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莲藕锈斑病如何防治》,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一、藕生锈斑的原因

从土中新挖出的藕,体表有红色、褐红色铁锈样斑,这是生产上常见的现象。据观察,清明前后种植的莲藕,到5月中旬早熟品种开始上市,6-10月天气较热时是莲藕体表形成锈斑的高峰期,11月以后锈斑开始褪去,到年底长锈斑的藕就比较少了,春节前后藕体基本无锈斑。锈斑是怎样形成的呢?有多种不同的说法。有人认为,是莲藕在生长过程中,空气由叶面经通气组织源源不断地进入地下部分进行气体交换,空气中的氧与土壤中的铁化合成氧化铁沉积在藕表,形成锈斑。也有人认为,莲藕表面生锈,主要与莲藕生理及锈水有关。锈水在南方多发生,成因是黄铁矿风化,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反应生成水合氧化铁。水合氧化铁难溶于水,呈微粒状悬浮在水中,并慢慢地沉淀吸附在莲藕表面形成锈斑。

上述两种说法,都没有清楚地说出藕体表面锈斑的形成过程。特别是第二种说法,其所说的水合氧化铁,其中的铁是被完全氧化的三价铁。水合氧化铁广泛存在于土壤中,因难溶于水,一般与土壤颗粒紧密结合,不会悬浮于水中,即使有少量悬浮于水中,也只会均匀沉淀分布于水中的各种物体包括土壤上,不会只沉淀到藕上并在其表面富集。因此,这种说法基本上是错误的。但上述两种说法均认为藕体表面的锈斑与铁有关。事实确实如此。有关专家曾检测过锈斑的成分,发现其中富含三价铁和二价铁(亚铁,其中的铁没有被完全氧化)。

藕体表面的锈斑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笔者认为,水稻栽培上对水稻根系变褐的原因分析值得借鉴。水稻的新根或根的尖端部位,具有向根际土壤泌氧的能力,能把周围数毫米范围土壤中的亚铁氧化成水合氧化铁化合物,沉淀在根外,因而能使根保持原来的白色。在根的中、基部老熟部分,泌氧功能减弱,根际氧化圈缩小到根的表面,使水合氧化铁化合物沉淀在根的表面,形成有黄褐色或赤褐色的铁膜(根系不断地泌氧,将水溶性强的亚铁转变为水溶性差的水合氧化铁,根周围的亚铁浓度下降,较远处的亚铁会源源不断地向根周围扩散过来并被氧化为水合氧化铁,这是铁能在根周围富集的根本原因)。在土壤缺氧,还原性很强的条件下,土壤中会大量产生有毒的硫化氢、亚铁类和烷烃类还原性物质,以及各种有害有机酸,水稻根系的泌氧能力不足以氧化这类物质,这些物质将沉积于根表或侵害根体,使根呈黑色、青灰色或水渍状。土壤良好的通透条件,能提高白根的比例,并不出现黑根、灰根和水渍状根。

同样的情况会发生在莲藕地下茎上。卞彩兰反映农户头几年生产出的藕没有锈斑,现在生产出的藕有锈斑,可能是因为连续几年种藕后,池中残留的藕的叶片、叶柄、根系等有机物越积越多,这些有机物在池底腐烂,消耗大量氧气,使池底氧气严重缺乏,土壤中大量产生硫化氢、亚铁类等还原性物质,导致锈斑形成。特别是在6-10月份温度较高的情况下,微生物活动力强,池底积累的有机物快速腐烂,更易引起土壤缺氧和亚铁类等还原性物质的形成,藕体表最容易形成锈斑。这是莲藕体表形成锈斑的高峰期出现在6-10月天气较热时段比较合理的解释。至于到秋冬低温季藕体表锈斑会减退甚至消失这种现象,可能是因为在低温季节藕体表水合氧化铁积累不再继续增加,而土壤中的有机酸会不断地将锈斑中的铁溶出,不再富集于藕体表面。

二、锈斑预防和除治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预防藕体生锈斑。

⑴选择土壤肥沃疏松、亚铁含量低、土层深厚的田作藕田,不在瘠薄、亚铁含量高的土壤上种藕。特别是生产出的藕一直有锈斑的田块,不宜继续种藕。

⑵减少藕池中未腐熟有机物的数量,避免在高温季节有机物大量腐烂,使土壤严重缺氧,还原性提高。连续种藕3-4年的池塘或水田,应轮换养鱼1-2年或种稻1-2年。也可以结合采藕,将过多的藕叶等未腐熟有机物就地集中沤制或堆制,腐熟后再施入藕池。对藕池施有机肥时,应施用充分腐熟的沤肥或堆肥,不施未腐熟的肥料。

