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垂柳害虫柳蓝叶甲的防治》,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柳蓝叶甲,别名柳圆叶甲,属鞘翅目,叶甲科,发生较为普遍,主要发生在新长出的嫩枝嫩叶上,以成虫取食叶片造成缺刻或孔洞居多,但大面积危害不重。为使垂柳种植户开展有效防治害虫,避免造成较重危害,现将柳蓝叶甲的发生特点和防治药剂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发生特点:

1、分布寄主广。该虫分布发生在我国的黑龙江、山东、河南、河北、江苏等十多个省市。主要寄主作物有玉米、大豆、桑及各种柳树。

2、发生世代多。随地区不同有差异,在河南每年发生4-5代,而在北京则5-6代,以成虫在土壤中、落叶和杂草丛中越冬。

3、形态发生全。该虫属完全变态昆虫,有成虫、卵、幼虫和蛹四种形态。成虫体长4毫米左右,近圆形,深蓝色,具金属光泽。卵橙黄色,椭圆形,成堆直立在叶面上。幼虫体长约6毫米,灰褐色,全身有黑褐色凸起状物。蛹长4毫米左右,椭圆形,黄褐色,腹部背面有4列黑斑。

4、生活习性多变。成虫一般在翌年3-4月柳树发芽时出来活动,为害芽、叶,并把卵产在叶上,成堆排列,每头雌成虫产卵千余粒,卵期6-7天,初孵幼虫群集为害,啃食叶肉,幼虫期约10天,老熟幼虫化蛹在叶上。9月中旬可同时见到成虫和幼虫。有假死性。

防治药剂:

目前防治柳蓝叶甲的药剂较多,在成虫和幼虫初发生期,宜选用48%乐斯本乳油8001000倍液、或25%快杀灵乳油800-1000倍液、或52.5%农地乐乳油1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

精选阅读

如何防治柳蓝叶甲


柳树,杨柳科、柳属落叶乔木,其树姿优美,经济价值较高,还是重要的固堤、护岸、防风固沙和改良盐碱地的树种。近年来,常见其受到柳蓝叶甲的侵害。柳蓝叶甲又名柳蓝金花虫、柳树金花虫,属鞘翅目、叶甲科,特别容易在柳树较多或柳树集中的地方大量发生,在江苏地区,柳蓝叶甲一般一年会发生4至5代。

柳蓝叶甲具有群栖性,通常会以成虫的形式在树干基部土壤中、落叶和杂草丛中,或者树干的皮缝内越冬。第二年3月底至4月上旬,柳树发芽时柳蓝叶甲开始出来活动,随后交尾、产卵,并孵出幼虫,幼虫期约为10天。柳蓝叶甲的第一代虫态较为整齐,但自第二代起世代重叠现象较为严重。

柳蓝叶甲成虫白天进行活动,且具有假死习性,同时还有一定飞翔能力。它不断取食柳树的芽和叶,并把卵产在叶片上。初孵的柳蓝叶甲幼虫群集为害,啃食树木的叶肉,因而常常使柳树叶的被害处成灰白半透明网状。而大龄幼虫分散为害,直接蚕食叶片和嫩芽。幼虫老熟以后会将腹部的末端粘附于叶片上化蛹。柳蓝叶甲每年7月中下旬至8月上中旬是为害高峰期,9月下旬至10月间会陆续下树越冬。

防治方法:

1.入冬后,彻底清除落叶及周边杂草,集中进行烧毁或深埋,以消灭越冬害虫,减少越冬虫源。同时还应注意保护和利用好螳螂类、蜘蛛类、小花蝽类、鸟类等天敌。

2.应及时开展涂刷石硫合剂的工作,用以保护树体。

3.药剂防治:柳蓝叶甲并非十分顽固的害虫,用普通杀虫剂即可杀死。施药时,喷施药液的重点部位应是树木的叶片处。喷洒药液时,可选用的药剂有:90%敌百虫1000至15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50%马拉硫磷乳油1000至1500倍液,或80%敌敌畏1000倍液,或20%杀灭菊酯2000倍液,或20%虫死净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48%乐斯本乳油800至1000倍液,或25%快杀灵乳油800至1000倍液,或52.5%农地乐乳油1000倍液等。

另外,如受害的树木因高大难以喷洒药剂时,可采用打孔注射药液的办法,药剂一般选用40%的氧化乐果。

杨树柳蓝叶甲的虫害防治方法


杨树柳蓝叶甲主要危害是以成、幼虫危害柳属、榛属植物叶片,影响幼苗、幼树的正常生长。现将其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3~5mm,卵圆形,背面相当拱凸,深蓝色,有金属光泽,有时带绿光。

