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甘薯茎线虫的综合防治》,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甘薯茎线虫病俗称糠心病,是一种危险性、毁灭性的病害,主要侵染种苗的茎蔓,危害薯块,致使茎蔓、块根发育不良,块小、畸形,严重田块植株发黄枯死,瓜块腐烂,造成严重减产,甚至绝收。

综合防治措施

1.加强检疫:甘薯茎线虫病是我国植物病虫害检疫对象,坚决不从有甘薯茎线虫病的疫区调薯,买苗。对调进、调出的薯苗严格进行检疫、防止病薯、病秧传入无病区。

2.选用抗病品种:种薯抗茎线虫性差异较大,重病田块选用抗病的徐薯18、北京553、济薯18号、鲁薯3号、豫薯12、13号、苏薯8号、郑红11、鲁薯7号等。

3.建立无病留种地:选多年来未种过甘薯的无病田块,栽植无病健壮的种苗,建立留种田。采用剪苗或插春蔓,使用无病虫菌肥、水,收获时单收单藏。m.ZW59.CoM

4.轮作换茬:防止土壤传播,在发病严重的田块,结合农作物调查轮作小麦、大豆、玉米、棉花等作物,实行3~4年的轮作,可有效降低田间虫量的存量。

5.培育无病种薯苗:用新床、生土,无残病虫的粪肥育苗,种薯上床前精选,剔除病残薯,有病区严禁使用老苗床育苗。

6.药剂处理:温水浸种薯,在选用无病种薯的基础上,育苗时用51℃~55℃温水浸种10毫升,可杀死种薯表皮下7毫米深处的残虫,浸种后在精选种薯,剔除变色薯块。栽苗时可采用高剪苗,避开秧基部感病部位,然后用50%辛硫磷200倍液浸秧基部30分钟。也可将秧苗摆齐基部,将苗子下半段(不浸叶)浸入46℃~48℃水中10分钟,再放入凉水中冲洗后栽秧。

7.适时收获,安全储藏:大田甘薯应适期早收,以减轻病、虫、冻危害,留种田在霜降前,选晴天收刨。选无病,无伤种薯,当日刨、运,入窖储藏。

精选阅读

花卉的线虫综合的防治技术


一、主要症状

1、地上部症状:此类症状以菊叶线虫最为常见。主要危害寄主植物的叶片、花苞和花朵,造成叶片黄化、落叶、小叶或叶片畸形。心苞受害致枯心或空心,在开花时往往出现花腐。

2、根部症状:根部肿大畸形呈鸡爪状,根组织变黑腐烂,也有的根上产生球状根结。

二、发生特点。花卉线虫主要靠种苗调运、土壤、灌溉水及施肥等农事活动传播。在1年中以秋天发生危害的种类最多,种群数量最大。从春到秋,种群数量呈递增趋势,群体结构呈多样化发展。冬天受低温等不良环境条件的影响,花卉根系生长迟缓,土壤中的线虫量少。

三、综合防治措施

1、加强检疫。对新引入的花卉品种,必须经检疫机构检疫合格后并到指定的地点隔离试种。

2、选择无病地建立无病育苗圃,采用无病壮苗进行种植。

3、搞好花场苗圃的清洁卫生,清除已枯死的花卉和苗圃内外的杂草、杂树。

4、采用地下水灌溉、改善排水设施,杜绝外来污染水流入花场苗圃。

5、抓好种苗和培养介质的消毒工作。⑴种苗消毒:苗木在上盆前可用3%克百威颗粒剂(呋喃丹)30倍液浸根30分钟(克百威毒性高,使用时要注意安全)。⑵培养介质消毒:在上盆前20天把培养介质放进蒸煮锅中加水完全淹没,然后蒸煮致水干,取出施35%威百苗水剂(线克)50倍液,覆盖黑薄膜,进行熏蒸。培养介质使用前揭开黑薄膜,透气7-10天,方可使用。

