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茄子白粉病的病害防治》,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在茄子的养护管理过程中出现茄子白粉病如不及时防治,严重影响茄子产量,减少经济收入。

白粉病主要为害叶片,发病初期叶面出现不规则褪绿黄色小斑,叶背相应部位则出现白色小霉斑,以后病斑数量增多,白色粉状物日益明显而呈白粉斑。白粉状斑可相互连合,扩展后遍及整个叶面,严重时叶片正反面全部被白粉覆盖,最后致叶组织变黄干枯。

白粉病属真菌性病害,病菌主要以闭囊壳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条件适宜时,放射出子囊孢子进行传播,进而产生无性孢子扩大蔓延,引致该病流行。一般在偏施氮肥、田间阴蔽、通风透光不良,田间湿度大的地块易发病严重。白粉病进入秋季开始发生,温度16-24℃适宜发病。

防治上,以农业防治为主:选用抗病品种,实行轮作,合理密植,避免过量施用氮肥,增施磷钾肥,田间通风、降湿,及时清除病、老叶和病残体,防止和减少病害发生。

发病前,可选用50%硫磺悬浮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喷雾。

发病初期,可选用15%三唑酮(粉锈宁)乳油800倍液或25%腈菌唑乳油20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500-2000倍液或400克/升氟硅唑乳油4000-5000倍液或250克/升丙环唑乳油1000倍液喷雾。7-10天喷1次,连续喷3-4次即可。

小编推荐

茄子白粉病的防治


茄子白粉病

病原

茄白粉菌单丝壳白粉菌Oidiumsp.属子褒菌亚门真菌。

寄主

茄子。

为害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叶面初现不定形褪绿小黄斑,相应的叶背面则出现不定形白色小霉斑,边缘界限不明晰,仔细观察可见霉斑近乎放射状扩展。以后,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霉斑数童增多,斑面上粉状物日益明显而呈白粉斑,粉斑相互连合成白粉状斑块,严重时叶片正反面均可被粉状物所覆盖,外观好像被撒上一薄层面粉。叶背面、叶柄、果梗及花萼上均出现霉斑。

病原物

(1)形态:菌丝体无色,叶表寄生,在菌丝上立生分生孢子梗,.当孢梗长到4~5个细胞以后,分隔处缢缩形成分生孢子,孢子成熟后脱落,因此往往呈现出串生的状态、分生孢子无色,圆柱形或腰鼓形,(18~30)mx(12~18)m。(2)特性:发病温限16~24℃。

茄子白粉病-2

侵染循环

病原主要以闭埃壳在病残体上越冬,条件适宜时,放射出子囊孢子进行传播,进而产生无性孢子扩大蔓延,引致该病流行。

发生因素

温暖多湿,低洼潮湿,株间郁闭,易发生。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合理用肥,避免密植,改善田间通风条件。(2)药剂防治:①发病初期喷10%世高水分散粒剂1000~1500倍液,或15%三唑酮WP1000500倍液,或20%三唑酮EC2000倍液,或40%多硫SC或36%甲基硫菌灵SC500~600倍液,或50%硫磺SC300倍液。保护地可选用烟雾法或粉尘法。

豇豆白粉病的病害防治方法


豇豆白粉病除为害豇豆外,还可侵染豌豆、蚕豆、扁豆、菜豆、甘蓝、芹菜、番茄等多种蔬菜。此病在南方蔬菜种植区发生普遍,发病严重时对产量影响很大。现将豇豆白粉病的病害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1、危害症状

豇豆白粉病主要危害成株叶片,也可侵害茎蔓和荚。叶片发病初期在背面产生圆形黄褐色小斑,后扩大为不规则形紫色或褐色病斑,并在叶背或叶面产生白粉状霉层,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和无色透明的菌丝体,后期病部霉层老熟,呈灰褐色,霉层间产生黑色小点,即病菌的闭囊壳。

