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养护汇集了海量植物养护知识,植物的养护技巧,这些您知道吗?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养护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小编向您推荐《走出BB肥的认识误区》,希望您喜欢!

BB肥行业是化肥生产、销售和农业生产达到较高水平后才得以实现的产肥、用肥方式,它可以降低化肥分配、销售费用,是平衡施肥的最佳选择。但在BB肥的生产、标准制订、销售推广等系列环节仍然存在一些认识误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质量认识误区:BB肥是平衡施肥的载体,BB肥的质量是关系到BB肥能否推广的关键,但对BB肥的质量认识仍存在七重七轻的问题。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使BB肥的优点、特长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更多绿色尽在植物59网M.zW59.coM

标准制订的误区:国家标准是执法的依据,现有的复混肥国家标准却规定不得在包装物上标明中微量元素的含量。测土配方施肥,中微量元素不是配角,它们与大量元素一样是同样重要的,而新标准这一规定使中微肥连配角的身份也没有,这样做的后果是厂家复配NPK,不加中微量元素。这样受伤害的最终是农民。

目前BB肥还没有国家标准,企业和执法部门套用复合肥标准,这使中微量元素在BB肥中同样遭遇不幸。而即将出台的BB肥国家标准(讨论稿)居然规定BB肥中掺入中微量元素不属于掺混肥,中微肥既然是肥料,掺混其中怎么就不属BB肥呢?讨论稿还规定不允许定量标注中微量元素含量,如的确加入,可以是定性的说明,但在许可证审查时企业须提供证据证明具有能力控制中微量元素含量。前面规定加了不属掺混肥,后面又规定加了不允许标注含量,既然同意加了,为何又不准标注含量,其它元素都可由国家统一检测标准,为何中微量元素在许可证审查时就须由企业提供证据说明有能力控制,如果都由企业出具化验方法,岂不是各行其道,测定结果不同,究竟谁对谁错,谁来裁判,既然都有企业出具,还要国家标准干什么?

制定国家标准的目的是为了规范本行业产品的质量,防止伪劣产品进入市场,但如果这个标准不科学,不但不能达到这个目的,还会扼杀科技含量高、肥效好、生产成本低的新型肥料进入市场。这时标准就成了新技术、新产品发展的一大障碍。好的国家标准既要方便执法,打击伪劣产品,又不阻碍新技术、新产品进入市场。

应用推广的误区:

BB肥不仅是一种工业产品,而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集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储运、销售和服务为一身,若片面偏废或忽略其中的某一方面和内容,即使隆重推出BB产品,其市场价值也只会昙花一现,成不了气候。

目前国内有少量产品进入市场,但由于沿袭传统的营销方式,最终由于其市场价值和适应方面的不足而悄然退出,从根本上看也是对BB肥的作用没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因此,应从更高的角度分析发展BB肥的内在因素和外部条件。使BB肥这一新型肥料得以健康发展。

延伸阅读

棚菜种植要走出误区


一连几天,笔者走进河南省新野县无公害蔬菜生产园区,倾听十几位温室大棚蔬菜种植状元畅谈温室大棚管理经验,大棚蔬菜种植要走出六个误区。更多绿色尽在植物59网

误区一:施肥多,产出多。

蔬菜施肥过量极易引起肥害。解决方法:一是种过3年以后的温室大棚,鸡、牛粪各应控制在2500千克以内,化肥应减50%左右。二是全盐浓度大的地块,注重施牛粪、腐植酸肥和EM菌肥,以提高土壤碳氮比,松土透气,解盐降肥害。三是补充硼、锌、镁肥,平衡土壤营养。

误区二:留苗多,高产量。

冬季气温低,光照弱,光合作用差,碳水化合物合成少,只有合理密度才能高产。解决方法:一是越冬茬蔬菜合理稀植。二是可采取前期密植,中期疏株,后期疏枝的管理办法,以叶枝不拥挤为准。

误区三:温度高,长得快。

蔬菜对温度有上限要求,一般为25~32℃。温度过高,呼吸作用大,植株徒长,营养和生殖生长不平衡,产量反而下降。解决方法:一是大棚设置两道放风口,及时降温。二是按各种蔬菜生长期所需温度和各个器官生长期适温要求管理。

误区四:株蔓旺,长势好。

营养生长过旺产量反而降低。解决方法:一是在幼苗期控水控株促根,使地下部吸收光合产物占60%左右,中后期地下和地上吸收量各占50%。二是前期株体消耗营养量占60%,生殖生长占40%;中期各占50%;后期生殖生长占60%~70%,营养生长占30%~40%。

