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养护汇集了海量植物养护知识,植物的养护技巧,这些您知道吗?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养护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小编向您推荐《秋播小麦栽培技术要点》,希望您喜欢!

培肥地力施足底肥,氮、磷、钾配合,重施磷肥,补充微肥,有条件的地方重施有机肥。试验表明,精播麦田一般要求土壤地力达到有机质1.22%以上,全氮、水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分别达到0.084%、47.510E-6、29.810E-6、91104浓度左右。同时要提高整地质量,适当加深耕层,地面平整,无明暗坷垃。更多绿色尽在植物59网

选用良种选单株生产力高、抗倒伏、大穗大粒、株型紧凑、光合能力强、经济效益高、早熟、落黄好、抗病抗逆性好的品种。

适期早播淮北麦区的冬性、半冬性品种在10月初开始播种,至10月15日结束,偏春性品种在10月15日左右开始播种,至霜降结束。淮南的苏中麦区春性品种在10月20日开始播种,至10月底前结束;淮南的丘陵麦区春性品种在10月25日开始播种,至11月初结束。苏南的太湖麦区春性品种在10月25日左右开始播种,至11月5日前结束。超稀播田块可适当提前播种。

合理播量每亩播量4~7公斤,基本苗达每亩6~14万株,淮北麦区基本苗掌握在6~10万株,是预期穗数的1/5;苏中麦区8~12万株,是预期穗数的1/3;苏南麦区10~14万株,是预期穗数的2/5。播种要采用扩行条播,坚持足墒播种,确保播深一致。

培育壮苗一是药剂拌种,用矮苗壮、多效唑、矮壮素、壮丰安等拌种能促根增蘖,用立克秀、纹霉净、辛硫磷等拌种能防治病虫害,要注意拌种药剂量不能过大,并现拌现播,否则会抑制胚芽鞘出土,影响分蘖优势;二是加强对旺长苗的镇压和对冬春麦苗的覆盖工作。镇压要掌握在晴暖天气,重压旺苗,控蘖促根,控旺促壮,减轻冻害。稻草、有机肥、沟泥等覆盖麦苗,可以起到培肥、增温、防冻、护蘖、除草、壮苗等作用。

高效施肥注意尽量不施目前大面积生产上常施的蜡氮肥和返青氮肥,以减少无效分蘖和无效生长。淮北亩产500公斤目标产量每亩需施纯氮22公斤左右,淮南400公斤目标产量需施纯氮18公斤左右,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施用比例大致为1:0.5:0.6。氮肥基(苗)肥和追肥比例控制在5:5左右,追肥中平衡接力肥占10%左石,拔节孕穗肥可分两次施用,其中拔节肥(倒3叶期)占25%左右,剑叶(保花)肥占10%。

延伸阅读

山区小麦栽培技术


近年来,山区受劳动力减少、劳动者素质下降、生产资料与工价上涨等因素影响,小麦播种质量有下滑趋势。受其影响,小麦产量、效益随之下滑,面积明显萎缩。

提高小麦产量首先要提高小麦播种质量。山区在目前高物价、高工价情况下,要提高小麦播种质量,应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适宜良种

目前农户在使用小麦种上容易走两个极端。一部分农户认为,目前小麦种价格较高,反正小麦属常规种子,可以留种,干脆就用自己的老种子,既省钱、又省事。另一部分农户则认为,买种子能增产、更划算。而且要买就买贵种子,现在假种子太多,种子贵一点,应当更稳当。以上两种观点,其实都不太正确。农户购买小麦种子,关键是要考虑当地的气候、土壤、地力、耕作制度、产量水平等具体情况,因地制宜选择最适宜当地种植的小麦良种。更多绿色尽在植物59网

以鄂西北山区为例。首先,应选择冬性或半冬性品种。春性强品种,若秋季播种偏早或播种后年内温度偏高、肥水充足,虽然前期长势好,但很容易导致小麦提前拔节,耐寒性显著下降,冬季或早春若遇低温,就会出现冻害死苗。其次,对土层深厚、肥力较高、施肥充足的高产田块,应尽量选择抗倒、高产品种,充分挖掘其增产潜力。但山区有很多土层较薄、肥力低下、施肥不便、容易受旱的旱坡地,对这类地块,如果盲目选择对肥水条件要求高的高产品种,产量反而不太理想,应选择耐旱、耐瘠薄的小麦品种。其三,山区小麦大部分为旱地预留行栽培,春季要在行间套种玉米。为尽量减轻小麦对春玉米前期生长影响,应选择株矮、紧凑、抗倒、早熟品种,对满幅播种的小麦,则无此特殊要求。

