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茄子的茄黄斑螟虫害防治方法》,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茄黄斑螟,别名茄螟、茄白翅野螟、茄子钻心虫,属鳞翅目螟蛾科,是我国南方地区茄子的重要害虫,也能危害马铃薯、龙葵、豆类等作物。主要分布在台湾、华南、华中、华东和西南地区。怎么防治茄黄斑螟?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6.5~10毫米,翅展约25毫米。体、翅均为白色,前翅具4个明显的黄色大斑纹,翅基部黄褐色,中室与后缘之间呈一个红色三角形纹,翅顶角下方有一个黑色眼形斑。后翅中室具一小黑点,并有明显的暗色后横线,外缘有2个浅黄斑。栖息时翅伸展,腹部翘起,腹部两侧节间毛束直立。

卵:长约0.70.4毫米,外形似水饺,卵上有2~5根锯齿状刺,大小长短不一,有稀疏刻点;初产时乳白色,孵化前灰黑色。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15~18毫米,多呈粉红色,低龄期黄白色;头及前胸背板黑褐色,背线褐色;各节均有6个黑褐色毛斑,呈两排,前排4个,后排2个,各节体侧有1个瘤突,上生2根刚毛。腹末端黑色。

蛹:长8~9毫米,浅黄褐色,腹第三、四节气孔上方有一突起。蛹茧坚韧,有内外两层,初结茧时为白色,后逐渐加深为深褐色或棕红色。茧形不规则,多呈长椭园形。

发生特点

在长江中下游年发生4~5代,以老熟幼虫结茧在残株枝叉上及土表缝隙等越冬。翌年3月越冬幼虫开始化蛹,5月上旬至6月上旬越冬代羽化结束,5月份开始出现幼虫为害,7~9月为害最重,尤以8月中下旬为害秋茄最烈。

成虫白天不活动,多躲在阴暗处,受惊后在植株行间作1~2米低空飞行,在夜间活动极为活泼,可高飞,成虫趋光性不强,具趋嫩性。每雌蛾产卵80~200粒,卵散产于茄株的上、中部嫩叶背面。幼虫为害蕾、花,并蛀食嫩茎、嫩梢及果实,引起枯梢、落花、落果及果实腐烂。秋季多蛀害茄果,一个茄子内可有3~5头幼虫;夏季茄果虽受害轻,但花蕾、嫩梢受害重,可造成早期减产。夏季老熟幼虫多在植株中上部缀合叶片化蛹,秋季多在枯枝落叶、杂草、土缝内化蛹。

茄黄斑螟属喜温性害虫,发生危害的最适宜气候条件为20~28℃,相对湿度80%~90%,浙江及长江流域发生危害盛期7~9月。

防治要点

①农业防治:及时剪除被害植株嫩稍及茄果;茄子收获后,要清洁菜园,及时处理残株败叶,以减少虫源。

②药剂防治:幼虫孵化始盛期防治,药剂可选用5%锐劲特悬浮剂2500倍液,或48%乐斯本乳油1000倍液,或20%杀灭菊酯2000倍液,或21%增效氰马乳油3000倍液,或10%菊马乳油1500倍液,或5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喷雾防治。

编辑推荐

甘蔗黄斑病的综合防治方法


甘蔗黄斑病又称甘蔗黄点病、赤斑病,是使甘蔗受害较重的叶部病害。分布在华南、华中及西南蔗区。现将其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1、发病症状

幼嫩蔗叶染病,病斑为不规则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一,边缘不整齐,初发病时叶尖处病斑居多,较分散,黄色,病情扩展时病斑相互融合,渐变为红色,有时黄、红斑并存,成熟病斑表面常生灰白色毛茸状物,背面尤多。

2、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丝体在病叶组织里越冬,条件适宜时,病斑上产生的分生孢子借气流和风雨传播,落至叶片上,在有露水或雨水条件下,孢子萌发,产生芽管从气孔或直接穿透表皮侵入,经潜育形成病斑。

