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养护汇集了海量植物养护知识,植物的养护技巧,这些您知道吗?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养护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小编向您推荐《养花大全杜鹃花组织培养技术》,希望您喜欢!

杜鹃花为杜鹃花科杜鹃花属常绿或落叶小灌木,具有品种多、开花早、花色丰富、花期长等特点。近几年,由于扦插繁殖技术的发展,我国杜鹃花产量有了提高。但是,名贵品种因母本少、繁殖系数低,仍不能满足社会需要。而组织培养正是实现杜鹃花工厂化育苗的有效措施。下面将其简单介绍如下:

一、杜鹃花组培的基本技术环节

杜鹃花组织培养,通常使用的外植体为茎尖、茎节和花蕾等。因花蕾的分化较为困难,周期长;茎尖的取材受到一定限制,故国内多采用茎节为初代培养的外植体。

杀菌处理时,杀菌能力较强的升汞(氯化汞)易造成外植体材料的褐变死亡,不宜使用。试验表明,采用饱和的次氯酸钙液上清液或5%的次氯酸钠液作为灭菌剂,效果较好,处理时间为15至20分钟。为加强灭菌效果,还可加入1%的克菌丹或0.1%的吐温-20(山梨糖醇)配合使用。材料灭菌前的预处理,通常采用70%酒精浸泡,不超过30秒。此外,用中性洗涤剂进行材料的预处理,亦可有效降低其灭菌后的污染率。外植材料灭菌流程为:洗衣粉液浸泡20分钟?流水冲洗至清?70%酒精浸泡30秒?灭菌水冲洗1分钟?5%次氯酸钠浸泡15分钟?灭菌水漂洗3次,每次1分钟。如此,可将外植体污染率降低到15%以下。

杜鹃花组培所用培养基,为Andeson改良MS培养基:将MS培养基中的硝酸铵和硝酸钾用量分别减至1/4,取消了碘化钾成分,铁盐的用量增加一倍。因杜鹃花科植物原产于高山酸性土壤,培养基的pH值宜为5.0至5.4。培养室温度25℃,光照强度3000勒克斯,光照时间12至14小时。

杜鹃花在诱芽培养中使用的激素较一般植物有异,需要活性较强的细胞激动素类物质,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试验表明,使用ZT的诱芽效应最为显著;添加KT的处理几乎无丛芽或侧芽发生,仅是原茎尖的伸长;而选用6-BA处理,则导致培养材料的褐变加剧,效果反不如对照。此外,在其后的增殖培养中,杜鹃花对细胞激动素种类的要求,仍以添加ZT为好。

国外在杜鹃花的组培中多使用2ip作为外源细胞激动素,效果较ZT好。但从经济的角度考虑,仍推荐使用ZT。

二、杜鹃花的初代和继代增殖培养

杜鹃花初代诱芽培养,NAA浓度不得超过0.1mg/L,ZT用量的增大对诱芽效应有明显促进作用。但提高ZT浓度时,NAA浓度不宜同步增加,ZT/NAA值较大为好。从经济培养的意义出发,初代培养的激素配比以ZT5+NAA0.01(mg/L)为宜,培养1个月左右时,诱芽率即可达100%,诱芽系数6.5。

杜鹃花继代增殖培养,对细胞激动素要求比初代培养有所下降。虽然增殖效应仍随ZT用量的增加而上升,但已不如初代培养时那么明显。此外,用于增殖培养的材料性质不同,其增殖效应也不尽相同,品种间亦存在显著的差异性。供试品种中,小桃红以采用丛芽为增殖培养体时的增殖系数较高(7.6);而花春雨则反之,以取用芽条时的反应为佳(7.5)。

杜鹃花组织培养,从接种到诱芽产生,所需的时间明显长于月季和菊花等,故其继代增殖培养的周期也较长。试验中分别以30天和45天为培养周期进行了统计,在各激素水平配比处理中,其增殖芽总数,培养45天要比培养30天的高出50%至80%。所以,杜鹃花组培过程中,过于频繁地切割、转换培养,反达不到快繁的目的。

三、试管苗的生根培养及移栽

杜鹃花的生根培养虽不十分困难,但对培养基的要求仍与一般植物不同。其一,基本培养中无机盐大量元素的用量不能减半;其二,蔗糖的用量仍为30g/L,生长素NAA的添加量以1.5至2.0mg/L为好,培养45天时的生根率为60%左右。

