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玉米蚜虫综合防治技术》,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玉米蚜虫是玉米生长过程中最具危害的害虫之一,玉米蚜虫危害玉米穗部,是内吸性害虫,主要吸取玉米的汁液,妨碍玉米的生长,对玉米的危害极大,需重点防治。

玉米蚜虫属同翅目,蚜科。又称玉米缢管蚜;俗称麦蚰、腻虫、蚁虫等。主要为害玉米、小麦等作物,另外还为害狗尾草、牛筋草、稗草等禾本科杂草。以成、若蚜刺吸植株汁液。成、若蚜群集于叶片背面、心叶、花丝和雄穗取食、能分泌“蜜露”并常在被害部位形成黑色霉状物,影响光合作用,叶片边缘发黄;发生在雄穗上会影响授粉并导致减产;被害严重的植株的果穗瘦小,籽粒不饱满,秃尖较长。此外,蚜虫还能传播玉米矮花叶病毒和红叶病毒,导致病毒病造成更大的产量损失,同时蚜虫大量吸取汁液,使玉米植株水分、养分供应失调,影响正常灌浆,导致秕粒增多,粒重下降,甚至造成无棒“空株”。

形态特征

无翅孤雌蚜体长卵形,若蚜体深绿色,成蚜为暗绿色,披薄白粉,附肢黑色,复眼红褐色,触角6节,体表有网纹。腹管长圆筒形,端部收缩,腹管具覆瓦状纹,基部周围有黑色的晕纹;尾片圆锥状,具毛4—5根。有翅孤雌蚜长卵形,体深绿色,头、胸黑色发亮,复眼为暗红褐色,腹部黄红色至深绿色。

发生现律

一年发生20代左右,以成、若蚜在麦类及早熟禾、看麦娘等禾本科杂草的心叶里越冬。翌年3—4月间随着气温上升,开始在越冬寄主上活动、繁殖为害。6月下旬7月初蚜虫由其他寄主迁往夏玉米,7月下旬玉米蚜大量迁入,抽雄前蚜虫在心叶为害,7月底至8月上旬玉米进入抽雄期,玉米蚜迅速增殖。8月上旬至中旬进入盛期,百株蚜量达万头以上。8月下旬末天敌大量出现,气候干燥凉爽,蚜量急剧下降,集中在雌穗苞叶或下部叶片,玉米收获前产生有翅蚜迁飞其他寄主。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及时清除田间地头杂草。采用麦垄套种玉米栽培法比麦后播种的玉米提早10—15天,能避开蚜虫繁殖的盛期,可减轻为害。

药剂拌种。玉米播种前,可用吡虫啉拌种,对苗期蚜虫防治效果较好。

化学防治。在玉米拔节期,发现中心蚜株喷药防治,可有效地控制蚜虫的为害。可喷施农药进行防治!

繁殖玉米蚜虫上的注意事项

(1)7、8月份属高温季节,应避开中午高温时段,喷药时应做好防护,防止喷药时中毒

(2)从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角度出发,时段生长中后期应选择高效低毒农药,严禁使用高毒农药,同时科学选用农药品种,不能随意加大和减少用药量

喷药后农药废弃包装物应集中带回销毁处理,不能随意丢弃,防止造成环境污染。

精选阅读

玉米线虫病综合防治技术


玉米根部受外寄生线虫为害后,发生严重的植株矮小、黄化,对产量影响很大。根结线虫能引起肿瘤,根腐线虫引起褐色病斑,严重的烂腐。在玉米的生长过程中,由于土壤的原因,很容易导致玉米发生线虫病,线虫病给玉米的生长造成很大的麻烦,严重时甚至会造成玉米绝产。

该病属于线虫病害,病原为斯克里布纳短体线虫(PratylenchusscribnerisSteiner.),属植物寄生线虫。玉米收获后,线虫的幼虫和卵散落在土壤或粪肥里越冬,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源;也可通过人、畜和农具携带进行传播,在田间主要靠灌溉水和雨水传播。

玉米线虫病防治方法:

1.前茬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集中烧毁,深翻50cm,起高垄30cm,沟内淹水,覆盖地膜,密闭15—20天,经高温和水淹,防效90%以上。

