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养护汇集了海量植物养护知识,植物的养护技巧,这些您知道吗?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养护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小编向您推荐《农业害虫的冬季防治》,希望您喜欢!

冬季大部分农业害虫都进入越冬时期,抓住这一环节,进行除治,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玉米螟:大部分以幼虫在玉米秆和棉秆枯铃上越冬,以夏玉米秸秆上最多。冬天烧柴,可先把这些烧掉。未烧掉的可用来搞沼气、沤肥、粉碎做牲畜饲料,最好不做篱笆用。

(2)粟灰螟:98%的粟灰螟在谷茬中越冬,冬季把谷茬烧光,能大大降低明年虫源基数,或利用冬闲将埋在土中的谷茬翻到地表,也可冻死大部分虫源。

(3)麦蚜:多集中在小麦根际越冬,冬灌可增加麦蚜死亡率,同时也有利于小麦越冬。另外,来春小麦分蘖期和拔节期先进行碾、压,然后浇水,也能收到压低虫源的效果。

(4)棉铃虫:以蛹在棉花地3-5cm深处越冬。冬季耕翻,把蛹翻到地表冻死。浇水冬灌,也能把蛹冻死。

(5)棉红铃虫:多在棉花籽棉里越冬。籽棉入仓后,虫子爬出潜伏在仓库。可在进仓前晒花,让幼虫在晒场上爬出,让禽鸟啄食。也可采取集中收花、轧花,籽棉不进暖房,利用冬季低温进行冷冻防治。

(6)棉红蜘蛛:常群集于向阳处的枯叶内、杂草根际及土块、树皮缝隙内,以成虫越冬。可以铲除田边杂草,打烂土块,将枯叶沤肥、树干涂抹波尔多液。

(7)棉蚜:在棉花茎上以卵越冬的,来年春天几乎全部不能成活。大部分在花椒、石榴、木槿、木芙蓉树的枝干缝隙或芽腋处产卵越冬,因躲藏隐密,不易除治。春三月将孵化成幼虫,繁殖二、三代,然后飞到棉田中去。因此,可在三月中旬左右,用溴氰菊脂喷雾或用氧化乐果点涂树枝。

编辑推荐

林木害虫防治要点?


林木发生害虫我们常常能够看到林保的工作人员在林木上画画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是在是在用毒笔进行对林木的害虫防治工作呢?还有哪些林木防治方法呢?各有什么特点?

经许多林场试验证明,用毒绳、毒浆和毒笔防治松毛虫等林木害虫效果显著。现将这三种方法介绍如下:

毒绳所需原料为药剂、抗雨剂和纸。药剂以溴氰菊酯为好;抗雨剂可用蓖麻油、柴油、机油等;纸须有一定吸附、吸湿能力,且要搓成直径为1-2毫米的纸绳。配制时,将药剂和抗雨剂按1.2-1.5∶1的比例混合后,把纸绳置于混合药液中浸泡24小时,浸透后晾干。使用时,在选定的树干部位用浸过药液的纸绳捆两道闭合环,环距3-5厘米。当害虫接触农药时即被杀死。

毒浆原料以药剂、载体、抗雨剂和水组成。药剂可用除虫菊酯类杀虫剂,载体用石膏粉,抗雨剂选用豆粉,水以中性为好。先将药剂加水配成125倍药液,再按药液、石膏粉、豆粉4∶1∶0.05的比例配好拌匀呈糊状。清理好树枝叶后,在害虫栖息场所或树干涂上药液,药道宽2厘米,害虫接触毒浆时即被毒死。

毒笔它是用除虫菊酯类农药按比例加入滑石粉、石膏粉等原料制作的。在春季松毛虫等害虫即将上树危害、秋季即将下树越冬的时候,用毒笔在离树干基部0.5-1.3米树皮较光滑处,围绕树干画两道闭合圈,两圈间距5-10厘米,害虫上下树爬过毒笔药圈时即会中毒死亡。使用毒笔,每人每天可给2.5-3.5亩林木涂药。

