瘤有1~2根黑色长刺毛,其余为白色刺毛。黑色型气门上线至腹部门中绒两侧为黑色,气门蓝色,体长密生白色长毛,毛瘤上有3~5根黑色长刺毛,其余为黑色短刺。虫体有毛束2对,由黄绿变为白色,着生于4个瘤上。除尾节外,各节两侧下主竖生一个蓝色椭圆形斑。虫幼体躯腹部10节,足8对,体长100~200mm。

(四)蛹

蛹外包被黄褐色坚硬的网状茧。初化蛹时为黄褐色,接近羽化时,由黄褐色变为黑褐色。蛹长40mm左右,复眼呈棕色而凹陷,腹部第5、6、7三个节间由3条棕色带组成。

发生规律

银杏大蚕蛾一般一年发生1代。卵期由前一年9月中旬开始到次年5月约240-250天。3月底至4月初为幼虫活动期;幼虫期约60天,7月中旬开始结茧,经一周左右化蛹,蛹期约40天,9月上旬为成虫期,成虫羽化期约10天,羽化后交尾产卵,从9月上旬开始到中旬产卵完成。一般产卵3-4次,一头雌蛾可产卵250-400余粒。卵集中成堆或单层排列,多产于老龄树干表皮裂缝或凹陷地方,位置在树干3米以下1米以上。卵虫孵化很不整齐,初孵幼虫群集在卵块处,1小时后开始上树取食,幼虫3龄前喜群集,4-5龄时开始逐渐分散,5-7龄时单独活动,一般都在白天取食。一天中,以10:00-14:00取食量最大。

防治方法

(一)冬季人工摘除卵块

7月中、下旬人工捕杀老熟幼虫或人工采茧烧毁。

(二)灯光诱杀

成虫有较强趋光性,飞翔能力强,于8~9月份雌蛾产卵前,用黑光灯诱杀成虫,效果良好。

(三)生物防治

银杏大蚕蛾的天敌有赤眼蜂、平腹小蜂等,在9月雌蛾产卵期,释放赤眼蜂,对防治银杏大蚕蛾有一定效果,赤眼蜂在大蚕蛾上的寄生率可达80%。

(四)化学防治

1.银杏大蚕蛾3龄前抵抗力弱,并有群集特点,在5月上旬喷2.5%溴氰菊酯2500倍液。

精选阅读

园林植物紫薇虫害绿尾大蚕蛾的防治


紫薇绿尾大蚕蛾,别名水青蛾、燕尾蛾、长尾蛾,属鲮翅目大蚕蛾科;在我国华北、华中、华东以及西南等大部分省市均有分布。危害多种果树和园林苗木。

一、形态特征成虫体长35~40mm,翅展122mm左右;体表具有深厚白色绒毛,翅粉绿色,前翅经前胸紫褐色,翅中央有一眼状斑纹,后翅尾状突起,长40mm。卵球形稍扁,长2mm,灰褐色。幼虫可长达80mm左右,黄绿色,体节有瘤状突起,以中、后胸4个及第8腹节背上1个特大,瘤突上有褐色、白色长毛。蛹体长45~50mm,赤褐色,额区有一块浅色斑。茧长卵圆形,灰黄或灰褐色。

天水地区1年能发生2代;通常在树枝上作茧,幼虫5月上、中旬孵化。幼虫共5龄,历期36~44天。老熟幼虫6月上旬开始化蛹,中旬达盛期。蛹历期15~20天。第1代成虫6月下旬至7月初羽化产卵;幼虫7月上旬孵化,至9月底老熟幼虫结茧化蛹。越冬蛹期6个月。

三、危害特点

以幼虫食叶危害,低龄幼虫将叶片吃成缺刻或孔洞,稍大后便把全叶吃光,仅残留叶柄或粗叶脉。

四、防治方法

1、人工捕杀绿尾大蚕蛾越冬蛹很大,便于人工捕杀。高龄幼虫可长达80mm,抗性强且食量惊人,化学防治比较困难,可以采取人工捕捉的方法。

2、药剂防治化学防治时要注意及早发现、及早预防,尽可能保证在幼虫3龄前用药;可喷施50%杀螟松乳油8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或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或2.5%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防治。

紫薇虫害绿尾大蚕蛾的防治方法


紫薇绿尾大蚕蛾,别名水青蛾、燕尾蛾、长尾蛾,属鲮翅目大蚕蛾科;在我国华北、华中、华东以及西南等大部分省市均有分布,危害多种果树和园林苗木。

一、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35~40mm,翅展122mm左右;体表具有深厚白色绒毛,翅粉绿色,前翅经前胸紫褐色,翅中央有一眼状斑纹,后翅尾状突起,长40mm。卵球形稍扁,长2mm,灰褐色。幼虫可长达80mm左右,黄绿色,体节有瘤状突起,以中、后胸4个及第8腹节背上1个特大,瘤突上有褐色、白色长毛。蛹体长45~50mm,赤褐色,额区有一块浅色斑。茧长卵圆形,灰黄或灰褐色。

天水地区1年能发生2代;通常在树枝上作茧,幼虫5月上、中旬孵化。幼虫共5龄,历期36~44天。老熟幼虫6月上旬开始化蛹,中旬达盛期。蛹历期15~20天。第1代成虫6月下旬至7月初羽化产卵;幼虫7月上旬孵化,至9月底老熟幼虫结茧化蛹,越冬蛹期6个月。

三、危害特点

以幼虫食叶危害,低龄幼虫将叶片吃成缺刻或孔洞,稍大后便把全叶吃光,仅残留叶柄或粗叶脉。

四、防治方法

1、人工捕杀:绿尾大蚕蛾越冬蛹很大,便于人工捕杀。高龄幼虫可长达80mm,抗性强且食量惊人,化学防治比较困难,可以采取人工捕捉的方法。

2、药剂防治:化学防治时要注意及早发现、及早预防,尽可能保证在幼虫3龄前用药;可喷施50%杀螟松乳油8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或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或2.5%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防治。

紫薇虫害绿尾大蚕蛾病害防治


紫薇绿尾大蚕蛾,别名水青蛾、燕尾蛾、长尾蛾,属鲮翅目大蚕蛾科;在我国华北、华中、华东以及西南等大部分省市均有分布。危害多种果树和园林苗木。

一、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35~40mm,翅展122mm左右;体表具有深厚白色绒毛,翅粉绿色,前翅经前胸紫褐色,翅中央有一眼状斑纹,后翅尾状突起,长40mm。卵球形稍扁,长2mm,灰褐色。幼虫可长达80mm左右,黄绿色,体节有瘤状突起,以中、后胸4个及第8腹节背上1个特大,瘤突上有褐色、白色长毛。蛹体长45~50mm,赤褐色,额区有一块浅色斑。茧长卵圆形,灰黄或灰褐色。

紫薇虫害绿尾大蚕蛾病害防治

天水地区1年能发生2代;通常在树枝上作茧,幼虫5月上、中旬孵化。幼虫共5龄,历期36~44天。老熟幼虫6月上旬开始化蛹,中旬达盛期。蛹历期15~20天。第1代成虫6月下旬至7月初羽化产卵;幼虫7月上旬孵化,至9月底老熟幼虫结茧化蛹。越冬蛹期6个月。

二、危害特点

以幼虫食叶危害,低龄幼虫将叶片吃成缺刻或孔洞,稍大后便把全叶吃光,仅残留叶柄或粗叶脉。

三、防治方法

1、人工捕杀绿尾大蚕蛾越冬蛹很大,便于人工捕杀。高龄幼虫可长达80mm,抗性强且食量惊人,化学防治比较困难,可以采取人工捕捉的方法。

2、药剂防治化学防治时要注意及早发现、及早预防,尽可能保证在幼虫3龄前用药;可喷施50%杀螟松乳油8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或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或2.5%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防治。

识银杏大蚕蛾治核桃大毛虫


银杏大蚕蛾的幼虫是严重危害核桃树叶的食叶害虫,因其个体较大,浑身密布又深又密的浅色毒毛,又称大白毛虫。

银杏大蚕蛾主要危害核桃、柳树、漆树等树种,在杜仲、栗树、银杏上也有发生。它在核桃树上暴发时,能把全树的功能叶片全部吃光,食物不够时它还转株危害。遭到银杏大蚕蛾幼虫危害的核桃树树叶大部分被吃掉,严重树只剩下满树的叶脉及幼果,造成衰老核桃树干枯死亡,结果树严重落果和绝收,是一种对核桃树树势和产量影响最大的一种害虫。

银杏大蚕蛾1年只发生1代,以卵在核桃树树干及树皮裂缝处越冬,卵块主要集中分布于树干1-3米处的干及分枝处,卵块几十粒几百粒集中分布在一起。第2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核桃树叶长出后卵块开始孵化。幼虫孵化后由树干向树冠中下部内膛叶片转移,在叶片的背面群集危害叶片,随着虫龄的增长逐渐向树冠中上部及四周叶片分散扩散取食叶片。5月下旬至6月上旬,幼虫进入5龄暴食期,1只幼虫1天能吃掉6-10片叶子,全树叶片吃完后,幼虫开始下树转移到第2食源危害。6月上旬,已完成虫龄发育阶段的幼虫开始在树下的灌木杂草上缀叶结茧化蛹,少部分幼虫在树上的残叶上缀叶结茧化蛹。9-10月份成虫羽化产卵,卵聚集成块产于核桃树干及树皮裂缝处。