供生根培养的试管苗,要求高15厘米以上,具7片以上真叶,发育健壮。生根培养2周后始见发根,6周时达最高生根率。试验中曾发现,在增殖培养过程中用KT或6-BA取代ZT时,虽诱芽、增殖效应较差,但芽条发育较粗壮。因此,在增殖培养达到一定群体数量后,用KT或6?BA进行继代培养处理,可使生根率和移栽成活率明显提高。此外,在生根培养基中添加2g/L的活性炭,可使试管苗个体发育显著增强,1个月后生根率可达到90%以上。

国外的研究资料表明,某些常规繁殖(扦插)极难生根的植物,经组织培养后获得的试管苗,生根会容易很多。有些可不经生根培养直接移植到生根介质中,生根率可达100%,3至4周后即可移入温室进行盆栽。这种生根介质为泥炭土、蛭石、珍珠岩的混合物,pH以4至4.5为宜。

生根试管苗的移栽入土,栽培基质为1∶1的泥炭生+蛭石混合物。表层要求过筛,以利根系附着;下层铺粗粒,以利基质渗水。移栽时用镊子去掉根部附着的培养基(不可损伤根系)。用镊尖将基质拨一小洞,把根系放入,覆土,轻轻压实,浇足水。试管苗移栽成活的关键是保证一定的温、湿条件,移栽环境和试管培养时的条件相差悬殊,常造成移栽苗生长不适或死亡。

试管生根苗的移栽虽然在全年均可进行,但在不具备生根室的情况下,仍以春、秋两季进行较为稳妥方便。

四、组培技术在杜鹃花新品种选育中的应用

试验初期,鉴于杜鹃花外植体灭菌困难,可供试验的接种群体太小,不能满足正常试验的进行。为尽快筛选出合适的培养基配方及相应的培养条件,笔者结合杂交育种,采用杂交种子试管发芽的方法,再用试管实生苗的上胚轴为外植体进行研究,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发现,杜鹃花的杂种实生苗常规播种繁殖需3至5年才能开花,而经上胚轴培养的杂种实生苗,移栽后第二年即可开花,大大缩短了杂种实生苗的童期,对加快显花、结果类植物的育种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一般来说,种子的灭菌处理较其他器官或组织容易得多。杜鹃花杂交种子的灭菌处理为:70%酒精表面浸泡1分钟,灭菌水漂洗后转0.1%升汞液浸泡10分钟,灭菌水漂洗3次,每次1分钟以上。灭菌后再剖实取籽、接种培养,接种两周始见发芽。出苗后取用上胚轴进行诱芽快繁,繁殖系数较高。成苗后,可取茎尖或茎节再培养,培养条件和方法同前。国内组织培养涉及新品种选育的不多,特别是在观赏园艺植物方面。从发展的角度看,组培技术要保持较强的生命力,就不该离开新品种的选育。因此,有机地将组培技术与杜鹃花新品种选育结合起来,对提高绿地植物景观的建设水平、促进杜鹃花的产业化发展,都是十分有益的。

精选阅读

蝴蝶兰的组织培养技术


蝴蝶兰为兰科多年生附生草本,又名蝶兰,是兰科植物中栽培最为广泛的种类之一,主要分布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其花形奇特,色彩艳丽,花期持久,素有兰中皇后的美誉,具有极高的观赏和经济价值,在国内外花卉市场上极受欢迎。蝴蝶兰是单茎气生兰,植株上极少发育侧枝,比其他种类的兰花更难于进行常规无性繁殖。组织培养是建立蝴蝶兰快速繁殖无性系的重要手段。

1外植体的选择

蝴蝶兰的茎尖、茎段、叶片、花梗侧芽、花梗节间、根尖等部位都已有培养成功的报道,方法各异,难度各有高低。蝴蝶兰不同外植体的成活率有差异,其中花梗侧芽的成活率最高,达75%;其次为花梗,成活率为62.5%;叶片和根尖最差,分别为12.5%和7.5%。针对不同外植体,取材方法也不同,通常取花梗节之间1~2cm长的幼嫩部分,切取长2~3mm的切段作为外植体。

