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糖槭蚧的病害防治》,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1.分布与危害糖槭蚧又名桃球坚蚧,主要危害葡萄、杏、桃、榆树等,以若虫和成虫危害枝叶和果实。发生严重时,致使枝条枯死,树势衰弱。形态特征雌成虫:黄褐色,扁椭圆形,体表布白色蜡粉,并有深褐色斑纹,体背后侧分泌水滴状蜜露珠,体长6.7毫米,宽约6毫米,高约5毫米。体背中央有4列纵排凹陷,凹陷内外形成5条隆脊。

雄虫:有翅会飞,头黑色,眼黑色。触角10节,虫体红褐色,腹部8节,腹末生淡紫色性刺,基部两侧各有一条白色蜡毛。雄虫羽化前介壳长扁圆形,由蜡质层和蜡毛组成,表面呈毛毯状。

发生规律生活史有两种类型,每年发生2代。以2龄若虫在枝干裂缝、老皮下及叶痕处越冬。第2年3月中下旬开始活动,并爬到枝条上寻找适宜场所固着危害。4月上旬虫体开始膨大,4月末雌虫体背膨大并硬化,5月上旬开始在体下介壳内产卵,5月中旬产卵盛期,卵期1个月左右。5月下旬~6月上旬为若虫孵化盛期;若虫爬到叶片背面危害,少数寄生于叶柄。

叶片上若虫于6月蜕皮并迁回枝条,7月上旬羽化为成虫,7月下旬至8月上旬产卵,第2代若虫8月孵化,中旬为盛期,10月间再迁回到树体越冬。

防治方法1.不采带虫接穗,苗木和接穗出圃要及时采取处理措施。园林附近的防风林不栽植刺槐等寄主树。

2.加强肥水管理,保持树势健壮,通风透光。

3.结合整形修剪,剪除枯枝和若虫密度较大枝条,彻底清除树基发出的根蘖枝,刮除老树皮,清除树干、枝条裂缝,集中烧毁,减少虫源。

4.保护和利用天敌,少用或避免使用广谱性农药。

5.药剂防治:

根据介壳虫的各种发生情况,在若虫盛期喷药。因此时大多数若虫多孵化不久,体表尚未分泌蜡质,介壳更未形成,用药仍易杀死。如用国光必治(40%啶虫毒)1500-2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500~600倍液,或5%高效鱼藤精2000~3000倍液体,每5~7天喷一次,连续2~3次。由于若虫孵化期前后延续时间较长,要7天左右喷洒1次,连续喷洒3次。

编辑推荐

糖槭苗木的病虫害防治方法


糖槭的病虫害主要有糖槭叶枯病、白粉病、糖槭蚧、黄刺蛾、光肩星天牛等,要本着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加强抚育管理,适时中耕除草、合理施肥、整形修剪,增加对病虫害的抗性。一旦发现病虫害,及时采取防治措施有效控制和灭杀。

一、糖槭叶枯病

受危害的糖槭叶枯黄并提早大量落叶,严重时树上绿叶所剩无几,呈枯树状。由于连年发生危害,致使树木长势衰弱,引起次年害虫天牛危害及立木腐朽,出现风折现象。糖槭叶枯病的病原菌为槭叶点霉菌,该病菌通过气孔侵人,潜育期为10~18天。病菌以分生孢子无菌丝在病叶上越冬,通过气流传播成为翌年初侵染源。病菌孢子放散开始期和高峰期与每年的温、湿度变化有关。病害发生严重程度与降雨量关系密切,降雨早且量大时病害严重。

防治方法:

发病初期喷洒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均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二、白粉病防治

早春,病芽展开后的叶片上下两面都布满了白粉层。叶片皱缩反卷,变厚,为紫绿色,逐渐干枯死亡,并成为再侵染来源。生长季节叶片受侵染,首先出现褪绿斑,逐渐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形的大型斑,表面覆盖大量白粉层,严重时白粉斑相互连接成片,导致全叶枯黄脱落。

防治方法:

发现植株染病应首先清除病叶,然后用75%百菌清和20%粉镑宁可湿性粉剂分别对水稀释1000倍液,轮换或混合喷施,连续3~4次,每隔1周1次,对白粉病有良好的疗效。对于感病严重的植株在其叶片背面也要喷洒药物。在白粉病得到控制后,仍要用上述药物或50%多菌灵500倍液每隔15天喷施1次,连续2~3次。

三、糖槭蚧

是严重危害果树和林木的害虫之一,主要危害糖槭、白蜡、榆树、杏、苹果、核桃、梨等树种,以若虫和成虫危害枝叶和果实,发生严重时,致使枝条枯死,树势衰弱,严重影响林果业的健康发展。糖槭蚧1年发生1~2代,以若虫在枝背阴处越冬,于3月中下旬树液流动后开始活动,该虫以若虫刺吸嫩枝、叶片和果实的养分,造成枝叶枯黄,甚至叶片早期脱落,树势变弱,严重影响林木的正常生长和果品质量,造成减产甚至死亡。

防治方法:

加强肥水管理,保持树势健壮,通风透光。结合整形修剪,剪除枯枝和若虫密度较大枝条,彻底清除树基发出的根蘖枝,刮除老树皮,清除树干、枝条裂缝中的若虫,集中烧毁,减少虫源。每年冬春及5月份、8月份刷刮越冬若虫及成虫,减小虫口密度。

药物防治,4~5月份防治若蚧用40%速扑杀1000~1500倍液喷洒;第二次8月份防治成虫用40%速扑杀800~1000倍液,或乐斯本乳油1000倍液喷洒,喷药时一定要全面彻底,不要留有死角。

