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养护汇集了海量植物养护知识,植物的养护技巧,这些您知道吗?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养护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小编向您推荐《古树蜕皮的治理办法》,希望您喜欢!

古树蜕皮是指古树的树皮隆起、脱落,其形状不规则,严重的成环割状。古树蜕皮是引起古树衰弱甚至死亡的重要问题。引起古树蜕皮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更多绿色尽在植物59网

1.病虫害如天牛、白蚁、真菌等引起的腐皮脱落。害虫在韧皮部蚕食,导致该块韧皮部与整体韧皮部分离,失去水分和养分的供给,从而失去生命活力,最后死亡脱落形成蜕皮。

2.外力因素如车辆碰撞及堆放杂物等造成碰撞部分树皮受伤或当场脱落。

3.其他因素衰老及环境条件恶变等因素引起的蜕皮。对古树蜕皮处理的目的是防止木质部进一步腐烂,促使伤口愈合。对古树蜕皮处理要根据植物生理特性,即形成层向外形成韧皮部的原理,采取人为措施,加快愈合,最后将其覆盖。

下面介绍具体的技术环节。

1.清腐对已受到侵蚀或腐烂的裸露木质部,要将已腐烂或已变色部分彻底清除,对于未受侵蚀或未腐烂的裸露木质部表面予以清洁即可。

2.除虫、消毒除虫药剂可采用灭蛀磷原液,用毛笔涂擦。除虫药用后一天方可用消毒剂,消毒剂主要用硫酸铜,比例为1∶30-50倍,用小型瓶式喷雾器即可。此外,还可用高锰酸钾消毒。

3.防腐处理完成清腐、除虫、消毒后,进行防腐剂涂抹。必须注意的是要对裸露的木质部全部涂抹,一般涂抹3-4次。目前使用较多的是桐油,其他还可用梳理剂、水柏油、石蜡等,其效果各有特点。m.Zw59.Com

精选阅读

古树移植工程的实践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道路交通网络进一步健全,城市规划、道路规划可能涉及古树、名木的近距离迁移。古树名木是不可再生的资源,是国家重点保护的植物,首先,是不迁移,如果经批准一定要迁移,就要想方设法在专家指导下保证古树名木进行及时迁移和成活,在这方面我们进行了有效的实践。

一、古树名木迁移工作要注意的问题

1.工期紧,不能炼根。树木根系生长也是随年龄增长进行离心生长,同时吸收根呈离心死亡,而后向心更新的规律,古树在可能大的土团范围内,吸收根是不多的,但又不能进行移植前的一至二年炼根?称回根法。

2.生命力衰弱。古树的机体衰老导致病虫及各种菌种容易入侵,一旦侵入危害,就很难救治。

3.支撑保护困难。古树由于生长环境和各种人为因素造成树冠生长不平衡,容易引起负荷不平衡,迁移过程中易发生倾斜或倒伏。

4.形成土球难度大。古树生长均是具几百年历史,由于人为和自然沉积,纵向具有较长根系分布范围。同时各地自然土层地貌不同,在不同程度上加大了土球形成难度。

5.体积庞大。一般古树名木为力保其成活,同时考虑移植费用等原因,胸径1米以上大树,土球直径应在6米以上。

二、勘测和施工方案

根据以上几点问题,我公司对60省道坦头过境段古香樟移植工程项目的办法。一是对古香樟生长地和移植地实际情况进行勘测和查询。古香樟胸径为1.2米,树龄估测达600年以上,主干多次遭自然灾害,内部空心,已成再生病树桩,生长地有乱石、坟坑、树基部多年垃圾堆积。生长地均为沙卵石结构地貌。二是确定施工方案。古香樟根据业主要求迁移距离为59米,生长地与迁移地标高基本一致,经过公司技术人员多次论证,征求有关专家意见,确定平移技术方案,编制施工方案,设立项目部。

三、古树迁移施工程序

1.修枝:考虑到一次移植、未进行炼根。古香樟5厘米以下支杆基本全部修完,因树冠观感需要,保留小量5厘米以下支杆,树冠保留在冠幅7米左右。

2.整理包扎:清除树洞内污垢。采用稀释多菌灵、硫酸二氢钾加少量尿素对树杆树洞喷雾致表皮湿润为止。洞口填砌砖石,外抹麻刀灰。用草绳进行围扎,对草绳进行喷雾湿润后用塑料薄膜进行包扎。

