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小麦麦蜘蛛如何防治》,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麦蜘蛛别名:红蜘蛛、火龙、红旱、麦虱子,麦圆蜘蛛多发生在北纬37度以南各省,如山东、山西、江苏、安徽、河南、四川、陕西等地。麦长腿蜘蛛主要发生于黄河以北至长城以南地区,如河北、山东、山西、内蒙古自治区等地。

形态特征:

麦圆蜘蛛成虫:雌成虫体卵圆形,体长0.6-0.98mm,体宽0.43-0.65mm,体黑褐色,体背有横刻纹8条,在体背后部有隆起的肛门。足4对,第一对足最长。

卵:麦粒状,长约0.2mm,宽约0.1-0.14mm,初产暗红色,以后渐变淡红色,上有五角形网纹。

幼虫和若虫:初孵幼螨足3对,等长,身体、口器及足均为红褐色,取食后渐变为暗绿色。幼虫脱皮后即进入若虫期,足4对,体形与成虫大体相似。

麦长腿蜘蛛:成虫:雌成虫形似葫芦状,黑褐色,体长0.6mm,宽约0.45mm。体背有不太明显的指纹状斑。背刚毛短共13对,纺锤形,足4对,红或橙黄色,均细长。第一对足特别发达。中垫爪状,具2列粘毛。

卵:越夏卵呈圆柱形,橙红色直径0.18mm,卵壳表面被有白色蜡质,卵的顶部覆盖白色蜡质物,形似草帽状。卵顶有放射形条纹。非越夏卵呈球形,红色,直径约0.15毫米。初孵时为鲜红色,取食后变为黑褐色,若虫期足4对,体较长。

为害症状:

主要危害小麦、大麦、豌豆、苜蓿、杂草,麦蜘蛛春秋两季为害麦苗,成、若虫都可为害,被害麦叶出现黄白小点,植株矮小,发育不良,重者干枯死亡。“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采用轮作倒茬,合理灌溉,麦收后浅耕灭茬等降低虫源。

2.化学防治

在春小麦返青后,选当地发生较重的麦田进行调查,随即取5点,每点查33厘米,下放白塑料布或盛水的盆,轻拍麦株,记载落下虫数,当平均每33厘米行长幼虫投200头以上,上部叶片20%面积有白色斑点时,应进行药剂防治。

(1)喷粉可用3%混灭威粉剂或用1.5%乐果粉剂每亩1.5~2公斤。

(2)喷雾50%马拉硫磷2000倍,亩施75公斤药液

(3)毒土40%乐果乳油每亩75克拌20公斤细土,撒在田间,48小时效果在80%以上。

扩展阅读

麦蜘蛛怎样防治


麦蜘蛛的学名麦圆蜘蛛Pentfaleusmajor(Duges)属蜱螨目,叶爪螨科。麦长腿蜘蛛尸PetrobiaLatens(Muller)属蜱螨目,叶螨科。麦圆蜘蛛又名麦叶爪螨。分布在我国北纬2937度地区;麦长腿蜘蛛又名麦岩螨,分布在北纬3443度地区,主害区在长城以南、黄河以北干旱、高燥麦区。有些地区两者混合发生、混合为害。

麦蜘蛛的寄主两种麦蜘蛛均为害小麦、大麦。麦圆蜘蛛还为害豌豆、蚕豆、油莱、紫云英等;麦长腿蜘蛛还为害棉花、大豆、桑等。

麦蜘蛛的为害特点以成、若虫吸食麦叶汁液,受害叶上出现细小白点,后麦叶变黄,麦株生育不良,植株矮小,严重的全株干枯。江苏邗江县调查近年麦圆蜘蛛为害日趋严重。

麦蜘蛛的形态特征麦圆蜘蛛成虫体长0.6一0.98mm,宽0.43一0.65mm,卵圆形,黑褐色。4对足,第1对长,第4对居二,2、3对等长。具背肛。足、肛门周围红色。卵长0.2mm左右,椭圆形,初暗褐色,后变浅红色。若螨共4龄。一龄称幼螨,3对足,初浅红色,后变草绿色至黑褐色。2、3、4龄若螨4对足,体似成螨。麦长腿蜘蛛成虫体长0.62一0.85mm,体纺锤形,两端较尖,紫红色至褐绿色。4对足,其中1.4对特别长。卵有2型:越夏卵圆柱形,长0.18mm,卵壳表面有白色蜡质,顶部覆有白色蜡质物,似草帽状,卵顶具放射形条纹;非越夏卵球形,粉红色,长0.15mm,表面生数十条隆起条纹。若虫共3龄。一龄称幼螨,3对足,初为鲜红色,吸食后为黑褐色,2、3龄有4对足,体形似成螨。

麦蜘蛛的生活习性麦圆蜘蛛年生23代,即春季繁殖1代,秋季12代,完成1个世代4680天,以成虫或卵及若虫越冬。冬季几乎不休眠,耐寒力强,翌春2、3月越冬螨陆续孵化为害。3月中下旬一4月上旬虫口数量大,4月下旬大部分死亡,成虫把卵产在麦茬或土块上,10月越夏卵孵化,为害秋播麦苗。多行孤雌生殖,每雌产卵20多粒;春季多把卵产在小麦分蘖丛或土块上,秋季多产在须根或土块上,多聚集成堆,每堆数十粒,卵期20一90天,越夏卵期45个月。生长发育适温815℃,相对湿度高于70%,水浇地易发生。江苏早春降雨是影响该蜘蛛年度间发生程度的关键因素。麦长腿蜘蛛年生34代,以成虫和卵越冬,翌春23月成虫开始繁殖,越冬卵开始孵化,45月田间虫量多,5月中下旬后成虫产卵越夏,10月上中旬越夏卵孵化,为害麦苗。完成一个世代需2446天。多行孤雌生殖。把卵产在麦田中硬土块或小石块及秸秆或粪块上,成、若虫亦群集,有假死性,主要发生在旱地麦田里。

