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日本纽绵蚧虫害的防治》,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日本纽绵蚧属同翅目,绵蚧科,纽绵蚧属,是一种可为害合欢、腊梅、三角枫、天竺葵、女贞、重阳木、枫香、刺槐、山核桃、榆树、桑树等多种园林植物的新害虫,以若虫和雌成虫在寄主枝梢上刺吸枝汁液,造成枝条枯萎,影响生长。现将其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1、形态特征:成虫雌体长8毫米,宽5毫米,卵圆形或圆形,黄白色,体背有红褐色纵条,带有暗褐色斑点;背部隆起,呈半个豌豆形,背腹体壁柔软,膜质;老熟产卵时体背分泌蜜露,腹部慢慢产生白色卵囊,向后延伸,随着卵量增加卵囊向上弓起,逐渐形成扭曲的U形。卵囊长45~50毫米,宽3毫米左右。卵椭圆形,长约0.4毫米,橙黄色,表面有蜡粉。若虫长椭圆形,长0.6毫米,肉红色。

2、发生规律:日本纽绵蚧1年发生1代,以受精雌成虫在枝条上越冬。越冬期虫体较小且生长缓慢。翌年3月初开始活动,3月下旬虫体膨大,4月上旬隆起的雌成虫开始产卵,出现白色卵囊,平均每头雌成虫可产卵1000粒,多的可达1600多粒。5月上旬末若虫开始孵化,5月中旬进入孵化盛期。卵期36天左右。

孵化的小若虫四处爬行,数小时后寻觅适合的叶片或枝条固定取食。5月下旬为孵化末期。若虫主要寄生在2~3年生枝条及叶脉上;叶脉上的2龄若虫很快便转移到枝条上寄生。1龄若虫自然死亡率很高,孵化期遇大雨可冲刷掉80%以上若虫。

3、防治方法:在若虫孵化前,人工刮除卵囊;若虫孵化盛期,用20%灭扫利乳油1500~2000倍液、2.5%功夫菊酯乳油2500~3000倍液、40%氧化乐果或50%杀螟松1000倍液、50%灭蚜松乳油1000~1500倍液、20%速灭杀丁乳油2500~3000倍液等喷杀,效果良好。

精选阅读

茶树日本蜡蚧的防治方法


学名CeroplastesjaponicusGreen同翅目,蜡蚧科。别名日本龟蜡蚧、枣龟蜡蚧、龟蜡蚧。分布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江苏、浙江、福建、湖北、湖南;江西、广东、广西、贵州、四川、云南。

寄主茶、山茶、桑、枣、柿、柑桔、无花果、芒果、苹果、梨、山楂、桃、杏、李、樱桃、梅、石榴、栗等100多种植物。

为害特点若虫和雌成虫刺吸枝、叶汁液,排泄蜜露常诱致煤污病发生,削弱树势重者枝条枯死。

形态特征成虫雌成长后体背有较厚的白蜡壳,呈椭圆形,长4?5mm,背面隆起似半球形,中央隆起较高,表面具龟甲状凹纹,边缘蜡层厚且弯卷由8块组成。活虫蜡壳背面谈红,边缘乳白,死后淡红色消失,初淡黄后现出虫体呈红褐色。活虫体淡褐至紫红色。雄体长1?1.4mm,淡红至紫红色,眼黑色,触角丝状,翅1对白色透明,具2条粗脉,足细小,腹末略细,性刺色淡。卵椭圆形,长0.2一0.3mm,初淡橙黄后紫红色。若虫初孵体长0.4mm,椭圆形扁平,淡红褐色,触角和足发达,

灰白色,腹未有l对长毛。固定1天后开始泌蜡丝,7?10天形成蜡壳,周边有12?15个蜡角。后期蜡壳加厚雌雄形态分化,雄与雌成虫相似,雄蜡壳长椭圆形,周围有13个蜡角似星芒状。雄蛹梭形,长lmm,棕色,性刺笔尖状。(左)

