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玉米二斑叶螨如何防治》,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二斑叶螨TetranychusurticaeKoch属于蜱螨目叶螨科。别名棉红蜘蛛、普通叶螨。分布在全国各地。寄主植物广泛,有玉米、高粱、苹、梨、桃、杏、李、樱桃、葡萄、棉、豆等多种植物。

为害特点成、若螨群聚在叶背吸取汁液,叶片正面呈灰白色或枯黄色细斑,后来出现小红点,严重时叶片变色枯干脱落。

形态特征

成虫成螨体色多变有浓绿、褐绿、黑褐、橙红等色,一般常带红或锈红色。体背两侧各具1块暗红色长斑,有时斑中部色淡分成前后两块。体背有刚毛26根,排成6横排。足4对。雌体长0.42-0.59mm,椭圆形,多为深红色,也有黄棕色的;越冬者橙黄色,较夏型肥大。雄体长0.26mm,近卵圆形,前端近圆形,腹末较尖,多呈鲜红色。

卵球形,长0.13mm,光滑,初无色透明,渐变橙红色,将孵化时现出红色眼点。

幼虫幼螨初孵时近圆形,体长0.15mm,无色透明,取食后变暗绿色,眼红色,足3对。若螨前期若瞒体长0.21mm,近卵圆形,足4对,色变深,体背出现色斑。后期若螨体长0.36mm,黄褐色,与成虫相似。雄性前期若虫脱皮后即为雄成虫。

该螨与朱砂叶螨仅有下列区别:(1)体色为淡黄或黄绿色。(2)后半体的肤纹突呈较宽阔的半圆形。(3)卵初产时为白色。(4)雌螨有滞育。

发生规律

南方年生20代以上,北方12-15代。北方以雌成虫在土缝、枯枝落叶下或旋花、夏枯草等宿根性杂草的根际等处吐丝结网潜伏越冬。2月均温达5-6℃时,越冬雌虫开始活动,3月均温达6-7℃时开始产卵繁殖。卵期10余天。成虫开始产卵至第1代幼虫孵化盛期需20-30天。以后世代重叠。随气温升高繁殖加快,在23℃时完成1代13天;26℃8-9天;30℃以上6-7天。越冬雌虫出蛰后多集中在早春寄主(主要宿根性杂草)上为害繁殖,待出苗后便转移为害。6月中旬-7月中旬为猖獗为害期。进入雨季虫口密度迅速下降,为害基本结束,如后期仍干旱可再度猖撅为害,至9月气温下降陆续向杂草上转移,10月陆续越冬。行两性生殖,不交尾也可产卵,未受精的卵孵出均为雄虫。每雌可产卵50-110粒。喜群集叶背主脉附近并吐丝结网于网下为害,大发生或食料不足时常千余头群集叶端成一团。有吐丝下垂借风力扩散传播的习性。高温、低湿适于发生。

防治方法

(1)因地制宜选用抗虫品种。

(2)加强田间管理。应进行秋冬深翻,结合冬灌消灭枯叶、杂草以及在土块缝隙中越冬的棉叶螨。在棉田叶螨发生时期主要保持田园清洁,拔除杂草等。

(3)保护、利用好天敌。棉田捕食棉花叶螨的天敌有很多,如七星瓢虫、中华草蛉、草间小黑蛛等。这些天敌对棉花叶螨分别起着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4)农药防治。当前对朱砂叶螨和二斑叶螨有特效的是仿生农药1.8%农克螨乳油2000倍液效果极好,持效期长,并且无药害。此外,可采用20%灭扫利乳油2000倍液、20%螨克乳油2000倍液、40%水胺硫磷乳油2500倍液、20%双甲脒乳油1000-1500倍液、10%天王星乳油6000-8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1.8%爱福丁(BA-1)乳油抗生素杀虫杀螨剂5000倍液、15%哒螨灵(扫螨净、牵牛星)乳油2500倍液、20%复方浏阳霉素乳油1000-1500倍液,防治2-3次。

M.Zw59.COm

编辑推荐

苹果树二斑叶螨的虫害防治方法


苹果树二斑叶螨的抗药性较强,较难防治,是苹果树为害十分严重的一种害虫。其直接危害苹果树叶片,造成叶片失水干结,枯白,严重影响果园效益。那么苹果树二斑叶螨该如何防治呢?