6、对成品花卉,每隔30天用3%米乐尔颗粒剂(克线磷)防治1次,用药量每平方米6-9克,品字形穴施。

7、地面覆盖黑薄膜消毒。种植前可每亩施用35%线克水剂3-4公斤进行地面消毒,然后覆盖黑薄膜3-5个月,防治效果较明显。

8、应用滚动式栽培架。采取离地及硬底化生产种植的方式,可有效预防线虫和其它病虫害的传播与发生。

花卉线虫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方法


花卉具有美化环境、发展经济的重要作用,其种植的种类和面积逐年增加,但受到线虫的为害也越来越严重。现将花卉线虫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一、症状

植物线虫主要为害菊科、报春花科、蔷薇科、凤仙花科、秋海棠科等花卉。此病为害根部、叶子、花芽和花。症状主要有两种类型:

1、地上部症状:此类症状以滑刀线虫,叶片表现出多角形的坏死斑、芽畸形,全株矮化,为害菊花、大丽花、早小菊等,虫体侵害叶和芽。茎线虫,表现为叶片变形,花卉矮化,甚至不能开花。为害郁金香、风信子、唐菖蒲、水仙等,虫体侵害球茎和块茎等。

2、根部症状:根部肿大畸形呈鸡爪状,根组织变黑腐烂,如为害牡丹、芍药、四季海棠、月季、凤仙花、仙客来等,虫体侵害植物根系。也有的根上产生球状根结。

二、发生特点

线虫在不同地区和不同花卉上,1年发生代数不同,一般几代至10多代,以卵、幼虫和成虫在病株和土壤中越冬。虫体借雨水、灌溉、工具、土壤、花苗、种球等传播。翌年春季土温上升后,卵孵化,幼虫从气孔、皮孔、伤口等处侵入。

土壤温度在15-30℃时,有利于根结线虫和茎线虫发育与侵染。在适宜条件下,20-30天就可完成1个世代。一般沙质土壤发病严重。有的线虫还能传播病毒。从春到秋,种群数量呈递增趋势,群体结构呈多样化发展。

三、综合防治措施

1、加强检疫。对新引入的花卉品种,必须经检疫机构检疫合格后到指定的地点隔离试种。

2、采用无病壮苗。选择无病地建立无病育苗圃,采用无病壮苗进行种植。

3、搞好花场苗圃的清洁卫生。清除已枯死的花卉和苗圃内外的杂草、杂树。

4、采用清洁水。采用地下水灌溉,改善排水设施,杜绝外来污染水流入花场苗圃。

5、抓好种苗和培养介质的消毒工作。

(1)种苗消毒:苗木在上盆前可用3%克百威颗粒剂(呋喃丹)30倍液浸根30分钟(克百威毒性高,使用时要注意安全)。

(2)培养介质消毒:在上盆前20天把培养介质放进蒸煮锅中加水完全淹没,然后蒸煮致水干,取出施35%威百苗水剂50倍液,覆盖黑薄膜进行熏蒸。培养介质使用前揭开黑薄膜,透气7~10天,方可使用。

6、对成品花卉消毒。每隔30天用3%米乐尔颗粒剂(克线磷)防治1次,用药量每平方米6~9克,品字形穴施。

7、地面覆盖黑薄膜消毒。种植前可每亩施用35%线克水剂3~4千克进行地面消毒,然后覆盖黑薄膜3~5个月,防治效果较明显。

8、应用滚动式栽培架。采取离地及硬底化种植方式,可有效预防线虫和其它病虫害的传播与发生。

水仙工茎线虫病的防治方法


一、症状

该病主要危害鳞茎,也能危害叶片,感病鳞茎的横切面,有1至数个深色环,与健康白色鳞片呈鲜明的对比。鳞茎病组织内有许多乳白色线虫,病株矮化。鳞茎小,基盘腐烂,严重时不能抽叶开花,部分或全部腐烂。叶片初侵染后,产生浅黄色小疱状斑,并呈畸形扭曲。

