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辣椒果部病害的防治方法》,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辣椒日灼病、脐腐病、软腐病和疫病四大果部病害,生产上又称四大烂果病。辣椒挂果期发生这四大病害,对辣椒的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因此,应及早进行有效防治。

1、日灼病

日灼病是在高温天气条件下,果实向阳部分受阳光直晒,使果皮褪色变硬,产生灰白色革质状斑,病部表面变薄,果肉组织坏死发硬。后期易被其他病菌浸染,出现黑霉并发生腐烂。

防治日灼病主要是要及时浇水,均衡供水,改善田间小气候。同时在整枝打权时适当留两片叶再摘心,这样可起到遮阳降温的作用,减少病害发生。

2、脐腐病

脐腐病即果实脐部受害,初呈暗绿色水渍状斑并迅速扩大,病部皱缩,后期表面凹陷。常因寄生其他病菌而变黑或腐烂。脐腐病的发生主要是因为高温干旱,土壤水分供应不足,辣椒植株钙元素供应不平衡,导致果实缺钙。另外,偏施氮肥也会影响植株对钙的吸收,导致果实缺钙产生脐腐病。当土壤中含钙量在0.2%以下时容易发生该病。

防治脐腐病可用1%的过磷酸钙溶液或0.1%的氯化钙溶液喷雾。另外,如病部变黑或腐烂,可结合黑霉病或软腐病同时防治。

3、软腐病

软腐病发生初期呈水溃状暗绿色斑,后全果软腐,具恶臭味,内部果肉腐烂,果皮变白,干缩后果实一般挂在枝条上,遇外力后即脱落。

防治软腐病可用72%农用链霉素,或50%DT杀菌剂,或40%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或可杀得、加瑞农等药剂交替喷雾,每隔7天喷1次,连喷2-3次。

4、疫病

疫病发生多数先从蒂部染病,呈水渍状灰绿色病斑,后迅速变褐软腐。潮湿天气时,表面长出稀疏的白色霉层,病果干缩不脱落。其他部位如茎杈枝叶上,常有水渍状褐斑。

防治疫病可用64%杀毒矾与55%瑞毒霉混合液(两种药剂各加30克溶于15公斤水中),或58%甲霜灵锰锌400-600倍液,或69%安克锰锌800-1000倍液,或60%氟吗锰锌750-1000倍液等交替喷雾,每隔7天喷1次,连喷2-3次。

小编推荐

茶树叶部病害优化防治方法


至今,我国已有记载的茶树叶部病害达33种之多。其中,为害幼嫩芽叶和新梢的主要病害有:茶饼病、茶芽枯病、茶白星病和茶赤星病。

一般来说,在高温、多雾、日照少的高山茶园,白星病和茶饼病发生严重,不仅直接影响产量,而且病叶制成干茶,味苦涩,易破碎,品质明显下降。

茶芽枯病主要发生在4--5月份,成为春茶期间为害较严重的主要病害。为害成叶和老叶的主要病害有:茶云纹叶枯病、茶轮斑病、茶炭疽病、茶赤叶斑病、茶网饼病、茶煤病、茶藻斑病、茶褐色叶斑病等。

其中茶云纹叶枯病、茶轮斑病均属高温、高温型病害,在多雨的夏季发病较重;茶炭疽病常在梅雨期和秋雨期发生较多;茶赤叶斑病在高温干旱条件下发生严重;潮湿荫蔽对茶网饼病、茶藻斑病发生有利;茶煤病与蚧类、粉虱类、蚜虫等病虫的发生有关。现将茶树主要叶部病害的症状及其发生的流行条件列于表9。

优化防治方法:根据叶部病害的发生流行规律,在防治上可以采取农业措施和公演防治相结合的优化防治办法。

1、农业防治:秋冬季深耕,清除茶园土表和树上病叶,以减少次年病源数量;勤除杂草,剪除病、枯枝叶,使茶园通风透光良好,以减轻茶煤病等的发生;采取夏季灌溉抗旱、冬季铺草防冻的措施,以创造有利于茶树生长而不利于病害流行的良好生态环境;加强肥培管理,适当提高肥料中磷、钾比例,及时分批采摘等,都可增强茶树抗病性。

不同茶树品种对多种叶病的抗病性有差异,如大叶种一般易感染茶云纹叶枯病,而小叶种则表现较为抗病。在发病严重地区,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叶病的重要措施。