误区五:打药勤,病害少。

药打得勤不一定就控制病害蔓延。解决方法:一是认准病害,对症喷药。二是改善生态环境,应疏叶降温。三是对土传菌引起的死秧,在苗期用药预防。如果忽视病源,苗期染病,后期发作,病菌已侵入植株体,勤打药效果也不好。

误区六:茬次多,收入多。

栽植茬次多,往往效益低。解决方法:一是越冬一大茬,一茬为好,春秋茬以一年两作为宜。茄子、辣椒、番茄和黄瓜老株再生可续收一茬,价格低时拔秧晾地。二是夏季留一段时间深翻、雨淋压盐,暴晒杀菌,闷棚灭虫,熟化土壤。

购买复肥的五大误区


复混(合)肥料因养分全、肥效稳、使用方便,越来越受广大农民喜爱,但许多农民在购买复混(合)肥料时,因某些厂家误导或本身缺乏作物营养知识,选择肥料时容易陷入误区:更多绿色尽在植物59网

1.跟着广告走。电视广播播什么肥料广告,就买什么产品。而实际,广告只会增加肥料知名度,并不能证明其高质量或高品质。

2.买新上市的品牌。广大农民普遍认为新上市的品牌往往质量较好,一些不法厂商抓住此心理,在产品新进入市场时大造声势,实际是假冒伪劣产品,赚一把就走。

3.买红色肥料。一些厂家在宣传时说,红色就是钾肥多。事实上,氯化钾多为白色,其他颜色为伴生矿,硫酸钾是氯化钾脱氯形成的,是白色的。复合肥的颜色多是颜料染上的,而颜料本身并无营养。

4.谈氯色变,只买硫酸钾复混(合)肥。硫酸钾复混(合)肥是很好的肥料,但因其价格高,在很多作物上使用可能是不经济的。经专家多年试验,含氯复混(合)肥在大部分作物上与硫酸钾复混(合)肥是等效,并且氯离子也是作物需要的营养元素,具有促进光合作用的功能,因此含氯复混(合)肥是较经济的复混(合)肥料。但在莴苣、烟草等忌氯作物上应少施含氯复混(合)肥料。

5.购买生物肥、有机肥等功能全的产品。目前市场上有许多厂家大肆宣传、炒作、夸大生物肥、有机肥的作用,事实上真正起作用的还是N、P、K等无机矿质营养。

仿佛从画中走出来的“大岩桐”


大岩桐也叫落雪泥,是一个非常具有诗意的名字,其实它的本身也是长得非常好看,属于一种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块茎扁球形,地上茎极短,株高可达25cm,全株密被白色绒毛。叶片对生,肥厚,有锯齿;花顶生或腋生,花冠钟状,有粉红、红、紫蓝、白、复色等多种颜色,大而美丽。它的原产地是在巴西,目前已经非常的广泛栽培了,我们国家的大岩桐引种主要在20世纪30年代,由在南京的金陵大学农学院和中山陵园纪念植物园从美国引进。新中国成立后,各地植物园才正式引种试种。由于它能在每年的春秋两季开花两次,所以是节日点缀和装饰室内的理想盆花。而且它的花姿高雅,花色搭配独具一格,所以被誉为“温室女王”。下面小植跟大家介绍下大岩桐花的方法,如果有想了解更多的养护知识,可以在植物59网上学习噢~

一、生长习性

大岩桐比较喜温暖、湿润、半荫、的环境,土壤要选择富含腐殖质的疏松、肥沃偏酸性沙质土壤。生长期的温度适合在20-25℃,不耐寒不耐晒,冬季气温下降到5℃左右时休眠,气温过高也会影响植株正常生长,夏季气温高达30℃以上时会使植株呈半休眠状态。生长期要求空气湿度大,不喜大水,避免雨水侵入。冬季休眠期则需保持干燥,如湿度过大或温度过低,块茎就会发生腐烂。

二、繁殖方法

播种:在播种前先将种子浸泡24小时,以促使提早发芽,选择浅盆或木箱装进腐叶土、菜园土和细砂混合的培养土,把土铺平后均匀地撒上种子,盆底润水,最后盖上玻璃,放在18-20℃的湿度条件下,大概约10天左右就能发芽。