3.加固:用钢管进行树身加固?防止树身折断和倾斜。

4.挖掘机环状挖沟:根据测算,预定土球直径为6米,土球厚度为2.5米,总重量约150吨。古樟周围开挖环状沟,沟深3.0米,内环直径8.5米,外环直径15米。使修理土球有较大操作平面。

5.修理土球:人工修理土球,要求认真,仔细,确保土球完整。

6.土球包扎:在修理土球同时,准备好包扎材料?竹列、木板、麻绳、支撑杆、模板、水泥、沙石。考虑沙卵土,易发生塌方。边修边包扎、支撑。一但成型,立即麻绳围扎、拆除支撑物。距包扎10厘米围模板,水泥现浇外保护圈。

7.加固包扎:混凝土外层用直径16毫米钢筋、垂向用槽钢进行外扎加固。保护树身钢管与外扎加固在一体。

8.掘底成型:采用单边挖掘施工,用工字钢进行单边支撑人工挖掘。挖掘掏土厚度为60厘米。每挖掘深进15厘米左右马上用槽钢作底部衬托,焊接?与垂向槽钢焊接。单边挖掘进深致土球中心过20厘米左右,停止掘进。底部单边铺设整木,轨道钢?同路基铺设相同,再在上面放置10支滚筒?10厘米无缝黑钢管,铺设放置尺寸应准确。保证滚筒能恰好与底部槽钢接触。铺底完毕,逐一拆除支撑。土球自然下沉?此工程土球自然下沉7厘米。运用同样方法处理另半边土球。致止土球完全架在滚筒之上。

9.路基铺设:测量土球底部与种植穴底部两底部成一水平线,开挖路基,宽度8米。用压路机滚压。路基上部用20?20厘米枕木每米三根铺设。上铺轨道钢?形同铁路,此工作与第8项同时完成。

10.牵引机械安装:采用二台三吨卷扬机牵引安装固定与第8项同时完成。

11.平移:采用机械牵引土泥缓慢前进行到目的地?此工程移植共牵引了2天时间。

12.种植:定植后,拆除土球外包装物。回填沙质耕植土。在种植过程中用生根粉托布津和硫酸二氢钾及适量尿素进行稀释浇灌,同时四周开排水沟。

13.搭外围树架及遮阴网安装喷雾系统投入养护工作。

古香樟移植工程,历时20天,现已抽枝成活。经过此项工程的施工提高了我公司大树移植技术水平。积累了古香樟移植经验。

古树名木死亡后的处置办法


古树名木属于不在再生的物质资源,有着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所以深受大家的喜爱,有着很高的研究价值和欣赏价值。但是由于很多原因的影响,所以,它们的数量在不断地减少。古树名木遵循着生长、成熟、衰老的自然规律,当它们最终枯死后,其遗骸该如何处理呢?

保留遗骸

鉴于古树名木拥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一般应将其遗骸保存在原处。如上海市松江区松树乡一株被乾隆皇帝命名为江南第一松的名木遗骸,经过多年风雨后,当地政府搭建设施将其保护起来,永久保存。我国台湾省阿里山的神木死后,其遗骸依然矗立在原地供游人瞻仰。河北省冉庄地道战遗址的古槐枯桩也在原地保存着,供游客参观。名木遗骸是历史的见证,人们观看后可以联想到许多史实。有些古树名木遗骸还能给人以警示作用,如嵩山风景名胜区甘露台遗址上的古柏,多年前当地农民焚烧秸秆时被烧死,现在仍保留在那里,警示人们要善待古树名木。

立遗址标志

古树名木遗骸到一定年限会腐朽,可设立古树碑,碑上记载古树名木自身及相关史实、轶闻,供人们参观回忆。如云南省从江县一株古樟被征用,就在原地立碑以示纪念。

补栽同树种小树

在古树名木遗址补栽同树种的小树,也是一种很好的处理办法。随着时间的推移,小树可以长大,再辅之相关介绍,同样可以起到原有名木的作用。例如北京北海公园团城西北侧的探海侯古松死后被伐除,于1987年选定一株形似的30年生小松树栽在遗址处,经过数十年,现已初具形象,填补了这个景点的缺憾。同样,北京景山公园明崇祯皇帝自缢处的古槐枯桩,在文革时期被清除,1987年,相关部门利用房地产遗弃的一株105岁的古国槐,补栽在原处,经过园林工人的精心养护、修整,辅以原有的碑记,游人参观后,对此景点历史有了更加形象具体的了解。