卵:长0.8mm,椭圆形,橙黄色。幼虫:长6mm,体扁平,灰黄色。头黑褐色。

蛹:长4mm,腹背有4列黑斑。

发生规律

1年发生5~9代。以成虫于枯落物、杂草及土壤中越冬。次年春季柳树发芽时开始活动,随即交尾、产卵,并孵出幼虫,第一代虫态较整齐,以后世代重叠现象严重,常同期可看到几种虫态。成虫有假死习性,卵成块产于叶背或叶面,每雌可产卵数百粒至千余粒。

初孵幼虫多群集剥食叶肉,致被害处灰白半透明。幼虫4龄,老熟后附于叶片化蛹。苗圃2年生苗木受害最重,换茬1年生苗最轻。林内1~2年萌生条最重,其次为孤立木及林缘木,林内大树受害最轻。

防治方法

1.连茬苗圃冬季深翻地并铲除地边杂草可减少越冬代基数。

2.震落捕杀成虫。

3.喷90%敌百虫1000~1500倍液,80%敌敌畏1000倍液,20%杀灭菊酯2000倍液防治成虫及幼虫。

食叶性害虫柳雪毒蛾防治


[分布与为害]柳雪毒蛾Stilpnotiasalicis(Linna.)又名柳毒蛾、雪毒蛾。属鳞翅目,毒蛾科。分布较广。幼虫为害多种杨、柳及美国白蜡、泡桐、槭树等。与此虫同时发生的还有杨雪毒蛾(S.candidaStaudinger),此虫还为害白桦、榆等。更多绿色尽在

[生物学特性]华北地区一年发生2代,为害3次。5月下旬至6月上旬老熟幼虫在卷叶、树皮缝、树洞、枯枝落叶层下等处化蛹。蛹期约10天。成虫趋光性强,卵多产在树干表皮或叶背处,呈块状,卵粒不等,卵块表面覆盖有灰白色泡沫胶状物。卵期约15天。

幼虫共6龄。初孵幼虫先群居为害,取食叶肉呈网状,受惊后吐丝下垂,三龄后分散为害,昼夜取食。7月为第一代幼虫为害盛期,9月为第二代幼虫盛期,于9月底至10月上旬即寻找隐蔽处吐丝结茧越冬。

[综合治理]

(1)消灭虫源结合园田管理,刮除卵块,消灭虫源。

(2)人工防治利用上下树习性,在树干部围捆报纸、塑料薄膜或秸草阻集幼虫,每天上午清理。

(3)保护天敌如毒蛾赤眼蜂、毛虫追寄蝇、益鸟、三突花蛛和角马蜂等。

(4)药剂防治春季在树干周围撤5%西维因粉剂,触杀上下树的幼虫。幼虫为害期喷施35%硕丹乳油2000倍液,或15%杜邦安达悬浮剂4000倍液防治,要求喷洒均匀。

害虫杨干象甲的防治方法


杨干象甲是国内检疫性害虫,主要危害杨、柳。是杨树中、幼龄林的毁灭性害虫,在苗圃地很少见到。近几年由于气候原因,杨干象在我市部分幼林有抬头趋势。

危害特征:幼龄幼虫在韧皮部开始活动时,从树皮表面针状小孔排出黑褐色丝状物,并随风飘动。随着虫龄的增大,虫道表面颜色变深呈油浸状,形成刀砍状疤痕。幼虫进入木质部向上钻蛀时,树皮表面的孔最大,从此孔排出木丝,落于树木根部。

防治方法:

1、对调运的寄主苗木须经过严格的检疫,防止将此虫传入非发生区,特别是调拨3年以上的幼树更应从严检疫。

2、对带有杨干象幼虫或卵的苗木,应一律进行销毁。对多年生杨树育苗地,杨干象甲被害率达到20%以上,除对被害苗木进行销毁外,其它苗木必须向树干喷洒2.5%溴氰菊酯乳油100-200倍液进行除害处理。

3、在8年生以下中幼龄林发生杨干象甲,可采用40%的杀虫优50-100倍液或4.5%的氯氰菊酯100倍,于5月上中旬涂抹危害部位,杀死杨干象甲幼虫。在7月中旬成虫开始出现前在危害部位喷洒600倍绿色微雷或600-800倍绿野旺Ⅰ、Ⅱ毒杀成虫。8年生以上林分发生杨干象甲,由于防治难度较大,可采取卫生伐的方法降低虫口密度。伐下的虫害木要集中烧毁,以防害虫人为传播。

