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养护汇集了海量植物养护知识,植物的养护技巧,这些您知道吗?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养护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小编向您推荐《红桎木栽培组培的好处和技术要点》,希望您喜欢!

红桎木的组织培养包括初代培养、继代增殖培养和生根培养。组培技术在红桎木生产上的应用,不只仅限于组培育苗,还有望通过组培在育种上的应用,解决种间、属间等远缘杂交和杂种胚停止发育的缺陷,使红桎木的种质资源进一步纯化和提高。

1外植体

选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红桎木茎尖、芽及枝等作外植体,其中外植体采集在78月最好,污染率较低。

2培养基

红桎木的组织培养包括初代培养、继代增殖培养和生根培养。试验标明,初代培养和继代增殖培养基可参考MS+BA1.0mg/l+IBA1.0mg/l生根培养基可参考1/2MS+NAA1.01.5mg/l+0.1%的活性炭。

3培养条件

红桎木的培养条件一般为:温度20℃左右,光照时间14h/d每天14小时)光照强度为1500LX勒克斯)

操作方法

1外植体消毒:资料采回后,及时用稀薄的漂白粉溶液洗去材料上的污物,而后用自来水反复冲洗20分钟,直至冲洗干净备用。

2接种:接种前,先将接种室内的紫外灯开约20分钟进行消毒,然后打开接种台上的鼓风机吹十分钟左右,即可进入接种室进行接种操作。将消好毒的外植体放于超净工作台上,首先,无菌条件下用70%酒精或0.01%升汞在常温下浸泡资料消毒10分钟,再用无菌水冲洗34次。然后用消毒的镊子夹取材料置于培养基上进行无菌培养。注意接种时所用的镊子需先在70%的酒精中消毒,并在酒精灯上烧一下再用,以求更好消毒,防止接种外植体感染。

当芽长至2厘米左右时,切取芽端接种在增殖培养基上分化增殖,然后将继代增殖的丛生芽分别移至生根培养基中诱导生根,当根长至12厘米长时,从培养室中取出炼苗,以备移栽。

1繁殖速度快:从优良母株上取下一个芽或一部分组织,理想条件下一年能繁殖几万到十几万株新的个体,所以组培技术最适合大量快速繁殖名贵和稀有植物。

2脱毒快繁:真菌、细菌、特别是病毒对植物的危害越来越大,已受到人们重视,而采用植物茎尖进行组织培养,则是一项最有效、最快捷、最实用的方法。

3辅助育种:组培技术是单倍体育种、遗传性状研究、保存种质资源的一条有效途径。

4组培苗性状一致:用组培技术繁殖的植株来自于一个亲本主体,所以能够坚持后代植株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和整齐度。

5不受亲本限制:由于组培苗是采用无性繁殖技术培育植株,所以不受亲本不开花、不结籽及杂交品种后代易变异等品种特性的影响,可繁殖不育、杂交品种及易变异品种。

6不受季节限制:组培生产采用人工光照,室内培养,可以周年生产。

7节省土地和资源:由于组培生产可以在室内集中生产,立体分层生产,集中管理,能够最大限度地节省土地、人力等,符合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组培技术在红桎木生产上的应用,不只仅限于组培育苗,还有望通过组培在育种上的应用,解决种间、属间等远缘杂交和杂种胚停止发育的缺陷,使红桎木的种质资源进一步纯化和提高。

精选阅读

红叶石楠组培技术


组织培养已成为当前农林种苗生产中的一种重要的繁殖手段,与常规的无性繁殖方法相比,它具有繁殖速度快、周年生产、产品一致性好等优点,尤其在繁殖一些种源稀缺的品种时,更能体现它的优势。红叶石楠是近年从国外引进的一个国际新品种,组织培养可以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外植体的取得初代培养(无菌系的建立)继代培养(增殖培养)生根培养炼苗及过渡移栽移植到大田。

外植体的取得

选择红叶石楠的茎尖和茎段作为组培用的外植体。在取得红叶石楠母株后,先置于温室内培养2周左右,期间注意不洒叶面水,每隔3-5天喷施一次杀菌剂,可有效降低初代培养时的污染率。在实际操作中,选取嫩枝先端未木质化和半木质化部分,剪成长10cm左右的单芽,茎段部分去叶留2mm左右叶柄,茎尖部分可保留半张小叶,以饱和洗衣粉溶液浸泡3分钟,用清水冲洗后备用。

