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樟树樟丛螟的虫害防治方法》,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樟丛螟,又叫樟巢螟,属鳞翅目螟蛾科。对樟树的危害较大,现将樟树樟丛螟的虫害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危害症状

樟丛螟初孵幼虫群集吐丝缀合两叶片或卷单叶,啃食叶肉,随着虫龄增长,食量逐渐增大,将附近的枝叶嫩梢缀合,形成鸟巢状的虫包,每只虫包内有幼虫数条或数十条,同一包内幼虫虫龄相差很大,严重时可将樟叶、嫩梢吃尽,树冠上挂满虫包,影响樟树生长和观赏。每年秋季调查,疏于防治的樟树单株有虫包百只以上。

防治方法

1、加强调查监测,掌握低龄幼虫盛期及时防治。

低龄幼虫(二片樟叶缀起时)覆盖物少,且耐药性差,最容易治灭,是防治的最佳期,因此,必须根据虫情预报和经常的实地调查,掌握每代樟丛螟低龄幼虫盛期,因地制宜及时做好防治工作。

2、选用高效、低毒、渗透性强、持效期长的对口农药

樟丛螟幼虫躲藏隐蔽、发生期长,樟树叶又具蜡质,防治农药应选用高效、渗透性强、持效期长的品种,行道树、风景林等施药还应兼具低毒。经过多年的筛选和总结实践经验,同时兼顾樟叶蜂、叶螨、蚧壳虫等其它害虫,可选用以下几种:ZW59.Com

1%阿维菌素乳油2000倍液;0.3%高渗阿维菌素乳油15002000倍液;40%毒丝本乳油8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45%丙溴辛硫磷(国光依它)1000倍液.国光乙刻(20%氰戊菊酯)1500倍液+乐克(5.7%甲维盐)2000倍混合液40%啶虫.毒(必治)1500-2000倍液。

3、保证施药质量,改进植保器械,提高防治效果

施药应做到压力足,全株树叶均匀喷透,淋湿虫包,并打透树冠内膛,根据樟丛螟的生物学特性,喷药宜在早晚进行,以提高防治效果。施药后要及时检查防治质量,发现存活幼虫仍较多应立即补治。由于常用的手动式喷雾器扬程低,影响施药质量和进度,同时对施药人员也不安全,因此有条件的要逐步改用扬程高(五米以上)的机动喷雾机,这也十分有利于虫情严重时的快速突击防治.

4、人工摘除虫包,减少虫源和危害

对树上的有虫包可采取人工摘除,集中烧毁或踩灭,以减少虫源和危害。

5、冬季加强养护管理

树干高1米左右涂白用生石灰+硫磺+食盐+水(比例为:10:1:1:40)搅拌均匀后涂白。一方面阻止老熟幼虫下树结茧在浅土层越冬;另一方面也可春季阻止幼虫上树。樟树周围进行松土,除去越冬老熟幼虫。

扩展阅读

樟树樟青凤蝶防治


樟树樟青凤蝶(raphiumsarpedonLinnaeue),又名青带樟凤蝶,蓝带青凤蝶,青带凤蝶,竹青蝶。属鳞翅目凤蝶科。

国内主要分布于陕西、四川、西藏、云南、贵州、湖北、湖南、江西、浙江、海南、广东、广西、福建、台湾、香港;国外主要分布于日本、尼泊尔、不丹、印度、缅甸、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菲律宾、澳大利亚。

樟树樟青凤蝶主要危害樟树、楠、月桂、白兰、含笑、阴香、鳄梨、柑橘等。初孵幼虫,先吃卵壳,后在嫩叶背面取食叶肉,3龄后食量增大,可将叶片吃尽,以23年生幼受害最烈。严重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和观赏。

形态特征:

樟树樟青凤蝶成虫翅展70~85mm。翅黑色或浅黑色。前翅有1列青蓝色的方斑,从顶角内侧开始斜向后缘中部,从前缘向后缘逐斑递增,近前缘的1斑最小,后缘的1斑变窄。后翅前缘中部到后缘中部有3个斑,其中近前缘的1个斑白色或淡青白色;外缘区有1列新月形青蓝色斑纹;外缘波状,无尾突。雄蝶后翅有内缘褶,其中密布灰白色的发香鳞。前翅反面除色淡外,其余与正面相似。后翅反面的基部有1条红色短线,中后区有数条红色斑纹,其他与正面相似。有春、夏型之分,春型稍小,翅面青蓝色斑列稍宽。