2基本培养基的选择

蝴蝶兰组织培养所采用的基本培养基包括MS、1/2MS、VW、B5、KC、花宝及其改良型等,其中1/2MS对蝴蝶兰原球茎增殖效果最好。

3外源激素的选择

目前常使用的外源激素主要是生长素类(如IAA、2,4-D和NAA)和细胞分裂素类(如BA、ZT、KT)。蝴蝶兰组织培养中常用的细胞分裂素为6-BA,较高浓度(1~8mg/L)的6-BA能促进蝴蝶兰原球茎增殖,较低浓度(0.1~0.5mg/L)的6-BA则能促进原球茎分化。适宜浓度的6-BA配合较低浓度的NAA,更有利于原球茎的增殖,2.0mg/L6-BA和0.3mg/LNAA配合使用是蝴蝶兰原球茎增殖的最佳组合。

4培养基添加物对蝴蝶兰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蝴蝶兰组织培养中常加入一些天然物质如椰乳、香蕉泥、番茄汁、苹果汁等,这些物质能提供一些必要的微量营养成分、生理活性物质和生长激素等,如加入100~200mg/L香蕉泥,具有较大的pH缓冲作用,有利于兰科植物的壮苗和生根。许多资料也表明,添加适量的香蕉泥、椰乳或含胶质的果菜汁等均对原球茎增殖有明显促进效果。

适量的添加物对蝴蝶兰丛生芽的诱导和生根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培养基中添加活性炭,低浓度(0.5~1.0g/L)时对原球茎增殖影响不明显,但可促进蝴蝶兰生根;高浓度(2.0~3.0g/L)时对原球茎增殖有促进作用,但原球茎有黄化现象。

蔗糖作为培养基的能源物质和渗透调节剂,对原球茎的增殖生长影响较大。蔗糖含量为2%时,原球茎分化速度最快;蔗糖含量为2%~3%时,促进芽的形成;蔗糖含量为5%时,有利于根的分化和生长。蔗糖含量为3%~5%时,抑制原球茎的分化和生长,分化质量和分化速度都显著下降。

5原球茎继代中褐化的防治

蝴蝶兰和其它兰科植物一样,原球茎状体在继代培养过程中易褐变死亡,不易增殖。在培养基中添加1~2g/L活性炭,适时切除培养物的褐化部分并及时更换新鲜培养基,能有效抑制外植体褐变死亡;培养基中加入10%椰子水,也能促进原球茎的生长,减少原球茎增殖过程中的褐变。蝴蝶兰的群体效应很明显,单芽容易褐化死亡,且增殖较慢,因此,刚诱导出的原球茎状体不能过早切割转移,在继代阶段接种时,应尽量避免切成单芽,增殖时切块也不宜过小,否则容易褐化死亡。6~8月份高温季节采芽排出的褐变物质多,成活率也最低,所以要避免在夏季采芽。

6外界条件对蝴蝶兰的影响

培养基的pH值直接影响到培养物对离子的吸收,过酸或过碱都对植物材料生长有很大影响,此外,琼脂培养基的pH还影响到凝固情况。原球茎在pH值5.0~5.4的环境中生长最好,丛生芽的诱导与增殖在pH值5.6~5.8的环境中较好。

蝴蝶兰在组织培养中,通常都以日光灯为光源,因此,可以人为地进行控制其光照强弱。光照强度对试管苗发根和生长势均有明显的影响。光照为3000lx对蝴蝶兰根诱导和植株生长有利。

在诱导蝴蝶兰丛生芽过程中,由于所取的花梗芽为花芽,在培养过程中,较低的温度影响(15~22℃)会使大部分花梗芽发育成花芽;在较高温度(23~26℃)下培养,花梗花芽转化为营养芽,所以在进行蝴蝶兰丛生芽诱导时的适宜温度条件为(252)℃。

7生根壮苗及移栽

生根壮苗阶段关键在于严格筛选激素的种类和浓度,一般需降低培养基的激素含量,以便形成健壮苗。常用的生长素有IBA(0.3~1.5mg/L)、NAA(0.1~0.8mg/L)。添加GA30.1mg/L+NAA0.1mg/L的组合能明显提高生根率,且植株健壮,长势好。

蝴蝶兰属热带气生兰,具气生根,栽培上要求根部通气良好。现在蝴蝶兰移栽常用基质有水苔、椰糠、蛇木、树皮等,以水苔效果较好。

综上所述,用组培方法快繁蝴蝶兰较传统繁殖方法有3个明显的优点:①节省育苗用地;②节省繁殖材料,提高繁殖系数;③利用茎尖脱毒培养,挽救因受病毒侵染而退化的优良品种,提高质量和欣赏价值。总之,组培快繁技术可大大提高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

