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经济植物花椒树流胶病的识别与防治》,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花椒树流胶病是花椒树的常见多发病,管理粗放和树势衰弱的花椒园发病率可达75-90%以上。流胶病严重削弱树势,影响产量、品质和植株寿命,是目前花椒生产的主要问题。

一、流胶病的症状及病因

花椒树流胶病主要危害枝干和根茎,根据病因不同可分为两类:

1、浸染性流胶病。

由真菌引起,具有传染性。一年生嫩枝染病后当年形成瘤状突起,下年5月病斑扩大,病体开裂溢出树脂,起初为无色半透明软胶,以后变为茶褐色结晶状;多年生枝染病,会产生水泡状隆起并有树胶流出。随着病菌的侵害,受害部位坏死,导致枝干枯死。这种病以菌丝体和孢子器在病枝里越冬,下年3月下旬至4月中旬产生孢子,随风雨传播。雨天溢出的树胶中有大量病菌随枝流下,导致根茎受浸染,气温5℃时病部渗出胶液,随气温升高而加速蔓延,一年有两次高峰,第一次5-6月,第二次8-9月。

2、非浸染性流胶病。

由于机械损伤、虫害、伤害、冻害等伤口流胶和管理不当引起的生理失调,发生流胶。本病多发生在主干和大枝的分叉处,小枝发生少。大枝发病后,病部稍膨胀,早春树液流动时,常从病部流出半透明黄色树胶,雨后流胶量多。病部容易被腐菌浸染,使皮层和木质部腐烂,致使树势衰弱。一般4-10月发生,以7-10月雨水多,湿度大和通风透光不良的花椒园发病重,树势弱、土壤粘重、氮肥过多的地块、花椒凤蝶、天牛、花椒叶甲虫、吉丁虫危害重的田块发病重。

二、流胶病的防治方法

1、加强树木的栽培管理,增强树体的抗病能力

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由于部分病虫主要从伤口侵入,所以,对地下病虫要及时灌根防治,在进行深翻作业时避免伤及大根,减少非浸染性病害。

2、适时喷药,做好预防

在病菌即将发生的3月下旬,喷1500倍甲基托布津等杀菌剂,在两次发病高峰期以前,就是在5月中旬和7月下旬,每隔一周喷一次1000倍的杀毒矾或菌毒清,交替使用,连喷2-3次,预防浸染性病菌蔓延。在虫害严重时应及时用90%敌百虫8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500倍液喷雾防治。对于已发生的病斑要及时刮除,再涂抹石硫合剂保护,发现枝干上有蛀孔时,应及时用钢丝或竹签捅进,刺死活虫或用棉球蘸50倍敌敌畏液后塞进蛀孔,外面用软泥涂封,熏死蛀虫。

3、精细管理,保持树势,增加产量

合理的修剪是花椒树高产的前提。通过修剪构成一定的丰产树形,及时去除病虫枝,减少二次感染机会,合理布局枝条,控制结果,克服大小年,使树势健壮,连年丰产,达到优质、高产、稳产的目的。

4、清园消毒,减少越冬病原及虫害

冬季清理花椒园应彻底,将病虫枝叶集中烧毁或深埋;早春和秋末各喷一次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100倍等量式波尔多液,防治越冬病害;冬前树干涂白,防止冻害。另外,对树盘、根茎周围的表土要及时更换,可减少根茎病虫害的发生。

编辑推荐

经济植物板栗虫害水青蛾的识别和防治


板栗水青蛾又名绿色天蚕蛾、绿翅天蚕蛾、燕尾水青蛾、绿尾天蚕蛾。已知分布于河北、北京、山东、山西、河南、陕西、浙江等地。

(1)危害情况

幼虫蚕食板栗叶片,严重时将板栗叶片吃光。河南南部栗林均有不同程度的危害。除危害板栗外,还危害核桃、枣、苹果、梨、葡萄、沙果、木槿、乌桕等多种树木。

(2)形态特征

①成虫。体长3040毫米,翅展90150毫米,有浓密的白色茸毛,翅粉绿色,前、后翅中央各有1眼状斑纹,前翅前缘有白、紫、黑三色缘带,后翅臀角呈长尾状,长约4厘米。