4、人工捕杀:发生面积不大时,在应用其他防治方法的同时,可利用成虫的假死性,于早晨振动树干捕杀坠落的成虫。

猕猴桃害虫小薪甲的防治


一、小薪甲的虫体特征和发展规律:小薪甲属于鞘翅科目中的一种咀嚼式的害虫,体形象针尖大小的黑褐色或棕红色的小甲壳虫,喜欢群集活动。在猕猴桃产区每年发生两代,第一代在5月中旬出现,6-7月份是对猕猴桃果实危害的高峰期。第二代在8月份出现,小薪甲对基本老化的果实危害有一定难度。10月份转潜到杂草根部的土缝、石缝和果树枝干的皮缝中越冬。

二、小薪甲对猕猴桃的危害:由于小薪甲虫体小、隐蔽性强、不易被发现,繁殖速度快,喜欢群集,一般对单果不危害,只在两果相邻的夹缝中危害果面,受害过面出现针头大小的孔斑,果实表面细胞形成木栓化凸起结痂,表皮下果肉坚硬、无味,形成次果,失去商品价值。

三、小薪甲的防治方法:小薪甲一般是在开花之后的5月20日左右,在猕猴桃上出现,刚开始在树体嫩梢的顶部和叶片的背面,5月下旬小薪甲由叶背面逐渐向果实上转移,6月中旬果实的夹缝形成,此时第一代的成虫虫口猛增,随之潜入果实夹缝中群集一起,进入危害高峰期7月中旬。在5月20日、5月30日和6月10日为最佳防治期。

五、小薪甲的防治要求:在最佳防治期防治,喷药时必须均匀、全面,5-6月正是生长高峰期,不留死角、不漏空白,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园林绿化害虫柳裳夜蛾的防治方法


黄地老虎A.segetumSchiffermiiler属鳞翅目,夜蛾科。分布于新疆、内蒙古、甘肃、青海、河北、辽宁、四川、江苏和浙江等地,以气候干燥、雨量稀少的地区发生严重。为害扁柏、罗汉松、柳杉、冷杉、萱草、大丽花、草坪及多种花卉、果树植物的幼苗。为害状与小地老虎为害状近似。

成虫体长为18毫米左右,翅展为42毫米左右,体灰黄褐色。前翅灰褐色,翅面上有褐色双线,剑纹小,有黑褐色边。环纹黑边,中央为黑褐色点斑。肾形斑棕褐色,有黑色。后翅白色半透明,翅脉清晰褐色。老熟幼虫体长约42毫米,土黄色。背中线与气门线浅褐色,体两侧有黄褐色斑,臀板中央有黄色纵纹。蛹黄褐色,5-7腹节背面前缘密布刻点。

[综合治理]

(1)诱杀成虫用黑光灯诱杀成虫;或用糖醋酒液诱杀成虫(红糖6份:醋3份:白酒1份,加少量胃毒剂,再加柿克)。

(2)保护和利用天敌如食虫益鸟、步行虫、蟾蜍、小茧蜂、姬蜂、寄生蝇和菌类等。

(3)消灭虫源杂草是地老虎产卵场所及幼龄幼虫的食料,所以加强田间中耕除草,可大量降低虫口密度。

(4)药剂防治播种前用5%西维因粉剂或10%巴丹粉剂进行土壤处理。幼虫期喷施20%卫士高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防治。三龄幼虫前群集在杂草和幼苗上,抗药力低,是药剂防治的关键时期。使用70%高巧湿拌种剂处理种子,防治地下害虫。

园林绿化害虫柳雪毒蛾的防治方法


柳雪毒蛾Stilpnotiasalicis(Linna.)又名柳毒蛾、雪毒蛾。属鳞翅目,毒蛾科。分布较广。幼虫为害多种杨、柳及美国白蜡、泡桐、槭树等。与此虫同时发生的还有杨雪毒蛾(S.candidaStaudinger),此虫还为害白桦、榆等。

华北地区一年发生2代,为害3次。5月下旬至6月上旬老熟幼虫在卷叶、树皮缝、树洞、枯枝落叶层下等处化蛹。蛹期约10天。成虫趋光性强,卵多产在树干表皮或叶背处,呈块状,卵粒不等,卵块表面覆盖有灰白色泡沫胶状物。卵期约15天。

