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如何防治桧柏锈病》,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桧柏锈病在我国普遍发生,除对桧柏造成危害外,还直接导致多种果树受害、减产。

一、病菌

1.梨胶锈菌寄主是柏科的桧柏,还有欧洲刺柏、翠柏、龙柏等,其中以桧柏,欧洲刺柏和龙柏最易感病。转主寄主是梨树、贴梗海棠、垂丝海棠、木瓜、山楂等。

2.山田胶锈菌它除危害桧柏、新疆圆柏、欧洲刺柏、希腊桧,矮桧、翠柏及龙柏外,转主寄主是苹果、沙果、海棠等。

二、症状

1.梨胶锈菌桧柏染病后,起初在针叶、叶腋或小枝上出现淡黄色斑点,后稍肿大。次年二三月间,渐次突破表皮露出单生或数个聚生的圆锥形角状物,红褐色至咖啡色,此即病菌的冬孢子角,同时该部位膨胀显著。冬孢子角遇雨吸水膨胀成舌状胶质块,橙黄色,干燥时收缩成胶块。

2.山田胶锈菌桧柏染病后,在小枝一侧或周围形成直径3至5厘米的瘿瘤。病部呈黄色,起初表面平坦,至春季,菌瘿中心隆起破裂,露出深褐色鸡冠状的冬孢子角。冬孢子角遇雨吸水膨大,呈胶质花瓣状。桧柏受害严重时,小枝枯死。

三、发病特点

1.梨胶锈菌以多年生菌丝体在桧柏病部组织中越冬。病菌侵入桧柏后,10至12月出现症状,呈黄色小斑。至第二年二三月间,症状才明显,冬孢子角突破寄主表皮而外露。3月下旬以后冬孢子才逐渐成熟。气温在5℃以上时,冬孢子角遇雨即胶化,冬孢子萌发黄粉状的担孢子,它不能危害桧柏,只能危害转主寄主如梨树等,而在转主寄主上形成的性孢子和锈孢子不能再危害梨树等,转而侵害桧柏的嫩叶或新梢,形成新的侵染循环。

2.山田胶锈菌在桧柏上以菌丝体在菌瘿中越冬,翌春形成褐色的冬孢子角,遇雨或空气潮湿时膨大,萌发大量淡黄褐色的担孢子,随风传到转主寄主如苹果等树上,侵染叶片、叶柄、果实及新梢,形成性孢子和锈孢子。锈孢子成熟随风飘至桧柏上,侵害桧柏枝条。

四、防治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植株抗性。

2.剪除菌源冬季剪除桧柏上的菌瘿和重病枝,集中烧毁。

3.果树喷药打断转主循环。两种锈菌的传播范围一般在2.5至5公里,对于离桧柏近的苹果树和梨园,应在苹果树发芽后到幼果期,梨树萌芽期至展叶后25天内,即在担孢子传播、侵染的盛期喷药保护。可用必菌鲨1000-1500倍液,石灰倍量式160至200倍波尔多液或25%的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一二次,均有较好防效。

4.桧柏喷药10月中旬至11月底,桧柏喷施必菌鲨800-1500倍液,0.3%五氯酚钠以杀除传到桧柏上的锈孢子,如用0.3%五氯酚钠混合1度石硫合剂则效果更好。3月上中旬,在桧柏上喷施3至5度石硫合剂一二次,或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可有效抑制冬孢子萌发产生担孢子。

扩展阅读

桧柏锈病防治技术


桧柏锈病在我国普遍发生,除对桧柏造成危害外,还直接导致多种果树受害、减产。

一、病菌

1.梨胶锈菌寄主是柏科的桧柏,还有欧洲刺柏、翠柏、龙柏等,其中以桧柏,欧洲刺柏和龙柏最易感病。转主寄主是梨树、贴梗海棠、垂丝海棠、木瓜、山楂等。

2.山田胶锈菌它除危害桧柏、新疆圆柏、欧洲刺柏、希腊桧,矮桧、翠柏及龙柏外,转主寄主是苹果、沙果、海棠等。

二、症状

1.梨胶锈菌桧柏染病后,起初在针叶、叶腋或小枝上出现淡黄色斑点,后稍肿大。次年二三月间,渐次突破表皮露出单生或数个聚生的圆锥形角状物,红褐色至咖啡色,此即病菌的冬孢子角,同时该部位膨胀显著。冬孢子角遇雨吸水膨胀成舌状胶质块,橙黄色,干燥时收缩成胶块。