防治银杏大蚕蛾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刮除卵块和在1-2龄期消灭幼虫。防治策略上把大蚕蛾消灭在卵期和1-2龄幼虫期,积极采取有效的农业综合防治措施保护天敌对它的自然控制率。防治核桃大白毛虫就是刮卵块,摘茧蛹,杀幼虫的九个字防治法:1、刮卵块。人工刮除树干上的卵块是防治大毛虫最简便最经济的防虫方法。冬春季节,可结合果树修剪和果园管理刮除核桃树的老皮、翘皮,铲除附在上面的卵块,并涂刷白涂剂。2、摘茧蛹。6-7月为银杏大蚕蛾幼虫的缀叶结茧化蛹期,这时可以人工在核桃树下周围的灌木杂草上拾摘银杏大蚕蛾缀叶茧蛹,然后集中消毁。3、杀幼虫。4月下旬5月上旬为银杏大蚕蛾的1-2龄初孵幼虫群集危害期,此时喷布化学杀虫剂杀虫最迅速最有效,常用的最有效药剂有90%敌百虫1000倍,50%辛硫磷1000倍,10%天王星6000倍,20%速灭杀丁3000倍等。

药用植物害虫绿尾大蚕蛾的防治


学名ActoasseleneningpoanaFelder属鳞翅目,天蛾科。别名水青蛾、长尾月蛾。分布河北、河南、江苏、江西、浙江、湖南、湖北、安徽、广西、四川、台湾等省。

寄主为害药用植物山茱萸、丹皮、杜仲等。此外还为害果树、林木等。

为害特点幼虫食叶,低龄幼虫食叶成缺刻或孔洞,稍大便把全叶吃光,仅残留叶柄或粗脉。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3238mm,翅展l00130mm。体粗大,体被白色絮状鳞毛而呈白色。头部两触角间具紫色横带l条,触角黄褐色羽状;复眼大,球形黑色。胸背肩板基部前缘具暗紫色横带1条。翅淡青绿色,基部具白色絮状鳞毛,翅脉灰黄色较明显,缘毛浅黄色;前翅前缘具白、紫、棕黑三色组成的纵带1条,与胸部紫色横带相接。后翅臀角长尾状,长约40mm,后翅尾角边缘具浅黄色鳞毛,有些个体略带紫色。前、后翅中部中室端各具椭圆形眼状斑1个,斑中部有l透明横带,从斑内侧向透明带依次由黑、白、红、黄四色构成,黄褐色外缘线不明显。腹面色浅,近褐色。足紫红色。卵扁圆形,直径约2mm,初绿色,近孵化时褐色。幼虫体长8010omm,体黄绿色粗壮、被污白细毛。体节近6角形,着生肉突状毛瘤,前胸5个,中、后胸各8个,腹部每节6个,毛瘤上具白色刚毛和褐色短刺;中、后胸及第8腹节背上毛瘤大,顶黄基黑,他处毛瘤端蓝色基部棕黑色。第18腹节气门线上边赤褐色,下边黄色。体腹面黑色,臀板中央及臀足后缘具紫褐色斑。胸足褐色,腹足棕褐色,上部具黑横带。蛹长40一45mm,椭圆形,紫黑色,额区具1浅斑。茧长4550mm,椭圆形,丝质粗糙,灰褐至黄褐色。

生活习性年生2代,以茧蛹附在树枝或地被物下越冬。翌年5月中旬羽化、交尾、产卵。卵期10余天。第1代幼虫于5月下旬至6月上旬发生,7月中旬化蛹,蛹期10一15天。7月下旬一8月为一代成虫发生期。第2代幼虫8月中旬始发,为害至9月中下旬,陆续结茧化蛹越冬。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日落后开始活动,2123时活跃,虫体大笨拙,但飞翔力强。卵喜产在叶背或枝干上,有时雌蛾跌落树下,把卵产在土块或草上,常数粒或偶见数十粒产在一起,成堆或排开,每雌可产卵200一300粒。成虫寿命712天。初孵幼虫群集取食,2、3龄后分散,取食时先把1叶吃完再为害邻叶,残留叶柄,幼虫行动迟缓,食量大,每头幼虫可食100多片叶子。幼虫老熟后于枝上贴叶吐丝结茧化蛹。第2代幼虫老熟后下树,附在树干或其他植物上吐丝结茧化蛹越冬。

防治方法(1)秋后至发芽前清除落叶、杂草,并摘除树上虫茧,集中处理。(2)利用黑光灯诱蛾,并结合管理注意捕杀幼虫。(3)此虫不需单独防治,结合其他害虫,使用农药兼治即可。

山茱萸虫害防治 绿尾大蚕蛾的防治办法


绿尾大蚕蛾ActiosseleneningpoanaFelder

别名水靑蛾,燕尾蛾,大靑虫,属鳞翅目,大蚕蛾科(Satumiidae)。

分布为害为世界性广布种。国内分布于北京、河北、河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台湾等省市。幼虫食性杂。可严重为害山茱萸、芍药、杜仲、牡丹(丹皮)等药用植物。还可为害枫杨、枫香、榆、柳、核桃、苹果、梨树等多种林木和果树。幼虫取食多种药用植物及林木的叶片,造成半透明斑点、孔洞和缺刻,严重时可把全叶吃光,高龄幼虫还能把叶柄吃掉。故对药用植物的生长和药材的产歎影响很大。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30~35mm,翅展145mm左右。触角羽毛状。体表有浓白色绒毛。翅粉绿色,被有白色短绒毛。前翅前缘暗紫色,翅外缘黄褐色。中室末端有1个眼斑,中间一长条透明状,外侧黄褐色,内侧内方橙褐色、外方黑色。翅脉灰黄色、明显。后翅也有一眼纹。后角具尾状突出。

卵:球形稍扁,直径2mm。初产暗绿色,渐变为灰白至灰褐色、杂有褐点。孵化前淡黄褐色,顶端凹陷。卵以胶状物粘连成堆,几粒至几十粒不等。

幼虫:一般为5龄,少数6龄。老熟幼虫体长60~80mm,头较小,呈绿褐色。体黄绿色,中后胸及第8腹节背面毛瘤顶端黄色、基部黑色、且较大。其余各节毛瘤较小,顶端橘红色,基部棕黑色。1~8腹节气门线上侧赤褐色、下侧黄色。臀板中央及臀足后缘棕红色,化蛹前夕幼虫体色变为棕褐色。

蛹:长45mm,短纺锤形、尾部稍尖。体赤褐色。额区有1浅黄色三角斑。茧灰褐色、长卵圆形、全封闭式。茧外常有寄主叶片或杂草包裹。

生活习性绿尾大蚕蛾在长江流域1年发生3代,部分2代,并有不完全的4代。以蛹在茧内越冬。越冬蛹于3月中旬~5月上中旬陆续羽化为成虫。在安徽石台县各代成虫盛发期分别为:越冬代4月下旬~5月上旬;第1代7月上中旬;第2代8月下旬~9月上旬。各代幼虫为害盛期是:第1代5月中旬~6月上旬;第2代7月中下旬;第3代9月下旬~10月上旬。

绿尾大蚕蛾成虫夜出活动,白天潜伏于树叶背面和杂草丛中,每晚8~9时和午夜12~1时出现两个活动高峰。成虫对黑光灯趋性较强,可在测报中应用。成虫羽化当晚即可交尾,第2天可产卵。卵成块产在寄主叶片正面的边缘,少数卵产在叶背和叶尖,卵散产但聚集成堆。每只雌蛾平均产卵童150粒左右。

幼虫孵化后即取食卵壳。2龄前群集性较强,常有数十头聚集于叶背取食。3龄后幼虫分散活动,但行动较迟缓。幼虫食量大,并且晚上食量明显高于白天。据调查测定,1头幼虫全期食叶量达1740cm2左右,折62张山茱萸叶片。幼虫3龄前食量小,仅占全幼虫期5%~6%,5龄食量最大,占全幼虫期70%左右。幼虫老熟后在原寄主上吐丝缀叶结茧化蛹或于附近矮小灌木或草丛中化蛹。

防治

1.山茱萸药树应避免与其他林木药材混栽,以利于管理和防治。

2.可用黑光灯诱杀成虫。

3.抓住幼虫3龄前喷药防治:1、2代幼虫可用90%晶体敌百虫800倍或80%敌敌畏乳油1500倍或20%速灭杀丁5000倍液喷雾;第3代幼虫防治期因接近药材采收期,故应改用微生物农药HD~1或BT乳剂500~700倍液喷雾,效果很好。

4.人工捕捉幼虫:该幼虫体型大,行动迟缓,容易进行人工捕捉。

榕树灰白蚕蛾的虫害防治方法


榕树在养护管理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灰白蚕蛾虫害的威胁,现将榕树灰白蚕蛾的虫害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灰白蚕蛾(OcinaraVariansWalker)属鳞翅目、家蚕蛾科。分布于广东、广西、四川、台湾等地。在华南地区危害小叶榕、黄葛榕、高山榕、菩提榕,菠萝蜜等主要园林植物,在台湾危害榕树及无花果。以幼虫取食寄主植物的叶片和嫩稍,虫害常常大发生,严重影响树木生长和观赏价值。

