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了解植物百科?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百科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荐《向日葵细菌性茎腐病的防治方法》,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向日葵细菌性茎腐病是一种生物疾病,主要危害茎和葵盘,以茎为主。

茎部症状分褐腐和黑腐两种:褐腐型染病组织变褐呈湿腐状,后向上下及髓部扩展,病菌进入髓部后致髓部腐烂变褐,呈浆糊状。木质部、导管组织也逐渐变褐,茎秆开裂、髓部萎缩中空。病茎外部变褐或倒折,发病早的主要是这种类型。黑腐型染病处呈水浸状,先呈橄榄绿色,后变黑,病茎部凹陷,呈墨汁状,髓部很快软腐、萎缩变空,病茎外部变黑,呈条状开裂,田间后期发病主要是该类型。

花盘染病也可造成褐腐和黑腐,病部初呈不规则水渍状,褐色或黑色,条件适宜时病情扩展很快,造成整个葵盘褐腐或黑腐,并向茎秆扩展,使葵盘组织崩溃萎缩,只残留纤维和空盘。湿度大时全盘腐烂。

向日葵细菌性茎腐病的防治方法

(1)因地制宜选育和推广种植抗病品种。

(2)轮作倒茬。提倡与非寄主植物实行轮作3年以上,减少侵染源。

(3)加强田间管理。科学施肥,合理施氮、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合理灌溉,雨后注意排水;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带出田外集中处理。

(4)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洒14%络氨铜水剂350倍液或30%碱式硫酸铜胶悬剂4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2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精选阅读

甘蓝细菌性的黑腐病


甘蓝细菌性黑腐病是甘蓝最重要的病害,发生普遍,为害严重。

[田间识别]叶片发病多从叶片边缘形成V字形病斑,或在叶片任何部位形成不规则形病斑。病班黄褐色,边缘常有黄色晕圈,病斑部叶脉坏死变黑。病菌能沿叶脉、叶柄发展,蔓延到茎部和根部,致使茎部、根部维管束变黑,植株叶片枯死。

[发病原因]病菌可在种子内或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带菌种子可远距离传播。在田间病菌借雨水、灌溉水传播,从水孔、伤口侵入,进入维管束系统侵染。高温、高湿有利于发病,尤其是暴风雨可使病情明显加重。

[防治要点]

①使用抗病品种,如中甘9号、西园3号、夏光等。

②使用无病种子。一般种子要进行消毒处理。可用50℃温水浸种20分钟,或链毒素1000倍液浸种2小时,或用种子重量0.4%的50%福美双拌种。

③适期播种,适度蹲苗。施足腐熟粪肥,避免土壤过旱过涝。及时防治地下害虫。

④重病地与非十字花科蔬菜进行二年以上轮作。

⑤药剂防治可用72%农用硫酸链霉素4000倍液,或77%可杀得500倍液,或14%络氨铜350倍液,或60%百菌通600倍液。

禾草细菌性萎蔫病的防治方法


分布与危害

细菌性萎蔫病能在很多禾草上寄生。

症状

细菌病害在草坪草的主要表现:

(1)叶片上出现小的黄色病斑,并可愈合形成长条斑,叶子变成黄褐色至深褐色。更多绿色尽在

(2)出现散乱的很大的,深绿色的水渍状病斑,病斑迅速的干枯并死亡。

(3)出现细小(1mm)的水渍状病斑,病斑不断扩大,变成灰绿色,然后变成黄褐色或白色,最后死亡。发生规律

发病规律

病菌在病残体或病草上渡过不适时期。主要以伤口侵入,包括修剪造成的剪口,或线虫或机械损伤造成的伤口等。潮湿条件下,还可通过自然孔口,如叶面的气孔和水孔侵入。特别是在叶片有吐水液滴时,病菌更易由水孔侵入。在持续降雨条件下,病害很快扩展蔓延。尤其是在持续降雨之后,紧跟着出现高温暴晒的天气,病害就可能爆发流行,造成毁灭性的损失。特别是在表土覆沙的高尔夫球场果岭严重爆发,最具毁灭性。降雨尤其是大雨、灌溉水流有利发病。留茬低的草坪比留茬高的草坪发病重。春秋两季凉爽而潮湿的天气有利发病。