麦蜘蛛的防治方法(1)因地制宜进行轮作倒茬,麦收后及时浅耕灭茬;冬春进行灌溉,可破坏其适生环境,减轻为害。

(2)播种前用75%3911乳剂o.5kg,对水1525kg,拌麦种150250kg,拌后堆闷12小时后播种。

(3)必要时用2%混灭威粉剂或1,5%乐果粉剂,每667m2用1.52.5kg喷粉,也可掺入3040kg细土撤毒土。

(4)虫口数量大时喷洒40%氧化乐果乳油或40%乐果乳油1500倍液,每667m2喷对好的药液75kg。

(5)也可选用波美0.30.5度石硫合剂或50%硫悬浮剂667m2用2004008对水5075kg喷雾,可有效地防治麦蜘蛛,同时还可兼治白粉病和锈病。

(6)上述措施不能奏效时,可喷洒15%哒螨灵乳油2000~3000倍液或20%绿保素(螨虫素十辛硫磷)乳油30004000倍液、36%克瞒蝇乳油10001500倍液,持效期1015天。

小麦红蜘蛛的防治方法


小麦红蜘蛛俗名火龙、赤蛛、火蜘蛛,属蛛形纲、蜱螨目。麦长腿蜘蛛成虫体长0.62~0.85毫米、宽约0.2毫米,体纺锤形,两端较尖,紫红色至褐绿色。麦圆蜘蛛成虫体长0.6~0.8毫米、宽0.43~0.65毫米,体形略圆,头胸部凸出,深红色。

加强农业防治,重视田间虫情监测,及时发现,及早防治,将麦蜘蛛消灭于点片发生时期。

一、物理防治方法

小麦红蜘蛛可以进行孤雌生殖,有假死习性,喜群居。因此,降雨对他们有抑制作用,结合灌水、震落可以淹死部分小麦红蜘蛛。此外,清除田边杂草,特别是禾本科杂草,可减少虫源。

二、化学防治方法:

小麦红蜘蛛虫体小、发生早且繁殖快,易被忽视,因此应加强虫情调查。从小麦返青后开始每5天调查1次,当麦垄单行33厘米有虫200头或每株有虫6头,大部分叶片密布白斑时,即可施药防治。检查时注意不可翻动需观测的麦苗,防止虫体受惊跌落。防治方法以挑治为主,即哪里有虫防治哪里、重点地块重点防治,这样不但可以减少农药使用量,降低防治成本,还可提高防治效果。小麦起身拔节期于中午喷药,小麦抽穗后气温较高,10时以前和16时以后喷药效果最好。可用人工背负式喷雾器加水50~75千克,药剂喷雾要求均匀周到、匀速进行。如用拖拉机带车载式喷雾器作业,要用二挡匀速进行喷雾,以保证叶背面及正面都能喷到药剂。

小麦红蜘蛛可选用15%哒螨酮乳油2000-3000倍液(20%扫螨净可湿性粉剂,3000-40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虫螨克)5000-6000倍液,5%甲维盐可溶性颗粒剂每亩3-4克,或使用炔螨特(克螨特)、苯螨特(西斗星)、双甲醚(螨克)。如果希望兼治其他害虫,也可以使用氟胺氰菊酯、毒死蜱、氟虫脲(卡死克)等药剂。

由于今年天气的原因,今年小麦红蜘蛛呈现加重趋势,加上小麦红蜘蛛虫体比较小,很容易被忽视,一般杀虫剂防治效果都不是很理想。因此大家必须做好防治措施。

西北麦蝽如何防治


西北麦蝽学名AeliasibiricaReuter半翅目,蝽科。分布比较广泛,北起黑龙江、内蒙古、新疆,南至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可以为害麦类、水稻等禾本科植物。

为害特点

以成、若虫刺吸寄主叶片汁液,受害麦苗出现枯心或叶面上出现白斑,后扭曲成辫子状,出现白穗和秕粒。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9-11mm,黄褐色,具黑白纵条纹,头向下倾,前端尖且分裂。小盾片特发达似舌状,长度超过腹背中央。卵馒头形,红褐色。若虫体大部乃至全体黑色,复眼红色,腹节之间为黄色。(图左)

发生规律

宁夏年生2-3代,以成虫在芨芨草基部越冬。翌年4月下旬开始活动,5月初迁进麦田为害麦苗,5月上旬在麦苗下部叶尖或地表的枯枝残叶上产卵,11-12粒排成单列,5月中旬孵化成若虫继续为害,小麦成熟时成虫又飞回越冬杂草上,进入10月间开始潜伏越冬。

防治方法

(1)因地制宜种植抗虫品种。

(2)在越冬虫恢复活动以前,清除麦田附近的芨芨草深埋或烧毁,以减少虫源。

(3)农药防治。在成虫为害高峰期,向麦苗或芨芨草上喷撒2.5%敌百虫粉,每667m2用1.5-2kg。10天后再喷1次,消灭初孵若虫。必要时可喷洒2.5%保得乳油2500倍液,或用2.5%敌百虫粉1kg,拌细砂20kg,撒入草丛。

