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冬瓜育苗期沤根的防治方法》,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沤根是育苗期常见病害,主要为害幼苗根部或根茎部。发生沤根时,根部不发新根或不定根,根皮发锈后腐烂,致地上部萎蔫,且容易拔起,地上部叶缘枯焦。严重时,成片干枯,似缺素症。现将冬瓜沤根防治技巧介绍如下。

发病病因

主要是地温低于12℃,且持续时间较长,再加上浇水过量或遇连阴雨天气,苗床温度和地温过低,瓜苗出现萎蔫,萎蔫持续时间一长,就会发生沤根。

发病症状

沤根后地上部子叶或真叶呈黄绿色或乳黄色,叶缘开始枯焦,严重的整叶皱缩枯焦,生长极为缓慢。在子叶期出现沤根,子叶即枯焦;在某片真叶期发生沤根,这片真叶就会枯焦,因此从地上部瓜苗表现可以判断发生沤根的时间及原因。长期处于5~6℃低温,尤其是夜间的低温,致生长点停止生长,老叶边缘逐渐变褐,致瓜苗干枯而死。

防治方法

(1)选用耐病的广优1号、大青皮、车轴皮等优良冬瓜品种和耐寒的菠萝种、耐雨水的冠星2号等节瓜品种。

(2)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有机肥。

(3)畦面要平,严防大水漫灌。

(4)加强育苗期的地温管理,避免苗床地温过低或过湿,正确掌握放风时间及通风量大小。

(5)采用电热线育苗,控制苗床温度在16℃左右,一般不宜低于12℃,使幼苗茁壮生长。

(6)发生轻微沤根后,要及时松土,提高地温,待新根长出后,再转入正常管理。

(7)必要时可喷增根剂。

(8)发生沤根后及时喷洒50%根腐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立枯净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可促进根系生长,隔5~7天1次,共喷2~3次。

扩展阅读

防治烟草育苗期病虫害方法


烟叶在冬季育苗时,常因环境不适宜而导致病害大发生,如病害防治不到位,会造成不可挽救的损失。笔者根据实践经验,介绍几种预防措施。

一、床土消毒

床土应选择高山壤土,忌用菜园土。与之混配的有机肥一定要经过高温发酵处理,充分腐熟。床土配好后消毒处理,常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用福尔马林消毒。按1公斤福尔马林对水100公斤喷洒在1立方米的床土上,然后将土堆好,用塑料膜盖严密闭4-5天后揭去薄膜,耙松放气,让药充分发挥,两周后就可使用;二是药土拌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70%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10克与10-15公斤的细床土拌匀,将2/3的药土撒在床面上,播种后用另外的1/3作盖土。

二、苗床管理

要掌握适宜的种植密度,防止过密造成秧苗拥挤。注意保温、防冻,防止苗床温度过低。播种前要浇透底墒水,出苗后控制苗床的湿度,防止浇水过多、过勤。湿度过大时可撒草木灰或干土降湿。在保证苗床温度的情况下适当早揭晚盖草苫,以延长光照时间。经常通风换气,降低空气湿度。

三、药剂防治

当发现病苗时要及时拔除,并喷药杀菌,防止病害的蔓延。防治猝倒病和立枯病可用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每隔7-10天喷一次,连续喷3次;防治根腐病可用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00倍液喷雾;防治灰霉病可用50%的扑海因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每隔7-8天喷一次,连喷2-3次。注意喷药后及时通风换气,避免增加苗床的湿度。

大棚黄瓜育苗期常见生理障碍及防治


1、僵苗

所谓黄瓜生理病害,是不正常的管理措施或管理技术不科学造成黄瓜植株生长异常的现象。同步生理障碍(病害)的本质区别在于它基本上不需要化学药剂治疗,即通过改善造成植株异常的管理措施达到防治的效果。

特征:幼苗生长发育过度受到抑制,表现为幼苗矮小,叶片小、薄、颜色淡,茎细,根小,新根发生少,花芽分化不正常,开花少,定植后易出现花打顶现象。

产生原因:1.温度太低;2.长期阴天;3.苗期水分供应不足;4.养分缺乏,生长控制过分。

预防技术:1.密切注意温室大棚的温度管理,晴天棚室通风的温度范围240C~280C,阴雨天可少开或不开放风口;2.育苗畦或营养钵在种子播前3~5天一定要浇足、浇透。3.一定要施足腐熟有机肥,使幼苗快速生长,形成壮苗;4.喷植物动力2003或0.5%尿素加0.4%的磷酸二氢钾溶液。

2、烧根

特征:根发育不良,根少,根颜色变淡褐或褐色。

产生原因:因育苗床上肥料过多或使用未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土壤浓度过高所致。

预防方法:1.育苗床施肥要适量,不可过多;2.苗床土和肥料要掺和均匀;3.使用有机肥时一定要使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4.追肥时一定不要超过每亩15-20公斤,且撒施均匀;5.如发生烧根,可适当浇水,缓解土壤浓度。

3、徒长

特征:黄瓜徒长是育苗期常发生的现象。表现为:幼苗纤细,节间长,叶片大,叶薄,色稍淡,叶柄和茎柔嫩,易折,根系发育不良,根条数少,根小。这类苗容易受病害侵染,抗冻、抗热性弱,花分化少,易开成化瓜。定植后成活率低。