防治方法

1、种植抗病品种并采取多品种混合种植是防治细菌萎蔫病害的关键措施。匍匐翦股颖Toronto(C-IS)、Nimisilla、Cohancey品种和狗牙根Tifgreen品种的易感病。

2、精心管理,合理水肥,注意排水,适度剪草,避免频繁表面覆沙等措施都可减轻病害。

3、抗菌素如土霉素、链霉素等对细菌性萎蔫有一定的防治效果。要求高浓度、加大液量,一般有效期可维持46周。

杏树细菌性穿孔病的防治方法


杏树在养护管理过程中出现细菌性穿孔病的危害,可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防治。

症状:这种病主要危害杏树叶片,也危害杏树的小枝及果实。叶片发病后,在叶脉处出现水浸状不规则圆斑。随之扩大,圆斑变成红褐色,直径约2毫米左右,斑点周围有黄绿色晕圈。以后病斑干枯脱落,形成穿孔,或有一部分与叶片相连。若干病斑相连形成大的孔洞,严重时引起落叶。枝条受害后常发生溃疡。

一年生新梢在春季有水浸状小疱发生,小疱呈褐色,长圆形,当病斑疱围绕枝条一周时,便引起枝条枯死。夏末,在当年新梢上以皮孔或芽为中心,形成水浸状紫褐色病斑,后扩展成较大近圆形斑块。病斑稍凹陷,边缘有时流出树胶。病斑干燥后龟裂,若干病斑相接,导致枝条枯死。

病原:细菌性穿孔病的病原菌为短杆状细菌,一端有鞭毛,无芽孢,革兰氏染色阴性反应。

发病规律:病原菌在枝条发病组织内越冬。次年春季随着气温回升,潜伏的细菌开始活动。开花前后,病菌随杏树汁液从病组织中溢出,借风、雨或昆虫传播,经叶片气孔、枝条和果实的皮孔侵入杏树体内。

叶片一般5月份发病。夏季干旱时发病缓慢。7~8月是雨季高温时期,最适该病发生和蔓延,尤以连续高温的阴雨天发病最重。在树势衰弱、排水不良、通风透光较差和偏施氮肥的园内,杏树发病也比较重。

防治方法:

①结合冬剪,彻底清除枯枝、落叶,并予集中烧毁,以消灭越冬病源。

②药剂防治,落叶以后,在扣棚前喷布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如若上一年发病严重,则喷75%百菌清400倍加44%乙磷铝400倍混合液。展叶后,喷硫酸锌石灰液(按硫酸锌1份、硝石灰4份、水240份的比例配制),或喷65%福美铁300-500倍液等,均有良好的效果。

番茄细菌性斑点病的防治方法


番茄细菌性斑点病主要危害叶片,也能危害茎、果实和果柄,苗期和成株期均可染病。现将番茄细菌性斑点病的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发病症状

叶片染病,由下部老熟叶片先发病,再向植株上部蔓延,发病初始产生水渍状小圆点斑,扩大后病斑暗褐色,圆形或近圆形,将病叶对光透视时可见病斑周缘具黄色晕圈,发病中后期病斑变为褐色或黑色,如病斑发生在叶脉上,可沿叶脉连续串生多个病斑,叶片因病致畸。