麦长管蚜如何防治


麦长管蚜属于蚜科。分布在全国各产麦区。寄主小麦、大麦、燕麦,南方偶害水稻、玉米、甘蔗、获草等。主要天敌有瓢虫、食蚜蝇、草蛉、蜘蛛、蚜茧峰、蚜霉菌等。

为害特点

麦长管蚜前期集中在叶正面或背面,后期集中在穗上刺吸汁液,致受害株生长缓慢,分蘖减少,千粒重下降,是麦类作物重要害虫。也是麦蚜中的优势种。

防治方法

(1)预测预报。当孕穗期有蚜株率达50%,百株平均蚜量200~250头或滔浆初期有蚜株率70%,百株平均蚜量500头时即应进行防治。

(2)农业防治法①选用抗虫品种。如:“鲁麦23”。⑧合理布局。冬春麦混种区,尽量减少冬小麦面积或冬麦与春麦分别集中种植,这样可减少受害。⑧适时集中播种。冬麦适当晚播,春麦适时早播。④合理施肥浇水。

(3)生物防治减少或改进施药方法,避免杀伤麦田天敌。充分利用瓢虫、食蚜蝇、草蛉、蚜茧蜂等天敌,据测定七星瓢虫成虫,日食蚜100头以上,生产上利用麦蚜复合天敌当量系统,能统一多种天敌的标准食蚜单位和计算法,准确测定复合天敌发生时综合控蚜能力,是采用其它措施依据。测定天敌控蚜指标,把该指标与化防指标、当量系统结合起来,为充分发挥天敌作用提供保证。必要时可人工繁殖释放或助迁天敌;使其有效地控制蚜虫。当天敌不能控制麦蚜时再选用0.2%苦参碱(克蚜素)水剂400倍液或杀蚜霉素(孢子含量200万个/ml)250倍液、50%辟蚜雾或40%氧乐果2000倍液,杀蚜效果90%左右,且能保护天敌。

红蜘蛛防治


近些年来,红蜘蛛已成为危害园林花卉树木的重要害虫之一。它主要危害植物的叶、茎、花等,刺吸植物的茎叶,使受害部位水分减少,表现失绿变白,叶表面呈现密集苍白的小斑点,卷曲发黄。严重时植株发生黄叶、焦叶、卷叶、落叶和死亡等现象。同时,红蜘蛛还是病毒病的传播介体。

一、种类和形态

据初步观察发现,危害园林植物的红蜘蛛属于叶螨总科,主要有山楂叶螨、全爪螨、朱砂叶螨、果苔螨、针叶小爪螨、短须螨等。

螨类个体较小,一般体长不到1毫米,若螨可在0.2毫米以下。成螨体型为圆形或长圆形,多半为红色或暗红色。越冬螨橙红色,卵球形,直径在0.1至0.2毫米之间。幼螨体近圆形,长0.14毫米左右,淡黄色。若螨形态和成螨相似,黄褐色。卵为圆球形,橙色至黄白色。

二、发生规律

红蜘蛛主要以卵或受精雌成螨在植物枝干裂缝、落叶以及根际周围浅土层土缝等处越冬。第二年春天气温回升,植物开始发芽生长时,越冬雌成螨开始活动危害。展叶以后转到叶片上为害,先在叶片背面主脉两侧为害,从若干个小群逐渐遍布整个叶片。发生量大时,在植株表面拉丝爬行,借风传播。一般情况下,在5月中旬达到盛发期,7至8月是全年的发生高峰期,尤以6月下旬到7月上旬危害最为严重。常使全树叶片枯黄泛白。该螨完成一代平均需要10至15天,既可营两性生殖,又可营孤雌生殖,雌螨一生只交配一次,雄螨可交配多次。

越冬代雌成螨出现时间的早晚,与寄主本身的营养状况的好坏密切相关。寄主受害越重,营养状况越坏,越冬螨出现的越早;反之,到11月上旬仍有个体为害。

三、环境因子的影响

当前,红蜘蛛在各地发生较普遍,寄主植物广泛,为害严重。总之,红蜘蛛猖獗发生的原因是多种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本身的生活习性决定。红蜘蛛繁殖力强,一年发生多代,发育速度快,周期短,两性、孤雌均可繁殖,适应性强,传播方式广。

2、气候。对大多数红蜘蛛来说,均属于高温活动型。温度的高低决定了红蜘蛛各虫态的发育周期、繁殖速度和产量的多少。干旱炎热的气候条件往往会导致其大发生。因此,一定在高温干旱季节来临之前及时防治。

3、天敌。害虫的自然天敌种类和数量很多,主要有深点食螨瓢虫、束管食螨瓢虫、异色瓢虫、大、小草蛉、小花蝽、植绥螨等,它们对控制害虫种群数量起到积极作用。因而,在防治害虫时勿伤天敌。

4、化学农药。农药易使害虫产生抗药性,给防治带来难度。故在防治害虫时,一定要轮换用药,不要任意加大用药浓度和施药次数。多选择高效安全农药,抓住害虫的薄弱环节。

四、检查方法

红蜘蛛体形较小。在一般情况下,用肉眼用解剖镜或放大镜来观察,也可以先取一张白纸,再摘取受害叶片或枝梢,在纸面上连续拍打几下,检查纸面上是否有小黑点在移动,即可辨明。另外,还观察叶片上是否有受害的小斑点。平均每片叶上有虫在10头以上,就会对植物的生长和绿化效果产生影响,应着手进行防治。