病部产生大量分生孢子,不断进行多次再侵染。高温、多湿利其流行,7~9月气温高、雨量多易发病。每年发病迟早及严重度与台风和暴雨有关,台风刮得早,发病也早;暴风雨频繁,发病重;反之,发病晚且轻。此外,重施偏施氮肥、生长茂密、通风透光不良、地下水位高发病重。品种间差异明显。

3、防治方法。

①选用抗病品种。

②建立蔗田排灌系统,及时排除积水,有效地调节蔗田湿度。

③加强管理。高温多雨季节及时剥去病叶、老叶,集中烧毁,减少初侵染源。采用甘蔗配方施肥技术,注意氮磷钾合理配合施用,严防偏施、过施氮肥,病区在雨季到来之前,适当增施钾肥,提高抗病力。

④发现中心病株后,及时喷洒50%苯来特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1:100倍式波尔多液,隔7天喷1次,共防3~4次。

速生杨黄斑星天牛的防治方法


速生杨为杨树中的优良品种,速生杨的特征就是生长快,现将速生杨黄斑星天牛的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发病症状

主要以幼虫蛀食树干形成虫道,轻者致使树木生长缓慢,重者枯梢断头或整株枯死,木材失去利用价值。

防治方法

1、幼虫期化学防治

注孔法:将药液注射入虫孔防治树干内大幼虫。多种农药的高浓度药液均有效果。

内吸法:用50%久效磷乳油、50%甲胺磷乳油、40%氧化乐果乳油、40%乐果乳油、60%的3911乳油50倍注入树体,杀灭树干上部幼虫。

喷孔法:用于防治皮下幼虫,采用机动或背负式喷雾器喷干或涂干。药剂用2.5%功夫乳油,25%菊乐合脂乳油、5%来福灵乳油,2.5%氰菊酯乳油的200倍液;或50%马拉硫磷乳油,40%乐果乳油、40%久效磷羊毛脂1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乳油,50%辛硫磷乳油的50倍液。

毒签法:用磷化锌熏蒸毒签,或甲敌粉、灭害灵粉、2.5%溴氰菊酯粉触杀毒签防治大幼虫。

堵孔法:利用磷化铝片剂(1/81/16片)堵入虫孔,再以泥封口即可。

2、成虫期化学防治

毒圈法:以溴氰菊酯毒棒或西维因毒棒在产卵部位涂2厘米宽的毒圈。

涂干法:以5%西维因粉剂加水喷或涂于直径615厘米的树干上。

药环法:以5.7%百树得乳油+柴油、2.5%功夫乳油+柴油50%敌敌畏乳油+柴油(药油比1:10)于树干上喷环。

小麦黄斑叶枯病防治方法


小麦黄斑叶枯病又称小麦黄斑病,在全国各麦区均有发生,除寄生小麦外,还可以寄生大麦、黑麦、燕麦以及冰草、雀麦等50余种禾本科草。

症状

主要为害小麦叶片,初生黄褐色斑点,后扩展为椭圆形至纺锤形大斑,病斑中央色深,有不大明显的轮纹,边界不明显,外围生黄色晕圈,后期病斑融合,致叶片变黄干枯。有时此病与其他叶斑病混合发生。大麦和燕麦抗病,被侵染后仅形成微小黑点型病斑。

病原

Drechsleratritici-repentis(Died)Shoem称小麦德氏霉,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异名Helminthosporiumtritici-vulgarisNisikado。有性态为Pyrenophoratritici-repentis(Died)Drechsler。子囊孢子无色至黄褐色,长椭圆形,具横隔膜3个,纵隔0-1个,大小42-69×14-29(μm)。无性态分生孢子浅色至枯草色,圆柱形,直或稍弯,顶端钝圆,下端呈蛇头状尖削,脐孔腔型凹陷,具离壁隔膜1-9个,大小80-250×14-20(μm)。