茎染病,初始产生水渍状小点,扩大后病斑暗绿色,圆形至椭圆形,病斑边缘稍隆起,呈疮痂状。

果实和果柄染病,初始产生水渍状小斑点,稍大后病斑呈褐色,圆形至椭圆形,逐渐扩大后病斑转成黑色,中央形成木栓化疮痂。

苗期染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上,产生圆形或近圆形暗褐色斑,周缘具黄色晕圈。

本病区别于细菌性疮痂病的是果实不腐烂,茎杆、叶片发病维管束系统、木质部不变褐色。

发生规律

病原菌主要以带病种子越冬,这是向新菜区传播的主要途径,播种带菌的种子,幼苗期即可染病。此外病菌也可随病株残余组织遗留在田间越冬,病菌在干燥的残余组织内可长期成活,并成为翌年初侵染源。

田间发病后,病原细菌通过雨水反溅、雨露或保护地棚内浇水等传染途径,在植株表面具水滴或水膜的条件下,从植株自然气孔或伤口侵入,在寄主的薄壁组织细胞间隙繁殖蔓延,破坏寄主细胞并进入细胞内,在田间进行多次重复再侵染,加重危害。

病菌喜温暖潮湿的环境,适宜发病的温度范围1828℃;最适发病环境为温度20~25℃,相对湿度90%以上;最适感病生育期为育苗末期至定植坐果前后。发病潜育期715天。15℃以下、30℃以上基本不发病,病菌生长发育最适温度2730℃。

防治措施

(1)选种:从无病留种株上采收种子,选用无病种子。

(2)种子处理:引进商品种子在播前要做好种子处理,可用55℃温汤浸种10分钟后移人冷水中冷却,捞出晾干后催芽播种。

(3)茬口轮作:重发病田块提倡与其他作物实行23年轮作,以减少田间病菌来源。

(4)加强田间管理:开好排水沟系以降低地下水位,合理密植,适时开棚通风换气降低棚内湿度,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性,浇水要用清洁的水源。

(5)清洁田园:发病初期及时整枝打权,摘除病叶、老叶,收获后清洁田园,清除病残体,并带出田外深埋或烧毁,深翻土壤,保护地灌水闷棚,高温高湿可促使残余组织的分解和腐烂,降低病原菌的存活率,减少再侵染菌源。

(6)化学防治:在发病初期开始喷药,每隔7一10天喷药1次,连续防治2~3次。药剂可选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666.6平方米用药量125165克),72。2%普力克水溶性液剂700倍液(666.6平方米用药量130克),丰护胺可湿性粉剂800倍液(666.6平方米用药量125克),30%DT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66.6平方米用药量165克),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700倍液(666.6平方米用药量130克)等。

向日葵列当病的防治方法介绍


向日葵在生长过程中常常伴随着一种寄生杂草列当,列当的外形比较美观,繁殖能力非常强,每株开花有200多朵,但是因为它的繁殖能力强会影响向日葵的生长,所以说列当是种病得治!

向日葵列当病是种植物,又叫作毒根草,肉质,株高20~50厘米。没有真正的根,主要寄生在向日葵中,靠须根入住向日葵根汲取营养。花序呈穗状,每株开花20~70朵,多时可达200多朵。多为群生,一发现就是一堆,严重影响向日葵的生长。

向日葵列当的防治

选种

不同的品种对列当的寄生程度不同,大家在购买小苗时,选用对列当具有抵抗的的品种。

严格消毒。若选择播种方式种植向日葵,首先要检查种子的纯度,种植前消毒。不要将种子与其他的植物混合,避免蔓延性传播。

早发现早治疗

就算是品种选的好,列当也无法根除。列当是无孔不入的,从形成花盘到成熟均可产生。所以要经常观察,及时将出现的列当苗及向日葵的自生苗清理干净。等列当长出叶片时连根拔出,并且要经常松土,遏制列当的生长。

药剂防治

在播种后至出苗前,在土表喷洒10000倍的氟乐灵溶液,可有效防止列当寄生。

长出列当后先将列当拔除,然后喷洒丁脂水溶液,或者用硝氨水灌根,8~12天即死亡。

注意此种方法只有向日葵长花盘长到10厘米左右才能进行,否则极易造成药害。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的方法,成本较高也不适合家庭使用,小编只是列举出来,了解一下就好。俗话说一物降一物,列当寄生向日葵,同样列当也可以被寄生。列当蝇的幼虫可以吸食列当的花茎和果实,可在一定时期内将列当消灭。