②卵。扁圆形,初产绿色,后变褐色,直径约2毫米。

③幼虫。体长90105毫米,黄绿色,气门上线为红色和黄色两条。体上各节有橙黄色突起,第二、第三节背上4个与第十一节上1个特大,瘤突上具褐色与白色长毛,无毒。

④蛹。长4050毫米,赤褐色,额区有1块浅色斑,外有灰褐色厚茧。

(3)生活习性

1年发生2代,少数地区3代。以蛹越冬,次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成虫羽化,有趋光性。卵散产或成块产在叶上,每雌蛾产卵200300粒。第一代幼虫5月中旬到7月危害,6月底到7月老熟幼虫结茧化蛹,并羽化第一代成虫。79月为第二代幼虫危害期,9月底幼虫开始老熟,爬到树枝及枯草内结茧化蛹越冬。初龄幼虫群集危害,3龄后分散取食,幼虫蚕食叶片,仅留叶柄,吃完一个叶片再吃另一叶片,把1个枝上的叶片吃光再转他枝危害。

(4)防治方法

①人工捕杀幼虫体大,无毒毛,粪粒大,容易发现,可组织人工捕捉。冬季落叶后采摘挂在树上的越冬茧,并可巢丝利用。

②化学防治在各代幼龄幼虫期,可喷洒90%敌百虫800倍液。

栾树流胶病如何防治


此病主要发生于树干和主枝,枝条上也可发生。发病初期,病部稍肿胀,呈暗褐色,表面湿润,后病部凹陷裂开,溢出淡黄色半透明的柔软胶块,最后变成琥珀状硬质胶块,表面光滑发亮。树

木生长衰弱,发生严重时可引起部分枝条干枯。

2.病因

该病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大致可分为生理性流胶,如冻害、日灼,机械损伤造成的伤口,虫害造成的伤口等,还有侵染性流胶,细菌、真菌都可引起流胶,但致病菌尚不清楚。

3.防治

(1)刮疤涂药用刀片刮除枝干上的胶状物,然后用10倍梳理剂牗一种用多种中药复配的药剂牘涂抹伤口。

(2)加强管理冬季注意防寒、防冻,可涂白或涂梳理剂。夏季注意防日灼,及时防治枝干病虫害,尽量避免机械损伤。

(3)药物防治早春萌动前喷石硫合剂,每10天喷1次,连喷两次,以杀死越冬病菌。发病期喷百菌清或多菌灵800至1000倍液栾树蚜虫

为害栾树的嫩梢、嫩芽、嫩叶,发生严重时树梢、叶上布满虫体,嫩叶皱缩成团,嫩梢弯曲不长,并有大量分泌物。

1.生活习性

一年发生多代,以卵在芽缝、树皮裂缝等处越冬,次年4月栾树发芽时越冬卵孵化,若蚜栖息在芽缝处为害。4月中旬形成无翅雌蚜,开始胎生小蚜虫。4月下旬出现有翅蚜,扩散为害,4月下旬至5月份为害严重。

2.防治方法

(1)于若蚜初孵期开始喷洒蚜虱净2000倍液等吡虫啉类药剂。

(2)于初发期及时剪掉树干上虫害严重的萌生枝,消灭初发生尚未扩散的蚜虫。

(3)注意保护和利用瓢虫、草蛉等天敌

经济植物八角树溃疡病的发生与防治


分布与危害危害八角树。

症状

该病在八角树的不同部位常呈不同的症状。叶片发病初期是在其边缘、尖端或中间出现暗色小斑,以后扩大成不规则的黄褐大斑,后期病斑中部变为灰褐色,表面密生小黑点。幼苗茎基部受害后先呈水渍状的褐色小斑,后渐扩大形成黑腐,并使病苗迅速枯死,同时病斑上有黑色小点。

病原

子囊菌亚门中的小丛壳菌[Glomerellacingulata(Stonem.)Spauld.etSchrenk]引起。子囊壳近球形,顶端有孔口;子囊棍棒形,内含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椭圆形,无色。无性世代为毛盘菌(Colletotrichumsp.)。

发生规律

病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在病部越冬。第二年借风传播。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初开始发病。7~8月是发病高峰期。苗木发病与种子带菌有关。寄主不同年龄,发病程度不一。苗期发病常造成苗木死亡。一般在发病时期内,雨水较多,则有利于病原物的传播、繁殖,因而发病较重。