如何防治速生杨食叶害虫


1、人工物理防治:越冬(越夏)时,人工收集地下落叶或翻耕土壤中的害虫蛹,以削减虫口基数,成虫羽化盛期运用杀虫剂、黑光灯诱杀等办法,下降下一代的虫口密度。依据大多数品种初龄幼虫群集虫苞的特点,安排人力摘除虫苞和卵块,杀死大量幼虫。也可利用幼虫受惊吓后吐丝下垂的习性,经过轰动树干捕杀下落的幼虫。

2、生物防治:在幼虫3龄前期喷施BT和病毒等防治。地上喷雾,树高在12米以下中幼龄林,BT用药量200亿国际单位/亩,或阿维菌素用药量6000-8000倍。也选用1%阿维油烟剂进行防治。卵期开释赤眼蜂也是较好的防治办法。害虫产卵前期,每平方公里设50个放蜂点,放蜂量25-150万头/公顷。

3、仿生等药剂防治:关于小龄幼虫,可选用20%灭幼脲Ⅲ号25/亩,或1.2%烟碱乳油1000-2000倍喷雾防治。也可选用打孔注药防治,利用打孔注药剂在树胸径处不同方向打3-4个孔,运用20%吡虫啉(康福多)可溶性液剂稀释20-50倍或5%吡虫啉乳油稀释10倍进行防治。也可选用0.5%吡虫啉水剂直接打孔防治。用药量均为10厘米胸径4-6毫米。注药后注意封好注药口。

4、毒环和毒绳防治:关于春尺蠖等成虫需爬行上树产卵的害虫,可在成虫羽化前于树干基部和胸高处各涂1个宽10厘米以上的药环,药剂为1%阿维菌素1份加机油20份,隔绝成虫上树产卵。有上下树干和越冬后上树习性的害虫,可选用将药剂在树干涂环或绑扎毒绳的办法防治。在幼虫上树前,用1∶20的阿维菌素机油,在树干上涂3-5厘米宽的闭合环或2.5%溴氰菊酯与废柴油1∶10混合,浸泡包装用纸绳制成毒绳,在树胸径处绑缚2周。

甘蔗害虫有哪些,怎么防治?


【常见问题】甘蔗害虫有哪些?如何有效防治?

【专家解答】

1、甘蔗根部害虫:即地下害虫,主要有金针虫、蝼蛄、金龟子、白蚁、蟋蟀等。

防治方法如下:

方法一、在播种时基肥每亩混合3.6%杀虫双颗粒剂施用,或5%丁硫克百威,或5%动力等颗粒剂3-4公斤,以消灭已经在地里活动的害虫。

方法二、当田间虫口密度即蔗株危害率在2%以上时,要结合中耕培土及时用药,一般每亩用2.5%的敌杀死2000倍液,或用90%敌百虫800-1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或50%二嗪农乳油1000-1500倍液60公斤交替喷雾。

2、甘蔗叶面害虫:主要为刺吸式害虫,有绵蚜、黄蚜、蓟马、蔗飞虱、蔗叶蟑、粉蚧、蝽蟓、螨类等。

防治方法:叶面害虫发生初期,一般每亩可用10%吡虫啉,或40%乐斯本或80%敌敌畏1000-2000倍液60千克喷杀。绵蚜、黄蚜的第1次防治在6月下旬至7月中旬,第2次防治在8月中旬至9月上旬。蓟马、蔗飞虱、蔗叶蟑、粉蚧、蝽蟓等害虫,应根据虫口发生为害情况确定用药时机。

3、甘蔗茎部害虫:主要为钻蛀性害虫,有二点螟、条螟、大螟、黄螟、白螟、台湾稻螟等。

防治方法如下:

方法一、根据螟虫田间虫口发生密度,结合在中耕培土用药,一般每亩用3.6%杀虫双颗粒剂,或5%丁硫克百威,或5%动力等颗粒剂3-4千克集中撒于蔸部。

方法二、抓住在蚁螟期每亩用90%敌百虫结晶体500倍液,或80%敌敌畏800-1000倍液60千克喷施心叶,特别是条螟为害时,若心叶表现出花叶圈的特点,可及时用药集中喷杀。

【小编点评】甘蔗在生长过程中,主要害虫有根部害虫、叶面害虫和茎部害虫三大类,第一农经小编为您介绍了这三种害虫的危害和它们的防治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资料的,可以关注第一农经种植技术频道和植物病虫害频道。

果树“注入法”防治害虫技术


果树在防治虫害的时候经常会采用的方法就是注入法,那么注入法有什么可取之处呢?是如何达到防治效果的呢?注射时需要注意什么呢?防治害虫效果如何呢?