新挖出的莲藕洗净泥土后,若发现体表有锈斑,可将藕置于大盆中,用柠檬酸水溶液淋洗1-2次,除去锈斑。一般用10克柠檬酸颗粒加水15公斤,可洗藕60-75公斤。用柠檬酸水洗过后的莲藕,过4-5小时会变黑,味道也会发生变化。

精选阅读

莲藕腐败病及防治方法


腐败病为莲藕的主要病害,分布广泛,发生普遍,全生育期都可发病,病害发生程度地区间、地块间和年度间差异较大,轻时对莲藕损失较小,严重时常造成植株成片枯死,显著影响莲藕产量和质量。

症状:此病主要侵害地下茎节,造成莲藕变褐腐烂,植株地上部变褐枯死。茎节受害,初期症状不明显,剖视病茎可见部分维管束变褐,以后随病情发展,地下茎节逐渐变褐并发展扩大,由种藕向当年新生地下茎节蔓延,严重时地下茎节都呈褐色至紫黑色腐败,不能食用。

由于地下茎节受害,植株输导组织受阻,地上部叶片亦表现叶色褪绿变黄,逐渐由叶缘向内变褐干枯或卷曲,终致叶柄顶部弯曲,变褐干枯。严重时藕田一片枯黄,似火烧一般。挖检病株地下茎节,可见藕节上产生蛛丝状菌丝体和粉红色黏稠物,即病菌分生孢子团。

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体在种藕内和以厚垣孢子在土壤中越冬,带菌的种藕和病土为田间发病的主要初侵染源,栽种带菌种藕长出的幼苗即成为田间中心病株,先是地下茎节和根系发生病变,后扩展到叶柄和叶片。中心病株发病后产生分生孢子经水流移动传播,从伤口侵入,形成再侵染。

带菌种藕是本病发生流行的主导因素,品种间存在抗性差异,深根系品种较浅根系品种发病轻。莲藕生长期阴雨连绵、光照不足或暴风雨频繁易诱发此病。藕田土壤通透性差,酸性较强,污水灌溉,食根害虫严重,施用未腐熟有机肥,过量偏施氮肥或水温持续偏高等,病害发生严重。

防治方法:

1.重病田实行与其他作物2年以上轮作。

2.种植前深耕翻耙藕田,适当晾晒土壤,撒施生石灰3000-3750千克/公顷。

3.因地制宜选用抗病品种。可选用紫藕、毛节等。

4.精选无病种藕,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0%双效灵水剂1000倍液,或65%防霉宝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浸泡种藕4―6小时后晾干栽种。

5.加强肥水管理,施足腐熟有机肥,氮磷钾肥配合使用,生长期适时适量追肥,防止偏施氮肥。按莲藕不同生育期的需要科学管理水层,深浅适中,以水调温调肥,防止因水温过高或长期深灌加重发病。

6.及时拔除病株,清除发病茎节后排水施药防治。可选用45%特克多悬浮剂,或25%敌力脱乳油,或65%多果定可湿性粉剂,或10%双效灵水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2.5―45千克/公顷,直接拌细土300―450千克,或药剂对适量水后让细土吸附再均匀撒入浅水层。

金针菇黑斑病锈斑病防治


当前,为害金针菇的病害主要症状是在菇盖上生成一些斑点,这是啥病害呢,该怎样防?

黑斑病。这是一种由假单孢菌引起的细菌性病害。发病后,金针菇菌盖出现椭圆形褐色或深褐色斑点,初为针尖状,扩大后直径达2~4毫米,边缘整齐,有时菌盖开裂。防治方法:最重要的是控制好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对菇房洒水时,不可将水直接洒在金针菇子实体上,特别不可用冷水喷洒。菇房内的湿度不可长时间高于90%,要看天气变化洒水,晴天洒水要轻、勤、细,阴雨天要少洒或不洒水。每次洒水后先加强通风,然后覆盖地膜。出菇期间室内气温应调至17℃以下。发病后要及时将病菇摘除,并喷洒每毫升100~200单位的农用链霉素或漂白粉600倍液。