紫叶稠李组织培养技术


紫叶稠李是优良的园林绿化树种。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林盛教学基地于2003年4月从北京植物园引人紫叶稠李,经过引种观察,树体健壮,生长速度较快,3a生树高达2.5m,地径2.8cm;抗寒性强,2003年1月和2005年1月园地气温达到-27.1℃和-29.0℃,无冻害发生;枝条密度是大,叶片卵状长椭圆形,长度达12cm,尤其突出的是叶片在生长季表现为深紫色,用做行道树、庭荫树和园景点缀,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张宝刚等对紫叶稠李进行了芽接、枝接、扦插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了在短期内获得大量的紫叶稠李苗木。满足绿化需求,笔者进行了紫叶稠李的组织培养研究,为进行工厂化育苗提供基本技术数据。更多绿色尽在植物59网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来源

试验材料为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林盛教学基地从北京植物园引入的生长良好、无病虫害的紫叶稠李。

1.2外植体选用

取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紫叶稠李冬眠枝或刚刚萌动的枝条,切成带有一个顶芽或侧芽的茎段。

1.3外植体的灭菌处理

灭菌流程:小茎段一流水冲洗(30Min)洗涤荆溶液浸泡(10Min)流水冲洗(30min)(以下工作在超净工作台完成)75%酒精浸泡30s无菌水冲洗2次(1min1次)0.1%HgCl2浸泡(8min)无菌水冲洗6次(2min1次)。

1.4试验方法

1.4.1不同激素配比对紫叶稠李初代培养的影响。基本培养基为MS+蔗糖30g/L+琼脂6g/L(pH5.8),其中加入不同质量浓度的6-BA(设O.20、O.40、0.60、O.80、1.00mg/L质量浓度梯度)和NAA(设0.00、0.05、O.10mg/L一3个质量浓度梯度)作为初代培养的脱分化培养基,然后将消毒处理后的茎段接种在其中进行培养观察。

1.4.2不同激素配比对紫叶稠李再生嫩茎增殖的影响。

将初代培养获得的小植株除去叶片后再切成小茎段,接种到附加不同质量浓度的6一BA(0.50、1.00、2.00mg/L)、NAA(0.05、O.10、0.20Mg/L)和GA3(0.00、0.50、1.00mg/L)的继代分化培养基上(基本培养基同初代培养基),4周后观察增殖状况,并统计结果。

1.4.3不同生长素组合对紫叶稠李生根的影响。

以l/2MS+蔗糖20g/L+琼脂7g/L(pH5.8)为基本培养基,其中加入不同质量浓度的NAA(0.00、0.10、0.50、1.00mg/L)和IBA(O.00、0.10、O.50mg/L)作为生根培养基;将继代培养得到的株高在1.5~2.0cm的嫩茎转人生根培养基中。20d后观察生根状况,并统计结果。

以上培养基均在12l℃条件下灭菌20min。培养温度为202℃,光照12h/d,光强为20003000lx。

1.4.4生根苗移栽。当生根培养的小苗根长为1.52.5cm时。开瓶在温室炼苗7d,移栽前3d用50%可湿性多菌灵800倍液喷浇灭菌。试管苗移栽基质为珍珠岩+泥炭土和蛭石+草炭土两种,每种基质中2种材料的体积比均为l:l。每种基质移植小苗l000株。

2、结果与分析

2.1激素配比对紫叶稠李初代培养的影响

试验发现。紫叶稠李顶芽和侧芽的分化能力均较强,培养2周后逐渐分化出小植株。30d后部分小植株的叶腋处又分化出新的小植株。

由表l可知,不同激素配比对外植体的分化有显著影响,在MS+6一BA1.00mg/L+NAA0.10mg/L培养基中,小植株分化数量最少;而在MS+6一BAO.60mg/L+NAA0.1mg/L培养基中。小植株分化数量最多,质量最好,分化率达到100.00%。可见,适宜的激素配比是诱导外植体分化的关键因素。

2.2激素配比对紫叶稠李再生嫩茎增殖的影响

由表2可知,增殖培养结果因激素配比不同而异,嫩茎增殖倍数随细胞分裂素质量浓度的增加而降低,以MS+6一BA0.50mgL。1+NAA0.05mg/L+GA30.50mg/L增殖倍数最高,达到8.17倍,且苗芽生长健壮。