发生原因:1.温度过高,放风不及时;2.光照不足,特别是阴雨天多或草苫晚揭早盖;3.夜温高;4.基肥或营养土氮肥过多;5.水分多;6.密度过大。

预防技术:1.每天放风温度达到320C时一定要放风;2.增加光照,对草苫要早揭晚盖或在棚中增加反光幕;3.当下午棚温达到240C时再关闭再关闭棚门窗,注意放脚风;4.平衡施肥,增施有机肥,注意氮磷钾的配合,要稳氮、增磷、补钾,施微肥;5.浇水不可太多、太勤;6.扩大株距行距,要间苗和分苗,适当稀植,育苗时最好采取苗头钵单株育苗;7.喷洒50ppm的多效唑控制生长。

4、沤根

特征:根的颜色变褐色或黑色,严重的腐烂,地上部表现萎蔫,直至死亡。

产生大原因:1.浇水不当,浇水时浇水量太大;2.地温或气温过低,蒸发慢;3.通风不好;4.土壤粘重,质地差。

预防方法:1.适当浇水,苗床不干不浇;2.做好棚室的通风工作,特别是低温时期,应抓住一切晴暖天气通风;3.苗床土质差时可以按照适当比例掺匀沙壤土,或多施充分腐熟的有机物。

5、降落伞状叶

特征:新叶叶尖黄化,逐渐过度到叶片失绿黄化,慢慢发展为枯死,叶片中央部分凸起,周围下卷,严重时封顶。

产生原因:1.棚温散热不及时,闷热;2.新叶缺钙;3.植株发育不良。

预防技术:1.注意保持棚室的气体交换,以促进叶子的蒸腾作用;2.可以喷施一定时的钙肥;3.注意配方施肥,加强管理,促进作物的正常生长。

6、老苗

特征:幼苗生长发育过程中受到抑制,颜色较壮苗深,幼茎粗壮迟迟不伸长,根系发育良好。

产生原因:1.使用化学激素处理幼苗时,使用浓度过高;2.地温过高。

预防技术:1.针对发现的情况,应用一定剂量的九二0(赤霉素)喷雾;2提高地上部生长的温度,使幼苗能正常生长。

7、风干(闪苗)

特征:叶子长时间的风吹而出现的萎蔫现象,,如果时间过长,叶片不能复原,变成绿色干枯。

产生原因:因棚室秧苗处于高温度的环境中,如突遇大风吹袭,蒸腾作用骤然加剧,破坏了植株体内的水分平衡。

预防技术:1.通风时一定要由小到大,不可操之过急;2.有大风时,注意将覆盖物被刮走。

8、日照萎蔫

特征:棚室蔬菜在弱光条件下突遇强光,出现叶片向上卷曲,发生萎蔫,如果时间较长,叶片呈绿色干死.

产生原因:棚室遇到一周以上的阴雨.雪天时,天突然转晴,如防止不及时,易发生日照萎蔫.

预防技术:如果长期的弱光照射,在突遇强光时,千万不可全部揭开覆盖物,要采取由小到大的办法揭开,逐渐适应强光,一般有4天以上的时间,即可全部揭开。

辣椒育苗期常见的六种生理病害


辣椒为双子叶植物纲茄目,一年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南美洲热带地区,明末传入中国湘楚之地。辣椒中维生素C的含量在蔬菜中居第一位。现将辣椒育苗期常见的六种生理病害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一、沤根

沤根非病理性病害,而是一种生理性灾害。几乎所有蔬菜幼苗均可受其害,瓜类早春苗床发生较重,尤以育苗技术粗放、气候不良的地方极易发生。

1、症状。发生沤根的幼苗,长时间不发新根,不定根少或完全没有,原有根皮发黄呈锈褐色,逐渐腐烂。沤根初期,幼苗叶片变薄,阳光照射后白天萎蔫,叶缘焦枯,逐渐整株枯死,病苗极易从土中拔起。

2、发生条件。沤根多发生在幼苗发育前期,陕西关中地区多在2--3月份,北方多在3--4月份发生。辣椒苗沤根的主要原因是苗床土壤湿度过高,或遇连阴雨雪天气,床温长时间低于12℃,光照不足,土壤过湿缺氧,妨碍根系正常发育,甚至超越根系耐受限度,使根系逐渐变褐死亡。

3、防治方法。防治沤根应从育苗管理抓起,宜选地势高、排水良好、背风向阳的地段作苗床地,床土需增施有机肥兼配磷钾肥。出苗后注意天气变化,做好通风换气,可撒干细土或草木灰降低床内湿度,同时认真做好保温,可用双层塑料薄膜覆盖,夜间可加盖草帘。条件许可,可采用地热线、营养盘、营养钵、营养方等方式培育壮苗。