2、化学防治:采用化学防治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杀菌剂和适宜的喷药时期。防治嫩叶病害应在春、秋茶菜芽期就开始喷药,对茶云纹叶枯病和茶轮斑病应在初夏期防治;茶炭疽病宜在秋茶一叶期喷药。

防治茶饼病,可选用15%粉锈宁30010-6(每667平方米22.5--30克)或20%萎锈灵1000倍液(每667平方米75--100克),在6月上旬或10月份各喷洒一次。此外,也可选用75%百菌清600--800倍液(每667平方米95--165克),在非采摘茶园尚可选用0.2%--0.5%硫酸铜液进行防治。

防治茶白星病,可在春茶萌发至鱼叶展叶期,喷洒75%百菌清800倍液(每667平方米95--125克),或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每667平方米75--100克)。防治茶芽枯病,时间宜早,春茶萌发期和发病初期各喷药一次,在发生严重的茶园,可在秋茶结束再喷一次。药剂可选用50%托布津、50%多菌灵800倍液(每667平方米100--125克)或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每667平方米75--100克)。

如果茶园过度荫蔽,通风透光不良;或土壤有硬塥,保水性差,易受干旱和水涝,以及土壤瘠薄、缺肥、茶园管理不良等原因致使树势衰弱,均易于发病。因此,要加强茶园管理,如清沟排水、清除杂草,以使茶园通风透光良好;增施氮、钾肥,改良土壤环境,增进排水和蓄水力,以增强树势,减轻发病,这是防治茶红锈藻病的根本措施。

药剂防治,可在发病盛期,喷洒75%百菌清600倍液(每667平方米125--165克)或50%多菌灵800--1000倍液(每667平方米125--156克)进行防治。茶红锈藻病的游走孢子对铜剂很敏感,在非采摘茶园,可喷洒0.2%硫酸铜或0.7%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进行防治。

辣椒疮痂病的病害防治方法


辣椒疮痂病又名细菌性斑点病、落叶病,是辣椒重要病害之一。为害严重时,常引起早期大量落叶、落花、落果,影响产量。

(1)主要症状

其典型症状是病部隆起疮痂状的小黑点,引起落叶。幼苗子叶初生水浸状银白色小斑点,后变为暗色凹陷的病斑,发病严重时可引起全株落叶,导致死亡。成株叶片染病,呈水浸状黄绿色小斑点,后呈不规则形,病部边缘暗绿色稍隆起,呈疮痴状。

受害重的叶片边缘和叶尖变黄,最后干枯脱落。茎部病斑呈不规则形条斑或斑块,后木栓化隆起,纵裂成疮痂状。果被害,开始有黑色隆起的小黑点,后扩大为长圆形或圆形的黑色疮痂斑。潮湿时,疮痂中间有菌脓溢出。

(2)发病规律

此病由辣檄斑点黄单孢细菌侵染引起。病菌主要在种子表面越冬,成为初侵染源。该菌与寄主叶片接触后,从气孔或伤口侵入,在细胞间隙繁殖,致使表皮组织增厚成疮痂状,病痂上溢出的菌脓借雨水反溅或昆虫传播蔓延。

此病易在高温多雨季节发生,尤其是大风大雨后暴晴易诱发病害的严重发生与流行。病菌发育适温为27-30℃,如果长期高温高湿,叶片上的病斑不形成疮痂而迅速扩展为叶缘桔焦或叶片上形成很多小斑点,从而引起叶片大量脱落。在连作地、低洼地、排水不良、缺肥生长差的地块,发病也较重。

(3)防治方法

①选用抗病品种:如湘研3号、6号、11号、12号、19号、新皖椒1号、洛椒4号等品种比较抗病。

②种子处理:将种子放入55℃热水中浸种10分钟,之后移人常温水中浸种催芽后播种或用500万单位农用链霉素500倍液浸种30分钟,洗净后催芽播种。

③实行轮作:发病重的地块,与非茄科蔬菜实行2-3年轮作。

④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选用60%百菌通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新植霉素4000-5000倍液,500万单位农用链霉素4000倍液,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每隔7-10天1次,连续喷2-3次。

辣椒土传病的病害防治方法


我们种植辣椒都知道,近年来,随着保护地辣椒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病虫害发生也日益加重,特别是土传病害的严重发生,造成辣椒减产、甚至绝收,严重影响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通过试验证明,应用新型含药育苗基质能有效解决辣椒的多种土传病害问题。