卵球形,底面浅凹。乳黄色,表面光滑,有强光泽。直径与高均约1.3mm。

幼虫初龄幼虫头部与身体均呈暗褐色,但末端白色。其后随幼虫的成长而色彩渐淡,至4龄时全体底色已转为绿色。胸部每节各有1对圆锥形突,初龄时淡褐色;2龄时呈蓝黑色而有金属光泽;到末龄时中胸的突起变小而后胸的突起变为肉瘤,中央出现淡褐色纹,体上出现1条黄色横线与之相连;气门淡褐色;臭角淡黄色。即将化蛹时体色为淡绿色半透明。

蛹体色依附着场所不同而有绿、褐两型。蛹中胸中央有1前伸的剑状突;背部有纵向棱线,由头顶的剑状突起向后延伸分为3支,两支向体侧呈弧形到达尾端,另1支向背中央伸至后胸前缘时又二分,呈弧形走向尾端。绿色型蛹的棱线呈黄色,使蛹体似樟树的叶片。体长约33mm。

樟巢螟综合防治技术


樟巢螟是香樟树上的主要害虫。近年来,随着我市樟树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樟巢螟的发生为害日趋严重,不少公路两侧、城镇绿化地带以及苗木生产基地的樟树均受到为害,严重地段樟树叶片全被吃光,树上挂满鸟窝状的虫包,严重影响环境绿化和苗木生产。因此,各地要高度重视樟巢螟的防治,有效控制其发生和为害。

一、发生情况

樟巢螟又名樟叶瘤丛螟,属鳞翅目,螟蛾科。该虫在我市一年发生二代,以老熟幼虫在树冠下的浅土层中结茧越冬,次年5月中、下旬成虫羽化。成虫产卵于二、三张叶片缀合间隙内,每个卵块10140余粒,平均30粒左右。初孵化幼虫具有群集性,常将数张叶片缀合形成虫包,幼虫躲在虫包内啃食叶片,每个虫包中常有数条至几十条虫不等,7月下旬第一代老熟幼虫下地结茧化蛹。第二代成虫7、8月份羽化产卵,9月中旬为二代樟巢螟幼虫暴食期,10月份以后,老熟幼虫陆续在树冠下的浅土层中结茧越冬。

二、为害特点

樟巢螟有两个明显的为害高峰期,第一代为害高峰在7月份,第二代为害高峰在9、10月份,如果温度适宜,幼虫为害时间可持续到11月份。樟巢螟的发生与为害,连片、单一林相地段重于混生林地段,公路行道树重于街道行道树(城区街道树下老熟幼虫难以入土结茧化蛹),上一代发生重的地段重于上一代发生轻的地段(成虫迁移能力不强),第二代重于第一代。气候因素对樟巢螟的发生有一定影响,冬春温度偏高少雨、秋季干旱少雨气温偏高年份发生严重。

樟巢螟综合防治技术

三、防治方法

对樟巢螟的防治,应按照治前控后的防治策略,采取以林业防治为基础、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技术。

1、林业防治措施,做到地上防治与地下防治相结合。

林业防治是基础。樟巢螟在连片单生香樟林地段的为害重于混生林地段,在选择行道绿化树种时,应以香樟树与非樟科其他树种适当搭配。同时,由于樟巢螟老熟幼虫在每年10月以后入土结茧越冬,虫茧比较集中在树冠下或松土约1~3cm的浅土层中,一直到次年4月中下旬化蛹,所以通过冬季翻耕土壤,能有效地消灭越冬虫茧,压低发生基数。另外,樟巢螟在幼虫为害期集中在虫巢内,易于发现,便于人工摘除虫包,消灭包内幼虫。特别在樟、桑混栽地段、鱼虾池附近以及樟巢螟发生严重的地段,应提倡人工防除,将虫包剪下集中销毁,不仅能有效地减轻当代为害、降低下代虫口基数,而且避免药剂防治造成的污染和鱼虾蚕中毒事故。