2.棚室栽培玉米前可用液氨熏每667m2用液氨30—60kg,于播种或定植前用机械施入土中,经6—7天后深翻,并通风,把氨气放出,2—3天后再播种或定植。

3.轮作发病重的田块应与葱、蒜、韭菜、水生蔬菜或禾本科作物等进行2—3年轮作。

玉米病毒病的综合防治方法


玉米病毒病被称为玉米癌症,是当今国内外难以攻克的绝症之一。在我国,病毒病的种类主要有粗缩病和矮花叶病两种,在大多数玉米主产区两病混合发生。

(一)玉米病毒病的特点

首先,病毒病的发生来势猛,上升速度快,发病面积大,危害严重。有的地区前一年只有零星病害发生,而次年就呈大发生态势,每667平方米(1亩)病株率从百分之十几到百分之八九十不等,有些地块甚至毁种。

第二,在发病田中,春玉米普遍重于夏玉米。播期对病毒病的发生有一定影响,早播春玉米粗缩病严重,而矮花叶病则随播期推迟而加重。不同的地块由于作物、耕作制度和茬口不同,发病情况也不一样,总的来说是亲本田重于制种田,制种田重于大田;间作套种田重于平播田,贴茬田重于灭茬田;前茬口是菜田或棉田改种玉米的发病严重。

周围环境对病毒病的发生影响也很大,邻近田边、菜地、果园、路边和渠边以及低洼地带的玉米发病率明显偏高。管理粗放、杂草丛生的田块和土壤肥力低、出苗弱的地块玉米也易感病。

(二)造成玉米病毒病流行暴发的主要原因

1.品种抗病性差,种子带毒率增加。当前生产中使用的许多当家品种基本上都不抗病毒病,如沈单7、掖丹系列、农大60、西玉3、丹玉13等。它们的种植面积占玉米栽培面积的一半。由于它们的亲本也高感病毒病,所以造成了自交田和制种田发病比大田还要严重的状况。

另外,种子带毒率的增加也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新问题,由于制种田发病严重,种子带毒率显著高于80年代初的0.1%。据甘肃省1996年对121份材料的调查,有29个材料发现种子带毒现象,占总份数的24%,其中种子带毒率最高达6.52%。

2.一些栽培技术和耕作制度有利于媒介昆虫的传毒和发生。是随着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农民个体经营的迅速推广,为了实现高产稳产,争分夺秒抢种玉米已经成为增产的重要环节之一,结合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复种指数普遍增加,间作、套种和贴茬抢种玉米的面积迅速扩展,由于田间作物食物链衔接的关系,大大提高了传毒昆虫的存活率,使玉米一出苗就受到危害,发病严重。

二是一些周年性生产的地块,如温室蔬菜面积的加大,增加了传毒昆虫的越冬空间,有利于它们的越冬与繁殖。同时,耕作粗放,杂草丛生的田块,为蚜虫和灰飞虱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扩大了它们的栖息场所。三是许多地区不合理施肥,忽视农家肥,造成土壤严重缺少锌等微量元素,这也是玉米容易感病的重要原因。

3.气候条件有利于病毒病的发生。近几年连续的暖冬对传毒昆虫的越冬十分有利,玉米生长前期的春旱又促进了传毒昆虫的繁殖,但对玉米生长却有抑制作用,造成弱苗,容易感病。夏季多雨使气温降低,玉米受涝延长了作物感病敏感期,进一步加重了病毒病的发生。

(三)综合治理对策

1.压缩感病品种,加强种子处理。主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在大田要因地制宜逐步压缩感病品种的种植面积,推广抗病耐病品种。二是严把药剂拌种关,推广种子包衣剂,大力提倡呋喃丹种子包衣和吡虫啉等药剂拌种,在重病地区实施种子统供、统一配方、统一拌种包衣,早期防治传毒昆虫。三是对亲本田和制种田通过除草除虫等措施减少病情,尽可能在无病毒病发生的地区制种,压低种子带毒率。

2.注重栽培管理,提高植株抗性。第一,提倡覆膜栽培,在夏玉米矮花叶病常发区要适时进行早播,保玉米齐苗壮苗,提高苗期抗病性,结合尽早定苗,拔除病株,消除田间病源。第二,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田除草,减少传毒昆虫栖息繁衍场所。第三,加强健身栽培,合理调节水肥,喷施生长调节剂和叶面微肥,提高植株抗病性。