发生严重时,多个病斑相互连接,沿叶脉扩展成粉带,叶面也形成病斑,颜色由白色转为灰白色至紫褐色并遍布全叶,致叶片迅速枯黄脱落。茎蔓和荚染病,产生白粉状霉层,可使茎蔓干枯,豆荚干缩。叶片染病,出现圆形至不规则形的紫色或褐色病斑,其上着生白粉状霉层

2、发生特点

此病由真菌子囊菌亚门蓼白粉菌ErysiphepolygoniDC侵染引起。病菌主要以菌丝体或闭囊壳在土壤中的病残体上越冬。翌年春,在环境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由气流或雨水反溅传播,从寄主表皮直接侵入进行初侵染,然后在病斑上产生新生代分生孢子,借气流飞散传播,进行多次再侵染,逐步加重危害。后期病部霉层老熟,呈灰褐色,霉层间产生黑色小点。

3、发病条件

病菌喜温暖潮湿的环境,适宜发病的温度范围15~35℃,田间发病最适温度20~30℃,相对湿度40%~95%。豇豆的最易感病生育期为开花结荚中后期,发病潜育期3~7天。

浙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豇豆白粉病的主要发病盛期在5~11月。温度偏高、多雨的年份发病重,干湿交替或昼夜温差大、夜间叶面易结露的天气发病重,多年连作、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田块发病重,种植过密、通风透光差、长势差的田块发病重。发生严重时,多个病斑相互连接,沿叶脉扩展成粉带

4、防治要点

①农业防治:选用之豇28-2、秋豇512等抗逆性强的豇豆品种;高畦栽培,合理密植,开沟排水,增施磷钾肥,以增强植株长势,提高抗病力;及时打去老病叶,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带出田间集中销毁,减少田间菌源。棚室栽培要加强通风换气。

②药剂防治:发病初期选用20%三唑酮乳油1000~1500倍液,或12.5%腈菌唑乳油1500倍液,或10%世高水分散颗粒剂1000~1500倍液,或50%翠贝干悬浮剂3000~4000倍液,或62.25%仙生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40%福星乳油6000~8000倍喷雾,或30%好力克悬浮剂5000倍液等,隔5~7天喷一次,连续2~3次。

③棚室栽培的可应用烟熏剂。

草莓白粉病的病害防治方法


目前,京不少地区草莓正值苗期或缓苗期,此时至草莓开花前是草莓白粉病始发阶段,也是预防白粉病发生的关键期。现将草莓白粉病的病害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仅供参考。

草莓白粉病的防治措施

1.加强田间管理,通风降湿,创造不利于病害发生的条件。科学水肥,增施磷钾肥,培育壮苗,增强草莓植株对白粉病的抗性。

2.及时清除老叶、病叶及病残体,带至棚室外深埋。摘除老叶时避免根茎处产生伤口,造成炭疽病等病害侵染。一般地上部留2-3厘米叶柄为宜。

3.若主栽品种为易感病的日系品种,应在缓苗后喷施保护性杀菌剂预防。可选用80%的硫磺水分散粒剂300-500倍液,或2%武夷菌素水剂200倍液,或4%农抗120水剂400倍液,或25%嘧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或代森锰锌1000-1500倍液喷施。

发病后可选用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2500-30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1000倍液,或4%四氟醚唑水乳剂12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500倍喷施。7-10天喷1次,连喷2-3次,药剂宜轮换使用。

4.棚室扣膜后遇阴雨天,可选用20%百菌清烟剂4枚/棚进行烟熏。也可采用硫磺熏蒸器4个/棚进行常规预防,一般选择傍晚棚室密闭后加热熏蒸,时间为2-4小时。隔日一次,根据实际情况可连续熏蒸4-10次。

大麦白粉病的病害防治方法


大麦白粉病菌对湿度和温度的适应范围很广,在相对湿度0~100%均可萌发,一般湿度越大,萌发率越高,直射阳光对病菌萌发有抑制作用,因此在植株郁闭、通风透光不良或阴天时发生较重。病菌不耐高温,夏季寿命很短,一般只有4天左右。病菌属于专性寄生菌,只能在活的寄主组织上生长发育。主要危害叶片、叶鞘、茎秆和穗部。