形态及生活习性

成虫外表与家蚕蛾相似,但体形较小,体长8-9.5毫米,翅展22~26毫米。体色灰白色至灰褐色,雄蛾体色比雌蛾深。前翅前缘棕褐色,中部及顶角有深棕色斑,顶角下方略内陷,外缘中部有深色斑。后翅中部有浅色横带,后缘有纵排的灰褐色点。腹部较小,栖息时腹部向上翘起。卵扁平、椭圆形,起初呈橙黄色,孵化前呈黄褐色。老熟幼虫体长6~11毫米,体色较深,背纵线两侧各有1个明显的黑色圆斑。蛹长7毫米,翅芽黄色,腹部白色。茧白色。

据在广西凭祥地区观察,该虫一年发生7代,以蛹在寄主上越冬。4月下旬羽化为成虫,5月上旬产卵。第1代幼虫发生于5月上、中旬;第2代幼虫发生于5月下旬至6月上旬;第3代幼虫发生于7月上旬至7月中、下旬;第4代幼虫发生于8月上、中旬至8月中、下旬;第5幼虫发生于8月下旬至9月上、中旬;第6代幼虫发生于9月下旬10月上旬;第7代幼虫发生于11月初至12月中旬。12月下旬化蛹越冬。在广州9月下旬至12月危害较严重。

成虫交尾后不久即可产卵,卵一般散产于寄主叶片背面、枝条或树干上,单个排列,也有5-6粒在一起呈线形排列,每头雌虫产卵数10粒至100多粒。初孵幼虫有取食卵壳习性,孵出几十分钟后开始取食叶片,把叶片咬成一个个小孔洞;23龄幼虫取食叶肉,使叶片剩下网状脉;4-5龄幼虫从叶边缘向内蚕食,造成缺刻,甚至全叶被吃光。老熟幼虫在树叶背面、枝条分叉处或树皮裂缝上结茧。

防治方法

1.小面积发生时,及时收集产于叶背面、枝条、树皮裂缝处的卵或茧,集中销毁。

2.幼虫危害期用菊酯类农药,或80%敌敌畏乳油8001000倍液、90%敌百虫800倍液、50%辛硫磷2000t~液喷杀,均有良好效果。

3.用含100亿/克菌量的杀螟杆菌1000倍液喷洒。

4.在广州常发现有灰白蚕蛾自然死亡现象,这是该虫感染了一种核型多角体病毒所致。可收集死虫尸磨碎稀释成1.11X109/毫升溶液喷洒,感染3-4龄幼虫,6天后幼虫死亡率达80.9%。表明该病毒有较强的杀虫能力,有条件的可进一步研究利用。

园林植物紫薇虫害绿尾大蚕蛾的危害及防治方法


【别称】水青蛾、燕尾蛾、长尾蛾

【分布】在我国华北、华中、华东以及西南等大部分省市均有分布。

【危害】危害多种果树和园林苗木。以幼虫食叶危害,低龄幼虫将叶片吃成缺刻或孔洞,稍大后便把全叶吃光,仅残留叶柄或粗叶脉。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35~40mm,翅展122mm左右;体表具有深厚白色绒毛,翅粉绿色,前翅经前胸紫褐色,翅中央有一眼状斑纹,后翅尾状突起,长40mm。卵球形稍扁,长2mm,灰褐色。幼虫可长达80mm左右,黄绿色,体节有瘤状突起,以中、后胸4个及第8腹节背上1个特大,瘤突上有褐色、白色长毛。蛹体长45~50mm,赤褐色,额区有一块浅色斑。茧长卵圆形,灰黄或灰褐色。

【发生规律】天水地区1年能发生2代;通常在树枝上作茧,幼虫5月上、中旬孵化。幼虫共5龄,历期36~44天。老熟幼虫6月上旬开始化蛹,中旬达盛期。蛹历期15~20天。第1代成虫6月下旬至7月初羽化产卵;幼虫7月上旬孵化,至9月底老熟幼虫结茧化蛹。越冬蛹期6个月。

【防治方法】1、人工捕杀绿尾大蚕蛾越冬蛹很大,便于人工捕杀。高龄幼虫可长达80mm,抗性强且食量惊人,化学防治比较困难,可以采取人工捕捉的方法。

2、药剂防治化学防治时要注意及早发现、及早预防,尽可能保证在幼虫3龄前用药;可喷施50%杀螟松乳油8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或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或2.5%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防治。

园林风景植物朴树虫害朴盾木虱的防治


朴树朴盾木虱(Celtisasoiszhejiangana)属同翅目、木虱科单食性害虫,仅为害朴树。是朴树的常见虫害之一,分布于我国安徽、江苏、山东(青岛)等地。朴树叶部被害后,叶面形成长角状虫梁,严重时叶面畸形,虫危害处焦枯,导致早期落叶,生长衰弱,在风景区影响观赏。

形态特征

朴树朴盾木虱〔成虫〕体到翅端长4.3-5.3毫米,黄褐或黑褐色,被黄色短毛。头顶横宽、粗糙,具大黑斑。复眼红褐色,单眼橙黄色。触角丝状,10节,末节末端有刚毛2根。(若虫)初期龄若虫淡褐色,足、触角漆黑色,翅芽初显露;5龄若虫体长2.43.2毫米,黄白色或淡肉红色,复眼红棕色,单眼橙黄色,触角10节,翅芽卵圆形,腹部圆形,淡绿或黄绿色。

生活习性

1年1至2代,该虫在青岛一年发生二代。以卵在芽片内越冬。翌年4月上旬前后,气温上升,朴树初展嫩叶时,卵开始孵化,若虫在嫩叶背面固定为害,并逐渐形成椭圆形白色蜡壳,其长径4-8毫米,短径3-5毫米。4月下旬在叶面形成长角状虫瘦,瘦角长4-8毫米,被害严重者一叶有瘿角30多个。瘦角反面白色圆形蜡壳明显,此时若虫已近老熟,于5月中旬前后成虫大量羽化,成虫由蜡壳边缘爬出,停息叶上,一受惊动即可飞起。成虫交尾后,产卵于芽片内越冬。若虫期天敌有一种蚜小蜂寄生。

防治方法

4月中旬初展叶期,木虱为害尚未形成虫瘿角前,用40%氧化乐果乳油1500倍液喷治,可早期消灭小若虫,效果良好。一代若虫为害朴叶引起长角状虫瘿,严重影响树势发育,极碍市容景观,防治试验表明:用50%久效磷、40%氧化乐果、50%磷胺等内吸杀虫乳油。

药用植物害虫绿尾大蚕蛾


学名ActoasseleneningpoanaFelder属鳞翅目,天蛾科。别名水青蛾、长尾月蛾。分布河北、河南、江苏、江西、浙江、湖南、湖北、安徽、广西、四川、台湾等省。

寄主为害药用植物山茱萸、丹皮、杜仲等。此外还为害果树、林木等。

为害特点幼虫食叶,低龄幼虫食叶成缺刻或孔洞,稍大便把全叶吃光,仅残留叶柄或粗脉。更多绿色尽在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3238mm,翅展l00130mm。体粗大,体被白色絮状鳞毛而呈白色。头部两触角间具紫色横带l条,触角黄褐色羽状;复眼大,球形黑色。胸背肩板基部前缘具暗紫色横带1条。翅淡青绿色,基部具白色絮状鳞毛,翅脉灰黄色较明显,缘毛浅黄色;前翅前缘具白、紫、棕黑三色组成的纵带1条,与胸部紫色横带相接。后翅臀角长尾状,长约40mm,后翅尾角边缘具浅黄色鳞毛,有些个体略带紫色。前、后翅中部中室端各具椭圆形眼状斑1个,斑中部有l透明横带,从斑内侧向透明带依次由黑、白、红、黄四色构成,黄褐色外缘线不明显。腹面色浅,近褐色。足紫红色。卵扁圆形,直径约2mm,初绿色,近孵化时褐色。幼虫体长8010omm,体黄绿色粗壮、被污白细毛。体节近6角形,着生肉突状毛瘤,前胸5个,中、后胸各8个,腹部每节6个,毛瘤上具白色刚毛和褐色短刺;中、后胸及第8腹节背上毛瘤大,顶黄基黑,他处毛瘤端蓝色基部棕黑色。第18腹节气门线上边赤褐色,下边黄色。体腹面黑色,臀板中央及臀足后缘具紫褐色斑。胸足褐色,腹足棕褐色,上部具黑横带。蛹长40一45mm,椭圆形,紫黑色,额区具1浅斑。茧长4550mm,椭圆形,丝质粗糙,灰褐至黄褐色。