辣椒土传病害是指病原体生活在土壤中,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病原体从辣椒的根部或茎基侵染,在发病后期,能导致辣椒植株大量死亡,造成减产,属于辣椒毁灭性的病害。

危害比较严重的土传病害有疫病、根腐病、青枯病等,已成为辣椒生产稳步发展的制约因素。因此,解决好辣椒土传病害防治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

由于土传病害主要是从蔬菜的根部或茎基侵染造成的,利用穴盘进行基质育苗可以较好地保护植株根系,对防治土传病害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植保专家专门针对辣椒土传病害,研制出Ⅰ号含药育苗基质,通过抗病基质育苗、套袋基质育苗、带袋定植等各项配套新技术的实施,在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试验示范基地试验取得了成功,对辣椒设施栽培土传病害起到了很好的防治效果。在各试验小区疫病发生率极低,比常规育苗栽培发病率降低18%以上,实现了稳产与高产同步,让菜农实现了高效益。

在使用包裹含药隔离膜和无纺布袋育苗时,要注意在定植时一定要使包裹含药隔离膜和无纺布袋的上沿高出地表1-2厘米,以达到完全隔离的作用。

含药育苗基质的使用方法很简单,可根据当地的生产条件选择不同的处理方式。菜农可以将Ⅰ号含药育苗基质直接装入育苗穴盘进行育苗、定植,也可用Ⅰ号含药育苗基质育成的辣椒秧苗,在定植时包裹含药隔离膜后再定植,还可将Ⅰ号含药育苗基质装入无纺布袋中育苗,待无纺布袋的秧苗长好后直接定植到大田中。

辣椒常见五种病害的防治方法


辣椒又名番椒、青椒、海椒、椒茄、甜椒,系茄科辣椒属作物,属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全国各地均有栽培,是我国传统的主要蔬菜。现将辣椒常见五种病害的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1、辣椒疫病

(1)症状:茎叶果均可感病,主要危害成株。幼苗感病,茎基部暗绿色水浸状软腐或猝倒,有的黑褐色缢缩并枯死。成株期多危害茎秆分枝处,初呈水浸状后变暗绿或黑色,受害处以上萎蔫折断,叶片受害呈近圆形病斑,边缘黄绿中间暗褐,未成熟果受害产生暗绿色水浸状魔点,变褐软腐,形成僵果。疫病是辣椒生产上的毁灭性病害.病菌借风雨传播,可重复侵染,喜高温高湿,发育适温10~37C,最适侵入温度22℃,相对湿度85%以上。积水、定植过密、通风不良的酸性土壤易发病。

(2)防治方法

①选栽抗病、耐病品种如茄门甜椒、中椒7号等。

②前作收获后及时清洁菜园,耕翻土地。

③3~5年轮作。

④按配方施肥。喷洒爱多收6000倍液或植定素7000倍液,提高抗病力。

⑤加强田间管理。整个生育期间,促秧、攻果、返秧、防衰四次肥水不可少,雨季少浇水,高温季节暴雨后及时排水。

⑥种子消毒。55℃温水浸种30分钟或清水预浸10~12小时,再用1%硫酸铜液漫种5分钟,拌草木灰,也可用72.2%普力克水剂蚊0.1%的20%甲基立枯磷乳油浸种12小时,洗净后催芽.

⑦药剂防治。用40%乙磷铝300倍液,或25%瑞毒霉800~1000倍液,或50%多苗灵800倍液,或72.2%普力克水剂600~800倍液,7~10天喷一次,并结合灌根,连续防治2~3次。

2、辣椒炭疽病

(1)症状:主要危害叶片和果实。叶片感病,发生水渍状褪绿病斑,渐变褐凹陷,病斑上有隆起的同心轮纹,上密生黑点,潮湿时病斑上有橙红色粘液,严重时造成大量落叶。果实感病,病斑易干缩破裂。病曹借风雨传播,从伤口侵入,可重复侵染,12~33℃、相对湿度87%95%时易发病。发病最适温27℃。高温高湿、种植密度过大、排水不良、偏施氮肥、果实发生日灼时,易诱发炭疽病。

(2)防治方法

①选用抗病品种如甜尖椒2号等。

②种子消毒。55℃温汤漫种30分钟或冷水浸12小时,再用1%61酸铜溶液浸5分钟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漫1小时,洗净后催芽播种。