一、发病原因

1、气候条件

大麦白粉病菌是专性寄生菌,必须在活的寄主组织上才能生长发育,病菌分生孢子随气流远距离传播,扩大再侵染。大麦白粉病在大麦秋苗至成株期均可发病。在适宜温度18度左右,相对湿度在80%~97%之间时易发生。相对湿度越高,病害发生就越严重。一般阴雨天多、湿度较大、光照不足是白粉病严重流行的主要环境条件。

2、栽培管理

多种栽培管理措施对大麦白粉病流行有不同程度影响。不合理施肥会加重病害发生,高肥水特别是偏施氮肥田块,病害发生较重。大麦生长后期大量施氮肥,发病也严重。

3、品种抗性

由于大麦抗白粉病基因的抗性丧失,使小麦品种普遍都不抗病,也是近年白粉病日趋严重的原因。

二、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丰产品种,可有效抑制大麦白粉病的发生,目前应以选育成株期具有抗病性的品种为主。

2、加强田间管理,合理密植:注意氮、磷、钾肥料的科学搭配,促进行间通风透光和防止倒伏,降低田间湿度等措施有利于麦株健壮生长,提高抗病力,达到控制病害发生的目的。

3、药剂防治方法:发病初期用70%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每710天防一次,共防23次。在发病较多的地区,可以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0.12%拌种,控制秧苗病情,减轻发病,并能兼治散黑穗病。

紫茉莉白粉病病害防治方法


紫茉莉,为紫茉莉科、紫茉莉属多年生草本,作一年生栽培。原产南美热带地区,性喜温和而湿润的气候条件,不耐寒,冬季地上部分枯死,花朵在傍晚至清晨开放,在强光下闭合,夏季能有树荫则生长开花良好,酷暑烈日下往往有脱叶现象。喜通风良好环境。

紫茉莉白粉病症状:初在叶上产生粉状的小斑点,以后粉斑扩大,甚至整面叶上形成白粉斑,严重时叶色发黄。

病原:ErysiphepolygoniDC.称蓼白粉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闭囊壳附属丝多,与菌丝交织在一起,闭囊壳扁球形,黑褐色。常见为Oidiumsp.(粉孢属)真菌,分生孢子梗棒状,分生孢子椭圆形或柱形,单胞无色,产生在分生孢子梗顶部,串生。

传播途径:南方温暖地区病菌很少形成闭囊壳,以分生孢子辗转传播为害,无明显越冬现象;北方寒冷地区则以菌丝体在多年生植物体内、花卉上或以闭囊壳在病残体上越冬,产生子囊孢子,进行初侵染。一般干旱条件下或日夜温差大叶面易结露发病重。

防治方法

1、及时清除病残体,集中烧毁或深埋。

2、发病初期喷洒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或15%粉锈宁粉剂2000倍液、或2%武夷霉素(Bo-10)水剂200倍液、30%特富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40%瑞毒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30%固体石硫合剂150倍液、50%硫磺悬浮剂300倍液。

黄栌白粉病的发病规律 怎么防治白粉病


黄栌白粉病是危害黄栌的主要病害之一,该病主要发生于在北京、山东、河北、河南、陕西、四川等地,其中北京、西安的黄栌发病最严重。受白粉病危害可导致叶片干枯或提早脱落;有的被白粉病覆盖后影响光合作用,致使叶色不正,不但使树势生长衰弱,而且导致秋季红叶不红,变为灰黄色或污白色,严重影响红叶的观赏效果。更多绿色尽在

症状

白粉病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感病叶片上产生白色针尖状斑点,逐渐扩大形成近圆形斑。病斑周围呈放射状,至后期病斑连成片,叶面上布满了白粉。受白粉病危害的叶片组织褪绿,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使叶片干枯早落。秋季叶片上逐渐形成黄色至黄褐色,最后变黑褐色的颗粒状物,为病原菌的闭囊壳。