锈斑病。该病由假单孢菌引起,主要浸染金针菇菌盖,初期为针头状,后扩大成芝麻粒大小,边缘虽不整齐,但病斑之间可互相联合成不规则的大锈斑。防治方法:为预防锈斑病的发生,对菇房洒水时不要直接洒向子实体,洒水后要及时通风,室内空气相对湿度不要长时间超过95%,菌袋表面覆盖地膜时要待子实体水分晾干后。发病初期,应防止病菌向健康子实体蔓延,并用50%的多菌灵800倍液或每毫升含100~200单位的农用链霉素喷洒。

草菇死菇防治措施2009-04-0910:41:27来源:农博网草菇是高温、恒温结实性的真菌对环境的要求较严格。根据草菇的生物学特性及笔者多年从事草菇制种与栽培生产实践的经验浅谈草菇死菇原因及对策供读者参考。

一、草菇死菇原因

1.菇房通风与保湿不协调。草菇是好气性真菌生长需要大量的水分通风过多易缺水死亡。通风不足易造成二氧化碳过多而缺氧死亡。

2.菇房温度骤变。南方栽培草菇大部分用泡沫菇房对恒温恒湿起重要作用。但若受台风袭击时没能及时关闭门窗或遭冻害时没有及时加温或遇持续高温时没能及早通风降温或喷撒在地板上的井水过多降温太快小菇承受不了温度骤变而成批死掉。

3.种质差及病虫危害。由于各种原因适龄的菌种因不能及时栽培而老化死掉。菌丝活力差播后养分积累不足出菇成活率也会很低。同时感染杂菌或遭螨虫侵袭也会出现死菇。

二、防治对策

1.草菇喜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生长。培养料进房后要严格控制其含水量并杜绝使用超龄菌种。同时保持菇房温度在30℃左右如碰到持续的高温天气水分又偏少时可往地板撒水并加大通风换气以达到降温保湿目的。

2.菌种床面施的麦麸(氮素)不宜超过3%(也可不施)以减少绿霉等杂菌及虫害的发生。

3.采收草菇时要小心以免机械碰伤小菇或拉断菌丝层而造成死菇。只要每个生产环节都注意护理草菇栽培中的死菇现象是可以减少发生的。

莲藕腐败病防治


莲藕腐败病,又称枯萎病、腐烂病,是莲藕种植区发生最普遍、为害严重的病害之一。该病主要危害地下茎和根部,并造成地上部黄叶,重者枯萎,在23~30℃高温和连续阴雨的条件下发病重。

【莲藕腐败病症状】

莲藕腐败病叶片发病初期症状

莲藕腐败病地下茎受害,初期症状不明显,后随病情扩展,维管束变色并逐渐扩大,由种藕延及当年新生的地下茎,严重时地下茎呈褐色至紫黑色腐败,不能食用。地上部初叶色变淡,后变褐干枯或卷曲。发病严重时,全田一片枯黄,似火烧状。

【病原与发生规律】

Fusariumoxysporum尖镰孢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病菌以菌丝体及厚垣孢子随同病残体遗留在土壤中越冬,种藕也可带菌,成为第二年田间发病的初侵染源。病菌从种藕的伤口侵人。江西从5月中旬开始发病,6月中下旬为发病高峰期,7月中旬以后发病减轻。

【防治方法】

1、种植抗病品种;重病地块与蔬菜轮作2年以上。

2、加强肥水管理,适时适量追肥;按莲藕不同生育阶段需要管好水层,做到深浅适宜,以水调温调肥,防止因水温过高或长期深灌加重发病。

3、发病初期,用下列杀菌剂进行防治:68%精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8001000倍液;440g/L精甲百菌清悬浮剂8001000倍液;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350600倍液;20%噻森铜悬浮剂500700倍液;60%琥铜锌乙铝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47%春雷霉素氧氯化铜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对水均匀喷雾,视病情隔57天喷1次。

莲藕虫害防治方法


一、莲藕褐斑病。荷叶部常见的一种病害,叶上产生淡褐色病斑,引起病叶局部干枯。防治:合理密植,确保藕田通风透光;适当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性,及时清除病株残体。发病初期用25%多菌灵600倍液,或75%百菌清1000倍液喷雾。

二、莲藕黑斑病。又称褐纹病,仅发生在叶片上,严重时病斑汇合,叶片枯黄。防治:冬季田间彻底清除病残叶并集中烧毁。发病初期摘除病叶,并喷药防治。常用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65%代森锌600倍液,或1:1:160到200倍波尔多液,每隔10到15天喷1次,共喷2到3次。