生活习性年生l代,以受精雌虫主要在1?2年生枝上越冬。翌春寄主发芽时开始为害,虫体迅速膨大,成熟后产卵于腹下。产卵盛期:南京5月中旬,山东6月上中旬,河南6月中旬,山西6月中下旬。每雌产卵千余粒,多者3000粒。卵期10一24天。初孵若虫多爬到嫩枝、叶柄、叶面上固着取食,8月初雌雄开始性分化,8月中旬至9月为雄化蛹期,蛹期8?20天,羽化期为8月下旬至10月上旬,雄成虫寿命1?5天,交配后即死亡,雌虫陆续由叶转到枝上固着为害,至秋后越冬。可行孤雌生殖,子代均为雄性。天敌有瓢虫、草蛉、寄生蜂等。

防治方法(1)做好苗木、接穗、砧木检疫消毒。(2)保护引放天敌。(3)剪除虫枝或刷除虫体。(4)冬季枝条上结冰凌或雾凇时,用木棍敲打树枝,虫体可随冰凌而落。(5)刚落叶或发芽前喷含油量l0%的柴油乳剂,如混用化学药剂效果更好。(6)初孵若虫分散转移期药剂防治参见矢尖蚧。

海桐吹绵蚧防治方法


吹绵蚧是海桐的主要害虫之一更多绿色尽在

发生规律每年发生世代因地而异,一般1年发生2-3代。以雌成虫或若虫在枝干上越冬,次年3月产卵,5、6月为产卵盛期,5月下旬至6月下旬若虫盛孵;成虫于6月下旬至10月上中旬发生,7月中旬至8月上旬较多。第2代成虫于7月下旬至8月中旬产卵,8月中旬为盛期;若虫于7月中旬至11月上旬发生,8、9月为盛期。每蜕皮一次换居一次,并有群栖性。雄虫较活泼。三龄时口器退化,即在树干裂缝或附近松土、杂草中作白絮状茧化蛹。雌成虫无停食或休眠状态。各虫态世代重叠。

海桐吹绵蚧雄虫较为罕见,一般以孤雌生殖为主。雌成虫不在卵囊内,边分泌蜡丝边产卵,产卵期约为25天。每雌虫产卵第一代200-600粒,第二代700-1100粒左右;产卵期第一代12-26天;第二代10天左右。初孵化的若虫从雌成虫的卵束中爬出,行动活泼,多寄生在嫩枝叶及叶背的主脉两侧危害,二龄以后多转移到到枝干上危害。一、二龄若虫吸食汁液时分泌大量蜜露,这是诱发煤污病的主要原因。雌成虫老熟后常固定危害,不再转移。

防治方法

1、营林措施:清除田间虫害株和修剪有虫枝条,及时带出田外进行烧毁。

2、生物防治:保护引放澳洲瓢虫,大、小红瓢虫。

3、药物防治:休眠期喷施波普1-3度石硫合剂;若虫孵化期可用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加10%吡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成虫发生时使用蚧威8001000倍液或40%速扑杀乳油1500倍液均匀喷雾,喷药时加入适量柴油可增加其渗透性,同时要求药液一定要喷透喷匀。蚧威对介壳虫特效。

柿树柿绵蚧的发生与防治


柿绵蚧是柿树的主要害虫之一。以成虫和若虫吸食嫩枝、叶片和果实的汁液,使嫩枝枯死、叶片皱缩畸形、果实提前软化引起早落。近几年来,柿绵蚧在我县柿区普遍发生,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大大削弱了树势、严重影响了果品的产量和质量。为此,于2002-2003年在天长镇核桃园村进行了详细的观察、调查,并采取了有效的防治措施。

一、形态特征

1、成虫:雌成虫体长约1.5毫米,宽约1毫米,体节非常明显,紫红色;体背面有刺毛,腹部边缘有白色弯曲的细毛状蜡质分泌物,虫体背面覆盖白色毛毡状介壳,长约3毫米,宽2毫米,正面隆起,前端椭圆形,尾部卵囊由白色絮状物构成,表面有稀疏白色蜡毛。雄成虫体细长,约1.2毫米,紫红色,触角细长、由9节构成,以第3节和第4节最长,各节均有2-3根刺毛,翅1对,透明、介壳长约1.2毫米,宽约0.5毫米,长椭圆形。