四、黄刺蛾

黄刺蛾幼龄幼虫只食叶肉、残留叶脉,将叶片啃食成网状。幼虫长大后,将叶片吃成缺刻,仅留叶柄和主脉。成虫体长13~16毫米,黄褐色,前翅黄色,有两个褐色斑点,翅顶有近似哑铃。茧壳上有几道褐色长短不一的纵纹,形似雀蛋。

防治方法:人工消灭越冬虫茧。

发现初孵幼虫时摘除虫叶并踩死。幼虫为害期及时喷洒50%辛硫磷乳剂1000~1500倍液,或50%杀螟松乳剂1000倍液。

五、光肩星天牛

成虫食叶和嫩枝的皮,幼虫在枝干的皮层和木质部内蛀食,并向上驻食,隧道内有粪屑,削弱树势,重者枯死。南方每年发生1代,北方2~3年发生1代。均以幼虫于隧道内越冬。寄主萌动后开始为害。在北方经2~3个冬天的幼虫,于5月中下旬在隧道内化蛹,蛹期11-20天,羽化后成虫咬羽化孔出树,经数日取食后交配产卵,卵多产于直径在4~5厘米以上的枝干上,产卵前先咬一圆形刻槽,长近10毫米,深达形成层。

产卵于刻槽上方10毫米处的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卵期16天左右,初孵幼虫在刻槽附近蛀食,蛀向下方,由产卵孔后排出粪屑,8月中旬开始蛀人木质部,向上蛀食隧道,由排粪孔排出大量白色粪屑并有树汁流出。10月下旬至11月于隧道内越冬。成虫发生期6~10月,盛期6月下旬至8月上旬,白天活动,寿命1~2个月。

防治方法:

捕杀成虫,对漏防治后已羽化的成虫,于6-7月间喷雾绿色威雷150~200倍液或40%速扑杀800~1000倍液触杀成虫;也可利用其假死性震动树干,人工捕杀成虫。

成虫产卵后,在树干上寻找刻槽上方的卵,用刀子刮除。

毒杀幼虫,在树干流液或有木屑排出的地方找到幼蛀入孔,用粗铁丝掏出排泄物,塞入磷化锌毒签或磷化铝片剂,或用注射器向虫孔内注入氧化乐果药液,也可用脱脂棉球蘸敌敌畏原液塞人虫孔,再将孔用胶泥封死,以增强防治效果。

注干防治法:胸径达10厘米以上的树木,可在树干基部打孔若干,注氧化乐果1:10倍液,注人量为胸径1厘米注入1毫升,再用胶泥将孔封死。结合树木修剪,及时剪除带虫枝并集中烧毁。

糖槭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糖槭的病虫害主要有糖槭叶枯病、白粉病、糖槭蚧、黄刺蛾、光肩星天牛等,要本着“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加强抚育管理,适时中耕除草、合理施肥、整形修剪,增加对病虫害的抗性。一旦发现病虫害,及时采取防治措施有效控制和灭杀。

一、糖槭叶枯病

受危害的糖槭叶枯黄并提早大量落叶,严重时树上绿叶所剩无几,呈枯树状。由于连年发生危害,致使树木长势衰弱,引起次年害虫天牛危害及立木腐朽,出现风折现象。糖槭叶枯病的病原菌为槭叶点霉菌,该病菌通过气孔侵人,潜育期为10~18天。病菌以分生孢子无菌丝在病叶上越冬,通过气流传播成为翌年初侵染源。病菌孢子放散开始期和高峰期与每年的温、湿度变化有关。病害发生严重程度与降雨量关系密切,降雨早且量大时病害严重。

防治方法:

发病初期喷洒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均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二、白粉病

早春,病芽展开后的叶片上下两面都布满了白粉层。叶片皱缩反卷,变厚,为紫绿色,逐渐干枯死亡,并成为再侵染来源。生长季节叶片受侵染,首先出现褪绿斑,逐渐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形的大型斑,表面覆盖大量白粉层,严重时白粉斑相互连接成片,导致全叶枯黄脱落。

防治方法:

发现植株染病应首先清除病叶,然后用75%百菌清和20%粉镑宁可湿性粉剂分别对水稀释1000倍液,轮换或混合喷施,连续3~4次,每隔1周1次,对白粉病有良好的疗效。对于感病严重的植株在其叶片背面也要喷洒药物。在白粉病得到控制后,仍要用上述药物或50%多菌灵500倍液每隔15天喷施1次,连续2~3次。

三、糖槭蚧

是严重危害果树和林木的害虫之一,主要危害糖槭、白蜡、榆树、杏、苹果、核桃、梨等树种,以若虫和成虫危害枝叶和果实,发生严重时,致使枝条枯死,树势衰弱,严重影响林果业的健康发展。糖槭蚧1年发生1~2代,以若虫在枝背阴处越冬,于3月中下旬树液流动后开始活动,该虫以若虫刺吸嫩枝、叶片和果实的养分,造成枝叶枯黄,甚至叶片早期脱落,树势变弱,严重影响林木的正常生长和果品质量,造成减产甚至死亡。

防治方法:

加强肥水管理,保持树势健壮,通风透光。结合整形修剪,剪除枯枝和若虫密度较大枝条,彻底清除树基发出的根蘖枝,刮除老树皮,清除树干、枝条裂缝中的若虫,集中烧毁,减少虫源。每年冬春及5月份、8月份刷刮越冬若虫及成虫,减小虫口密度。

药物防治,4~5月份防治若蚧用40%速扑杀1000~1500倍液喷洒;第二次8月份防治成虫用40%速扑杀800~1000倍液,或乐斯本乳油1000倍液喷洒,喷药时一定要全面彻底,不要留有死角。