二、病原及发病现状

其病原是甘薯茎线虫。虫体细长、圆形,类似蛔虫,体长0.9-1.86毫米。生活史分为卵、幼虫、成虫3个发育阶段。完成1代需要19-25天,在鳞茎内可以连续繁殖。其4龄幼虫对低温和干旱有较强的抵抗力,在植物体内和土壤内可能长期存活。甘薯茎线虫除危害水仙外,还危害郁金香、唐菖蒲、风铃草、报春花等观赏植物。茎线虫可随有病鳞茎远距离传播。在大田内借流水、园艺工具而传播。

三、防治方法

1、加强检疫:茎线虫常可随水仙种球远距离传播。因此,在引种时必须严格检查,防止病害传出病区或输入无病区。留种时,应选择无病鳞茎作繁殖材料,以控制病害传播蔓延。

2、土壤处理:田间发现病株及土壤中的病株残体,应及时清除并销毁,以免线虫随病残体进入土内,在病害严重的种植区,应实行与非寄主植物轮作,并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土壤消毒处理可用涕灭威,每平方米1.2-5.6克,加80%棉隆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结合用70%敌克松(地可松、地爽)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浇灌。

3、鳞茎处理:可将有病的种球放在50-52摄氏度热水中浸泡5-10分钟,或放在45-46摄氏度温水中浸10-15分钟,可杀死种球内线虫。

山药根结线虫病的综合防治


近年来,随着山药栽培面积的扩大,山药根结线虫病的发生蔓延逐渐加重,轻者减产20%~30%,重者减产70%以上,并且商品品质明显下降,严重制约着我县山药生产的进一步发展。现将其为害特点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一、危害症状及发生规律

山药根结线虫病主要发生在地下块茎部位,地上部一般没有明显的症状;发病严重者,地上部表现叶色淡、生长弱、植株繁茂性差。山药地下块茎感染根结线虫病后,在块茎的表皮上产生许多大小不等的近似馒头形的瘤状物,瘤状物相互愈合、重叠形成更大的瘤状物(俗称大疙瘩),在瘤状物上产生少量粗短的白根。

发病部位的皮色比正常皮色明显偏暗,即呈黄褐色。其内部组织的颜色无明显变化。在块茎的细根上有小米粒大小的根结存在。受害部位轻者商品品质下降。受害严重的部位,随着时间的推移,除表皮变深褐色外,内部组织变成深褐色,腐烂,似朽木,完全失去山药的商品价值,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山药线虫主要发生在0~30cm的土层内,30cm以下的土层发病较少。高燥的沙土地块发病重,连作地发病重。

二、防治措施

由于山药块茎受根结线虫危害后,产生许多大大小小的瘤状物,以至于撑破地表土壤,形成较大的裂口,与山芋块根膨大后撑裂地表土壤的情况相似。又因线虫形体小,只有在显微镜下才可观察到,农户不了解,不注意。

因此,往往忽视其防治。另外,根结线虫病是一种土传病害,化学防治比较困难,且投资较大。目前登记的防治蔬菜线虫病的药剂,防治效果不太理想,化学防治只能作为一项辅助措施,必须采取综合防治的策略。

1.加强检疫:在调运山药种时,要严格进行检疫,农户间在借用或购买山药种时应引起重视,不从病区引种,不用带病的山药种,选择健壮无病的山药种作为繁殖材料,杜绝人为传播。

2.合理轮作:有水源的地方实行水旱轮作,改种水稻3~4年后再种蔬菜。或与玉米、棉花进行轮作,能显著地减少土壤中线虫量,是一项简便易行的防治措施。

3.诱杀防治,降低虫口密度:种植一些易感染根结线虫的绿叶速生蔬菜,如小白菜、香菜、生菜、菠菜等,生长期1个月左右即可收获,此时根部布满根结,但对产量影响不大。收获时连根拔起,地上部可食用,将根部带出田外集中销毁,可减少土壤内的线虫量,是一种可行的防治方法。