2、卵:卵圆形,长约0.3-0.4毫米,紫红色,表面附有白色蜡粉。

3、若虫:卵圆形或椭圆形,体侧有若干对长短不一的刺状物,触角粗短,由3节构成。初孵化时血红色,随着身体的增长,经过一次脱皮后变为鲜红色,而后转为紫红色。

二、发生规律

柿绵蚧在井陉县1年发生4代,以被有薄层蜡粉的初龄若虫在树皮裂缝、枝条轮痕、叶痕及干柿蒂上越冬。翌年4月下旬柿子新梢长出4-5片小叶时开始出蛰,5月上旬达到出蛰盛期,第1代若虫6月初开始孵化,6月10-15日为孵化盛期。第2代若虫在6月底至7月初孵化,7月中旬为盛期。第3代若虫8月中旬孵化,下旬为盛期。第4代若虫9月底出现,10月上旬为盛期,10月下旬至11月初若虫开始越冬。

初龄若虫善于爬行,爬到嫩芽、新梢、叶柄、叶背等处吸食汁液,2龄以后开始固定取食,固着在柿蒂和果实表面为害,同时形成蜡被,逐渐长大分化为雌雄两性。5月中下旬变为成虫交尾。随后雌虫体背形成白色卵囊,开始产卵。前2代主要为害叶片和新梢,后2代主要为害柿果,以第3代为害最重。嫩枝被害后,轻则形成黑斑,重则枯死;叶片被害严重时畸形,提早落叶;幼果被害容易落果,柿果长大以后,由绿变黄变软,虫体固着部位逐渐凹陷、木栓化,变黑色,严重时能造成裂果,对产量、质量都有很大影响。枝多、叶茂、皮薄、多汁的品种受害重。

三、防治措施

1、保持柿园清洁。剪除树上残留的病虫枝,刮除树干老翘粗皮,及时集中烧毁。

2、保护天敌。利用黑缘红瓢虫、红点唇瓢虫、草青蛉等,对柿绵蚧的发生进行控制,在天敌的发生期尽量不用或少用农药。

3、药剂防治。早春柿树发芽前喷1次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5%的柴油乳剂,消灭越冬若虫;各代若虫未形成蜡壳前,喷蚧杀特或蚧壳速杀乳油1000-1500倍液;蜡壳形成后喷800-1000倍液的蜡蚧灵溶液。

观赏树木澳洲吹绵蚧的防治方法


澳洲吹绵蚧IceryapurchasiMaskell又名棉花虫、吹绵蚧。属同翅目,珠蚧科。分布南方各地及北方温室。为害海桐、柑橘、棕榈、桂花、梅花、广玉兰、牡丹、石榴、山茶、雪松、大叶冬青、月季、含笑、无花果、夹竹桃、榕、刺槐和榆等250多种。该蚧常群集叶背和嫩枝刺吸为害,使叶片变黄脱落,生长势减弱,常诱发煤污病,严重时,致使植株死亡。

成虫雌成虫体长为6毫米左右,椭圆形,橘红色或暗红色,体表有黑色短毛,背部有黄白色蜡粉和蜡丝。成熟后的雌成虫,其腹部下面长出1个白色卵袋,其上有纵纹。雄成虫体长为3毫米左右,有翅,灰紫色。卵橘红色,在卵袋中。若虫体裸,2龄时分雌雄。

综合防治

(1)园艺防治人工刮除或修剪有虫枝,注意通风透光,可减少虫口密度。

(2)生物防治在发生不严重情况下,尽量不喷药剂,可释放澳洲瓢虫、大红瓢虫、小红瓢虫和红环瓢虫等天敌控制(瓢虫现已商品化)。

(3)药剂防治若虫孵化期喷施花保和烟参碱1000倍液防治。发生严重时,可用40%速扑杀2000或20%康福多4000倍液迅速压低虫口密度。

怎样科学防治绵蚜虫害


识别:一白.二红.三肿突

1.防治L1.加强检疫.疫区不应接受参观.外调苗木.接穗。园主在园内操作时不串园;枝条等废弃物就地烧毁,忌携带出园;对衣物处理(开水烫)