二、烧根

烧根系栽培技术不良而人为造成的生理性病害。

1、发生条件。烧根现象多发生在幼苗出土期和幼苗出土后的一段时间,多与床土肥料种类、性质、多少紧密相连,有时也与床土水分和播后覆土厚度有关。如苗床培养土中施肥过多,肥料浓度高则易产生生理干旱性烧根;若施入未腐熟有机肥,经灌水和覆膜,土温骤增,促使有机肥发酵,产生大量热量,使根际土温剧增,也易导致烧根;若施肥不匀,灌水不均以及畦面凸凹不平亦会出现局部烧根;若播后覆土太薄,种子发芽生根后床温高,表土干燥,也易形成烧根或烧芽。

2、预防方法。苗床应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氮肥使用不得过量,灰肥应适当少施。肥料施入床内后要同床土掺和均匀,整平畦面,使床土虚实一致,并灌足底水。播后覆土要适宜,消除土壤烧根因素。出苗后宜选择晴天中午及时浇清水,稀释土壤溶液,随后覆盖细土,封闭苗床,中午注意苗床遮阴,促使增生新根。

三、烧苗

烧苗是一种高温生理灾害,烧苗现象发生快、受害重,几小时之内可造成整床幼苗骤然死亡,损失惨重。

1、症状。烧苗之初,幼叶出现萎蔫,幼苗变软、弯曲,进而整株叶片萎蔫,幼茎下垂,随高温时间延长,根系受害,整株死亡。

2、发生条件。多发生在气温多变的育苗管理中期,因前期气温低,后期白天全揭膜,一般不易发生烧苗。高温是发生烧苗的主要条件,尤其是幼苗生长的中期,晴天中午若不及时揭膜,实施通风降温,温度会迅速上升,当床温高达40℃以上时,容易产生烧苗现象。烧苗还与苗床湿度有关。苗床湿度大烧苗轻,湿度小烧苗则重。

3、预防措施。经常注意天气预报,晴天要适时适量做好苗床通风管理,使床温白天保持在20--25℃。若刚发生烧苗,宜及时进行苗床遮阴,待高温过后床温降至适温可逐渐通风。并可适量从苗床一端闭膜浇水,夜间揭除遮荫物,次日再行正常通风。

四、闪苗

闪苗也是因苗床管理不善,尤其是通风不良造成幼苗生长环境突变而引起的一种生理失衡的病变,它发生于整个幼苗覆盖生长期,尤以缺乏育苗经验与技术之人最易发生此种现象。

1、症状。揭膜之后,幼苗很快发生萎蔫现象,继而叶缘上卷,叶片局部或全部变白干枯,但茎部尚好,严重时也会造成幼苗整株干枯死亡。因其闪苗现象是在揭膜后不久即发生的,好似闪即伤样,所以叫闪苗。

2、发生原因。当苗床内外温差较大,且床温超过30℃以上时,猛然大量通风,空气流动加速,引起叶片蒸发量剧增,失水过多,形成生理性干枯。同时因冷风入床内,幼苗在较高的温度下骤遇冷流,也会很快产生叶片萎蔫现象,进而干枯,亦称冷风闪苗或冷闪。

3、预防措施。注意及时通风,当床温上升到20℃时,要适时正确掌握通风量,一般随气温升高通风量由小渐大,通风口由少增多。通风量的大小应使苗床温度保持在幼苗生长适宜范围以内为准。并要准确选择通风口的方位,应使通风口在背风一面。

五、僵苗

僵苗又叫小老苗,是苗床土壤管理不良和苗床结构不合理造成的一种生理障害。

1、症状。幼苗生长发育迟缓,苗株瘦弱,叶片黄小,茎杆细硬,并显紫色,虽然苗龄不大,但看似如同老苗一样,故称小老苗。

2、发生原因。苗床土壤施肥不足,肥力低下(尤其缺乏氮肥)、土壤干旱以及土壤质地粘重等不良栽培因素是形成僵苗的主要因素。另则透气性好,但保水保肥很差的土壤,如沙壤土育苗,更易形成小老苗。若育苗床上的拱棚低矮,也易形成小老苗。

3、防治方法。宜选择保水保肥力好的壤土作为育苗场地。配制床土时,既要施足腐熟的有机肥料,也要施足幼苗发育所需的氮磷钾营养,尤其是氮素肥料尤为重要。并要灌足浇透底墒水,适时巧浇苗期水,使床内水分(土壤持水量)保持70%--80%左右。

六、徒长苗

徒长是苗期常见的生长发育失常现象。徒长苗缺乏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极易遭受病菌侵染,同时延缓发育,使花芽分化及开花期后延,容易造成落蕾、落花及落果。定植大田后缓苗差,最终导致减产。

1、症状。幼苗茎秆细高、节间拉长、茎色黄绿、叶片质地松软、叶身变薄、色泽黄绿、根系细弱。

2、发生成因。晴天苗床通风不及时、床温偏高、湿度过大、播种密度和定苗密度过大、氮肥施用过量,是形成徒长苗的主要因素。此外阴雨天过多、光照不足也是原因之一。

3、防治方法。依据幼苗各生育阶段特点及其温度因子,及时做好通风工作,尤以晴天中午更应注意。苗床湿度过大时,除加强通风排湿外,可在育苗初期向床内撒细干土;依苗龄变化,适时做好间苗定苗,以避免相互拥挤;光照不足时宜延长揭膜见光时间。如有徒长现象,可用200mg/kg矮壮素进行叶面喷雾,苗期喷施2次,可控制徒长,增加茎粗,并促根系发育。矮壮素喷雾宜早晚间进行,处理后可适当通风,禁止喷后1--2d内向苗床浇水。