总之,贵种子不一定就是适宜的种子,适宜的种子才是农户真正应当购买的种子。如果农户小麦面积较大,觉得购买种子成本过高,可以每年只购买一点原种,隔离种植、认真除杂、单独收获、妥善保管,来年留做种用,这样既稳妥、又省钱。

2.免耕播种,草覆盖栽培

山区种植小麦,整地是最主要的一项投入。目前水田从揭板起旱到小麦播种,一般需要两犁两耙,需用工费用120150元;旱地从腾茬到播种,整地费用也需要100元以上,而且请工还比较困难。特别是秋雨较多年份,腾茬至播种时间短,整地更加困难。采用免耕播种,可以免除整地环节,缓解季节矛盾,节省用工、降低劳动强度,只要技术把握得当,同样可以获得高产高效。

山区小麦免耕播种,首先要注意开沟起厢。尤其是易渍水的稻田、洼地,更要做到深沟高厢,厢沟、腰沟、围沟,沟沟相通,三沟配套,排水通畅。其次,要采用化学除草。一般在小麦播种前1天,每亩用200~500亳升克无踪,兑水75公斤均匀喷雾于土壤表面。也可在小麦出苗后23叶期,每亩用骠马50毫升加苯磺隆20克,或骠马50毫升加麦客隆10克,兑水45公斤喷雾。其三,要适当增加播种量,一般亩播小麦种10公斤左右,确保一播全苗。

小麦免耕栽培应与草覆盖技术配套,这样不仅利于小麦播后减少雀鸟危害,实现一播全苗,而且可以起到保温、保墒,抑制杂草,增加土壤有机质等作用。盖草须在小麦播种后及时进行,一般亩盖草150公斤左右。盖草要尽量做到覆盖均匀,草不成砣,地不露白,籽不见天。稻草覆盖后如果地较干应喷水增湿,防止大风将稻草吹跑,同时起促进稻草腐烂作用。小麦出苗后要加强巡查,对盖草过厚的要地方要适当减薄,助小麦出苗。

3.把握播期,控制播量

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山区按照过去经过反复试验确定的最佳播期播种,常出现小麦冬前旺长甚至年前拔节现象。冬季和早春若遇低温,这些小麦就会发生冻害,进而造成严重减产。针对此问题,应将小麦的播种期适当推迟。海拔400米以下的低山,过去小麦最佳播种期确定在10月中旬,近两年可推迟到10月下旬;海拔600米左右的中山,过去小麦最佳播种期确定在10月上旬,近两年可推迟到10月中旬;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山,过去小麦最佳播种期确定在9月下旬,近两年可推迟到10月上旬。但对腾茬较迟的红薯地,则应尽量提早播种。

对小麦播种量,总体上应加以控制。其主要原因,一是山区薄坡地退耕还林后,目前种植小麦的耕地,地力水平一般都比较高;二是种植面积缩减后,单位面积施用化肥数量较以往明显加大;三是小麦品种也在不断改良,单株生产能力较过去有明显提高。在此情况下,如果仍然按照过去的方法加大播量,依靠大群体增产,势必会造成小麦中后期群体偏大,苗弱秆细,病害较重,植株早衰,易于倒伏,难以实现高产稳产。因此,小麦具体的用种量,应随着时代发展,根据新时期小麦的品种特性、播期早晚、土壤肥力、整地质量、施肥水平等因素因地制宜确定。过去小麦亩用种量一般在1012.5公斤,亩基本苗数控制在1518万左右;目前每亩播种量应控制在810公斤,亩基本苗数控制在1215万左右,切不可播量过大。

4.讲究科学施肥

庄稼一支花,全靠肥当家。要提高小麦产量,必须相应地增加肥料用量。但近年来不少农户种植小麦肥料用量虽有明显增加,但小麦的产量与效益却没有同步增加,反而出现了病害、倒伏加重等现象。其主要原因,是施肥不够科学,单一施肥、偏施氮肥,只重底肥、不施追肥问题比较突出。