三、莲藕腐败病。又称枯萎病,侵染地下茎造成腐烂,严重时全田一片枯黄,似火烧状。防治:重病田实行2到3年轮作。常用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75%百菌清800倍液喷雾闷种,盖农膜密闭24小时,晾干后种植。深翻藕田并亩施150公斤石灰。发病时可用75%百菌清0.5公斤加干泥土30公斤拌匀撒入浅水田内。

四、莲藕条斑病毒病。受害后的荷叶及地下根茎上均可表现症状,叶片上产生大型多角形至不整齐形淡褐色枯斑,根茎表皮产生暗褐色炭疽条斑。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及时防治蚜虫(传毒媒介),发病初期喷1.5%植病灵乳剂1000倍液。

五、荷叶枯萎病。受害荷叶焦黄、枯萎,影响莲藕生长,造成减产。防治:保持藕田清洁,防止油污污染藕田。污水、肥皂水也会导致荷叶枯萎死亡。莲藕对除草剂十分敏感,藕田决不能施用除草剂。

六、常见病虫。有蚜虫、大蓑蛾、梨青刺蛾、褐刺蛾,危害立叶和花蕾。可用90%敌百虫800到1000倍液,或40%乐果2000倍液喷洒。水蛆吮吸莲藕根、茎、叶的汁液,导致荷叶发黄,一旦发现,可施石灰驱杀,亩用量10到15公斤。

莲藕褐纹病的发病症状及防治方法


莲藕褐纹病,因其发病后莲叶呈现圆形至不规则形的褪绿色大黄斑或褐色枯死斑,又被称为黑斑病或莲叶斑病,虽只残害叶片,但严重时将导致整个藕田除叶脉外的整个叶片布满病斑,半叶或整叶干枯,如同被火烧过一样。该病目前为莲藕生产方面的主要病害之一,发病严重时将导致整个藕田的商品价值降低25%以上,极大的影响了莲藕种植户的利益,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莲藕褐纹病的发病症状以及莲藕褐纹病如何防治。

一、发病症状

该病主要危害莲藕叶片,叶柄上较少表现病征。在莲藕叶正面初始产生针头大小的圆形黄褐色小斑点,在叶背面尤为明显,以后逐渐扩大成直径0.5~2.0厘米的圆形或不规则形褐色大斑或暗褐色枯死病斑,叶背面病斑颜色较叶正面略浅,呈褪绿色的大黄斑。病斑稍凹陷,病斑上有或无明显的褐色同心轮纹,病健边缘清晰,四周具细窄的褪色黄晕。浮叶正面的病斑多呈深褐色,中后期病部易腐烂,用手触摸,上表皮易脱落,但不穿孔;离叶的病斑上表皮虽已坏死,但不易脱落。中后期往往数个病斑扩大融合成大的不规则形焦枯病斑,严重时除叶脉外,整个叶面上布满病斑,致使半叶至全叶干枯死亡。田间连片流行发病时,远眺藕田病区似火烧状。

二、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丛在病残体上或采种藕株上存活和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初侵染,经2~3天潜育发病,病部又产生分生孢子进和再侵染。在湖北本病5月中旬始发,7~9月高温多雨季节盛发,尤其是暴风雨后或莲藕生长衰弱时易染病,藕田水温高于35℃或偏施氮肥、蚜虫为害猖獗发病重。

三、防治办法

1.轮作换茬,避免连作

实行水旱轮作,是防治该病的最佳方法。发病田块一定要实行3年以上轮作,尤其是上年度发病较重的藕田,与水稻等禾本科作物或大蒜、药芹等经济作物换茬,可有效减少病菌在田间积累,减轻侵染危害。

2.因地制宜选用抗病、耐病性较强的品种

鄂莲4号、鄂莲5号抗病性较强,品质优且产量高。必须选用无病种藕或在无病田块选留种藕。种藕应选用前端肥大的2~3节整藕,因其营养丰富,藕叶可较早伸展出水面,有利增强抗病性,减少病菌初侵染机会。

3.及早清洁藕田

在莲藕生长中后期随时采摘病叶,带出藕田外集中深埋或烧掉,但需注意不要折断藕叶柄,以免雨水或塘水灌入叶柄通气孔,引起地下茎腐烂。收获莲藕前将病叶清除,采收莲藕后尽量清除田内莲藕残体,并立即集中到藕田外深埋或烧毁。另外,在立冬(11月7日至8日)后对藕田土壤进行消毒处理,每亩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公斤拌细干土100公斤混匀后撒施,然后深翻耕地,冬闲冻垡。