四、黄刺蛾

黄刺蛾幼龄幼虫只食叶肉、残留叶脉,将叶片啃食成网状。幼虫长大后,将叶片吃成缺刻,仅留叶柄和主脉。成虫体长13~16毫米,黄褐色,前翅黄色,有两个褐色斑点,翅顶有近似哑铃。茧壳上有几道褐色长短不一的纵纹,形似雀蛋。

防治方法:人工消灭越冬虫茧。

发现初孵幼虫时摘除虫叶并踩死。幼虫为害期及时喷洒50%辛硫磷乳剂1000~1500倍液,或50%杀螟松乳剂1000倍液。

五、光肩星天牛

成虫食叶和嫩枝的皮,幼虫在枝干的皮层和木质部内蛀食,并向上驻食,隧道内有粪屑,削弱树势,重者枯死。南方每年发生1代,北方2~3年发生1代。均以幼虫于隧道内越冬。寄主萌动后开始为害。在北方经2~3个冬天的幼虫,于5月中下旬在隧道内化蛹,蛹期11-20天,羽化后成虫咬羽化孔出树,经数日取食后交配产卵,卵多产于直径在4~5厘米以上的枝干上,产卵前先咬一圆形刻槽,长近10毫米,深达形成层。

产卵于刻槽上方10毫米处的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卵期16天左右,初孵幼虫在刻槽附近蛀食,蛀向下方,由产卵孔后排出粪屑,8月中旬开始蛀人木质部,向上蛀食隧道,由排粪孔排出大量白色粪屑并有树汁流出。10月下旬至11月于隧道内越冬。成虫发生期6~10月,盛期6月下旬至8月上旬,白天活动,寿命1~2个月。

防治方法:

捕杀成虫,对漏防治后已羽化的成虫,于6-7月间喷雾“绿色威雷”150~200倍液或40%速扑杀800~1000倍液触杀成虫;也可利用其假死性震动树干,人工捕杀成虫。

成虫产卵后,在树干上寻找刻槽上方的卵,用刀子刮除。

毒杀幼虫,在树干流液或有木屑排出的地方找到幼蛀入孔,用粗铁丝掏出排泄物,塞入磷化锌毒签或磷化铝片剂,或用注射器向虫孔内注入氧化乐果药液,也可用脱脂棉球蘸敌敌畏原液塞人虫孔,再将孔用胶泥封死,以增强防治效果。

注干防治法:胸径达10厘米以上的树木,可在树干基部打孔若干,注氧化乐果1:10倍液,注人量为胸径1厘米注入1毫升,再用胶泥将孔封死。结合树木修剪,及时剪除带虫枝并集中烧毁。

牡丹紫苏粉蚧的病害防治


学名Planococcuscitri(Risso)同翅目,粉炒科。别名柑桔臀纹粉蚧、柑桔粉炒。分布辽宁、山西、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湖北、广东、四川等省。北方主要发生在温室。

寄主:牡丹、菊花、茶花、君子兰、风仙花、常春藤、十字景天、变叶木、柑桔、棕榈等多种药用植物及果树。

为害特点成、若虫群集在嫩梢吸食汁液,造成梢叶枯萎或畸形早落,有时诱发煤污病。

形态特征

雌成虫体长2.5mm,黄褐色至青灰色,椭圆形,上被白蜡粉。体四周有白色蜡丝18对,尾端长。触角8节。后期背部显现出1条青灰色纵纹。雄成虫体长1.6mm,触角9节,眼红色,体被白蜡粉,体末有白色蜡丝2根。卵长0.3mm,椭圆形,初浅黄色,后变橙黄色。若虫共3龄。3龄若虫体长1.1mm,周缘的18对蜡丝已形成,触角7节。雄蛹长1.1mm,橙色,眼红色。茧椭圆形,白色。

生活习性

上海温室内年生3代,以受精雌成虫和部分带卵囊成虫于顶梢处或枝干分权处、裂缝中越冬。翌年4月中旬开始产卵,4月下旬5月上旬进入产卵盛期,第1代若虫于4月中旬一6月下旬出现,1代雌成虫于5月下旬始见,6月中、下旬进入羽化盛期。2代以后发生期不整齐,至11月中下旬开始越冬。

防治方法

(1)加强检疫,防止该虫进入药圃或药园。(2)加强管理,注意通风透光,防止该虫大量繁殖。(3)必要时用40%乐果乳油1000倍液灌根有效。

朝鲜褐球蚧病害防治


分布与危害分布东北、华北、西北。危害苹果属、樱属和绣线菊属等植物。形态特征雌成虫前期体卵形,背部突起,向后倾斜,下部凹入,从肛门向体背、侧有黑凹点4纵列,全体赭红色;产卵后死体球形,长、宽约4mm,高3-4mm,褐或亮褐色,向前和两侧高突,后半略平斜,其上留有黑凹点4纵列,触角6节;气门路上五格腺22-28个成1-2列,气门刺1-2根,锥状;缘毛细长,1列,毛间距离为缘毛长之一半或与之等长;肛环退化,仅为无孔无环毛的狭环,肛板端外侧有长毛4根,肛周体壁硬化而有网纹;多格腺在胸部腹面成群,在腹部腹面成横带,杯状腺分布在腹面亚缘区。雄成虫长约2mm,体淡棕红色,中胸盾片黑色,翅展约5.5mm;触角丝状,10节,腹末交尾器两侧各有白色长蜡毛1根。卵卵圆形,长约0.5mm,淡橘红色,覆白色蜡粉。若虫初孵椭圆形,长约0.5mm,橘红色,扁平,触角、足健全,腹末具尾毛1对;2龄若虫长椭圆形,长约1mm,体淡黄白色,扁平,背面覆盖半透明蜡壳,壳面有横纹9条。蛹长椭圆形,长约2mm,淡褐色。茧长椭圆形,蜡质,毛玻璃状。发生规律一年发生1代,以若虫在枝上越冬。寄生在枝干上为害。包头,春季寄主植物萌芽时开始为害,4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成虫羽化,雄成虫极少,孤雌卵生,5月中旬雌成虫产卵于体下,每头雌成虫产卵1000-2500粒,5月下旬若虫开始孵化,初孵若虫分散到嫩枝或叶背寄生,发育极缓慢,10月落叶前发育为2龄若虫,转移到枝条上固定越冬。天敌有长缘刷盾跳小蜂及瓢虫等。防治方法(1)冬季植株修剪以及清园,消灭在枯枝落叶杂草与表土中越冬的虫源。