一、危害情况

二斑叶螨主要危害苹果叶片,轻者出现灰黄色失绿斑点,重者叶片枯焦脱落.虫口密度大时,在叶上结一层丝网,严重影响苹果的产量和品质。

二、发生规律

二斑叶螨1年发生l0l2代,以受精雌成螨在根颈处,枝干翘皮下,杂草根部和落叶下越冬.翌年3月份出蛰.出蛰雌成螨先集中在芥菜,苦菜等杂草上取食,4月份以后陆续上树危害.第l代卵的孵化盛期在4月中下旬.除第l代发生整齐外,以后则世代重叠.910月份陆续下树越冬.二斑叶螨喜高温干旱.78月份降雨情况对其发生发展影响较大。

三、防治方法

1、8月下旬在树干上绑草环,宽度为30厘米。早春刮除主干和主枝上的粗皮,连同草环,地上杂草、落叶一起烧掉,降低越冬雌成虫指数。

2、利用天敌,主要有食螨瓢虫类、花蝽类、蓟马类和捕食类。尽量少用菊酯类和有机磷农药,以保护果园的生态环境。

3、出蛰期树上喷50%硫悬浮剂200倍液或波美1度石硫合剂,消灭树上活动的越冬成螨。

4、苹果开花前后温度较低,二斑叶螨繁衍速度慢,虫口密度小,防治容易,是全年防治的最佳时期,此期及时合理用药能收到明显的防治效果,可选用1%卵虫螨克2000倍液或20%三唑锡悬浮剂1500倍液喷雾。

5、麦收前后是二斑叶螨的大量发生期,可选用1.8%齐螨素乳油6000倍液或1.8%爱福丁乳油1500-2000倍液喷雾防治。

玉米截形叶螨如何防治


截形叶螨,Tetranychustruncatus(Ehara)别名棉红蜘蛛、棉叶螨,异名T.Telarius,属于蜱螨目叶螨科。分布在全国各地。食性杂,可以为害玉米、谷类、甘薯、木薯、豆类、瓜类、棉花、茄子等作物及蔬菜。

为害特点以若、成螨群聚叶背吸取汁液,使叶片呈灰白色或枯黄色细斑,严重时叶片干枯脱落,影响生长,缩短结果期,造成减产。

形态特征成螨雌体长0.5mm,体宽0.3mm;深红色,椭圆形,颚体及足白色,体侧具黑斑。雄体长0.35mm,体宽0.2mm;阳具柄部宽大,末端向背面弯曲形成一微小端锤,背缘平截状,末端l/3处具一凹陷,端锤内角钝圆,外角尖削。

发生规律

年生10-20代。华北地区以雌螨在土缝中或枯枝落叶上越冬;华中以各虫态在多种杂草上或树皮缝中越冬;华南地区由于冬季气温高继续繁殖为害。翌年早春气温高于10℃,越冬成螨开始大量繁殖,有的于4月中下旬至5月上中旬迁入枣树上或菜田为害枣树、茄子、豆类、棉花、玉米等,先是点片发生,后向周围扩散。在植株上先为害下部叶片,后向上蔓延,繁殖数量多及大发生时,常在叶或茎、枝的端部群聚成团,滚落地面被风刮走扩散蔓延。为害枣树者多在6月中、下旬至7月上树。气温29-31℃,相对湿度35%-55%适其繁殖,一般6-8月为害重,相对湿度高于70%繁殖受抑。天敌主要有腾岛螨和巨须螨2种,应注意保护利用。

防治方法

对叶螨应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挑治为主,点、面结合”的防治原则。

(1)因地制宜选种抗虫品种。

(2)加强田间管理。发现少量叶片受害时,及时摘除虫叶烧;遇气温高或干旱,要及时灌溉,增施磷钾肥,促进植株生长,抑制害螨增殖;收获后及时清除残枝败叶,集中烧毁或深埋,进行翻耕。

(3)保护与利用天敌。防此虫要注意减少化学农药用量,防止杀伤叶螨的天敌。条件的可释放捕食螨、草蛉等天敌,注意选择抗药性天敌,对压低叶螨前期虫口基数,控制叶螨为害高峰具重要作用。

(4)农药防治。

大发生情况下,主要采取化学防治,可以采用25%抗螨23(N23)乳油500-600倍液或73%克螨特乳油1000-2000倍液、25%灭螨猛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20%灭扫利乳油2000倍液、2.5%天王星乳油3000倍液或5%尼索朗乳油2000倍液、20%双甲脒乳油1000-1500倍液、1.8%爱福丁(BA-1)乳油5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l500倍液、l5%哒螨灵(扫螨净、牵牛星)乳油25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连续防治2-3次。

玉米双斑萤叶甲如何防治


双斑萤叶甲为鞘翅目,叶甲科。广布东北、华北、江苏、浙江、湖北、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宁夏、甘肃、陕西、四川、云南、贵州、台湾等省区。主要危害豆类、马铃薯、苜蓿、玉米、茼蒿、胡萝卜、十字花科蔬菜、向日葵、杏树、苹果等作物。