防治方法

(1)选择苗圃地,播种前种子消毒:苗圃地应选择排水良好,远离八角林的地方育苗。播种前,种子经检验后,用50%托布津或退菌特200倍液消毒,晾干24小时后播种。

(2)药剂保护:苗木发病前使用1%波尔多液或25%多菌灵1000倍液喷雾。

经济植物栗树主要病害的防治方法


1栗疫病及其防治方法

板栗疫病,又叫干枯病或洞枯病,是对板栗树最有威胁的病害。板栗幼树和结果树的主干及侧枝均可受害。病树最先在伤口附近出现小规则的褪色、淡褐色或褐色病斑,略隆起,呈水渍状,然后向四周扩展,病菌扩展到的枝干部位呈小均匀隆起,严重时出现成段的肿大和隆起,尤其当树皮失水以后,更为明显,可见到枝干成段枯死。后期病部树皮干缩开裂,此时剥开树皮可见有白色或黄色菌效层,若病部围绕树干周围,则可导致病部以上部分枯死。5~8月间,病枝上可见有许多点状突起,雨后点状突起的开口处挤出橙黄的分生孢子角。病原为典菌,属于囊菌亚门、球壳菌目、栗寄生内座壳菌。为世界性栗树病害,本世纪初曾使欧美各国的板栗生产遭受毁灭性打击,我国各栗产区均有危害,局部地区危害比较严重[1]。

1.1症状

栗疫病主要为害枝干及主枝。发病初期枝杆退绿,并逐渐变为黄褐色圆形斑点,而后发展成较大的不规则的红褐色斑块,逐渐扩展至整个树干,病部组织松软,内部湿腐,有酒精味,中、后期失水干缩,潮湿的皮下有淡黄色卷须状孢子角。植株发病后树势衰弱,影响产量和质量,严重的使整株树枯死。

1.2病原

栗疫病属子囊菌亚门、球壳菌目、腐皮壳科、内座壳属。子囊壳瓶状,颈部色黑,下部色淡,子囊棒状,子囊孢子双孢无色,椭圆形或卵形,分生孢子器圆柱形或卵圆形,单孢无色,分生孢子器圆形或不规则形,分生孢子器无色,该菌为兼性寄生菌。

1.3发生规律

栗疫病菌以菌丝体及分生孢子器在病组织内越冬,翌年春季温度回升,栗树萌芽后,病菌开始活动,通过伤口侵入。在辽宁省4~5月开始发生,6~7月间最为严重,常在短时间内造成栗树枯干死亡。发病与冻害和树势有关。

据日本奥山哲介绍,此病在日本从春季3月到秋季的10月都可侵染,但最盛时期在8~9月,除主要为害树干和主枝外,还为害球果和根系。使总苞皮、坚果的果皮和果肉变褐,根部被侵害后,使根系出现赤色褐色的斑点。病菌繁殖的温度范围为3~35℃,最适宜温度在25℃左右,最适PH值为4.0,PH值为5.5以上时病菌停止繁殖。

密植园、土壤较瘠薄地块发病较重,清耕栽培、园地过干过湿、树势衰弱都可造成发病率高,在诸多因素中树势衰弱是主要原因。

1.4防治方法

(1)减少和保护伤口,防止病菌侵入,在可能有连续几日睛天的情况下进行嫁接和修剪,严格嫁接后的抚育管理,伤口及时用波尔多液或石硫合剂等药剂消毒保护;冬夏日可用石灰水将树杆涂自,以防日灼和冻伤,同时对蛀于害虫也有防治作用;此外应注意避免机械损伤和牲畜糟踏产生的伤口[2]。

(2)选择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阳光充足的缓坡和旱地营造板栗林。

(3)加强抚育管理,适时除草施肥,使栗林生长良好,增强抗病能力。

(4)当树干伤口附近出现水渍状褪色病斑或褐色病斑时,及时用刀刮除病皮,用402抗菌剂,加水200倍涂抹,每20天一次,连续3次。或刮除病皮后,用钢刷重刷创口,刷后用1∶10食用碱水溶液消毒,效果较好。

(5)病死树或严重发病的濒死树宜及时伐除,并烧毁。此外,凡管理好、长势好、对零星发病树治疗及时的板栗林,发病会轻。对已较普遍发病的栗林,若及时治疗,可使病情逐年减轻,树势也可恢复和增强。

2白粉病及其防治方法

引起白粉病的白粉菌有两种,均属子囊菌亚门。发生于叶正面的为MicrosphaeraSalmon,闭囊壳内含4~8个子囊,子囊孢子椭圆形,附属丝5~14根,呈二叉状分枝2~4次,末端分枝卷曲,其无性阶段分粉孢霉(Oidium);发生在叶背面的自粉菌为PyllacliniaroBorisBlu,闭囊壳的附属丝为球形,其无性阶段为拟卵孢霉。