4.清除病残体,增施有机肥:及时、彻底清除病残体,将带病组织带出田外,集中晒干、烧毁或深埋,并铲除田中的杂草如苋菜等,以减少下茬线虫数量。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作底肥,保证山药生长过程中良好的水肥供应,使其生长健壮。

5.阳光消毒:在7~8月份的高温季节,对发病田块进行深翻,让其充分曝晒15~20天,利用热力和干燥杀死线虫。隔15~30天再深翻1次。

6.种子处理:对作为留种用的山药栽子或山药段,伤口处(即截面)要立即用石灰粉沾一下,从而起到消毒灭菌的作用。接着将预留的山药种,在太阳光下晒晒,以促进伤口愈合,形成愈伤组织,增强种薯的抗病性。

7.化学防治:在山药下种之前,每667m2用3%的米乐尔颗粒剂3~5kg,撒施于种植行土表后,用抓勾搂一下,深度10cm左右,与土壤掺匀,然后进行整地、下种。

8.生物防治:根结线虫病的生物防治主要是利用生物农药。1999年联合国重点推广产品1.8%北农爱福丁乳油,可用于防治根结线虫病。

其用法是:定植前每667m2用1.8%北农爱福丁乳油450~500mL,拌20~25kg细砂土,均匀撒施地表,然后深耕10cm,防效可达90%以上,持效期60天左右。

玉米线虫病综合防治技术


玉米根部受外寄生线虫为害后,发生严重的植株矮小、黄化,对产量影响很大。根结线虫能引起肿瘤,根腐线虫引起褐色病斑,严重的烂腐。在玉米的生长过程中,由于土壤的原因,很容易导致玉米发生线虫病,线虫病给玉米的生长造成很大的麻烦,严重时甚至会造成玉米绝产。

该病属于线虫病害,病原为斯克里布纳短体线虫(PratylenchusscribnerisSteiner.),属植物寄生线虫。玉米收获后,线虫的幼虫和卵散落在土壤或粪肥里越冬,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源;也可通过人、畜和农具携带进行传播,在田间主要靠灌溉水和雨水传播。

玉米线虫病防治方法:

1.前茬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集中烧毁,深翻50cm,起高垄30cm,沟内淹水,覆盖地膜,密闭15—20天,经高温和水淹,防效90%以上。

2.棚室栽培玉米前可用液氨熏每667m2用液氨30—60kg,于播种或定植前用机械施入土中,经6—7天后深翻,并通风,把氨气放出,2—3天后再播种或定植。

3.轮作发病重的田块应与葱、蒜、韭菜、水生蔬菜或禾本科作物等进行2—3年轮作。

甘薯储藏期主要病害的综合防治方法


甘薯在入窖和贮藏期间,如果管理不当很容易引发多种病害发生。为此,须弄清甘薯贮藏期各种病害发生的原因,以采取相应措施加以预防。

一、甘薯贮藏期主要病害的发生症状及其发病原因

1.甘薯冻害。甘薯冻害是贮藏期腐烂的主要原因之一。

①冻害症状。薯块受冻后,受冻部位水浸状,用于挤压有清水渗出。受冻薯块内部变褐发黑,形成硬心、硬皮,蒸煮不烂,且有异味发苦。冻害造成的腐烂一般从薯堆表层开始。

②冻害原因。一是因收获过晚,在窖外受冻,开始症状不明显,入窖后15天左右开始腐烂。二是在贮藏中期和后期,由于窖浅或防寒保暖条件差而发生冻害,薯块受冻后,易被病原菌侵染,造成腐烂。

2.甘薯软腐病。

①症状。薯块发病后患病部位软化,呈淡褐色水浸状,破皮后流出黄褐色汁液,带有酒精味,病部表面长出白色棉状菌丝,并生出灰黑色小粒。环境条件适合时,病情扩展迅速,4-5天全薯即可腐烂。