3.进行药剂防治,尽早除虫防病。苗期根据预测预报对灰飞虱和蚜虫要尽早进行药剂防治,具体可采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0--5000倍液或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均匀喷雾,对沟边、道旁和杂草多的地块要重点防治,注意防治套作、间作玉米田,减少传毒昆虫的为害;对已经感病的玉米,可在早期使用抗病毒病制剂,如病毒A,宁南霉素等进行喷雾,对病情的控制和治疗有一定的效果。针对一些疑难问题,开展协作研究。

目前,玉米病毒病的致病机制、毒源种类和株系以及病害的流行消长规律等都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品种抗病性的筛选鉴定和抗病品种的选育工作也应深入开展,各科研和推广部门应把研究和调查、监测有机地结合起来,寻找有效的监测预测方法和防治技术手段,尽快使病毒病得到有效的控制

菊花蚜虫防治要点


为害菊花的蚜虫有棉蚜、桃蚜、菊小长管蚜等多个种类。成、若蚜均群集刺吸菊花汁液,苗期主要危害嫩茎和嫩叶,影响茎叶正常生长,生长点附近嫩叶变小,向下卷曲,生长点矮缩变小;现蕾开花期则集中为害花梗和花蕾,开花后还为害花蕊,并进入管状花瓣,造成花蕾变小,易脱落,花开不够鲜艳,早凋谢;为害严重时不仅虫蜕散布在叶瓣之间影响美观,蚜虫大量分泌蜜露引起煤烟病使枝叶和花朵变黑色,严重影响花的质量和观赏价值。有时还因切花和盆花在室内摆设时产生大量有翅蚜飞散影响室内环境。此外,蚜虫会传播菊花病毒病,造成更大损失。

为害菊花的蚜虫在广东地区一般不产生有性阶段,也没有明显的越冬现象,周年以无性孤雌有翅蚜和无翅蚜在多种菊科或非菊科的寄主间转移为害。一般在2025℃的天气生长繁殖最快,往往不足10天便可发生一个世代,但30℃以上高温炎热天气对其生长发育不利。因此在每年秋、冬、春季都是蚜虫发生的有利季节,尤其在国庆节、元旦和春节等节日前种植的菊花最易大量发生,天气暖和的冬季为害也严重。

不少花农常用敌敌畏、万灵、氯氰菊酯等杀虫剂喷杀蚜虫,虽有一定效果,但由于这些杀虫剂以触杀作用为主,而且因长期使用产生了较严重的抗药性,常常出现每喷药710天后蚜虫数量便迅速上升,必须再次喷药。因此,建议使用内吸性强的低毒安全农药,如高猛(30%乳油)40005000倍;飞虱宝(25%可湿性粉)10001500倍;赛蚜朗(10%乳油)10002000倍;施飞特(10%可湿性粉)2000倍;蚜虱绝(25%乳油)20002500倍;吡虫啉(10%可湿性粉)1500倍。选其中一种,稀释后均匀喷洒全株,并在57天后再喷一次,便可较长期有效控制蚜虫为害。如有条件的地方,可用人工迁移瓢虫、食蚜蝇等天敌,也能进行有效的防治。

无公害蔬菜蚜虫防治技术


蚜虫俗称油汗,是蔬菜栽培中发生量最大、危害期最长的害虫。采用无公害蚜虫防治技术,一可提高防治效果,减少投入,增加经济效益;二可降低农药残留,提高蔬菜品质,达到无公害生产的目的。

一.利用银灰色塑料薄膜避蚜

蚜虫对不同的颜色的趋性差异很大,银灰色对传毒蚜虫有较好的忌避作用。收集一些银灰色食品袋或奶粉袋。使用时将这种塑料袋翻转过去,使银灰色朝外,有彩色的画面朝里,用小木棍插到菜田或苗床上,可起到驱避菜蚜、减轻病毒对多种十字花科蔬菜为害的作用。

无公害蔬菜蚜虫防治技术

二.黄板诱蚜

黄色对蚜虫有很强的引诱作用,生产中可制作大小1520厘米的黄色纸板,最好在纸板上涂一层10号机油或治蚜常用的农药,插或挂于蔬菜行间与蔬菜持平。有翅蚜一见到黄色纸板,便纷纷降落其上,机油黄板诱满蚜后要及时更换,药物黄板使蚜虫触药即死。大大减少了有翅蚜既向菜田传播病毒又直接食用蔬菜汁液的双重为害。

三.植物灭蚜和驱蚜

1、把辣椒加水浸泡一昼夜,过滤后喷洒;