2.山田胶锈菌桧柏染病后,在小枝一侧或周围形成直径3至5厘米的瘿瘤。病部呈黄色,起初表面平坦,至春季,菌瘿中心隆起破裂,露出深褐色鸡冠状的冬孢子角。冬孢子角遇雨吸水膨大,呈胶质花瓣状。桧柏受害严重时,小枝枯死。

三、发病特点

1.梨胶锈菌以多年生菌丝体在桧柏病部组织中越冬。病菌侵入桧柏后,10至12月出现症状,呈黄色小斑。至第二年二三月间,症状才明显,冬孢子角突破寄主表皮而外露。3月下旬以后冬孢子才逐渐成熟。气温在5℃以上时,冬孢子角遇雨即胶化,冬孢子萌发黄粉状的担孢子,它不能危害桧柏,只能危害转主寄主如梨树等,而在转主寄主上形成的性孢子和锈孢子不能再危害梨树等,转而侵害桧柏的嫩叶或新梢,形成新的侵染循环。

2.山田胶锈菌在桧柏上以菌丝体在菌瘿中越冬,翌春形成褐色的冬孢子角,遇雨或空气潮湿时膨大,萌发大量淡黄褐色的担孢子,随风传到转主寄主如苹果等树上,侵染叶片、叶柄、果实及新梢,形成性孢子和锈孢子。锈孢子成熟随风飘至桧柏上,侵害桧柏枝条。

桧柏—梨锈病


(1)症状由于病害有转抹宙主,所以发生在梨树上称之为梨锈瓶发生在桔柏上时称之为桔拍锈病。

梨叶、新梢、果实发生锈病时,在叶上初期是叶片正面出现枯黄色斑点,后扩大成圆形病斑,中央颜色稍深和密生柄黄色针头大小的小点粒,并分泌粘液。以后小点粒也渐变成黑色。再后病斑下陷向背面隆起,长出灰褐色毛状物,数

根到数十根不等,即为锈抱子器,最后病斑变黑枯死。一叶多个病斑时整叶枯焦脱落。幼果上病斑稍下陷,四周长毛状锈泡子器。病果常畸形早落。在接柏上危害针叶和绿枝、嫩技,初为浅黄斑点,后隆起顶破表皮霸出红褐色的圆锥形或鸡冠状物。单个或数个相连,即为冬抱于角。春雨后退水胺化呈橙黄色花朵状的胶状物,冬袍子即在此胶状吻的表层。

(2)发生特点接相梨锈病以茵丝在接拍上越冬。翌春产生的冬抱子角遇雨萌发产生担抱子,由风传播,在梨树幼缴组织上萌发,表皮直接侵入,进行一次便粱。此茵无夏殉子阶段,故梨锈病无再次涅染。同样,核柏上也无再侵染。在春季温暖多雨的年队发病严重。

(3)防治方法89月间在桔拍上喷狡美1皮石浓合剂,可防止锈袍子的馒染。春季冬抱子萌发前(3月中下旬)喷波美12度的石硫合剂或等量式160倍狡尔多液二至三次,七至十天咳一次。在梨树上喷药时间和次数,一班从展叶达20%起到开花前期,4月间喷200倍石灰多量式波尔多液或80%代森锌、50%迟茵特700倍液,十天喷一次。花捆不宜喷药,以免影响授扬。

桧柏锈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病原】

1.梨胶锈菌寄主是柏科的桧柏,还有欧洲刺柏、翠柏、龙柏等,其中以桧柏,欧洲刺柏和龙柏最易感病。转主寄主是梨树、贴梗海棠、垂丝海棠、木瓜、山楂等。

2.山田胶锈菌它除危害桧柏、新疆圆柏、欧洲刺柏、希腊桧,矮桧、翠柏及龙柏外,转主寄主是苹果、沙果、海棠等。

【症状】

1.梨胶锈菌桧柏染病后,起初在针叶、叶腋或小枝上出现淡黄色斑点,后稍肿大。次年二三月间,渐次突破表皮露出单生或数个聚生的圆锥形角状物,红褐色至咖啡色,此即病菌的冬孢子角,同时该部位膨胀显著。冬孢子角遇雨吸水膨胀成舌状胶质块,橙黄色,干燥时收缩成胶块。