银杏病虫害防治


一、银杏茎腐病

(1)分布及危害

此病在各银杏育苗区均普遍发生。多出现于1~2年生的银杏实生苗木,尤以一年生苗木更为严重,常造成幼苗大量死亡。

(2)症状

发病初期幼苗基部变褐,叶片失去正常绿色,并稍向下垂,但不脱落。感病部位迅速向上扩展,以至全株枯死。病苗基部皮层出现皱缩,皮内组织腐烂呈海绵状或粉末状,色灰白,并夹有许多细小黑色的菌核。此病病菌也能侵入幼苗木质部,因而褐色中空的髓部有时也见小菌核产生。此后病菌逐渐扩展至根,使根皮皮层腐烂。如用手拔病苗,只能拔出木质部,根部皮层则留于土壤之中。银杏扦插苗在高温或低温的条件下,茎腐病也能发生,可使插穗表皮呈筒状套在木质部上,韧皮部薄壁组织则全部发黑腐烂。

银杏茎腐病。

(3)病原菌

银杏茎腐病的病原菌为球壳孢目、球壳孢科,大茎点属的炭腐病菌Macrophomiaphas~oli(Maubl)ashby。此菌喜高温,适宜。的生长温度为30~32℃;而对酸碱度要求不严,在ph4~9之间均能很好生长。

(4)发病规律

茎腐病菌通常在土壤中营腐生生活,属于弱寄生真菌。在适宜条件下自苗木伤口处侵入。因此,病害发生与寄主和立地环境条件有关。苗木受害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地表温度过高,苗木基部受高温灼伤后造成病菌侵入。苗木木质化程度越低此病的发病率越高。在苗床低洼积水时,发病率也明显增加。银杏扦插苗,在6~8月份当苗床高温达30℃以上时,插后10~l5d即开始发病,严重时大面积接穗发黑死亡。试验证明,拮抗性放线菌能有效的抑制该病病菌的蔓延扩散。

(5)防治方法

根据银杏茎腐病发病的原因,目前应以预防为主。

1.提早播种争取土壤解冻时即行播种,此项措施有利于苗木早期木质化,增强对土表高温的抵御能力。

2.合理密播密播有利于发挥苗木的群体效应,增强对外界不良环境的抗力。试验证明,苗木密度愈小发病率愈高,密度愈大发病事愈低。实践还证明,过去每亩播种25~40kg种子,如改为每亩80~l00kg种子的播种量之后,不仅发病率降低,而且单位产苗量增加,既节约了土地又减少了发病。

3.防治地下害虫苗木受地下害虫的危害之后;极易为茎腐病菌所感染,因此,播种前后一定要时刻注意消灭地下害虫。

4.防止苗木的机械损伤当年生播种苗或一年生移植苗在松土除草或起苗栽植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不要损伤苗木的根茎,否则极易引起茎腐病的发生。

5.遮荫降温为防止太阳辐射地温增高,育苗地应采取搭荫棚、行间覆草、种植玉米,插枝遮阳等措施以降低对幼苗的危害。

6.灌水喷水在高温季节应及时灌水喷水以降低地表温度,有条件的地方可采取喷溉,更有利于减少病害的发生。

7.药物和生物防治结合灌水可喷洒各种杀菌剂如托布津、多菌灵、波尔多液等。也可6月中旬追施有机肥料时加入拮抗性放线菌,或追施草木灰/过磷酸钙(1/0.25)并加入拮抗性放线菌。

二、银杏苗木猝倒病

(1)分布及危害

此病也称立枯病,在各地银杏苗圃均普遍发生。幼苗死亡率很高,尤其在播种较晚的情况下发病率更高。

(2)症状

病害多于4~6月间发生。由于发病期不同,通常出现四种病状:①种实腐烂种芽出土前被病菌侵入,引起种子腐烂称为芽腐型猝倒病。②茎叶腐烂。幼芽出土期间,由于湿度过大或苗木过密等原因,被病菌侵入,引起茎叶粘结腐烂,称顶腐型猝病。③幼苗猝倒。幼苗出土后扎根期间,由于苗木木质化程度差,病菌侵入根茎,产生褐色斑点,病斑扩大呈水渍状,由于病菌在苗茎组织内蔓延,引起典型的幼苗猝倒症状。④苗木立枯。苗木茎部木质化后,病菌从根部侵入,使根部腐烂,病苗枯死,但不倒伏,称苗木立枯病。上述四种症状均有发生,但以幼苗猝御最为严重。

(3)病原

引起银杏苗木猝倒病的病原有非侵染性和侵染性两种。非侵染性病原有圃地积水、覆土过厚、表土板结、地表温度过高等。侵染性病原有丝核菌fusarium、镰刀菌Rhizoctonia和腐霉菌(Pyihium)等。这三种病原菌均有较强的腐生性,平时能在土壤的植物残体上生存,一旦遇到合适的寄主和潮湿环境即侵染危害。腐霉菌多在土温12~23℃时危害,丝核菌的适温25~28℃,镰刀菌的适温为20~30℃。

(4)发病规律。

该病主要危害一年生播种苗,尤其从种子出土后1个月内受害最为严重。其发病程度与下列因子有关。

①连作。连作的银杏苗床由于病原菌较多因而发病率高。

②圃地整地粗糙,如土壤板结、粘重、积水、通气不良等,均不利于种子的发芽或生长,病原菌易于繁殖,苗木发病严重。

③来腐熟的肥料常导致病菌的蔓延、危害苗木。

④播种时间晚,幼芽出土迟,出土后气温和地温均高,由于幼苗木质化程度差因而发病严重。

⑤温差过大。如播种后覆盖地膜,去膜前应适当通风炼苗,否则苗木因环境条件的急剧变化而猝倒死亡。

(5)防治方法

①细致整地,防止圃地积水和土壤板结。有机肥料应充分腐熟,播种前应进行土壤消毒或土壤灭菌,

②提高播种技术,适时早播,覆土厚度适当,促使苗齐苗旺、提高苗木群体抗性。

③药物防治:用五氯硝基苯75%代森锌或苏化911或敌克松25%进行土壤处理。每平方米用量4~6g。先将全部药量称好,然后与细土混匀即成药土。播种前将药土在播种行内铺1cm厚,然后播种,并用药土覆种。药土用量以上述标准用量为度。用苏化911每亩施0.375kg,敌克松、稻脚青、开普顿每亩施2.5~3.5kg,用法同上。用2%~3%妁硫酸亚铁(黑矾)水溶液,每平方米药液9L;雨天或土壤湿度大时用细土混成2%一3%的黑矾药土,每亩施100~150kg。

④幼苗发病的处理:立即用10%苏化911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30%苏化911乳剂1000~1500倍,70%敌克松500倍,漂白粉200~300倍,或高锰酸钾1000倍的药土或药液(苗床湿用药土,苗床干用药液)施于苗木根茎部。但应随即以清水喷苗,以防茎叶受害。如发现顶腐型猝倒病要立即喷洒1:1:120~170倍的波尔多液,每隔10~15d一次。

三、银杏枯叶病

(1)分布及危害

此病在广西、浙江、江苏、山东等银杏集中产区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一般老产区较新产区发病严重。据报道,凡靠近水杉树栽培的银杏植株发病明显严重,而且雌株的发病率高于雄株。感病的植株,轻者部分叶片提前枯死脱落,重者叶片全部脱光,从而导致树势衰弱,生长发育不良。

(2)症状

发病初期常见叶片先端变黄,6月间黄色部位逐渐变褐枯死,并由局部扩展到整个叶缘,呈褐色至红褐色的叶缘病斑。其后,病斑逐渐向叶片基部蔓延,直至整个叶片变成褐色或灰褐色,枯焦脱落为止。78月病斑与健康组织的交界明显,病斑边缘呈波纹状,颜色较深,其外缘部分还可见较窄或较宽的鲜黄色线带。9月起,病斑明显增大,扩散边缘出现参差不齐的现象,病健组织的界限也渐不明显。此外9~10月份在苗木或大树基部萌条的叶片在不定部位上产生若干不规则的褪色斑点,中心褐色,这些斑点虽木明显扩大,但常与延伸的叶缘斑相连合。

(3)病原菌

银杏叶枯病病原菌比较复杂。据研究,至少有3种病原菌已确定,即链格孢alternariaalternata(fr.)Keissl、围小丛壳glomereltacingulate(Stonem)Spauld.etSchrenk和银杏盘多毛孢Pestalotiaginkgohori。此外在病斑上可见交链孢霉、炭疽苗、多毛孢菌、尾孢菌等多种真菌的予实体。

(4)发病与环境的关系

观察证明,大树较苗木抗病,雌株随结实量的增加发病率明显提高。另外根部积水造成根系腐烂或树势衰弱也能导致发病早而严重.一般说施基肥的较施追肥的感病轻;冬季施肥的较春季施肥的发病率低。银杏与大豆间作发病较轻,与松树间作发病严重,距水杉树近的发病严重,反之,则轻。其原因可能是此病病原菌与间作树种的病原菌相同有关(如水杉赤枯病)。

(5)防治方法

①加强管理,增强树势。如争取冬季施肥,避免积水,杜绝与松树、水杉间作,提高苗木栽植质量,缩短缓苗时间,以增强苗木的抗病性。另外,控制雌株过量结果,以防止此病在银杏大树上的蔓延发生。