初代培养

清洗后的外植体在接种前需进行消毒处理,在超净工作台上用75%酒精浸泡10秒钟,再转入0.15%升汞溶液中灭菌8分钟,倒去灭菌液,用事先准备好的无菌水冲洗4-5次,沥干水后,即可将带腋芽的茎段或茎尖以生态学下端朝下,垂直接种到初代培养基上,以每瓶培养基接种一个外植体为宜。经过多次试验,初代培养基以1/2MS+蔗糖30g+琼脂7g+2.0BA+0.2IBA为最佳,pH值5.5-5.8,培养室温度控制在25℃-30℃之间,光照12小时。接种后一周左右腋芽开始萌动,30-40天可伸长到2cm左右,即可切下进入下一阶段的继代(增殖)培养。

继代培养(增殖培养)

一般第一次继代时增殖率较低,经2-3次继代后增殖数可达5倍左右。继代培养基可用MS+1.0BA+0.1IBA,pH值5.5-5.8之间,每日光照12小时。无根的试管苗经30-40天培养达到3cm左右时,即可切割以扩大繁殖。当继代苗达到一定数量后,可以进行生根培养。

生根培养

当红叶石楠无根苗长到高2cm左右时,可转移到生根培养基上培养。生根培养基可用1/2MS+0.2-0.3NAA,一般经一周左右可见红色根生成,30-40天后根长1-3cm,即可进行炼苗反驯化,准备移栽。

炼苗及过渡移栽

红叶石楠组培苗移栽可省略瓶内炼苗过程,如能在温室中拧松瓶盖放置3-5天炼苗则更好,但要注意温度应控制在20℃-30℃之间。过渡移栽是整个组培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步,如失败,则前功尽弃。因此移栽前要准备充分,如能在早春和秋冬季移栽在温床上效果最佳。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而有所区别。在江浙一带,过渡苗床可建在普通单体塑料大棚内,床宽1.2m左右,床四周用砖砌高30cm,床底整平,有条件的可加铺地热加温线,上铺15-25cm的移栽基质,基质以蛭石∶珍珠岩∶泥炭=1∶1∶1为好。

组培苗是在无菌条件下繁育的,在移栽过程中对外界环境需要一个渐进的适应过程,因此需要对过渡苗床进行较为严格的消毒处理。实践中我们使用1000倍敌克松溶液浇透整个苗床基质,再用0.15%高锰酸钾溶液喷洒苗床表面及四周,24小时后即可移栽小苗。也可用800倍福尔马林喷洒苗床表面,用塑料薄膜密封24小时以上,再通风12小时,即可使用。

幼苗从瓶内取出后,用清水将根部的琼脂等洗净,同时应注意尽量减少根部损伤。种入苗床后,浇灌时尽可能选择清洁的水源,移栽当天喷施1/4-1/2MS营养液,并喷施800-1000倍甲基托布津或1000倍多菌灵药液,以后每隔一周喷施一次,需连续喷施3-4次,移栽初期需特别注意保持苗床和空气湿度,一般需全封闭管理一周左右,再半封闭一周左右,根据天气情况在25天左右可逐步通风,除去覆盖物。在春秋季节移栽时,需遮荫三周左右,冬季遮荫二周左右即可。同时应注意控制苗床温度在15℃-30℃之间才利于成活,如环境温度超过35℃,则不宜移栽。一般过渡移栽50天后,小苗就可上盆移栽,春季就可移入大田。

大田移栽

大田移栽的时机应根据小苗生长情况和天气情况确定。一般小苗长至5cm以上移栽就可以保证95%以上成活率,如在10cm以上移栽则效果更好。大田移栽后期管理与其他方法繁殖的小苗一样操作即可。

杉木组培苗的移植技术


1、移植圃地选择:

1.1圃地选择:移植圃地应选择交通方便、背风、日照较短、水源充足洁净,排水良好,以阴坡、半阴坡为好。

1.2圃地准备清理:应提前清除圃地内及四周杂草及废弃物,集中烧毁,装袋前应先施150kg/667m2或用5%福尔马林或用0.5%高锰酸钾进行圃地病菌防治。

2、基质配制及装袋:基质宜选择有良好的保水、保肥性能,利于排水、透气,适于苗木生长的酸碱度(pH4.5~6.5)不能带有病菌。~般选择红心土或黄心土。基质配制,可按红心土加5kg/m3钙镁磷。1.0m,走道宽0.40.5m规格摆放好,营养袋规格为8cm11cm。移植前1-2d用5%0高锰酸钾进行基质消毒,并淋水至基质湿润。

3、移栽过程:组培苗在长到23cm高时可出瓶移栽。将杉木瓶苗取出,经消毒后,置于清水中漂洗,洗去根部的培养基,此过程一定要小心,不要碰断幼嫩植株,洗净后即可栽入容器中。

3.1苗木移栽前处理:把待移植的瓶苗取出放入装有清水的大盆中,然后把苗基(根)部的培养基漂洗干净。洗好的瓶苗,应根据是否生根分别整齐地排放在带有湿毛巾的塑料筛中,并做好保湿工作,以免苗木失水受伤。无根苗愈伤组织大于0.4cm,或愈伤组织发黑、坏死的应对愈伤组织进行部分切除处理;愈伤组织较小无发黑、坏死的不必切除。移植前应把装有苗木的塑料筛放入0.5%o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12min,对瓶苗进行消毒处理,消毒后应用清水漂洗。消毒处理后的有根苗可以直接移栽,无根苗应先用生根剂处理后再移栽,把装有无根苗的塑料筛放人ABT1号100mg/kg溶液中浸泡1~2min即可。

3.2杉木组培苗移植:瓶苗移植时,应根据苗木大小、优劣、根系情况进行分级分别移栽,以便今后管理,移植时营养基质应保持湿润且疏松。移栽时应根据苗木长短适当深栽,移栽深度为12cm左右,因为适当深栽,可以减少萌蘖。移植前应做好准备工作,移植人员应相对集中,并用喷雾器及时对移植好的苗木喷雾保湿,以免苗木失水萎蔫,影响苗木移植成活率,移苗好选择在早、晚或阴天进行。气温高、光照强的天气应做好遮阴工作。瓶苗移植后,应即时浇上0.1%多菌灵溶液作为定根水,并盖上薄膜及70%黑色遮阳网。

4、杉木组培苗苗期管理:

4.1水分:刚移植的组培苗对水分较为敏感,因此,应保持苗床营养袋基质湿润,还未生根、成活前,拱棚内空气湿度应保持在75%~85%。

4.2温度:温度不仅影响试管苗移植后生长速度,还影响杉木组培苗移栽生根率、成活率。温度过低时无根苗生根时间较长,苗木生长速度慢;温度过高时,容易引起未成活(特别是未生根)的苗木枯死。因此,苗圃的温度应保持在1835℃范围内。遇到连续低温气候,应加盖塑料薄膜保温,并适当延长薄膜覆盖时间,以保证苗木生长所需温度,温度高于35℃时应及时降温,特别是苗木未生根前。

4.3光照:杉木组培容器育苗应多在遮阴条件下进行,一般要采用散射光,避免阳光直射而造成伤苗,可用70%黑色遮阳网,挡住直射光,有利于提高移植苗生根、生长。成活后随着生长逐渐增加光照,到了生长后期要全光照、以促进苗木的木质化程度,提高苗木造林成活率。

4.4肥分管理:肥分管理应遵循先稀后浓、薄施勤施的原则,苗木生根前(或成活前)每10d可结合喷杀菌剂进行根外追肥1次,生根后根据苗的长势每15d施肥1次。苗木封顶时施无N高K柿(0N:1P:1K)、尿素一般不超0.5%、复合肥0.1%-1%,过钙1%-3%,营养液0.1-1%,高乐0.1%-0.3%。

喷肥或施肥应选择傍晚进行,施尿素或复合肥、二铵后应即时用清水把残留在叶片中上的肥分洗净,以免引起肥害。

4.5荀期病虫防治:杉木组培苗苗期虫害较少,主要为杉梢小卷蛾、黑翅士白蚁等;杉木组培苗苗期抗性相对较弱,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易受到一些病原菌的侵染,易发生主要病害为:猝倒病、赤枯病、炭疽病、生理性黄化病、细菌性叶枯病等。技术人员应经常巡视苗床,并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做到早发现、早防治。并用多菌灵1000倍、托布津8001000倍、可杀得9001100倍、敌克松500倍、百菌清800百倍、1%波尔液、硫酸亚铁等,进行交替喷雾或淋施防治。连续阴雨天气,应注意通风透气。