与补栽同树种小树相似的处理方法是在名木遗址附近选择相似的古树,代替已故名木。例如,黄山玉屏楼右侧的送客松,由于年迈已故,相关部门邀请专家进行论证,选择附近的古松,经改道代替原来的送客松,同样得到广大游人的认可。

作为攀缘植物的支撑物

在公园、寺庙、风景名胜区内,游人密度较大,故去的古树一般应保留,进行防腐基础加固处理后,补栽紫藤、凌霄等攀缘观花植物,常可收到较好的景观效果。例如北京中山公园的数株古柏和北京北海公园白塔山前的已故古柏爬满紫藤,每当春季开花时节,特别引人注目。

对一般古树,死后经过有关部门鉴定,查明死因后,如果其地位不重要,无观赏保留价值,又有碍游客游览,应及早伐除,根据景区规划,可作为局部绿化调整用地。

在实际工作中,笔者发现了很多古树名木遗骸的处理办法不恰当,在此提出,供读者讨论。

笔者发现有一种办法是在已死名木上镶嵌用绿油漆处理过的树枝。此种方法处理过的树叶经过雨淋、日晒,保存不了多长时间即会脱落。这种做法实际就是作假。实践证明,在一个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内,一旦采用植物造假的方式建设景点,将大大降低整个景区的观赏价值。

笔者还发现有直接在古树名木原址上建造假树的方法,这种方式更是不可取,例如黄山风景名胜区著名的景点梦笔生花。1982年因干旱致扰龙松枯死。当时主管部门为了保留这个景点,制作了一株水泥干、塑料叶的假树,引起社会上不小的争议,直到2004年才在黄山管委会园林局的倡导支持下,成功地移栽了一株40年生的黄山松,得到了国家主管部门及广大游人的肯定。

古树防腐补洞技术


古树的防腐和补洞是古树保护的一项技术措施,通过防腐、补洞,促进古树伤口愈合,改善树貌,延长古树寿命。

古树树洞的形成,多是由于古树的韧皮部或木质部受到人为创伤后未及时进行防腐处理,再受到雨水侵蚀引起的真菌类危害,久而久之,形成树洞。

根据树洞的着生位置及程度可将树洞分为5类。洞口朝上或洞口与主杆的夹角大于120度的为朝天洞;有两个以上洞口,洞内木质部腐烂相通,只剩下韧皮部及少量木质部的为通干洞(或对穿洞);洞口面与地面基本垂直,多见于主干上的为侧洞;树洞的位置处于主干或分枝的分叉点的为夹缝洞;树洞靠近地面近根部的为落地洞。

在对树洞进行处理时,既有共性,又有特殊性,下面先介绍共性:

1、树洞内清腐

用合适的工具,如榔头、刮刀、凿子、刷子、铲刀等对腐烂的木质部进行清除,要求尽可能的将树洞内所有腐烂的和已变色的木质部清除,至硬木即可,注意不要伤及健康的木质部。

2、树洞内除虫、消毒

除虫药剂用灭蛀磷原液,用针筒或毛笔涂擦。用除虫药后一天方可用消毒剂,消毒剂主要用硫酸铜,比例为1:30-50倍,用小型瓶式喷雾器即可。也可使用高锰酸钾消毒。

3、应用填充材料

补洞的关键是填充材料的选择,一般情况下,选择的材料需具备以下几个条件:(1)PH值最好为中性;(2)其收缩性与木材的大致相等;(3)与木质部的亲和力要强。现常用的填充材料有木炭、玻璃纤维、聚氨酯发泡剂或尿醛树脂发泡剂等。

4、刮削洞口树皮

刮削腐烂树皮至鲜活部位。愈合状洞口,不宜多作刮削。

此外,不同类型的树洞在处理时还有其特性:

1、朝天洞

修补面必须低于周边树皮,中间略高,注意修补面不能积水。

2、通干洞

一般只作防腐处理,尽可能做得彻底,树洞内时有不定根,保护好不定根,并合理设置好导流管,使流水更顺畅的排出。

3、侧洞

不腐烂、不积水的侧洞通常只进行防腐。

4、夹缝洞

引流不畅的都要补。

5、落地洞

落地洞分对穿与非对穿,通常非对穿洞要补,对穿形式的落地洞,一般不补,只作防腐处理。落地洞的处理以不伤害根系为原则。

总之,在操作前要分析蜕皮形成和树洞产生的原因,是虫害危害造成的,还是外力碰伤所至,在调查研究取得真实的资料后,方可制定科学合理的防腐和补洞技术方案,在得到有关部门的认可后方可实施。

国内最先进古树迁移技术


在当地家喻户晓的甬台温高速公路三门段岭口互通区一棵千年古樟是否迁移的风

波,经过2年多的纷争,近日终于落锤定音:古樟树将进行迁移保护。这是来自全国

工程、园林方面的15位专家经反复研究论证后得出的结果,该古樟迁移技术将采取大树

移植技术与土木工程技术相结合,创造了国内最先进的古树移植新方法。

1998年,国家重点工程甬台温高速公路三门段动工修建,但在岭口互通区遇到了一

棵树高15米、直径1.78米的千年古樟树。如果砍树,工程便会正常进行下去;如果避开

古樟,国家将增加投资2346余万元。

于是,围绕着古树让道还是高速公路让树,各方展开了激烈论争,整整持续了2年

多,高速公路被耽搁了14个月无法动工。

为了解开这个死结,浙江省、台州市高速公路指挥部和三门县委、县政府经过

多方努力,应省有关部门的要求,请上海园林科研所、中铁三局上海联圣建筑工程有限

公司对岭口古樟迁移问题做了专题研究,编写了《岭口古樟迁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

告》,融合国内工程界最先进的建筑物整体搬迁技术和园林界成熟的古树复壮技术,首

创了一种古树迁移的新方法。

专家们认为,古樟可以移植保护,不会伤其筋骨。据了解,古樟向西北迁移35

米,工程需投资320万元。

当三门县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古樟迁移后,笔者专程赶到岭口村,仍在坚持护树的俞

茂长、俞朝坦、俞朝生、俞昌仁等老人和一些村民认为,虽然没有保树改路,但保护这

棵千年古樟不被砍伐的主要目的达到了。

古代蝗灾怎么治理?古代解决蝗灾的办法


旱极而蝗是我国古代一直存在的说法。作为传统农业大国,蝗灾可说是我国古代对农业生产造成重要危害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常常导致赤地千里、饿殍遍野的悲戚情景。蝗灾的治理向来不可怠慢,那么,在古代蝗灾怎么治理?现将古代解决蝗灾的办法介绍如下。

一、器具捕打法

这是一种最古老的原始捕蝗法,当蝗虫、鼠、雀为害时,古人经常采用这种捕除方法,只不过在器具的使用上有一定的区别。清代捕打蝗虫的器具和方式可谓多种多样。据清代《捕蝗要诀》介绍,主要有布围式、鱼箔式、合网式和抄袋式等。布围式,即用一块长条型的粗布,两头各套一根木杆,遇蝗虫来路,迎面插入土中,将其碰落予以捕杀;鱼箔式和合网式,是指用芦苇结成的鱼箔或缯网,碰落蝗虫或使之入网;抄袋式,即用类似今天捕虫网的小鱼斗或菱角小口袋捕捉蝗虫。为了对付那些已有头角,遍地跳跃的幼蝗,以不使长翼飞腾,贻害禾稼,还有一种器具捕打法可以称为鞋底式捕打法,即用牛皮截作鞋底式,或用旧鞋底钉于木棍之上,蹲地掴捕,自可应手而毙。

二、开沟陷杀法

此法主要用于对付幼蝗(蝻)。幼蝗(蝻)虽能跳跃,但未羽化,不能飞起或者不能远飞,易被驱赶于沟中并被覆土掩埋。此法实施需由众人合力,列队分组而行。其做法为:视幼蝗来路,预掘深、宽各二尺的壕沟,并于沟中每相去丈许作一坑,以便埋掩;然后众人手持扫帚等各种器具,并由一人鸣锣、众人呐喊,使幼蝗惊惧而奋力跳跃,或扑入沟中,或被扫入、掩埋,直至沟坑俱满而止。当然,这种由众人合力的捕除方式,其投入人力的多少,挖掘壕沟的长度、深度,以及所配用器具等,都不一定拘泥于固定的标准。