选用内吸性杀虫剂,用针筒或滴管将药液注入树皮内的韧皮部,通过传导,将药液分布于树体,以控制一些刺吸式口器的害虫。这种方法防效高,施用简便,药效持久,不受地形、树体高度和气候条件的限制,对天敌影响小,不受水源影响。具体措施如下:选择农药选用内吸性强的农药。

目前治虫效果好的内吸性农药有:40%氧化乐果、40%乐果、25%杀虫双水剂、25%杀虫脒水剂等。

注入时期从春季果树树液开始流动至秋季果树进入休眠期前的一段时间均可,4-8月为最佳时期。

注射药量按树体的大小而定。树高2.5米、冠径2.3米、干粗9-13厘米的树,每株注射原液1.5-2.5毫升;幼树注射1-1.5毫升;成年大树可适量增加,以3-5毫升为宜。

注入方法用钻在树干离地面20厘米处,向下倾斜45度左右,四周打3-5个孔,后用滴管或注射器将药液缓缓注入即可。

治虫效果注药后3-4天害虫即大量死亡,6-7天全部死亡。打孔伤口两个月左右可愈合。

注意事项注意人畜安全,夏季高温季节应将原液稀释3-6倍,分次注射;氧化乐果对蜜蜂毒性较强,花期不宜使用;在采果前40天不用药,以防污染水果。

平菇常见害虫的发生与防治


近年来,随着平菇栽培面积的扩大和栽培年限的增长,害虫的为害日益普遍,且呈发生早、快的趋势、严重时片菇无收。由于平菇对农药较为敏感,易产生药害,当虫害发生后用药,很难达到除虫保菇的效果。因此,识别各种害虫的为害特点,减少侵染源,是避免和减少虫害发生的有效措施。

一、害虫种类

1、眼菌纹。又叫尖眼菌蚊,俗称小黑蚊子、小苍蝇、白蛆(指幼虫)。属双翅目、蚊类昆虫。成虫体长2-3mm,褐色或灰褐色。体长具毛,有一对膜质前翅和一对特化为平衡棒的后翅。复眼发达,顶部尖,在头顶延伸并左右相接,形成眼桥。触角丝状,16节、雌虫腹末尖细,雄虫腹末有一对铗状抱握器。幼虫白色透明或乳白色,初孵化的幼虫长0.75mm,宽0.1mm,后期5.5mm,宽0.5mm,共12节,无足,头黑色,骨质化,咀嚼式口器发达。

成虫活泼善飞,有趋光性,喜腐殖质,常集居在不洁之处(如菇根、弱菇、烂菇及垃圾处)交尾、产卵。幼虫喜群居于培养料中活动取食,为害菌丝、原基及幼菇,适宜取食衰老状态的菌丝。此时,若喷水过多,更有利于幼虫生长发育,在短期内为害成灾,故经秋冬季部分出菇,春季再出菇的菇棚受害重,轻者影响产量,重则造成绝收。

2、瘿蚊。别名菇蚋,幼虫称菌蛆。双翅目蚊类害虫。成虫虫体较弱小,长1-2mm左右,淡黄或桔红色。头小、复眼大。触角念珠状,11节,节上有明显的毛,雄虫触角比雌虫长。前翅膜质透明有毛,翅脉有3条纵脉和1条横脉,后翅退化为平衡棒。3对足相似。雌虫腹末尖细,雄虫腹末有一对铗状抱握器。幼虫体小,长2mm左右,初期乳白色,后呈桔黄或桔红色,长条或纺锺形、头部不发达,有1对短触角,体分13节,表皮透明无足。中胸腹板上有突出的叉状剑骨片,这是瘿蚊幼虫的主要特征。