2.强化用药规程:上喷药.中涂干.下毒土相互配合不留死角扑灭疫虫。

上喷药:

压两头越冬虫源:a3月下.花期前后连续用药及11月中至落叶前虫体暴露,视野开阔便于杀灭。药剂:40%杀扑磷.吡毒.A毒混加矿物油更佳;b.狠中间扩张疫虫:无翅芽增繁分家型5月下6月上繁殖.密度膨胀,1龄若虫四处游走扩张n有翅蚜侵略型扩张9月中产生有翅蚜数量增长迅速并迁飞扩散。药剂:硫丹.毒死蜱.啶虫眯.甲维毒均加助剂

中涂干:a.4月中药剂10%吡虫啉25倍.3%啶虫眯20倍涂干.大主枝,报纸浸湿包扎更好药后40d虫减退率极高。b.摸泥包疤针对绵蚜在伤口上集中特点,出蛰后泥糊膜扎,使之窒息死

下毒土:表土根部2040cm处为一越冬场地,4月中和10月上至冻前两次施药50d仍杀虫明显。a.穴施,株施涕灭威.呋喃丹150---250g挖1015个(3050cm)小坑。b.冲施注肥枪株冲50Kg药液,吡虫啉1500倍

大叶黄杨日本龟蜡蚧的防治方法


大叶黄杨日本龟蜡蚧,学名CeroplastesjaponicusGreen同翅目,蜡蚧科。别名日本蜡蚧、枣龟蜡蚧、龟蜡蚧。除了危害大叶黄杨外,还危害枣、悬铃木、柿、苹果、石榴等100多种园林植物。

⑴危害方式

若虫和雌成虫刺吸枝、叶汁液,排泄物常诱致煤污病发生,削弱树势,重者枝条枯死。大面积发生时树枝叶上布满虫体,枝条上附着雌虫远看像下了雪一样,若虫在叶上吸食汁液,排泄物布满全树,造成了树势衰弱,也严重影响了绿化景观。

⑵形态特征

成虫:雌成虫体长2.2~4.0毫米,紫红色,体背有较厚的白蜡壳,呈椭圆形,背面隆起似半球形,中央隆起较高,表面具龟甲状凹纹,边缘蜡层厚且弯卷由8块组成。活虫蜡壳背面淡红色,边缘乳白色,死后淡红色消失,初淡黄后现出红褐色虫体。雄成虫体长1.0~1.4毫米,淡红至紫红色,眼黑色,触角丝状。翅1对白色透明,具明显两条大翅脉。足细小,腹末略细,性刺色淡。

卵:椭圆形,长0.2~0.3毫米,初为淡橙黄后变为紫红色,半透明。

若虫:初孵体长0.4毫米左右,椭圆形扁平,淡红褐色。眼黑色;触角和足灰白色。腹末有臀裂,两侧有l对长毛。在大叶黄杨上固定1天后开始泌蜡丝,7~10天形成蜡壳,周边有12~15个星芒状蜡角。若虫孵化初期,体面无蜡质,后期蜡壳加厚雌雄形态开始分化,出现差异。雄若虫蜡壳与雌成虫蜡壳相似,雄若虫蜡壳椭圆形,雪白色,周围有放射状蜡芒13根。

雄蛹:长椭圆形,长约1毫米,翅芽色稍淡,紫褐色。

⑶发生规律

在河北省任丘地区虫1年1代,以受精雌成虫固着在1~2年生的枝条上越冬。卵就产在雌虫下,每只雌虫可产卵1000至2000粒,多的可达3000粒。越冬雌成虫3~4月间开始取食,4月中、下旬虫体迅速增大,5月中、下旬开始产卵,卵期长达25至30天,6月下旬至7月下旬为若虫孵化盛期。

初孵化的若虫多静伏在雌虫的蚧壳下,经数日后才分散外出,多爬到叶片的叶脉两侧危害,数日后即分泌蜡质,形成蚧壳,固定不动。雌虫发育成熟后再由叶片迁回枝上,并与雄虫交配,以后即在枝上固定越冬。