4.适时播种,合理密植

不能一味为了提高产量而增加单位面积的种植密度,否则易造成田间郁蔽,引发病害。只有合理密植才能使田间通风透光性能良好,保证藕株生长健壮。播种后宜灌浅水,以利于温度升高,使种藕提早发芽。

5.加强肥水管理

选择土质好、灌水方便的田块种莲藕。施足经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作基肥。莲藕生长期间追肥注意适时适量,应有机肥与化肥相结合,适当增施磷、钾肥,避免偏施氮肥。

依据莲藕的生长发育阶段进行水层管理。莲藕生长前期气温较低且立叶少,水层宜浅;中期高温季节水层宜深;后期水层又适当放浅,利于长藕和氧气交换。注意水温要控制在35℃以下。在台风、暴风雨来临前及时将藕田水灌足、灌深,风雨过后及时排水。

6.种藕消毒

种植前对种藕进行消毒处理,将种藕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00~1000倍液中浸20~30分钟。也可以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对种藕喷雾,然后用塑料薄膜覆盖密封24小时,晾干后种植。

7.种藕田预防病害

对于上年发病的藕田,栽前每亩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0.5公斤,加干细土10~15公斤拌匀撒施消毒土壤;或每亩用生石灰100~150公斤消毒。

8.用药防治

浮叶一般首先受害,喷药于叶片正面;中后期以离叶受害为主,喷药于叶片正反两面。在发病初期,及时选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按1∶1比例混匀后兑水800倍液喷施;或喷洒0.5∶0.5∶100倍式波尔多液;或用77%氢氧化铜(可杀得)可湿性微粒粉剂700倍液、50%咪鲜胺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70%乙膦·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0%苯醚甲环唑微乳剂2000倍液、25%嘧菌酯悬浮剂2000倍液、40%氟硅唑乳油5000倍液、58%甲霜·锰锌(雷多米尔·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64%噁霜·锰锌(杀毒矾)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防治。喷药时先喷田块中间植株,后喷四周植株。因莲藕叶片上蜡质较多,在喷药时最好加入少量洗衣粉,以增强药液黏着力。应选择无风晴天喷药为好。每隔7~10天喷药1次,连续用药2~3次。若施药后遇雨天应及时补喷。

莲藕病害的综合防治


莲藕是一种高产高效的水生经济作物,是人民大众共食的蔬菜品种,各地有广泛的栽培,随着各地产业结构调整,其栽培面积有不断扩大之势。近几年来,莲藕病害发生日趋严重,已成为发展莲藕生产的一大障碍。

一、莲藕常见病害

1、莲藕腐败病又名黑根病、藕瘟。是莲藕生产上的第一大病害,一般在耕作层浅和水浅的老藕田及连作田易发病,影响结藕而减产。它是由藕球茎状镰状菌侵染后所致的莲藕病害,主要为害地下茎、地上部叶片和叶面。病茎抽生的叶片、色泽淡绿,从叶缘开始发生褐色干枯,叶柄最后枯死。病菌多从伤口、吸收根或生长点侵入,病菌随流水灌溉传播。

2、莲藕叶枯病是莲藕上的第二大病害,病原是单丝壳属的病原真菌。主要危害荷叶,荷叶边缘先出现淡黄色的病斑,后逐渐向叶片中间扩展,呈黄褐色,最后从叶肉扩及到叶脉,直至全叶枯死。高温多雨,有利发病,藕田肥力不足,病害严重。

3、莲藕叶斑病主要为害叶片,叶柄上有时也可发生,是由棒束孢属的病原真菌危害所致。

莲藕病害的综合防治

二、莲藕病害、综合防治

1、实行2-3年轮作。特别是水旱轮作对减轻病害有重要作用。

2、选用无病种藕栽种种藕带菌是腐败病发病的主要菌源,预防该病,关键要从无病藕田选择健株作种藕,杜绝菌源,在植藕前,种藕用50%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后,用塑料薄膜覆盖密封闷种24小时时,晾干后播种。