③加强栽培管理。适当的栽植密度,通风良好,防止果实日灼,配方施肥,施磷钾肥。

④发病初期,药剂防治。可选药剂有:50%混杀硫悬浮剂500倍液,7O%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多硫悬浮剂600倍液等,7~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

3、辣椒病毒病

(1)症状:有花叶、黄化、坏死和畸形四种症状。轻型花叶表现为明脉和褪绿,病株不畸形矮化,不落叶:重型花叶表现为褪绿,叶脉畸形,皱缩,生长缓慢,严重矮化。黄化型;其症状表现为叶片黄化和落叶。坏死症状表现为病部变褐枯死,顶枯。畸形症状表现为病株变形,叶线状,植株矮小丛枝。严重时引起落花落果。该病靠蚜虫传病或通过整枝打又等接触传播,30℃时病害严重,连作、低洼地、缺肥、长势弱的植株发病严重。

(2)防治方法

①选用双丰甜椒等耐病抗病品种。

②种子用10%磷酸三钠漫种20分钟,洗净催芽,分苗定植前或花期喷0.1%~0.2%硫酸锌。

③加强栽培管理。适时播种育壮苗,第一分叉具花蕾时定植,增施磷钾肥,适时排灌。

④早期灭蚜苗期至定植前第一层果膨大前灭蚜防病。可选药剂有:40%氧化乐果乳油1000~1500倍液,50%马拉硫磷乳油1000倍液,50%辟蚜雾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

⑤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选用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抗毒剂1号200~300倍液,或1.5%植病灵1000倍液,7天喷一次,连喷3次。

4、辣椒疮痂病

(1)症状:主要危害叶片,茎果也可受害。叶片上表现为圆形病毫或不整齐水渍状斑点,黑绿色,病部隆起呈疮痂状,落叶。茎染病病斑木栓化为疮痂状。果染病圆斑隆起,墨绿色木栓化。病菌借风雨传播,喜高温高湿,台风暴雨时易流行。

(2)防治方法

①选栽湘研3号、6号等抗病品种

②种子消毒(方法同辣椒炭瘟病).

③实行35年轮作。

④发病初期,药剂防治。可选用新植霉素40005000倍液,14%络氨铜剂300倍液,77%可杀得可溶性微粒粉剂500倍液或1:1:200波尔多液,7天喷一次,共23次。

5、辣椒日灼病

(1)症状:果受害严重.受害果面灰白色变薄,病部发硬坏死,并长出黑色霉层腐烂。生理性病害,果局部受热引起.遮荫不好,缺水干旱或过度燥热曝晒易发病。

(2)防治方法

①选栽冀椒1号、茄门甜椒等抗病品种。

②适当密植,避免果实曝晒,适时浇水。

③根外迫肥。着果后喷洒l%过磷酸钙或0.1%氧化钙或0.1%硝酸钙,5~7天喷一次,连喷3次。

辣椒斑萎病的病害防治方法


辣椒斑萎病是辣椒常见病害之一,对辣椒危害较大,现将辣椒斑萎病的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症状

植株矮化、黄化,叶片上出现褪绿线纹或花叶并伴有坏死斑,茎上也有坏死条纹并可扩展到枝端。成熟果实黄化,伴有同心环或坏死条纹。

病原

番茄斑萎病毒,属病毒。粒体近似于等轴对称,直径约70-90nm,基因组为RNA,外面有明显的界膜,膜的外层似由5nm厚的一层均匀的刺状突起组成。粒体含有20%左右的类脂,7%碳水化合物,5%的RNA。纯化的病毒粒体有时出现尾状挤出物。该病毒是化学和物理特性最不稳定的植物病毒之一。在汁液中热钝化点为4060℃,室温下体外保毒期25小时。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毒通过烟蓟马、西方花蓟马、烟褐蓟马等自然传播,若虫能获毒,成虫不能获毒,但只有成虫能传毒。因此介体在若虫阶段由病株上取食而到成虫阶段才能传播。介体获毒后22-30天后侵染力最强,但是有的介体终生保毒,它们不能把病毒传给后代。此外,种子可带毒,进行远距离传播。北京已发现西花蓟马常把整个温室的甜(辣)椒传上番茄斑萎病毒,致甜(辣)椒严重发病,应引起生产上的重视。