发病规律

病原菌以闭囊壳在落叶上或枝条上越冬,亦可以菌丝形式在芽内越冬。翌年夏初闭囊壳吸水开裂放出子囊孢子,菌丝体直接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初传染,生长季节以分生孢子进行再传染。一般五六月降雨早,发病亦早,反之则延迟。七八月降雨量的多少,决定当年病害的轻重,黄栌白粉病多从植株下部叶片开始发病,之后逐渐向上蔓延。发病初期至8月上旬,病情发展缓慢,8月中旬至9月上、中旬,病情发展迅速。

黄栌白粉病由下而上发生。病斑首先出现在1米以下枝条的叶片上,之后逐渐向树冠蔓延。黄栌植株根部往往萌生许多分蘖,幼嫩组织多,下部叶片离越冬菌源最近。植株密度大,通风不良发病重;生长在山顶的树比生长在窝风的山谷中的树发病轻;黄栌生长不良发病重;分蘖多的树发病重。

防治措施

①减少侵染来源。秋季结合清园彻底扫除病落叶,剪除病枯枝条并烧毁;地面喷撒硫磺粉,以消灭越冬病原。加强水肥管理提高树势,增强抗病性;春季及时剪除分蘖,减少发病部位。

②药剂防治:黄栌喷洒波美5度石硫合剂,以杀死越冬菌源。发病初期,喷施15%可湿性粉锈宁800倍液,可有效地控制病害发生。

法国梧桐白粉病的病害防治方法


法国梧桐白粉病是我国新出现的法国梧桐叶部病害。近几年在长江流域和东部沿海大多数城市均有发生和危害,并呈逐步上升的态势。上海、南京、南昌、武汉、青岛等地全力防治,尚未有效控制。

白粉病是植物病害中极易扩散蔓延又很难根除的真菌性病害,已在国内南北各地多种植物上发生,今年是全国性白粉病重度发生和危害年。法国梧桐白粉病与以往已经发生的蔷薇(月季)白粉病、紫薇白粉病、黄栌白粉病、核桃白粉病、大叶黄杨(卫矛)白粉病等均不属同一病源。

症状及发生规律

法国梧桐白粉病,为多次侵染的真菌性病害。主要为害叶片及嫩梢,病叶皱缩扭曲成一团,叶片正反面均布满白色粉层。该病一般于5-6月开始发病,发病初期,在叶片正面或背面产生白粉小圆斑,后逐渐扩大,导致嫩叶皱缩、纵卷、新梢扭曲、萎缩,影响该树的正常生长,发生严重时,在白色的粉层中形成黄白色小点,后逐渐形成黄褐色或黑褐色,导致叶片枯萎提前脱落。

防治措施

1、园艺防治。由于法国梧桐萌生力强,对于重病的大树可于冬季剪除所有当年生的枝条,清除病落叶、病梢以减轻侵染源。春季及时剥芽,增强通风透光性,增强树势。

2、药剂防治。在开春新叶萌发后,用代森锰锌进行预防,在发病初期药剂可选用12.5%腈菌唑乳油2500~3000倍液、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200倍液喷雾,每隔10-15天一次,连续喷2-3次。药剂的合理使用能有效的控制该病的发生与蔓延。

3、法国梧桐在城市绿化上用量多、面广,应进行统一防治,对重点发病区域要注意观察,结合适当修剪病害严重枝干,加大防治力度,在药物的使用上,几种药剂应交替使用。

4、在绿化材料的选用上,应选用无白粉病的植株或从无该病发生的地区调用该树种。

5、今冬明春在完成冬季休眠期修剪后普遍喷一次石硫合剂波美5度浓液,明春展叶初期普遍喷一次等量式波尔多液150倍稀液,以利对此病的早期预防。

田旋花白粉病的病害防治方法


田旋花ConvolvulusarvensisL.别名箭叶旋花、属旋花科年生缠绕草本植物。以根状茎及花入药,各地均有分布。现将田旋花白粉病的病害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发病症状