形态特征

成虫双斑萤叶甲和黄斑长跗萤叶甲体长3.6~4.8毫米,宽2~2.5毫米,长卵形,棕黄色具光泽,触角11节丝状,端部色黑,长为体长2/3;复眼大卵圆形;前胸背板宽大于长,表面隆起,密布很多细小刻点;小盾片黑色呈三角形;鞘翅布有线状细刻点,每个鞘翅基半部具1近圆形淡色斑,四周黑色,淡色斑后外侧多不完全封闭,其后面黑色带纹向后突伸成角状,有些个体黑带纹不清或消失。两翅后端合为圆形,后足胫节端部具1长刺;腹管外露。

卵椭圆形,长0.6毫米,初棕黄色,表面具网状纹。

幼虫体长5~6毫米,白色至黄白色,随着龄期的增长,颜色逐渐变深,体表具瘤和刚毛,前胸背板颜色较深。

蛹长2.8~3.5毫米,宽2毫米,白色,表面具刚毛,为离蛹。

生物学特性

河北、山西1年生1代,以卵在土中越冬。翌年5月开始孵化。幼虫共3龄,幼虫期30天左右,在3~8厘米土中活动或取食作物根部及杂草。7月初始见成虫,一直延续到10月,成虫期3个多月,初羽化的成虫喜在地边、沟旁、路边的苍耳、刺菜、红蓼上活动,约经15天转移到豆类、玉米、高梁、谷子、杏树、苹果树上为害,7~8月进入为害盛期,大田收获后,转移到十字花科蔬菜上为害。成虫有群集性和弱趋光性,在一株上自上而下地取食,日光强烈时常隐蔽在下部叶背或花穗中。成虫飞翔力弱,一般只能飞2~5米,早晚气温低于8℃或风雨天喜躲藏在植物根部或枯叶下,气温高于15℃成虫活跃,成虫羽化后经20天开始交尾,把卵产在田间或菜园附近草丛中的表土下或杏、苹果等叶片上:卵散产或数粒粘在一起,卵耐干旱,幼虫生活在杂草丛下表土中,老熟幼虫在土中做土室化蛹,蛹期7~10天。干旱年份发生重。

防治方法

(1)及时铲除田边、地埂、渠边杂草,秋季深翻灭卵,均可减轻受害。

(2)发生严重的可喷洒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每667㎡喷对好的药液50升。大豆对辛硫磷敏感,不宜加大药量。

(3)干旱地区可选用27。巴丹粉剂,每667㎡用药2kg,采收前7天停止用药。

截形叶螨如何防治


学名

TetranychustruncatusEhara,真螨目叶螨科。别名棉红蜘蛛、棉叶螨(均系误订)。分布:全国各地。

寄主

豆类、茄子、菜用玉米、玉米等。

为害特点

若螨和成螨群聚叶背吸取汁液,使叶片呈灰白色或枯黄色细斑,严重时叶片干枯脱落,影响生长,缩短结果期,造成减产。

形态特征

雌螨:体长0.44mm,包括喙0.53mm,体宽0.31mm。椭圆形,深红色,足及颚体白色,体侧有黑斑。雄螨:体长(包括喙)0.37mm,体宽0.19mm。阳具柄部宽阔,末端弯向背面形成一微小的端锤,其背缘呈平截状,末端1/3处有一凹陷,端锤内角圆钝,外角尖利。

生活习性

全国分布,年发生10~20代,在华北地区以雌螨在枯枝落叶或土缝中越冬,在华中地区以各虫态在杂草丛中或树皮缝越冬,在华南地区冬季气温高时继续繁殖活动。早春气温达10℃以上,越冬成螨即开始大量繁殖,多于4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迁入菜田,先是点片发生,随即向四周迅速扩散。在植株上,先为害下部叶片,然后向上蔓延,繁殖数量过多时,常在叶端群集成团,滚落地面,被风刮走,扩散蔓延。发育起点温度为7.7~8.8℃,最适温湿度为29~31℃及相对湿度35%~55%。相对湿度超过70%时不利其繁殖。高温低湿则发生严重,所以以6~8月份为害严重。

防治方法

(1)天气干旱时要注意灌溉并合理施肥(减少氮肥、增施磷肥),减轻为害。

(2)生物防治:提倡释放胡瓜钝绥螨防治截形叶螨。方法是写信与福建省农科院植保所张艳璇联系购买袋装的胡瓜钝绥螨,每袋2000只,挂在害螨发生初期密度尚不大的豆类或茄科蔬菜上,就可释放出捕食螨,有效地消灭害螨。此法有效,成本低于化学防治。

玉米斑须蝽如何防治?