防治方法

(1)选育抗病品种,水选后播种。

(2)发病地区要及时铲除苦琚菜、野大丽花及田间杂草。

(3)青椒苗期和定植后要注意防治媒介昆虫蓟马,由于蓟马获毒后需经一定时间才传毒,因此使用杀虫剂治虫防病十分重要,喷药时最好喷到茎基部把生活在根际部的蛹杀灭效果更好。梅雨季前用药12次,以后蓟马增多,隔10天左右1次以消灭媒介昆虫,可大大减少该病的发生和流行。

猕猴桃叶部病害的发生与防治


猕猴桃褐斑病、灰斑病、黑斑病和褐麻斑病,是猕猴桃生长期最严重的几种叶部病害。全国人工栽培区几乎均有发生。危害后常导致叶片大量枯焦或提早脱落,影响果实产量与品质。

褐斑病

1、症状:发病部位多从叶缘开始,初期在叶边缘出现水渍状污绿色小点,后病斑顺叶缘或向内扩展,形成不规则的褐色病斑。在多雨高湿条件下,病情扩展迅速,病斑由褐变黑,引起霉烂。正常气候条件下,病斑四周深褐色,中央褐色至浅褐色,其上散生或密生许多黑色小粒点(即病原分生孢子器)。高温下被害叶片向叶面卷曲,易破裂,后期干枯脱落。叶面中部的病斑明显比叶缘处的小,病斑透过叶背,黄棕褐色。

2、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以分生孢子器、菌丝体和子囊壳在寄主病残落叶上越冬,翌年春季嫩梢抽发期,产生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随风雨飞溅到嫩叶上,萌发菌丝进行初侵染和多次再侵染。我国南方,5~6月多雨,气温20~24℃,利于侵染,果园病害传染迅速。7~8月气温25~28℃,病叶大量枯卷,感病品种落叶满地。10月下旬至11月底,猕猴桃逐渐落叶完毕,病菌在落叶上越冬。

灰斑病

1、症状:此病主要为害叶片,在叶面形成灰斑,发病初期呈水渍状退绿污褐斑,逐渐扩大,沿叶缘迅速纵向发展,侵染局部或大半部叶面。发生在叶面的病斑受叶脉限制,明显比叶边缘的病斑小。病斑穿透叶片,叶背病斑黑褐色,叶面暗褐至灰褐色,后期在病部散生许多小黑点,即病原分生孢子盘。由于病原种类不同,某些叶子上会产生轮纹状灰斑,病斑上的分生孢子器呈环纹排列。

2、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在病叶组织上以分生孢子盘和分生孢子越冬,落地病残叶是主要初侵染源。翌年春季气温上升,产生新的分生孢子随风传播,在寄主新梢叶片上萌发,进行初侵染,并以此繁殖进行重复侵染。此病与褐斑病发生和危害基本同步,5~6月为侵染高峰期,8~9月高温干旱,为害最大。被褐斑病侵染的叶片,抗性减弱,本病原常进行再侵染,故有时在同一叶片上出现两种病症。

黑斑病

1、症状:又称霉斑病。主要为害叶片,多发生在7~9月。嫩叶、老叶染病初在叶片正面出现褐色小圆点,大小约1毫米,四周有绿色晕圈,后扩展至5~9毫米,轮纹不明显,一片叶上有数个或数十个病斑,融合成大病斑呈枯焦状。病斑上有黑色小霉点,即病原菌的子囊座。严重时叶片变黄早落,影响产量。

2、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以菌丝在叶片病部或病残组织中越冬,翌年春猕猴桃开花前后开始发病,进入雨季病情扩展较快,有些地区可造成较大损失。

褐麻斑病

1、症状:该病从春梢展叶至深秋都可发生退绿色小污点,后渐变为浅褐色斑。病斑圆形、角状或不规则形,形态和大小都较悬殊,2.0~18毫米,叶面斑点褐色、红褐色至暗褐色,或中央灰白色,边缘暗褐色,外具黄褐色晕,叶背斑点灰色至黄褐色。

2、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在地表病残叶上越冬,翌年春季产出新的分生孢子,借风雨飞溅到嫩叶上进行初侵染,继而从病部长出孢子梗,产生孢子进行再侵染。高温高湿利于病害发生,5月中下旬始见病症,6~8月上旬达到为害高峰。8月中下旬至9月中旬高温干燥,不利病菌侵染,但老病枯焦和脱落现象较严重。