2.山田胶锈菌桧柏染病后,在小枝一侧或周围形成直径3至5厘米的瘿瘤。病部呈黄色,起初表面平坦,至春季,菌瘿中心隆起破裂,露出深褐色鸡冠状的冬孢子角。冬孢子角遇雨吸水膨大,呈胶质花瓣状。桧柏受害严重时,小枝枯死。

桧柏锈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发生规律】

1.梨胶锈菌以多年生菌丝体在桧柏病部组织中越冬。病菌侵入桧柏后,10至12月出现症状,呈黄色小斑。至第二年二三月间,症状才明显,冬孢子角突破寄主表皮而外露。3月下旬以后冬孢子才逐渐成熟。气温在5℃以上时,冬孢子角遇雨即胶化,冬孢子萌发黄粉状的担孢子,它不能危害桧柏,只能危害转主寄主如梨树等,而在转主寄主上形成的性孢子和锈孢子不能再危害梨树等,转而侵害桧柏的嫩叶或新梢,形成新的侵染循环。

2.山田胶锈菌在桧柏上以菌丝体在菌瘿中越冬,翌春形成褐色的冬孢子角,遇雨或空气潮湿时膨大,萌发大量淡黄褐色的担孢子,随风传到转主寄主如苹果等树上,侵染叶片、叶柄、果实及新梢,形成性孢子和锈孢子。锈孢子成熟随风飘至桧柏上,侵害桧柏枝条。

【防治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

2.剪除菌源冬季剪除桧柏上的菌瘿和重病枝,集中烧毁。

3.果树喷药打断转主循环。两种锈菌的传播范围一般在2.5至5公里,对于离桧柏近的苹果树和梨园,应在苹果树发芽后到幼果期,梨树萌芽期至展叶后25天内,即在担孢子传播、侵染的盛期喷药保护。可用石灰倍量式160至200倍波尔多液或25%的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一二次,均有较好防效。

4.桧柏喷药10月中旬至11月底,桧柏喷施0.3%五氯酚钠以杀除传到桧柏上的锈孢子,如用0.3%五氯酚钠混合1度石硫合剂则效果更好。3月上中旬,在桧柏上喷施3至5度石硫合剂一二次,或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可有效抑制冬孢子萌发产生担孢子。

公园树种桧柏锈病的危害及防治方法


桧柏锈病为北京市公园、绿地、苗圃中桧柏树的一种常见病害。冬天寄生为害桧柏树的嫩枝,夏天寄生为害苹果、海棠和梨等树木的叶、果实和嫩枝。

在桧柏和海棠、梨、苹果种在一起的公园、绿地中此病一般都较严重。天坛、景山等公园受害严重的桧柏小枝上病瘿成串,柏叶枯黄,小枝枯死,甚至整株死亡。

病原菌属于真菌中担子菌纲,锈菌目中的山田胶锈菌和梨胶锈菌,两种菌态相似,都是转主寄生菌。夏天苹果、海棠或梨叶片上的锈斑上产生性孢子器,6月下旬开始在叶片背面病斑上生出黄须,即锈孢子器,内含锈孢子。7~10月间锈孢子都可放出,借风传播到桧柏树嫩枝上,侵入嫩枝或叶过冬,并逐渐形成瘤状的冬孢子堆。冬孢子堆球形,褐色,4、5月份遇雨膨胀破裂,成舌状,杏黄色,

好似柏树开花,并产生小孢子,开始侵染海棠或梨等。

防治方法如下:

不将桧柏与苹果、海棠、梨等果树种植距离太近。

于7~10月间往桧柏树枝上喷100倍等量式波尔多液,每半月喷一次,防止病菌侵入。

于3、4月冬孢子堆成熟时,往桧柏树枝上喷一两次1~3度的石硫合剂,加1:350倍的五氯酚钠(先将石硫合剂稀释成所需度数后,再加入已经溶解好的五氯酚钠液,搅拌后再用,不能颠倒配制,否则沉淀),或喷1:3:100石灰多量式波尔多液。

于4、5月份侵染海棠或梨的初期,往海棠、苹果、梨上喷1500~2000倍的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