五、防治手段

红蜘蛛的防治,应因地制宜,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以化学防治为主,辅以物理防治。同时注意,充分利用天敌资源,可收到较理想的防治效果。

1、加强栽培管理措施。对植株增施有机肥,减少氮肥的使用,增强树势,提高植株抵抗害虫入侵的能力。在高温干旱季节,及时开穴浇水,补偿植株的水分损失。加强修剪,改变植株生长的小气候,增强植株的通风透光性,提高了树势,减少了害虫的发生机会。对当年红蜘蛛发生较严重的植株,结合清园,刮除翘皮,清除枝干上的枯叶、落叶以及杂草等越冬场所,消灭过冬雌成虫、卵等,降低虫源基数。

2、化学防治。应根据红蜘蛛的种类、药剂性能,掌握施药的关键时期,彻底消灭早期危害,控制后期再度猖撅发生。在早春或冬季,向植株上喷布3至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并按0.2%至0.3%加入洗衣粉,以增强药剂展着性。可杀死越冬卵或成螨,降低虫口基数。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越冬卵孵化盛期,用40%氧化乐果乳油5至10倍液、18%高渗氧化乐果乳油30倍液,根际涂抹或涂干。在红蜘蛛为害期,对盆栽花卉、盆景,根施涕灭威、辛硫磷等颗粒剂,用药量随植株的大小而定。埋施后,要浇足水,以提高药效。或直接浇灌氧化乐果乳油等内吸性药剂。但都要远离水源,避免污染。大发生期,可喷20%三氯杀螨醇乳油500至600倍,20%灭扫利乳油2000倍,5%尼索朗乳油1500倍,50%久效磷乳油1500倍,40%水胺硫磷乳油1500倍,40%氧化乐果乳油1500倍,10%天王星乳油3000倍等,可大大降低虫口密度。为了避免害虫产生抗药性,应交替用药或混合施药。

3、注意保护和利用瓢虫、草蛉等天敌,来控制红蜘蛛的发生量,协调化学防治与其他防治之间的矛盾。在天敌大发生时。应停止施药。

为了延长农药对红蜘蛛产生抗药性,最好与有机磷以及其他杀螨剂交替使用,施药必须力求全面、周到,叶片正反面都着药才能确保防治效果。

麦凹胫跳甲如何防治


麦凹胫跳甲,为鞘翅目,叶甲科。分布北起黑龙江、内蒙古,南限稍过长,最南浙江金华、江西临川,东邻国境线,西向陕西、甘肃、青海一带。寄主于粟、糜子、小麦、高粱、水稻等。以幼虫和成虫为害刚出土的幼苗。幼虫为害,由茎基部咬孔钻入,枯心致死。当幼苗较高,表皮组织变硬时,便爬到顶心内部,取食嫩叶。顶心被吃掉,不能正常生长,形成丛生,华北群众叫作“芦蹲”或“坐坡”。成虫为害,则取食幼苗叶子的表皮组织,吃成条纹,白色透明,甚至干枯死掉。发生严重年份,常造成缺苗断垄,甚至毁种。

防治方法

适期晚播,躲过成虫盛发期可减轻受害。间苗、定苗时注意拔除枯心苗,集中深埋或烧毁。谷子播种前用种子重量0.2%的35%映喃丹胶悬剂或50%甲基1605乳油或50%甲胺磷乳油拌种。播种时,每667㎡用3%呋喃丹颗粒剂2kg处理土壤。在谷子出苗后4—5叶期或谷子定苗期喷洒5%氯氰菊酪乳油2500倍液或5%来福灵乳油2500倍液、2.5%溴氰菊酪乳油3000倍液,每667㎡喷对好的药液75L。也可喷撤2.5%敌百虫粉剂或1.5%1605粉剂或3%速灭威粉剂,每667㎡1.5—2kg。用3%甲胺磷粉剂每667㎡2kg,拌细土15kg撒在谷株附近。

小麦黑穗病如何防治


小麦黑穗病又称腥乌麦、黑麦、黑疸。病症主要有现在穗部,一般病株较矮,分蘖较多,病穗稍短且直,颜色较深,初为灰绿,后为灰黄。颖壳麦芒外张,露出部分病粒(菌瘿)。病粒较健粒短粗,初为暗绿,后变灰黑,包外一层灰包膜,内部充满黑色粉末(病菌厚垣孢子),破裂散出含有三甲胺鱼腥味的气体,故称腥黑穗病。