病菌以闭囊壳在病叶或病梢上越冬,翌年4~5月间释放子囊孢子,侵染嫩叶及新梢,在病部产生白粉状的分生孢子,在生长季节里可多次侵染危害,9~10月又形成闭囊壳。

2.1危害症状

白粉病主要危害栗苗及幼树的嫩梢和叶子,染病初期出现近圆形或不规则形块状退绿病斑,随着病斑逐渐扩大,在病斑背面产生灰白色粉状霉层,即病原菌的菌丝体和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秋季病斑颜色转淡,并在其上产生初为黄白色,后变为黄褐色,最后变为黑褐色的小颗粒状物,即病原菌的闭囊壳。嫩枝、嫩叶被害表面布满灰白色粉状霉层,发病严重时,幼芽和嫩叶不能伸长,形成皱缩卷曲、凹凸不平的情状,影响生长发育,甚至引起落叶。发病以1~2年生苗木最盛,其次为4~7年生幼树,10年生以上大树发病较少[3]。

2.2防治方法

(1)清除有病的枝梢、树叶,以消灭或减少越冬病源。

(2)4~6月发病期间喷洒硫磺粉或波美0.2~0.30石硫合剂,也可喷洒波尔多液和20%粉锈宁2000倍液,均可抑制发展。

(3)喷石硫合剂,在休眠开始后,首先进行的工作就是冬季修剪,去除病虫枝、叶,集中烧毁,然后进行树干涂白;在休眠即将结束前喷5Be0的石硫合剂1次,萌芽后及时喷1次0.2-0.5Be0的石硫合剂1次。

(4)消灭邻近病源,在板栗树生长过程中,注意控制邻近板栗园、野板栗园(株)及茅栗园(株)的病菌传入。可有效消灭病源、减轻危害,防止白粉病反复发生。

(5)加强栽培管理,在施足底肥的前提下控氮增磷钾,使年施氮磷钾全年的比例保持在2∶1∶1左右,以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在提倡科学施肥,优化施肥的前提下,针对土壤普遍缺乏硅元素,在每年旱春,根据树龄施入相应量的硅钙磷肥。对确已病的危重幼树予以铲除烧毁。

白蜡树流胶病的防治方法


白蜡树(FlaxinuschinensisRoxb.)木犀科、白蜡树属。树形端正,树干通直,枝叶繁茂鲜绿,秋叶橙黄,可用作行道树和遮荫树,是优良绿化树种之一。白蜡树对城市环境适应性强,具有耐盐碱、抗涝、抗有害气体和病虫害的特点。在城区栽植发生的病害主要是白蜡流胶病。

症状:白蜡流胶病主要发生在树的主干。早春树液开始流动时,此病发生较多,表现为从病部流出半透明黄色树胶。浇完返青水后流胶现象更为严重,发病初期病部稍肿胀,呈暗褐色,表面湿润,后病部凹陷裂开,溢出淡黄色半透明树胶,流出的树胶与空气接触后,变为红褐色,呈胶冻状。干燥后变为红褐色至茶褐色的坚硬胶块。树体流胶致使树木生长衰弱,叶片变黄,变小,严重时枝干或全株枯死。

病因白蜡树流胶病一般分为生理性流胶,如冻害、日灼,机械损伤造成的伤口、蛀干害虫造成的伤口等;还有侵染性流胶,细菌、真菌引起的流胶,如白蜡干腐病、腐烂病等。

防治措施

1、加强管理,增强树势。增施有机肥、疏松土壤,适时灌溉与排涝,及时浇返青水、封冻水、合理修剪,冬季防寒、夏季防日灼,树干涂白,避免机械损伤,使树体健壮增强抗病能力。

2、防治病虫害。及早防治白蜡害虫,如白蜡吉丁虫、蚜虫、天牛等。早春白蜡树萌动前喷石榴合剂,每10天喷一次,连续喷两次,以杀死越冬病菌。发病期用50%多菌灵800至1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800至1000倍液与任意一种杀虫剂,如20%灭扫利乳油1000倍液或5%氯氰菊脂乳油1500倍液混配,进行树干涂药,防治白蜡树流胶病。

李树流胶病的病因与防治


【主要特征】:流胶病主要危害李树1-2年生枝条,受危害后李树枝条皮层呈疱状隆起,随后陆续流出柔软透明的树胶,树胶与空气接触后变成红褐色至茶褐色,干燥后则成硬块,病部皮层和木质部变褐坏死,影响树势,重者部分枝条干枯乃至全株枯死。此病全年均有发生,以高温多雨季节为多见。