三、温度

大岩桐适宜的生长适温是10-25℃。不同的季节就有不同的要求,春季至秋季时,温度控制在18-25℃;秋季到冬季时控制在10-12℃。只有适宜的温度才能使叶片生长繁茂、花大而鲜艳。如果大岩桐在秋冬休眠时,可以将球根取出,埋藏在微湿润沙中,以便帮助过冬。

四、光照

大岩桐属于半阳性植物,平时要适当遮阴,避免强光直射。冬季幼苗期应阳光充足,促进幼苗健壮生长。在夏季时必须放在通风、具有散光照射的荫棚里养护。太强的光照会抑制它的生长。冬季休眠期将盆土保持稍干燥,如果温度低于5℃、空气湿度又大,就会引起块茎腐烂。

五、浇水

由于大岩桐的花和叶都生有绒毛,一旦沾上水滴,非常容易腐烂,所以一定要注意不能向它的花和叶面上喷水。最好的浇水方法方法就是使用浸水法。平时浇水要适量,浇的过多会造成块茎腐烂,叶片枯黄,甚至整株死亡。除了夏季高温时节,每天可以浇1-2次。空气干燥时可以向植株周围喷水,在它开花期间避免淋雨。冬季保持盆土的干燥。再记住一个养护原则:不可过干过湿,不能忽冷忽热,就不会有问题啦!

六、施肥

大岩桐喜欢疏松、肥沃而又保水良好的腐殖质土壤。适合用富含腐殖质、疏松的微酸性土壤栽培。一般可以用1份珍珠岩、1份河沙和3份腐叶土加少量腐熟、晒干的细碎家禽粪便来配制。从展叶到开花前,每周施一次腐熟的稀薄有机液肥,花芽形成后需增施磷肥。施肥时注意不要沾到花和叶了。每次施肥后,最好喷清水1次,保持叶面清洁。水滴不宜长时间滞留叶片,否则会使叶片腐烂。

七、遮荫

比较传统栽培的大岩桐,大部分都是选择遮荫养护,这个方法唯一的缺点就是会造成植株徒长、细弱。其实科学的养护方法是,将它放置在阳光下,以叶片不被灼伤的情况下,使它充分满足对光照的需求,才能促使株型矮壮,开花密实。可能有花友在全日照阳光护理实践中发现,过分追求光照,而不考虑光照强度,叶片会出现生理性黄化,还不如放在遮荫的环境下叶片碧绿光润,生机盎然。其实最主要的是要从实际出发,适当的遮荫,在不影响正常生长的情况下,稍稍加强光照,是可以保证它顺利度夏和正常生长的。

八、修剪、越冬

大岩桐在开花时,如果花朵四周的叶片妨碍到花的开放,可以根据需要剪掉部分叶片,使花朵全部集中开放在植株的顶部,形成一团花束。安全越冬以后,将大岩桐种球的块茎保留一段无叶茎干大概约3-4厘米长,并及时买进沙土里,保持温度不低于5℃。沙上不能太湿,也不能太干。等到春暖花开时,球茎会发出芽来,再根据需要酌情选留2-3个新芽,进行移栽上盆,正常养护。

像这么美丽的花花,你们学会了如何养护吗?其实任何植物只有你亲自的养护一段时间,才会发现它像“小宠物”般,越养越喜欢,越养越有意思~

室内植物摆放的误区


在污染越发严重的今天,我们生活的大部分区域已经被混泥土所代替,绿色植物的身影也越来越少,所以很多人为了追求绿色健康的生活,在室内栽种植物,植物租摆也日渐成为一种趋势为人们青睐。然而在室内栽种植物也并不是越多越好,用植物来改善室内环境进行绿化也要注意度的把握,要适可而止。

1、植物摆放并不是越多越好。有很多人都认为植物能吸收有害气体,在光合作用的时候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可以清洁室内空气,对改善室内环境有很大的作用,所以在室内随处可见植物花卉,但是植物摆放并不是越多越好。首先,很多植物是吸入氧气,释放二氧化碳的,如果摆放的植物过多,植物会与人争氧,造成二氧化碳的浓度过高,而二氧化碳本事没有毒性,但是达到一定量之后对人的身体不利。

2、花卉并不是越漂亮越好。有些爱花人喜欢在室内摆放各种各样的植物花卉,营造出四季如春的感觉也让室内家居增色不少。但是有关专家指出在栽种植物时要清楚植物的属性,对于一些不知名的花卉要谨慎,最好选用一些熟悉的对人体没害的植物花卉,并不是越漂亮越美丽的花卉越好。因为有些植物对人体是有害的,还会释放出一些有毒气体。