2、把桃叶加水浸泡一昼夜,加少量生石灰过滤后喷洒;

3、把烟草磨成细粉,加少量生石灰撒施,可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4、生产实践证明,韭菜挥发的气味对蚜虫有驱避作用,如将其与其他蔬菜搭配种植,可降低蚜虫的密度,减轻蚜虫对蔬菜的危害程度。

5.洗衣粉灭蚜

洗衣粉的主要成分是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对蚜虫等有较强的触杀作用。每亩用洗衣粉400~500倍溶液60~80千克,连喷2~3次,可起到良好的防治作用。

6.利用天敌防蚜

蚜虫的天敌有七星瓢星、异色瓢虫、食蚜蝇及蚜霉菌等,它们对蚜虫有不可替代的灭杀作用。因此,在生产中对它们应注意保护并加以利用,使蚜虫的种群控制在不足以为害的数量之内。

油松毛虫综合防治技术


1.加强营林技术的措施

逐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森林自控能力可以概括为五个字,即封、育、补、改、造。封就是有计划的封山,增加林下植被,减少人为破坏。主要在无灾区和偶灾区使用。育,是对密度过大的林分进行合理的修枝,促进林分生长。补,是在疏林地、林间天窗、空隙地、林椽等补植阔叶树或蜜源植物。改,是将大面积的油松纯林逐步改为混交林。造,是大力营造混交林,在新造林地采用多树种混交。我局柳口、晋庙铺两个林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油松毛虫害发生,这对我们是一个很好的启示。

2.合理使用化学农药

化学防治措施简便易行,杀虫速度快。在使用时必须扬长避短,我们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注意的几点是:

2.1严格规定使用范围,只准许在高虫口林分内大发生的初期局部使用,这样既能及时防止它蔓延,又不致使生态系统产生较大的影响。从我们的防治试验结果来看,似乎是化学防治面积越大,防治效果越差,越小反而越好。

2.2选择的使用化学药剂。这要注意两个方面,首先是选择对油松毛虫杀伤力大而对其它昆虫杀伤力小的品种;其次是在同一林地轮换交替使用效果好的农药。

2.3正确选择适当的剂量。根据药性一般使用常规剂量和超剂量。常规剂量主要用在常灾区内的高虫口局部,而超剂量只能在更小范围的虫源地使用。

2.4选择适当的施药方式。一般采用超低容量喷雾,工效高,杀虫效果好。

2.5掌握好施药时机。首先应在油松毛虫初龄幼虫期防治;其次要注意天气等情况。

3.保护和充分利用各种天敌

目前我区已发现数十种各类天敌,鸟类以大山雀和灰喜鹊为优势益鸟,捕食性天敌还有蟑螂、蝽、胡蜂、蚂蚁等。在封山育林区油松毛虫卵的寄生率比未封山的高出30.2%。我们再放养寄生性蜂或招引鸟类天敌时,宁可采用代价大的人工捕捉措施,也绝对禁止使用化学防治措施。

无公害蔬菜上蚜虫的防治技术


蚜虫是蔬菜生产中的重要虫害,华北地区1年发生10余代,严重危害寄主植物,造成叶片蜷缩变形,生长停滞,分泌的蜜露使叶片发生杂菌,严重影响光合作用,致使叶片提早干枯死亡,植株不能正常抽薹、开花、结实。另外,蚜虫还能传播多种病毒,传毒所造成的危害远远大于蚜虫本身的危害,应运用无公害技术措施加强防治。

1.农业防治

(1)根据不同品种有不同的抗虫力,生产上宜选用抗虫品种。

(2)及时清除田间地头杂草,棚室栽培应及时清理越冬场所,在春季蚜虫尚未迁移的时候,及时防治,减少部分蚜源。

(3)适当早播,使发生期在植株长大以后,可减轻蚜虫的危害程度。

2.物理防治

(1)银灰膜避蚜。在露地栽培畦的四周或温室大棚的放风口悬挂银灰塑料条避蚜,可明显减少蚜量。

(2)使用防虫网。早春和秋季进行蔬菜育苗时,播种后在育苗畦上覆盖40-45目的银灰色或白色纱网,可杜绝蚜虫接触菜苗,减轻蚜虫危害,棚室放风口最好使用防虫网。

(3)黄板诱杀。利用有翅蚜对黄色的趋性,把废旧木板剪成40cm的正方形,涂上黄色广告色,再涂上1层10号机油与少量黄油调匀的粘油,插在行间,以略高于植株为宜,可使菜蚜晚发生15天左右,数量也减少。