综合防治方法

(1)冬季彻底清园。结合冬季修剪,将地面落叶和枝条清扫干净,结合施肥埋于穴中。在施基肥的同时,将果园表土翻埋10~15厘米,使土表病残叶片和散落的病菌埋于土中,不能侵染。

(2)清园结束后,喷波美5~6度石硫合剂,杀灭藤蔓上的病菌及螨类等害虫。

(3)褐斑病与褐麻斑病发病初期用70%代森锰锌、50%甲基托布津或多菌灵600倍液喷雾,隔10~15天喷一次,连喷3~4次,能控制病害再侵染。2~8月,喷1:1:100波尔多液,可减轻叶片受害。

(4)灰斑病和黑斑病于发病初期喷洒50%杀菌王水溶性粉剂1000倍液、50%使百克可湿性粉剂900倍液、25%应得悬浮剂1000倍液或75%达科宁(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

新建猕猴桃园时,除了考虑丰产性和品质外,应重视对褐斑病、灰斑病的抗性选择。各地生态环境不同,上述几种病害的发生与为害不尽一致,应先做试验观察。

辣椒紫斑病的病害防治


辣椒是棚菜种植的主要种类之一,不少地区秋延后大棚辣椒种植面积较大。近来出现辣椒紫斑病危害辣椒,在养护管理过程中要注意及时防治。现将其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一、症状表现

在辣椒果面上有紫色条纹的斑块,病斑形状不规则。有的整个果面布满紫色条纹,严重时紫色条纹连成片,成为紫色斑,最严重的整个果面变为紫色。有植株叶柄和枝茎上也出现紫色条斑。果实上的病斑严重影响其商品性。

二、原因分析

此病为辣椒缺磷引起,缺磷后果内出现花青素,致使果实或植株上出现紫色病斑。一方面土壤中缺少磷元素会引起此病,另一方面土壤中磷元素充足,但是土壤中水分不足或气温较低,会造成植株对土壤中的磷元素吸收困难,尤其在地温低于10℃时,容易造成植株根系吸收磷元素困难。

三、防治方法

1.保温:秋延后栽培的辣椒要做好增温、保温工作,使棚内地温提高到10℃以上,以防花青素产生而形成紫色病斑。

2.施肥:注意施用充分腐熟的优质农家肥,以提高土壤中磷的供给,一般每亩施3-5立方米。另外在结果期,适时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肥液,以补充磷元素。

辣椒褐腐病害防治


【辣椒褐腐病症状】

辣椒褐腐病果实发病症状

辣椒褐腐病主要为害花器、果实及植株顶端生长点,染病组织由褐转黑,脱落或掉到枝上。湿度大时病部密生白色或灰白色的毛状物,顶生肉眼可见的大头针状、球状体,即孢囊梗或孢子囊。果实染病,变褐软腐,果梗呈灰白色或褐色。

【病原与发生规律】

Choamephoramanshurica称茄异霉,属接合菌亚门真菌。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该菌腐生性强,只能借助风雨或昆虫从伤口侵入生活力衰弱的花和果实。

【防治方法】

与瓜类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坐果后及时摘除残花病果,集中深埋或烧毁。采用高畦栽培,合理密植,注意通风,雨后及时排水,严禁大小漫灌。

发病初期,可采用以下杀菌剂或配方进行防治: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50%嘧菌酯水分散粒剂40006000倍液;25%啶氧菌酯悬浮剂300050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5002000倍液+70%代森联干悬浮剂80010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对水喷雾,视病情隔710天1次。

人参果病害防治方法


人参果喜阳光充足,光照时间长,尤其是果实成熟期,如光照不足,会延迟成熟;如光照过强,伴随高温干燥,又易引起植株卷叶,病害加重。

病害类型

叶霉病

说到叶霉病,通常会危害人参果的叶片。这种病首先在叶片发病,叶片的背面会产生白色的霉菌,慢慢的叶片变得发黄,然后就会出现卷叶的现象。这种现象会从底部的叶片开始向上蔓延,导致叶片大面积的掉落,极大程度的影响了果实的生长。

绵疫病

绵疫病是一种严重影响果实发育的病状,通常果实的顶端会长出淡淡的褐斑。慢慢的会在表面长出白色霉状物质,这种菌类会逐渐的往果实的内部进行腐蚀,经过潮湿的雨季,病变的果实就会从颈部脱落,导致果树大面积减产,危害性极大。