燕麦锈病如何防治


症状

该病包括冠锈、秆锈和条锈3种,遍布国内外燕麦种植区我国前两种受害重,且偏南燕麦区受害重。燕麦冠锈病主要发生在燕麦生长的中后期,病斑生在叶、叶鞘及茎秆上。发病初期,叶片上产生橙黄色椭圆形小五,后病斑渐扩展出现稍隆起的小疮胞,即夏孢子堆。当孢子堆上的包被破裂后,散发出夏孢子。后期燕麦近枯黄时,在夏孢子堆基础上产生黑色的、表皮不破裂的冬孢子堆。(图左)燕麦秆锈病夏孢子堆生在秆、叶和叶鞘上,长椭圆形,后期包被破裂。东北、内蒙古个别年份发病普遍且严重。

病原

燕麦冠锈病菌为Pucciniacoronataf.sp.avenaeEriess称禾冠柄锈菌燕麦专化型;秆锈病菌为PucciniagraminisPers.var.avenaeEriks.etE.Henn.称禾柄锈菌燕麦变种。均属担子菌亚门真菌。禾冠柄锈菌能侵染多种禾本科植物,且寄生性差异明显。据此,有关专家把它分做10个变种,其中侵染燕麦的为P.coronata.f.sp.avenaeErikss称禾冠柄锈菌燕麦专化型。性孢子生于鼠李属植物的叶面,锈孢子器生于叶背,夏孢子堆生于燕麦叶背,椭圆形至长条形,大小1.2—2.0×0.8—1.2(mm)。夏孢子浅黄色,球形或近球形,大小18.8—25×15—21.3(μm),壁外具细刺,无侧丝。冬孢子堆生在叶背,椭圆形,大小0.6—1.1mm,包被不破裂。冬孢子深褐色,双细胞,棍棒状,大小33—62×14—25(μm),顶端具指状突起3—7个,状似皇冠,因此称为冠锈病。禾柄锈菌把寄生在燕麦、鸭茅等少数禾草上的秆锈菌定名为P.graminisPers.var.avenaeEriks.etE.Henn.称为禾柄锈菌燕麦变种或燕麦秆锈菌。性孢子器生于小檗叶的两面,锈孢子器生在隆起的、橙黄色斑点的背面,夏孢子堆生在燕麦秆、叶或叶鞘上,长椭圆形,夏孢子球形至椭圆形,有细刺,浅褐色,大小18—40×15—25(μm),具芽孔4个。冬孢子堆黑色,椭圆形;冬孢子双胞,棍棒状,顶部隆起或近圆形,大小28—64×14—24(μm)。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两种燕麦锈病流行规律与小麦锈病相似。在贵州、云南则以夏孢子阶段进行重复侵染,完成整个周年侵染循环;在山区或云贵高原,其发生期随海拔高度上升而延迟;低温地区始发于4月上旬,5月中、下旬进入盛发期;海拔2000m以上地区推迟20—30天。

防治方法

(1)选育抗病品种如内蒙古的永465,引进的哈里曼、海蒙、罗瑟尔、加拿大西部3号、盖密涅、加利、罗德纳等。此外哈里曼、永456、73—10等抗秆锈。

(2)提前播种,使大田锈病盛发期处在燕麦的生育后期,可减少损失。

大麦叶锈病如何防治


形态特征

大麦叶锈病叶上的夏孢子堆孢子堆大小03~0.5×0.1~0.2(mm)。夏孢子单胞,近球形、淡黄色,大小20~30×17~22(μm),表面有小刺,散生芽孔7~10个。冬孢子单胞、偶有双胞,形状不等,表面光滑,顶端稍厚,有柄。

为害症状

被害部位散生圆形黄褐色隆起小圆点(夏孢子堆)。当大麦成熟时,其上产生较小的黑色近长方形的冬孢子堆,埋于表皮内。

传播途径

该菌属于转主寄主锈菌。

发病条件

夏孢子、冬孢子产生于大麦上,性孢子、锈孢子产生于百合科短穗虎眼万年青上。中国病菌以夏孢子在南.方冬大麦上越冬,夏孢子随季风向北扩散,在北方越夏后,秋季再传播至南方冬大麦上越冬。夏孢子萌发适温11~17℃,超过23℃极少萌发。