花卉幼苗期根腐病的防治方法


主要危害幼苗,成株期也能发病。发病初期,仅仅是个别支根和须根感病,并逐渐向主根扩展,主根感病后,早期植株不表现症状,后随着根部腐烂程度的加剧,吸收水分和养分的功能逐渐减弱,地上部分因养分供不应求,在中午前后光照强、蒸发量大时,植株上部叶片才出现萎蔫,但夜间又能恢复。病情严重时,萎蔫状况夜间也不能再恢复。此时,根皮变褐,并与髓部分离,最后全株死亡。该病常与沤根症状相似,属真菌病害。病菌在土壤中和病残体上过冬,一般多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发病,5月进入发病盛期,其发生与气候条件关系很大。苗床低温高湿和光照不足,是引发此病的主要环境条件。育苗地土壤粘性大、易板结、通气不良致使根系生长发育受阻,也易发病。另外,根部受到地下害虫、线虫的危害后,伤口多,有利病菌的侵入。在此环境下,不仅采取播种、扦插的草本花卉易受害,采取扦插、分株、压条繁殖的月季、木芙蓉、扶桑等木本花卉也易发病。

防治方法:

1.种子、插穗消毒播种前,种子可用种子重量0.3%的退菌特或种子重量0.1%的粉锈宁拌种,或用80%的402抗菌剂乳油2000倍液浸种5小时;插穗基部也可用同样浓度药液浸1小时后扦插;

2.苗床土壤消毒结合浇水可使用根腐消200-300倍液对地淋浇或每平方米用50%多菌灵1.5克撒于地表翻入土中,或用75%五氯硝基苯3克均有良效,且可兼治猝倒病、立枯病;

3.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使用根腐消100毫升兑水30升灌根1-2次,发病严重时需要结合挖土晾根并使用根腐消100毫升兑水20升灌根2-4次,注意雨季防治积水沤根;也可用40%根腐宁1000倍液喷雾或浇灌病株;或80%的402乳油1500倍液灌根;

4.及时防治地下害虫和线虫的危害。

鸡冠花沤根病防治


一、为害症状:鸡冠花、菊花、金鱼草、三色堇、秋海棠、瓜叶菊、含笑、杜鹃、牡丹等幼苗均可发生沤根。沤根又称烂根是育苗期常见病害。主要为害幼苗根部或根茎部。发生沤根时,根部不发新根或不定根,根皮发锈后腐烂,致地上部萎蔫,且容易拔起,地上部叶缘枯焦。严重时,成片干枯,似缺素症。全国各地均有发生。

二、发病特点:主要是地温低于15℃,且持续时间较长,再加上浇水过量或遇连阴雨天气,苗床温度和地温过低,幼苗出现萎蔫,萎蔫持续时间一长,就会发生沤根。沤根后地上部叶片出现黄绿色或乳黄色,叶缘开始枯焦,严重的整叶皱缩枯焦,生长极为缓慢。在苗期出现沤根,幼苗即枯焦;在某片真叶期发生沤根,这片真叶就会枯焦,因此从地上部植株表现可以判断发生沤根的时间及原因。长期处于56℃低温,尤其是夜间的低温,致生长点停止生长,老叶边缘逐渐变褐,幼苗干枯而死。

三、流行动态:地温低于15℃,且持续时间较长,再加上浇水过量或遇连阴雨天气

四、防治方法:

(1)选择适宜的地块或棚室育苗,畦面要平。雨后及时排水,不可大水漫灌。

(2)施用保得生物肥或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有机肥。

(3)加强育苗期的地温管理,避免苗床地温过低或过湿,正确掌握放风时间及通风量大小。

(4)采用电热线育苗,控制苗床温度在16℃左右,一般不宜低于12℃,使幼苗茁壮生长。

(5)发生轻微沤根后,要及时松土,提高地温,待新根长出后,再转入正常管理。

(6)必要时可喷增根剂。

(7)发生沤根后及时喷洒植物动力2003原液每毫升对水1kg或云大120植物生长调节剂3000倍液,隔57天1次,共喷23次。

补钾减氮防治玉米苗期根腐病


近年来,玉米苗期根腐病已成为危害玉米的重要病害。

苗期根腐病的主要致病菌为串珠镰刀菌和禾谷镰刀菌。镰刀菌可以通过根腐病发病后在植株体内扩展到茎基部引起茎腐病,再沿茎秆扩展到穗部,引起玉米穗腐病。播种期为镰刀菌最佳侵入期,根腐病发病率最高。病株秸秆还田可增加根腐病的发病率,缺钾而重施氮肥的地块病害加重,施用钾肥和有机肥,玉米根腐病的发病率会降低。

防治方法如下:

1、增施硫酸钾、氯化钾或含钾复合肥,每亩用纯钾6~7公斤作基肥。多划锄,提高地温。加强肥水管理,促苗壮。杜绝病株秸秆还田,减少再侵染源。

2、用钾肥灌根防治,病株率在10%以上的,每亩用氯化钾3~5公斤或草木灰50公斤。病株率在10%~20%的,亩用氯化钾8~10公斤或草木灰80~100公斤。病株率在30%以上的,亩用氯化钾10~15公斤或草木灰100~150公斤。施用时,将氯化钾溶水灌埯,草木灰宜单独施用,切忌与化肥和水粪一起施用。也可选用多元复合微肥加磷酸二氢钾叶面喷雾。

3、药剂防治,可用40%根腐宁600倍液或50%多菌灵加40%乙磷铝1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加40%乙磷铝1000倍液,每株用100克药液灌根。

冬瓜菌核病的病害防治方法


冬瓜菌核病主要为害果实和茎蔓,对冬瓜危害极大,现将冬瓜菌核病的病害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1、发病症状

果实染病多在残花部,先呈水浸状腐烂,后长出白色菌丝,菌丝纠结成黑色菌核。茎蔓染病初在近地面的茎部产生褪色水浸状斑,后逐渐扩大呈褐色,高湿条件下,病茎软腐,长出白色棉毛状菌丝。病茎髓部道破坏腐烂申空或纵裂干枯,病部以上叶、蔓萎凋枯死。

2、传播途径

菌核遗留在土中或混杂在种子中越冬或越夏。混在种子中的菌核,随播种带病种子进人田间传播蔓延,该病属分生饱子气传病害类型,其特点是以气传的分生饱子从寄生的花和衰老叶片侵入,以分生饱子和健株接触进行再侵染。侵人后,长出白色菌丝,开始为害柱头或幼瓜。在田间带菌雄花落在健叶或茎上经菌丝接触,易引起发病,并以这种方式进行重复侵染,直到条件恶化,又形成菌核落人土中或随种株混人种子间越冬或越夏。

3、发病条件

南方2一4月及11一12月适其发病,北方3一5月及9一10月发生多。本病对水分要求较高;相对湿度高于85%,温度在H一2OC利于菌核萌发和菌丝生长、侵人及子囊盘产生。因此,低温、湿度大或多雨的早春或晚秋有利于该病发生和流行,菌核形成时间短,数量多。连年种植葫芦科、茄科及十字花科蔬菜的田块、排水不良的低洼地或偏施氮肥或霜害、冻害条件下发病重。

4、防治方法:以提高温度的生态防治为主,辅之以药剂防治,可以控制该病流行。

(1)农业防治。有条件的实行与水生作物轮作或夏季把病田灌水浸泡半个月,或收获后及时深翻,深度要求达到20厘米,将菌核埋入深层,抑制子囊盘出土。同时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增强寄生抗病力。

(2)物理防治:播前用10原盐水漂种2一3次,汰除菌核,或塑料棚采用紫外线塑料膜,可抑制子囊盘及子囊饱子形成。也可采用高畦覆盖地膜抑制子囊盘出土释放子囊饱子减少菌源。

(3)种子和土壤消毒。定植前用20%甲基立枯磷配成药土耙人土中,每667m,用药05kg对细土20kg拌匀;种子用50C温水浸种10分钟,即可杀死菌核。

(4)生态防治。棚室上午以闷棚提温为主,下午及时放风排湿,发病后可适当提高夜温以减少结露,早春日均温控肘在2gC或3lC高温,相对湿度低于65%可减少发病,防止浇水过量,土壤湿度大时,适当延长浇水间隔期。

(5)棚室或露地出现子囊盘时,采用烟雾或喷雾法防治。用15%速克灵烟剂或45%百菌清烟剂,每667m250克,熏l夜,隔8一10天1次,连续或与其它方法交替防治3一4次;喷撒5%百菌清粉尘剂,每667mlkg;或喷洒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50可扑海因或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35原菌核光悬浮剂600倍液、20%甲基立枯磷乳油10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加70%甲基硫菌灵(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于盛花期喷雾,每667m喷对好的药液60升,隔8~9天1次,连续防治3一4次,病情严重时,除正常喷雾外,还可把上述杀菌剂对成50倍液,涂抹在瓜蔓病部,不仅控制扩展,还有治疗作用。

(6)在土壤中添加05%及1%的S一H混合物(G壳、蔗渣、虾壳粉、矽酸炉渣)等加尿素、过磷酸钙、硝酸钾制成土壤添加剂或土壤添加矿灰、碳酸钙都可明显抑制菌核病的发生。

冬瓜立枯病的病害防治


为害症状

冬瓜立枯病主要发生在育苗后期、育苗盘处在较高温度条件下或直播田。主要为害地下根部或幼苗茎基部,初在病部现不整形或近椭圆形暗褐色斑,稍凹陷,病部扩展绕茎1周后致茎部萎蔫干枯,造成瓜苗死亡。早期与猝倒病相似,但猝倒病发病迅速,该病病程进展较慢,病部具不明显或明显的轮纹及浅褐色珠丝状霉,即病菌的菌丝体或菌核,别于猝倒病。