2、防治时间上,做到治前与控后相结合。

我市樟巢螟为害以二代为主,虫包大量出现约在9月上中旬,即二代幼虫盛发暴食期。樟巢螟成虫喜在树龄35年、生长旺盛、枝叶繁茂的香樟上产卵,往往上一代幼虫虫包较多的地段,下一代发生量也大。因此,在防治时间上,应做到治前与控后相结合,第一代防治时间,在6月底7月初用好第一次药,上年发生严重的地方隔710天再用第二次药;第二代防治时间宜安排在8月底9月初,发生严重的地区或地段隔710天再用第二次药。

3、药剂防治上,做到化学药剂与生物药剂防治相结合。

对公共场所绿化地带樟巢螟的防治,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应尽量使用生物农药和低毒、无公害农药品种,同时要注意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避免发生药害、中毒事故。常规农药可选用35%纵卷清500倍液、50%虫杀手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90%晶体敌百虫8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脂1500倍液或上述药剂混合使用;特异性杀虫剂可用25%灭幼脲SC1000倍液;生物农药可用1.1%绿浪EC1000倍液等配方。

园林植物病虫害樟巢螟症状及防治方法


(1)形态特征成虫翅展2530毫米,棕祸仪有银白色波状横纹。老熟幼虫,灰黑色。茧扁椭因形,丝质放牧,长约16毫米左右。幼虫的危害状很特殊,常将新梢枝叶缀结在一起,连同丝、粪粘成一团,远看似鸟巢状。

(2)生活史一年二代。以老熟幼虫在土层中结茧越冬。翌春4月中、下旬化蛹,至5月下旬羽化为成虫。

5月下旬至6月上旬交配产卵,6月中、下旬第一代幼虫开始危害,至7月下旬老熟幼虫化蛹,8月上旬第二促成虫羽化,8月中、下旬起第二代幼虫又开始危害。这一代很不齐,一直可以延续致11月底、12月初才全部入土结茧越各以在受害香樟根际周围的土层中较多。它吐丝和泥土钻结在一起,外壳完全似一个泥团,需仔细挖饱、寻找。此虫主要危害香梅树。幼虫根活跃,危害时将新梢枝叶粘结在一路连同虫粪结成鸟巢机严重阻碍新梢的生长树木长势日渐衰退,树冠枯萎。

(3)防治方法冬季组织人力在受害严重的香掉树,根际周围挖除虫茧。幼虫危害抵可采用手工摘除或用长柄工具摘除虫巢,集中烧毁。喷施90%品体敌百虫1000倍液,在虫巢周围(不一定全株)喷沉效果良好。在老熟幼虫入土结茧朗,喷施25%速灭成粉剂,毒化受害树根际周围的土层。

豆角豇豆螟的虫害防治方法


豇豆螟是豆角的主要害虫之一。由于其幼虫钻蛀在豆荚内取食豆仁,一般喷洒农药很难将其杀死。许多菜农连续多次喷药,甚至使用高毒、剧毒农药,不仅浪费劳力加大成本,而且造成农药残留影响消费者健康。

豇豆螟主要危害豆角,随春季豆角上棚后开始出现。成虫多将卵粒产于花蕾,嫩荚或叶柄上。幼虫孵化后即蛀入花蕾或幼嫩豆荚中取食,造成脱荚落蕾或雨后花蕾腐烂。蛀食入嫩荚中的幼虫随豆荚增大而长大,3龄后开始蛀入取食豆粒,为害严重时虫蛀豆荚率达到70%,雨天造成豆荚腐烂,严重影响产品质量,降低菜农收益。

由于豇豆螟成虫分散隐蔽,飞翔产卵范围较大,产卵量多,不容易喷药扑杀或诱杀;3龄以上幼虫钻蛀荚中,药剂很难将其杀死。因此,防治该虫应特别注意技巧,抓住其薄弱环节和关键时期用药才能达到效果,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种植管理上要求做到出苗一致,长势整齐,开花结荚期相对集中,以便在关键时期集中消灭该虫。因此要求加强肥水管理,一次性施足攻花攻荚肥,并适当摘去过于提早或延迟出现的零散花蕾。