②化学防治,发病前喷施托布津等广谱性杀菌剂。或6月上旬起喷施40%多菌灵胶悬剂500倍液或90%疫霜灵1000倍液,每隔20d喷一次,共喷6次,可有效的防止此病发生。

四、银杏早期黄化病

(1)分布及危害

此病在各银杏集中产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而且黄化的植株还较易感染叶枯病,导致提前落叶,高粗生长显著缓慢。种实产量下降,甚至全株死亡。

(2)症状

此病在山东、江苏两省约于6月初出现,大多零星分布。在6月下旬至7月间黄化株数逐渐增多,呈小片状发生。发病轻微的叶片仅先端部分黄化,呈鲜黄色,严重时则全部时片黄化。由于叶片早期黄化,又导致银杏叶枯病的提前发生;8月间整个叶片即变褐色枯干而大量脱落。

银杏早期的黄化病

(3)病原

研究认为,银杏早期黄化病系非生物侵染所致。其发病的主要原因为:水分不足、地下害虫危害、土壤积水、起苗伤根或定植窝根以及土壤缺锌等。

(4)防治方法

①施多效锌:5月下旬每株苗木施多效锌140g,发病率可降低95%,感病指数也明显降低。

②及时防治蛴螬、蝼蛄、金针虫等地下害虫。

③防止土壤积水,加强松土除草,改善土壤通透性能。

④保护苗木不受损伤,栽植时防止窝根、伤根。

⑤适时灌水,防止严重干旱。

五、银杏干枯病

(1)分布及危害

该病又称银杏胴枯病,目前已见于河北、河南、陕西、山东、江苏、浙扛、江西、广西等省(自治区)。除危害银杏外,还危害板栗等树种。病害发生在主干和枝条上,感病后,病斑迅速包围枝干,常造成整个枝条或全株死亡。

(2)症状

病菌自伤口侵入主干或枝条后,在光滑的树皮上产生变色的病斑,病斑为圆形或不规则形,粗糙的树皮上病斑边缘不明显。以后病斑继续扩展,并逐渐肿大,树皮纵向开裂。春季在受害的树皮上可见许多枯黄色疣状子座,直径1~3mm。当天气潮湿时,可从疣状子座内挤出一条条淡黄色或黄色卷须状的分生孢子角。秋后子座变成桔红色至酱红色。其后逐渐形成子囊壳。病树树皮和木质部之间可见有羽毛状扇形菌丝层,初为污白色,后为黄褐色。

(3)病原

银杏干枯病的病原为子囊菌纲球壳菌目内座壳属的栗疫枝枯病菌Endothiaparasitica(Murr.)and.etand即gry-phonectriaparasitica(Murr.)bRrr。

(4)发病规律

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均能起侵染作用。该菌以菌丝体及分生孢子器在病枝上越冬,翌春温度回升时,病原菌开始活动。长江流域及长江以南地区3月下旬至4月上旬即开始出现症状,6月下旬以后病斑明显扩大,尤以7~9月份病斑扩展最快。在长江流域,病原菌的无性世代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即开始出现。分生孢于借雨水、昆虫;鸟类到处传播并可多次进行再侵染。10~11月份,在树皮上出现埋生于子囊壳的桔红色于座,12月上旬子囊孢子成熟。子囊孢子借风传播病菌自寄主伤口侵入。病树皮下的扇形菌丝层,对不良环境具有很强的抵抗力,可以越冬生存。

(5)防治方法

①由于病原菌是一种弱寄生菌,只有在树势十分衰弱的情况下,才会被感染。因此应加强管理,增强树势,减轻病害的发生。

②彻清除病株和有病枝条,对病枝应及时烧毁。

③药剂防治。对于主干或枝条上的个别病斑,可进行刮治并及时伤口消毒。刮皮深度可达木质部,然后用0.1%hgCl2或升平液(0.5升汞+0.2%平平加+97.5清水涂涮伤口,杀死病菌。刮皮后,用400~500倍抗菌剂401加0.1%平平加涂涮伤口,或用杀菌剂甲基托布津或10%碱水涂涮伤口效果亦好。

六、银杏种实霉烂病

(1)分布及危害

此病在各银杏产区均时有发生。在银杏种子的室外窖藏、温床催芽及播种后均有可能出现。

(2)症状

霉烂的银杏种核一般都带有酒霉味。在种皮上分布着黑绿色的霉层,生有霉层的种核多水湿状并呈现褐色。切开种皮,种仁全部呈糊状,或一半成糊状。

(3)病原

引起银杏种实霉烂的菌类很多主要是青霉菌Penicilliumspp.、交链孢菌allernuriuspp.等。这些菌类都是靠空气传播的腐生菌类。

(4)发病规律

银杏种实霉烂虽由多种原因所造成,但以容器不洁、种子含水过大、贮藏温度过高、通气条件不良、种子过早采收等为主要原因。

(5)防治方法

①适时采收种子,采收的种子必须充分成熟,防止采青。

②种子贮前要适当晾干,含水量以20%左右为宜。破碎种子和霉烂种子应一律剔除。如有条件,种子应用0.5%高锰酸钾表面消毒l0min并充分凉干后贮藏。

③贮藏环境应干净,无菌,食用种子库的温度为2~5℃为宜,并保持通风。有条件可用氮气贮藏种子。播种用种子不宜冷库贮存。

④种子室外窖藏时,先用0.5%高锰酸钾浸种15~30min,冲洗干净凉干后再混沙层积。沙也应先用40%甲醛10倍液喷洒消毒,30min后散堆,或用100倍液洒后捂盖,24h后散堆,待药味全部失散后才能应用。值得一提的是,窖藏种子所用的沙,宜用干沙,沙子的含水量最大不应超过2%~3%。过去有些资料强调窖藏银杏种子应用湿沙,并把湿沙的标准规定为手握成团手开散裂,这是完全不对的。用这样的湿砂窖藏银杏种子容易引起种子的霉烂,需要特别注意。温床催芽时,用2%~3%硫酸亚铁(黑矾)水溶液浸泡种子和喷洒温床。播种之前种子用多菌灵或托布津500X10-6处理12~24h,或拌种,药量为种子重量的1%~2%,或苗床上用上述药剂5~10kg/m2进行消毒,可以减少种子播后在土壤中腐烂。

七、炭疽病

(1)症状及为害叶片先呈黄绿色,渐变褐色,并扩展为近圆形或不规则形,后期病斑由内向外逐步转变为灰白色,着生不规则或成轮纹状排列的小黑点,随之病斑漫延至全叶,最后叶片干枯脱落。

(2)发病规律该病的病原菌是刺盘孢菌中的1种,其寄生能力强,可潜伏侵染。银杏常在6~10月感病,而以8~9月为感病高峰期。

(3)防治方法加强园地垦复施肥、淋水,保持园地卫生;6~10月每隔20天用1:10印倍多菌灵稀释液喷1次。

二.虫害防治

一、桑天牛

桑天牛属鞘翅目天牛科。我国南北各地均有发生,分布很广。在江浙蚕区普遍为害,幼虫蛀食枝干,轻则影响桑树发育,叶小而薄,重则全株枯死。除桑树外,对多种林木和果树均能为害。成虫啃食嫩枝皮层,造成枝枯叶黄,幼虫蛀食枝干木质部,降低工艺价值,严重受害时常整枝、整株枯死,是银杏树的重要蛀干害虫。

(1)形态特征

①成虫。体长26~51mm,体宽8~16mm。体和鞘翅部都为黑色,密被黄褐色绒毛,一般背面呈青棕色,腹面棕黄色,深浅不一。雌虫触角较体稍长,雄虫则超出体长两三节。触角第1、2节呈黑色,从第3节起,每节基部约1/3灰白色,端部黑褐色,头部沿眼后缘有两三行隆起的刻点。前胸背面有横行皱纹,两侧中央各有一刺状突起。鞘翅基部密布黑色光亮的瘤状颗粒,占全翅1/41/5强的区域。鞘翅中缝及侧缘,端缘通常各1条青灰色狭边,翅内外端角为刺状突出。

②卵。扁平,长椭圆形,长径5~7mm,横径1~1.5mm,一端细长,略弯曲,乳白色,近孵化时变为淡褐色。

③幼虫。体长60mm左右,圆筒形,乳白色。第1胸节特别发达,硬皮板后半部密生深棕色颗粒小点,其中央夹有3对尖叶状凹陷纹。第3胸节至第7腹节背面各有一长圆形突起,其上密生棕色粒点,第1胸节至第7腹节的腹面也有突起。气门大,椭圆形,褐色。

④蛹。体长50mm,纺锤形,淡黄色,第1节至第6节背面各有1对刚毛区,翅芽达第3腹节。

(2)生活习性。广东每年发生一代,江浙等省两年一代,在北方二或三年完成一代,以未成熟幼虫在树干孔道中越冬,2~3年一代时,幼虫期长达2年,至第2年6月初化蛹,下旬羽化,7月上中旬开始产卵,下旬孵化。一年一代的地区,越冬幼虫5月上旬化蛹,下旬羽化,6月上旬产卵,中旬孵化。成虫于六七月间羽化后,一般晚间活动,喜吃新枝树皮、嫩叶及嫩芽。卵多产在直径10~30mm的1年生枝条上。成虫先咬破树皮和木质部,成U字形伤口,然后产入卵粒,多在夜间产卵,每年约产4~5粒,单雌平均产卵100多粒。卵经2周左右孵化,初孵幼虫即蛀人木质部,逐渐侵入内部,向下蛀食成直的孔道,老熟幼虫常在根部蛀食,化蛹时,头向上方,以木屑填塞蛀通上下两端。蛹经20天左右羽化,蛀圆形孔外出。成虫寿命可达80多天,到11月间即少见。