玉米是我国的主要的农作物之一,随着农业的发展,种植玉米的面积也越来越大。但是玉米生长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斑须蝽,这种虫害如何不及时的防治会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和质量。那么玉米斑须蝽如何防治?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

斑须蝽又名细毛蝽,全国均有发生,食性杂,可为害玉米、麦类、水稻、棉花、蔬菜等多种作物。玉米是我国粮食农作物之一,玉米种的斑须蝽依靠玉米汁液寄生,吸食汁液严重情况造成玉米减产减量,那么如何防治玉米斑须蝽呢?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8-13毫米,黄褐至红褐色,体被细毛,密布粗大黑点,触角5节,各节先端黑色,基部黄白色。小盾片近三角形,末端钝圆,光滑淡黄色。前翅革质部淡红褐至暗红褐色,膜质部透明,稍带褐色。卵圆筒形,橘黄色,有圆盖,聚产成块。

危害特征:

斑须蝽成虫和若虫刺吸嫩叶、嫩茎及穗部汁液。茎叶被害后,出现黄褐色斑点,严重时叶片卷曲,嫩茎凋萎,影响生长,减产减收。成虫多将卵产在植物上部叶片正面或花蕾或果实的包片上,呈多行整齐排列。初孵若虫群集危害,2龄后扩散危害。成虫及若虫有恶臭,均喜群集于作物幼嫩部分和穗部吸食汁液,自春至秋继续危害。

斑须蝽的活动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常在傍晚或清晨为害,白天常繁集在作物的根部。危害玉米多在5叶期前(五月下旬至六月上旬)但直到玉米8、9叶期才表现明显症状,即心叶扭曲,心叶上出现透明圆形小孔排列一圈,由于斑须蝽危害玉米表现症状较晚,前期不易察觉,因此给防治带来困难。

防治方法:

1.播种或移栽前,或收获后,清除田间及四周杂草,集中烧毁或沤肥;深翻地灭茬、晒土,促使病残体分解,减少病源和虫源。

2.和非本科作物轮作,水旱轮作最好。

3.选用抗虫品种,选用无病、包衣的种子。

4.育苗移栽,播种后用药土覆盖,移栽前喷施一次除虫灭菌的混合药。

5.选用排灌方便的田块,开好排水沟,达到雨停无积水;大雨过后及时清理沟系,防止湿气滞留,降低田间湿度,这是防虫的重要措施。

6.地下害虫严重的田块,在播种前撒施或沟施杀虫的药土,

7.合理密植,增加田间通风透光度。

8.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或充分腐熟的农家肥,不用未充分腐熟的肥料;采取“测土配方”技术,科学施肥,增施磷钾肥;重施基肥、有机肥,有利于减轻虫害。

9.高温干旱时应科学灌水,以提高田间湿度,减轻蚜虫、灰飞虱危害与传毒。严禁连续灌水和大水漫灌。

玉米斑须蝽化学防治主要采用以下几种药剂喷雾防治:

1、3%啶虫脒(莫比朗蚜克)乳剂3000倍液;

2、48%乐斯本(毒死蜱)乳油1000---2000倍液;

3、5%锐劲特悬浮剂2000倍液;

4、20%灭多威(万灵)乳剂1500倍液;

5、50%辛硫磷乳油500倍液。

叶螨防治心得及叶螨图片


本文我们来了解有关叶螨防治的一些心得,文中同时提供了一些叶螨图片供花友参考,叶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红蜘蛛,大小在0.4~0.5毫米之间,花友首先要知道不是所有叶螨都是红色的

如果我们发现叶片呈现这样的很多小白点,植物叶片日益枯萎,你可以翻开叶片,查看背面是否有许多细小的如同蜘蛛一般的虫子。同时,还常常会有很多如蛛丝一般的丝网,那么就可以断定是叶螨了。因为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叶螨幼虫可以钻到叶柄或茎中。叶螨的雌成虫用产卵器插入叶片,将叶片刺出许多小孔,产下单个、半透明、白色的椭圆形卵,这就是叶片上出现白色小斑点的原因。那么如何防治呢?首先,叶螨喜欢高温干燥的环境,故在高温干旱的气候条件下会繁殖迅速,产生病虫害。同时,此害虫繁殖能力极强,还可以孤雌繁殖,并且有极强的抗药性,同种药物多次使用就极易失效。楼主试验过很多的药剂,比如:石硫合剂、阿维菌素、伊维菌素、炔螨特、螺螨酯并且,楼主还尝试了生物防治,即使用天敌,比如:捕食螨(例如:胡瓜钝绥螨),总结出了下面一些经验。