发病特点

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或粪肥中越冬,成为翌年主要侵染源。田间杂草和病株产生的种子也可带菌传病。翌年小麦生长期子囊孢子侵染,病部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致病害不断扩展。病原菌萌发和侵染的范围较宽,但叶面需保持湿润12小时以上。叶面保持湿润的时间越长,发病也越重。

防治方法

(1)选用抗耐病品种。冬小麦抗(耐)病品种有:豫麦21号、郑州8915、西农88号、西农881、秦麦12号、西农1376。

(2)改善耕作制度。提倡与非寄主植物进行轮作;选用无病种子,合理密植,提高播种质量。

(3)加强田间管理。秋翻灭茬,加快土壤中病残体分解,减轻苗期发病;提倡施用日本酵素菌沤制的堆肥;合理灌水,控制田间湿度。

(4)种子处理①用种子重量0.2%-0.3%的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或335纹霉净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0.2%拌种,也可用20%三唑酮乳油按种子重量0.1%-0.3%拌种。小麦用三唑酮拌种影响小麦出苗严重的地区或品种,提倡用三唑酮与增产菌混用拌种可消除三唑酮对小麦出苗影响,用量每100kg麦种用三唑酮按种子量有效成分0.02%-0.03%,增产菌40-60g,增立菌代谢产生的生理活性物质中,含有类似于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成分,可解除三唑酮对赤霉素合成的抑制作用,促进种子萌发。②用50%退菌特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0倍液浸种24-36小时,防效80%以上。

(5)农药防治成株期当初穗期小麦中下部叶片发病重,且多雨时,喷洒70%代森锰锌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20%三唑酮(粉锈宁)乳油或15%三唑醇(羟锈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25%敌力脱乳油2000-4000倍液,能有效地控制整个生育期该病的扩展。

茄子病虫害的分辨及防治


1.病毒病

茄子病毒病分花叶型、坏死斑点型和大型轮点型。高温干旱、蚜虫为害易诱发病毒病发生。种子处理:先用清水浸种2~3小时,再用10%磷酸三钠溶液浸种20分钟,清水冲洗后催芽播种。与非茄科作物轮作3年以上。及时防蚜:药剂可选用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30000~40000倍液或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8000倍液或0.36%苦参碱水剂800倍液喷雾防治。药剂防治:病毒病发病初期可用2%宁南霉素水剂250倍液或20%吗胍乙酸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防治,7天一次,连续3次。

2.黄萎病

为害症状:一般在结果期发病,多从下向上或从一边向全株发展。初期叶片边缘及叶脉间变黄,后期叶片半边或全叶变黄。发病早期,病叶在晴热天中午前后萎蔫,早晚恢复,随着病情发展,病叶萎蔫后不再恢复并由黄色变成褐色,有时叶缘向上卷曲、萎蔫下垂或脱落,茄子颜色发白是怎么回事?严重时叶片脱光仅留茎杆,病株茎、根部维管束变成褐色,果小、质硬,成熟果维管束也呈黑褐色。种子处理:播前用0.2%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浸种1小时,或用55℃温水烫种15分钟。药剂防治: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并销毁,未发病株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灌根,每株250mL,5~7天1次,连续3~4次。

3.绵疫病

为害症状:果实受害,初现水渍状小斑点,扩大后上生白色棉絮状菌丝,内部变黑腐烂且易脱落;叶片受害呈水浸状褐色轮纹斑,并产生白色稀疏霉状物;花受害呈水浸状褐色湿腐;嫩茎受害,变褐、腐烂、缢缩,易折断,上部叶片萎蔫下垂;幼苗受害,常猝倒并有白色絮状菌丝产生。防治技术:发病初期用64%噁霜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防治,5~7天1次,连续2~3次。