病原病原菌有二种,一种是Tilletiacaries(DC.)Tul.小麦网腥黑偻菌,另一种是Tilletiafoetida(Wallr.)Liro称小麦光腥黑粉菌,有报道TilletiacontraversaKühn称小麦矮腥黑粉菌也能引起腥黑穗病发生。均属担子菌亚门真菌。小麦网腥黑粉菌孢子堆生在子房内,外包果皮,与种子同大,内部充满黑紫色粉状孢子,具腥味。孢子球形至近球形,浅灰褐色至深红褐色,大小14—20μm,具网状花纹,网眼宽2—4μm。小麦光腥黑粉菌孢子堆同上。孢子球形或椭圆形,有的长圆形至多角形,浅灰色至暗榄褐色,大小15—25μm,表面平滑,也具腥味。小麦矮腥黑粉菌成群的孢子为暗黄褐色,分散的孢子近球形,浅黄色至浅棕色,大小14—18μm,具网纹,网脊高2—3μm,网目直径3—4.5μm,有的可达9.5—10μm,外面包被厚1.5—5.5μm的透明胶质鞘。主要引致小麦矮腥黑穗病。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以厚垣孢子附在种子外表或混入粪肥、土壤中越冬或越夏。当种子发芽时,厚垣孢子也随即萌发,厚垣孢子先产生先菌丝,其顶端生6—8个线状担孢子,不同性别担孢子在先菌丝上呈“H”状结合,然后萌发为较细的双核侵染线。从芽鞘侵入麦苗并到达生长点,后以菌丝体形态随小麦而发育,到孕穗期,侵入子房,破坏花器,抽穗时在麦粒内形成菌瘿即病原菌的厚垣孢子。小麦腥黑穗病菌的厚垣孢子能在水中萌发,有机肥浸出液对其萌发有刺激作用。萌发适温16—20℃。病菌侵入麦苗温度5—20℃,最适9—12℃。湿润土壤(土壤持水量40%以下)有利于孢子萌发和侵染。一般播种较深,不利于麦苗出土,增加病菌侵染机会,病害加重发生。

防治方法(1)种子处理常年发病较重地区用2%立克秀拌种剂10—15g,加少量水调成糊状液体与10kg麦种混匀,晾干后播种。也可用种子重量0.15%—0.2%的20%三唑酮(粉锈宁)或0.1%—0.15%的15%三唑醇(百坦、羟锈宁)、0.2%的40%福美双、0.2%的40%拌种双、0.2%的50%多菌灵、0.2%的70%甲基硫菌灵(甲基托布津)、0.2%—0.3%的20%萎锈灵等药剂拌种和闷种,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2)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施用腐熟的有机肥。对带菌粪肥加入油粕(豆饼、花生饼、芝麻饼等)或青草保持湿润,堆积一个月后再施到地里,或与种子隔离施用。(3)农业防治春麦不宜中过早,冬麦不宜播种过迟。播种不宜过深。播种时施用硫铵等速效化肥做种肥,可促进幼苗早出土,减少侵染机会。冬麦提倡在秋季播种时,基施长效碳铵1次,可满足整个生长季节需要,减少发病。

小麦豚草如何防治


小麦豚草属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别名艾叶破布草。分布在长江流域、东北、山东等地。是一种影响人类健康和农牧业生产的危险性杂草。

形态特征

茎直立,株高20—150cm,具分枝,有糙毛。叶对生或互生,1—2回羽状分裂,裂片条状具短糙毛。头状花序单性,雄头状花序居多,在枝顶形成总状花序,总苞碟形,有波状圆齿;雌头状花序无梗,生在雄头状花序下部叶腋处,2—3朵簇生或单生,各具一没有花被的雌花。瘦果包在总苞内,总苞倒卵形,周围具短喙5—8个,先端有锥状喙。以种子随作物、水流及交通工具携带进行传播。

生态特点

生于荒地、路边、水沟旁、田块周围或农田中。该草生活力强,适应性广,种子产量高,耗水量和营养物质高,生长旺盛,遮盖和压抑作物,阻碍农业操作。

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主要措施为人工拔除和人工割除。可根据不同地区气候差异造成的豚草长势不同,确定铲除适宜时期,即豚草开花结实之前。但人工拔除费工大,难以全面清除,且处理不当,易造成人为携带和传播的危险。

2、化学防治:针对非农田与农田不同地域,喷施草甘磷、农达、灵达或氟磺胺草醚水剂等灭生性除草剂杀死豚草。

3、生物防治:引进豚草天敌昆虫——豚草卷蛾和广聚萤叶甲进行生物防治,有良好效果。

4、植物替代:利用紫穗槐、早熟禾等进行替代控制;利用紫穗槐、早熟禾等进行替代控制,消灭荒地,种植作物,勤于管理。这些对豚草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小麦粘虫如何防治


小麦粘虫,学名Mythimnaseparata(Walker)鳞翅目,夜蛾科。异名LeucaniaseparataWalker别名粟夜盗虫、剃枝虫。俗名五彩虫、麦蚕等。分布除新疆未见报道外,遍布全国各地。寄主麦、稻、粟、玉米等禾谷类粮食作物及棉花、豆类、蔬菜等16科104种以上植物。

为害特点

幼虫食叶,大发生时可将作物叶片全部食光,造成严重损失。因其群聚性、迁飞性、杂食性、暴食性,成为全国性重要农业害虫。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5—17mm,翅展36—40mm。头部与胸部灰褐色,腹部暗褐色。前翅灰黄褐色、黄色或橙色,变化很多;内横线往往只现几个黑点,环纹与肾纹褐黄色,界限不显著,肾纹后端有一个白点,其两侧各有一个黑点;外横线为一列黑点;亚缘线自顶角内斜至Mz;缘线为一列黑点。后翅暗褐色,向基部色渐淡。卵长约0.5mm,半球形,初产白色渐变黄色,有光泽。卵粒单层排列成行成块。老熟幼虫体长38mm。头红褐色,头盖有网纹,额扁,两侧有褐色粗纵纹,略呈八字形,外侧有褐色网纹。体色由淡绿至浓黑,变化甚大(常因食料和环境不同而有变化);在大发生时背面常呈黑色,腹面淡污色,背中线白色,亚背线与气门上线之间稍带蓝色,气门线与气门下线之间粉红色至灰白色。腹足外侧有黑褐色宽纵带,足的先端有半环式黑褐色趾钩。蛹长约19mm;红褐色;腹部5—7节背面前缘各有一列齿状点刻;臀棘上有刺4根,中央2根粗大,两侧的细短刺略弯。