3.生物防治

保护和利用天敌,发挥自然控制作用。常见蚜虫的天敌有七星瓢虫、十三星瓢虫、食蚜蝇、草蛉、蚜小蜂等,当平均每株蚜虫数量与平均每株各种天敌食蚜总和之比小于或等于1.67,说明此时天敌可控制蚜虫;若大于1.67,则表示控制不住蚜虫密度,应积极开展人工大量繁殖天敌与释放技术。

4.化学防治

(1)洗衣粉灭蚜。洗衣粉的主要成份是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对蚜虫有较强的触杀作用,用400-500倍液喷2次,防效在95%以上。若将洗衣粉、尿素、水按0.2:0.1:100的比例搅拌混合,喷洒受害植株,可收到灭虫施肥一举两得之效。

(2)烟草石灰水溶液灭蚜。用烟叶0.5kg、生石灰0.5kg、肥皂少许,加水30kg,浸泡48小时过滤,取汁喷洒,效果显著。

(3)农药灭蚜。常用药剂有50%辟蚜雾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该药对菜蚜(甘蓝蚜、萝卜蚜、桃蚜等)有特效,但对瓜蚜效果差,不伤天敌。10%烟碱乳油杀虫剂500-1000倍液,残留只有36小时,低毒、低残留、无污染,不产生抗性,成本低。3.2%苦参菊酯药效高,见效快。保护地可用22%敌敌畏烟剂,每667平方米用500g密闭熏烟,农药残留少,防效好。

樟巢螟综合防治技术


樟巢螟是香樟树上的主要害虫。近年来,随着我市樟树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樟巢螟的发生为害日趋严重,不少公路两侧、城镇绿化地带以及苗木生产基地的樟树均受到为害,严重地段樟树叶片全被吃光,树上挂满鸟窝状的虫包,严重影响环境绿化和苗木生产。因此,各地要高度重视樟巢螟的防治,有效控制其发生和为害。

一、发生情况

樟巢螟又名樟叶瘤丛螟,属鳞翅目,螟蛾科。该虫在我市一年发生二代,以老熟幼虫在树冠下的浅土层中结茧越冬,次年5月中、下旬成虫羽化。成虫产卵于二、三张叶片缀合间隙内,每个卵块10140余粒,平均30粒左右。初孵化幼虫具有群集性,常将数张叶片缀合形成虫包,幼虫躲在虫包内啃食叶片,每个虫包中常有数条至几十条虫不等,7月下旬第一代老熟幼虫下地结茧化蛹。第二代成虫7、8月份羽化产卵,9月中旬为二代樟巢螟幼虫暴食期,10月份以后,老熟幼虫陆续在树冠下的浅土层中结茧越冬。

二、为害特点

樟巢螟有两个明显的为害高峰期,第一代为害高峰在7月份,第二代为害高峰在9、10月份,如果温度适宜,幼虫为害时间可持续到11月份。樟巢螟的发生与为害,连片、单一林相地段重于混生林地段,公路行道树重于街道行道树(城区街道树下老熟幼虫难以入土结茧化蛹),上一代发生重的地段重于上一代发生轻的地段(成虫迁移能力不强),第二代重于第一代。气候因素对樟巢螟的发生有一定影响,冬春温度偏高少雨、秋季干旱少雨气温偏高年份发生严重。

樟巢螟综合防治技术

三、防治方法

对樟巢螟的防治,应按照治前控后的防治策略,采取以林业防治为基础、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技术。

1、林业防治措施,做到地上防治与地下防治相结合。

林业防治是基础。樟巢螟在连片单生香樟林地段的为害重于混生林地段,在选择行道绿化树种时,应以香樟树与非樟科其他树种适当搭配。同时,由于樟巢螟老熟幼虫在每年10月以后入土结茧越冬,虫茧比较集中在树冠下或松土约1~3cm的浅土层中,一直到次年4月中下旬化蛹,所以通过冬季翻耕土壤,能有效地消灭越冬虫茧,压低发生基数。另外,樟巢螟在幼虫为害期集中在虫巢内,易于发现,便于人工摘除虫包,消灭包内幼虫。特别在樟、桑混栽地段、鱼虾池附近以及樟巢螟发生严重的地段,应提倡人工防除,将虫包剪下集中销毁,不仅能有效地减轻当代为害、降低下代虫口基数,而且避免药剂防治造成的污染和鱼虾蚕中毒事故。