4.白粉病

为害症状:主要为害叶片,整个生长期都易受到为害,染病初期在叶片正面、背面产生白色近圆形病斑后扩大连成片,呈白粉状,后期病叶成灰白色黄褐干枯,并产生黑褐色小粒点。农业综合防治:加强田间管理,及时通风降湿,增施磷钾肥。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选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12.5%腈菌唑乳油40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剂1500倍液或40%氟硅唑乳油8000倍液或50%醚菌酯干悬浮剂3000倍液喷雾,5~7天一次,连续2~3次。

5.红蜘蛛

为害症状:成螨、若螨群集叶背吸食叶汁,使叶片变黄、焦枯,呈锈色,如火烧状。防治红蜘蛛应在点、片发生期及时防治,药剂可选用1.8%阿维菌素乳油1500倍液或5%氟虫脲乳油1500倍液或73%炔螨特乳油1500倍液喷雾防治。

6.棕榈蓟马

为害症状:成虫活跃、善飞、怕光,白天常躲在叶背或心叶中,傍晚出来活动取食,取食有趋光性,幼苗、顶叶及花受害较重;成虫和若虫啜吸嫩梢、嫩叶、花和幼果的汁液,受害嫩叶嫩梢变硬缩小,叶脉变黑褐色,茄果表皮粗糙,植株生长缓慢。防治技术:在茄子心叶有虫2~3头时,应及时用药剂防,药剂可选用2.5%多杀霉素悬浮剂1500倍液或5%氟虫腈悬浮剂1500倍液或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7000倍液喷雾防治。

7.斜纹夜蛾

为害症状:成虫夜出活动,飞翔力较强,具趋光性。卵多产于叶背的叶脉分叉处,堆产,卵块常覆有鳞毛而易被发现。初孵幼虫具有群集危害性,常在卵块附近昼夜取食叶肉,留下叶片的表皮,使叶片成不规则的透明白斑,3龄以后则开始分散,老龄幼虫有昼伏性和假死性,白天多潜伏在土缝处,傍晚爬出取食,将叶片吃出小孔或缺口,严重时将叶片吃光,遇惊就会落地蜷缩作假死状。成虫诱杀:在成虫发生期用性诱剂或高压汞灯诱杀。药剂防治:根据害虫为害习性,防治适期应掌握在卵孵高峰至分散前,在用药时间上以傍晚为佳,用足药液量,均匀喷雾面及叶背。药剂可选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800倍液或10%虫螨腈悬浮剂1500倍液或15%茚虫威悬浮剂4000倍液或5%氟虫脲乳油1500倍液或24%甲氧虫酰肼悬浮剂2500倍液或2.2%三令(甲维盐微乳剂)3000倍液。

茄子疙瘩病的防治防治方法


日光温室温度过低时,茄子常会出现疙瘩果,疙瘩主要集中在果实前端,表现为指状高0.5~1厘米的突起。掰开果实发现,长疙瘩的地方,果皮与果肉间有较大的空隙。

发病原因

棚温过低,尤其是遇到特殊天气,连续3天白天棚温低于25℃、夜温低于15℃时,根系活动减弱,吸收的营养不能满足果实的正常生长需求,植株抗逆能力降低,易出现疙瘩果。

天气晴好时,虽然外界气温很低,但只要光照好,揭开草苫子后,棚内气温升得很快。由于果皮先受热,所以在上午9~10时,果皮与果肉温度相差很大。

长期处于这样的状态,果皮生长速度势必超过果肉,也会导致果实长疙瘩。此外,若赤霉素用量过大,常导致点花后果实发育速度很快,对外界的抗逆能力变差,也容易出现疙瘩果。

预防措施

针对这些原因,建议在管理时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棚室保温,尤其是保持夜间温度不低于15℃,以免造成根系活动能力变差。晴天时,拉开草苫子后1小时再给棚室放风,给棚室一个缓慢升温的过程,以免造成果实温度变化剧烈。

2、注意调整点花药中赤霉素的用量,一般2~3毫升对0.5公斤水即可。注意叶面肥的应用。可喷洒全营养型叶面肥或甲壳素等增强植株抗逆能力的叶面肥。

“十茄九蛀”!茄子坐果后,怎么管理?