3、清除病株彻底清除发病藕田病株及病残体,并深埋或集中烧毁。植前每亩施生石灰50-100公斤,既杀菌清洁田园,又可加速有机肥的分解。

4、合理施肥基肥应以有机肥为主,肥料必须充分腐熟。对土壤酸性重、还原性强的土壤中,宜重施石灰,石灰要早施、多施。生长期间注意氮磷酸肥的配合施用,有条件地方应增施硅质肥,提倡补施硼、锌、钼等微肥,切勿偏施化学氮肥,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5、科学管水生病期深水灌溉,降低地温抑制病菌繁殖。留种莲田每天保持深水浸泡,切勿排干水和冬翻晒垡。非留种田在采完莲子后一律砍伐荷梗翻耕或挖藕,最好栽上一季冬作物。不种冬作物的也要翻耕灌水浸田,减少土壤及病残体的带菌。

6、及时用药防治。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加75%百菌清600倍液喷雾。也可用上述混合药粉500克拌细土25-30公斤,堆闷3-4小时后撒入浅水层莲蔸下,2-3天后再用上述混合剂6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或多菌灵200倍液混合4024000倍液,喷洒叶面或叶柄,连喷2-3次,能有效地减轻或控制此病的蔓延。

莲藕褐斑病防治


【莲藕褐斑病症状】

莲藕褐斑病叶片发病症状

莲藕褐斑病叶片发病,死病斑,周围具有黄色晕圈,初在叶片上产生绿褐色小点,后扩展成红褐色至暗褐色圆形至不规则形坏后期病斑常相互汇合成大的斑块,致病部变褐干枯。

【病原与发生规律】

Corynesporacassiicola称山扁豆生棒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座在病残体上越冬,条件适宜时以分生孢子进行初次侵染,病害由气流或借风雨传播。一般在高温多雨特别是雨后病害发生严重。

【防治方法】

合理密植,管好水肥,培育壮藕,增强抗病力;暴风雨来临前灌深水减少风害;收获后将藕叶和病残体收集烧毁。

发病初期,可采用下列杀菌剂或配方进行防治: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10002000倍液;20%硅唑咪鲜胺水乳剂20003000倍液;20%苯醚咪鲜胺微乳剂25003500倍液;25%咪鲜胺乳油10001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60g/L嘧菌百菌清悬浮剂20003000倍液;250g/L吡唑醚菌酯乳油15003000倍液;喷雾,视病情隔710天喷1次。

马铃薯病毒病如何防治


马铃薯x病毒(PotatovirusX简称PVX),在马铃薯上引起轻花叶症,有时产生斑驳或环斑。病毒粒体线形,长480一580nm,其寄主范围广,系统侵染的主要是茄科植物。病毒稀释限点100000一1000000倍,钝化温度68—75℃71畴体外存活期1年以上。马铃薯S病毒(PotatovirusS简称PVS),在马铃薯上引起轻度皱缩花叶或不显症。病毒粒体线形,长650nm,其寄主范围较窄,系统侵染的植物仅限于茄科的少数植物。病汁液稀释限点1—10倍,钝化温度55—60℃,体外存活期3—4天。马铃薯A病毒(PotatovirusA简称PVA),在马铃薯上引起轻花叶或不显症。病毒粒体线形,长730nm,其寄主范围较窄,仅侵染茄科少数植物。病汁液稀释限点10倍,钝化温度44—52℃,体外存活期12—18小时。马铃薯Y病毒(PotatovirusY简称PVY),在马铃薯上引起严重花叶或坏死斑和坏死条斑。病毒粒体线形,长730nm,该病毒寄主范围较广,可侵染茄科多种植物。病汁液稀释限点100一1000倍,钝化温度52—62℃,体外存活期1—2天。马铃薯卷叶病毒(Potat01eafr011virus简称PLrV),病毒粒体球状,直径25nm。该病毒寄主范围主要是茄科植物。在马铃薯上引起卷叶症,病毒稀释限点10000倍,钝化温度70℃,体外存活期12—24小时,2℃低温麓婊?天。此外TMV也可侵染马铃薯。

为害症状

常见的马铃薯病毒病有3种类型。花叶型叶面叶绿素分布不均,呈浓绿淡绿相间或黄绿相间斑驳花叶,严重时叶片皱缩,全株矮化,有时伴有叶脉透明;坏死型叶、叶脉、叶柄及枝条、茎部都可出现褐色坏死斑,病斑发展连接成坏死条斑,严重时全叶枯死或萎蔫脱落;卷叶型叶片沿主脉或自边缘向内翻转,变硬、革质化,严重时每张小叶呈筒状。此外还有复合侵染,引致马铃薯发生条斑坏死。