3、对花卉管理不要太勤。有些人为了植物花卉生长旺盛,肥料水分的补给从不短缺,认为越多越好,有的还经常搬运植物,让植物不能很好的适应,这样的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因此,植物并不是勤快的浇水施肥就可以生长旺盛的,要根据不同的植物习性,了解不同植物对光照水分肥料的需求,进行相应的供给。

茶花施肥的几个误区


在网上与茶花施肥有相关的话题看到有不少,好多人都提出了自己对茶花施肥的各种见解,有的说法很客观实际也比较科学,但也有好一部分不知道是不懂还是偏见?我罗列了一下大概有以下几种说法:1.抽新枝时不施肥,理由是怕烧根影响抽新枝;2.高温季节不施肥,理由是高温季节容易烧苗;3.花蕾露色后不施肥,理由是怕暴蕾、落蕾;4.开花期间不施肥,理由是花期会缩短、会落花;5.冬季不施肥,理由是冬季施肥植株不吸收,是一种浪费。

还有其他一些说法不一一列举,这几个比较有代表性,下面我以我自己对茶花及肥料浅薄的了解,用我自己的观点来说说对以上几种说法的看法:

1.抽新枝时不施肥,怕烧根影响抽新枝。请问:抽新枝时这肥料的浓度难道一定要用到烧根的程度?浓度低一点、用量少一点不行吗?或是你自己怕掌握不好这个浓度而不敢用?如果是后者,把不敢用和不宜用或不能用混为一谈岂不荒唐?假如这棵植株原本就缺肥,抽新枝的时候也不用吗?

2.高温季节不施肥,高温季节容易烧苗。温度高肥料容易烧苗,这是个天大的误解。在高温条件下肥料转化会快一些,容易挥发,但不会因此会烧苗。平时用什么浓度高温季节用同样的浓度照样不会烧苗,值得注意的是高温季节这盆土的墒情一定要掌握好,不要让其过于干燥。如果怕烧苗浓度可以降低一点。

3.花蕾露色后不施肥,理由是怕暴蕾、落蕾。我接触茶花时间虽然不是太长但也不算太短,不长不短刚好20年,茶花各种各样的毛病和问题也见过不少,连做梦都想不到的事都碰到过。可偏偏这暴蕾还真没碰到过。至于它的原因还不敢妄断,说与施肥有关我暂且不敢苟同。因我为这事曾经连续二年(第一年用化肥,第二年用腐熟的鸡粪)做过破坏性实验(在刚开花时用平时2~3倍的量),结果没发现有一个蕾暴掉,而且花朵既大又艳丽。

所以我个人认为暴蕾应该另有原因。如果由于施肥导致茶花落蕾那肯定是伤肥所致,施肥后在不伤肥的前提下绝对不会落蕾,若有落蕾肯定另有原因与施肥无关(导致落蕾的原因有很多:植株过弱、留蕾过多、长期阴雨缺光照、遭受冻害、病虫危害等等都可导致落蕾。)。

4.开花期间不施肥,理由是花期会缩短、会落花。开花期间施肥会不会落花?道理与第三点相同,只要不造成肥害绝不会落花。这里我说说花期会缩短,但凡有知道点常识的人应该都清楚,茶花花期的长、短首先应该与品种的特性有关;再者与开花时天气的好坏及温度的高低直接相关;植株的壮、弱也有关系;病虫害也有一定关系。反正茶花开花期间施肥会缩短花期除伤肥因素外,以我对茶花和肥料浅薄的了解,起码目前从理论上还找不到依据。

5.冬季不施肥,冬季施肥植株不吸收,是一种浪费。这个问题如果没有一点专业知识还真的很容易被忽悠,如果知道肥料从施入土壤到被植物所吸收是怎样的一个过程就很清楚了。肥料施入土壤后绝大多数被土壤所吸附和固定成为难溶性肥料,只有很少一部分被植物所吸收,有的肥料植物是不能直接吸收的,需要经过转化后才能被植物吸收。

被土壤固定后的难溶性肥料的释放是在物理、化学、和微生物等因素的作用下极缓慢地被风化、分解转化为水溶性肥料,植物才能吸收。严格地讲,冬季施肥不是为了直接给植物吃的,而是为了来年春季作准备,暂时放在仓库(土壤)里,等来年温度回升植物随时可吃到肥料。说冬季施肥是一种浪费我还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只好说:朋友,多少还是学点知识吧。