一、症状:

以幼虫钻蛀为害茄子花蕾、花蕊、子房、嫩茎、嫩梢及果实,造成枝梢枯萎、落花、落果,影响产量。

早期夏季为害茄果虽较轻,但花蕾嫩梢受害严重,造成减产;秋季多蛀食茄果,一个茄果内常有3~5条幼虫,茄果受害后果表面出现蛀孔,果内虫粪堆积,严重影响食用和商品价值,此虫为害茄子等常造成“十茄九蛀”,虫果率高的达50%~85%,一般年份虫果率亦达25%~35%。

二、防治措施:

1、加强田间管理

及时清除田间落花,修剪被害植株嫩梢,及时摘除被蛀果实,并带出田外集中深埋或烧毁处理,减少虫源。

2、诱杀成虫

在茄子、豆类蔬菜面积较大地区,于5~10月架设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等诱杀成虫。

3、药剂防治

选择在当地有代表性的类型田,定期抽样调查茄黄斑螟消长动态,掌握在茄斑螟卵孵始盛期及时喷药。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药剂。可选用0.36%苦参碱、15%茚虫威、2.5多杀霉素等药剂,交替使用,严格掌握农药安全间隔期。喷药时一定要均匀喷到植株的花蕾、子房、叶背、叶面和茎秆上,喷药液量以湿润有滴液为度。

门茄坐稳果后,管理更不能松懈!

茄子在结果的时候,门茄坐稳果后,对肥水的需求量开始增大,应及时浇水追肥,肥随水浇,一般每公顷追人畜粪尿8~15吨,或磷酸二铵250千克。

门茄“瞪眼”后,晴天2~3天追施一次30%~40%的人畜粪,雨天土湿时3~4天追施浓度为50%~60%的人畜粪,或在下雨之前埋施尿素和钾肥,尿素和钾肥按1:1的比例混合均匀,每公顷埋施尿素和钾肥共450~600千克。

茄子在结果的时候怎样浇水和施肥?

对茄和四母斗茄相继坐果膨大时,对肥水的需求达达高峰。对茄“瞪眼”后3~5天,要重施一次粪肥或化肥,可随水浇施,视天干和土壤情况决定掺兑浓度。四母斗茄果实膨大时,再重施一次粪肥或氮肥。

茄子追肥应掌握以下原则:

氮、磷、钾平衡使用,有机肥和无机肥配合施用;有机肥作基肥,无机肥作追肥;磷钾肥作基肥早施,速效氮肥作追肥。

在果实生长最快时,是需水最多的时期,应重浇一次“壮果水”,以促进果实迅速膨大;

至采收前2~3天,还要轻浇一次“冲皮水”,促使果实在充分长大的同时,保证果皮鲜嫩,具有光泽,以后在每层果实发育的始期、中期及采收前几天,都按此要求及时浇水,以保证果实生长发育的连续性,但每次的浇水量必须根据当时的植株长势及天气状况灵活掌握。

总的来说,浇水量随着植株的生长发育进程而逐渐增加;而每一层果实发育的前、中、后期,又必须掌握少、多、少的浇水原则。茄子浇水可采取沟灌。

但前期只能灌畦高的1/2;中期可灌畦高2/3;后期可近畦面,不可温灌。

为了配合水分和养分管理,并准确掌握灌水标准,每层果的第一次浇水最好与追肥结合进行。

茄子叶霉病的防治方法


茄子叶霉病是茄子的常见病害之一,主要为害茄子的叶和果实,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真菌褐孢霉,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植株栽植过密,株间生长郁闭,田间湿度大或有白粉虱为害易诱发此病,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茄子叶霉病的防治方法吧!