2、及时清理田间脱落的花蕾,将其深埋或浸水沤烂,消灭落蕾中的幼虫,以减少田间虫源数量。

3、喷药杀豆荚螟要坚持治蕾为主的原则,在开花期喷杀在花蕾中的幼虫。喷药时间最好把握在晴天的上午810点,即花苞开放期。另外,谢花后豆荚长成10余厘米长时喷药12次可杀死初孵和蛀入幼荚的低龄幼虫。

4、使用的药剂要求对豆角花和幼荚无药害,并有较好的渗透。建议选用以下药剂:阿锐宝(45%乳油)10002000倍;安雷特(25%乳油)15002000倍;锐宁(25%乳油)2000倍;农斯特(40%乳油)15002000倍;速凯(44%乳油)20003000倍。

香樟树樟蚕的虫害防治方法


樟蚕属鳞翅目大蚕蛾科昆虫,一种野生吐丝昆虫,又称枫蚕。其丝可制成蚕肠线(伤口缝线)和优质钓鱼丝,故称渔丝蚕。中国、印度、缅甸、越南等国均有分布;中国多见于广东、台湾、广西、福建、江西、湖南等地。一化性,完全变态,以蛹越冬。

樟蚕食叶的植物种类很多,主要有香樟树、枫树、柜柳、野蔷薇、沙梨、番石榴、紫壳木及柯树等,食樟树叶者,丝质最优,食枫树叶者丝质较差。出现樟蚕的危害要注意采取措施及时防治。

防治方法:

1、灯光诱杀:利用成虫的强趋光性,于每年2-3月间成虫羽化盛期,用杀虫灯(黑光灯或佳多牌频振式杀虫灯)诱杀。

2、药济涂干:秋、冬季在树干基部(从地面到树干1.5米处)用石灰浆或石硫合剂涂干,可消灭卵块。

3、人工除治:在冬季人工刮除卵块,或利用其蛹期长、结茧密集的特点,于冬季(或6至7月)组织人力从树上将茧摘除,集中烧毁,减少越冬虫卵。也可在老熟幼虫下树时人工捕杀。

4、生物防治:雨季初期,可采用白僵菌粉炮防治,或喷施苏云金杆菌1~2亿/ml孢子悬浮液,效果良好。也可喷施无公害绿色农药25%阿维菌素灭幼脲3号悬浮剂15002000倍液(一般施药24小时后开始中毒死亡,使用前务必将瓶下部沉淀摇起,混匀后再使用,本剂对蚕有毒,养蚕区不宜使用)。

5、药剂防治:樟蚕幼虫3龄前抵抗力弱,并有群集性的特点,为防治最佳适期,及时喷施10%氯氰菊酯800~1000倍液,或50%马拉硫磷乳油800~1000倍液,或65%敌百虫乳剂500~800倍液,杀虫效果较好。也可使用森得保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或3%高渗苯氧威乳油3000-4000倍液,或1.2%苦烟乳油植物杀虫剂800-1000倍液,喷雾防治。4龄后则用90%敌百虫晶体500倍液喷洒。

板栗桃蛀螟的虫害防治方法


板栗营养丰富,含蛋白质、脂肪、糖以及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等。栗果除生食、炒食、煮食或做菜外,还可加工成罐头、栗脯、栗粉、栗子羹等。并有补肾益气,止血化瘀等药用价值。花、果壳、壳斗、树皮及根均可入药,具消肿解毒之功效

桃蛀螟是危害板栗果实最凶的害虫,在我国北方各粟产区,常因此虫的危害,虫果率约占30%左右,严重的年份和危害严重的地区,虫果率可高达50%以上,不但产量受到损失而且还会使果实品质大大降低。下面把防治板栗害虫桃蛀螟的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第一,诱杀成虫在栗园内适当设置黑光灯网点,诱杀成虫,效果也很好。

第二,及时脱粒栗蓬采收后,堆积5-6天,当栗蓬大部分开裂,幼虫尚未蛀入栗果时,应抓紧时间进行脱粒,可减少40%的虫果率。

第三,消灭越冬幼虫8、9月桃子采收后,严格清除虫果,防止幼虫迁出蔓延翌年成虫羽化前,彻底处理向日葵花盘、玉米秸秆和栗空蓬等越冬寄主;冬季消灭仓库中的越冬幼虫。

第四,药剂防治栗蓬采收后桃蛀螟在栗蓬堆积期间大量蛀食栗果,尤其在堆温升高、蓬皮沤烂开裂时大量为害。因此,这个时期是控制桃蛀螟为害的关键时期。应在栗蓬堆放开裂时,用含量为90%的敌百虫结晶体加水1000倍,均匀喷洒在栗蓬上,随喷随翻动,用药量为粟蓬重量的25%-30%,可减少80%的虫果率。或将栗蓬装入筐内,在盛药液的缸中浸一下再上堆,效果很好。