发生规律

以上几种病毒除PVX外,都可通过蚜虫及汁液摩擦传毒。田间管理条件差,蚜虫发生量大发病重。此外,25℃以上高温会降低寄主对病毒的抵抗力,也有利于传毒媒介蚜虫的繁殖、迁飞或传病,从而利于该病扩展,加重受害程度,故一般冷凉山区栽植的马铃薯发病轻。品种抗病性及栽培措施都会影响本病的发生程度。

防治要点

(1)采用无毒种薯,各地要建立无毒种薯繁育基地,原种田应设在高纬度或高海拔地区,并通过各种检测方法汰除病薯,推广茎尖组织脱毒,生产田还可通过二季作或夏播获得种薯。

(2)培育或利用抗病或耐病品种在条斑花叶病及普通花叶病严重地区,可选用白头翁、丰收白、疫不加、郑薯4号、乌盟601、陇薯161—2、东农303、鄂马铃薯1号、鄂马铃薯2号、克新1号和广红二号等抗病品种。

(3)出苗前后及时防治蚜虫尤其靠蚜虫进行非持久性传毒的条斑花叶病毒更要防好。使用药剂参见本书蚜虫防治法。

(4)改进栽培措施。包括留种田远离茄科菜地;及早拔除病株;实行精耕细作,高垄栽培,及时培土;避免偏施过施氮肥,增施磷钾肥;注意中耕除草;控制秋水,严防大水漫灌。

(5)发病初期喷洒抗毒丰(0.5%菇类蛋白多糖水剂)300倍液或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菌毒清水剂5。0倍液、1.5%植病灵K号乳剂1000倍液、15%病毒必克可湿性粉剂500一700倍液。

番茄病毒病如何防治


叶片及果实危害症状

危害症状:

①曲叶型又称黄化卷叶病毒(TY病毒病),为近年来发现的毁灭性番茄病害。上部叶片黄化变小,叶片边缘上卷,叶片皱缩,增厚,卷曲;上部节位开花困难,或无花序着生;染病植株生长缓慢或停滞,明显矮化。

②花叶型为最常见的症状。叶片出现黄绿相间或深绿、浅绿相间的斑驳,有时叶脉透明;严重时叶片狭窄或扭曲畸形,引起落花、落果。果实小,植株矮化。

③条斑型可发生在叶、茎、果实上。叶片上有茶褐色的斑点或云纹斑,有的叶脉坏死,并由主脉向支脉发展;茎蔓上呈褐色长条形斑;果实畸形,果面具暗褐色凹陷斑块或水烫状坏死枯斑;严重时植株萎缩变黄,最后枯死,甚至绝收。

④蕨叶型顶部叶片特别狭窄或呈螺旋形下卷,并自上而下变成蕨叶状,有时几乎无叶肉;花瓣增大,形成“巨花”,开花后很少结果;病果畸形,果心呈褐色;植株不同程度矮生。

除以上症状外,还有巨芽型、黄顶型等,田间经常几种症状混合发生。

防治方法:

①选种抗病品种;适时播种,加强肥水管理,增强植株长势;及时防治蚜虫、蓟马、白粉虱等为害。

②种子处理:用0.1%高锰酸钾浸种30分钟,或10%磷酸三钠溶液浸40~50分钟,捞出后用清水冲净后催芽播种。

③发病初期,可选用以下药剂进行防治:氨基寡糖素;吗胍?乙酸铜;香菇多糖,或盐酸吗啉胍。

如何防治石榴干腐病


石榴干腐病是影响石榴生产的一种严重病害。我国南北各大产区均有发生,它是目前石榴树中途死亡的主要原因。那么,石榴干腐病是如何产生的?什么是石榴干腐病的有效防治方法?