危害症状

茄子叶霉病主要危害叶片、叶柄和茎干。叶片染病初在叶背面产生白色霉斑,然后霉斑逐渐扩大,颜色初为褐色,后变成棕黑色,病斑近圆形至不规则形,大小差压很大,叶片正面略褪绿。病情严重时,叶片正面也现霉层,产生褪绿色浅黄斑点或者斑块,后期病斑融合枯死。

发病条件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随病残体遗留在地面越冬,翌年气候条件适宜时,病组织上产生分生孢子,通过风雨传播,分生孢子在寄主表面萌发后从伤口或直接侵入,病部又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植株栽植过密,株间生长郁闭,田间湿度大或有白粉虱为害易诱发此病。

防治方法

1、农业措施: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集中深埋或烧毁。栽植密度应适宜,雨后及时排水,降低田间湿度。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集中深埋或烧毁。栽植密度应适宜,雨后及时排水,注意降低田间湿度。

2、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开始喷洒50%甲基硫菌灵·硫磺悬浮剂800倍液,或10%世高(恶醚唑)2000倍液,或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40%新星(福星)乳油8000倍液,或60%防霉宝2号水溶性粉剂1000倍液,每7天喷药1次,连喷2~3次。

茭白二化螟虫防治


二化螟是茭白的重要害虫。幼虫蛀茎或食害心叶,造成枯心苗、枯茎,减少基本苗数。结茭期蛀入肉质茎为害,产生枯茎和虫蛀茭,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往往盲目使用高毒农药,不但达不到理想的防治效果,反而造成部分茭白的农药残留超标。因此,有必要对茭白螟虫进行无害化治理。

1、茭白采收后到越冬幼虫活动转移前,火烧茭墩和枯叶残株,或齐泥割掉茭白残株。在幼虫转移为害前,铲除田埂、田边杂草,消灭各代幼虫。

2、灌深水灭蛹。在幼虫化蛹前,排干田水,使幼虫化蛹位置降低,待化蛹高峰期灌深水10-15cm,过3-5天后排水,可杀死蛹。

3、药剂防治。亩用5%锐劲特悬浮剂40ml,在卵孵高峰期兑水50公斤均匀喷雾,持效期长达25天,一个代次只需用药一次,即可达到理想的控害、保苗效果。

4、用锐劲特防治茭白螟虫单次使用亩成本相对较高,但用其他药剂防治,至少需2次用药,加上工本,成本远胜锐劲特,而防治效果远不如锐劲特。因此,推广应用锐劲特可减少甚至避免高毒、高残留农药在茭白上的使用,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降低农药残留,并保证茭白安全、放心食用。

紫菜丝状体黄斑病的防治措施


紫菜是在海中互生藻类的统称。紫菜属海产红藻。叶状体由包埋于薄层胶质中的一层细胞组成,深褐、红色或紫色。同时紫菜还可以入药,制成中药。那么栽培期间紫菜丝状体黄斑病的防治措施有哪些呢?

该病原体是一种好盐性病菌。当光线偏强,盐度上升,温度升高或环境多变时易发生此病。

发病时先在贝壳边缘或磨损处的壳面上生出2~5毫米的黄色针状小斑,以后逐渐增多和扩大,互相连成大斑,大黄斑边缘变红,中心发白,可导致紫菜丝状体全部死亡,危害极大。

防治措施

1、对培养紫菜丝状体的海水要做到充分黑暗沉淀,光线、盐度要在适宜范围内。

2、保持室内池水清洁,及时消毒,同时避免贝壳表面丝状体受伤。

治疗方法

1、用100毫克/升对氨基苯磺酸和25毫克/升的对硝基酸浸泡15~20小时。

2、用2毫克/升高锰酸钾浸泡15小时,或用2~5毫克/升的有效氯海水浸泡5~7天。

3、如果在丝状体的膨大藻丝与双分孢子期,可用盐度为13的海水浸泡两天治疗;如果是丝状藻丝期发病,可用淡水浸泡一天后改换新的沉淀海水,有明显治疗效果。

茄子绵疫病的病害防治方法


茄子绵疫病,又称烂茄子,在各菜区普遍发生,露地茄子、保护地茄子均可危害。初夏多雨或梅雨多雨或秋季多雨、多雾的年份发病重。发病严重时常造成果实大量腐烂,直接影响产量。现将茄子绵疫病的病害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1、危害症状