雄性若虫8月上、中旬开始化蛹,蛹期15天左右,8月下旬、9月上旬羽化为成虫。雄成虫羽化后,即从蜡壳尾部退出,寻找雌虫并与之交尾,寿命2天左右。雌、雄虫交尾后,雄虫即死亡,以受精雌虫越冬。

在卵孵化期间,遇雨水多,空气湿度大,气温正常,卵的孵化率和幼虫成活率都很高,可达100%,当年为害重。反之,在此期间缺雨、气温高、干燥、大量卵和初孵若虫会干死在母壳下,当年危害就轻;雌成虫越冬期间,雨雪较多,枝条上结成冰凌情况下,自然死亡率就高。

⑷防治方法

①做好苗木检疫。

②保护天敌,如红点唇瓢虫、异色瓢虫、大草蛉等。当天敌数量较多时,应少施或不施化学农药,可采用根施呋喃丹的方法。

③人工防治:从11月到第二年4月,可刮除越冬雌成虫,配合修剪,剪除虫枝。

④冬季枝条上结冰凌或雾凇时,用木棍敲打树枝,虫体可随冰凌而落。打冰棱消灭越冬雌成虫,严冬时节如遇雨雪天气,枝条上有较厚的冰凌时,及时敲打树枝震落冰凌,可将越冬虫随冰凌震落。

⑤刚落叶或发芽前喷含油量l0%的柴油乳剂,如混用化学药剂效果更好。呋喃丹灌根:用25%的可湿性粉剂200至300倍在5月份灌根2次,对杀死若虫效果很好。

⑥初孵若虫分散转移期,喷施40%速蚧杀乳油1500-2000倍液,6%吡虫啉可溶性液剂2000倍液,菊酯类农药2500倍液。上述三种药剂交替使用,每隔7~10天喷洒一次,连续喷洒2~3次,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米兰褐软蚧的虫害防治技巧


米兰性喜温暖,向阳,好肥。喜温暖湿润和阳光充足环境,不耐寒,稍耐阴,土壤以疏松、肥沃的微酸性土壤为最好,冬季温度不低于10℃。那么米兰褐软蚧的防治技巧有哪些呢?

米兰褐软蚧国内外各大洲也广为分布,该蚧食性很杂,已知能危害49科170余种植物。

以若虫和雌成虫在嫩枝和叶片正面叶脉两侧刺吸汁液。发生严重时,枝、干上布满虫体,不仅使花木生长缓慢,而且排泄物易诱发煤污病。该蚧在我国南方田间和北方温室内广为分布。

形态特征

成虫:雌成虫体扁平或背面稍有隆起,卵形或长卵形,体前端较狭,后端稍膨大,虫体两侧不对称,稍后一侧弯曲。体长3-4毫米。体背面颜色很大,通常有浅黄褐色、绿色、黄色等,中央有不完整的绿褐色或深褐色纵脊纹,其周围色常较暗,体缘较薄而扁。

若虫:体椭圆形,前后端几乎相似,扁平,黄绿色至红褐色,长约1毫米左右。

发生规律

在温室中一年发生4代左右。以雌成虫或若虫越冬。各代成虫和若虫出现期分别在:2月中、下旬,5月中、下旬,7月中、下旬,9月下危在旦夕-10月初。若虫多寄生于嫩枝、叶片基部。