针对以上问题,提高种植小麦的产量与效益,在施肥上一要坚持化肥与有机肥配合使用。山区目前留守农村务农的青壮年劳动力较少,大量施用有机肥不够现实,应坚持草覆盖栽培,通过草覆盖实现秸杆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二要坚持氮肥与磷、钾、锌肥配合使用,农户可直接购买优质三元复合肥或小麦专用肥,保证小麦生长期间养分供应全面、均衡,不可只施氮肥。三要注意适量用肥。尤其是氮肥用量,应根据土壤地力与小麦单产水平灵活掌握。一般亩产300公斤小麦,需施纯氮8--10公斤;亩产400公斤小麦,需施纯氮11--12公斤。施氮过量,不仅难以提高产量,反而会加重病害、增加成本、减少收入。四是高产田小麦,应采用氮肥后移技术,即改过去的一炮轰将氮肥全部底施,为部分低施、留部分追施,小麦追肥时间由早春推迟至拔节期,通过将氮肥施用时间后移,促进小麦分蘖成穗,增加穗粒数,提高小麦籽粒蛋白含量,实现小麦产量与品质同步提高。五是改钾肥全部底施为底施与拔节期追施相结合,减少钾肥流失,提高肥料利用率。(熊飞)

旱地冬小麦栽培技术


近年来,世界各国政府都十分重视发展旱作农业,随着旱作农业研究的不断深入,现代旱作技术有了长足发展。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我国(包括甘肃)在旱作农业、农田整治、种植制度的选择、培肥地力、蓄水保墒、抗旱节水或耐旱作物的品种选育及早作保护性耕作技术等都得到重视和发展,极大地改变了旱作区农业生产条件。这些旱作技术的发展和推广,对旱作地区稳产、高产和生态环境治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甘肃省旱作区年均降水量只有350--450mm,属典型的干旱地区。发展旱作农业既是甘肃旱作区的热点问题,也是难点和希望所在。全省冬小麦面积1060万亩,旱地面积占90%左右。当前,在这一地区推广旱地冬小麦栽培技术十分必要,具有较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播前准备更多绿色尽在植物59网

(一)轮作倒茬与整地。在旱作区冬小麦前茬为豆类、油料等作物,既不影响作物接茬种植,又有很好的肥地效果。其轮作倒茬方式是四年四收,小麦--小麦--小麦--豆类、油料。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早深耕20cm,以充分接纳降水。并剔除田间植株杂草残体,秋季耙耱合墒,使土壤上虚下实无坷垃,秋播前平整疏松,墒情良好,以利出苗。

(二)施足底肥。底肥要充足,一般亩施优质农家肥1500--2000kg,纯氮8.0kg,五氧二磷6--10kg,有条件的农户,可增施羊粪等热性有机肥,以利培育壮苗。

(三)选用良种及种子处理。选用耐旱、耐瘠、高产、丰产、优质品种。甘肃中部地区选用冬小麦陇鉴19、中旱110、苏引10号等抗旱、丰产型品种;甘肃陇东旱塬区选用冬小麦陇鉴196、陇鉴127等抗旱高产型品种。播前做好种子处理,清除秕粒及杂草种子,进行晒种,提高种子的活力和发芽势。药剂拌种可用75%的甲拌灵乳液0.5kg,加水15--20L,拌麦种250kg。拌后堆闷12--24小时,待种子吸收后播种,防治地下害虫效果良好。或用种衣剂,40%的拌种双可湿性粉按种子量的0.2%进行拌种,可以防治根腐病、虫害、黑穗病,促进小麦健壮生长。或用种子量0.2%--0.3%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亦效果良好。

二、播种技术

(一)适期播种。播种期应根据各地的气温、土壤、品种等差异而定。在甘肃陇东旱塬海拔1600--1800m地区每年8月下旬左右播种为宜,在甘肃中部地区海拔1700--2100m的地区以9月下旬至秋分前后播种为宜。

(二)播种密度。在旱塬、梯田地一般亩播量30--36万粒,川旱地及山坡地一般播量33.0万粒。

(三)播种方式。良好的播种方式,能使播下的种子分布均匀,达到粒多不挤,苗多不靠的标准。目前各地采用的播种方式有耧条播、机播、两行畜力机播等。相比较,机械条播和两行畜力机播最好,播种均匀,深浅一致,出苗整齐,播种速度快,能按期播完,省工省时。