(3)防治方法。

①捕捉成虫。在六七月间成虫羽化盛期进行人工捕捉。

②药杀幼虫。幼虫活动期,寻找有新鲜排泄物的虫孔,将虫粪掏尽,用25%滴滴涕乳剂50倍或80%敌敌畏乳剂300倍液及柴油、煤油,从倒数第二个排粪孔注入,注药后用泥团封闭最下端蛀孔。

③刺杀幼虫。幼虫发生期,用金属丝插人每条蛀道最下蛀孔,刺杀幼虫。

④保护天敌。未孵化的桑天牛卵,多为啮小蜂寄生,应加以保护。

⑤将被害濒死的树木及时连根伐除处理。

二、樟蚕

(1)分布及危害

此虫主要发生于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江西、浙江、江苏、河南等省(自治区)。幼虫啮食银杏叶片,严重时可将叶片全部吃光。

(2)生物学特性

一年发生1代。以蛹在枝干及树皮缝隙等处的茧内越冬。成虫羽化期,广东在1月上旬开始,2月中旬为盛期,福建在2月上旬开始,2月下旬至3月上旬为盛期,浙江则3月上旬开始羽化;盛期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成虫羽化后不久即可交尾,成虫有强趋光性。卵产于枝干上,由几十粒至百余粒组成卵块,卵粒呈单层整齐排列,上被黑色绒毛,不易为人发现。2~4月间幼虫相继活动,1~3龄幼虫群集取食,4龄以后分散危害,5月下旬至6月上旬幼虫老熟陆续结茧化蛹至7月下旬全部化蛹完毕。

(3)防治方法

①采茧灭蛹;利用此虫蛹期长、结茧密集的特点,于冬季组织人力从树上将茧撕下,用土深埋或烧毁。

②灯光诱杀。于每年2~3月间成虫羽化盛期用黑光灯诱杀。

③化学防治。用741敌敌畏插管烟剂于早晚静风时,在银杏园内释放,防治1~4龄幼虫效果较好。也可用65%敌百虫乳剂500~800倍液喷洒防治1~3龄幼虫。4龄后则用90%敌百虫晶体500倍液喷洒。

④生物防治。雨季初期,可采用白僵菌防治,效果良好。

三、银杏大蚕蛾

(1)分布及危害

银杏大蚕蛾又名白果蚕,俗称白毛虫。主要发生于黑龙江,吉林、浙江、河南、广西、台湾等省(自治区)。幼虫杂食性,除取食银杏叶片外,还取食蒙古栎、核桃、柳、樟、枫杨、盐肤木、樱花、朴、紫薇、榛、栗、柿、梅,李、梨、苹果等的叶片。发生严重时,能把整株叶子吃光,造成树冠光秃,种子减产、据广西灵川县海洋乡的调查,由于此虫的危害,白果减产达60%以上。除影响当年产量外还影响次年的开花结实。个别受害严重的银杏则全树死亡。

(2)生物学特性

银杏大蚕蛾在广西为一年1代。卵期由前一年9月中旬开始到次年5月约240~250d。3月底至4月初为幼虫活动期;幼虫期约60d,7月中旬开始结茧,经一周左右化蛹,蛹期约40d,9月上旬为成虫期,成虫羽化期约10d,羽化后交尾产卵,从9月上旬开始到中旬产卵完成。一般产卵3~4次,一头雌蛾可产卵250400余粒。卵集中成堆或单层排列,多产于老龄树干表皮裂缝或凹陷地方,位置在树干3m以下lm以上。卵虫孵化很不整齐,初孵幼虫群集在卵块处,经1h后开始上树取食,幼虫3龄前喜群集,4~5龄时开始逐渐分散,5~7龄时单独活动,一般都在白天取食。一天中,以工10:00~14:00取食量最大。

(3)防治方法

①冬季人工摘除卵块,7月中、下旬人工捕杀老熟幼虫或人工采茧烧毁。

②灯光诱杀。成虫有趋光性,飞翔能力强,于9月雌蛾产卵前,用黑光灯诱杀成虫,效果良好。

③生物防治。在雌蛾产卵期(9月),可人工释放赤眼蜂,寄生率可达80%以上。

④化学防治。幼虫期喷洒90%敌百虫1500~2000倍液,或50%敌敌畏1500~2000倍液,或鱼藤精800倍液,或25%杀虫双500倍液,防治效果均好。对3龄幼虫进行防治效果尤其明显。

四、银杏超小卷叶蛾

(1)分布及危害

此虫主要发生于广西、浙江、安徽、江苏、湖北、河南等省(自治区)。目前只发现该虫危害银杏,幼虫多蛀入短枝和当年生长枝内危害能使短枝上叶片和幼果全部枯死脱落,长枝枯断。

(2)生物学特性及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此虫一年1代,以蛹在粗树皮内越冬。翌年4月上旬至下旬成虫羽化期,4月中旬为羽化盛期,羽化期14~15d,4月中旬至5月上旬为卵期。4月下旬至6月中旬为幼虫危害期。5月下旬至6月中旬后老熟幼虫转入树皮内滞育,11月中旬陆续化蛹。成虫羽化多集中在早上6:00~8:00,成虫翅展后有双翅直立背部的习性,约经30min后,即可爬至树干缝隙处栖息,因而易于捕捉,9:00后飞向树冠。成虫羽化后次日交配,2~3d后开始产卵。卵单粒散产于1~2年生小枝上,每枝产卵1人5粒。卵期8~9d,卵孵化80%左右。初孵幼虫爬至短枝顶端凹陷处取食,食量少,1~2d后即蛀入枝内,横向取食。幼虫危害以短枝为主,其次为当年生长枝。危害短枝时,常从枝端凹陷处或叶柄基部蛀孔侵入枝内。幼虫于5月中旬至6月中旬由枝内转向枯叶,将枯叶侧缘卷起,在叶内栖息取食,以后则蛀入树皮。幼虫多在粗树皮表面下2~3mm处作薄茧化蛹。该虫对老龄和生长衰弱的树株危害最为严重。经观察,银杏超小卷叶蛾的虫口密度由南向北逐渐减少。

(3)防治方法

①根据成虫羽化后9时前栖息树干的这一特性,于4月上旬至下旬每天9:00前进行人工捕杀成虫。

②在初发生和危害较轻的地区,从4月开始,当被害枝上的叶及幼果出现枯萎时,人工剪除被害枝烧毁,消灭枝内幼虫。

③加强管理,增强树体抗性,以减轻该虫的危害程度。

④化学防治。成虫羽化盛期用50%杀螟松乳油250倍和2.5%溴氰菊酯乳油500倍液按1:l的比例混合用喷雾器喷洒树干,对刚羽化出的成虫杀死率达100%。在危害期应集中消灭初龄幼虫。用80%敌敌畏乳油800倍液或90%敌百虫与80%敌敌畏(1:1)稀释800~1000倍液,或80%敌敌畏800倍与40%氧化乐果混合液1000倍液喷洒受害枝条,效果均好,根据老熟幼虫转移到树皮内滞育的习性,于5月底6月初,用25%溴氰菊酶乳油2500倍液喷雾,或用25%溴氰菊酯乳油、10%氯氰菊酯乳油各1份,分别与柴油20份混合,涮于树干基部和土部以及骨干枝上成4cm宽毒环,对老龄幼虫致死率达100%。

五、大袋蛾

鳞翅目,蓑蛾科。又称避债蛾、蓑蛾、皮虫等。分布于亚热带和热带地区,杂食性,为害果树、林木和农作物。幼虫食树叶、嫩枝及幼果。是灾害性的害虫。

(1).形态特征

(1)成虫:雌雄异型。雌虫无翅,体长17~20毫米,蛆形,肥胖,头小,口器退化,胸部发达,前胸背板先端向前突出,腹部7、8节有黄色茸毛。雄蛾翅展35~44毫米,体黑

成虫褐色。触角双栉状,上端1/3处栉齿渐小,胸部背面有5条深纵纹。前翅2a和1a脉在上端1/3处合并,2a脉后缘有数条分支;M2~M3脉之间、R4~R5脉基部之间,均各有透明斑。后翅Sc+R1脉的前缘有几条分支,和前翅2a脉后缘分支相似,在各在各个体间数目不一;Sc+R与Rs脉间有一横脉。

(2)卵:呈块状,淡黄色,产于雌蛾护囊内。

(3)幼虫:共5龄。3龄起雌雄两型分明。雌虫体长32~37毫米,头部深棕色,头顶有环状斑纹,胸部背板骨化强:腹部背面黑褐色,各节表面具有皱纹,亚背线、气门上线附近有大形红褐色斑,有探褐和淡黄相间的斑线。腹足趾钩呈环状。雄虫体小,黄褐色。