2、防治时间上,做到治前与控后相结合。

我市樟巢螟为害以二代为主,虫包大量出现约在9月上中旬,即二代幼虫盛发暴食期。樟巢螟成虫喜在树龄35年、生长旺盛、枝叶繁茂的香樟上产卵,往往上一代幼虫虫包较多的地段,下一代发生量也大。因此,在防治时间上,应做到治前与控后相结合,第一代防治时间,在6月底7月初用好第一次药,上年发生严重的地方隔710天再用第二次药;第二代防治时间宜安排在8月底9月初,发生严重的地区或地段隔710天再用第二次药。

3、药剂防治上,做到化学药剂与生物药剂防治相结合。

对公共场所绿化地带樟巢螟的防治,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应尽量使用生物农药和低毒、无公害农药品种,同时要注意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避免发生药害、中毒事故。常规农药可选用35%纵卷清500倍液、50%虫杀手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90%晶体敌百虫8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脂1500倍液或上述药剂混合使用;特异性杀虫剂可用25%灭幼脲SC1000倍液;生物农药可用1.1%绿浪EC1000倍液等配方。

菊花蚜虫的防治


菊花(拉丁学名:Dendranthemamorifolium(Ramat.)Tzvel.):在植物分类学中是菊科、菊属的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按栽培形式分为多头菊、独本菊、大立菊、悬崖菊、艺菊、案头菊等栽培类型;有按花瓣的外观形态分为园抱、退抱、反抱、乱抱、露心抱、飞午抱等栽培类型。不同类型里的菊花又命名各种各样的品种名称。

危害菊花的蚜虫有棉蚜、桃蚜、菊小长管蚜等多个种类。成、若蚜均群集刺吸菊花汁液,苗期主要危害嫩茎和嫩叶,影响茎叶正常生长,生长点附近嫩叶变小,向下卷曲,生长点矮缩变小;现蕾开花期则集中为害花梗和花蕾,开花后还为害花蕊,并进入管状花瓣,造成花蕾变小,易脱落,花开不够鲜艳,早凋谢;为害严重时不仅虫蜕散布在叶瓣之间影响美观,蚜虫大量分泌蜜露引起煤烟病使枝叶和花朵变黑色,严重影响花的质量和观赏价值。有时还因切花和盆花在室内摆设时产生大量有翅蚜飞散影响室内环境。此外,蚜虫会传播菊花病毒病,造成更大损失。

危害菊花的蚜虫在广东地区一般不产生有性阶段,也没有明显的越冬现象,周年以无性孤雌有翅蚜和无翅蚜在多种菊科或非菊科的寄主间转移为害。一般在20—25℃的天气生长养殖最快,往往不足10天便可发生一个世代,但30℃以上高温炎热天气对其生长发育不利。因此在每年秋、冬、春季都是蚜虫发生的有利季节,尤其在国庆节、元旦和春节等节日前种植的菊花最易大量发生,天气暖和的冬季为害也严重。

不少花农常用敌敌畏、万灵、氯氰菊酯等杀虫剂喷杀蚜虫,虽有一定效果,但由于这些杀虫剂以触杀作用为主,而且因长期使用产生了较严重的抗药性,常常出现每喷药7—10天后蚜虫数量便迅速上升,必须再次喷药。因此,建议使用内吸性强的低毒安全农药,如高猛(30%乳油)4000—5000倍;飞虱宝(25%可湿性粉)1000—1500倍;赛蚜朗(10%乳油)1000—2000倍;施飞特(10%可湿性粉)2000倍;蚜虱绝(25%乳油)2000—2500倍;吡虫啉(10%可湿性粉)1500倍。选其中一种,稀释后均匀喷洒全株,并在5—7天后再喷一次,便可较长期有效控制蚜虫为害。如有条件的地方,可用人工迁移瓢虫、食蚜蝇等天敌,也能进行有效的防治。