(2)提前预防,开春后喷施40%啶虫.毒(国光必治)乳油2000-3000倍液进行预防,杀死虫卵,减少孵化虫量

(3)蚧壳虫化学防治小窍门:

①抓住最佳用药时间:在若虫孵化盛期用药,此时蜡质层未形成或刚形成,对药物比较敏感,用量少、效果好;

②选择对症药剂:刺吸式口器,应选内吸性药剂,背覆厚厚蚧壳(铠甲),应选用渗透性强的药剂如40%啶虫.毒(国光必治)1500-2000倍液喷雾防治,或用国光必治1500-2000倍+5.7%甲维盐乳油(国光乐克)2000倍混合液防治效果更佳。建议连用2次,间隔7-10天。

③选择适宜的用药方式:

针对低矮容易喷施的,可以用喷雾方式防治;针对高大树体的蚧壳虫防治,也可使用吊注必治或者插树体杀虫剂插瓶的方式防治,用量根据树种、树势、气候等因素而调整。

(4)生物防治:保护和利用天敌昆虫,例如:红点唇瓢虫,其成虫、幼虫均可捕食此蚧的卵、若虫、蛹和成虫;6月份后捕食率可高达78%。此外,还有寄生蝇和捕食螨等。

柿树白毡蚧的病害防治


分布与危害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华中、华南、华东等地区。主要寄主为柿树、梧桐、桑。形态特征雌成虫体椭圆形,长约1.5mm,暗紫或红色;体节较明显,背面分布圆锥形刺,刺短小粗壮,顶端稍饨,侧面观略呈等边三角形;腹面平滑,具长短不等体毛;触角短,3-4节,第3-4节细柱状,同形同长,有时合并为1节,其上生有粗细长短不等的刺毛约10根;腹缘有白色细蜡丝。雄成虫体长1-1.2mm,紫红色,触角9节,各节有刺毛2-3根,翅暗白色,腹末有与体等长的白色蜡丝1对,性刺短。卵椭圆形,长0.3-0.4mm,紫红色,被白色蜡粉及蜡丝。卵囊为纯白或暗白色毡状物。若虫椭圆或卵圆形,紫红色,体缘有长短不一的刺状突起。蛹体长约1mm,胭脂红色;壳椭圆形,长1mm,宽0.5mm,为白色絮状蜡质构成。发生规律寄生在叶、枝和果上,叶片出现多角形黑斑,叶柄变黑,畸形生长和早落,严重落果。一年发生数代,北京、山东和河南为4代,江苏和浙江为4-5代,广西为5-6代,均以若虫在树皮裂缝、芽鳞等处隐蔽越冬。雄虫羽化时,雌成虫体表开始产生白色蜡丝,交配后卵囊逐渐形成,并由纯白变暗白色,即开始产卵,卵囊后缘稍微翘张则为产卵盛期,后缘大张并微露红色则为孵化盛期,卵囊出现红色小点、外翻呈脱落状、边缘牵连丝状物及果实上有小红点则为孵化末期和若虫固定期。果实上寄生者产卵最多,平均约340粒,叶上次之,枝干上最少。17-18C时卵期约21天,31-32C时约12天。广西,1-6代若虫孵化期分别是4月中旬、5月下旬、6月中旬、8月上旬、10月上旬和11月下旬;北京,1-4代若虫孵化期分别是6月下旬、7月中旬、8月中下旬和9月下旬。防治方法(1)冬季植株修剪以及清园,消灭在枯枝落叶杂草与表土中越冬的虫源。

(2)提前预防,开春后喷施40%啶虫.毒(国光必治)乳油2000-3000倍液进行预防,杀死虫卵,减少孵化虫量

(3)蚧壳虫化学防治小窍门:

①抓住最佳用药时间:在若虫孵化盛期用药,此时蜡质层未形成或刚形成,对药物比较敏感,用量少、效果好;

②选择对症药剂:刺吸式口器,应选内吸性药剂,背覆厚厚蚧壳(铠甲),应选用渗透性强的药剂如40%啶虫.毒(国光必治)1500-2000倍液喷雾防治,或用国光必治1500-2000倍+5.7%甲维盐乳油(国光乐克)2000倍混合液防治效果更佳。建议连用2次,间隔7-10天。

③选择适宜的用药方式:

针对低矮容易喷施的,可以用喷雾方式防治;针对高大树体的蚧壳虫防治,也可使用吊注必治或者插树体杀虫剂插瓶的方式防治,用量根据树种、树势、气候等因素而调整。

(4)生物防治:保护和利用天敌昆虫,例如:红点唇瓢虫,其成虫、幼虫均可捕食此蚧的卵、若虫、蛹和成虫;6月份后捕食率可高达78%。此外,还有寄生蝇和捕食螨等。

多肉植物蚧壳虫病害防治


种多肉植物的人最逃不过的就是蚧壳虫,夏季是蚧壳虫的高发期,有些花友也许已经发现了蚧壳虫的踪迹,如果没有,那当然是再好不过了。

发现了蚧壳虫也不用太慌

多肉植物或多或少,或早或晚会有那么点机会爆发蚧壳虫,原因在于蚧壳虫这货太强大了是园林绿化上三大刺吸式害虫之一(另外两个是红蜘蛛和蚜虫),危害多种植物,防治也是最难的,另一点,蚧壳虫这货喜欢隐蔽环境,枝叶过密,利于其生存和繁殖,多肉植物叶片何止是过密,简直是太密,被蚧壳虫盯上也就再正常不过了。