②发病原因。高温高湿利于甘薯软腐病的发生,在23-29℃、薯块上有露滴时利于病害发生蔓延。薯块受冻、受伤时,病菌就会乘机侵入,这是加重病害发生的重要因素。

3.干腐病。干腐病是甘薯贮藏期主要病害。

①症状。发生于收获初期和整个贮藏期,主要侵染薯块。发病初期,薯皮不规则收缩,皮下组织呈海绵状淡褐色,后期薯皮表面产生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黑褐色,稍凹陷,边缘清晰。严重时全窖发病,损失严重。

②发病原因。种薯和土壤均可带菌。病菌侵染甘薯幼苗后,带菌薯苗在田间呈潜伏状态,甘薯成熟期病菌通过维管束到达薯块而发病。发病适温为20-28℃,30℃以上不易发病。

4.黑斑病。甘薯贮藏期是黑斑病危害最重、损失最大的时期。

①症状。病菌浸染后,薯块上出现膏药状青黑色陷斑,并深入薯肉,味苦。潮湿时斑面初现灰色霉层,后现黑色刺状物,病薯不堪食用。

②发病原因。薯块和旧窖中残留物均可带菌,病原菌通过伤口侵入薯块,最适发病温度为25-28℃,高温高湿特别是薯块上有水滴时利于黑斑病的发生蔓延。

二、病害控制

1.适时收获、及时入窖。入窖甘薯一般要在当地旬平均气温14-15℃左右、降霜之前收获为宜,避免薯块受冻,减轻病菌浸染机会。

2.薯窖处理。入窖前将旧窖清扫洁净,或将窖壁刨一层土,上一年发病的旧窖可用抗菌剂401或402或硫磺进行熏蒸,密闭两天后,打开窖口充分通风后再使用。

3.精选薯块。入窖时要精选健薯,剔除病薯、伤薯、冻薯,减少病原菌侵染。在收获、运输、贮藏时,要轻拿轻放,防止薯块损伤。

4.薯块消毒。薯块选好后、用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蘸薯块l-2次,晾干及时入窖。

5.加强薯窖管理。甘薯入窖后要加强温、湿度及通风管理,以达到安全贮藏的目的。

一是入窖初期(入窖15-20天内)。此时由于薯块水分大,呼吸作用强,外界气温比较高,所以要敞开窖口,以通风降湿为主。如果长期不通风,窖内二氧化碳浓度增加,薯块易腐烂。

二是贮藏中期(入窖20天至次年的2月)。这是管理的关键期,由于天气寒冷,应以保温为主,为此要封严窖口,必要时在薯堆上加盖麦秸等保温,温度保持在10-14℃,以免温度太高薯块发芽,温度太低发生冻害。湿度在85%-90%,防止湿度太大病害蔓延,湿度太小薯块缺水出现干缩糠心。

三是贮藏后期(次年3月份以后)。此时外界气温回升,管理的重点是通风降温,避免温度达到15℃以上。

马占相思苗木茎腐病的综合防治


马占相思在桂南地区生长迅速,树干通直,材质优良,树冠遮荫良好,是很好的绿化、纸浆材及用材树种,也是林业上理想的速生丰产的树种,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发展前途。现将马占相思苗木茎腐病的综合防治介绍如下,仅供参考。

发病症状

马占相思苗木茎腐病的症状首先在寄主的地茎部位和插穗切口处出现。病斑初为淡褐色小点,逐渐扩展,最后围绕茎基一圈,变成深褐色至黑色的段斑,由皮层深入到木质部,并向上、向下扩展,向上扩展较快。

4~5月份,气候温暖潮湿、苗木密集、苗床积水情况下病害发展很快,病斑呈水渍状坏死,幼嫩枝叶(叶状柄)呈绿色萎蔫死亡,这时根部未见异常。病害发展到后期(6~7月),常见到发病较早的茎基部位有白色块状菌丝体和粉红色的分生孢子堆,相当部分病株上出现粒状、块状的菌核,泥黄色和深褐;苗木茎叶(叶状柄)有发达的菌丝体,白色至褐色;遇高温、干燥天气,茎基部干缩、皮层皱裂易剥落而露出本质部,髓心和木质部坏死,灰黑色,这时少数根部变色坏死。