三、田间管理

冬小麦田间管大体分为三个时期,即苗期管理、中期管理、后期管理。苗期管理包括越冬期和早春期管理。苗期管理的重点是压耱保墒,早中耕促早发。当冬小麦进入越冬期后,在冬季进行镇压耱有利保墒。在冬小麦返青期至起身期,早松土中耕除草保墒,有利于促早发培壮苗。松土保墒两次以上,能有效提高水分利用率。根据地力,结合降水,亩追施N肥5--8kg。

中期管理的重点是调节水肥、协调个体与群体的关系,促健壮秆大穗,为粒多粒重奠定基础的前提下,及时防治病虫害。在蚜虫虫口密度达到防治标准时,用40%乐果乳油按0.100%--0.125%的稀释浓度喷雾,或亩用50%的抗蚜威可湿性粉剂0.5--1.0kg,对水50kg喷雾防治蚜虫。并及时防治锈病和白粉病。

除草、去杂结合拔除田间大棵杂草,剔除田间异杂品种,以保持纯度。

后期管理的主攻目标是防早衰,增粒重,防止倒伏,预防病虫及灾害天气。

四、适时收获

冬小麦适时收获期是蜡熟末期,此时穗和穗下节间呈金黄色,其下一节间呈微绿色,子粒全部转黄。群众有八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两成丢的说法,及时收获预防暴灾。

花毛茛的栽培技术 花毛茛的秋播


花毛茛(Ranunculusasiaticus)又名芹菜花、波斯毛茛,毛茛科,毛茛属。由于花朵大,花瓣多,色彩丰富,是暖温带地区优良的园林美化材料,又可盆栽和生产切花,在欧洲商品率很高,我国园林中常有栽培。

(一)形态特征及品种

为多年生草本球根花卉。具短小纺锤形块根,小型、长约2厘米,直径约1厘米,多数聚生于短缩的根颈上。株高约30厘米,茎长而纤细,分枝少。叶多数基生,具长柄,l~2回3出复叶,裂片具锯齿,或3深裂。单花着生于技顶,或由叶腋抽生出长花梗。花冠圆形,花瓣平展,每轮具8枚,相互稍有重叠,组成上下二层,花径4厘米~6厘米,园艺品种可达10厘米。花色极为丰富,有白、黄、橙、水红、大红、紫、褐等多种花色。

(二)生态习性

原产于欧洲东南部和亚洲西南部。性喜凉爽和阳光充足之环境,忌炎热,较耐寒。要求富含腐殖质而排水良好之沙质或略带粘质土壤,PH值7左右,沪宁一带稍加保护可露地越冬,华北冬季须于冷床越冬或在低温温室栽培。

(三)繁殖方法

花毛茛以分株繁殖为主,母株挖掘后,用手顺其自然长势掰开,每个分离部分必须带有一段根颈。栽植时覆土要浅,以刚刚把根颈部埋住为准。也可种子繁殖,种子成熟采收后应立即播种,10C左右,约20天生根。

(四)栽培技术

球根种植用于花坛者,株行距15厘米~20厘米。盆栽时,小盆栽一球,大盆可栽二球。温暖地区可在室外越冬,但寒冷地带需在室内越冬。盆土要求保持半干状态,防止球茎腐烂。春季生长旺盛期,应经常保持湿润,但花期土壤应稍干燥,并施l~2次液肥,夏季进入休眠期,球根采收后应充分晾干置于通风干燥处,否则极易腐烂。

采用促成栽培,年底即能开花。其方法是将球根埋于湿润的锯木屑中,在8C~10C的低温条件下处理30~40天,于夏季打破休眠,然后于9月下旬~10月上旬种植,冬季温度保持10C左右即可。

盆栽时,如喷布0.2%~0.4%的B9可促使植株矮化,一般喷二次,第一次在刚开始吐叶时,第二次在花蕾有豆粒大小时进行。采用实生苗栽培,虽然秋季播种,翌年春天能开花,但第一年的实生苗,花瓣少,花径小,观赏价值较低。一般切花、盆花以及用作花坛栽培的,都选用一年生实生苗球根种植。

免耕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1、选用高产抗病品种。浙北地区选用扬麦158、扬麦12等扬麦系列品种,浙中、浙南地区选用温麦10号等品种。