幼虫共6龄。初孵幼虫先群居为害,取食叶肉呈网状,受惊后吐丝下垂,三龄后分散为害,昼夜取食。7月为代幼虫为害盛期,9月为第二代幼虫盛期,于9月底至10月上旬即寻找隐蔽处吐丝结茧越冬。

[综合治理]

(1)消灭虫源结合园田管理,刮除卵块,消灭虫源。

(2)人工防治利用上下树习性,在树干部围捆报纸、塑料薄膜或秸草阻集幼虫,每天上午清理。

(3)保护天敌如毒蛾赤眼蜂、毛虫追寄蝇、益鸟、三突花蛛和角马蜂等。

(4)药剂防治春季在树干周围撤5%西维因粉剂,触杀上下树的幼虫。幼虫为害期喷施35%硕丹乳油2000倍液,或15%杜邦安达悬浮剂4000倍液防治,要求喷洒均匀。

木槿食叶害虫的防治


危害木槿的食叶害虫主要有棉大卷叶螟和造桥虫等。

(1)棉大卷叶螟:危害时幼虫吐丝卷叶,将叶片卷成筒状,幼虫躲在叶筒内危害,严重时将叶片咬得残缺不全。

棉大卷叶螟的成虫体长10~14毫米,全体白色,胸背有12个黑褐色小点,列成4排。前翅中央接近前缘处有似OR形的褐色斑纹。老熟幼虫体长约25毫米,青绿色。

棉大卷叶螟在山东地区1年发生4代。其幼虫3龄前群栖危害,而后扩散。多雨季节发生严重。末龄幼虫在地面落叶、树皮缝隙、树桩孔洞等处越冬。

防治棉大卷叶螟的措施:一是应及时发现并剪除虫包叶,将幼虫杀死。二是幼虫孵化期喷洒50%杀螟松乳油800~1000倍液或90%敌百虫晶体1000倍液等。

(2)小造桥虫:幼虫咬食叶片,严重时只剩几条叶脉。小造桥虫的成虫体长10~12毫米,前翅有4条横波纹,内部金黄色,外缘褐色或灰褐色,前缘中部有一椭圆形白斑,背纹褐色,后翅淡褐色。幼虫体长33~37毫米,呈黄绿色或灰绿色,第1~3腹节常弯曲成桥状,故得名小造桥虫。小造桥虫在黄河流域1年发生3~4代,8~9月危害严重。以蛹越冬。成虫具有趋光性。小造桥虫的防治措施:一是利用成虫趋光性,没黑光灯诱杀。二是人工捕杀幼虫。三是初龄幼虫发生期,喷洒50%辛硫磷季油1500倍液或50%杀螟松翠油500~1000倍液。

麦颈叶甲防治方法


麦颈叶甲,为鞘翅目肖叶甲科甘薯肖叶甲属的一种甲虫。甘薯叶甲有两个地理亚种:麦颈叶甲亦称甘薯肖叶甲指名亚种,主要分布在北方各省和四川一带;甘薯叶甲称甘薯叶甲丽鞘亚种,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各省。别名甘薯金花虫、甘薯华叶虫、番薯鸠、红苕柱虫、剥皮虫、牛屎虫等。主要危害作物为甘薯、蕹菜、棉花、小旋花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5~6mm,宽3~4mm,体短宽,体色变化大,有青铜色、蓝色、绿色、蓝紫、蓝黑、紫铜色等。不同地区色泽有异,同一地区也有不同颜色。肩胛后方具1闪蓝光三角斑。触角基部6节蓝色或黄褐色,端部5节黑色,头部生有粗密的点刻,刻点间具纵皱纹,上唇黑色至暗红色;前胸背板宽为长的2倍,前角尖锐,侧缘圆弧形,盘区隆起,密布粗点刻;小盾片近方形,鞘翅隆凸,肩胛高隆,光亮,翅面刻点混乱较粗密。甘薯叶甲丽鞘亚种肩胛后方有一闪蓝色光泽的三角斑,此为区别指名亚种的重要标志。卵长圆形,长约lmm,初产时浅黄色,后微呈黄绿色。幼虫黄白色,体长9~10mm,头部浅黄褐色,体粗短呈圆筒状,有的弯曲,全体密布细毛。裸蛹长5~7mm,初化蛹时白色,后变黄白色,短椭圆形。