发现了蚧壳虫也不需要想着一次性清干净

当你想着要搞死它,清得干干净净,那么你有可能陷入既杀虫何杀肉的尴尬,还可能出现杯弓虫影的窘迫,因为蚧壳虫真的挺难杀干净,蚧壳虫本身繁殖量大,防治蚧壳虫的特效药物又少,土壤中还可能残留虫卵,不过也不用太沮丧,一般来说残留的少量蚧壳虫对多肉不至于产生太严重的影响。当你想着要玩死它,那么你会发现蚧壳虫这货其实也经不起你几次玩耍,至少可以保证能看到的都能杀干净,只是蚧壳虫这货脑残不吸取教训,过段时间又想要跟你的多肉一起愉快的玩耍了。

怎么玩死蚧壳虫呢?

1.物理杀法,用针、牙签、镊子,一个个的挑死,适合危害情况还不是很严重的,在茎干部位或者叶子背面一些又肥又大的蚧壳虫。当然,我绝对不会跟你说看到一只蟑螂的背后有N只蟑螂这样的话,我只会告诉你品种比较牛逼的蚧壳虫,一只雌虫产卵是上千粒到数千粒,一年发生个2~3代,就跟玩似的。

少量的蚧壳虫,可以直接用针挑死,但需要注意的是,蚧壳虫都是团伙作案的你看不到的地方可能还有很多

2.酒精杀法,可以在药店里买那种消毒酒精,浓度75%或者以上的,可以用毛笔蘸取适量酒精后反复擦拭虫害部位,就能把蚧壳虫除掉,且能除得十分干净、彻底,如果叶片过密,不好擦拭,可以直接用酒精淋受害严重的叶心部位,一般来说淋到的都会死,观擦几天后,如果还有发现继续酒精用上,适合少数几颗多肉,蚧壳虫已经泛滥,叶心都已经被蚧壳虫密密麻麻。

蚧壳虫数量较多,就可以考虑用酒精或者喷药了

3.喷药,我个人觉得最有效的就是国光蚧必治,也使用过护花神、速扑杀(扑杀磷)、苦参碱这类号称低毒的杀虫剂,喷完的感觉是没杀干净,国光蚧必治给自己的打广告是具有强烈的熏蒸、渗透、触杀和胃毒作用,可穿蚧壳虫的蜡壳直接作用于虫体,杀死若虫、成虫,对卵也有良好的防效。但是,我使用国光蚧必治有出现过药害的情况,建议比配置溶液的时候比使用说明的最低浓度再低一点,如果不确定浓度多少合适,可先少量配置,用虹之玉和姬胧月测试,只要它们不产生药伤,其他多肉一般不会有问题。另外配置的时候还可以加取少量酒精,可以提高防治效果,尤其是对已经产生抗药性的蚧壳虫,喷药的时间建议傍晚或者晚上,避免刚喷药光照太强造成药伤或者灼伤。

4.埋药,使用上面的方法,基本上已经可以杀干净能看见的蚧壳虫,但是蚧壳虫的卵大部分是在土壤中的,孵化后再爬上去(所以从大棚购买的多肉植物,土壤最好弃掉,根部进行适量的清洗),此外根底部也有根粉蚧壳虫。埋药可以将蚧壳虫扼杀在摇篮中,也可以杀死那些看不到的根粉蚧。如果埋药,呋喃丹和拜耳小绿药都是很好的选择,以呋喃丹为例,呋喃丹具有内吸、胃毒、触杀作用,毒杀能力强,残效期长,效果快,不怕雨水,成本低。

值得注意的是,喷药和埋药对人体肯定是有一定危害性的,尤其是呋喃丹和拜耳小绿药,在一些国家是禁用的。就如上文所说,少量的蚧壳虫,其实对多肉植物不至于构成太大的影响,因此用或者不用,可以自己做个判断。

蚧壳虫后期蚧壳虫传播途径虽然不少,但有时候会出现一只多肉身上密密麻麻都是蚧壳虫,而旁边的多肉很少,或者看不到,但不代表它是安全的

蚧壳虫小贴士:

蚧壳虫的种类很多,全世界已知有6000多种,大多数蚧壳虫是多食性害虫,主要危害木本植物和多年生草本植物,蚧壳虫雌雄异型,雌虫多数营孤雌生殖,能分必蜡质、胶质形成蚧壳,或分泌蜡粉以保护身体。目前,在蚧壳虫的防治上仍以化学药剂防治为主,但由于蚧壳虫本身的结构特点,防治难度大,防治效果往往较差,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蚧壳虫危害一般具有以下特点:1.形态退化,胸足退化或者完全消失,一般除初孵幼蚧具有活动能力外,其他虫态一旦固定便不再移动,终身在一处取食;2.能分泌腊质物覆盖虫体,形成各种介壳,随着虫龄的增大,介壳增厚,药物一般难以到达虫体;3.繁殖量大,如大玉尖蚧壳虫每头雌虫产卵数千粒;白腊囊蚧每头雌虫产卵上千粒;吹棉蚧1年发生4~5代;糖片盾蚧壳虫可长年危害;4.蚧壳虫危害后,可诱发植物烟煤病;5.一些不利植物生长的环境,导致植物生长势头降低,有利于蚧壳虫的发生。