2、适期足墒播种。晚稻收获前7天断水,保证晚稻收获后土壤足墒。晚稻齐泥收割后,削高填低,整平田面。浙北地区,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播种;浙中南地区,11月上、中旬播种。适期播种时,每亩播种量为7.5~10公斤,迟播适当增加用种量。播种要均匀,防止出现丛子,要匀播到畦边。更多绿色尽在植物59网

3、及时开沟覆盖。播种后及时开沟覆盖。提倡机械开沟,一般畦沟2米,沟宽20厘米,沟深20厘米。沟泥要破碎均匀覆盖畦面,覆土厚度2厘米,消灭露子。搞好田内三沟(畦沟、腰沟、田边沟)配套,沟沟相通,达到雨停沟干。

4、稻草还田。播种后每亩均匀覆盖稻草300公斤,以草不成堆,田不露土为宜。

5、化学除草。(1)播前2天,每亩用10%草甘磷300毫升或20%克无踪100毫升,兑水40公斤喷施,封杀稻田杂草。(2)杂草2叶1心期前,每亩用50%异丙隆150克或6.9%骠马胶悬剂50亳升,兑水40公斤均匀喷雾防除。

6、科学施肥。亩产250~350公斤的产量水平,每亩施纯氮11-13公斤,五氧化二磷5~6公斤,氧化钾4~6公斤,优质农家肥1000公斤。有机肥、磷肥和钾肥全部做基肥,氮肥总量60%作基肥,10~15%作苗肥,25~30%作穗肥。

7、防治病虫害。扬花期,每亩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克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克,兑水40公斤喷雾防治赤霉病。当百株蚜量达到800~1000头时,每亩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克兑水30公斤均匀喷雾。

8.适时收获。人工收割适宜收获期为蜡熟期,联合收割机收割适宜收获期为蜡熟末期。

北方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冬小麦是我国北方种植面积和总产最大的粮食作物,也是我国北方居民的主要口粮,在我国河南、河北和山东等地区,很多地方的小麦单产达到了600千克以上,其中济麦22品种能达到700多千克。那么,小麦高产除了跟品种有关以外,究竟和哪些因素有关系呢?

一、播前准备

1.地力要求目前,我国小麦主产区,耕作层土壤的有机质含量还不高,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有两个途径,一个途径是秸秆还田,另一个途径是增施有机肥。更多绿色尽在植物59网

2.施足基肥对于土壤有机质含量1.2%以上的麦田,如果预期目标产量是600千克,一般要求亩施充分发酵、腐熟的有机肥3000-5000千克,或者腐熟的鸡粪1000千克。

3.秸秆还田秸秆还田,是补充和平衡土壤养分,改善土壤结构的有效方法,据测定,每亩还田玉米秸秆500到700千克,一年之后,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能相对提高0.05%-0.15%,土壤孔隙度,能提高1.5%-3%。

4.选好品种良种良法相结合,才能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选用小麦良种的原则是:选择单株生产力强、抗倒伏、抗病、抗逆性强的品种。目前,我国高产小麦品种很多,如济麦22等。在生产中,应当根据本地区的气候、土壤、地力、种植制度、产量水平和病虫害情况等,选用最适宜的高产品种来种植。

二、合理耕作

近些年来,我国冬麦区普遍采用旋耕机进行耕地,不过,连续多年只旋耕不耕翻的麦田,在旋耕15厘米以下的土层,容易形成坚实的犁底层,这不利于小麦根系下扎,也不利于土壤蓄水保墒。

1.精量、半精量播种要想让小麦得到高产,种子的质量是至关重要的,最好使用经过包衣的良种,因为小麦专用种衣剂中,含有防病和防虫的药剂、微肥以及生物调节剂,有利于综合防治病虫害,培育壮苗。经过耕翻后的麦田表层土壤疏松,必须经过耙耢以后才能播种,否则会发生播种过深的现象,影响小麦分蘖的发生,所以耕翻土地之后要及时耙耢,耙碎土块,疏松表土,平整地面,上松下实。

2.水浇条件有水浇条件的,可以在前茬作物收获前7到10天浇水;收获前,来不急浇水造墒的,可以在耕耙整畦以后灌水造墒。播种时,可以使用小麦精量播种机进行播种,要保证播种深浅一致、行距一致、播量准确、播种均匀,严格掌握播种深度在3到4厘米,播种深度超过5厘米会造成弱苗。(李桂芳)