初在叶片上现白色粉状霉斑,近圆形至无定形,后互相融合,严重的布满叶两面或茎部,后期病部生有密集的黑色小粒点,即病原菌的闭囊壳。

病原

ErysipheconvolvuliDC.vardichotomaZhengChen;称双叉旋花白粉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子囊壳扁球形,黑褐色,聚生,小100130m。附属丝1547根,互相缠绕,呈双叉状分枝13次,长58420m,黄色至浅褐色。有47子囊,卵形或不规则,有短柄或无。子囊孢子34个,卵形,大小21.326.613.917.5(m)。

发病规律

病菌以子囊果或菌丝体在病残体上越冬,翌春子囊果散发出成熟的子囊孢子进行初侵染,菌丝体越冬后也可直接产生分生孢子传播蔓延,薄荷生长期间叶上可不断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进行多次再侵染,生长后期才又产生子囊果进行越冬。田间管理粗放,植株生长衰弱易发病。

防治方法

(1)合理密植,注意通风透光,能减少发病。

(2)发病初期喷洒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oo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一700倍液、40%达科宁悬浮剂600700倍液。

橡胶树白粉病的病害防治方法


橡胶树为大戟科橡胶树属植物,在种植养护管理过程中如出现白粉病的危害,要注意采取措施及时防治。现将其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危害症状

嫩叶感病时背出现辐射状银白色菌丝,嫩叶在古铜色感病时叶片皱缩畸形,老叶发病严重时病叶满白粉,后期白粉脱落,留下褐斑。

发病规律

橡胶树白粉病全年均可发生,但流行于橡胶树大量抽嫩叶的春季,低温阴雨是有利于病害流行的气候条件。

农业防治

1、加强栽培管理,增施肥料,促进橡胶树生长,提高抗病和避病能力,可减轻病害发生和流行。

2、落叶不彻底的年份,在12月中、下旬,用10%脱叶亚磷油剂或0.3%乙烯利油剂喷雾,每公顷用量为12-15公斤,可在半个月内将橡胶树的越冬老叶脱落,使橡胶抽叶整齐,减少菌源,促进抽叶,减轻发病。

化学防治

常用药剂:90%硫磺粉、15%粉锈宁油烟剂、12.5%腈菌唑乳油、20%三唑酮腈菌唑等。

防治时期:

1、局部防治:在橡胶树20%抽叶以前,进行一次中心病株调查,一旦发现中心病株,应及时进行局部喷药防治。

2、全面防治:橡胶树抽叶达30%以后,发病率10%以上,预计未来一周内的天气条件有利用病情流行,或抽叶50%以上,发病率15%以上,应进行全面防治。

施药方法:可选以下一种方法进行。

(1)325筛目的90%细硫磺粉,每亩每次用0.8-1公斤进行喷粉。

(2)15%粉锈宁油烟剂,每亩每次用药量40-60克进行喷烟。

(3)高杨程机动喷机喷雾可选用12.5%腈菌乳油2000-2500倍或20%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喷雾。

(4)烟雾机喷烟可选用腈菌唑乳油或三唑酮乳油与柴油按1:4-6混成药液喷烟,亩喷药液量200-250毫升。

草莓白粉病的防治


草莓白粉病始见期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危害严重期在12月至翌年2月。病害早期仅在发病中心病株叶片上产生大小不等的病斑,随后叶背上形成白色粉状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分生孢子靠空气向周围扩散,直至全棚植株发病。病情重时,除叶片外,叶柄、花、花梗及果实均能发病,造成叶缘萎缩、枯焦;幼果停止发育、干枯;果实上形成一层白色粉状物,失去食用价值;严重时使整个植株死亡。