2.3不同生长素组合对紫叶稠李生根的影响

由表3可知,以l/2MS+IBA0.50mg/L培养基的生根效果最好,每个试管苗生根35条,长度约1.52.5cm。生根率达到100%。

2.4基质对紫叶稠李生根苗移栽的影响

在生根植株培养阶段,对生长健壮的生根苗进行炼苗移栽。移栽后浇一次定根水。以后保持基质湿润,温度保持在20℃左右,初期适当遮荫。移栽后约15d的缓苗期过后,植株发出新根开始正常生长。

试验所使用的2种混合基质对移栽成活率的影响不显著,但对小苗后期生长速率有影响。移栽30d后统计珍珠岩+泥炭土和蛭石+草炭土的平均苗高分别为9.5cm和12.3cm。由此可见.蛭石+草炭土做移栽基质更适合试管苗的生长。

3、结论

在紫叶稠李组织培养过程中。6一BA与NAA的配比对外植体的诱导具有显著影响。在初代培养阶段,MS+6-BAO.60mg/L+NAA0.05mg/L培养基对外植体的脱分化效果最好,分化率达到100.00%。在继代增殖培养阶段。MS+6一BA0.50mg/L+NAA0.05mg/L+GA30.50mg/L培养基的增殖倍数最高,达到8.17倍,且苗芽生长健壮。在生根培养时,l/2Ms+IBA0.50mg/L培养基的生根效果最好,生根率达到100%,且苗形美观,色泽深绿,移栽后生长旺盛。在移栽阶段,在蛭石+草炭土(体积比为1:1)基质中,移栽30d后平均苗高为12.3cm,有利于试管苗移栽的成活与后期生长。

红豆杉的组织培养


红豆杉是常绿乔木,小枝秋天变成黄绿色或淡红褐色叶条形,雌雄异株,种子扁圆形。种子用来榨油,也可入药。属浅根植物,其主根不明显、侧根发达,高30米,干径达1米。叶螺旋状互生,基部扭转为二列,条形略微弯曲,长1~2.5cm,宽2~2.5mm,叶缘微反曲,叶的端缘渐尖,叶背有2条宽黄绿色或灰绿色的气孔带,中脉上密生有细小凸点,叶缘绿带极窄,雌雄异株,雄球花常单生于叶腋,雌球花胚珠单生于花轴上部侧生短轴的顶端,基部有圆盘状的假种皮。种子扁卵圆形,有2棱,种卵圆形,假种皮杯状,红色。因为红豆杉的树皮有抗癌物质紫杉醇,所以有许多人进入林中来剥树皮,使得红豆杉的数量急剧下降。

红豆杉的组织培养技术

(一)、材料

较为适宜的组培外植体为新生的嫩枝,取材时间以每年的7、8月份为宜

(二)培养过程

1、愈伤组织诱导用培养基

培养基的基本成分采用B5或MS的微量元素、有机物和铁盐,外加KNO32500mg/L,NH4NO3825mg/LKH2PO4240mg/L,MgSO4?7H2O370mg/L,CaCl2?2H2O660mg/L。添加的激素种类及数量为NAA0.8-1.0mg/L、BA0.3-0.5mg/L,调PH值为5.8-6.0;琼脂粉和蔗糖用量分别为5.6-6.0g/L和30g/L。配置好的培养基用培养瓶分装,经高温、高压灭菌后备用。

2、材料消毒与接种

取新生的嫩枝(带有针叶)放入加有0.02%洗洁精的自来水中浸泡10分钟,浸泡过程中需经常搅动,浸泡结束后用自来水冲洗10分钟以上。将嫩枝转入一干净的三角瓶中。

以下所有操作必须在超净工作台上进行无菌操作。首先往三角瓶中加入75%的酒精,加入量应为嫩枝体积的10倍以上,浸泡杀菌30-60秒,倒掉酒精,用无菌蒸馏水年漂洗一次;再将嫩枝转入事先已高压消毒的三角瓶中,加入15倍与嫩枝体积的0.1%的升汞溶液,浸泡杀菌5-8分钟,浸泡过程中要不断摇动,以使升汞与嫩枝充分接触。为了达到彻底杀菌的效果,有人建议在升汞溶液中加入0.02%的表面活性剂,这样可能更好一些,但要相对缩短杀菌时间。倒掉升汞溶液,用无菌蒸馏水冲洗4-6次,每次1-2分钟,以彻底除去升汞。将嫩枝从三角瓶中分批取出,用无菌滤纸吸去材料表面的水分,将嫩枝切成0.5-0.8CM的小段,并切取部分针叶,嫩枝切段和针叶同时用作外植体,接种在诱导愈伤组织的培养基上。接种时要让针叶的腹面接触培养基,嫩枝的植物学近地端接触培养基。注意用过的升汞溶液和冲洗液不要到处乱倒,以防重金属污染。将接种好的培养物放置于培养室中培养,温度(252)℃,光照强度1500-2000lx,光照时间10h/d。