秋播大蒜栽培


(1)播种

①适时播种。大蒜播种的最适时期是使植株在越冬前长到5~6片叶,此时植株抗寒力最强,在严寒冬季不致被冻死,并为植株顺利通过春化打下良好基础。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一般在9月中、下旬播种。长江流域9月份天气凉爽,适于大蒜幼苗出土和生长。如播种过早,幼苗在越冬前生长过旺而消耗养分,则降低越冬能力,还可能再行春化,引起二次生长,第二年形成复瓣蒜,降低大蒜品质。播种过晚,则苗子小,组织柔嫩,根系弱,积累养分较少,抗寒力较低,越冬期间死亡多。所以大蒜必须严格掌握播种期。更多绿色尽在植物59网

②合理密植。密植是增产的基础。蒜薹和蒜头的产量是由每亩株数、单株蒜瓣数和薹重、瓣重三者构成的。应按品种的特点做到适当密植,使每亩有较多的株数。早熟品种一般植株较矮小,叶数少,生长期也较短,密度相应要大,以亩栽5万株左右为好,行距为14~17厘米,株距为7~8厘米,亩用种150~200千克。中晚熟品种生育期长,植株高大,叶数也较多,密度相应小些,才能使群体结构合理,以充分利用光能。密度宜掌握在亩栽4万株上下,行距16~18厘米,株距10厘米左右,亩用种150千克左右。

③播种方法。深栽葱子浅栽蒜是农民多年实践得出的经验。大蒜播种一般适宜深度为3~4厘米。大蒜播种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插种,即将种瓣插入土中,播后覆土,踏实;二是开沟播种,即用锄头开一浅沟,将种瓣点播土中。开好一条沟后,同时开出的土覆在前一行种瓣上。播后覆土厚度2厘米左右,用脚轻度踏实,浇透水。为防止干旱,可在土上覆盖二层稻草或其它保湿材料。栽种不宜过深,过深则出苗迟,假茎过长,根系吸水肥多,生长过旺,蒜头形成受到土壤挤压难于膨大;但栽植也不宜过浅,过浅则出苗时易跳瓣,幼苗期根际容易缺水,根系发育差,越冬时易受冻死亡。

(2)田间管理

①追肥。大蒜幼苗生长期虽有种瓣营养,但为促进幼苗生长,增

大植株的营养面积,仍应适期追肥。由于大蒜根系吸收水肥的能力弱,故追肥应施速效肥,以免脱肥而出现叶尖发黄。大蒜追肥一般3~4次,分为:

催苗肥:大蒜出齐苗后,施1次清淡人粪尿提苗,忌施碳铵,以防烧伤幼苗。

盛长肥:播种60~80天后,重施1次腐熟人畜肥加化肥,每亩20~30担,硫铵10千克,硫酸钾或氯化钾5千克。做到早熟品种早追,中晚熟品种迟追,促进幼苗长势旺,茎叶粗壮,到烂母时少黄尖或不黄尖。

孕薹肥:种蒜栏母后,花芽和鳞芽陆续分化进入花茎伸长期。此期旧根衰老,新根大量发生,同时茎叶和蒜薹也迅速伸长,蒜头也开始缓慢膨大,因而需养分多,应重施速效钾、氮肥(复合肥更好)10~15千克。于现尾前半月左右施入(可剥苗观察到假茎下部的短薹),以满足需要,促使蒜薹抽生快、旺盛生长。

蒜头膨大肥:早熟和早中熟品种,由于蒜头膨大时气温还不高;蒜头膨大期相应较长,为促进蒜头肥大,须于蒜薹采收前追施速效氮钾肥。如:氮钾复合肥亩施5~10千克,若单施尿素,5千克左右即可,不能追施过多,否则会引起已形成的蒜瓣幼芽返青,又重新长叶而消耗蒜瓣的养分。追肥应于蒜薹采收前进行,当蒜薹采收后即有丰富的养分促进蒜头膨大。若追肥于蒜薹采收后进行,则易导致贪青减产。若田土较肥,蒜叶肥大色深,则可不施膨大肥。中、晚熟品种由于抽薹晚,温度较高,收薹后一般20~25天左右即收蒜,故也可免追膨大肥。