丝核菌果腐病幼瓜、成瓜均可发病,初在与地面接触的部位产生黄褐色病变、后病部凹陷形成大小不等不规则的病斑;成熟果实染病,形成大片的水渍状腐朽区域,后变褐干裂,湿度大时病部长出白色菌丝。

病原形态特征

RhizoctoniasolaniKhnAG-4,称立枯丝核菌AG-4菌丝融合群,属半知菌亚门真菌。该菌群是一种不产孢的丝状真菌,其菌丝形态与一些子囊菌、担子菌非常接近,该菌有菌丝融合现象。菌丝在融合前常相互诱引,形成完全融合或不完全融合及接触融合三种融合状态。我国已发现并建立了十多个菌丝融合群,其中AG一4是引起黄瓜、冬瓜等立枯病和玉米纹枯病的优势菌群,是个重要菌群。寄主广泛,引致多种作物病害。AG一4菌丝融合群的菌株根据菌核形态及去氧核糖核酸的氮盐基序列同源性又分为AG一4HGI、AG一4HGⅡ两亚群,前者在PDA培养基上形成菌核为暗褐色,后者有1/3~1/2形成灰色至白棕色菌核。

立枯丝核菌分为三大群,一群是多核的立枯丝核菌,具3个或以上的细胞核,菌丝较大型,直径约6~10微米,其有性态为Thanatephoruscucumeris(Frank)Donk称瓜亡革菌。在土壤中形成薄层蜡质状或白粉色网状至网膜状子实层,产生的担子桶形至亚圆筒形,比支撑担子的菌丝略宽一些,担子具3~5个小梗,其上着生担孢子;担孢子椭圆形至宽棒状,基部较宽,大小7.5~124.5~5.5微米,担孢子能重复萌发,在担子上形成2次担子。立枯丝核菌是由单一菌丝尖端的分枝密集而形成或是由尖端紧密地和菌丝密集而形成菌丝结。菌丝融合群不同,在形态、病理、生理和生态方面也不完全相同。至于各融合群的致病特异性及他们之间的内在联。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以菌丝体或菌核在土中越冬,且可在土中腐生2~3年。菌丝能直接侵入寄主,通过水流,农具传播。病菌发育适温24℃,最高40~42℃,最低13~15℃,适宜pH3~9.5。播种过密、间苗不及时、温度过高易诱发本病。

防治方法

(1)加强苗床管理,科学放风,防止苗床或育苗盘高温高湿条件出现。

(2)苗期喷洒植宝素7500~9000倍液或0.1%~0.2%磷酸二氢钾,可增强抗病力。

(3)用种子重量0.2%的40%拌种双拌种。

(4)苗床或育苗盘药土处理。可单用40%拌种双粉剂,也可用40%拌种灵与福美双1:1混合,每平方米苗床施药8克。药土处理方法同猝倒病。立枯病单发区,单用拌种灵防效不高,须混入等量福美双方可奏效。也可采用氯化苦覆膜法,即整畦后每隔30厘米把2~4毫米的氯化苦深施在10~15厘米处,边施边盖土,全部施完后用地膜把畦盖起来,12~15天后播种定植。

(5)发病初期喷淋20%甲基立枯磷乳油(利克菌)1200倍液,或5%井冈霉素水剂1500倍液、10%立枯灵水悬剂300倍液、15%恶霉灵水剂450倍液;每平方米2~3升。猝倒病、立枯病混合发生时,可用72.2%普力克水剂800倍液加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淋,每平方米2~3升。也可试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移栽灵混剂。视病情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6)生物防治。利用拮抗微生物进行生物防治。吴氏猪粪堆肥培养拮抗菌Bacilluscereas做土壤、种子及繁殖织织处理,可防治立枯病。

(7)靠近地面的果实,易发生丝核菌果腐病,最好用草绳做成圆圈把瓜垫起,也可喷洒上述杀菌剂进行防治。此外还可选用15%消灭灵(代铜制剂)水剂600倍液、45%土菌消水剂450倍液、80%新万生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8)采用种子包衣。采用种衣剂92号,对种子包衣技术是以种子为载体,将高效内吸杀菌剂、杀虫剂及微量元素、激素等借助成膜剂包衣种子表面,迅速固化成不易脱落的药膜,种子播种后吸水发芽、出苗、生长、种衣剂上的有效成份逐渐被根吸收传导到植株各部,对地上、下的病菌、害虫、老鼠均有防治作用。黄瓜种衣剂92号对蔬菜瓜类均有效。使用量为种子重量的0.5%(有效成分量)折算成商品量为(0.5100)20=2.5克2.5(m1)即2.5ml可拌100克种子。商品有效浓度为20%。

芍药苗期立枯病的防治


症状

芍药受害后,病苗多从上土表侵入幼苗的茎基部,发病时,先变成褐色,后成暗褐色,受害严重时,韧皮部被破坏,根部成黑褐色腐烂。此时,病株叶片发黄,植株萎蔫,枯死,但不倒状。此菌也可侵染幼株近地面的潮湿叶片,引起叶枯,边缘产生不规则、水渍状、黄褐色至黑褐色大斑,很快波及全叶和叶柄,造成死腐,病部有时可见褐色菌丝体和附着的小菌核。更多绿色尽在