从苗期到成株期均可发病,主要危害果实。果实染病,多以下部老果较多,发病初期出现水渍状小斑点,逐渐扩大并产生茂密的白色棉絮状菌丝。果实内部变黑腐烂且易脱落。病果落地后,由于潮湿可使全果腐烂,遍生白霉(菌丝体及孢子囊),最后干缩成僵果。

叶片被害,病部水浸状,褐色,有明显轮纹,潮湿时边缘不明显,扩展极快,病斑上生有稀疏的白色霉状物,干燥时病斑停止扩大,病部组织干枯。花染病,常在发病盛期,呈水浸状褐色湿腐。嫩茎染病,变褐腐烂、缢缩,易折断,上部叶片萎蔫下垂。幼苗染病,常发生猝倒现象,病部常产生白色絮状菌丝体。

2、发生特点

此病由真菌鞭毛菌亚门寄生疫霉菌PhytophthoraparasiticaDast.和辣椒疫霉菌P.capsiciLeon.侵染所致。病菌主要以卵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卵孢子萌发产生孢子囊,经雨水反溅侵染果实,在果实的病斑上产生孢子囊。孢子囊通过风雨传播、产生游动孢子或直接产生芽管进行再侵染。

病菌喜高温、潮湿的环境,发病最适宜气候条件为温度25~30℃,相对湿度90%以上。浙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茄子绵疫病的主要发病盛期在5~10月。茄子绵疫病感病生育期为座果期至采收期。

高温高湿、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密度过高、定植过迟、偏施氮肥、管理粗放、重茬及长果型品种的田块发病重。年度间初夏多雨或梅雨多雨或秋季多雨多雾的年份发病重。

3、防治要点

①农业防治:因地制宜选用抗病品种;选择高燥地块栽培;及时清除病果并带出田外集中深埋或烧毁;适当增施磷、钾肥,提高抗病性;与瓜类、豆类等蔬菜实行3~4年轮作。

②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及时用药,每隔7~10天喷药一次,连用2~3次,具体视病情发展而定。药剂可选用68%金雷水分散粒剂600倍,或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300倍,或56%靠山可湿性粉剂500倍,或80%山德生可湿性粉剂600倍,或64%杀毒矾超微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或72%克露可湿性粉剂600倍,或77%可杀得可湿性微粒粉剂500倍,喷雾防治。

茄子红粉病的病害防治方法


茄子是茄科茄属一年生草本植物,热带为多年生。茄子是一种典型的蔬菜,根据品种的不同,食用方法多样。现将茄子红粉病的病害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症状

主要为害地上部或茎基部及果柄,初病部变褐,皮层腐烂,表皮内外生有粉红色霉状物,致植株黄化、矮小或萎凋后死亡,一般不落叶。

病原

Trichothotheciumroseum(Bull.)Link称粉红聚端孢,属半知菌类真菌。异名:Cephalotheciumroseum。菌落初白色,后渐变粉红色。分生孢子梗直立不分枝,无色,顶端有时稍大,大小162.5~2002.5~4.5(m);分生孢子顶生,单独形成,多可聚集成头状,呈浅橙红色,分生孢子倒洋梨形,五色或半透明,成熟时具1隔膜,隔膜处略缢缩,大小15~288~15.5(m),常粘结簇生在分生孢子梗顶端。病菌发育适温为25~30℃,相对湿度85%左右。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丝、分生孢子在病株上、种子上、病残体上及土壤中越冬,翌年,苗期、成株均可染病,种子发芽时,分生孢子萌发,长出芽管,从伤口侵入,引起发病。适温22~28℃,在发病期间降雨多,相对湿度大易发病。