【病害原因】:该病周年发生,在李树开花前发生较多,尤其是在早春萌芽期,影响果树的正常萌芽、开花、结果。以高温多雨季节为多见,一般在雨后流胶病盛行,盛果期较严重。

【防治方法】:(1)及时清园松土培肥,挖通排水沟,防止土壤积水。增施富含有机质的粪肥或麸肥及磷钾肥,保持土壤疏松,以利根系生长,增强树势,减少发病。科学修剪,剪除病残枝及茂密枝,注意不要损伤树干皮层,调节通风透光,雨季注意果园排水措施,保持适当的温湿度。结合修剪,清理果园,减少病原。(2)及时防治天牛等蛀干害虫,消除发病诱因。采取人工捕杀幼虫或用乐斯本1000倍液或农地乐1000倍液喷杀成虫,减少害虫咬伤钻伤树皮、树干,保护枝干,减少发病。(3)晚秋枝干涂白,防止日灼。对伤口要及时涂保护剂保护,减少树体伤口。涂1%甲紫溶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3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倍液和波美5度石硫合剂。

栾树流胶病的病因及防治措施


1.症状

此病主要发生于树干和主枝,枝条上也可发生。发病初期,病部稍肿胀,呈暗褐色,表面湿润,后病部凹陷裂开,溢出淡黄色半透明的柔软胶块,最后变成琥珀状硬质胶块,表面光滑发亮。树木生长衰弱,发生严重时可引起部分枝条干枯。

2.病因

该病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大致可分为生理性流胶,如冻害、日灼,机械损伤造成的伤口,虫害造成的伤口等,还有侵染性流胶,细菌、真菌都可引起流胶,但致病菌尚不清楚。

3.防治

(1)刮疤涂药用刀片刮除枝干上的胶状物,然后用10倍梳理剂牗一种用多种中药复配的药剂牘涂抹伤口。

(2)加强管理冬季注意防寒、防冻,可涂白或涂梳理剂。夏季注意防日灼,及时防治枝干病虫害,尽量避免机械损伤。

(3)药物防治早春萌动前喷石硫合剂,每10天喷1次,连喷两次,以杀死越冬病菌。发病期喷百菌清或多菌灵800至1000倍液栾树蚜虫

为害栾树的嫩梢、嫩芽、嫩叶,发生严重时树梢、叶上布满虫体,嫩叶皱缩成团,嫩梢弯曲不长,并有大量分泌物。

1.生活习性

一年发生多代,以卵在芽缝、树皮裂缝等处越冬,次年4月栾树发芽时越冬卵孵化,若蚜栖息在芽缝处为害。4月中旬形成无翅雌蚜,开始胎生小蚜虫。4月下旬出现有翅蚜,扩散为害,4月下旬至5月份为害严重。

2.防治方法

(1)于若蚜初孵期开始喷洒蚜虱净2000倍液等吡虫啉类药剂。

(2)于初发期及时剪掉树干上虫害严重的萌生枝,消灭初发生尚未扩散的蚜虫。

(3)注意保护和利用瓢虫、草蛉等天敌。

花卉害虫的识别与防治


虫害种类花卉害虫种类繁多,根据害虫危害花卉的部位和方式可将其分为以下几类。食叶害虫类,刺吸害虫类,钻蛀害虫类,土培害虫类。一般通过检查粪便、虫卵和植物特征进行防治。

花卉害虫种类

花卉害虫种类繁多,根据害虫危害花卉的部位和方式可将其分为以下几类。

1.食叶害虫类:这类害虫的口器是咀嚼式的,危害时大口大口地蚕食花卉叶片,造成叶片破损,严重时叶片可被全部吃光。常见的害虫有黄刺蛾、大造桥虫、金龟子等,还有蜗牛、蛞蝓、鼠妇等害虫。

2.刺吸害虫类:此类害虫口器如针管,可刺进花卉植物组织(叶片或嫩尖),吸食花卉植物组织的营养,使叶片干枯、脱落,受害叶片往往表现为失绿变为白色或褐色。这类害虫个体较小,种类繁多,有时不易发现。常见的有蚜虫类、介壳虫类、粉虱类、蓟马类、叶螨类等。此类害虫中有的可分泌蜜露,有的可分泌蜡质,不但污染花卉叶片、枝条,且极易导致煤污病;此类虫中的螨类能吐丝结网,其严重时网可粘连叶片和枝条。

3.钻蛀害虫类:这类害虫钻蛀在花卉的枝条与茎秆里面蛀食危害。它们可以将茎、枝蛀空,最终导致植株死亡。如菊天牛、大丽花螟蛾、玫瑰茎蜂等。有的钻入叶片危害,叶片可见到钻蛀的隧道,可导致叶片干枯死亡。