大部分死亡植株梢部保湿条件下长出淡肉色带粘液的分生孢子堆,镜检及组织分离得到菌株Co,它产生的孢子堆肉眼观察与菌株F分生孢子堆有相似之处,但本质上不同。另外,有时还镜检和分离到M、V、Cy菌株。

防治方法

目前马占相思苗木茎腐病发病仍有一定地理局限性,防治上首先要注意杜绝病原菌的传播,阻止带病的苗木上山造林。对已发病的圃地及造林地,及时清除病株残体,集中烧毁,用石灰处理种植穴,清除苗床带有病原菌的基质,集中消毒处理,防止病害蔓延。

对已经发病的苗木,用敌克松、多菌灵等药剂交替防治。在生产管理上,注意合理密度育苗,加强通风透气,适当作高床并控制苗床的湿度,选择透气性好的沙壤土加黄心土做营养基质,止病原菌兹生和侵染;合理施肥,提高苗木的木质化程度,用已木质化的壮苗上山造林,减少灼伤,最低限度地降低生产上的损失。

另外,在采集插穗时注意切口的完整性,减少操作损伤,扦插前进行伤口消毒处理,防止病原菌从切口处侵入危害。尖镰孢霉菌除与马占相思枯萎病的病原菌属相同的种外,还与松杉苗木猝倒病及油桐枯萎病的病原菌属同一种,但它们是否属于同一小种或各为专化型,有待进一步研究。

花卉线虫病症状及综合防治措施


如何防治花卉线虫病?

花卉具有美化环境、发展经济的重要作用,其种植的种类和面积逐年增加,但受到线虫的为害也越来越严重。

症状

植物线虫主要为害菊科、报春花科、蔷薇科、凤仙花科、秋海棠科等花卉。此病为害根部、叶子、花芽和花。症状主要有两种类型:

1、地上部症状:

此类症状以滑刀线虫,叶片表现出多角形的坏死斑、芽畸形,全株矮化,为害菊花、大丽花、早小菊等,虫体侵害叶和芽。茎线虫,表现为叶片变形,花卉矮化,甚至不能开花。为害郁金香、风信子、唐菖蒲、水仙等,虫体侵害球茎和块茎等。

2、根部症状:

根部肿大畸形呈鸡爪状,根组织变黑腐烂,如为害牡丹、芍药、四季海棠、月季、凤仙花、仙客来等,虫体侵害植物根系。也有的根上产生球状根结。

发生特点

线虫在不同地区和不同花卉上,1年发生代数不同,一般几代至10多代,以卵、幼虫和成虫在病株和土壤中越冬。虫体借雨水、灌溉、工具、土壤、花苗、种球等传播。翌年春季土温上升后,卵孵化,幼虫从气孔、皮孔、伤口等处侵入。土壤温度在15-30℃时,有利于根结线虫和茎线虫发育与侵染。在适宜条件下,20-30天就可完成1个世代。一般沙质土壤发病严重。有的线虫还能传播病毒。从春到秋,种群数量呈递增趋势,群体结构呈多样化发展。

苗木养护新知 如何综合防治园林植物线虫病


由于线虫危害后,被害植物往往有病理变化过程,引起的症状同植物病害相似,因此常常被误诊。如月季线虫病常被误认为是月季根癌病,菊花芽线虫常被认为是菊花叶斑病,水仙线虫病常被认为是水仙腐烂病等等。为此,准确鉴别线虫是线虫防治的重要环节。

1.线虫病鉴别方法

(1)取危害部位作切片、进行镜鉴,这是科学准确识别线虫的基本方法。

(2)取清水一盆,将患病部位或者根部在水中反复荡涤,待盆中水面平静后仔细观察,看是否有线虫漂浮在水面来识别线虫。

(3)外部特征观察确诊。一看花卉种类是否容易感染线虫;二看植物整体长势,是否有线虫感染的情况,花木感染线虫后多表现为生长不良、矮化、畸形、变色腐烂,尤其是环境条件较差时,容易失去观赏价值甚至死亡;三作重点分析,区分根瘤形成是线虫引起还是细菌、真菌等原因引起的以及腐烂死亡的根源。