防治方法

(1)震落捕杀成虫。利用该虫假死性,于早、晚在叶上栖息不大活动时,震落塑料袋内,集中消灭。

(2)在甘薯栽秧前用50%杀螟松乳油500倍液浸苗后晾干,然后栽种,可防治苗期受害。

(3)必要时喷洒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或30%氧乐氰乳油3000倍液、5%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20%绿·马乳油1500倍液、0.6%苦参烟碱1000倍液。采收前5天停止用药。

木槿食叶害虫防治


危害木槿的食叶害虫主要有棉大卷叶螟和造桥虫等。

(1)棉大卷叶螟:危害时幼虫吐丝卷叶,将叶片卷成筒状,幼虫躲在叶筒内危害,严重时将叶片咬得残缺不全。

棉大卷叶螟的成虫体长10~14毫米,全体白色,胸背有12个黑褐色小点,列成4排。前翅中央接近前缘处有似OR形的褐色斑纹。老熟幼虫体长约25毫米,青绿色。

棉大卷叶螟在山东地区1年发生4代。其幼虫3龄前群栖危害,而后扩散。多雨季节发生严重。末龄幼虫在地面落叶、树皮缝隙、树桩孔洞等处越冬。

防治棉大卷叶螟的措施:一是应及时发现并剪除虫包叶,将幼虫杀死。二是幼虫孵化期喷洒50%杀螟松乳油800~1000倍液或90%敌百虫晶体1000倍液等。

(2)小造桥虫:幼虫咬食叶片,严重时只剩几条叶脉。小造桥虫的成虫体长10~12毫米,前翅有4条横波纹,内部金黄色,外缘褐色或灰褐色,前缘中部有一椭圆形白斑,背纹褐色,后翅淡褐色。幼虫体长33~37毫米,呈黄绿色或灰绿色,第1~3腹节常弯曲成桥状,故得名小造桥虫。小造桥虫在黄河流域1年发生3~4代,8~9月危害严重。以蛹越冬。成虫具有趋光性。小造桥虫的防治措施:一是利用成虫趋光性,没黑光灯诱杀。二是人工捕杀幼虫。三是初龄幼虫发生期,喷洒50%辛硫磷季油1500倍液或50%杀螟松翠油500~1000倍液。

山楂萤叶甲的虫害防治方法


山楂树在种植养护管理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萤叶甲的危害,要注意一旦发现后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现将其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1、形态特征

(1)成虫:体长5~7.6mm,长椭圆形.后部略膨大,橙黄色。复眼黑褐色,椭圆形,微突起。触角丝状,黑褐色,11节,基部第1节稍长,着生于头部前端。鞘翅较薄,其上密生细小刻点,覆盖整个腹部,小盾片三角形,雌虫为橙黄色,雄虫为黑色。足黑褐色,胫节较细长.略呈圆柱形。雄虫触角、前胸背及胸腹面均为黑色。

(2)卵:卵椭圆形,长径0.8mm.宽径0.6mm;土黄色,近孵化时淡黄白色。

(3)幼虫:体长8~10mm。头部黑色,前胸背板黑褐色。胸足3对,黑色。胴部米黄色,各节具黑色毛瘤。

(4)蛹:蛹体长5~7mm,裸蛹,椭圆形,淡黄色。

2、为害症状

成虫食芽、叶、花蕾;幼虫蛀食幼果,引起大量落果。

3、生活习性

(1)成虫:成虫行动较迟缓,飞行力不强,有假死性。成虫取食,在芽膨大期多从芽侧向内咬成圆洞,渐将芽上部吃掉,残留基部少许幼叶及鳞片,严重时将芽吃光,随芽叶的伸展而食叶片呈缺刻与孔洞,并喜食花蕾,多从顶端咬1孔洞将花蕊食净。

(2)幼虫:幼虫蛀入果实后,从蛀孔排出少量米黄色条状粪粒,堆积萼洼处,此点易与白小、梨小、桃蛀螟的粪粒相区别。随着时间的推移萼洼内排出的粪粒渐增,陈旧的粪粒变为深褐色。果内亦充满粪粒。

4、发生规律

(1)发生世代:一年发生1代。

(2)越冬及初次虫源:以成虫于树冠下10~20cm土层中越冬。

5、防治方法

(1)秋季深翻树盘,可破坏成虫越冬场所消灭部分成虫。

(2)幼虫为害期及时清理落果,集中销毁,可消灭其中没脱果的幼虫。

(3)清理树冠下的枯枝落叶、杂草、石块等杂物。

椰心叶甲的危害如何防治


椰心叶甲寄主植物识别

1.椰子(CocosnuciferaLinn.)