防治方法

(1)选用抗锈良种。如申麦1号。

(2)种植抗耐病品种如黄淮海地区种植陕农7859、冀5418、鲁麦1号、小偃6号、徐州21号等冬小麦品种。此外,近年新选育的抗叶锈冬小麦品种有:京冬1号、8号,京核3号(京核931),京411、北农白,皖麦26、27、28号,绵阳26号,百农64,周麦9号-矮优688系,新宝丰(7228),豫麦39(豫农8539),早麦5号,劲松49号,兴麦17号,滇麦19号,秦麦12号,冀麦48、40、冀92-3235、6021新系等;春小麦品种有:垦九5号、龙麦23号、龙辐麦7号、蒙麦30号、京引1号、陇春8139、定丰3号等。

(3)药剂防治①药剂拌种用种子重量的0.03%—0.04%(有效成分)叶锈特或用种子重量0.2%的20%三唑酮乳油拌种。②提供使用15%保丰1号种衣剂(活性成分为粉锈宁、多菌灵、辛硫磷)包衣种子后自动固化成膜状,播后形成保护圈,且持效期长。用量每kg种子用4g包衣防治小麦叶锈病、白粉病、全蚀病效果优异,且可兼治地下害虫。③于发病初期喷洒20%三唑酮乳油1000倍液可兼治条锈病、秆锈病和白粉病,隔10—20天1次,防治1—2次。

(4)加强栽培防病措施适期播种,消灭杂草和自生麦苗,雨季及时排水,上湿气滞留。

小麦条锈病如何防治


小麦条锈病是小麦锈病之一。小麦锈病俗称“黄疸病”,分条锈病、秆锈病、叶锈病3种,是我国小麦生产上分布广、传播快,危害面积大的重要病害。其中以小麦条锈病发生最为普遍且严重。主要发生在河北、河南、陕西、山东、山西、甘肃、四川、湖北、云南、青海、新疆等地。

发病症状

主要发生在叶片上,其次是叶鞘和茎秆,穗部、颖壳及芒上也有发生。苗期染病,幼苗叶片上产生多层轮状排列的鲜黄色夏孢子堆。成株叶片初发病时夏孢子堆为小长条状,鲜黄色,椭圆形,与叶脉平行,且排列成行,像缝纫机轧过的针脚一样,呈虚线状,后期表皮破裂,出现锈被色粉状物;小麦近成熟时,叶鞘上出现圆形至卵圆形黑褐色夏孢子堆,散出鲜黄色粉末,即夏孢子。后期病部产生黑色冬孢子堆。冬孢子堆短线状,扁平,常数个融合,埋伏在表皮内,成熟时不开裂,别于小麦秆锈病。小麦叶锈夏孢子堆近圆形,较大,不规则散生,主要发生在叶面,成熟时表皮开裂一圈,别于条锈病。必要时可把条锈菌和叶锈菌的夏孢子分别放在两个载玻片上,往孢子上滴一滴浓盐酸后镜检,条锈菌原生质收缩成数个小团,而叶锈菌原生质在孢子中央收缩成一个大团。

农业防治

①适期播种,适当晚插,不要过早,可减轻秋苗期条锈病发生。

②肖除自生麦。

③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有机肥,增施磷钾肥,搞好氮磷钾合理搭配,增强小麦抗病力。速效氮不宜过多、过迟,防止小麦贪青晚熟,加重受害。

④合理灌溉,土壤湿度大或雨后注意开沟排水,后期发病重的需适当灌水,减少产量损失。

药剂防治

在缺少抗病品种或原有抗病品种抗锈性丧失,又无接班品种的麦区,需要进行药剂防治。我国先后使用对锈病有效的杀菌剂有敌钠酸、敌锈钠、氟钡制剂、氨基碘酸钙、氟硅脲、萎锈灵、灭菌丹、代森锌等。近年主要推广三唑酮(粉锈宁)、特谱唑(速保利)等。

①药剂拌种用种子重量0.30%(有效成分)三唑酮,即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g拌麦种150kg或12.5%特谱唑可湿性粉剂60—80g拌麦种50kg。

②春季叶面喷雾小麦拔节或孕穗期病叶普遍率达2%—4%,严重度达1%时开始喷洒20%三唑酮乳油或12.5%特谱唑(烯唑醇、速保利)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25%敌力脱(丙环唑)乳油2000倍液,做到普治与挑治相结合。小麦锈病、叶枯病、纹枯病混发时,于发病初期,667m2用12.5%特谱唑可湿性粉剂20—35g,对水50—80L喷施效果优异,既防治锈病,又可兼治叶枯病和纹枯病。

施药方法:由于小麦条锈病的病原菌主要着生在小麦叶片的背面,故喷药时应以叶片为主,为提高药液在叶面的粘着力,可在配药液时加少量洗衣粉,与药液充分搅匀后喷雾。

如何防治菊花的白锈病?