2.了解线虫生存环境

花木线虫一生大部分时间在土壤中,适宜的温度为摄氏2030度,适宜的土壤含水量为40%45%。疏松、通气良好、排水性强的湿润土壤最适宜线虫生存,因此瘠薄的沙质土线虫病重,壤土次之,粘土有机质含量多的土壤线虫病较轻。土壤含盐量低易于线虫生存。

线虫以卵、幼虫和成虫直接在土壤中或随病株残体在土壤中越冬,一般可存活13年。越冬幼虫成虫直接侵染寄主组织,次年条件适宜时卵内幼虫孵出,一般以2龄幼虫侵染寄主组织。传播途径可分为主动传播和被动传播。主动传播是指线虫在有水或水膜的条件下主动移动,被动传播是指雨水、灌溉水流动传播,病虫苗木、种子、土壤传播以及少数昆虫传播。

甘薯天蛾的虫害防治方法


甘薯天蛾,别名甘薯天蛾、甘薯叶天蛾、白薯天蛾、旋花天蛾,属鳞翅目天蛾科,主要危害甘薯、牵牛花、旋花科、豆科、茄科植物等多种作物,分布浙江、上海、江苏、福建、山东、安徽、河北、内蒙古、四川等地。甘薯天蛾如何防治?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47~50毫米,翅展90~100毫米。头暗灰色,胸部背面灰褐色,胸背有2丛八字形鳞片,腹背面中央有1条较宽的灰黑色纵带,每节两侧顺次有白色、红色和黑色3条横带,似虾壳状。前翅灰褐色,有不规则锯齿状及云纹状纹;后翅灰色,有4条黑褐色横纹。

卵:球形,直径2毫米,淡黄绿色,表面光滑。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50~70毫米,体色有黄褐色和淡绿色2个类型。幼虫头部有2条黑色纹,虫体有许多环状皱纹,第8腹节有1末端下弯的尾角;尾角橙黄色,末端黑色;体侧有7条斜纹。

蛹:长56毫米,红褐色,口器吻状,延伸卷成长椭圆形,环状。

发生特点

一年发生3~5代,以蛹在土中越冬。次年5月中旬羽化。成虫喜食糖、蜜,具趋光性和趋嫩性,飞行力强。成虫白天潜伏叶荫处,黄昏出来觅食,交尾产卵,卵多散产于叶背,或叶柄上。卵期5~6天。初孵幼虫在叶背取食叶肉,3龄后多沿叶缘取食,造成缺刻,食量大时仅剩叶柄。蜕皮4次老熟,潜人土中5~30毫米深处化蛹。蛹期14天。