生活习性

年发生世代数全国各地不一,从北至南世代数为:东北、内蒙古年生2—3代,华北中南部3—4代,江苏淮河流域4—5代,长江流域5—6代,华南6—8代。粘虫属迁飞性害虫,其越冬分界线在北纬33度一带。在33度以北地区任何虫态均不能越冬;在湖南、江西、浙江一带,以幼虫和蛹在稻桩、田埂杂草、绿肥田、麦田表土下等处越冬;在广东、福建南部终年繁殖,无越冬现象。北方春季出现的大量成虫系由南方迁飞所至。成虫产卵于叶尖或嫩叶、心叶皱缝间,常使叶片成纵卷。初孵幼虫腹足未全发育,所以行走如尺蠖;初龄幼虫仅能啃食叶肉,使叶片呈现白色斑点;3龄后可蚕食叶片成缺刻,5—6龄幼虫进入暴食期。幼虫共6龄。老熟幼虫在根际表土1—3cm做土室化蛹。发育起点温度:卵13.1土1℃,幼虫7.7土1.3℃,蛹12.0土0.5℃,成虫产卵9.0土0.8℃;整个生活史为9.6土1℃。有效发育积温:卵期4.3日度,幼虫期402.1日度,蛹期121.0日度,成虫产卵111日度;整个生活史为685.2日度。成虫昼伏夜出,傍晚开始活动。黄昏时觅食,半夜交尾产卵,黎明时寻找隐蔽场所。成虫对糖醋液趋性强,产卵趋向黄枯叶片。在麦田喜把卵产在麦株基部枯黄叶片叶尖处折缝里;在稻田多把卵产在中上部半枯黄的叶尖上,着卵枯叶纵卷成条状。每个卵块一般20—40粒,成条状或重叠,多者达200—300粒,每雌一生产卵1000—2000粒。初孵幼虫有群集性,1、2龄幼虫多在麦株基部叶背或分蘖叶背光处为害,3龄后食量大增,5—6龄进入暴食阶段,食光叶片或把穗头咬断,其食量占整个幼虫期90%左右,3龄后的幼虫有假死性,受惊动迅速卷缩坠地,畏光,晴天白昼潜伏在麦根处土缝中,傍晚后或阴天爬到植株上为害,幼虫发生量大食料缺乏时,常成群迁移到附近地块继续为害,老熟幼虫入土化蛹。适宜该虫温度为10-25℃,相对湿度为85%。产卵适温19—22℃,适宜相对湿度为90%左右,气温低于15℃或高于25℃,产卵明显减少,气温高于35℃即不能产卵。湿度直接影响初孵幼虫存活率的高低。该虫成虫需取食花蜜补充营养,遇有蜜源丰富,产卵量高;幼虫取食禾本科植物的发育快,羽化的成虫产卵量高。成虫喜在茂密的田块产卵,生产上长势好的小麦、粟、水稻田、生长茂密的密植田及多肥、灌溉好的田块,利于该虫大发生。天敌主要有步行甲、蛙类、鸟类、寄生蜂、寄生蝇等。

防治方法

(1)诱杀成虫。利用成虫多在禾谷类作物叶上产卵习性,在麦田插谷草把或稻草把,667m260-100个,每5天更换新草把,把换下的草把集中烧毁。此外也可用糖醋盆、黑光灯等诱杀成虫,压低虫口。

(2)根据预测预报,掌握在幼虫3龄前及时喷撒2.5%敌百虫粉或5%杀虫畏粉,每667m2喷1.5—2.5kg。有条件的喷洒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或50%马拉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90%晶体敌百虫1500倍液加40%乐果乳油1500倍液,每667m2喷对好的药液75kg。提倡施用激素农药,667m2用20%除虫脲胶悬剂10ml,对水12.5kg,用东方红18型弥雾机喷洒。有条件的可用运-5型飞机进行超低量喷雾,每667m2用20%除虫腮1号胶悬剂10ml,对水0.5kg,适用于大面积联防。

(3)防治粘虫药剂丁硫克百咸、辛硫磷、双甲脒单独防治粘虫时防效从高到低顺序为辛硫磷大于丁硫克百威大于双甲腺。丁硫克百威与辛硫磷以1:4混配,增效作用显著。双甲脒与丁硫克百威及双甲脒与辛硫磷1:1混配有增效作用。

小麦纹枯病如何防治


小麦纹枯病已成为我国麦区常发病害。小麦受纹枯菌侵染后,在各生育阶段出现烂芽、病苗枯死、花秆烂茎、枯株白穗等症状。烂芽芽鞘褐变,后芽枯死腐烂,不能出土;病苗枯死发生在3—4叶期,初仅第一叶鞘上现中间灰色,四周褐色的病斑,后因抽不出新叶而致病苗枯死;花秆烂茎拔节后在基部叶鞘上形成中间灰色,边缘浅褐色的云纹状病斑,病斑融合后,茎基部呈云纹花秆状;枯株白穗病斑侵入茎壁后,形成中间灰褐色,四周褐色的近圆形或椭圆形眼斑,造成茎壁失水坏死,最后病株因养分、水分供不应求而枯死,形成枯株白穗。此外,有时该病还可形成病侵交界不明显的褐色病斑。近年,由于品种、栽培制度、肥水条件的改变,病害逐年加重,病区由南向北不断扩大。发病早的减产20%—40%,严重的形成枯株白穗或颗粒无收。