(4)蛹:雌蛹体长22~23毫米,近圆筒状,棕褐色,胸部3节紧密,腹部第二、三、五节后端有一横列小刺突。雄蛹体较瘦,长17~20毫米,胸部突起,腹部稍弯,每节后端均有一列小刺突。护囊纺锤形,榷虫长约62毫米;雄虫约52毫米。护囊上常缀附小枝、叶片。

(2).发生规律通常每年发生1代。成虫在护囊内越冬。翌年5月份化蛹,5月下旬交配产卵,约经3周孵化,11月上旬开始越冬。幼虫期310~340天。雄蛾在护囊内交配,雌虫产卵后即落地死亡。产卵量1000~5000粒。幼虫吐丝,靠风力蔓延。有趋光性。S龄后食量增多,7~9月份为害严重。

(3).防治方法

(1)捕杀:搜集越冬护囊,集中烧毁。

(2)生物防治:用每毫升含1亿孢子的苏云金杆菌溶液喷洒。

(3)药剂防治:幼虫孵化后用2.5%敌百虫粉剂或90%敌百虫1000倍溶液喷洒。

六、毒蛾

鳞翅目,毒蛾科。分布很广,幼虫杂食性,为害嫩枝、幼芽和叶片,严重时被吃光。

[形态特征]

(1)成虫:雌蛾体较大,翅展40~90毫米,白色,稍带灰色或浅褐色。前翅花纹变异多,通常有4条锯齿状黑色横线,中室有一黑点,端部横脉有形黑纹,前后翅缘毛均黑白相间.腹部粗大,密被淡黄色毛,末端毛垫由暗棕色或黄棕色毛组成。触角黑色.榷蛾体小,翅展30~50毫米,体色较深,呈枯叶色,前翅灰褐或暗褐色,花纹与雌蛾相似。

(2)卵:球形,两端略平,长0.8~1.3毫米,黄色,有光泽。

(3)幼虫:1龄时色较深,毛较长,着生在毛瘤上。体毛中有呈泡状,称风帆的毛,幼虫借此随风传播。胴部毛瘤暗色,排成6纵列。2龄幼虫风帆毛消失。3龄以后,背面前5对毛瘤蓝色,后5对红色,均具黑毛.两侧毛瘤灰色,被灰毛。体色常多变,有黑灰、黄色,具有深色纵条。头部黄褐色,具有八字形黑色粗纹。

(4)蛹,无茧:长18~37毫米,暗褐或黑色,间或有光泽。头、胸、背以及腹部均有不明显的毛,上面着生短而稀的红褐色毛瘤。

雌成虫

雄成虫

[发生规律]每年发生1代,幼虫在卵内越冬,翌年4~5月份,嫩芽萌发后孵化,为害银杏嫩枝、幼叶,幼虫常吐丝悬挂,借风传播,扩大危害。7月份成熟幼虫吐丝化蛹,不结茧。7月下旬至8月上旬羽化、交尾产卵。雄蛾比雌蛾活跃,常在白天出来飞舞,有趋光性。卵常产于大枝、树干或树干地际,能耐-20℃低温,长期水浸的卵也能孵化。

[防治方法]

(1)人工捕杀:摘除卵块,集中烧毁。

(2)诱杀:利用成虫趋光性诱杀。

(3)生物防治;在银杏园等处释放卵寄生蜂及捕食性天敌,有显著效果。

(4)药剂防治;用500~800倍65%敌百虫乳剂喷洒3龄以前的幼虫。

七、黄刺蛾

鳞翅目,刺蛾科。幼虫又名刺毛虫、洋辣子、八角等。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发生,食性杂,为害100多种林木、果树,为重要害虫。黄刺蛾的幼虫又叫刺毛虫、洋辣子、八角子等,属鳞翅目刺蛾科。分布很广,全国各地均有发生,食性杂,为害各种树木达120种以上,是食叶的主要害虫之一。

(1)形态特征。

①成虫。体橙黄色,触角丝状、棕褐色。雌蛾体长15~17mm,翅展35,39mm;雄蛾体长13~15cm,翅展30~32mm。前翅内半部黄色,外半部褐色,有两条暗褐色细斜线纹汇合于顶角,呈八形,里面一条伸到后缘近中部,成为两部分颜色的分界线,外面一条伸达近臀角处。后翅灰黄色,近翅基和中室处各有一黄褐色圆斑。

成虫

幼虫

②卵。扁圆形,淡黄色,长约1.4mm,宽约0.9mm。

③幼虫。老熟幼虫体长16~25mm,近长方形,前端略大。体色鲜艳,基色为黄绿色。头部黑褐色,常缩在前胸之下。体背面有一个紫褐色大斑,呈哑铃状,外缘往往带蓝色。削胴部第二节起,在亚背线上各有1对刺突,其中以第3、4、10、12节的刺突最大,体两侧下方,还有9对刺突,刺突上生有毒毛。腹足退化,但具吸盘。

④蛹。长12mm,黄褐色。茧椭圆形,质地坚硬,表面光滑,灰白色茧壳上有黑褐色纵纹,形似雀蛋。(2)生活习性。华北地区一年发生一代,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省一年发生二代。以老熟幼虫在树上结茧越冬。翌年五六月间化蛹,成虫6月出现,白天静伏于叶背面,夜间活动,有趋光性。产卵于叶背面近末端处,散产或数粒在一起。单雌平均产卵49~67粒,成虫寿命4~7天。卵经5~6天孵化,初孵幼虫取食卵壳,然后食叶,仅取食叶的下表皮和叶肉组织,留下上表皮,呈圆形透明小斑。4龄时取食叶片,呈网眼状,5龄后可吃光整叶,仅留主脉和叶柄。幼虫体上的毒毛,人触及后引起皮肤剧烈疼痛和痒。7月,老熟幼虫先吐丝缠绕树枝,后结茧,茧一般多在树枝分叉处。羽化时破茧壳顶端小圆盖而出,出口呈圆形。新一代的幼虫于8月下旬以后大量出现,秋后在树上结茧越冬。

(3)防治方法。

①摘除虫茧。冬季落叶后,结合修剪除掉树上的虫茧,杀死越冬蛹。

②摘除虫叶。刺蛾初龄幼虫多群集于叶背面为害,使被害叶呈枯黄膜状,五六月间发现这种现象,及时组织人力,摘除虫叶,消灭幼虫。

③诱杀成虫。6月上中旬,成虫羽化期于19-21时,用黑灯光诱杀成虫。

④药剂防治。6月上中旬幼虫初发期,用90%晶体敌百虫30%敌百虫乳油、80%敌敌畏乳油、50%磷胺等1000倍液、2.5%敌杀死乳油、20%速灭杀丁乳油3000~4000倍液喷洒叶片,每隔7~10天1次,共3次,效果很好。

⑤以菌杀虫。在发生期间,用青虫菌粉800~1000倍液喷洒叶片,可大量杀死幼虫。

⑥利用天敌。茧期天敌有上海青蜂、姬蜂等;成虫期有螳螂捕食;幼虫期有病菌感染。可通过保护天敌,或者饲养,在发生期释放姬蜂等,一般放3~4次,即可有效控制为害。

八、茶黄蓟马

(1)分布及危害

茶黄藓马是中南、西南茶区重要的芽叶害虫,近年来在江苏、山东等银杏产区开始危害银杏。该虫主要危害银杏幼苗、大苗及成龄母树的新梢和叶片,常聚集在叶背面吸食嫩叶汁液,吸食后叶片很快失绿,严重时叶片白枯导致早期落叶。

(2)生物学特性

黄蓟马在山东郯城、江苏邳州一年发生4代,以蛹在土壤缝隙、枯枝落叶层和树皮缝中越冬。次年4月下旬成虫羽化后扩散到银杏叶背面取食井产卵。卵产于叶背面叶脉处。初孵若虫在嫩叶背面取食,3龄若虫不再取食,钻入土壤缝隙及枯枝落叶层或树皮缝处化蛹,3龄若虫脱皮后即为蛹(4龄若虫)。成虫在叶背面和正面均可取食。茶黄蓟马在银杏叶片上,一般于5月中下旬开始出现,这是第l代的危害期;7月中下旬达到高峰,即为第2、3代的危害期,表现为一定程度的世代重叠;9月初虫量消退,为第4代陆续下地化蛹的时期。

成虫

若虫

(3)防治方法

①4月下旬在地面和树干喷速灭杀丁30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1000倍液,能有效地防治成虫上树危害。

②5月中下旬,叶片上开始出现茶黄蓟马时,对树体喷药防治。6月中下旬喷第2次药,7月中下旬虫口密度最大时喷第3次药,可用40%氧化乐果1000倍液或80%敌敌畏1000倍液,用速灭杀丁3000倍液,防治效果可达95%。

九、桃蛀螟

(1)分布及危害

此虫发生于陕西、山东、山西、河南、扛苏、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及四川等省,危害板栗、桃、梨、大豆、玉米、向日葵、棉花等的种实和嫩梢。近年来,在山东郯城的银杏密植丰产园内发现该虫也危害银杏种实。8月份,被害银杏种实内的种核能全被食光或只剩一部分。