月季粉蚧防治


月季在生产过程中需警惕粉蚧的危害。粉蚧的幼虫和成虫通过吮吸月季叶片及枝干的汁液,导致植株长势衰弱,成品花产量和品质都会下降,严重时甚至整株枯死。与此同时,粉蚧还会在植株枝叶上排泄含糖类物质的蜜露,诱发霉腐病,影响月季光合作用,进一步影响产品品质和产量。

生物学特性

全世界已知粉蚧有1400余种,其中危害月季的主要是橘粉蚧和康氏粉蚧。

粉蚧为同翅目、粉蚧科小型吸汁昆虫,全世界均有分布。雌虫和幼虫群集在叶背,雄虫有两翅,能飞。雌虫卵圆形,行动迟缓,长约1厘米,体外有白色蜡粉,前胸背板和头部无明显分界,腹部体节明显。雄虫成体纤细,头、胸和腹分明,触角3至10节,单眼4至6个,无复眼,足细长。雄虫幼虫常在白色蜡质茧里发育。

粉蚧多以卵或未成熟的雌成虫在枝叶缝隙处越冬,第二年3月中旬雌虫开始活动,4月下旬至5月中旬产卵,5月中下旬幼虫孵化,雌幼虫经3次蜕皮变为成虫。雄虫在九十月间出现。粉蚧的寄主分布广泛,柑橘类和蔷薇科植物是橘粉蚧和康氏粉蚧的主要寄主。另外,葡萄君子兰、麒麟掌、竹节万年青、常春藤、茉莉、刺槐、樟树、佛手、鹤望兰、牡丹、凤仙花、牵牛花等也是粉蚧的寄主,要防止交叉感染。

月季粉蚧防治

防治方法

防治粉蚧的方法有多种,可结合进行。首先要做好预防工作,即在种苗调运时严格检疫,避免粉蚧人为传播扩散。种植时宜列植,密度合理,注意通风透光,以不利于粉蚧生长繁殖。

当发现少量粉蚧为害植株时,可人工用竹片或吹刷轻轻刮除或刷除。若危害严重,需及时治理。一是生物防治,即通过保护和引放粉蚧的天敌来实现对粉蚧的控制。粉蚧的主要天敌有瓢虫和草蛉,如孟氏隐唇瓢虫是目前粉蚧生物防治中重要的一种天敌。利用天敌防治粉蚧是比较彻底又省事的办法。二是化学防治,施药关键期是一龄幼虫活动时。一般刚卵化后的幼虫并不马上分泌蜡粉,等天气晴朗暖和时陆续以团体蜡壳爬出,过几天体外才陆续上蜡。因此,在幼虫分散转移期、分泌蜡粉前施药防治效果最佳。可选用2.5%的溴氢菊酯乳油、2.5%的氯氟氢菊酯乳油或40%的毒死蜱+20%的阿维菌素,每隔10天喷一次,连续两三次。对已开始分泌蜡粉的康氏粉蚧可以在使用以上药剂时加入一定量的有机硅来增强农药的附着性,延长防治期,提高杀虫效果。如用含油量0.3%至0.5%的柴油乳剂或黏土柴油乳剂混用,也有良好的杀虫作用。

多肉植物粉蚧的防治


多肉植物最难防治的蚧壳虫,特别是景天类,夏季是蚧壳虫的高发期,要想杀灭它药剂选择很重要,一般是乳油类农药或水乳剂农药防治效果要比粉剂差一点,且多肉植物对水较为敏感。值得注意的是,喷雾农药和农药土壤处理都需要特别注意,特别是家里有小孩,千万不要让农药被小孩触摸到,尤其是呋喃丹和拜耳小绿药,在一些国家是禁用的。建议购买低毒农药75%乙酰甲胺磷可溶性粉剂。

常用防治多肉植物粉蚧的药剂:

1、40%杀扑磷乳油触杀、胃毒渗透、无内吸

2、拜耳小绿药(乙拌磷.敌死通)触杀、胃毒、熏蒸有机磷、高毒

3、1.8%阿维菌素乳油触杀、胃毒低毒、致死作用慢

4、75%乙酰甲胺磷可溶性粉剂触杀、胃毒、内吸低毒、溶解性好

蚧壳虫属于园林绿化上三大刺吸式害虫之一,危害多种植物,防治也是最难的,蚧壳虫生长隐蔽环境,枝叶过密且不透风,利于其生存和繁殖,多肉植物叶片一般过密,是介壳虫生长的理想环境。

现在防治介壳虫的方法有很多样,一般有以下几种:

1、物理法:用针、牙签、镊子,一个个的挑死。缺点:太费事。

2、酒精法:医用消毒酒精,浓度75%,可以用毛笔蘸取适量酒精后反复擦拭虫害部位,就能把蚧壳虫除掉,且能除得十分干净、彻底。缺点:有可能滴到花心,可能导致肉肉死亡。

3、农药防治:护花神、杀扑磷、苦参碱、毒死蜱、阿维菌素、拜耳小绿药等杀虫剂有的花友都轮换使用,但是效果并不是太理想,原因:乳油类农药有时浓度大了会有药害,可能污染叶片;拜耳小绿药属于高毒农药,国家在蔬菜果树园艺等作物上禁止使用。

老一辈的花友一般都知道甲胺磷这个农药品种,属于高毒农药,那是打药效果好的很前面打药,后面掉虫。不过这属于高毒农药,国家于2007年禁止使用与生产,现在甲胺磷的替代品已经出品,30%乙酰甲胺磷乳油,75%乙酰甲胺磷可溶性粉剂,这2类都可以使用,但是30%乙酰甲胺磷乳油使用没有75%乙酰甲胺磷效果好,且对多肉植物安全性没有75%乙酰甲胺磷效果好。