4.土培害虫类:这类害虫一生生活在土壤的浅层和表层,常造成被害花卉植株萎蔫或死亡。如地老虎、金针虫、蝼蛄等。

花卉害虫检查与识别

1.检查虫粪:可在放置花木的地面周围和枝上检查是否有虫粪。对钻入枝干的害虫,可检查排粪孔是否有粪便和木屑散落地面。天牛排出的虫粪和木屑多为丝状;木蠹蛾排出的粪则为粒状并粘连成串。

2.查排泄物与分泌物:可在花木的枝叶等部位检查有无油污,这些物质一般是有能分泌蜜露、蜡质等的害虫所致,主要是蚜虫类、蚧虫类、粉虱类刺吸口器害虫。

3.检查虫卵:大的卵粒、卵块肉眼可见,微小的卵可持放大镜查之。一般卵产在枝条、叶片、芽腋等处,如红蜘蛛卵多在叶背匿藏,天幕毛虫卵在枝条上,蚜虫卵在芽腋处,蝗虫卵在土壤中。

4.拍枝检查:对一些受惊扰即飞的害虫,拍动或晃动枝条叶片即可发现。红蜘蛛等较小,肉眼难辨,可选花卉栽种区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放上白纸,然后拍动花枝检查是否有红蜘蛛。

5.检查被害状:花木叶片、枝条有无被啃咬坏的地方,如孔洞、缺刻、筛网状等。还可检查有无卷缩的叶片,在枝条上有无异物生长,有无枯尖或死枝。

6.查土壤内害虫:可查土表有无异样。如蝼蛄行走的地方土表面有突出痕迹。一些金龟子成虫在花卉根茎表土下潜伏,拨开表土就可找到。

花卉害虫防治方法

1.严格检疫:这种方法能保证引入的观赏花卉种子、种苗、盆花免受害虫的侵袭。

2.园艺防治:可采用土壤消毒和栽培管理的方法防治。

栽培管理:这是植物保护的一项基本措施,通过改善栽培、养护管理等一系列技术措施避免有利害虫滋生的环境产生。

土壤消毒:堆置培养土要充分发酵,要经常清洁田园、清除杂草,消除害虫的中间寄主和越冬越夏场所。

3.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克制害虫。花卉害虫的天敌十分丰富,有瓢虫、草蛉、食蚜蝇、寄生蜂等,要对其充分加以保护、繁殖和利用,以消灭害虫。以菌治虫是利用能使害虫致病的真菌、细菌、病毒或它们的代谢物来防治害虫。

4.物理机械防治:利用光、色诱杀。采用黑光灯可诱来具有趋光性的害虫。采用黄板粘胶可在花卉栽培地诱杀有翅蚜虫。采用热处理法在夏季曝晒盆土,消灭土壤内线虫。

稻瘟病的识别与防治


稻瘟病又叫稻热病。在水稻的整个生长期都可发生,以叶瘟和穗瘟影响最大。

叶瘟主要发生于秧苗四叶期和分蘖期,常见病斑有急性型和慢性型两种。急性型病斑椭圆形,暗绿色水渍状,背面着生大量灰绿色霉状分生孢子,是病害流行的预兆。慢性型病斑梭形,湿度高时,病斑背面也可产生灰绿色霉,表示病害有扩散可能。节瘟使稻节变黑,茎易折断。穗颈发病即穗瘟(穗轴和枝梗上也可发病),病斑褐色至黑褐色,穗颈感病早的形成白穗,晚的秕谷增加,粒重减轻。谷粒瘟在谷粒上呈褐色小点或灰白色至暗灰色病斑,是一种真菌性病害。病原菌在有病的稻草和谷粒上越冬。草堆上的病菌能存活1年以上,遇雨湿产生孢子,随风雨传播。气温25℃-28℃时,阴雨多温,日照不足,穗期遇低温阴雨,肥水管理不当,又是种植的易感病品种,最易发病。

防治稻瘟病,关键是合理用药。要在搞好预测预报的基础上,抓住防治适期进行药剂防治。防治稻瘟病较理想的药剂有富士一号40%乳剂和三环唑20%可湿性粉剂,每亩每次用其中一种药剂50克-100克对水100公斤。

水稻孕穗至抽穗期,多阴雨天气。且有1%的稻株剑叶上有病斑,宜分别在孕穗期和齐穗期各用药防治1次。施药时要保证亩用药液量不少于100公斤,做到均匀喷施,防止漏治,禾苗上下部、叶片正反面都要喷到药液。

柿树的流胶病怎么治疗如何防治


流胶病在柿树上并不是普发性病害,多为非侵染性病害。柿子树流胶的原因有霜害、寒害、虫害、机械损伤等或因施肥不当、修剪过重、挂果过多、栽植过深、土壤粘重等原因引起。因此加强栽培管理是关键。