芸豆斑荚螟的虫害防治方法


芸豆又称四季豆、刀豆、菜豆。它原产于美洲的墨西哥和阿根廷,中国在16世纪才开始引种栽培。现将芸豆斑荚螟的虫害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芸豆斑荚螟为害特点:

幼虫危害叶、蕾、花及豆荚,卷叶危害或蛀入荚内取食幼嫩籽粒,荚内及蛀孔外常堆积粪便,轻者把豆粒蛀成缺刻、孔洞,重则把整个豆荚蛀空,受害豆荚味苦,造成落蕾、落花、落荚和枯梢。

芸豆斑荚螟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0-12毫米,灰褐色或暗黄褐色;前翅狭长,沿前缘有一条白色纵带,近翅基有一条黄褐色宽横带;后翅黄白色,边缘色泽较深。卵椭圆形,乳白至红色。老熟幼虫体长14-18毫米,背面紫红色,腹面绿色;前胸背板上有人字形黑斑,两侧各有1个黑斑,后缘中央有2个小黑斑。蛹外包白色丝茧。

芸豆斑荚螟生活习性:

每年生3-4代,以老熟幼虫在寄主植物或晒场附近的土表下结茧越冬。第二年春天4-5月成虫陆续羽化出土,成虫夜间活动,白天潜伏,有趋光性,飞行能力不强,在花蕾、嫩荚、嫩叶或叶柄上产卵。初孵幼虫蛀食嫩荚和花蕾,3龄后蛀入荚内食豆粒,可转荚危害,l0-11月老熟幼虫入土越冬。豆荚斑螟在高温干旱的情况下发生严重。

芸豆斑荚螟防治方法:

(1)豆类作物或豆科绿肥作物连作或邻作,可进行水旱轮作。

(2)冬、春季幼虫越冬期进行灌溉,可使越冬幼虫大量死亡。

(3)收获后及时翻耕,消灭土中的幼虫和蛹。

(4)老熟幼虫入土前,田间湿度高时,可施用白僵菌粉剂,每667平方米用1.5千克或干菌粉0.5千克加细土4.5千克。

(5)及时清除田间落花、落荚,摘除被害的卷叶和果荚。

(6)利用成虫的趋光性,进行灯光诱杀。

(7)在成虫盛发期和卵孵化盛期可喷药防治,可选用25%天达灭幼脲3号悬浮剂1500倍液、2%天达阿维菌素乳油2000倍液、10%除尽悬浮剂1500倍液、5%卡死克可分散液剂1500倍液、10%高效灭百可乳油1500倍液、2.5%敌杀死乳油2000倍液、20%速灭杀丁乳油2000倍液、5%锐劲特胶悬剂25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52.25%农地乐乳油1000倍液、5%抑太保乳油2000倍液等,每隔7天一次,可喷药1-3次。

芝麻荚螟的虫害防治方法


芝麻病虫害有很多种,荚螟荚螟就是其中一种虫害,芝麻荚螟主要危害芝麻结果部分,一般减产10%~20%,严重时达30%,使芝麻的品质显著下降。那么如何防治芝麻荚螟呢?

芝麻荚螟发生规律

芝麻荚螟在河南一年发生4代,世代重叠,以老熟幼虫越冬。7月下旬至11月下旬出现成虫,8月上旬为成虫盛发期。成虫有趋光性,白天多停息在芝麻叶背或杂草丛中,夜间活动产卵,卵散产于芝麻叶、茎、花、蒴果和嫩梢上,卵期6~7天。幼虫有迁移习性,取食叶肉,并喜钻入花心和蒴果内为害。幼虫期约15天,老熟幼虫在卷叶内、蒴果中或茎缝间结灰白色薄茧化蛹,蛹期约7天。完成一个世代需37~38天。