发生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或菌核在残留的病株上或土壤中越冬或长期生存。带菌土壤是主要侵染来源,病株残体、肥料也有传病可能,还可通过流水、农具、人畜等传播。天气潮湿适于病害的大发生,反之,天气干燥病害则不发展。多年连作地发病常较重。

防治方法

1、严格控制苗床及扦插床的浇灌水量,注意及时排水;注意通风;晴天要遮荫,以防土温过高,灼伤苗木,造成伤口,使病菌易于侵染。

2、注意庭园清洁卫生,及时处理病株残余,不使用带病菌的腐熟肥料。

3、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并烧毁。

4、对被污染的苗床,如继续用于扦插育苗,或用于扦插的其他土壤,在扦插前,可用福尔马林进行土壤消毒,每平方米用福尔马林50毫升,加水8-12公斤浇灌于土壤中,浇灌后隔1周以上方可用于播种栽苗;或用70%五氯硝基苯粉剂与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等量混合,处理土壤,每平方米用混合粉剂8-10克,撒施土中,并与土拌和均匀。

5、可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500倍,或75%氯硝基苯600榈,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或用64%杀森锌按1:2混合后600倍,或72.2%普力克水剂400倍,或15%恶霉灵(土菌消)水剂450倍,每平方米用药液3升。

冬瓜病害防治


1.冬瓜疫病

(1)症状特点:发病初期,叶片有暗绿色圆形病斑,湿度大时迅速扩展成不规则形大斑,干燥后变为黄褐色或青白色。茎部病斑凹陷或缢缩,并引起局部萎蔫。果实多在触地一侧生长霜状白霉,有时溢出胶状物,有臭味。

(2)发病条件:高温高湿是冬瓜疫病发生的必要条件,6~9月问危害最严重。因此,地下水位高、连雨闷热、黏重土壤、低洼易涝、无架栽培等都易发病且病症严重。

(3)防治方法:

①种植冬瓜宜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的地块,并间隔3年与非瓜类作物,最好是大田作物轮作。

②加强栽培管理。采取高畦栽培,支架结瓜;大瓜用草圈托起,避免瓜秧顺地爬。若发现病株残体应立即摘除,并携出销毁。

③实施药剂防治。初发病时可喷药防治,常用的药剂有如下几种: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250倍液、77%可杀得微粒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2%克抗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

2.冬瓜蔓枯病

(1)症状特点:叶片多从边缘向里,形成半圆形或楔形浅褐色大病斑,其上散生许多小黑点。茎节上生病斑,颜色由暗褐色至黑色,斑面密生小黑粒点,有时溢出琥珀色胶状物,严重时组织溃烂软腐成乱麻状。

(2)发生条件:温度18~25℃,湿度超过85%,是病害发生的重要条件,因此,在土壤含水量大、重茬地或植被层通风透光性差的条件下发病很重。

(3)防治方法:

①种子处理。若为直播,播种前可采取50%福美双可湿粉剂拌种,药量为种子干重的0.3%。

②轮作。宜与非瓜类作物间隔2--3年轮作。

③提倡高畦栽培,控制湿度,露地防止积水。

④实施药剂防治。常用的药剂有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甲基硫菌灵可严性粉剂600倍液、77%可杀得可湿性微粒粉剂500倍液等。每7天喷1次,连喷2-3次。

3.冬瓜枯萎病

(1)症状特点:发病初期植株地上部分在光照情况下,叶片褪色萎蔫,最后植株干枯死亡。潮湿时病部生出粉红色或白色霉,有时流琥珀胶状物。茎部特别是茎基部,因湿腐而纵裂。内部维管束变褐色。

(2)发病条件:病菌于土壤中和种子上越冬,通过农具、水流、种子等传播,经根系伤口和根冠细胞间隙侵入。土壤温度在20-30℃之间,空气湿度较大,是发病的必要条件。多年瓜类连茬、农事操作伤根、施未腐熟的农家肥、地下害虫和线虫虫口密度过大等发病重。

(3)防治方法:

①育苗种子处理。提倡营养钵育苗,防止移栽伤根。播种前用60%防霉宝超微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浸泡种子1小时后,取出冲洗催芽播种。

②轮作。间隔3年以上,与非瓜类作物轮作。

③定植。定植时顺沟或按穴撒药土,用50%多菌灵或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每公顷45千克加细干土拌匀施用。

④实施药剂防治。零星病株出现时要及时拔除并利用药剂防治,常用的药剂有如下几种: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0%双效灵水剂200倍液、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灌根,每株灌药液300--500毫升。

向日葵苗期常见害虫的防治方法


向日葵苗期常见害虫主要有以下几种,现将向日葵苗期常见害虫的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1、草地螟:

又叫黄绿条螟、甜菜网螟,俗称扑灯蛾。它是一种暴发性害虫,以幼虫危害向日葵等多种作物,可将叶片吃光,使幼苗枯死。6月中旬左右为幼虫发生盛期;幼虫开始在草原或荒地格子上危害灰菜、蒿类等,以后迁移到农田危害幼苗。草地螟幼虫期为10-20天左右。

防治方法:

⑴每公顷农田用2.50%溴氰菊酯乳油200-375毫升或20%杀灭菊酯乳油300-450毫升,加水450-600千克稀释后喷雾;