菊花白锈病具有发展速度快、传播范围广、危害程度重等特点,切花菊一旦染病几乎完全失去观赏作用和商品价值,尤其是在切花菊种植户那,有谈锈色变之称。

发病症状

首先在染病叶的叶背产生很小的变色白斑,然后隆起呈灰白色的脓包状突起,蜡粉状渐渐变为淡褐色,叶正面则为淡黄色至黄绿色的斑点,且轻微凹陷,病症严重时整叶布满病斑,造成叶片早期枯死;如果控制不当,会导致大面积发生。

生活习性及发生条件

病原菌能在5℃至35℃存活,最适合温度为12℃至24℃,高于24°C时难萌发,所以夏季较少发生;湿度高于85%非常利于该病发生和传染;该病原物对强光照比较敏感,在弱光下发生非常严重;故此,在早春时节、密闭大棚、通风不畅、阴雨连绵的环境下极易发生。

防治办法

根据病原菌的习性,秋冬季越冬前夕,将枯枝和地面杂草等清理,消灭大部分病源。种植密度不可过密,增加光照,保持通风良好。(此方法还可防治蚜虫爆发,很多花友抱怨蚜虫频繁,这也是重要原因)

发病后治疗

尤其是南方春季雨水潮湿,应做到及时发现,并将病叶等摘除。喷洒代森锰锌,甲基托布津,多菌灵,百菌清等等杀菌药即可。

如何防治美人蕉锈病


美人蕉锈病是我国南方城市中常见的病害,发病率很高,受害植株的叶片会逐渐变褐干枯。究其根源,是由于真菌中的一种柄锈菌,该菌常易被一种锈菌寄生菌所寄生,使原有病斑上出现密集的黑褐色斑,并产生一些开裂的黑色小点粒。这样两种危害相复合,病情加重,病叶卷曲、凋萎。

一、症状美人蕉叶片感病初期,正、背两面均可出现黄色水渍状圆形小斑,尤以叶背更明显。以后病斑逐渐扩大,有疱状突起,病斑橙黄色至褐色,直径2-6毫米,有些品种边缘出现黄绿色晕环,病斑的疱状突起开裂散生出桔黄色粉状物,此即病原菌的夏孢子堆和夏孢子。冬天病斑上产生深褐色粉状物即为冬孢子堆和冬孢子。严重受害的病叶病斑累累,并可联结成不规则大斑块,造成叶片局部坏死

二、病原美人蕉锈病(Pucciniathaliae)是由担子菌亚门、冬孢菌纲、锈菌目、柄锈菌科、柄锈属的真菌侵染引起的。夏孢子黄白至橙黄色,长卵形至椭圆形,厚壁,具刺,生于短梗上,大小20-2516-22微米;冬孢子长椭圆形至棍棒形,顶端圆形或略扁平,基部较窄,双细胞在分隔处略收缩、淡黄至黄色,大小35-6013-18微米

三、发生规律美人蕉锈病在广州3-4月开始发生,除夏日高温和冬春寒冷干燥的天气发病较轻外,其他凉爽气候病害都很严重。病菌通过风吹、水溅将夏孢子传至健叶上,孢子萌发、侵入,反复为害。有时在病叶上出现许多灰黑褐色斑,其上生出黑色小粒点,这时黄色的锈粉却逐渐减少,此即为锈菌的寄生菌(Darlucafilum),此菌与锈菌复合为害,往往加重病情,可使病斑迅速扩大,叶片卷曲凋萎。

甘草锈病怎样防治


拉丁学名:Uromycesglcyrrhizaemagn.