【预防篇】因为叶螨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又有很强的抗药性,所以必须以防治为主。叶螨虫害大都在炎热的夏季爆发,故我们要在秋冬和春季采取以防措施。药物预防石灰水:此法主要针对木本植物,深秋待植物落叶进入休眠之后,及时清理枯叶杂草、树干死皮,然后给树干刷上石灰水,从而杀死寄生在树干表面的虫卵。硫磺粉:在深秋,清理土面上的枯枝烂叶和杂草,然后均匀的撒少量硫磺粉(建议使用:升华硫、食用硫磺),并翻动土壤使硫磺均匀散布在表层土中。石硫合剂:此药物是中国几千年沿用至今的一种特效杀虫杀菌剂,但副作用是会毒害某些比较敏感的植物。故同样要选择在深秋植物休眠后进行,取石硫合剂粉剂以300~500倍液稀释,然后均匀喷洒木本植物的树干(不推荐在草本植物上使用),并均匀喷洒土面至0.5~1cm表层土湿润即可。螺螨酯:在早春进行,取螺螨酯20%乳剂,以4000~6000倍液稀释,均匀喷洒植株叶片正反面、枝干,并进行灌根。生物预防捕食螨:常见的捕食螨为胡瓜钝绥螨,市面上常见的为纸袋装。一般在春季~夏初还未发生螨害时进行释放,释放用选择在阴天或者傍晚(要避免雨天)。木本植物释放方式,大型树木可以直接将纸袋钉在树干上;草本植物或小型木本,直接用别针或夹子,固定在叶片中或枝条上即可。每袋防治有效期一般是一个季度。

【治疗篇】洗衣粉:早季若发现极少量叶螨,可用少量洗衣粉(浓度到能搅拌起泡就够了),均匀喷洒植株叶片正反面、枝干。阿维菌素/伊维菌素:2%乳油以1500~200倍液稀释、5%粉剂以3000倍液稀释(具体还有很多种类,以使用说明为准),均匀喷洒植株叶片正反面、枝干,并进行灌根(连续使用不得超过2次)。螺螨酯:取螺螨酯20%乳剂,以4000~6000倍液稀释,均匀喷洒植株叶片正反面、枝干,并进行灌根(每季度使用不得超过3次,喷施后药效为3个月,且防水)。炔螨特:取炔螨特56%乳剂,以2000~4000倍液稀释,均匀喷洒植株叶片正反面、枝干,并进行灌根(此药一般不会产生耐药性)。螺螨酯+炔螨特:若叶螨大量爆发,请按照上面的稀释要求配在同一溶液中,均匀喷洒植株叶片正反面、枝干,并进行灌根(绝对不会产生耐药性)。

【特别篇】有时候,叶螨在没东西吃的时候,甚至会吃多肉植物,比如:鹿角海棠、枝干番杏。经楼主测试,螺螨酯+炔螨特4000倍液稀释,无论叶喷还是灌根,都是无药害的。

注意防治玉米双斑莹叶甲


玉米双斑萤叶甲又称玉米双斑长足跗萤叶甲,属鞘翅目叶甲科。成虫体长3.6-4.8毫米,长卵型,棕黄色,前胸脊板宽大于长,表面隆起,每个鞘翅基半部有一圆形淡色斑,四周黑色,能飞善跳。双斑萤叶甲主要以成虫危害玉米叶片和雌穗。为害玉米叶片时,自上而下取食玉米植株嫩叶叶肉,仅留表皮,造成叶片孔洞或残留网状叶脉,严重影响光合作用;为害玉米雌穗时,咬断取食花丝、雌穗,影响玉米授粉、结实。该虫具有群聚性、迁飞性和趋嫩叶危害习性,喜高温干燥,对光、温的强弱较敏感。中午光线强温度高,在农田活动旺盛,飞翔力强,取食叶片量大;早晨、傍晚光线弱温度低时活动力差,常躲在叶片背面栖息。该虫除危害玉米外,还危害棉花、豆类、蔬菜等多种作物,在我县玉米上发生危害加重趋势明显。据县植保站7月1日至3日普查,玉米双斑咐莹叶甲虫田率35.7%,平均被害株率0.8%、百株虫口0.3头,严重田块占玉米田7.1%,被害株率5-10%,发生为害程度重于去年同期,属近年同期最重年份。该虫一年发生一代,可一直持续危害到9月下旬。希望广大农民群众引起足够重视,注意田间虫情监测调查,及时做好防治工作,确保玉米安全。

注意防治玉米双斑莹叶甲

防治方法:1.农业措施。及时铲除田间、地埂、路边杂草,破坏栖息场所,均可减轻虫害。2.药剂防治。玉米双斑莹叶甲百株虫口达到50头时,选用48%毒死蜱1000倍液,或2.5%三氟氯氰菊酯2000倍液,或4.5%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全田喷雾;严重田块可选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与48%毒死蜱1000倍液混合喷雾,可兼治玉米粘虫、红蜘蛛等虫害,每隔7-10天喷施一次,连用2-3次。3.注意事项。⑴应在上午9-11时和傍晚16-19时施药,这两个时间段是该虫栖息期,可提高防治效果,同时可避免施药人员中暑、中毒;⑵严禁在玉米扬花期喷药,以免影响授粉;⑶由于该虫能飞善跳,具有较强的迁飞性,防治时提倡大面积联防,以统防统治为主。