防治方法

1、在若虫孵化期,喷40%啶虫毒乳油(国光必治)1500-2000倍液进行防治,或选择在温度稍高的时间喷药有利于蜡质层的软化,药液的渗透和吸收。

2、虫量较小时,可人工刷除。以上即是米兰褐软蚧的危害及防治技巧,仅供大家参考。

泡桐草履蚧的虫害防治方法


草履蚧学名别名桑虱,属同翅目,绵蚧科。主要为害泡桐、杨等林木,在泡桐养护管理过程中一旦发现草履蚧要及时采取措施及时防治。

1、为害特点

草履蚧以幼虫吮吸嫩枝汁液为害,受害枝梢干枯,导致树势衰弱,严重时树木死亡。

2、泡桐草履蚧形态特征

成虫:雄成虫体长5-6毫米,翅展10毫米。紫红色,复眼突出。翅淡黑色。触角丝状,黑色,由10节组成,除第1节和第2节外,通常各节环生3圈细长毛。

卵:椭圆形,初产时黄白色渐呈黄赤色,卵囊为白色绵状物。

若虫:颜色较深,与雌成虫相似。

蛹:长约5毫米,圆筒形,褐色,外被白色绵状物。

3、泡桐草履蚧发生规律

草履蚧年生1代,以卵随卵囊在土壤中越冬。也有以1龄若虫越冬,但是不常见。翌年3月上旬孵化为若虫,孵化后的雄若虫在条件适宜时潜伏于树缝或土缝杂草等处,分泌蜡丝化蛹,蛹期10天左右,上午10时至14时在树的向阳面活动,沿树干爬至嫩梢,幼芽等处取食。初龄若虫行动迟缓,喜在树洞或树叉等处隐蔽群居。

雌若虫于4月底发育为成虫,雄成虫羽化后不取食,白天活动较少,多在傍晚活动。阴天整日活动,寿命10天左右。

5月中下旬雌雄交配,雄成虫交配后死亡。雌成虫下树钻入树干周围石块下、土缝等处,分泌白色绵状卵囊,产卵于其中。以卵越夏、越冬。12月份气温高时,有部分越夏卵能孵化为若虫。土壤过于潮湿,有利于雌虫产卵。

4、泡桐草履蚧防治方法

(1)保护和利用天敌。红缘瓢虫、大红瓢虫,均为草履蚧天敌。

(2)因地制宜的选择较抗虫品种。

(3)2月,将配制好的粘虫剂绕树干基部涂一周,环宽20-30cm。粘虫剂可用废机油、棉油泥、柴油或蓖麻油0.5kg,充分加热煮后,再加入粉碎的松香0.5kg,待溶化后停火,即可备用。为避免产生药害,在涂粘虫剂前,可绕树干一周绑塑料布,然后把粘虫剂涂在塑料布上。

(4)4月中旬在树下挖坑,内置树叶,引诱雌成虫入坑产卵,杀灭。

(5)12月底或翌年1月初,即若虫上树前,绑药草绳进行防治。将树干的老皮刮除,缠2圈大拇指粗的草绳,在其上缘绑一略长于树干周长,宽20-30cm塑膜,用喷雾器往草绳上喷蚧死净150-200倍液或25%蛾蚜灵可湿性粉剂150-200倍液,后将塑料布向下反卷即成喇叭口状,封住接口即可。以后每隔10-15天喷一次药液。

茶花蚧壳虫的虫害防治方法


茶花为山茶科植物,属常绿灌木和小乔木。茶花的品种极多,是中国传统的观赏花卉,十大名花中排名第八,亦是世界名贵花木之一。

蚧壳虫是茶花一种较为常见的虫害,一旦发生蚧壳虫的危害会严重影响到茶花的生长和观赏,现将其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仅供参考。

1、习性与危害:危害茶花的蚧壳虫种类较多,严重的有吹绵蚧、红蜡蚧、糠片盾蚧三种。蚧壳虫产卵量大,每只雌虫产卵可达千粒左右,1年发生3~5代。

大多是以受精的雌虫在枝叶上越冬,翌年3月份开始产卵为害,多集中在嫩枝和叶片上吸取叶液。受害叶片由绿色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黄色,严重时枝叶上布满蚧壳虫,造成全株枯黄致死。其分泌物可诱发烟煤病。

2、防治方法

①人工防治:此虫大多数成群集中,可在发生周期数量不多时,直接在枝叶上压杀虫体。

②药剂防治:要抓住初孵若虫抗药力弱的特点,把握施药时期。成虫体有蜡质,防治效果较差。可以使用狂杀蚧800-1000倍液进行喷雾,对蚧壳虫特效,还可使用松香和烧碱(苛性钠)加水烧煮而成的松脂合剂(松香∶烧碱∶水=3∶2∶10),该药液为黑褐色,主要含有过量的游离碱和松香皂液,对蚧壳虫体外蜡质覆盖物具有强烈腐蚀作用,为防治多种蚧壳虫的有效药剂。一般冬季用10倍液,夏季用20倍液。