75%乙酰甲胺磷可溶性粉剂具有强烈的熏蒸、渗透、触杀、胃毒和内吸等5大作用,低毒农药,可穿蚧壳虫的蜡壳直接作用于虫体,杀死若虫、成虫,对卵也有良好的防效。使用注意浓度的大小,一般1200倍较为合适,不会出现过药害。建议最好先试验下浓度,景天和其他多肉植物有时不一样。

4、埋药:使用上面的方法,基本上已经可以杀干净能看见的蚧壳虫,但是蚧壳虫的卵大部分是在土壤中的,孵化后再爬上去,此外根底部也有根粉蚧壳虫。埋药可以将蚧壳虫扼杀在摇篮中.如果埋药,呋喃丹和拜耳小绿药都可以选择,但是这属于高毒农药,使用时候要特别当心。75%乙酰甲胺磷可溶性粉剂属于低毒农药,粉剂直接埋在土壤内,具有内吸、胃毒、触杀作用、内吸、持效期长、不怕雨水,成本低。

国槐球坚蚧的防治方法


球坚蚧又名杏毛球蚧,属同翅目介科。分布于辽宁、黑龙江、吉林、河北、河南、江苏、浙江、上海、湖北、湖南、江西等地。多危害梅花、海棠、樱花、碧桃、红叶李、杏等植物。

成虫和若虫固定在枝干上,刺吸植株汁液,严重时造成枝干枯萎,降低观赏价值。球坚介雌成虫虫体近球形,直径4至5毫米,高3至5毫米。初期介壳质软,黄褐色,后期变硬,成黑褐色或紫褐色,有光泽,表面有小刻点。触角6节,其中第三节最长。肛门发达,肛环毛有6根粗毛和2列较细的环毛。气门线路很宽,较大的多孔腺在腹板上集成宽带。

雄介壳椭圆形,半透明,背有龟甲状隆起线,雄虫体长1.5至2毫米,翅展2.5毫米,暗红色,腹端有针状交尾器。卵椭圆形,赤褐色,附有白色蜡粉。若虫椭圆形,初孵为杏黄色,后变为淡褐色,背面有数十条纵纹,体被白色蜡粉,腹末有2条尾丝。蛹赤褐色,椭圆形,体长1.8毫米,腹部末端有1刺状突。茧黄白色,长椭圆形。

球坚介一年发生一代,以2龄若虫在寄主树皮下、裂缝中越冬。翌年3月开始活动,3月下旬蜕皮,2至3天即形成蜡质介壳。雌虫5月上旬开始交配产卵。受精雌体腹部膨大渐变成球形,卵产于母体下,每雌虫可产卵1000余粒。分散危害吸取枝条叶片汁液,直至10至11月,陆续越冬。据观察,在3月上旬越冬代蜕皮后至雌虫产卵前,生长发育很快,危害严重。夏、秋两季生长发育慢,危害重。

国槐球坚介的防治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①从保护利用天敌出发。球坚介的天敌种类很多。寄生性天敌有球介蓝绿跳小蜂Blastonthrixserjcae(Dalman);捕食性天敌有黑缘红瓢虫ChilocorusrubidusHope、红点唇瓢虫ChilocoruskuwanaeSilvestri等。据调查每株有10至20余头的黑缘红瓢虫就可对球坚介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应以越冬防治为主。

②早春在寄主植物发芽前,喷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50%柴油乳剂。

③若虫、卵孵化期喷狂杀蚧10001500倍液或40%杀捕灵700至1000倍液。狂杀蚧对介壳虫特效,但要求喷药时一定要喷匀喷透。

④当球坚介虫害发生严重时,可开沟埋施5%神农丹。但距农田、果树、人群密集处较近时切勿使用。

紫薇绒蚧的防治方法


紫薇绒蚧,又名石榴毡蚧,属同翅目,绒蚧科。绒蚧在全国许多地区均有发生,尤其在华北、华中地区,已成为园林植物的重要害虫。

形态特征:雌成虫扁平,椭圆形,长约2-3毫米,暗紫红色,老熟时外包白色绒质蚧壳。雄成虫体长约0.3毫米,翅展约l毫米,紫红色。卵呈卵圆形,紫红色,长约0.25毫米。若虫椭圆形,紫红色,虫体周缘有刺突。雄蛹紫褐色,长卵圆形,外包以袋状绒质白色茧。更多绿色尽在

发生规律:该虫发生代数因地区而异,一年发生2-4代;如北京地区一年发生2代,上海一年发生3代,山东一年能发生4代。绒蚧越冬虫态有受精雌虫、2龄若虫或卵等,各地不尽相同;通常是在枝干的裂缝内越冬。每年的6月上旬至7月中旬以及8中下旬至9月份为若虫孵化盛期,但像上海、山东等一年发生3-4代的地区,在3月底4月初就能发现第一代若虫危害。绒蚧在温暖高湿环境下繁殖快,干热对它的发育不利。

为害特点:紫薇绒蚧主要以若虫、雌成虫聚集于小枝叶片主脉基部和芽腋、嫩梢或枝干等部位刺吸汁液,常造成树势衰弱,生长不良;而且其分泌的大量蜜露会诱发严重的煤污病,会导致叶片、小枝呈黑色,失去观赏价值。如虫口密度过大,枝叶会发黑,叶片早落,开花不正常,甚至全株枯死。

防治方法:

1、园艺防治结合冬季整形修剪,清除虫害危害严重、带有越冬虫态的枝条。

2、药剂防治对发生严重地的区,除加强冬季修剪与养护外,可在早春萌芽前喷洒波美3-5度石硫合剂,杀死越冬若虫。苗木生长季节,要抓住若虫孵化期用药,可选用喷洒40%速蚧克(即速扑杀)乳油1500倍液,或48%毒死蜱乳油(乐斯本)12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或50%杀螟松乳油800倍液等。

兰花蚧壳虫的防治方法


蚧壳虫是兰花最常见的害虫,主要寄生在兰花的茎和叶上。蚧壳虫繁殖能力强,在兰花上一年可以繁殖几代。蚧壳虫的种类较多,在兰花上常见到的有:盾蚧、条斑粉蚧、兰蚧、糠片盾蚧和桑白盾蚧等。防治方法如下:

1、栽植:应选用不带病菌的新土栽种兰花,用老土时要用甲醛液进行土壤消毒;在土中拌入110的草木灰加新高脂膜,防止土壤偏酸性。选择优质品种,栽植后用新高脂膜喷雾土壤表面,可保墒防水分蒸发、防晒抗旱、防土层板结,窒息和隔离病虫源,保护幼苗茁壮成长。

2、管理:保持通风透光的生长环境,夏、秋季要进行遮荫。注意合理浇水施肥,并喷施新高脂膜保墒保肥。在少量虫害发生时,通常用人工防治。可用软刷轻轻刷除,再用水冲洗干净。适时剪去密、枯、病枝,疏去多余的花蕾。在剪枝伤口涂抹愈伤防腐膜,促进伤口愈合,防病菌及虫害侵染。要在花蕾喷洒花朵壮蒂灵,可促使花蕾强壮、花瓣肥大、花色艳丽、花香浓郁、花期延长。

3、药剂防治:在卵的孵化盛期喷药,这时期若虫孵化不久,用药剂容易杀死。可用酌量50%氧化乐果乳液(或80%敌敌畏乳油)加新高脂膜,喷在叶的正、背面,每隔5至7天喷1次,连续喷洒3次以上,效果很好。

桂花长白蚧及防治


长白蚧是我国南方普遍分布的蚧类害虫,尤其是在长江流域为害相当严重。其寄主种类极多,除桂花外,还可为害苹果、梨、茶、柑橘、含笑、花椒、龙眼等数十种经济树种。其若虫和雌成虫常年附着在桂花的枝叶上,用针状口器吸取汁液,使树势衰退,叶片脱落或卷曲,特别在冬季落叶更严重,常使枝干枯死,开花减少或停止,鲜花产量下降。

1、形态特征

雌虫介壳暗棕色,纺锤形,虫体在介壳下面,很小,体外覆有一层灰白色蜡质介壳。雌虫体长约1毫米,黄色,口针很长,无翅。雄成虫介壳较瘦长,白色,雄虫体长约0.5毫米,有一对透明的翅,体淡紫色。卵椭圆形,淡紫色,长0.2~0.3毫米,孵化后,卵壳为白色。若虫椭圆形,长约0.25毫米,淡紫色或黄色,初孵化时若虫有触角及足,待固定分泌蜡质后触角及足退缩。蛹细长,紫色,腹末有一针状交配器。

2、生活习性

在长江以南一般每年发生3代,大多以老熟若虫和蛹在枝干上越冬。4月份成虫羽化,并开始产卵。第一代若虫在5月上旬开始发生,第二代若虫在7月上旬开始发生,第三代若虫则在8月下旬开始发生。若虫在晴天中午孵化最盛,刚孵化的若虫爬行数小时后,口针插入桂树组织,分泌蜡质,形成介壳,不再移动。固定的部位,因代别、性别等不同而有所不同,通常第一、第二代在枝干和叶片上都有,雄虫多在叶缘锯齿间,雌虫则在枝条上部和叶背主脉两侧,第三代雌、雄虫大多在枝干上。

3、防治方法

(1)进行苗木检疫

新区发展桂花,应从无长白蚧的地方调进苗木和插穗,否则应彻底进行药物消毒,以免后患。

(2)加强园林管理,氮肥不宜过多,剪除徒长枝和虫害枝。

(3)药剂防治

必须掌握在1~2龄若虫期进行,因长白蚧体外有介壳,2龄以后,一般药剂就很难渗入。通常当孵化率达70%~80%时为防治适期。为了这段时期,虫体变大,蜡质加厚,防治效果明显下降。在防治第一、第二代若虫时,药剂可选用50%虫螨磷乳剂、50%马拉松或20%二溴磷的800倍液。另外,用40%乐果1000倍液或40%杀螟松500倍液也有良好效果。如无农药,则用合洗衣粉100~200倍液也有一定效果。第三代若虫可用10~15倍松脂合剂或25倍蒽油乳剂来防治。喷药时必须注意枝干和叶子的正反面都要喷到,若附近其他植物上也有该虫寄生,则应同时防治。

(4)盆栽桂花发生该虫时,根据盆口内径15厘米用3%呋喃丹颗粒剂3克计算(内径每增加5厘米,用药量增加2克)。将盆土掘松,把药剂均匀地混于土壤中,以后按正常管理。两星期后检查,发现虫体皱缩,边缘翘起,易脱落,说明该虫已被杀死。因呋喃丹的毒性较大,使用时应注意安全。

(5)保护天敌

长白蚧的天敌种类很多,如红点唇瓢虫和橙额跳小蜂等。因此,在喷药时,应选择在益虫不活动的阶段(如卵、蛹)或潜伏在长白蚧体内时(寄生蜂的寄生阶段)进行,并选用残效期短的药剂,以保护益虫免遭大量杀伤。

《糖槭蚧的病害防治》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病害知识”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