防治要点

①成虫诱杀。在主害代成虫盛发期用东方红电子灭蛾灯或糖醋液诱杀成虫。

②田间零星发生时可在农事操作中进行人工捕杀。

③冬季深翻土地,消灭越冬蛹,减少虫源。

④药剂防治。掌握在幼虫盛孵时喷药杀灭。

甘薯麦蛾的虫害防治方法


甘薯麦蛾,别名甘薯卷叶虫,属鳞翅目麦蛾科,主要危害危害甘薯、蕹菜和其他旋花科植物。国内除新疆、宁夏、青海、西藏等地未见报道外,其余各省(区)都有发生,尤以南方薯区发生为重。甘薯麦蛾如何防治?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约8毫米,翅展约18毫米,翅宽2.5毫米;黑褐色,头顶与颜面紧贴深褐色鳞片,唇须镰刀形;前翅狭长,锈褐色,具暗褐色混有灰黄色的鳞粉,翅和翅脉绿色,近中央有白色条纹,中室内有2个眼状纹,其外部灰白色,内部黑褐色,翅外缘具5个横列的小黑点。后翅宽,后翅暗灰白色,缘毛甚长。卵:椭圆形,长约0.6毫米,初产乳白色,后变淡黄褐色,表面有细纵横脊纹。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约15毫米,细长纺锤形,头稍扁平,黑褐色。前胸背板褐色,两侧黑褐色呈倒八字形纹,背板外白色。中胸至第2腹节背面黑色,但中、后胸及第1、2腹节的前侧方均为白色。第3腹节以后各节底色为乳白色,亚背线黑色,第3~6腹节的亚背线又有1条黑色向后斜伸的分支。全身有稀疏的长刚毛着生于黑色的圆形小毛片上。

蛹:头钝尾尖,长约8毫米,黄褐色;全体散生细毛,腹部前4节背面节间有深黄色胶状物,第4~7节背面近后缘处有深黄褐色短小刺毛群,腹末有钩刺8个,环状排列。

发生特点

甘薯麦蛾在浙江及长江中下流地区年生3~4代,华南年发生6~9代,以蛹在田边杂草或残枯叶内越冬。田间发生世代重叠,越冬代成虫在5月中、下旬羽化,6~9月为发生盛期,10月底左右开始越冬。

成虫有趋光性,羽化后当晚交配,次晚产卵,卵散产于嫩叶背面的叶脉交叉处,也产于新芽、嫩茎上。每头雌蛾平均产卵量在80粒左右,卵期3~7天。幼虫共4龄,孵化后即取食危害叶片,2~3龄开始吐丝卷叶,在卷叶内取食叶肉,排泄粪便,留下表皮造成点片发白,后变褐枯萎。严重时仅剩网状叶脉,形成天窗被害状,后期将叶片吃成孔洞,1条幼虫可转移危害多张叶片。幼虫还能食害嫩茎和嫩梢。幼虫行动活泼,一触即跳跃落地,老熟后在卷叶或土缝中化蛹。

防治要点

①清洁田园。生产中及时清理田间残株败叶,收获后及时处理薯蔓,烧毁残株落叶,清除杂草,以消灭越冬虫源。

②成虫诱杀。采用甘薯麦蛾性诱剂诱杀成虫。

③人工捕杀。初见幼虫卷叶危害时,结合栽培管理,随手捏杀新卷叶中的幼虫。

④药剂防治。掌握幼虫发生初期尚未卷叶前适时进行喷雾防治。药剂可选用5.7%天王百树乳油3000~4000倍液,或48%乐斯本乳油1000倍液,或5%卡死克乳油1000~2000倍液等。施药时间以16∶00~17∶00时为宜。

如何防治燕麦胞囊线虫


1、植物检疫

我国过去一直未见发生燕麦胞囊线虫的报告,目前仅是少数地区小面积发生,划为疫区,全力扑灭。实行严格的检疫制度,限制H.avenae向无病区扩散与传播,这是全国麦区的迫切任务。

2、农业栽培技术措施

(1)轮作通过与非寄主植物(如豆科植物大豆、豌豆、三叶草和苜蓿)和不适合的寄主作物轮作,可降低H.avenae的田间群体密度。而与非寄主作物—如豆科植物进行3年的轮作可使线虫数量大为降低,而且这样的轮作是经济有效且可行的。在澳大利亚,与豆科植物进行轮作的另一个好处是能改善土壤氮素缺乏的状况。

在我国病区实行与水稻、油菜、棉花等轮作是切实可行的。

(2)调节播期土壤温度对H.avenae的生活史及其对寄主的为害有着极大的影响,低温可以刺激卵内幼虫的孵化和抑制寄主根系的生长。在维多利亚和澳大利亚,提倡适时播种,一般在5月下旬土壤温度降至8~12℃时就播种,随着温度再降低幼虫大量孵化侵染时,小麦植株的根系已发育良好抗侵染能力增强,降低了线虫的为害程度。

《甘薯茎线虫的综合防治》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关于植物茎的知识”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