⑵用2.50%敌百虫粉或0.04%除虫精粉喷撒幼苗,每公顷用药20-25千克;

⑶用50%辛硫磷乳油或50%杀螟松乳油500-1000倍液喷雾。

2、向日葵潜叶蝇:

成虫和幼虫主要危害向日葵的子叶,其次是第一对真叶。成虫在叶正面取食,使被害叶片变成褐色的圆斑;幼虫孵化后潜入叶片组织中,取食叶肉,使叶片上形成一种弯曲的灰白色潜道,造成子叶枯萎。成虫出现于4月下旬,幼虫于5月上旬开始危害。

防治方法:

⑴用2.50%敌百虫粉或2%杀螟松粉喷撒;

⑵用90%敌百虫乳剂1000倍液喷雾。

3、黑绒金龟虫甲:

又叫东方金龟子、天鹅绒金龟子,俗称瞎撞、大绒马褂、黑盖虫等。这种害虫食性很广,可危害向日葵等多种作物。5月上旬左右成虫出现,开始危害榆树、蒲公英、黄蒿等植物,向日葵出苗后转移到田间危害。6月中旬左右为成虫盛发期,一般在靠近沙坨子、草甸子、榆树附近的向日葵地块受害较重。成虫在下午4-8时活动猖獗。

防治方法:

⑴用2%杀螟松或2%百治屠粉剂喷撒,每公顷用药15-23千克;

⑵用35%或50%甲基硫环磷乳油500-800倍液喷雾;

⑶把榆树带叶的枝条剪成60厘米长,浸在40%久效磷或50%甲胺磷50倍液中10小时,在下午2时后插到向日葵地里,每公顷插200-300枝即可。

4、蒙古灰象虫甲:

又叫象鼻虫、放牛小、小老道等。这是一种杂食性的害虫,除危害向日葵外,还可危害甜菜、玉米等多种作物。5月上旬左右成虫开始出土活动,5月中旬至6月上旬为危害盛期。成虫有群聚性和假死性,寿命较长,常潜伏在苗眼处取食向日葵幼苗。成虫在高温、干燥、无风天活动最盛。

防治方法:

⑴用1.50%甲基1605粉剂,每公顷用药15-23千克,对细潮土230-300千克制成毒土,混合均匀后撒在幼苗的周围;

⑵用80%敌敌畏乳油1200倍液喷雾。

5、网目沙潜:

又叫网目拟地虫甲。这种害虫除危害向日葵外,还可危害甜菜和玉米等多种作物,是食性很杂的害虫。其幼虫在土内危害种子和将要出土的嫩芽;成虫主要危害地上部的幼苗。5月上、中旬为成虫危害作物的盛期。

防治方法:

⑴用1.50%甲基1605或0.04%除虫精粉防治,每公顷用药30千克;

⑵用50%甲胺磷乳油500-1000倍液喷雾。

6、黄腹灯蛾:

其幼虫叫毛毛虫、叶毛虫,可危害向日葵和大豆等多种作物的幼苗。黄腹灯蛾幼虫昼夜均出来取食,以夜间、早晨和傍晚取食为最甚。6月初成虫开始活动。6月中、下旬出现第一代幼虫。

防治方法:对这种害虫防治

一是要早期用药,即在害虫的幼龄期及时用药;

二是要在早晨或傍晚时用药;

三是要做到联防,因为这种害虫爬行速度非常快,受害的地块要同时用药防治,以防止害虫的转移。具体防治方法是:

⑴喷撒2.50%敌百虫粉或5%西维因粉,每公顷用药30千克;

⑵用90%晶体敌百虫1000-1500倍液喷雾防治,每公顷用药液300-400千克。

酸柚苗期立枯病的发生及防治方法


酸柚苗期立枯病由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solaniKahn为主的多种真菌引起,又名猝倒病,是酸柚苗期的重要病害,发生此病害时会造成死苗,影响苗木生产。

酸柚苗期立枯病一般在地表或从靠近地面的幼茎基部的皮层开始发病,初期产生水渍状小斑,扩大后导致皮层腐烂、缢缩变褐;或根部皮层腐烂,上部叶片萎蔫或呈白色凋枯,整株苗很快自上而下枯死。此病也会感染刚出土或尚未出土的幼芽,使病芽腐烂在土中。

高温多湿的环境有利于病菌的浸染爆发,土质黏重、排水不良、播种过密、种子质量差、苗床连作会造成立枯病发生的有利条件。

防治方法:

一、农业防治

1.苗圃地避免连作。严格选用土质良好的无病菌新土配营养土育苗。

2.苗床土壤处理可用多菌灵或百菌清拌土或喷施于苗床。

3.种子播下后,苗床铺盖的泥土或细沙不能太厚。

4.加强田间管理:出苗后及时剔除病苗。

二、种子处理:种子用药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进行拌种,用药量为干种子重的0.2%~0.3%。

三、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喷洒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65%代森锌500倍液,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喷布,严重时进行灌根,每5天用药1次,用药次数视病情而定。

《冬瓜育苗期沤根的防治方法》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肉根植物的种植方法”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