芒果细菌性黑斑病的防治方法


芒果细菌性黑斑病又称细菌性叶斑病、细菌性角斑病、细菌性溃疡病等,在广东省雷州、南海、宝安等地均有发生,局部地区发生严重,病果率达17%52%,严重威胁广东的芒果生产。芒果细菌性黑斑病的防治如下:

1、病原

病原Xanthomonascompestrispv.mangiferaeindicae称野油菜黄单胞菌芒果致病变种,属细菌。秋梢上的病叶和病枝是该病的主要初侵染源,病菌借风雨或接触传播。

2、发生规律

台风雨是该病发生和流行的气候因素。秋梢期问台风雨多,病叶率高,则次年幼果发病早、病果率高,收获期果实病情也重。此病全年均可发生,高温、多雨、潮湿常发病严重,引致大量落叶。

3、防治方法

(1)搞好清园,减少初侵染菌源,收果后结合修剪,剪除病枝叶并把地面上的病枝、病叶、落果收集烧毁。在发病季节,随时注意剪除病枝、病叶。

(2)在嫩梢和幼果期要喷药保护嫩梢、幼果。药剂可选用:40%氧氯化铜悬浮剂500倍液;30%琥胶肥酸铜悬浮剂500倍液;40%三乙膦酸铝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湿性粉剂30004000倍液;12%松脂酸铜乳油500600倍液。要特别密切注意天气预报,每隔1014天一次,连续23次,喷后遇雨要补喷。

向日葵褐斑病的防治方法


分布与危害

主要危害向日葵。子叶和幼苗叶片上病斑近圆形,褐色,外围有黄色晕圈,病斑背面灰白色,成株叶片病斑多角形,褐色,有黄色晕圈。在病斑上长有许多小黑点,为病菌的分生孢子器。多雨潮湿时病斑可脱落穿孔。严重时病斑可汇合,整个叶片枯死。茎和叶柄上病斑狭长条状,褐色。更多绿色尽在

病原

病原菌形态特征:为半知菌亚门真菌(SeptoriahelianthiEll.Kell.)。分生孢子器球形或近球形,暗褐色,分生孢子鞭状,无色透明,微弯,基部钝圆至圆锥形,顶端略尖,2~5个隔膜。

发生规律

病菌主要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器在病残体上越冬,病害发生与降雨密切相关,7一8月上旬连续降雨12天(中间隔1~3天),平均温度21~23度,降雨量大,夜间露水大,叶面较长时间保持有水淌,病害发展快,危害重。重茬地、低洼地发病重。在品种方面,免役品种有白葵杂l号、明尼苏达、保2、青海曲勾和黑青冈等,抗病品种有阿勒太、小黑杆等。而早熟2号、匈4,辽42、辽43、白葵1号、白葵3号等为高感品种。

防治方法

(1)深翻地、铲除自生苗等清除病残株。

(2)重病地轮作4-5年。

(3)选育抗病品种。

(4)加强栽培管理,适期早播,合理密植。

(5)发病初期打底叶、病叶,同时喷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l000倍液,连喷两次,间隔10天。

秋海棠细菌性斑点病的防治方法


症状

叶、茎发病。叶上初生水浸汰小斑点,逐渐扩大,成为大型不规则型的褐色病斑。叶片病斑沿叶脉扩展呈黑色水浸状,进而向茎部发展。茎部病斑为纵向细长干腐状,病斑绕茎一周,使受害处以上枯萎,以后受害部干枯、缢缩。球根秋海棠和丽格秋海棠等发病较多。更多绿色尽在

病原菌

Xanthomnascampestrispv.Begoniae(Takimoto)Dye为细菌中的一种,称野油菜黄单胞菌秋海棠致病型。病原细菌为两端圆形的短杆菌,2个连结,大小1.0-2.00.5-0.6微米。生育温度1-37℃,适温27℃,致死温度51℃。