发病原因发病与温、湿度关系:草莓白粉病为低温高湿病害,发病适宜温度15℃~25℃,分生孢子发生和浸染适宜温度为20℃左右,相对湿度90%以上。如果在深秋至早春遇到连续阴、雨、雾、雪等少日照天气,温度低,相对湿度大时有利于孢子的不断产生,反复浸染,致使该病暴发成灾。发病与栽培管理的关系:大棚连作草莓发病早且重,病害始见期比新建棚地提早约1个月。前者始病期多在10月中旬,后者在11月中旬才出现发病中心。施肥与病害关系密切,偏施氮肥,草莓生长旺盛,叶面大而嫩绿易患白粉病。如适期、适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的则发病较轻。

防治对策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实行轮作,轮作的作物以十字花科蔬菜、豆类为宜,茄科作物与草莓有共同的病害不宜作为轮作作物。草莓收获后应彻底清理、焚烧病残体。生长期应及时摘除病叶、病果、老叶,带到棚外深埋,减少菌源基数。生态防治:调控棚室湿度是控制该病的主要手段。首先要采用双行起垄移栽与全膜覆盖技术,有利提高地温,缩小与棚室的温差,减少结露,增强光照。

其次是建立滴灌或膜下浇水的设施,若无膜下浇水设施,应科学用水,切勿漫灌,以“宁干勿湿”为原则。应加强通风降低棚内相对湿度。棚内理想的相对湿度,开花坐果期为60%左右,果实膨大期为70%左右。

防治草莓白粉病要坚持预防为主、全程控制,从苗期抓起,在草莓匍匐茎分株繁苗期及时拔除弱苗、病苗,并用药预防2~3次;定植后要重点对发病中心株及周围植株进行防治,可用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多硫悬乳剂500~600倍液,连续防治2~3次,间隔期10天。扣棚前后白粉病开始发病,要选用安全、高效、低毒药剂防治。10%世高水分散粒剂1000~1500倍液、43%菌力克悬浮剂3000~4000倍液、12.5%腈菌唑乳油2000~3000倍液、40%福星乳油5000~8000倍液防治草莓白粉病都有较好的效果,药后10天防治效果一般均达70%,且对草莓安全。开花期一般不能喷药,否则易产生畸形果。

果实膨大期至采收期应选用无公害的生物农药,可用4%农抗120水剂600~800倍液进行防治。白粉病是一种对药剂较易产生抗性的病害,在生产中应做到轮换交替用药,每次施药间隔期以7~10天为宜。大棚草莓,特别在扣棚后对药剂非常敏感,各种药剂要按低限浓度喷施,同时不得与其他药剂、微肥混用,避免产生药害。

月季白粉病的防治


月季白粉病主要为害月季、山刺梅、玫瑰等。此病影响植株叶片、嫩枝和花蕾,发病率达50%—70%,可使花蕾不开花或花朵变小。病原菌是蔷薇单囊壳菌。病菌以菌丝在寄主的枝、芽、落叶上越冬。翌春如温度合适(18℃—25℃),则可产生大量分生孢子传播、侵染。越夏后9—10月,借风力再次侵染,在温度20℃、湿度97%的条件下,孢子2—4小时就会萌芽,3天后就能形成粉孢子。一般夜间温度较低(15℃—16℃)、湿度较高(90%—99%),有利于孢子萌发及侵染。白天气温高(23℃—27℃)、湿度低(40%—70%),有利于孢子的形成释放。

早春病菌在展开的叶片上下两面都布满了白粉层。叶片皱缩反卷,变厚为紫绿色,逐渐干枯死亡。生长季节叶片受侵染,首先出现白色的小粉斑,逐渐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的白粉斑,严重时白粉斑相互连接成片,节间缩短,叶片萎缩干枯,枝条发育畸形。叶片、叶柄及皮刺上的白粉层很厚,难以剥离。花蕾包满白粉层,萎缩干枯,花小而少,甚至不开花或开花畸形。