3、愈伤组织诱导

红豆杉嫩枝和针叶在培养基上2-3周后即开始形成愈伤组织,约4-5周愈伤组织直径可达1-2CM。不同种的红豆杉和不同的外植体之间形成愈伤组织的比率、时间早晚和生长速度存在明显差异,南方红豆杉和东北红豆杉的嫩枝切段出愈较快,出愈率分别为89%和70%,针叶出愈较慢,出愈率也较低,分别为36%和15%;普通红豆杉出愈较慢但出愈率较高,嫩枝和针叶的出愈率分别为94%和30%。愈伤组织开始时为灰白色,随着愈伤组织的增大,先期形成的愈伤组织颜色由灰白色变为棕色,这可能预示着愈伤组织在逐渐发生褐变,因此要及时给予注意,尽量保持较低的培养温度和经常更换培养基。当愈伤组织生长到一定大小时即可转入液体进行悬浮培养。

4、细胞悬浮培养与继代

利用愈伤组织而不是用小苗或大树来生产提取紫杉醇,是一条正在探索的途径,如果成功则可以实现工厂化生产,从根本上解决红豆杉资源不足的矛盾。因此,通过嫩枝和针叶培养产生的愈伤组织不需要进行芽分化的诱导,而是将愈伤组织直接转入细胞悬浮培养。具体做法是将从嫩枝和针叶上产生的愈伤组织取下来直接转入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振荡培养,所用培养基与上述诱导培养基相同。在初次将愈伤转到液体培养基即可适当加入少量纤维素酶和果胶酶,以加快愈伤组织分离成单个细胞或小细胞团。

在初次悬浮培养阶段可用50ml的小三角瓶,每瓶加10ml液体培养基,放入愈伤组织,在20-23℃的摇床上振荡培养,光照条件与普通培养相同。每周需要更换一次培养基,更换时用5-10ml的平头移液管将三角瓶中的愈伤组织、单个细胞或细胞团过滤出来,直接转到新鲜的培养基中即可。在悬浮培养过程中应随时注意每一瓶中愈伤组织、细胞团生长的情况,挑选生长速度最快和特征最好的作为继代的材料,毫不可惜的丢掉那些不好的(生长缓慢、颜色不正等)材料,这样经过几代的选择,就可以挑出符合理想的材料,作为悬浮系进行扩增培养。

用植物组织培养这种先进的培养方法,能够迅速、大量的生产出目前人类急需的红豆杉,能够为癌症的治疗提供很大的方便,社会以及积极效益都非常的明显。

新几内亚凤仙的组织培养


凤仙是凤仙花科凤仙花属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新几内亚凤仙是凤仙花家族中的一个新品种。它花色丰富,四季开花,花期长,叶色独具特色,作为周年供应的时尚盆花,日益受到了人们的青睐。它的传统繁殖方法是通过播种繁殖,但播种繁殖需要恒定的温度,而且种子价格比较昂贵,发芽率低。近年来,用无性繁殖,利用组织培养技术,既可以在短期内取得大量的优质脱毒苗,又可避免因常规无性繁殖而导致的种性退化。具体可用新几内亚凤仙的茎段作为外植体,对其进行离体快速繁殖。

材料与方法

试材处理

从新几内亚凤仙植株上剪取带有腋芽的嫩梢,去掉叶,先用自来水冲洗10分钟,再用洗洁剂溶液洗涤1-2次。在无菌条件下,依次用70%的酒精浸泡30秒钟,2%的次氯酸钠浸泡12分钟,无菌水冲洗3-5次。最后将处理好的嫩梢切成每个节间约0.5cm长的带芽茎段接种在预制好的初代培养基上。

培养条件

分化培养基的选择

以MS作为基本培养基,分别设置BA0.5、1.0、1.5、2.0mg/L,NAA0.2、0.4、0.6、0.8mg/L各4种浓度,共16个组合。筛选分化培养基中BA和NAA最佳组合,3次重复。各培养基组合均加入蔗糖3%-4%,琼脂6-8g,Ad30mg/L,调PH值为5.8。