苹果绵蚜(红色蚜虫)的防治技术


树干、枝条和根系受害严重处,逐渐形成瘤状突起,被覆许多白色棉絮状物,用手拨去棉毛状物,可见红色蚜虫体。

形态特征:有翅胎生雌蚜,体长1.7―2.0mm,身体暗褐色,头及胸部黑色,体覆被白色绵状物,翅透明,翅脉及翅痣棕色,腹菅退化为环状黑色小孔。无翅胎生雌蚜,体长1.8―2.2mm,体近椭圆形,肥大,赤褐色,被有白色蜡质绵状物,腹部背面有4条纵裂的泌蜡孔,分泌白色蜡质绵状物,腹菅退化呈半圆形裂口。有性雌蚜,体长约1.0mm,体浅黄色,腹部赤褐色,稍被绵毛。有性雄蚜,体长0.7mm,黄绿色,触角稍短,腹部节中央隆起,,有明显的沟痕,椭圆形,长约0.5mm,橙黄色至褐色,光滑外覆白粉。若虫呈圆筒状,赤褐色,体被有白色绵状物。

生活史及习性:1年发生12―18代,以若蚜在树干伤疤,裂缝和近地表根部处越冬。5月上旬越冬若蚜成长为成蚜,开始胎生第1代幼蚜,多在原处危害。5月下旬至6月是全年繁殖盛期,特别是阴雨连绵天气,1令若蚜四处扩散,远看象雪后景象。7―8月份受高温和寄生蜂影响,蚜虫数量大减,9月中旬后,虫口密度又有增长,11月中旬若蚜进入越冬状态。

防治方法:1、禁止从该虫发生区调进苗木或接穗。2、根部施药,4―5月份若虫变成蚜时,扒土露根,撒入辛硫磷等药物颗粒剂1.5―2kg/667m2或毒土,撤药后再覆盖原土或用钉耙搂一遍。3、可结合防治介壳虫、螨类,在发芽前用80―100倍机油乳剂+灭扫利2000倍液喷全树,杀死越冬若蚜。4、生长期可与防治其他害虫一起喷蚜死光1000倍+机油乳剂300倍+25%灭幼脲2000倍;也可用48%乐斯本乳油2000倍或70%艾美乐水分散粒剂20000―30000倍+机油乳剂300倍+蚜虫一次净1000倍喷全树。5、用氧化乐果涂与树干中上部或主枝基部,呈环状,宽5―7cm,如树皮粗糙,可先刮去老皮(稍露白即可),涂药后用农膜包扎好,10天后观察,如蚜虫仍很多,可在药环上再涂一次药,方法同上,以保证防治效果,切忌药液过浓,发生药害,造成损失。

桃树蚜虫的防治技巧


危害桃树的蚜虫一般都是在早春危害桃树,特别4至5月份蚜虫繁殖最快,是危害最重时期,夏、秋时转移到其它作物上危害,冬前再迁回到桃树上产卵越冬。桃树蚜虫的防治技巧介绍如下:

药剂防治

关键时期是冬卵孵化期,即桃树花芽萌动期和桃落叶后被害叶未卷叶以前。花后至初夏,根据当年虫情再用药1-2次。在秋后迁回桃树的虫量多时,也可适当用药一次。常用药剂有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或10%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80%敌敌畏油1500倍液,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2.5%敌杀死乳油8000倍液,或一遍净、速灭杀丁等农药;对有抗药性的蚜虫,可用乐本斯2000倍液与50%西维因300倍液的混配后喷雾防治,或烟草、石灰(1:1)水60至80倍液。

当桃粉蚜分泌蜡粉后,使用湿润性不好的药剂时,需要在稀释的药液中加用0.1至0.2%中性皂或O.5%牛皮胶。对卷叶中的桃瘤蚜,应使用具有内吸作用的杀虫剂。桃树蚜虫药剂防治效果目前最好是吡虫啉,但不可使用乐果。

打孔施药法

在树干上打孔,既用针。在枝干上由上向下刺45度的斜孔至木质部,再用9号注射针每孔注入50%甲胺磷乳油1毫升,施药后2至3天可灭蚜效果明显。

药剂涂茎防治法

在蚜虫初发生时(即桃树萌芽期),以40%氧化乐果乳油7份,加水3份配成涂茎液,用毛刷将药液直接涂在主干周围(第一主干以下)约6厘米宽度。如树皮粗糙,可先将翘皮刮除后再涂药。利翘皮时不要伤及嫩皮。涂后用纸包扎好。

保护天敌

桃树蚜虫的天敌种类很多,如七星瓢虫、大草蛉、食蚜蝇、寄生蜂等,对蚜虫的控制作用都很强。大草蛉一生可捕食4000至5000头蚜虫。对这些天敌加以保护,可适当减少打药次数。