三、篝火诱杀法

利用蝗虫的趋光性特点诱其投火自焚,此法古已有之,明清时期仍为捕蝗通用之法。清代还将此法与器具捕打、开沟陷杀等法相结合,取得了较好的捕除效果。如乾隆二十八年,德州、济南一带发生蝗灾,山东巡抚阿尔泰组织众人一面扑打,一面张网兜捕,俾无漏逸。又于隙地刨沟,夜间燃火,蚂蚱见火奔趋,群集沟内,加草焚烧,用土埋压。并于黎明露重之时,上紧扑捕。结果很快平息了这次蝗灾。

【小编结语】蝗灾素来是农业生产上的三大灾害之一,在古代,虽然没有现将的防治技术,但是先民们仍以卓绝的智慧,发明众多方法与蝗灾对抗,保护着粮食的安全。上文中为大家介绍了古代解决蝗灾的办法,大家都知道了吗?

古八棱海棠树防腐补洞的要点


古八棱海棠树的防腐和补洞是古树保护的一项技术措施,通过防腐、补洞,促进古树伤口愈合,改善树貌,延长古树寿命。

古八棱海棠树树洞的形成,多是由于古八棱海棠树的韧皮部或木质部受到人为创伤后未及时进行防腐处理,再受到雨水侵蚀引起的真菌类危害,久而久之,形成树洞。

根据八棱海棠树洞的着生位置及程度可将树洞分为5类。洞口朝上或洞口与主杆的夹角大于120度的为朝天洞;有两个以上洞口,洞内木质部腐烂相通,只剩下韧皮部及少量木质部的为通干洞(或对穿洞);洞口面与地面基本垂直,多见于主干上的为侧洞;八棱海棠树洞的位置处于主干或分枝的分叉点的为夹缝洞;树洞靠近地面近根部的为落地洞。

在对八棱海棠树洞进行处理时,既有共性,又有特殊性,下面先介绍共性:

1、树洞内清腐

用合适的工具,如榔头、刮刀、凿子、刷子、铲刀等对腐烂的木质部进行清除,要求尽可能的将树洞内所有腐烂的和已变色的木质部清除,至硬木即可,注意不要伤及健康的木质部。

2、树洞内除虫、消毒

除虫药剂用灭蛀磷原液,用针筒或毛笔涂擦。用除虫药后一天方可用消毒剂,消毒剂主要用硫酸铜,比例为1:30-50倍,用小型瓶式喷雾器即可。也可使用高锰酸钾消毒。

3、应用填充材料

补洞的关键是填充材料的选择,一般情况下,选择的材料需具备以下几个条件:(1)PH值最好为中性;(2)其收缩性与木材的大致相等;(3)与木质部的亲和力要强。现常用的填充材料有木炭、玻璃纤维、聚氨酯发泡剂或尿醛树脂发泡剂等。

4、刮削洞口树皮

刮削腐烂树皮至鲜活部位。愈合状洞口,不宜多作刮削。此外,不同类型的八棱海棠树洞在处理时还有其特性:

(1)朝天洞:修补面必须低于周边树皮,中间略高,注意修补面不能积水。

(2)通干洞:一般只作防腐处理,尽可能做得彻底,树洞内时有不定根,保护好不定根,并合理设置好导流管,使流水更顺畅的排出。

(3)侧洞:不腐烂、不积水的侧洞通常只进行防腐。

(4)夹缝洞:引流不畅的都要补。

(5)落地洞:落地洞分对穿与非对穿,通常非对穿洞要补,对穿形式的落地洞,一般不补,只作防腐处理。落地洞的处理以不伤害根系为原则。

总之,在操作前要分析蜕皮形成和八棱海棠树洞产生的原因,是虫害危害造成的,还是外力碰伤所至,在调查研究取得真实的资料后,方可制定科学合理的防腐和补洞技术方案,在得到有关部门的认可后方可实施。

《古树蜕皮的治理办法》由植物养护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植物养护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妈妈有办法知识树”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