生根培养基的选择以MS为基本培养基,设置IBA0.3、0.6、0.9、1.2、1.5mg/L5种浓度,摸索最佳生根条件。各培养基均加入蔗糖2%-2.5%,琼脂6-8g,调PH值为5.8。

继代培养

新接的外植体约30天萌发成苗,苗高2-3cm时,将小苗剪成0.5cm长带芽茎段,放入分化培养基中继代培养。生根培养

小苗高3cm左右时,从基部剪下,接种于生根培养基上,进行生根培养。

小苗移栽

小苗生根培养根长达2cm时,进行移栽,先移入温室中炼苗1-2天,温室中培养2-3周后上盆。

结果与分析

不同浓度的BA和NAA组合对新几内亚凤仙分化出苗的影响以MS作基本培养基,4种浓度BA和4种浓度NAA组合,对新几内亚凤仙出苗影响。

结果表明:芽的增殖和嫩梢的增长不仅取决于BA、NAA的绝对数量,而且取决于二者相对比例。浓度最大BA/NAA条件下,繁殖系数17达最大,而且嫩梢生长度也达到最大1.23,浓度最小BA/NAA条件下,繁殖系数、嫩梢长度之比为10/0.67,二者绝对值处于中间状态。综合芽的形成和嫩梢生长两种情况看:高浓度的BA(1.5-2.0mg/L)与NAA配合时,嫩梢生长较正常,平均株高1.09cm,增殖倍数为14,较低浓度的BA(0.5-1.0mg/L)与NAA配合时,繁殖系数为8.9,平均株高为0.68cm,长势不良,实验条件下以BA2.0mg/L+NAA0.2mg/L效果为最佳。不同浓度的IBA对生根的影响

以MS为基本培养基,5种浓度IBA条件下生根效果见表2。结果表明:开始生根天数随IBA浓度加大而缩短,IBA浓度从0.3-0.9mg/L范围内,随浓度加大,生根率、每株根数增加,超过0.9mg/L,生根率下降。且多形成粗大根,产生愈伤组织或从愈伤组织上再生根。实验条件下,以0.9mg/L生根效果最好,生根较快,根系生长正常,根数较多。

小苗移栽

已生根小苗经20天,待根长达2cm时,取出试管苗,洗去根上琼脂,移至透水通气的蛭石中,先在培养室中温度20℃-25℃,相对湿度65%-75%条件下培养2-3周,然后移至散射自然光下炼苗1-2周,最后上盆进入温室,成活率可达95%以上。这期间除了注意保温保湿外,土壤湿度不宜太大,温度以23℃-25℃为好,注意采用杀菌剂保护,避免幼苗腐烂死亡。

结论

MS+BA2.0mg/L+NAA0.2mg/L+Ad30g/L+蔗糖3%+琼脂8g/L,调PH值为5.8是新几内亚凤仙茎段培养较为理想培养基。继代培养天数约为30天左右,繁殖系数可达17,嫩梢生长正常。

在MS+IBA0.9mg/L+蔗糖2.2%+琼脂7g/L,调PH值为5.8的培养基上,新几内亚凤仙试管苗生根效果较好,生根率可达95.4%,根系发达,植株生长旺盛。

生根两周后的试管苗尚需炼苗2-3天,经培养室移植培养2-3周,自然光下1-2周炼苗可上盆入温室,成活率达95%以上,小苗成活关键是基质选择及温、湿度控制。

大花蕙兰组织培养工厂化生产技术


一、启动诱导(一)母株的选择。母株的选择应遵循三项基本原则:1.整个群体表现出该品种的典型性状;2.群体生长发育良好,没有普遍发生特定病害浸染,特别是东亚兰花叶病毒,齿舌兰轮斑病毒;3.在符合上述条件的群体中选择性状优异的健壮单株作母株。(二)外植体处理。选择叶片未完全展开的肥壮营养芽(勿选花芽)为外植体,先剥去2~3片外层叶片,再手持兰花叶芽梢,切去基部胜物及损伤、老化组织,最后逐层剥净外层叶片,直至有小顶芽和小侧芽露出。然后在超净工作台上先用70%的酒精浸泡外植体30秒,用无菌水冲洗后,再放入0.1%的氯化汞溶液中浸泡8分钟左右,再用无菌水冲洗3~4次,然后在无菌接种盘上小心切下顶芽和侧芽。(三)圆球茎诱导与驯化。将切下的顶芽和侧芽插入诱导培养基中,基部向下,稍稍露出芽尖。然后将其置于培养室中进行培养,光照强度1000~1500勒克斯,光照时间每天14小时,培养温度25℃左右。10天后芽开始萌动,诱导率在85%以上。在圆球茎的诱导过程中,有80%左右的芽萌发后很容易长成小苗。诱导30天后,待小苗长至4厘米、基部膨大时,将苗切离基部,并将膨大基部纵切成厚3~4毫米的薄片,切口向下重新放入相同的新鲜培养基中,30~35天从下端切口部位可长出类似愈伤组织的圆球茎,其中顶芽诱导率最高,诱导速度也最快,侧芽次之。