防治上首先创造良好的环境,加强栽培管理,要光照充足,通风良好,白天浇水。避免过多施用氮肥,适当增施钾肥,土壤保持排水良好,提高抗病能力。休眠期要喷洒2—3度石硫合剂,消灭病芽中的越冬菌丝或病部的闭囊壳。发病期应彻底剪除病枝、叶、芽,清除周围腐烂病叶,减少侵染来源。结合病枝修剪,交替喷洒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或50%多菌灵药液。

发病植株表面的白色粉状物极易借助风力传播,防治不及时或病枝清理不干净、多风的环境,有利于病菌的扩散,进行再侵染,难以控制。因此,应多观察,及早发现,及时喷药防治,即可收到良好效果。

南瓜白粉病如何防治


南瓜白粉病是南瓜发生最普遍而严重的一个病害,南瓜是瓜类白粉病中受害最大的一种瓜类。主要危害叶片,被害叶片表面多被白粉状物覆盖,致光合作用明显受阻,严重的叶片枯黄乃至焦枯,影响南瓜结实。南瓜白粉病如何防治?小编给大家讲讲。

南瓜白粉病主要危害叶片、叶柄和茎。叶片染病,发病初期在叶面或叶片背面产生白色粉状小圆斑,后逐渐扩大为不规则形的白粉状霉斑,逐渐多个粉斑连接成整张叶片。发病叶片的细胞和组织被侵染后并不死亡,抹去病斑上的粉层,叶片表现为褪绿或变黄,发病后期病斑呈灰色或灰褐色,上有黑色的小粒点(即为病菌的闭囊壳),发病末期病叶组织变为黄褐色而枯死。茎部受害时过程类似叶片,但发病后期很少有枯死现象发生。南瓜白粉病如何防治

发生特点

此病由真菌子囊菌亚门单丝壳白粉病Sphaerothecafuliginea和二孢白粉菌Erysiphecucurbitacearum侵染引起。北方地区病菌以闭囊壳随病残体在地上或花房月季花或保护地瓜类作物上越冬,南方地区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寄主上越冬越夏。翌年条件适宜时,分生孢子萌发借助气流或雨水传播到寄主叶片上,5天后形成白色菌丝状病斑,7天成熟,形成分生孢子飞散传播,进行再侵染。浙江地区南瓜白粉病发生盛期主要在4月上中旬至6月下旬危害保护地南瓜,长江流域秋植南瓜9月下旬至11月上中旬亦有发生危害。田间流行适温在1625℃,相对湿度80%以上。保护地栽培南瓜因通风不良、栽培密度过高、氮肥施用过多、田块低洼而发病较重。

防治要点

①因地制宜选用耐病品种。目前种植较多的日本夷香南瓜、锦栗南瓜、桔红南瓜有一定的抗病性,但要做好提纯复壮工作,选用无病种苗。

②种子消毒:播前先在阳光下晒种1-2天,以杀灭表皮杂菌,提高发芽势;用50℃-55℃温水搅拌浸种30分钟,温度降低到30℃继续浸种8-10小时,再放入1%高锰酸钾溶液消毒20-30分钟,冲净后在28℃-30℃下催芽48-72小时,露白时播种。

③加强管理:合理密植,开沟排水,及时摘除病叶、老叶,加强通风透光,以增强植株长势,增施磷钾肥,提高抗病力。

④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及时喷药防治,药剂可选用50%凯泽水分散性粒剂1200倍液,或50%翠贝干悬浮剂30003倍液,或40%福星乳油4000倍液,或10%世高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或30%特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62.25%仙生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2%农抗120水剂200倍液进行防治,每隔710天1次,连续23次,注意交替使用。保护地还进行烟熏处理,每50立方米用硫磺120克,锯末500克拌匀,分放几处;或用45%百菌清烟熏剂每亩250克进行熏蒸,傍晚开始熏蒸一夜,第二天清晨开棚通风。

《茄子白粉病的病害防治》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病害知识”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