合理配置树种

在桃树行间或附近,不宜种植烟草、白菜等农作物,以减少蚜虫的夏季繁殖场所。

加强树木管理

结合春季修剪、剪除被害枝梢、集中烧毁或在桃树落叶以前,采用化学方法或人工方法促使桃树提前落叶以减少飞往桃树上产卵的蚜虫数量。

苜蓿蚜虫无害防治方法


危害苜蓿的蚜虫有多种。一年可繁殖1020代,集中在春、夏、秋季危害。过去防治蚜虫是用农药,造成环境和苜蓿污染,进而引起畜禽、鱼的二次残留。因此,采用无污染的防治方法甚为紧迫和必要。

一、趋、避性防治:在田间有计划放署黄皿或黄板诱杀;有条件的可在行间和他四周覆盖银灰色薄膜,或用银灰色塑料网遮盖,可拒避蚜虫,用后应拾尽覆盖物。

二、利用天敌防治。(!)蚜虫发生时以1:20或1:30释放食蚜瘿蚊,12小时后防效可达88%90%。(2)释放4.5头/平方米烟蚜茧蜂防效可达90%95%;(3)每隔一定距离投放1条草蛉卵箔条,有长久的防治效果。(4)释放1.5--3头/平方米七星瓢虫类捕食,瓢虫防效长久且稳定。

三、用生物农药防治:防治时喷毒力虫霉菌(EB82灭蚜菌)200倍液,防效可达95%以上。

四、用植物农药防治:(1)用紫苏茎叶1kg捣烂,加热水3kg揉搓,密封浸泡1昼夜,用时,原液:水=1:9.75克/平方米稀释液,有良好的防效;(2)称1kg烟叶捣碎,后用10kg开水浸泡并加盖盖严,待热水不烫手时揉搓烟叶,如此再换3次水取汁,最好将4次提取汁混合后喷洒,防效达90%--95%。(3)大蒜1kg捣碎,加水1kg并充分搅拌取汁,用时将原液加水50kg喷洒。(4)取洋葱11--12kg切碎捣烂并榨取原汁,用时1kg原汁加水8kg喷雾;(5)称生姜5kg捣烂取汁,用时加1kg原汁加水8kg喷雾防效达85%--90%。(6)称生姜5kg捣烂,取汁再加水100kg搅匀过滤尽快喷洒,防效更好。

油菜蚜虫巧防治


油菜是我国主油料作物之一,蚜虫是油菜上的主要害虫,油菜受蚜虫为害后,除直接影响菜苗正常生长外,还能传播多种病毒病,其分泌物可引发霉污,影响光合作用,不利于油菜生长发育。油菜蚜虫巧防治,下面小编给大家讲讲油菜蚜虫的防治方法。

油菜蚜虫生活习性和生物学特性复杂,成蚜和若蚜以剌吸式口器剌入植物细胞,吸取汁液,多在叶片背面和嫩叶、嫩茎及地下叶片集中为害。蚜虫繁殖能力极强,1年能繁殖2030代以上,繁殖方式较特殊,能进行两性生殖和孤雌生殖,能卵生也能胎生。气候温暖、干旱对油菜蚜虫发生有利,田间常表现无翅蚜比例大。为害油菜的蚜虫种类较多,食性较杂,能在多种作物上辗转为害。进入冬季后气温降低,蚜虫为抵御严寒,体壁增厚,腊质增多,对防治极其不利。所以,冬季防治油菜蚜虫,技术要求更高,需注意以下四点巧治,方好治。

1.严格掌握防治标准。当有蚜株率达10%,百株蚜量达100-200头时要迅速进行防治。

2.选择对口农药。每亩用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0克或10%烯啶虫胺水分散颗粒剂6克或70%吡虫啉水分散颗粒剂8-10克,以上药剂任选一种,加2.5%高效氟氯氰菊酯乳油20毫升,对水50公斤进行叶面喷雾。

3.掌握喷雾方法。由于蚜虫大部分在叶片背面和贴近地面叶片取食,施药时要注意喷药质量,用水量要足,药要喷到叶片正反两面。

4.交替用药,防止产生抗药性。油菜蚜虫繁殖快,用药次数多,容易产生抗药性,防治时要交替使用农药。

《玉米蚜虫综合防治技术》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养护与防治”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