③改善:茶花的通风透光条件,抑制蚧壳虫的生长和繁殖。

茶树矢尖蚧的虫害防治方法


茶树矢尖蚧学名Unaspisyanonensis(Kuwana)同翅目,盾蚧科,别名矢尖盾蚧。危害主茶、柑桔类、龙眼、番石榴等。

为害特点

若虫和雌成虫刺吸枝干、叶和果实的汁液,重者叶干枯卷缩,削弱树势甚至枯死。

形态特征

成虫雌介壳箭头形,常微弯曲,长24mm,棕褐至黑褐色,边缘灰白色。前端尖、后端宽,1、2龄蜕皮壳黄褐色于介壳前端,介壳背面中央具l条明显的纵脊,其两侧有许多向前斜伸的横纹。

雌成虫体橙黄色,长2.5mm左右。雄介壳狭长,长1.21.6mm,粉白色绵絮状,背面有3条纵脊,1龄蜕皮壳黄褐色于前端。雄成虫体长0.5mm,橙黄色,具发达的前翅,后翅特化为平衡棒。腹末性刺针状。卵椭圆形,长0.2mm,橙黄色。

若虫1龄草鞋形,橙黄色,触角和足发达,腹末具l对长毛;2龄扁椭圆形,淡黄色,触角和足均消失。蛹长,长1.4mm,橙黄色,性刺突出。

生活习性

甘肃、陕西年生2代,湖南、湖北、四川3代,福建34代,以受精雌虫越冬为主,少数以若虫越冬。1龄若虫盛发期大体为:2代区5月下旬前后,8月中旬前后;3代区5月中下旬,7月中旬,9月上中旬;34代区4月中旬,6月下旬一7月上旬,9月上中旬,12月上旬。成虫产卵期长,可达40余天,卵期短,仅13小时,若虫期夏季30一35天,秋季50余天。

单雌卵量70一300粒,第3代最多,1代次之。卵产于母体下,初孵若虫爬出母壳分散转移到枝、叶、果上固着寄生,仅12个小时即固着刺吸汁液,体渐缩短,次日开始分泌绵絮状蜡粉,2龄触角和足消失,于蜕皮壳下继续生长并分泌介壳,再蜕皮变为雌成虫。雄若虫1龄后即分泌绵絮状蜡质介壳,常喜群集于叶背寄生。天敌有日本方头甲、多种瓢虫和小蜂。

防治方法

(1)加强综合管理,使通风透光良好,增强树势提高抗病虫能力。

(2)剪除蚧虫严重枝,放在空地上待天敌飞出后再行烧毁。亦可刷除枝干上密集的蚧虫。

(3)保护引放天敌。

(4)药剂防治以若虫分散转移期施药最佳,虫体无蜡粉和介壳,抗药力最弱。可用40%乐果乳油500l000倍液或50%马拉硫磷乳油600一800倍液、80%敌敌畏乳油800倍液、25%亚胺硫磷或杀虫净或30%苯溴磷等乳油400600倍液、50%稻丰散乳油1500一2000倍液。

也可用矿物油乳剂夏秋季用含油量0.5%,冬季用3%一5%或松脂合剂夏秋季用1820倍液,冬季810倍液。如化学农药和矿物油乳剂混用效果更好,对已分泌蜡粉或蜡壳者亦有防效。松脂合剂配比为烧碱2:松香3:水10。

金叶女贞粉蚧的虫害防治方法


金叶女贞粉蚧属同翅目粉蚧科,是金叶女贞在种植养护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主要虫害,想将其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⑴危害方式:成虫若虫多集中在叶片、叶柄和枝条等处危害,诱发金叶女贞煤污病,引起提早落叶,严重时造成枝株死亡。

⑵形态特征:雌成虫体椭圆形,长5~6mm,腹面平,背面略隆起,全身覆被白色蜡粉,分节明显,分节处蜡粉薄;体缘有白色蜡丝。雄成虫体长约2mm,黄白色,翅一对。卵椭圆形,橘黄色。卵囊灰白色,棉絮状。若虫初孵时椭圆形,长0.4mm,老龄若虫长达1.5~2mm,足发达,尾端有白色长短蜡丝各一对。蛹长椭圆形,长1.8mm,黄褐色,包被于灰白色蜡囊中。