二、继代增殖和幼苗分化将圆球茎接种于继代培养基中,然后将其置于培养室中培养,培养温度25℃左右,光照强度3000勒克斯,光照时间每天10小时。每45~50天继代一次,增殖倍数可在10倍以上。继代增殖初期用浓度为1.510-6至210-6的6-BA(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较快地积累材料,随着继代次数的增加,特别是15代以后或变异株开始出现后,只能用浓度为0.510-6至1.510-6的6-BA(植物生长调节剂),并在生产中及时淘汰变异的圆球茎。变异的圆球茎表面只是光滑一片,没有芽尖,不能分化出芽苗。当圆球茎继代到所需数量时,直接将完整的圆球茎转移到新鲜的增殖培养基中,不要纵切分割,也不要切除芽尖,让圆球茎表面的芽尖直接分化萌发为小苗。

三、生根与炼苗当苗长至3厘米高、有2~3片叶时,即可将苗小心切离基部,转入壮苗生根培养基中,然后将其置于培养室中培养,培养温度25℃~28℃,光照强度5000~6000勒克斯,光照时间每天12小时,20天左右开始生根,35天可进行炼苗。大花蕙兰瓶苗移栽前先移入遮阳棚内,在自然散射光下(7000~8000勒克斯),光照时间每天8~12小时的环境中放置15~20天,可明显提高瓶苗的质量和栽植成活率。当瓶苗叶色浓绿、叶片坚挺、植株健壮时,即可出瓶移栽。

如何为藤本月季进行组织培养


藤本月季的繁殖一般以扦插方法为主,但是由于优良品种的藤本月季比较难以扦插成活,所以往往沪采取嫁接及组织培养的方法来为藤本月季进行繁殖。小编就为你介绍一下如何为藤本月季进行组织培养的方法。

藤本月季的繁殖一般以扦插方法为主,但是由于优良品种的藤本月季比较难以扦插成活,所以往往沪采取嫁接及组织培养的方法来为藤本月季进行繁殖。小编就为你介绍一下如何为藤本月季进行组织培养的方法。


藤本月季

藤本月季的组织培养多选取刚谢花后、半木质化枝条的第3~7节,除去枝条上的叶片,消毒后切成单芽茎段进行培养。

藤本月季移栽定植,裸根苗宜于晚秋或早春栽植。脱盆苗木生长季栽植,但以雨季栽最好。定植应选向阳通风、排水良好之地。挖穴后,重施基肥;栽后浇足水。以后见干浇水。雨季忌积水,注意及时排水。炎热夏季干旱时,宜傍晚浇水。

新梢生长期应勤追1:1:2(或3)的氮、磷、钾三元复合之薄液肥,忌浓肥。也可用0.1%~0.3%的尿素和磷酸二氢钾配以微量元素于早、晚行叶面喷肥。其中多次开花性的品种应于花后及时将花枝留3~5个芽短截,以促萌新枝继续开花。

老枝经几年开花后,应采用“去老留新”法修剪加以更新,对“藤墨红”等蔓性品种修剪宜轻,每枝留10-12个芽短截,如留芽太少,势必因新枝生长过旺而影响开花。

春秋二季常有蚜虫危害嫩梢叶,生长季有切叶蜂咬叶呈圆孔状,可喷乐果等药防治。6~8月叶面易患黑斑病,7~8月高温多雨时最重,易引起落叶,此病以防为主,于春暖连续3周,每周喷1次1:1:200的波尔多液或200倍的铜皂液进行预防。

发病时应每周喷1次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或400倍的退菌特;收集并烧除病叶。雨季易患白粉病,引起落叶。应于萌芽前喷3~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发病时,每周喷1次800~1000倍的50%代森锌或等量式波尔多液,连续喷3次。

《养花大全杜鹃花组织培养技术》由植物养护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植物养护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知识结构”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