治理方法

在防治病害问题上,可以种植具有抗病害的树种,种子内含有抗病基因,进行播种前稍加消毒即可。种植这种树种有利于防治果实病变,可以有效地减少果实感染绵疫病,是相对比较不错的治理方法。

另一种方法则是加强对栽种土壤的管理,选取无病虫害的幼苗进行培育繁殖,将培育的幼苗的盆土清理干净,避免杂草的生长,造成病虫感染。此外要时常注意幼苗的状态,将发生病变的苗进行摘除。在整理枝条时,保留健康的枝叶,去除生长较弱的枝芽,并适当的进行农药喷洒,保证对细菌的扼制,是人参果能够正常的生长。

防治辣椒烂果的八个方法


辣(甜)椒烂果是多种病害的共同症状,但病源不同,症状各异,防治方法也不一样。

1、软腐病引起的烂果:初呈水渍状暗绿色斑,后全果软腐,具恶臭,果皮变白,干缩后脱落或挂在枝上。其它部位很少症状。可喷施72%农用链霉素4000倍液或50%DT杀菌剂500倍液,7天1次,连喷23次。棉铃虫、烟青虫是传病媒介,要及时用菊酯类农药喷杀。

2、疫病引起的烂果:多数先从蒂部染病,呈水渍状灰绿色斑,后迅速变褐软腐。湿润气象,外表长出疏落的白色霉层,病果干缩不脱落。其他部位如茎杈枝叶上,常有水渍状褐斑。可喷64%杀毒矾与55%瑞毒霉混杂液(50公斤水中,两药各加100克),或58%甲霜灵锰锌400倍液,或47%加瑞农800倍液,7天1次,连喷23次。

3、灰霉病和菌核病引起的烂果:灰霉病以门椒、对椒发病较多,在幼果顶部或蒂部涌现褐色水渍状病斑,后凹陷糜烂,呈暗褐色,外表涌现灰色霉层,其他部位症状较少。菌核病由果柄发展到全果,呈水渍状糜烂,浅灰褐色,其他部位也有类似的症状。湿度大时可用速克灵烟剂熏,湿度不大时可选喷速克灵、菌核净或50%速克灵与70%甲基托布津混杂液(60公斤水中两药各加50克),或40%菌核净与50%扑海因混杂液(60公斤水中两药各加50克),6天1次,连喷23次。

4、炭疽病引起的落果:接近成熟时易染病。初呈水渍状黄褐色圆斑,中央灰褐色,上有稍隆起的同心轮纹,常密生小黑点。湿润时,病斑外表常溢出红色粘稠物;单调时,病部干缩成膜状,易破裂浮现种子。叶片染病,初为水渍状褪绿雀斑,后变为边缘褐色,中部浅灰色的小斑。可选喷百菌清、甲基托市津和新万生,以新万生效果最好,7天1次,连喷23次。

5、绵腐病引起的烂果:果实受害糜烂,湿度大时,上生大批白霉。可喷50%DT杀菌剂500倍液或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7天1次,连喷23次。

6、黑霉病引起的烂果:通常果顶先发病,也有的从果面开端,初期病部色彩变浅。果面渐渐紧缩,并生有绿黑色霉层。可喷50%DT杀菌剂5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400倍液,7天1次,连喷2-3次。

7、日灼病引起的烂果:高温气象,果实向阳部分,受阳光直晒,使果皮褪色变硬,产生灰白色革质状斑,易被其他菌腐生,涌现黑霉或糜烂。应及时浇水,改良田间小气象,均衡供水,减少该病发生。

8、脐腐病引起的烂果:果实脐部受害,初呈暗绿色水渍状斑,后迅速扩展,皱缩,凹陷,常因寄生其他病菌而变黑或糜烂。可干着果后喷洒1%过磷酸钙或0.1%氯化钙。如病部变黑或糜烂,可按黑霉病或软腐病防治。

可可黑果病的病害防治方法


可可为世界三大饮料植物之一,原产热带美洲之梧桐科(Sterculiaceae或Byttneriaceae)乔木,学名为Theobromacacao。其果实经发酵及烘焙后可制可可粉及巧克力。现将可可黑果病的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1、病原

为疫霉菌,据报道有3个种:棕榈疫霉[Phytophthorapalmivora(Butl.)Butl.]、P.megakarya和辣椒疫霉(P.capsiciLeon)