传染途径

病菌在土壤及病叶中越冬,成为传染源。生长期多从栽培作业的伤口中侵入。

防治方法

发病初期用下列药剂喷雾:如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30%DT杀菌剂300倍液,或农用链霉素300ppm,或新植毒素250ppm、或抗菌剂401800-1000倍液,也可用1:1:200波尔多液喷洒。7-10天喷1次,连喷2-3次。

桃树细菌性穿孔病的防治


一、症状与发病规律

该病在桃树叶片、新梢和果实上均能发病,以叶片受害最重。叶片发病初期为水渍状小圆斑,后逐步扩展成圆形或不规整形病斑,直径25mm,褐色,边缘有黄绿色晕环,以后病斑干涸、脱落、穿孔,故称穿孔病。严重时病斑相连,造成叶片脱落。果实受害初为淡褐色水渍状小圆斑,稍凹陷,以后病斑稍扩展,气象单调时病斑开裂,果实失去商品价值。病原细菌主要在病梢上越冬,当桃树展叶抽梢时,从溃疡癍内溢出菌液经叶片气孔和枝梢皮孔侵染。温度高、湿度大的环境条件十分利于该病的发生。当气温在25℃时病菌潜育期仅为4天,20℃时为9天,19℃时为16天。管理粗放、树体瘦弱、偏施氮肥、树体徒长均会加重该病的发生。

二、防治方法

⑴消除病源在大棚升温前,细心剪除病、枯枝,集中销毁,减少越冬菌源。

⑵加强管理、加强树势、提高抗病力,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减少氮肥用量,及时消除徒长枝,节制棚内湿度。

⑶药剂防治早春芽萌动期喷35波美度石硫合剂,展叶后喷布80%大生M4580010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硫悬浮剂200倍液,延续喷药23次,间隔10天左右。

温室油桃细菌性穿孔病的防治方法


温室油桃细菌性穿孔病主要危害叶片,其次危害果实和新梢。一旦发现要注意采取措施及时进行防治,现将其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叶片发病,初为水渍状浅褐色小斑点,其周围伴有黄绿色晕环,以后逐渐扩展为近圆形的红褐色病斑,有时数个病斑相连成一个大斑。发病严重时,可在病叶背面病斑上溢出黄色黏质状菌脓,最终病斑干枯,其边缘产生一圈裂纹,病斑脱落后,叶片形成穿孔,穿孔边缘一般破碎且不整齐,有时残留部分坏死组织。

果实发病,初期产生水渍状褐色小圆斑,随着病斑的扩展,逐渐呈暗紫色并稍凹陷。空气湿度大时,病部常溢出黄色黏状物,最后病斑干枯并开裂,裂口深时有的病果易腐烂。

新梢发病,会形成两种类型的病斑。

一是春季溃疡斑,发生在上一年夏季长出的枝条上(病菌在前一年已经侵入),从春季展叶开始,枝条上形成近圆形深褐色的小疱疹,以后逐渐扩展成长椭圆形的病斑,最终病部凹陷,表皮干裂,病情严重时会造成新梢枯死。

二是夏季溃疡斑,多于夏末发生在当年生嫩枝上,形成水渍状暗紫色斑点,病斑不易扩展,会很快干枯。

防治方法:

一是多施有机肥、沼肥,以增强树势。合理修剪,使树体通风透光良好,同时要彻底清除枯枝、病叶和落果,将其集中烧毁或深埋,以消灭越冬菌源。

二是温室升温后,特别是在花期,要严格控制温度,控制灌水次数和灌水量,及时通风换气。

三是喷药防治。如果前一年穿孔病发生严重,在油桃展叶后,可喷布50%福美双500倍液、65%代森锌500倍液、70%代森锰锌500倍液,一般每隔1015天喷1次,连喷34次。