5、小结:杉木瓶苗移栽时要选择疏松透气的栽培基质、滤水的栽培容器,栽前基质要消毒。小苗栽下后要经常喷水。⒐病虫害防治也不能忽视。只有掌握好小苗管理的各个技术环节,才能使瓶苗移栽后顺利度过缓苗期,恢复生长,长成健壮的成品苗。

勋章菊繁殖组培技术


【繁殖方法】常用播种、分株、扦插、插芽和组培繁殖。

1、播种繁殖:4月春播或9月秋播,少量可盆播,每克种子560-580粒,每平方米苗床播种量15克左右。撒播,种子上面覆盖细土0.8厘米左右。发芽适温16-18℃,播后14-30天发芽。苗具1对真叶时移4厘米种苗盘。或开沟按8厘米的株行距栽下种苗。苗期控制气温15~25℃,土壤水分控制适中,要充分见光。定植前5~7天降温,加大通风,适度控水炼苗。无霜后定植露地。有些地区种子有自播繁衍能力。

2、分株繁殖:在3-4月茎叶生长前,将越冬的母株挖出,盆栽的将母株从花盆倒出,用刀自株丛的根颈部纵向切开,但每一分株必须带芽头和根系,可直接盆栽。

3、扦插繁殖:常在春、秋季进行,室内栽培全年均可进行,露地栽培的在春、秋凉爽季节进行扦插。剪取带茎节的芽,留顶端2片叶,如叶片过大,还可剪去1/2,以减少叶面水分蒸发。插入沙床,室温20-24℃和保持较高的空气湿度,插后20-25天生根。若用0.1%吲哚丁酸处理1-2秒,生根更快。

4、插芽:是将每一芽插于排水良好的基质中。切芽时会流出乳液,要充分洗净,使之吸水后再行扦插,很易发根。发根后与分株相同,先用小苗育苗后,再于翌春定植。生根后移入直径8厘米的容器中栽培。

5、组培繁殖:外植体常用茎尖和花蕾。茎尖经消毒后接种在添加6-苄氨基腺嘌呤1~3毫克/升和萘乙酸0.2毫克/升的MS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和分化芽。再转移到添加萘乙酸1毫克/升的MS培养基上,培养30~40天,幼苗生根形成完整小植株。

【栽培管理】其性喜温暖、湿润、向阳环境,适生温度为15℃至30℃,宜于疏松、肥沃、沙壤土中生长。

露地栽种可在早春进行,宜用园土、腐叶土按1:1混合,加磷肥作基肥种植。施肥整地后,做成0.50~0.53米宽的垄或1米宽的畦,每垄栽1行,每畦栽2行,株距33~40厘米,栽时浇--水。及时除草松土,大面积垄作的应铲趟几遍,保持土壤疏松和无杂草。

栽植地点应选择稍高燥的光照充足的地方,并且要适当控制浇水量。每半月施稀薄液肥一次,例如豆饼、麻酱渣、鸡粪干或少量施用复合化肥均可。施肥后要立即浇水,以免肥料烧伤根系,影响植株健壮生长。花现蕾时增施磷、钾肥,可使花色鲜艳。勋章花常用8-12厘米盆。幼苗3-4片叶时可从4厘米育苗盘内取出定植于12厘米盆。盆栽土壤以肥沃而富含有机质之轻松壤土为好。幼苗须防寒,将盆株移至温暖处。施肥以饼肥为好,亦可施颗粒肥,每月一次。保持盆土湿润和充足阳光,勋章花可开花不断。如不留种,花谢后要及时剪除,这样可减少营养消耗,促使形成更多花蕾开花。

冬季放室内栽培仍可继续开花。因株型紧凑,不用摘心。种子成熟后及时采收,种子量较少。勋章菊耐低温,不怕霜,但不能忍耐长时间冰冻,较温暖地区冬季来临前需覆盖越冬,北方寒冷地区不能露地越冬。