病原

Ceratobasidiumcornigerum(Borud.)Rogers称喙角担菌,属担子菌亚门真菌。无性态RhizoctoniacerealisVanderHoevenCAG-1称禾谷丝核菌CAG-1、CAG-3、CAG-6和AGC1等4个菌丝融合群和RhizoctoniasolaniKühnAG-4、AG5称立枯线核菌AG4和AG5融合群,均属半知菌亚门真菌。两菌的区别前者的细胞为双核,后者为多核;前者菌丝较细,生长速度较慢,后者菌丝较粗,生长速度较快;前乾产生的菌核较小,后者产生的菌核比前者大;两个种均有各自的菌丝融合群。有关专

家研究结果证明:云纹状病斑是由禾谷丝核菌CAG-1融合群侵染引起的;褐色病斑则由立枯丝核菌AG-4菌丝融合群侵染后所引起的。有人把小麦、大麦、水稻和棉花上分离到的丝核菌,分别进行交互接种,不仅可以互相侵染,而且还可交叉致病,但各病原菌均对原寄主致病力最强。有人检测江苏省小麦和大麦上的丝核菌属禾谷丝核菌CAG-1融合群,是优势菌丝融合群,所占比例为88%—92%。水稻、玉米、大豆、棉花上的丝核菌则属于立枯丝核菌,其中水稻、玉米、大豆为-1A融合群,棉花上为AG-4融合群。四川省小麦、玉米、水稻纹枯病菌对棉花未表现明显致病性。但小麦、玉米、水稻、棉花4种病菌都能侵染小麦、玉米和水稻,且各菌对原寄主致病力最强。立枯丝核菌菌丝体生长温限7—40℃,适温为26—32℃,菌核在26—32℃和相对湿度95%以上时,经10—12在,即可萌发产生菌丝,菌丝生长适宜pH值为pH5.4—7.3。相对湿度高于85%时菌丝才能侵入寄主。

禾谷丝核菌CAG-1融合群在PDA培养基上25℃培养,菌落初无色,2—3天后表现产生白色絮状气生菌丝,8—10天后菌丝集结成菌核,菌核初无色,渐变黄白色,后成褐色,菌核小。菌丝无色,不产生无性孢子,生长温限5—30℃,适温为20—25℃,温度达30℃时,生长明显受抑,32.5℃时生长停滞。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丝或菌核在土壤和病残体上越冬或越夏。播种后开始侵染为害。在田间发病过程可分5个阶段即冬前发病期、越冬期、横向扩展期、严重度增长期及枯白穗发生期。冬前发病期小麦中发芽后,接触土壤的叶鞘被纹枯菌侵染,症状发生在土表处或略高于土面处,严重时病株率可达50%左右。越冬期外层病叶枯死后,病株率和病情指数降低,部分季前病株带菌越冬,并成为翌春早期发病重要侵染源。横赂扩展期指春季2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气温升高,病菌在麦株间传播扩展,病株率迅速增加,此时病情指

数多为1或2。严重度增长期4月上旬至5月上中旬,随植株基部节间伸长与病原菌扩展,侵染茎秆,病情指数猛增,这时茎秆和节腔里病斑迅速扩大,分蘖枯死,病情指数升级。枯白穗发生期5月上中旬以后,发病高度、病叶鞘位及受害茎数都趋于稳定,但发病重的因输导组织受害迅速失水枯死,田间出现枯孕穗和厅白穗。发病适温20℃左右。凡冬季偏暖,早春气温回升快,阴寸多,光照不足的年份发病重,反之则轻。冬小麦播种过早、秋苗期病菌侵染机会多、病害越冬基数高,返青后病势扩展快,发病重。适当晚播则发病轻。重化肥轻有机肥,重氮肥轻磷钾肥发病重。高砂土地纹枯病重于粘土地、粘土地重于盐碱地。

防治方法

应采取农业措施与化防相结合的综防措施,才能有效地控制其为害。(1)选用抗病、耐病品种。如郑引1号、扬麦1号、丰产3号、华麦7号、鄂麦6号、阿夫、7023、8060、7909、鲁麦14号、仪宁小麦、淮849-2、陕229、矮早781、郑州831、冀84-5418、豫麦10号、豫麦13号、豫麦16号、豫麦17号、百农3217、百泉3039、博爱7422、温麦4号等。215953虽然病指高,但产量损失少。(2)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增施有机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配合施用氮、磷、钾肥。不要偏施、施氮肥,可改痒土壤理化性状和小麦根际微生物生态环境,促进根系发育,增强抗病力。(3)适期播种,避免早播,适当降低播种量。及时清除田间杂草。雨后及时排水。(4)药剂防治①播种前药剂拌种用种子重量0.2%的33%纹霉净(三唑酮加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用种子重量0.03%—0.04%的15%三唑醇(羟锈宁)粉剂、或0.03%的15%三唑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或0.0125%的12.5%烯唑醇(速保利)可湿性粉剂拌种。播种时土壤相对含水量较低则易发生药害,如每kg种子加1.5kg种子加1.5mg赤霉素,就可克服上述杀菌剂的药害。②翌年春季冬、春小麦拔节期,667m2用5%井岗霉素水剂7.5g对水100kg或15%三唑醇粉剂8g,对水60kg或20%三唑酮乳油8—10g,对水60kg,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12.5g,对水100kg或50%利克菌200g,对水100kg喷雾,防效比单独拌种的提高10%—30%,增产2%—10%。此外还可选用33%纹霉净可湿性粉剂或50%甲基立枯灵(利克菌)可湿粉400倍液。(5)生物防治提倡施用南京农业大学研制的B#力粉拌种,防效可达60%以上,促进小麦种子发芽,增产13.7%。(6)于小麦拔节孕穗期叶面喷洒力克麦得每6672用药量15ml,对水15—25kg,防治纹枯病,兼防小麦白粉病和锈病。