芝麻荚螟为害症状

幼虫吐丝将花、叶缠绕,取食叶肉,也常钻入花心、嫩茎和蒴果内取食,可将种子吃尽,蒴果变黑脱落,植株枯黄。

芝麻荚螟防治技巧

1.清除地头、路边、田间杂草和枯枝落叶。合理轮作,有条件的地区进行水旱轮作。精耕细耙,减少越冬虫源。苗期及开花期灌水,提高土壤湿度。

2.熏蒸:8月上旬成虫盛发期,用80%敌敌畏100~150克拌锯末和麦糠4千克,每亩放40堆,均匀堆在芝麻棵下,一般可维持药效8~10天。

3.喷雾:成虫盛发期后7~10天,为幼虫孵化盛期,此时喷药防治效果最佳。每亩用2.5%敌杀死乳油30~40毫升;20%速灭杀丁乳油20~30毫升;或用50杀螟松乳油25~30毫升,兑水50千克,稀释均匀喷雾。

4.喷粉:在幼虫孵化盛期,用1.5%乐果粉剂;2.5%敌百虫粉剂;2%杀螟松粉剂,每亩1.5~2千克,用喷粉器均匀喷洒。

茉莉叶野螟的虫害防治方法


茉莉叶野螟主要以幼虫取食茉莉花叶片,有时也为害花蕾和嫩枝。初孵幼虫群集叶背,取食叶肉,留下一层半透明的表皮。长大后将叶片吃成洞孔或咬成缺刻。也能啃食小枝皮层,引起叶片枯黄脱落,整枝枯死。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9~12毫米,翅展20~25毫米。全体深褐色,腹面淡黄。复眼黑褐。触角丝状。下唇须向上弯曲。前翅狭三角形,每翅有10个形状各异的透明白斑。后翅宽三角形,每翅有5个形状不同的透明白斑,基部白斑呈钩状,最粗大。腹部各节后缘中央及两侧鳞毛呈黄白色斑块。雄蛾腹部细长,静止时向上翘。

卵:椭圆形,长0.9~1.1毫米,卵面稍隆,具网状纹。

幼虫:全体绿色,头黄褐,老熟幼虫体长约20毫米,各体节毛片边缘灰黑色,刚毛基部漆黑色。

蛹:初呈绿色,后转淡黄绿色,长约12~14毫米。

发生规律

在南方一年发生10代,以幼虫越冬。成虫3~4月间出现,白天静伏,夜晚活动,交尾产卵。卵多产于叶面上,也有产于叶背和小枝上。卵块产,呈鱼鳞状排列,每头雌虫可产卵50~200粒。幼虫初时群集,三龄后扩散,常将枝叶连缀一起,隐藏其中,取食为害。秋季为害较烈。

防治方法

1、早春清园,扫除枯枝落叶,烧毁,以消灭越冬虫源。

2、生物防治。包括保护天敌,放卵寄生蜂,使用生物农药苏云金杆菌等。

3、药剂防治。在自然天敌无法控制其危害时,可选用90%敌百虫600~800倍稀释液,或50%杀螟松乳油1000倍稀释液,或2.5%溴氰菊酯1500~2000倍稀释液,或20%杀灭菊酯2000~3000倍稀释液,也可用24.5%多虫螨丁2000倍液、1.8%虫螨克2000倍稀释液喷雾。注意喷药要在采花后,菊酯类农药一般施用后5天以上才能采摘。

香樟树红蜡蚧的虫害防治方法


香樟树红蜡蚧为香樟树的主要刺吸类害虫。对香樟树的危害较大,现将香樟树红蜡蚧的虫害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1、形态特征

若虫初为淡红色,较扁平,后背部隆起,形成星状白色物质;雌成虫呈椭圆形,具暗红色蜡壳。

2、危害特点

以雌成虫和若虫群栖于芽梢、枝梢及新叶上,吮吸植株汁液。植株受害后新梢停止抽发,导致树势衰弱,渐至叶落枯枝,重者全株死亡。

3、生活习性

红蜡蚧一年一代,以受精雌成虫在树干上越冬,6月初开始孵化,7月上旬停止,8月下旬化蛹,9月中旬羽化、交尾。

4、防治方法

(1)结合冬剪,剪除有虫枝条。

(2)消灭越冬代雌虫,冬季喷施1次10~15倍的松脂合剂或40~50倍的机油乳剂。

(3)消灭越冬代若虫,春季发芽前,喷波美3~5度石硫合剂或3%~5%柴油乳剂。

(4)若虫期防治,对出土的初孵若虫,早春可在树根周围土面喷撒50%辛硫磷乳油100倍液;对植株上若虫,抓住孵化盛期(6月初--7月上旬)。可喷速扑杀1500倍液或氧化乐果1500倍液,每隔1周1次,连续3~4次。