⑶发生规律:河北中部一年发生1~2代。以若虫在树皮缝、翘皮下、鳞芽间做蜡囊越冬。第一代卵孵化期为五月下旬至六月上旬。为害若虫盛期在六月上旬。成虫羽化期在六月中下旬。第二代卵孵化期在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若虫孵化后从卵囊中下口爬出,在叶片背面叶脉两侧或枝条上固定取食并越夏,秋季落叶前转移到枝干隐蔽处越冬。

⑷防治技术:

①金叶女贞栽植密度要合理,为后期生长留出较充足的空间,不能只图眼前效果。建议双排绿篱栽植密度可每米6株;色块栽植每平米6~8棵,可以按照株距30厘米,行距50厘米栽植。

②加强管理,适时浇水、施肥,少氮肥,多磷钾肥,促使植株健壮。

③合理修剪,通风透光。金叶女贞生长较快,年生长量可以达到50厘米以上,因此,在修剪色块时尽可能降低修剪高度,以便改善透光条件。

④药物防治:在若虫盛发期至成虫盛发期,可以用40%速扑杀1500~2000倍液,或10%吡虫啉2000倍液,或40%的氧化乐果1000倍液喷雾防治,若虫发生严重时,可用速扑杀加吡虫啉或速扑杀加氧化乐果混合使用,效果更好,视防治效果可用连续喷施2~3次。

兰矩瘤蛎蚧的虫害防治措施


兰矩瘤蛎蚧又名兰疣盾蚧,以若虫、雌成虫危害建兰、墨兰及苏铁等。固定在叶片正反面吸取汁液,使叶面失去光泽,影响生长和观赏价值。养植过程中兰矩瘤蛎蚧的防治措施有哪些呢?

发生规律

兰矩瘤蛎蚧一年发生2~3代,以受精雌成虫越冬,翌春5月中下旬产卵于介壳内,每头雌蚧产卵20~30粒。初孵若虫缓慢爬行多在主脉两侧,少数在叶缘固定刺吸危害,并分泌蜡质逐渐形成介壳。世代不齐,下半年又有较显著的若虫出现高峰。

形态特征

成虫:雌成虫介壳长2.1毫米左右,长梨形,后端扩大,黄褐色,壳点伸出一端深褐色。雄成虫介壳较小,背部有纵脊,壳点黄褐色。雌成虫体长1.5~1.6毫米,纺锤形,腺瘤在中胸腹面3个,后胸腹面6个,每腹节侧各4个,臀角2对。

卵:椭圆形,黄褐色。若虫初孵时卵圆形,黄褐色。

防治方法

1、冬季植株修剪以及清园,消灭在枯枝落叶杂草与表土中越冬的虫源。

2、提前预防,开春后喷施40%啶虫.毒(国光必治)乳油2000-3000倍液进行预防,杀死虫卵,减少孵化虫量

3、蚧壳虫化学防治小窍门

①抓住最佳用药时间:在若虫孵化盛期用药,此时蜡质层未形成或刚形成,对药物比较敏感,用量少、效果好;

②选择对症药剂:刺吸式口器,应选内吸性药剂,背覆厚厚蚧壳(铠甲),应选用渗透性强的药剂如40%啶虫.毒(国光必治)1500-2000倍液喷雾防治,或用国光必治1500-2000倍+5.7%甲维盐乳油(国光乐克)2000倍混合液防治效果更佳。建议连用2次,间隔7-10天。

③选择适宜的用药方式:针对低矮容易喷施的,可以用喷雾方式防治;针对高大树体的蚧壳虫防治,也可使用吊注必治或者插树体杀虫剂插瓶的方式防治,用量根据树种、树势、气候等因素而调整。

4、生物防治

保护和利用天敌昆虫,例如:红点唇瓢虫,其成虫、幼虫均可捕食此蚧的卵、若虫、蛹和成虫;6月份后捕食率可高达78%。此外,还有寄生蝇和捕食螨等。

《日本纽绵蚧虫害的防治》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养护及病虫害防治知识”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