麦米是大麦还是小麦?麦米其实是小麦,可不要将麦米和大麦混为一谈哦!


众所周知,大麦和小麦都是我国的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大麦一般用于作为啤酒的原料或者粗饲料,而小麦一般用于制作加工面粉。而今,有个或许比较陌生的名词,也就是麦米,那么这个麦米是什么呢?是大麦还是小麦呢?小编接下来就为大家解答!

麦米实际是小麦

麦米其实实际上就是小麦,是小麦的一种别称,也就是我们国家中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此外,小麦的营养成分丰富且营养物质种类多,比如蛋白质分解酶、多种的维生素和淀粉、脂肪、糖类以及钙、磷、铁等多种矿物质元素,不仅可以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还可以防治癌症等内在疾病,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粮食作物。

虽然小麦的营养成分丰富,并且功效作用也很多,但是倘若不恰当的食用会陷入小麦的营养陷阱哦!

小麦的营养陷阱一、小麦面粉的存放时间陷阱

民间素有“麦吃陈,米吃新”的说法,其大意即是由小麦制作加工而成的面粉,其存放时间适宜长些,这样的面粉质量会更好;而大米则不宜存放过久,新鲜的为宜。

二、小麦面包的发酵时间陷阱

由小麦面粉制作成的小麦面包其食用时间有一定的注意事项。刚出炉的小麦面包由于还在发酵,所以不应该马上食用,不然容易得胃病,最好在出炉后两小时食用。

三、小麦面包的食用量陷阱

小麦面包不适宜吃太多,尤其是肠胃不好的人,吃面包不宜过量,否则会因为面包中的酵母被消化后,容易产生胃酸,这样对胃部不好。

麦米其实就是我们常见的小麦哦!小麦的营养价值及食用价值都很高,并且可以做成多种食品,但是在品尝美味的时候也需要注意一下小麦的营养陷阱哦!只有这样才能在享受美食的同时又能补充所需的营养!

柑橘红蜘蛛该如何有效防治


红蜘蛛是柑橘三大害虫之一,它在我区一年发生约20代,世代重叠,危害极大,严重时果树叶片退绿黄化,大量脱落,阻碍了果树的正常生长。红蜘蛛的防治是一个令柑橘产区果农非常头痛的问题。如何高效防治红蜘蛛,成了许多果农关注的问题。本人经过14年的科研实践,得出了防治红蜘蛛的理想方法,使2004年我场36公顷柑橘园几乎没有发生红蜘蛛危害,也很难找到红蜘蛛。以下是本人总结出来的防治绝招,可供同行和果农参考:

1.选用无病虫害苗木是关键首先,我们所种植的果苗都是从正规的专业单位调运来的,苗木经过脱毒,生长健壮,大小高矮均匀,基本上无病虫害,这使我们在以后的管理当中省了很多麻烦。比如,2004年我们从广西柑橘研究所引进了22000株红肉暗柳橙,苗木非常健壮,也无病虫,种植后非常好管理,虽遇天气干旱,但是长势非常好,抗病虫能力很强。种下当年基本上都长了三至四个梢,健壮的树势大大提高了抗病虫的能力。

2.果苗入园前进行杀虫消毒我们的做法是:用40%的氧化乐果1000倍+爱诺虫清1500倍+50%多菌灵1000倍混合液浸泡果苗3~5分钟,除根系不浸泡外,其余所有枝叶都要全部浸泡到,以将果苗中的病虫杀死,减少病虫源。

3.日常管理在虫口密度每叶达到5头时用药。经笔者使用,效果最好的药物有三膦锡,敌死虫,爱诺虫清。本人2001年8月份曾经使用过10%三膦锡两次,基本上消除了红蜘蛛的危害,第二年只用药一次就控制了红蜘蛛的发生,节省了可观的开支和用药次数。1997年,我们用99%敌死虫(也称加德士机油乳剂)400倍液连续两次防治红蜘蛛,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只要喷药喷到位,红蜘蛛就会死光,因为这种药是封闭红蜘蛛的气孔使其窒息而死的。它是一种无公害农药,可以大力推广。建议在第一次使用后,隔10天再使用一次,将虫口减低到最少限度,或者达到灭绝红蜘蛛的目的。在2004年管理过程中,我们在保梢时用5%的爱诺虫清1200倍液防治潜叶蛾的同时,起到兼治红蜘蛛的作用,效果非常好。

4.培养天敌果园适当留一些杂草,培养一定数量的天敌,也可以达到控制红蜘蛛的目的。要获得优质的无公害水果,应该提倡生草栽培,这样既可培养天敌,又可减少土壤流失,保持水肥,自动调节果园小气候环境。

《小麦麦蜘蛛如何防治》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养护与防治”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