麦叶螨防治


麦叶螨主要有两种:麦圆叶爪蟠(Penthaleusmajor)和麦岩螨(Petrobialatens)。麦圆叶爪螨分布在我国北纬29一37地区;麦岩螨分布在北纬34一43地区。有些地区两者混合发生、为害。以成、若虫吸食麦叶汁液,受害叶上出现细小白点,后麦叶变黄,麦株发育不良,植株矮小,严重的全株干枯。

小麦麦叶螨为害田间症状

【形态特征】

麦圆叶爪螨:成虫体卵圆形,黑褐色,足、肛门周围红色。卵椭圆形,初暗褐色,后变浅红色。若螨共4龄,1龄幼螨,3对足,初浅红色,后变草绿色至黑褐色;2龄、3龄、4龄若螨4对足,体似成螨。麦岩螨:成虫体纺锤形,两端较尖,紫红色至褐绿色;4对足,其中l、4对特别长。卵有2型:越夏卵圆柱形,卵壳表面有白色蜡质;非越夏卵球形,粉红色,表面生数十条隆起条纹。若螨共3龄。

【发生规律】

麦圆叶爪螨一年发生2一3代,即春季繁殖1代,秋季1一2代,完成1个世代46一80天,以成、若虫和卵在麦株及杂草上越冬,冬季几乎不休眠,耐寒力强,翌春2、3月越冬螨陆续孵化为害。3月中下旬一4月上旬虫口数量大,4月下旬大部分死亡,成虫把卵产在麦茬或土块上。10月越夏卵孵化,为害秋播麦苗。喜潮湿,多在上午8一9时以前和午后16一17时以后活动。多行孤雌生殖,每雌产卵20多粒;春季多把卵产在小麦分蘖丛或土块上,秋季多产在须根或土块上,多聚集成堆,每堆数十粒,卵期20一90天,越夏卵期4一5个月。生长发育适温8一15℃,相对湿度高于70%,水浇地易发生。

麦岩螨一年发生3一4代,以成虫和卵越冬,翌春2一3月成虫开始繁殖,越冬卵开始孵化,4一5月田间虫量多,5月中下旬后成虫产卵越夏,10月上中旬越夏卵孵化,为害秋苗,喜干旱,白天活动,以下午15一16时最盛,遇雨或露水大时,即潜伏麦丛或土缝中不动。完成一个世代需24一46天。多行孤雌生殖。把卵产在麦田中硬土块或小石块及秸秆或粪块上,成、若虫亦群集,有假死性。

【防治方法】麦收后及时浅耕灭茬;冬春进行灌溉,及时清理田边杂草。主要抓好发生初期的防治,可以有效的控制叶螨的为害。

在小麦苗期,田间麦叶螨发生初期,可用下列杀虫剂:20%哒螨灵乳油20一4Oml/亩;40%三唑磷乳油30-40ml/亩;1.8%阿维菌素乳油10一20ml/亩,对水40-50kg均匀喷雾。

小麦拔节后气温开始回升,田间麦叶螨大量发生期,可以用下列杀螨剂或杀虫剂:20%哒螨灵可湿性粉剂10一20g/亩;73%炔螨特乳油30一50ml/亩;1.8%阿维菌素乳油10一20ml/亩;1.5%噻螨油50一66ml/亩;40%三唑磷乳油40一50ml/亩;25%氰戊菊醋氧乐果乳油10一15ml/亩;20%马拉硫磷辛硫磷乳油45一60ml/亩;40%氧乐果乳油100ml/亩;50%马拉硫磷乳油10一15ml/亩,对水40一50kg均匀喷雾,可有效地防治麦叶螨。

玉米大斑病如何防治


玉米大斑病又称条斑病、煤纹病、枯叶病、叶斑病等。主要为害玉米的叶片、叶鞘和苞叶。叶片染病先出现水渍状青灰色斑点,然后沿叶脉向两端扩展,形成边缘暗褐色、中央淡褐色或青灰色的大斑。后期病斑常纵裂。严重时病斑融合,叶片变黄枯死。潮湿时病斑上有大量灰黑色霉层。下部叶片先发病。在单基因的抗病品种上表现为褪绿病斑,病斑较小,与叶脉平行,色泽黄绿或淡褐色,周围暗褐色。有些表现为坏死斑

发病条件:

温度20~25℃、相对湿度90%以上利于病害发展。气温高于25℃或低于15℃,相对湿度小于60%,持续几天,病害的发展就受到抑制。在春玉米区,从拔节到出穗期间,气温适宜,又遇连续阴雨天,病害发展迅速,易大流行。玉米孕穗、出穗期间氮肥不足发病较重。低洼地、密度过大、连作地易发病。

防治方法:

玉米大斑病的防治应以种植抗病品种为主,加强农业防治,辅以必要的药剂防治。

1.选种抗病品种根据当地优势小种选择抗病品种,注意防止其它小种的变化和扩散,选用不同抗性品种及兼抗品种。

2.加强农业防治。适期早播,避开病害发生高峰。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做好中耕除草培土工作,摘除底部2~3片叶,降低田间相对湿度,使植株健壮,提高抗病力。玉米收获后,清洁田园,将秸秆集中处理,经高温发酵用作堆肥。实行轮作。

3.药剂防治对于价值较高的育种材料及丰产田玉米,可在心叶末期到抽雄期或发病初期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25%苯菌灵乳油800倍液、40%克瘟散乳油800~1000倍液、农用抗菌素120水剂200倍液,隔10天防一次,连续防治2~3次。一般于病情扩展前防治,即可在玉米抽雄前后,当田间病株率达70%以上、病叶率20%左右时,开始喷药。

防效较好的药剂种类有: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敌菌灵可湿性粉或90%代森锰锌,均加水500倍,或40%克瘟散乳油800倍喷雾。每亩用药液50公斤~75公斤,隔7天~10天喷药1次,共防治2次~3次

玉米无斑弧丽金龟如何防治


昆虫名,为鞘翅目,丽金龟科。分布全国各地。主要危害作物:成虫为害草莓、黑莓、大豆及其他豆类、玉米、高粱、板栗、苹果、山楂、棉花等,是花期重要害虫。幼虫为害大豆、花生、甘薯、玉米等根部。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1~14毫米,宽6~8毫米,体深蓝色带紫,有绿色闪光;背面中间宽,稍扁平,头尾较窄,臀板无毛斑;唇基梯形,触角9节,棒状部3节,前胸背板弧拱明显;小盾片短阔三角形,大;鞘翅短阔,后方明显收狭,小盾片后侧具1对深显横沟,背面具6条浅缓刻点沟,第2条短,后端略超过中点;足黑色粗壮,前足胫节外缘2齿,雄虫中足2爪大爪不分裂。卵近球形,乳白色。幼虫体长24~26毫米,弯曲呈“c”型,头黄褐色,体多皱褶,肛门孔呈横裂缝状。蛹裸蛹,乳黄色,后端橙黄色。

生物学特性及发生消长规律

年生一代,以末龄幼虫越冬。由南到北成虫于5~9月出现,白天活动,安徽8月下旬成虫发生较多,成虫善于飞翔,在一处为害后,便飞往另处为害,成虫有假死性和趋光性。其发生量虽不如小青花金龟多,但其为害期长,个别地区发生量大,有潜在危险。

防治方法

一、早晨或傍晚在花卉上捕捉成虫,集中杀死。

二、成虫大量发生危害时,使用10%氯氰菊酯乳油5000倍液喷雾防治。

三、花卉育苗地及栽培地附近,尽量不堆放未腐熟的粪肥以及垃圾,以减少虫源滋生。

玉米叶夜蛾如何防治


玉米叶夜蛾又称甜菜夜蛾,该虫是一种抗药性极强、间歇性暴发危害的害虫,多年来在夏玉米田少有发生,今年的罕见发生应引起警惕,以免造成严重减产。

害虫特征及发生特点

1、蛹和成虫(蛾)。一年可发生4~6代。蛹体长1厘米左右,黄褐色。成虫体长1~1.4厘米,翅展2.5~3.3厘米,体色灰褐色。白天潜伏在杂草、枯叶和土缝等阴暗处,受惊吓后可短距离飞行。多在夜间20时至23时取食、交尾和产卵,活动最为猖獗。

2、卵。卵粒呈圆馒头型,多产于叶背面或叶柄处,初产的卵为浅绿色,接近孵化时为浅灰色,卵块平铺一层或多层重叠,上面覆盖有灰白色绒毛。每雌蛾一般产卵100~600粒,卵期3~5天,温度低时约在7天左右孵化成幼虫。

3、幼虫。初孵幼虫先取食卵壳,后陆续从绒毛中爬出,1~2龄常群集在叶背面为害,吐丝、结网,在叶内取食叶肉,残留表皮而形成“烂窗纸状”破叶。3龄以后的幼虫分散为害,严重发生时可将叶肉吃光,仅残留叶脉,甚至可将嫩叶吃光。幼虫体色多变,但以绿色为主,兼有灰褐色或黑褐色,5~6龄的老熟幼虫体长2厘米左右。幼虫有假死性,稍受惊吓即卷成“C”状,滚落到地面。幼虫怕强光,多在早、晚为害,阴天可全天为害。

4、与其它害虫的典型区别。甜菜夜蛾与棉铃虫、二点委夜蛾和玉米螟的典型区别是:该虫幼虫腹部气门下线为明显的“黄白色纵带”(有时带粉红色),每节气门上方各有一个明显的“白点”,且虫体表面光滑锃亮、蜡质层较厚,对一般常用农药的抗药性极强。