芋细菌性斑点病的病害防治方法


芋细菌性斑点病是芋艿上的常见病害,对产量有一定影响。现将芋细菌性斑点病的病害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1、危害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叶片染病,初呈水渍状圆形或近圆形细小斑点,横径1~3毫米不等,后转黄褐色至灰褐色,病斑外围具黄色晕圈,后期病斑中间变为灰白色,四周黑褐色,病部易穿孔。发病叶片病斑数量较多,病症一般不明显,严重时数个病斑可相连合为暗褐色小斑块,潮湿时触之有质粘感。

2、发生特点

此病由细菌芋假单胞杆状菌Pseudomonascolocasiae(Takimoto)OkabeetGoto侵染引起。病原细菌随病残体遗落在土中越冬或粘附在球茎表面越冬,在土壤中可存活1年以上,随时可以侵染寄主。病菌借助于雨水溅射传播。雨水多的年份发病多,且易在雨后发病。

3、防治要点

①田间发现病株及时拔除。

②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芋株接近封行时,及时进行药剂喷雾防治,药剂可选用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12%绿乳铜乳油500倍液,或8%菌克毒克水剂800~1000倍液,或20%龙克菌悬浮剂500倍液,或80%必备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750倍液等。

西瓜细菌性黑斑病的防治方法


西瓜细菌性黑斑病是近年由国外传入的毁灭性病害。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病。瓜苗染病沿中脉出现不规则褐色病变,有的扩展到叶缘,从叶背面看呈水渍状,种子带菌的瓜苗在发病后1-3周即死亡。西瓜果实染病,初在果实上部表面呈现几毫米大小灰绿至暗绿色渍斑点,后迅速扩展成大型不规则的水渍状斑,变褐或龟裂,致果实腐烂,分泌出一种黏质琥珀色物质,进一步发展,细菌透过瓜皮进人果内。该病多始于西瓜向阳面与地面接触处常见发病,瓜蔓不萎蔫,病瓜周围病叶上呈现褐色小斑,病斑通常在叶脉边缘,有时被一个黄色组织带包围。病斑周围呈水渍状是该病别于其他细菌病害的特征。

西瓜细菌性黑斑病是由西瓜细菌斑点假单孢菌侵染引起的一种细菌病害。病菌附着在种子上或病残体上越冬,种子带菌是翌年主要初侵染源。该菌在埋人土中西瓜皮上可存活8个月,在病残体上存活2年,在田间借风、雨、灌溉水传播,从伤口或气孔侵人,果实发病后在病部大量繁殖,通过雨水或灌溉水向四周传播进行多次重复侵染。多雨、高湿、大水漫灌易发病;气温24-281:经1小时病菌就能侵人潮湿的叶片,潜育期3-7天,细菌经瓜皮进人果肉后致种子带菌,侵染种皮外部位,也可通过气孔进人种皮内。

西瓜细菌性黑斑病防治方法

(1)加强检疫,不用病区种子,发现病种应当就地销毁。

(2)选用优良早熟品种,怀疑种子有可能带菌的,用40%福尔马林150倍液浸种3分钟后,用清水冲净浸泡6-8个小时,再催芽播种。对福尔马林敏感的品种也可用501:温水浸种20分钟,再催芽播种。

(3)与非葫芦科作物进行三年以上轮作。

(4)施用腐熟有机肥,采用塑料薄膜双层覆盖栽培等措施。

(5)加强田间管理,采用温室无病土育苗,幼果期适当多浇水,果实进人膨大期及成瓜后宜少浇或不浇,争取高温雨季到来前采收完毕,避过发病期。

(6)发病重的田块和地区,在进入雨季时,掌握在发病前开始用50%DT杀菌剂50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微粒粉剂500倍液,30%氧氯化铜悬浮剂800倍液,每667平方米喷对好的药液60升,隔10天左右1次,连防2-3次。

《向日葵细菌性茎腐病的防治方法》由植物百科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了解植物百科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细菌性病害知识”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