(5)保护天敌,各类小蜂多是该虫的天敌。

向日葵斑螟的虫害防治方法


向日葵如果遇到斑螟的冲,可能会造成向日葵的花盘多腐烂发霉,以致降低产量和质量。现将向日葵斑螟的虫害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1、为害特点

l一2龄幼虫啃食筒状花,3龄后沿葵花子实排列缝隙蛀食种子,把种仁部分或全部吃掉,形成空壳或蛀花盘,把花盘蛀成很多隧道,并在花盘子实上吐丝结网粘连虫粪及碎屑,状似丝毡。

2、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812mm,翅展20一27mm,复眼黑褐色,触角灰褐色,丝状,基节长而粗,较其它节长约34倍。前翅长形,灰褐色,近中央处有4个黑斑;后翅浅灰褐色,具有暗色脉纹和边缘。成虫静止时,前后翅紧贴体两侧,与向日葵种籽很相似。卵长0.8mm,宽0.4mm左右,乳白色,椭圆形。

卵壳有光泽,具不规则的浅网状纹,有的卵粒在一端尚有1圈立起的褐色胶膜圈。幼虫老熟时体长10mm,淡黄灰色,腹面浅黄绿色,背面有3条暗色或淡棕色纵带,头部淡褐色,前胸盾板淡黄色,气门黑色,腹足趾钩为双序整环,别于桃蛀螟、玉米螟。蛹长11.2mm,褐色,羽化前呈暗褐色,腹部背面1至10节都有圆刻点,但以第二至第七节最多。第一节及第八节刻点较少,第九节与第十节则只有35个刻点,在腹面仅第五节至第十节有圆刻点,腹端有刺钩8根。茧长1217mm,梭形,丝质,鲜黄色或浅褐色。

3、生活习性

吉林、黑龙江年生12代,以老熟幼虫做茧在土中越冬。翌年7月下旬至8月上旬,葵花盛花期越冬代成虫出现,白天潜伏,傍晚开始活动,在花盘上取食花蜜交配产卵。卵多散产在葵花花盘上的开花区内,在花药圈内壁、花柱和花冠内壁着卵量最多,筒状花和舌状花上着卵很少。产卵盛期在8月上旬,卵期34天,幼虫有4个龄期。第一代幼虫经过1922天即老熟,多数幼虫老熟后入土做茧越冬,一部分幼虫老熟后落入土中吐丝做茧化蛹。在黑龙江省化蛹始期为8月17日,盛期8月2224日,末期9月9日,蛹经1216天即羽化为第一代成虫。一代成虫出现期8月28日至9月8日,盛期9月46日,由越冬代成虫产卵到出现第一代成虫历时36天左右。

4、防治方法

(1)选用抗虫品种硬壳层形成快的品种受害轻或不受害,小粒油用种较大粒食用种受害轻。

(2)秋翻冬灌可将大批越冬茧翻压入土,减少越冬虫。

(3)于8月上旬幼虫期喷洒90%晶体敌百虫500一1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000一1500倍液、25%爱卡士乳油1500倍液。

荞麦草地螟的虫害防治方法


草地螟(LoxostegesticticalisL.)属鳞翅目,螟蛾科,别名网锥额野螟、甜菜网螟、黄绿条螟等。

1分布与发生时期

草地螟是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迁飞性害虫。我市各地均有分布,一般年发生1代~2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做茧越冬。越冬代成虫一般5月上、中旬出现,6月上、中旬盛发,1代幼虫危害期6月中旬至7月中旬,第2代幼虫一般年份危害较轻。自1996年开始,草地螟又进入了一个发生活跃期。尤其是20012003年在我市盛发。