防治方法

甜菜夜蛾对常用的菊酯类、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抗性极强,而且夏玉米幼苗耐药性不强,盲目加大用药量是不可取的(一是会增加用药成本,二是会对玉米苗产生药害)。对此,笔者建议大家应掌握在其抗药性较弱的孵化盛期或幼虫3龄之前施药。如果已经虫龄较大、抗药性增强,需要选用新型成分农药、适当加大用药量和多元复配而喷药防治。经各地对比试验,选用红与兰10毫升+农喜3号20毫升,或红与兰1+1组合的红瓶、蓝瓶各用10毫升,或农喜1号、2号、3号各用18毫升,一般10分钟左右可杀灭5龄以上的大虫。为避免和延缓抗药性的产生,应注意交替使用。另外,还有一点提醒大家注意:辛硫磷、敌敌畏两种农药及其复配制剂容易对玉米造成药害,应避免使用

谷鳞斑叶甲如何防治


谷鳞斑叶甲,学名PachnephoruslewisiiBaly属鞘翅目,肖叶甲科。别名粟灰褐叶甲。过去误订为粟番死甲。分布东北、华北、华东、中南及西北等地。山西、河北、河南、辽宁粟产区发生严重。

寄主

禾本科、菊科、豆科、藜科、旋花科、唇形花科、锦葵科等14科40多种植物。嗜食谷子和小蓟等。为害特点谷子萌芽出土时,成虫大量转入谷田,咬食幼苗的生长点,使幼苗未出土即死亡,俗称“劫白”;谷苗出土真叶现绿时,从基部齐土咬断,造成死苗,俗称“劫青”,造成缺苗断垄,致改种或毁种。幼虫也可为害寄主的幼根。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2—3mm,近椭圆形,土褐色或灰褐色,稍带铜色光泽,体背密被浅褐色和白色鳞片,腹部、足有灰白色鳞片,头小,向前下方弯,触角念珠状,11节。第1节膨大为球形,2—6节细,末端5节扁宽。前胸背板近圆形,鞘翅基部宽于前胸背板,鞘翅上具刻点不规则。胸足3对等长。中足、后足胫节末端无距,胫端部外侧呈半月状,腹部腹面可见5节,基部1节长等于其余4节之和。卵长0.5一0.6mm,椭圆形,初乳白色,近孵化时变深。末龄幼虫体长约5mm,身体稍弯曲,乳黄色,头部黄褐色,胴部13节,1节细,9—11节略膨大,其余各节渐细缩,4—7节各具1对小肉瘤,肉瘤上生有3—7根细毛。3对胸足,短弯。裸蛹长3mm左右,初白色,后变暗,腹未有2条刺。

生活习性

辽宁、山西年生1代,华北1—2代,以成虫在田边土块下、土缝里、作物根茬及杂草根际处5—6cm土中越冬。东北1代区,越冬成虫4月中下旬开始活动,5月上中旬进入出土盛期,即田间为害盛期,7月上旬一8月下旬进入幼虫期,7月下旬一9月上旬化蛹,接着成虫出现。9月下旬成虫开始越冬。华北二代区,2月下旬末越冬代成虫已开始为害,4月下旬一5月上旬进入成虫盛发期,即进入为害高峰期。7月上旬一8月中旬是二代幼虫发生期,8月下旬一9月上旬化蛹后羽化,10月下旬进入越冬状态。有时第一代成虫直接越冬。该成虫寿命可达8个月。产卵期延续3个多月,出现世代重叠,春季谷子尚未出土,该虫在小蓟或苍耳上取食,谷苗出土时迁入田中,把卵产在幼苗根部或杂草根际1—2cm土层中,每雌产卵140粒。卵期9一13天,初孵幼虫在土下4—6cm处食害幼根,幼虫期30天左右,老熟后在地下4—5cm处作土室化蛹。蛹期7天。该虫食性杂,喜干旱,一般干旱少雨年份易大发生。坡地、旱田、播种深发生重。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秋季深翻地,达到地平土细无坷垃,早春开始清除田边、地头、地埂杂草,清除田间作物根茬、落叶,集中烧毁或深埋,可杀灭大量越冬成虫。

(2)播种前用种子重量0.2%的50%甲拌磷乳油或40%甲基异柳磷乳油拌种。也可用40%乐果乳油或50%辛硫磷乳油0.5kg,对水20kg拌种子200一300kg,拌匀后堆闷,晾干后播种。

(3)播种时,每667m2施用3%映喃丹颗粒剂2kg,处理土壤。

(4)越冬代成虫开始活动后,及时调查虫情,当每m2有虫4—5头时,应及时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1—1.5kg,拌干土10一15kg,拌匀后撒在植株四周。必要时也可喷洒90%晶体敌百虫或50%对硫磷乳油、50%氟铃脲乳油1000倍液。

《玉米二斑叶螨如何防治》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如何养护叶仙植物”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