常见有叶斑病危害,可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洒。虫害有红蜘蛛和蚜虫危害,蚜虫用2.5%鱼藤精乳油1000倍液喷杀,红蜘蛛用40%氧化乐果乳油1500倍液喷杀。

景天的组培快繁技术


景天,俗称八宝、胡豆莲、佛指甲、景天菜,为景天科景天属多年生肉质草本植物,集药用、菜用于一身。全草入药,具清热凉血、润肺止咳之功效。主治血崩、痨咳、咽喉炎、鸡眼、体弱等症。食用部位为其嫩茎叶,可拌食、炒食、汤食等,味道鲜美,长期食用有轻身明目和防止癌细胞产生的作用。景天叶片肉质,绿色中透着粉白色,夏秋季开放白色或粉红色小花,可在庭院中作地被栽植,或作花坛镶边;也可盆栽作观叶植物置于室内,让人觉得生机盎然。目前景天的繁殖方法以扦插为主,繁殖系数小,繁殖速度慢。用组织培养法繁殖可不受季节限制,加快繁殖速度,提供大量优质种苗进行规模化种植,一方面可增加蔬菜新品种,增添食品的营养源,以适应不同层次消费者对蔬菜的需求;另一方面也为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野生植物资源开辟了一条新途径。现将景天的组培快繁技术总结如下。

1、外植体的获得:从盆栽的生长旺盛、无病虫害的景天植株上切取带腋芽的幼嫩茎段,剪去多余叶片后,先在洗衣粉液中漂洗5分钟,再在自来水下冲洗30分钟。然后在超净工作台上用75%酒精消毒30秒,0.1%升汞溶液表面消毒10~12分钟,最后用无菌水漂洗4~5次。放在无菌滤纸上吸干水分,接种于经高压灭菌(121℃、15~20分钟)的初代培养基上。并置于培养室中培养,培养温度232℃,光照时间12小时/天,光照强度1500~2000lx。

2、初代培养外植体:在初代培养基(MS+3%蔗糖+0.8%琼脂,pH调至5.8)上培养7~10天,腋芽开始萌动、生长,40天后芽长1.5~2cm。此时需及时转接进行继代培养,否则,超过45天后芽逐渐枯死。

3、继代培养:将长1.5~2cm的无菌芽从诱导成功的原茎段上切下,接种到继代增殖培养基(MS+6-BA0~0.1mg/L+NAA0~0.02mg/L)上。经过40~50天的培养,从芽的基部可形成3~5个2~3cm高的丛生状不定芽。然后将丛生芽切成1cm的小段(需带1个节),转移至相同成分的新鲜培养基上继代培养,发现在含NAA0.02mg/L的培养基中,随着6-BA浓度的提高(0、0.05、0.1mg/L),芽的发生率显著增加,分别为30%、258%、382%。继代周期40~50天。

4、组培苗的移植和田间管理:由于景天在分化与继代培养基中培养8~10天即开始生根,15天生根率可达100%,因此可省去生根培养阶段。当培养至40小时左右时,试管苗基部长出3~6条长2~3cm的白根,伴随形成较多的支细根。移植前,将培养40~50天、高4~5cm、具有3~6条根的试管苗置于自然条件下炼苗3天,取出生根小苗,仔细洗去根上附着的培养基,移植至大棚肥沃园土中,移植密度55cm。因景天组培苗较为脆嫩,移植时要轻拿轻放,以免损伤茎叶。移植后及时浇透水,注意遮荫,空气湿度保持在80%左右。7天后,移植成活率可达95%以上。景天组培苗移植成活1月左右,长出新的根、茎、叶时,需进行第2次移植,移植密度2020cm。移植时宜摘掉顶芽,以促分枝发生。在早春、晚秋和冬季需利用塑料大棚等保护设施栽培,以达到野菜四季生产,周年供应的目的。由于景天以取食嫩茎叶为主,生长期中应根据植株长势适时适量追肥,如追施0.1%~0.3%的速效性氮肥(如尿素)或喷施清粪水。此外,及时灌溉,中耕除草,防治病虫等常规管理也不容忽视。当景天植株长至15cm左右时即可进行第1次采摘,以后每隔30天左右可采摘1次。在保护地栽培条件下,年采摘7~8次,667平方米年均产量可达到4000kg左右。