(2)桃蛀螟在银杏上的生物学特性

桃蛀螟在北方一年发生2代,以第2代幼虫危害银杏种实。寄生于其它寄主上的第1代成虫将卵产于银杏树上,数个种实相靠的部位,孵化后侵入种核内,1头幼虫一生只取食1粒种实。

(3)防治方法

①受桃蛀螟危害的银杏周围一般有其它寄主如玉米、向日葵、桃等植物,因此,银杏园应注意与之隔离。

②7月上旬第1代成虫羽化期可用40%氧化乐果1000倍液,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或敌杀死3000倍液在树体上喷雾,可有效地防治该虫危害银杏。

成虫

幼虫

十、蝼蛄

(1)种类及危害

矮蛄俗称拉拉蛄,土狗子,国内分布约有四种,但以华北蝼蛄和东方蝼蛄C对银杏播种苗危害严重。东方蝼蛄分布于全国各地,以北方地区发生较重,华北蝼蛄分布于西北、华北和东北的南部地区。蝼蛄对苗木的危害除以成、若虫直接咬食根系和种芽外,还由于其在土壤中的活动使银杏苗木的根系与土壤脱离,造成日晒后萎蔫。随着银杏的发展,蝼蛄的危害有日渐上升的趋势。

(2)发生规律

蝼蛄在北方地区,有两次猖獗危害时期:一是4~5月间越冬成、若虫上升到表层土壤活动,二是9月份,当年越夏的若虫和新羽化的成虫大量取食后准备越冬。

成虫

蝼蛄昼伏夜出,晚间9:00~11:00是活动取食高峰.趋光性很强,在潮湿闷热、无风无光的夜晚,利用灯光可诱到大量成虫:此虫趋化性强,喜香爱甜:趋肥性(喜马粪)和趋湿性也较强。蝼蛄多发生在乎原以及沿河、临海、近湖等低湿地区、特别是砂壤土和粉砂壤土,质地松软的腐殖质土,最适宜蝼蛄的繁殖。

(3)防治方法

①做苗床时使用毒土杀虫。即用0.5kg敌百虫与100~125kg细土均匀拌合撒施,翻地耙平.此量可用于2亩地的范围。

②毒饵诱杀,用90%晶体敌百虫508,加水2508,溶解后喷至10008麦麸上,拌成毒饵,傍晚撤于苗床,每亩10001500g。

③人工挖掘。春季根据地面蝼蛄的隧道标志挖窝灭虫,夏季产卵高峰期结合夏锄挖穴灭卵。

④马粪鲜草诱杀。在苗圃地,每隔20m左右挖一小坑(40cm20cm6cm),将马粪或带水的鲜草放入坑内,虫被诱入后,白天集中捕杀。在坑内加放毒饵也能诱杀。毒饵配制方法,可将豆饼屑或麦麸100kg用文火炒香,加上90%晶体敌百虫或50%辛硫磷1kg,拌匀即用。

⑤在苗圃周围设高压电网或灭虫灯等诱杀。

十一、蛴螬

(1)种类及危害

蛴螬是金龟子类幼虫的总称,俗称鸡粪虫。各地发生的种类有所不同,发生严重的主要有:钢绿丽金龟anomalacorpulenatMotschulsky,华北大黑鳃金龟holotrichiaoblita(faldermann),黑绒金龟SericaorientalisMotschuisky等。蛴螬中大部分为植食性种类,其成虫和幼虫均能对银杏造成危害。蛴螬对银杏幼苗,除咬食侧根和主根外,还能将根皮食尽,造成缺苗断垄。成虫则取食银杏叶片,往往由于个体数量多,可在短期内造成严重危害。近年来,小黄鳃金龟Melubohusjuveseensbrenske在贵州以幼虫危害银杏苗木,造成很大损失,但成虫不取食银杏叶片。

银杏苗木受虫害的危害状

(2)生活习性

该类害虫生活史一般都很长,大多需经过1年以上才能完成1代,以成虫或幼虫在土中越冬。成虫多昼伏夜出,白日少见,夜出性种类具趋光性和假死性。

(3)防治方法

①精耕细作,合理施肥,粪肥要充分腐熟方可施用。氨水对蛴螬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②适时灌水初龄幼虫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③圃地周围或苗木行间种植蓖麻,对多种金龟具诱杀毒杀作用。

④人工捕杀。当蛴螬在表层土壤活动时,可适时翻土,拾虫消灭。或利用成虫的假死性,在盛发时期人工捕杀。

⑤在成虫盛发期,用杨、柳、榆树枝条沾80%敌百虫200倍液,每隔10~15m1束,或在50%久效磷50倍液中浸泡l0h以上,每亩5把,插在苗圃或新植银杏园诱杀成虫。利用小黄鳃金龟成虫不取食银杏而嗜食其它树的特点,在寄主植物上喷洒1200~1500倍的氧化乐果,防治成虫效果很好。

⑥喷洒敌百虫800~1000倍液,1.5%乐果粉,2.5%敌百虫粉或40%乐果800倍液,以及树干刮除粗皮涂40%氧化乐果1~2倍液等,对成虫防治均有效果。

⑦土壤处理。①辛硫磷土壤处理:每亩用50%辛硫磷200~250g,加细土25~30kg,撒后浅锄。或50%辛硫磷乳油250g,对水1000~1500kg,顺垄浇灌,如能浅锄可延长药效。

②甲基异柳磷土壤处理:2%粉剂每亩2~3kg,对土25~30kg,顺垄撒施,然后覆土或浅锄。

⑧出苗或定植发现蛴螬危害时,在苗床或垄上开沟或打洞,用90%敌百虫500~800倍液或50%辛硫磷200倍液进行灌注,然后覆土,以防苗根漏风。

十二、沟金针虫

(1)分布及危害

此虫主要发生于辽宁、山东、江苏、陕西、甘肃等省。以幼虫咬食银杏种实、根、茎或钻到茎内危害,常造成缺苗断垄。成虫在补充营养期间取食银杏芽叶,也造成一定的危害。

(2)生物学特性

沟金针虫2~3年完成1代,以成虫或幼虫在土中越冬。翌年4月上旬为成虫活动盛期,雄成虫有趋光性,卵散产于3~7cm深的土中,卵期35d,幼虫期到第三年8月老熟后作土室化蛹,成虫羽化后10月在原土层中越冬。沟金针虫主要在土中活动,但受温、湿条件的影响很大。当l0cm深土层温度6℃时即上升运动;土温达10~20℃时可严重危害种实和幼苗。春季多雨也危害加重。如土中水分过多,则转向深土层活动。

成虫

幼虫

(3)防治方法

①及时清除杂草和松土,精耕细作可抑制其危害。②播种前用1kgl.5%乐果粉剂,与300~400kg细砂土充分拌匀后,均匀撒入苗床或苗垄中,翻土毒杀幼虫。

园林植物银杏病虫害蝼蛄的防治


1)种类及危害

矮蛄俗称拉拉蛄,土狗子,国内分布约有四种,但以华北蝼蛄和东方蝼蛄C对银杏播种苗危害严重。东方蝼蛄分布于全国各地,以北方地区发生较重,华北蝼蛄分布于西北、华北和东北的南部地区。蝼蛄对苗木的危害除以成、若虫直接咬食根系和种芽外,还由于其在土壤中的活动使银杏苗木的根系与土壤脱离,造成日晒后萎蔫。随着银杏的发展,蝼蛄的危害有日渐上升的趋势。

(2)发生规律

蝼蛄在北方地区,有两次猖獗危害时期:一是4~5月间越冬成、若虫上升到表层土壤活动,二是9月份,当年越夏的若虫和新羽化的成虫大量取食后准备越冬。

蝼蛄昼伏夜出,晚间9:00~11:00是活动取食高峰.趋光性很强,在潮湿闷热、无风无光的夜晚,利用灯光可诱到大量成虫:此虫趋化性强,喜香爱甜:趋肥性(喜马粪)和趋湿性也较强。蝼蛄多发生在乎原以及沿河、临海、近湖等低湿地区、特别是砂壤土和粉砂壤土,质地松软的腐殖质土,最适宜蝼蛄的繁殖。

(3)防治方法

①做苗床时使用毒土杀虫。即用0.5kg敌百虫与100~125kg细土均匀拌合撒施,翻地耙平.此量可用于2亩地的范围。

②毒饵诱杀,用90%晶体敌百虫508,加水2508,溶解后喷至10008麦麸上,拌成毒饵,傍晚撤于苗床,每亩10001500g。

③人工挖掘。春季根据地面蝼蛄的隧道标志挖窝灭虫,夏季产卵高峰期结合夏锄挖穴灭卵。

④马粪鲜草诱杀。在苗圃地,每隔20m左右挖一小坑(40cm20cm6cm),将马粪或带水的鲜草放入坑内,虫被诱入后,白天集中捕杀。在坑内加放毒饵也能诱杀。毒饵配制方法,可将豆饼屑或麦麸100kg用文火炒香,加上90%晶体敌百虫或50%辛硫磷1kg,拌匀即用。

⑤在苗圃周围设高压电网或灭虫灯等诱杀。

《风景植物银杏虫害大蚕蛾的防治 》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养护及病虫害防治知识”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