石榴萼筒处发病症状

石榴干腐病发病初期

石榴干腐病病果干缩成僵果悬挂在枝上

石榴干腐病为害树干引起翘皮

石榴干腐病为害果树的枝干,同时也侵染花器、果实、果枝和新梢。在枝干发病的初期,皮层呈黄褐色,逐渐变为深褐色。之后被害部位的表皮会失水干裂,粗糙不平。病灶部位发展迅速,深达木质部位,病皮开裂,最终会使得全枝或树体逐渐干枯死亡。

干腐病的病菌主要是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器在病树枝、僵果和病果台上越冬,果园内堆放的病枝残干和病落果也是重要病源。次年春季产生孢子进行侵染,随风雨传播。石榴干腐病的发病诱因很多,一般幼树发病少,老树发病多,挂果量大的发病严重。在果园中湿度过大时也易引起病害的流行。在品种的选择上也要注意,净皮甜和大红甜是比较抗病的品种。

在石榴干腐病的防治上,可以加强肥水管理,增强树势,提高石榴树本身抗病害的能力。饱施有机肥,生长后期控制氮肥,增施磷肥、钾肥。发现病枝、病果及时剪除,枯枝落叶需深埋,防止病害传播。同时,保护树体,防伤防冻也是重要防治措施之一。对伤口涂药保护,在入冬前树干要涂白,杀灭病菌,避免树体冻伤。

喷药防治是最为有效的防治方法。在树体发芽前可喷5波美度石硫合剂;花前喷30%绿得宝600倍液或40%多菌灵胶悬剂600倍液;果实膨大期前喷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采收后全园细喷45%代森铵500-600倍液,杀灭所存病菌。

粟红叶病如何防治


为害症状

植株红化或黄化,影响结实。是我国北部粟、黍分布区发生普遍的病毒性病害。发病株率0.2%一5%。苗期染病重的枯死,轻的生长异常。抽穗前后染病植株呈现紫红色或不正常黄色,穗颈变短,植株矮化,造成部分小穗或全株不实。

发生规律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主要靠玉米蚜、麦长管蚜、麦二叉蚜传毒。

防治要点

(1)选用抗病品种。(2)喷药消灭传毒蚜虫。(3)必要时喷洒抗毒丰(0.5%菇类蛋白多糖)水剂300倍液或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播种春蚕豆适当晚播,冬蚕豆避免晚播。(4)加强田间管理,避免土壤过干过湿,增施过磷酸钙,提高寄主抗病力。(5)种子处理用种子重量0.3%的40%拌种双粉剂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6)育苗床可用40%五氯硝基苯粉剂与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1:1混合,每m28g与10—15kg细土混匀,播种前取1/3铺底,2/3盖在种子上。(7)发病初期开始喷洒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一700倍液、20%甲基立枯磷乳油1100—1200倍液、72.2%普力克水溶性液剂600倍液、5%井冈霉素水剂40—50mg/kg,隔7天1次,防治1次或2次。

如何防治香樟黄花病


香樟为樟科樟属常绿乔木,其树形优雅,叶色翠绿,在城市行道树和庭院绿化中应用非常广泛。黄化病是对香樟影响最大的病害之一,应该如何预防与治理呢?

发病原因:香樟树黄化病是典型的生理性病害,土壤中缺少有效铁(二价铁)是直接因素,根际土壤碱性等条件影响铁的有效性,是其间接因素。

病树根际土壤pH值一般7.6至8.5,铁元素大多以三价铁形态存在,二价铁含量极低,导致病株根系吸收不到有效态的铁,叶片中叶绿素不能正常合成,造成叶片黄化,光合作用受到影响,最终整株枯死。

症状:叶片由绿变黄、变薄,新叶比老叶严重,树势衰弱,开始多发生在树冠顶端或外层,严重者叶片尖端坏死,易受冻害,秋冬季更严重。

病害演变过程:香樟黄化病从发病到枯死表现为:初期叶片大小正常,叶色黄绿;新叶叶片黄色,新叶变小,尖端枯焦;中期新叶抽出推迟,叶片黄白色,进一步萎缩,数量减少;后期部分枝条枯死;最后新叶不能抽出,整株枯死。病株从发病到枯死约3年,急性发病在2年内死亡。

预防:碱性土壤是香樟黄化病的罪魁祸首,土壤改良是预防的有效方式。

种植前:种植前对土壤进行分析,如发现种植土质量太差,应采取改良、施肥和客土等措施,使土壤pH值保持在5.5至6.0。行道树道板砖空置的树穴必须放大,至少8080厘米以上,尽量使用透气路面砖或透水混凝土。

发病前:对已种植的香樟,可采取以下措施防止黄化病的发生。施用香樟黄化专用肥,每年3次,分别在春梢、夏梢、秋梢展叶开始前一周;结合抗旱,用万分之三的磷酸溶液灌根,可起到良好的预防效果;停止冬季树干涂白,防止碱性涂白剂造成根际土壤碱化。

《莲藕锈斑病如何防治》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养护与防治”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