火龙果组培苗的移栽技术


火龙果组培苗的移栽是火龙果组培快繁技术中一个重要的技术环节,它关系到火龙果组培苗成活率的高低,因而也直接影响到火龙果工厂化育苗的经济效益。我们通过多次试验研究摸索出影响火龙果组培苗移栽成活率的主要因素(苗木品质、湿度、温度等),总结出提高火龙果组培苗移栽成活率的技术方法。现介绍如下:

1炼苗

1.1培育壮苗对进入生根阶段的增殖苗适当加大生根培养基的用量,为生根苗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适当降低其培养基中细胞分裂素的浓度,以减少火龙果组培苗体内细胞分裂素的积累,利于以后根原基的诱导及根系生长。在生根培养基中加入0.1mg/I的PP333(多效唑),与生根培养基中的生长素IBA、NAA相互作用诱导根原基的形成及根系的生长,有利于壮苗的培育。选择适宜的移栽时间,当组培苗肉质茎长到3~4cm长,有3~5条2~5cm的侧根时,应及时地进行移栽。根系太长,在移栽过程中极易断,不利于成活。更多绿色尽在植物59网

1.2炼苗驯化在培养架上,将培养瓶的瓶盖拧开后在瓶中加入少量的无菌水(以整个培养基表面湿润为度)然后仍将瓶盖盖上,1天后才将瓶盖拿掉。以防骤然开瓶后,瓶中的湿度急剧下降,造成组培苗急剧失水而萎焉,影响成活率。然后将瓶苗拿到室外,在散射光、温度保持在25℃左右的环境条件下进行炼苗驯化。在培养基不出现感染的前提下,尽可能延长炼苗驯化的时间,一般需2~3天后方可进行移栽。

2移栽

2.1移栽容器及基质的选择火龙果为单茎植物且体积较小,因而可选择128穴的穴盘做为移栽容器。穴盘移栽的优点在于使每株组培苗有相对独立的空间,病害发生时,不会快速地蔓延,而致使整盘苗感病。火龙果的根系为肉质根,受水浸易烂根,因而基质选用珍珠岩+园土+河沙(配比为1∶1∶2),既疏松透气又有一定的保水保肥能力,适合火龙果根系的生长。基质在使用前应进行消毒,如少量可置于消毒锅中,在121℃的条件下,消毒20分钟,可彻底杀灭各类病菌,可达到非常满意的效果;如大量的基质,可用1%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然后再用清水冲洗,晾干后使用,也可达到较满意的效果。

2.2移栽将驯化后的火龙果组培苗取出,在清水中洗净根系上的琼脂,以免栽植后琼脂发霉,造成幼苗腐烂(此过程要小心,切勿将根系弄断)。然后泡浸在75%百菌清600倍液中消毒10分钟,捞起后整齐排放于医用瓷盘中,在其表面覆盖一层湿纱布,进行保湿,置于阴凉处存放一天后,再栽植在湿润(以手握不滴水为度)的基质之上。移植后如觉得基质过干,可用喷雾器加水进行喷雾,进行增湿,注意不要浇水,否则极易烂根。

3组培苗的养护管理

3.1光照和温度前期要适度遮荫,以减弱组培苗的蒸腾作用,然后逐步增加光照(以散射光为主),加强组培苗的光合作用,提高自养能力。温度控制在20~25℃之间为宜,温度太高则病菌繁殖过快易造成植株感病,且蒸腾作用加强,易造成失水而萎焉,不利于组培苗生长;温度过低则植株生长减弱或停滞,造成缓苗期过长而降低成活率。

3.2湿度移栽后置于相对湿度保持在75~85%的环境(大棚、小拱棚)中培养,每隔2天左右观察基质湿度情况,如太干可用喷雾器加水进行喷雾增湿,切忌用水进行浇灌,否则极易造成烂根,造成组培苗死亡。移栽1周后可逐步揭膜以降低相对湿度,逐步降至环境湿度(此过程以不出现萎焉为度),如出现轻度萎焉(茎体变软,且轻度垂头),应及时盖膜并喷水,进行保湿、增湿。