防治方法

(1)实行3~4年以上轮作。

(2)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保得生物肥等微生物肥料。如5406菌肥,可减轻发病。

(3)发病重的地区,在定棺时采用10%放线酮适量与工混匀后撒入定植穴,后定植。

(4)发病初期喷淋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硫磺;悬浮剂600~700倍液。采收前3天停止用药。

茄子白绢病的防治方法


白绢病属土传真菌性病害,病原菌无性阶段称齐整小菌核菌(ScleerotiumrolrsiiSace.),有性阶段为罗代阿太菌[Atheliafolfsii(Curiz)TuKimbiough]。此病寄生广泛,仅蔬菜就有20种以上,如黄瓜、西瓜、苦瓜、南瓜、茄子、番茄、辣(甜)椒、韭菜、菜豆、扁豆、胡萝卜、马铃薯、黄花菜、百合、魔芋、菊花等。

白绢病在南方多见,在北方发生较少。2000年春季,河南西部温室中茄子白绢病发生较重,病株率达10%~20%,实属少见。为此笔者对温室白绢病做了调查,同时采取了多种措施开展防治,取得了良好防治效果。

1症状及发病条件

白绢病主要为害茄子茎基部。病株茎基部表皮褐色腐烂,并产生白色具光泽的绢丝状菌丝状及黄褐色油菜籽状的小菌核。发病后,植株叶片、叶柄凋萎,一般叶片不脱落。有的叶片枯黄,也有的始终青绿,最后整株枯死,但根系一般完整。

病害主要靠地表菌丝的放射状伸延传播。该病有中心病株,发病适温30℃,相对湿度95%以上,即高温高湿利于病害的发生和流行。2000年春季本市气温较常年偏高,其中3月上旬至4月中旬平均气温12.4~13.4℃,较常年偏高2.1~3.1℃,温室内常出现28~30℃的高温,定植后连续2次大水,温度及湿度条件有利于白绢病发生。通过调查看出,凡整地不细,突击定植,管理粗放,浇水过多,不适时放风,未施腐熟有机肥,地势低洼,排水不良,不及时拔除中心病株、消毒处理病穴等的温室发病重。

2防治技术

(1)合理施肥浇水。定植前要施足腐熟有机肥。定植要选用大苗、病壮苗。定植后3~4d选择晴天上午浇1次水,并及时排湿,直到门茄瞪眼再开始浇水追肥。

茄膨大前需水少,不浇水,门茄膨大后需要水,要多浇水。一般随采收5~6d浇1次混水(即追肥水),然后再浇1次清水,浇水必须在晴天上午,小水勤浇,浇后中耕,使土壤透气,利于根系生长。按此法管理的5座温室,茄子白绢闰发病株率均在1%以下,而突击定植的8座温室病株率达10%~20%。

(2)拔除中心病株。中心病株是病害发生的信号,要准确识别,及早拔除,进行深埋或火烧,并用三石灰或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按1∶120比例拌细土,撒施病穴及周围土壤,进行消毒处理,对病田可选用20%甲基立枯磷乳油800倍液,或20%三唑酮乳油2000倍液,每667平方米加农用硫酸链霉素4克加15%恶霉灵水剂4毫升喷洒地面、灌穴或淋施1~2次,隔15~20d1次。

(3)加强栽培管理。栽培管理与病害发生有密切关系。要按大小苗分别定植。选择晴天上午热土移栽,对移栽苗营养钵提前浇水,使土块成团,不分根。整地要细致,做畦平直,放腐熟有机肥,适时放风排湿,交换气体。定植穴用细土封实,早揭苦、晚盖苫,增加光照时间,阴雨天要揭苫,争取散射光等。采用这些管理技术,可促进植株长势好,提高抗病力。

《茄子的茄黄斑螟虫害防治方法》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养护及病虫害防治知识”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