别名:可可椰子,属棕榈科,椰子属。广泛栽培于世界热带地区,特别是海岸生境,在中国主要产于广东南部诸岛及雷州半岛、海南、台湾及云南南部热带地区。

形态特征:常绿乔木。树干挺直,高15-30m,单项树冠,整齐。叶羽状全裂,长46m,裂片多数,革质,线状披针形,长65100cm,宽3-4cm先端渐尖;叶柄粗壮,长超过1m。佛焰花序腋生,长1.5-2m,多分枝,雄花聚生于分枝上部,雌花散生于下部;雄花具萼片3,鳞片状,长3-4mm,花瓣3,革质,卵状长圆形,长1-1.5cm;雄蕊6;雌花基部有小苞片数枚,萼片革质,圆形,宽约2.5cm,花瓣与萼片相似,但较小。坚果倒卵形或近球形,顶端微具三棱,长15-25cm,内果皮骨质,近基部有3个萌发孔,种子1粒;胚乳内有一富含液汁的空腔。

2.大王椰子(Roystonearegia(Kunth)O.F.Cook)

别名:王棕、文笔树。原产地中美、古巴、牙买加、巴拿马,中国南部热带地区常见栽培。

形态特征:单干高耸挺直,可达15~20公尺,干面平滑,上具明显叶痕环纹,茎基部会有不定根伸展,中央部分稍肥大,膨大部分是含水多的地方,乃为适应旱地生活所产生;羽状复叶长可达3~4公尺,羽片呈4列排列,小叶披针形,叶鞘绿色,环抱茎顶,肉穗花序着生于外侧的叶鞘着生处,花乳白色,雄花:花萼3片、花瓣3瓣,雄蕊6~12,雌花:花瓣镊合状排列,不完全雄蕊6枚,呈齿牙状突起,子房3室,柱头3,果为浆果,含种子一枚。

3.假槟榔(Archontophoenixalexandrae(F.Muell)H.Wendl.etD)

别名:亚历山大大椰子,槟榔葵。原产于澳大利亚东部。我国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有栽培。

形态特征:常绿乔木,高达20厘米;干有梯形环纹,基部略膨大。羽状复叶簇生干端,小叶2列,条状披针形,背面有灰白色鳞秕状覆被物,侧脉及中脉明显;叶鞘绿色,光滑。花单性同株,花序生于叶丛之下。果卵球形,红色。

4.鱼尾葵(CaryotaochlandraHance)

别名:孔雀椰子,假桄榔,长穗鱼尾葵,单生鱼尾葵。棕榈科,鱼尾葵属。原产亚洲热带,亚热带及大洋洲。我国海南五指山有野生分布,台湾,福建,广东,广西,云南均有栽培。

形态特征:常绿大乔木,高可达20米。单干直立,有环状叶痕。二回羽状副叶,大而粗壮,先端下垂,羽片厚而硬,形似鱼尾。花序长达约3米,多分枝,悬垂。花3朵聚生,黄色。果球形,成熟后淡红色。花期7月。

5.三药槟榔(ArecatriandraRoxb.exBuch.-Ham.)

小乔木,茎丛生,高4~17m,具灰白色、灰褐色宽环状叶痕,上端有短叶鞘形成的冠茎;叶长1.5~2.5m,羽状全裂,椭圆状披针形,亮绿色,有时羽片合生。

6.金山葵(Syagrusromanzoffiana(Cham.)Glassm.)

别名:皇后椰、女王椰、皇后葵、山葵、克利巴椰子。

乔木,茎单生,直立,高17~18m,中上部稍膨大,光滑有环状叶痕;叶长2.5~4.5m,羽状全裂,线状披针,从叶轴两侧成多列伸出,中部以上下垂披散状。

7.刺葵(PhoenixhanceanaNaud.)

茎通常丛生,有时单生,高1.8~5m或更高;叶长2~3m,苍白色,羽状全裂,约有羽片90对,单生或2~3片聚生,在叶中轴上常排成4列。

8.国王椰子(Ravenearivularis)

别名:佛竹、密节竹。

小乔木,茎单生、粗壮,成株高9~12m,灰色,表面光滑,树干基部膨大,向上渐渐变细,密布环状叶痕;叶聚生于茎端,初时直立,后稍弯,长1~3m,羽状全裂,叶色亮绿;叶柄光滑,边缘有纤维。

《垂柳害虫柳蓝叶甲的防治》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垂柳的植物冷知识”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