总之,茶花施肥没有死规律,要看植株具体的生长状况来定需要用什么肥、用多少量、用何种方法施。

应花友要求在此介绍一种施肥的傻瓜办法(适合新手使用)。肥料以硫酸钾型复合肥为例(不含缩二脲),氮、磷、钾总含量在45%以内,施肥方法:溶液浇施,牙签苗、1~2年苗0.2%,中苗3~4年苗0.4%~0.5%,5年以上大苗0.7%~0.8%,间隔多长时间浇一次这里不好说,要看苗的具体情况及盆土的潜在肥力而定。

氮、磷、钾元素配方,以氮素1为基数。营养生长期10.50.8,生殖生长期0.80.61.2,有特殊要求的可自己随意调整。

花灌木春季养护的误区


花灌木的春季管护直接影响到开花、结果的质量和花後生长,在日常管理中,往往对春季管护重视不够,不能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树制宜,从而走进栽培养护的误区。现将在工作中容易出现的一些错误做法分析如下:

一、浇水过晚或不足春季气温回升快但不稳定,早春浇水可以有效降低地温,延缓树木发芽,以免遭受晚霜和春寒的危害。如果浇水过晚,则起不到防寒、防冻的作用,极易导致植株遭受冻害,而且会影响到开花的质量,对授粉坐果也不利。因此,浇水宜早不宜晚,华北地区一般在3月初较好。浇水还可以及时补充土壤中的水分。在工作中,人们往往只浇一次水,这是不正确的。因为春季不仅风大,而且持续时间长,植株蒸腾量较大,只浇一次水满足不了植株生长需求,應视土壤墒情和天气情况确定浇水次数,一般可浇2至3次水。

二、不修剪或修剪不当对于大多数花灌木来说,早春是修剪的最佳时期。此时树液尚未流动,修剪不会对树体造成损害,且气温日渐升高,伤口愈合快,應于早春及时对花灌木进行修剪。不仅要疏除交叉枝、下垂枝、病虫枝、内膛枝、枯死枝,还要对一些较长的开花枝进行短截,对影响树形和不留作开花枝的两年生枝条也應进行疏除。有人认为,春季将一些开花枝条进行短截或疏除会减少开花数量,太可惜了。实际上,树体的营养是有限的,花开得多,花朵相对就小,花期就短;反之,花开得少,花朵就大,花期相对就长一些。那么,在花後再进行此类修剪行不行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开花已消耗了大量营养,花後再对其进行短截、疏枝等修剪,则没有实际意义。另外,在花後及时将山桃、榆葉梅、連翘等非观果树种的残花剪除是十分必要的,以免结果,消耗养分。即使是观果的花灌木,适当疏除一些残花也是正确的。果实太多,会使植株消耗过多养分,引起落果或果实发育不良。

三、施肥不当春季是花灌木的生长旺盛期,此时施肥能及时供给植物开花、结果和生长的营养。人们在春季经常只施氮肥,而忽视磷、钾肥。对于一些观果的花灌木,春季适量施一些磷、钾肥可以有效提高花灌木的坐果率,如只施氮肥会导致幼果脱落。值得一提的是,春季施肥时不能只施化肥,还應适量施一些有机肥,如牛粪、羊粪等,这样不仅可有效防止土壤板结,利于植株对化肥的吸收,还可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生物活性。过去认为施有机肥必须要腐熟,如果是用作基肥是非常正确的。因为肥料不腐熟,发酵时会产生热量,极易烧伤根系。而春天追肥则可采用半熟肥,但不宜施得过深。

四、不注意病虫害防治有些人认为夏天气温高、湿度大,是病虫害多发期,却忽视春季病虫害防治。实际上,春天也是病虫害多发期,防治病虫害應早动手,达到治早、治了的目的。春季常易发生的虫害有红蜘蛛、介壳虫、蚜虫、切葉蜂、蝗虫、刺蛾、卷葉蛾等,主要为害桃、李、樱、杏、紫荆、榆葉梅、貼梗海棠、玉兰、蜡梅等花木。如有发生可及时选用速介杀、溴氰菊酯等药物进行防除,但须注意用药浓度和禁忌,以免产生药害。春季易发生的病害有桃、李、樱、杏的流胶病,桃、紫葉李的葉穿孔病、葉斑病,牡丹的葉斑病等。对于这些病害應采取预防为主的方针,于早春喷施甲基托布津、石硫合剂等杀菌剂,还可用树干涂白的方法防治流胶病、茎腐病。

《走出BB肥的认识误区》由植物养护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植物养护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肥害养护”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