2田间调查和防治适期

依据草地螟预测预报技术规范中的系统调查决定防治适期,依据系统调查决定幼虫普查时间,并依据普查结果确定防治范围和面积。

系统调查在每个世代成虫出现高峰前后,解剖雌蛾卵巢,当3-4级雌蛾占50%以上时,由此向后推迟9~12d(卵期3~5d,1龄期2~5d,2龄期2~3d,3龄期2~3d),即可做出防治适期预报。同时,立即开始对本地区适宜草地螟发生的作物及地边杂草进行一次全面普查(即一般在各代成虫发生盛期、田间(13)龄幼虫大量出现时)。普查面积不少于当地寄主作物播种面积的3%,普查时每块田随机选取5个点,密植作物和杂草每点取33cm33cm,稀植作物每点(510)株,可以把作物和杂草上的幼虫拍打在塑料布上,统计塑料布上的虫量,最后把查到的虫量按行距和株距折算成每平方米虫量。

3防治目标

通过采取综防统治措施,控制草地螟一代幼虫不发生大规模迁移危害。应急防治区危害损失率控制在8%以下。尽量降低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环境污染。

4防治策略与技术措施

(1)防治策略

草地螟防治策略是以药剂防治幼虫为主,结合深耕冬灌压低农田越冬基数、灯光诱杀成虫、除草灭卵,挖防虫沟或打药带阻隔幼虫迁移危害。应急防治区应以药剂普治三龄以下幼虫为主,组织好统防统治,注意对五边地的防治,及时检查防效,防止迁移危害。应注意对幼虫聚集危害的地块进行喷药挑治。

(2)技术措施

准确预报是适时防治草地螟的关键。各地要严格执行《草地螟测报调查规范》,及时掌握草地螟发生情况,汇总、分析虫情,并在电视广播上发布虫情预报,宣传防治技术,提高虫情信息入户率,指导农民及时开展防虫。

1、种植非喜食作物,实行生态控制

在以坡梁地为主靠近荒坡、草滩的农牧交界带,尽量种植荞麦、糜黍等草地螟非喜食作物,减轻受害程度。

2、诱杀成虫

用频振式杀虫灯结合诱杀其它害虫的同时诱杀草地螟成虫,每盏灯控制面积50亩左右。灯应安置在视线较开阔,周围无遮挡物,种植玉米、豆类、向日葵、苜蓿等作物田附近的场所。应充分利用原有线路及电杆,高度以灯底高出周围主要作物顶部20cm为宜。

3、除草灭卵

对于非喜食作物如禾本科作物、马铃薯等,可于卵盛期前除净田间杂草。对于喜食作物如麻类、豆类、向日葵等可于卵盛期结合中耕除草灭卵,将除掉的杂草带出田外沤肥或挖坑埋掉;同时除掉田边地埂和夹荒地的杂草,以免幼虫迁入农田危害。如大部分卵已孵化,须先打药后除草。在幼虫已孵化的田块,一定要先打药,后除草,以免加快幼虫向农作物转移而加重危害。

4、挖沟、打药带隔离以及田间防治,阻止幼虫迁移危害

在未受害或田内幼虫量少的地块和某些幼虫龄期较大虫量集中危害的地块,实行挖沟、打药带、立膜阻隔(集中打药)的方法,防止扩散危害。当幼虫在田间分布不均匀时,一般不宜全田普治,应在认真调查的基础上实行挑治。还要特别注意对田边、地头幼虫喜食杂草的防治。这样既降低防治成本,提高防效,又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当田间幼虫密度大,且分散危害时,应实行农户联防,进行大面积统治。

5、田间用药

在幼虫3龄前进行,即防治应在卵始盛期后10天左右进行为宜。当幼虫分布不均时,应选择虫量集中处实行挑治,同时注意对田边、地头、撂荒地幼虫的防治。药剂应选用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防治组织形式上实行连片防治,以防止幼虫迁移再次危害。要注意有选择的使用农药,尽可能的保护天敌。

6、深耕冬灌

晚秋或早春(秋季作物收获和末代幼虫入土后、春季成虫羽化前)对农区有越冬虫源的区域进行深耕,耕深要求1721cm。对虫源集中的田块应实施深耕冬灌。

《樟树樟丛螟的虫害防治方法》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养护及病虫害防治知识”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