②水分管理

齐苗期:一般播种1周即齐苗。追施齐苗肥后,若田土较干,可灌水1次,促苗生长。

幼苗前期:幼苗期是大蒜营养器官分化和形成的关键时期。大蒜齐苗后进入幼苗生长前期,由于齐苗后灌水1次,加之长江流域地区此期也正值秋雨较多的时期,因此要控制灌水,并注意秋雨后田间的排水工作。

幼苗中后期:以越冬前到退母结束为标志。此阶段较长,也正是大蒜营养生长的重要时期。越冬前许多地方降雨已明显减少。土壤较干,应浇灌1次;越冬后气温渐渐回升,幼苗又开始进入旺盛生长,应及时灌水,以促进蒜叶生长,假茎增粗。

抽薹期:蒜苗分化的叶已全部展出,叶面积增长达到顶峰,根系也已扩展到最大范围,蒜薹的生长加快,此期是需肥水量最大的时期,应于追孕薹肥后及时浇灌抽薹水。现尾后要连续浇水,以水促苗,直到收薹前2到3天才停止浇灌水,以利贮运。

蒜头膨大期:蒜薹采收后立即浇水以促进蒜头迅速膨大和增重。收获蒜头前。5天停止浇水,控制长势,促进叶部的同化物质加速向蒜头转运。

③中耕除草。可于播种至出苗前喷除草剂。扑草净:对防除蒜地的马唐、灰灰莱、蓼、狗尾草等有效。50%的扑草净亩用药100~150克。西马津和阿特拉津:亩用药120~240克。除草通:亩用药35~6S克。

对以单子叶禾本科杂草为主的蒜田,每亩用大惠利120~150克于播种后5~7天(出苗前)加水30~50千克稀释,晚间喷雾。以双子叶阔叶草为主的蒜田,每亩用25%恶草灵120~150毫升,或24%果尔45~60毫升,于播种后7~10天(出苗前)加水40~60千克,晚间喷雾。蒜苗幼苗生长期,当杂草刚萌生时即进行中耕,同时也除掉了杂草,对株间难以中耕的杂草也要及早拔除,以免与蒜苗争肥。

(3)采收

①采收蒜薹。一般蒜薹抽出叶鞘,并开始甩弯时,是收藏蒜薹的适宜时期。采收蒜薹早晚对蒜薹产量和品质有很大影响。采薹过早,产量不高,易折断,商品性差;采薹过晚,虽然可提高产量,但消耗过多养分,影响蒜头生长发育;而且蒜薹组织老化,纤维增多;尤其蒜薹基部组织老化,不堪食用。

采收蒜薹最好在晴天中午和午后进行,此时植株有些萎蔫,叶鞘与蒜薹容易分离,并且叶片有韧性,不易折断,可减少伤叶。若在雨天或雨后采收蒜薹,植株已充分吸水,蒜薹和叶片韧性差,极易折断。

采薹方法应根据具体情况来定。以采收蒜薹为主要目的,如二水早大蒜叶鞘紧,为获高产,可剖开或用针划开假茎,蒜薹产量高、品质优,但假茎剖开后,植株易枯死,蒜头产量低,且易散瓣。以收获蒜头为主要目的,如苍山大蒜采薹时应尽量保持假茎完好,促进蒜头生长。采薹时一般左手于倒3~4叶处捏伤假茎,右手抽出蒜薹。该方法虽使蒜薹产量稍低,但假茎受损伤轻,植株仍保持直立状态,利于蒜头膨大生长。

②收蒜头。收蒜薹后15~20天(多数是18天)即可收蒜头。适期收蒜头的标志是:叶片大都干枯,上部叶片退色成灰绿色,叶尖干枯下垂,假茎处于柔软状态,蒜头基本长成。收藏过晚,蒜头嫩而水分多,组织不充实,不饱满,贮藏后易干瘪;收藏过晚,蒜头容易散头,拔蒜时蒜瓣易散落,失去商品价值。收藏蒜头时,硬地应用锨挖,软地直接用手拔出。起蒜后运到场上,后一排的蒜叶搭在前一排的头上,只晒秧,不晒头,防止蒜头灼伤或变绿。经常翻动2~3天后,茎叶干燥即可贮藏。

《秋播小麦栽培技术要点》由植物养护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植物养护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栽培与养护要点”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