2、为害症状

荚果表面任何部位均可受侵染,发病初期荚果表面出现细小、不规则、暗褐色水渍斑。随后病斑继续扩大为近圆形或不规则形大斑,数个病斑可汇成大斑,病斑暗褐色,边缘水渍状。未成熟的荚果其外部病斑可向内部扩展,致使荚果内部组织变褐腐烂。

叶片受侵染后产生暗褐色水渍状斑,病斑继续扩展,叶片腐烂。病菌通过茎干伤口或罹病的国柄侵入,发病初期表皮稍有变色,继而呈水渍状,病斑在茎干皮层内扩展,树皮溃裂呈溃疡状,流出红色汁液,干后呈锈色,溃烂的皮层内部与健康组织交界处有暗色线条围绕。小苗的幼根亦可受害,引致烂根。

3、防治方法

农业措施:雨季过后,清除病果及枯枝落叶并集中烧毁。

化学防治:①在雨季喷洒1%波尔多液或40%瑞毒霉可湿性粉剂1:500~800倍,每周1次,旱季每3~4周一次,直至荚果成熟。

②治疗茎部溃疡,彻底刮除茎部溃疡组织,并用铜剂或瑞毒霉消毒,待干后用煤焦油涂封。

瓜果的果斑病病害防治方法


近几年来,一些西瓜、甜瓜产区先后发现果斑病害,并侵染苦瓜等多种作物,造成减产。果斑病是一种新病害,该病对果实危害很大。

一、病害症状

1.西瓜感病:子叶呈现水浸状斑点,后变成褐色坏死斑,常伴有黄色晕圈;真叶有不明显褐色小病斑,严重时出现受叶脉限制的水浸状病斑,病斑沿叶脉蔓延,在高湿环境下病斑处分泌菌脓。

在果实上的症状因品种不同而异,朝上面的果皮出现水浸状墨绿色小斑点,随后扩大成为不规则的水浸状墨绿色大斑块。初期病部只局限在果皮,而果肉组织仍然正常,但西瓜的商品价值已明显降低不能贮藏。发病中、后期病原菌及腐生菌使果肉变成水浸状,果皮龟裂,果肉腐烂。

2.甜瓜感病:果皮上形成深褐色或墨绿色小斑点,有的具水浸状晕圈,斑点通常不扩大;有的品种病菌侵入果肉组织造成水浸状、褐腐或木栓化;有的品种病斑只局限于表皮,中后期病菌才造成果肉腐烂。子叶、真叶、茎、蔓均可被侵染。真叶症状类似霜霉病,病斑受叶脉限制,沿叶脉蔓延,形成深褐色水浸状病斑,在高湿条件下可见病原细菌分泌出的乳白色菌脓的痕迹。

二、防治方法

1.采用无病种子。无病田繁种,从健康植株的健康果实上采种。从苗期开始发现病株应立即带土摘除,移至田外烧毁。

2.选用抗病品种。试验证明品种间感病程度差异较大,在发病较重的地区应换掉原来的感病品种,改种抗病品种,如三倍体较二倍体抗病,皮色深绿的比浅的抗病。新红宝品种感病程度较高。

3.种子处理。方法是采种后种子与果汁、果肉一起发酵24~48小时,然后将种子放入1%的盐酸中浸泡5分钟(或用1%的次氯酸钙浸泡15分钟)后,立即用清水洗净、风干。此法能杀死种子上的病菌。在播种前,用1%盐酸浸种20分钟后,再用清水冲洗20分钟,然后风干、播种。

4.轮作倒茬。是防治许多病虫害简单而有效的措施,轮作年限越长防效越好。

5.加强管理。实行秋季深翻地,将病残体、野生寄主及病菌等翻入土壤深处或破坏其生存环境,以降低菌源数量,减少侵染机会。设置通气道,种植有网纹的厚皮甜瓜,定植前,在定植穴行的正下方挖一条宽30厘米、深40厘米的沟,沟底铺15~20厘米厚的稻草,覆土,增加根部透气性,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整地时清除田间病株、病果、杂草及野生寄主植物体,尤其是葫芦科杂草。消毒农具,杀灭病菌。采用滴灌或软管等管式灌溉,避免喷灌、顶灌等方式,以减少病菌传播。

《辣椒果部病害的防治方法》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病害知识”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