一、多施有机肥

柿树需肥量较大,施用有机肥可以强壮树势,增加抗性,提高果品质量。基肥一般在9月份采收前施入较好,此时叶已停止生长,果实进入着色期,而根正处于后期生长高峰,有利于养分吸收,增加树体有机营养积累,既可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寒性,又可促进花芽分化,为来年丰产打下基础。施肥后及时灌水。

二、合理修剪

修剪不当(过重或过轻)容易造成柿树流胶,落花落果,生长期内更要注重修剪工作。在生长期内疏去过密枝、无效枝,在迎风面多留枝,可起防风作用;在背风面少留些枝,促进通风透光,使树体各部位合理分布。保证叶果比例适当,平衡生殖生长与营养生长的关系,可以有效地防止落花落果。修剪时要小心,对于造成的伤口涂抹愈伤防腐膜,促进伤口尽早愈合,防止病虫害侵入树体为害。

三、控制挂果量

柿树挂果太多,树体难以承担负荷,弱化树势,造成流胶。因此要平衡树体营养,大年要疏花疏果,小年保花保果。由于柿树开花多,坐果少,可在开花前、幼果期、果实膨大期喷施瓜果壮蒂灵+0.3%-0.5%尿素加0.3%磷酸二氢钾液,株施尿素0.1-0.2公斤。

四、平衡树体营养、强化树势

在5月下旬至6月下旬采用环割技术涂抹促花王2号,平衡柿树体内营养,不断加强树势,减少流胶病的产生。

五、做好清园工作

果实采收后做好柿园清理工作,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强壮树体。清除果园中残留的枯枝落叶、病残果带出园外集中销毁;剪除枯枝,剔除残蒂,结合修剪,去掉病枝、虫芽、虫瘤;彻底刮除枝干粗皮,对于枝干病虫害,刮除病皮后涂抹护树将军,抑制病虫害复生。

六、保温防冻

进入秋冬季节,天气逐渐转冷,此时柿树新陈代谢比较缓慢,生命力虚弱,容易发生霜害冻害。可以喷洒新高脂膜乳剂,有效保护柿树防寒防冻,还有防病、防腐、抑制病菌繁衍,恢复植物生理元气之功效。

七、刮除病斑、涂药治疗

刮除病斑及涂药治疗是对该病较为有效的措施。在发芽前彻底刮除病组织,每刮一株后立即用护树将军进行伤口涂药消毒治疗。

园林庭院植物梅花流胶病的防治


每年的春夏两季,梅花的主干、主枝的树皮裂口处,常会流出淡黄色柔软透明的树胶,凝固后稍呈红紫色,病部略肿胀,这种病称为梅花流胶病。由于流出的树胶含有大量的液化淀粉,消耗了养分,减弱了植株生长势,使患病植株开花少,严重时枝条枯死。流胶病多发生于梅花的幼龄及老龄树上。引起梅花流胶病的原因很多,如虫伤、药害、冻害、施肥不当、定植过深、结果过多、土壤粘重等,都易诱发梅株流胶。但造成流胶的最主要原因是树体上的伤口。

梅花流胶病的防治措施:

一是:日常管理中一定要避免机械创伤。

二是: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梅花树势,提高抗逆性,也是避免流胶病发生的有效途径。

如:栽培管理中选择合适土壤,避免积水,使用充分腐熟的肥料,保持适当光照,以及树干涂白、预防冻害和阳光烧灼等。同时,也要防治蛀干害虫如天牛、吉丁虫等的侵袭。

另外,梅花在长江以北一般不能露地越冬季放于冷温室中(气温0℃以上),家养也要选择合适的位置摆放。

三是:对于那些已发病的梅花,应在植株发芽前,小心地将树胶刮去,然后在患处涂上波美5度石硫合剂,再用蜡或煤焦油封闭伤口。有人试验,盆栽梅花发生流胶时,可将树胶刮除,涂以红霉素软膏,有助于伤口愈合,不妨一试。

花卉病毒病的识别与防治


病毒病是危害花卉植物的一类特殊病害,近几年来有逐渐加重的趋势。由于其在症状特点、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等方面与一般病害差异较大,为了便于正确识别、防治,现将诊断识别及防治要点分别细叙如下。

一、诊断识别

1.症状诊断花卉病毒病症状特殊,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1)变色:包括“花叶”、“斑驳”、“碎色”3个类型。“花叶”指病叶上出现深浅绿相间的斑块。“斑驳”指病叶上有褪绿斑点,点较大,边缘不明显,分布不均匀。“变色”现象表现在花瓣上称为“碎色”。