为害作物:甘草

为害症状:主要为害叶片。春季幼苗出土后即在叶片背面生圆形、灰白色小疱斑,后表面破裂呈黄褐色粉堆,为病菌夏孢子堆和夏孢子。发病后期整株叶片全部被夏孢子堆覆盖,致使植株地上部死亡,茎基部与根或茎连接处韧皮组织增生,潜伏芽萌动,植株表现为从生、矮化。夏孢子再侵染后,叶片两面散生黑褐色冬孢子堆,并散出黑褐色冬孢子粉末。该病是栽培甘草的主要病害,遍布各甘草产主产区,是影响密植的主要因素。

分类属性:担子菌亚门,单胞锈菌属真菌

分布区域:各主要甘草产区

发病特点:病菌为单主要寄生锈菌,以菌丝及冬孢子在植株根、根状茎和地上部枯枝上越冬,翌春产生夏孢子。栽培甘草发病率高野生甘草。如上年秋季多雨,来年春天气温回升较快则有利其发生。在伊克昭盟,两年生栽培甘草夏孢子病株发生盛期在5月中旬,病株率10%左右,6月下旬为发病株死亡盛期,死亡率达90%以上。冬孢子病株发生盛期为7月中旬。

防治方法:收获后彻底清除田间病残体。选未感染锈病、生长健壮的植株留种;冬春水、秋季适时割去地上茎叶,以减轻病害的发生。早春初期喷洒20%粉锈宁1500倍液或97%敌锈钠300倍液2-3次。

常用药剂:20%粉锈宁

桧柏双条杉天牛的防治技术


双条杉天牛,属鞘翅目、天牛科,分布广。

1.危害情况:幼虫在韧皮部蛀成螺旋式或纵横交错的扁圆形不规则坑道。老熟幼虫蛀入木质部,导致桧柏长势衰弱、整株枯死。

2.生活习性:双条杉天牛1年发生1代。越冬成虫于3月底羽化,4月上旬成虫交尾后,白天伏于树皮裂缝或基部土里,夜晚活动,喜产卵于树势衰弱或新移栽树木的树皮缝处。4月中旬,幼虫孵化后立即蛀入韧皮部危害,先在皮下蛀食,后钻入木质部蛀成弯曲的隧道,5月中、下旬危害最重。幼虫蛀食隧道绕树1周,其上部树干即行枯死,10月上旬,幼虫在隧道化蛹并羽化过冬。

桧柏双条杉天牛的防治技术

3.防治方法:

(1)加强桧柏的养护管理,注意防治红蜘蛛、蚜虫等病虫害,以增强树势。适当修剪,增强通风透光,使树生长健壮。

(2)3月中旬至4月中旬,成虫羽化、幼虫孵化期,可向桧柏喷1至2次50%氧化乐果乳油200倍液,喷洒桧柏树干中下部,可有效地杀灭成虫、初龄幼虫。

(3)4至5月,为防止成虫产卵,尽量不移栽大的桧柏树。桧柏的死枝、死树干内的虫子要集中烧掉。

(4)用注射器向桧柏树蛀孔注入30至50倍80%的敌敌畏乳油,毒杀幼虫。注射前清除虫道内木屑虫粪,注射后用黏土密封虫道口。注意保护和利用益鸟和天敌,如肿腿蜂、柄腹茧蜂、红头茧蜂、白腹茧蜂等。

芸豆锈病的防治


芸豆锈病的症状:芸豆锈病是气传病害,一般夏秋两季发生,而大棚为其提供了良好的越冬和繁殖场所。

该病主要侵染叶片,一开始出现边缘不明显的退绿小黄斑,直径1毫米左右,后中央稍突起,深黄色,表皮破裂后,散出红褐色粉末(病菌夏孢子)。一般在4~5月,大棚芸豆生长中后期发生,苗期一般不发病。

在芸豆进入开花结荚期,棚温16~22℃,昼夜温差大,高湿及结露时间长时易流行传播。连作地发病重。

芸豆锈病的防治方法:

①清洁田园,病残体深埋,合理密植,控制棚内湿度,避免连作。

②药剂防治。一旦发现中心病株,立即喷药防治,以发病棚为中心,最好实行农户联防联治。硫磺悬浮剂和三唑酮(粉锈宁)是防治芸豆锈病的常用药剂,但很容易出现药害,应慎用,用时掌握有效低浓度。

在发病初期,推荐使用下列农药,可任选一种:12.5%速保利可湿性粉剂3000~4000倍;40%福星乳油8000倍;25%敌力脱乳油3000倍;43%好力克悬浮剂3000~4000倍;10%世高水分散粒剂2000倍喷雾。注意喷匀,7~10天1次,连喷2~3次。

另外,在芸豆拉秧后揭膜前注意对老棚体严格消毒,可以用硫磺熏蒸。

《如何防治桧柏锈病》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养护与防治”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