3.3药剂和肥料使用组培苗的移栽是从无菌异养的环境向有菌自养的环境转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易感染病菌而死亡。因而在整个移栽期中要注意做好杀菌工作,轮换使用各种杀菌剂进行杀菌,如50%多菌灵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等,一般每周轮换使用一种杀菌剂。幼苗移栽1周后就可以开始施肥,可用0.2%的磷酸二氢钾或1000倍液的植物动力2003进行喷雾,加快火龙果组培苗的生长。当幼苗长到7~8cm高、茎色浓绿、长势健旺时就可以移入苗圃假植。

观音莲组培苗移植管理技术


观音莲又名黑叶芋,为天南星科观音莲属(Alocasia)植物,是一种高档次、风格独特的室内观叶植物。目前,观音莲在国际观叶植物市场上很受欢迎,在高档次的室内庭园设计和水景设计中,观音莲的应用比较广泛。

1生物学特性与主要品种

1.1生活习性观音莲性喜高温、高湿的生态环境,生长适温20~30℃左右,喜半阴。适于栽植在疏松、排水通气良好的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中,生长季节要求土壤和空气有较大的湿度。冬季室温应保持在15~18℃,温度在15℃以下,生长停止,进入休眠。休眠期间应控制水分,停止施肥。

1.2形态特征本属植物约有60~70种,原产亚洲热带和美洲。多数叶体巨大、特殊。茎短、粗壮,肉质,具有地下茎。单叶箭形、戟形、心形或卵形,较革质,长25~40cm、宽10~20cm,先端尖锐;叶柄长,浅绿色,叶缘有5~7个大型齿状缺刻,主脉三叉状,侧脉直达缺刻。叶浓绿色,富有金属光泽,地下部具有肉质块茎,并容易分蘖形成丛生植株,株高30~50cm。

1.3主要品种观音莲属在国内组培快繁并流行的品种有:

美叶芋(A.sanderiana),又称美叶观音莲。叶长箭形,银绿色叶面有光泽,具有灰白色叶脉,主侧脉突出明显。

楼氏海芋(A.Iowii)叶形大,阔心脏形,叶面淡棕绿色,叶脉灰绿色。

大叶观音莲(A.longiloba),叶箭形,叶长30~50cm,叶柄细长挺立,叶面墨绿色,叶脉银灰绿色。

莫特方坦观音莲(A.mortefontanensis),叶长50cm,长箭形,淡蓝绿色,具银、绿脉纹。

沃森观音莲(A.watsoniano),叶形大、皱褶、革质,叶蓝绿色,具银、白脉纹,叶背紫色。

科氏观音莲(A.koahdsii),叶箭叶形,淡绿色,具银白色脉纹。

海芋(A.nacrirrguzo)叶片大而薄,盾形,叶柄长,深绿色。

斑叶海芋(A.macrorrhizavar.variegata),叶片浓绿色,具乳白色和浅绿色斑块。

龟甲观音莲(C.cupreo),又名大花叶芋,叶心脏形,中肋和羽状侧脉为深绿色,明显下凹,叶背紫色。另外,还有番芋(A.cucullata)、香观音莲(A.jodora)、灰色观音莲(A.plumdea)。

2组培苗的移植技术流程

2.1组培苗清洗目的是洗净培养基,去除老叶、烂叶及黄叶,提高成活率。

取一容量50~100L容器(四方形塑料桶),盛2/3的水。取出整杯的组培苗,用双手轻拿根茎部在水中来回摇晃,至培养基散开脱落,用双手将其分开,以团块为单位,注意保持团块完整;或先在水中以团块为单位将其分开,用手轻轻地搓洗根茎部的培养基,注意不要伤苗。剪去老组织、烂叶、黄叶、病叶等,每清洗完1杯苗,放入干净的筐内,以茎部为准放齐。

附团块标准:株高4~8cm(从基部到叶柄顶端),有1片叶,植株粗度3mm以上,若叶片数多于1片,则粗度不计,无黄叶,基部愈伤组织块直径1.5cm,有根,无徒长,矮生观音莲株高3.5~6cm。

2.2剔除变异苗遇上变异苗时将其挑出,另种(并用标签注明变异苗)。变异苗是指与该品种特性显著差异的苗,如颜色、叶形。

《红桎木栽培组培的好处和技术要点》由植物养护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植物养护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栽培与养护要点”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