(2)褪绿、黄化:全株或部分器官表现为浅绿色或黄色。

(3)斑点、条纹:常发生于叶、茎、果实等部位,表现为坏死斑、坏死条纹、褪绿斑或褪绿条纹。

(4)环斑、栎叶:二者多出现在叶片上,同心纹形的斑称为“环斑”。沿叶脉有栎树叶状变色纹的称为“栎叶”。

(5)明脉、黄脉、脉带:明脉和黄脉为花叶症状的前期,先为叶脉透明称“明脉”,继而叶脉变黄称“黄脉”,“脉带”是沿叶脉变深绿色。

(6)皱叶、卷叶:局部组织或器官的变形。叶脉生长受抑制,叶肉仍然生长,叶片变皱,叶缘向上或下卷。

(7)丛生、矮化:病株顶芽受抑制,侧芽大量萌发,枝条丛生者称“丛生”或“丛枝”。节间缩短,植株均匀变矮称“矮化”。

(8)耳突:病叶背面叶脉上产生突起,形似耳朵状,称为“耳突”。

2.田间观察与分析田间现场观察分析对于病害诊断意义较大。病毒病害在症状特点上易与非侵染性病害,尤其是缺素症、空气污染等所引起的病害相混淆。受病毒侵染植株在田间分布多为零星分散,病株附近有健株。植株发病后往往不能恢复。非侵染性病害多数为成片发病,这种病害通过增加营养和改善环境条件可恢复健康。花卉病毒病只有明显病状而无病征,病毒病症状中多为花叶、黄化,且常常表现为系统侵染,较少有腐烂、萎蔫症状。当然,病毒病状有时也易发生变化,不同的病毒在不同的寄主种类及品种上,会有差异,有些病毒病会因温度等变化而出现隐症。3.利用内含体诊断植物细胞经病毒感染后会产生与其他细胞结构不同的微小个体,这些个体的形状与组成都各不相同,称为“内含体”。通过显微镜观察具有特殊形状的内含体,可以诊断病毒病,但单纯用内含体诊断也并不可靠。

二、传染方式

1.汁液传染汁液传染通常只发生于花叶型病毒病。在自然界中,有些病毒病可以通过病株、健株的枝叶间相互摩擦或人为接触摩擦发生传染。其他管理操作如移苗、整枝、抹头、插花、切取无性养殖材料等,使手指或工具沾染病汁而传播病毒。

2.媒介传染以昆虫为主,尤其以蚜虫、叶蝉最常见,其次为土壤线虫及真菌。

3.无性养殖材料传染由于病毒病为全株性侵染,一旦感染病毒,寄主植物和各个部位一般都带有病毒。如块茎、球茎、鳞茎、块根、走茎、插条、接穗、接芽、苗木等都可以传播病毒病。

4.土壤传染土壤传染实际是土壤生物与寄主植物间的接触传染,分为两种,一是土壤中的线虫、真菌传播,二是土壤中带病毒的有机物传播。

5.种子及花粉传染种子中的胚及花粉常常会带有病毒,因而通过播种及花粉能传播病毒。

6.菟丝子传播由于菟丝子与多株寄主植物的维管束连在一起,因而传播病毒非常容易。

三、防治方法

1.消灭及减少侵染源随着国际间花卉业交往日益频繁,许多病毒会带到一些新的地区或传播到一些新的植物上。所以,首先应加强花卉病毒病检疫。其次,选留无病毒种子及无性养殖材料,或进行茎尖脱毒,第三,铲除杂草寄主。

2.防治传毒媒介用各种方法消灭蚜虫、叶蝉、线虫,切断传播途径,防止病毒病的发生。

3.采取有效的栽培措施栽培措施包括适期播种、保护地栽培、人工基质的配制、科学肥水管理等系列措施。花卉生产力求精耕细作,田间卫生。在进行栽培操作如摘心、剥芽、扦插时,工具应经常消毒,尽量避免通过手指及工具传播病毒。

4.热处理钝化病毒利用某些病毒受热以后的不稳定性,使病毒失去活性而获得无毒苗。可采用温汤浸渍处理及热空气处理。热处理法去除病毒,只需简单的恒温设备即可,时间也短。但是高温处理不当会影响植物生长,严重者使植物死亡,且病毒去除率也并非百分之百。

5.药剂防治近几年来,随着科技进步,研制出很多对蔬菜病毒有效的药剂,如植病灵、菌毒清、病毒灵、病毒特以及912钝化剂、抗毒剂1号等,但用于花卉的报道还不多。

《经济植物花椒树流胶病的识别与防治》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养护与防治”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