成虫不善飞行,有群聚性,趋光性强,在菇床原料或堆场中产卵。瘿蚊主要以幼虫为害。幼虫喜潮湿,可在水中生活。发菌期幼虫在料中为害;出菇期在料面、幼蕾及菇柄上为害;菇蕾受害发黄,萎蔫而死。成熟菇体受害后,大量幼虫聚集于菇柄及菇背面,严重时料面呈现一层桔红色粉状物质,影响平菇的商品性和产量。由于其主要是幼体生殖,繁殖周期短,短期内可大发生。

3、蚤蝇。属双翅目昆虫。成虫体长或微小,淡褐至黑色。触角短,有3节,芒状。幼虫透明至乳白色,头尖,不骨质化,腹末钝。

菇房通风不良,湿度过大,死菇烂菇不及时处理,常造成蚤蝇成虫产卵,繁殖为害。幼虫行动迅速,从菇蕾基部侵入,咬食柔嫩组织使菇体组织变成松散的海绵状,最后整个菇蕾全部咬空。覆土层湿度越大,发生越严重。

4、跳虫。又名烟灰虫,属弹尾目昆虫,跳虫是无翅的低等小昆虫,体长1-2mm,若、成虫蓝紫色,体有散生的灰白色小斑,有毛和蜡粉,能在水上活动、头部生有粗短的触须。足3对,粗大,第4腹节上有一对弹器。幼虫颜色较白,体形和成虫相似,休眠后脱皮,色泽逐渐转暗。大多腐食性,有些取食平菇子实体,钻进菇柄和菇盖中取食,造成孔洞,降低商品价值。当平菇跳虫大发生后,大量跳虫云集于菌柄与菌盖交界处,侵害菌褶,使之出现红褐色斑点,一旦受惊,跳虫将从菇床上跳离,躲入潮湿阴暗的角落以致成坨。跳虫还会携带病原菌及病毒。

5、害螨。属蛛形纲、蜱螨目。体微小,有8足,像蜘蛛。为害平菇的害螨主要是蒲螨和粉螨。

⑴蒲螨。体微小,长圆至椭圆,淡褐色,体壁毛短,行动缓慢,喜群体生活,侵食菌丝、幼蕾及子实体。在发菌与出菇期和高湿条件下繁殖很快,繁殖到一定程度,成群迁移到菌床表面的覆土上,像一层土黄色的粉状物,如不抓紧防治,短短几天之内会毁灭整个菇房,把菌丝吃光,造成绝收。

⑵粉螨。体形比蒲螨大、圆形、白色,体壁有若干长毛,单个行动,食菌丝,腐生。菌床大发生时可使菌丝衰退,但不造成绝收。

二、防治方法

防治平菇害虫要以预防为主,以治为辅,综合防治。

1、搞好菇场环境卫生。菇房周围的畜禽棚舍、粪肥、谷物仓库、杂草、废料、污水沟等,都是害虫主要的栖息和滋生场所,每年春天是各种害虫的复苏时期,菇房内外要保持清洁的环境,及时清理废料、污水、碎石。无论新旧菇房用前最好用甲醛加高锰酸钾熏蒸,出菇期在菇房内挂药棉。以达到防虫效果。

2、安装防虫设备。菇房安装60目的纱门和纱窗,既利通风透光,又可阻止害虫进入。

3、防止基质带虫。栽培平菇的原料或多或少带有害虫,一般选用当年新鲜无霉变的原料,使用前进行灭虫处理,如暴晒、药剂拌料等。对害虫较多的原料,还可短期发酵,一般堆积5-7天,翻堆2次,料温控制在60℃左右,可杀死料中的虫和卵。经上述处理的料可以减轻发菌期至产菇初期的害虫危害。

4、避免菌种带虫。禁用带有虫体的子实体制种,要用熟料作基质生产菌种。

5、利用灯光诱杀成虫。菇房内装灯泡或灯管,下面放水盆,滴入废机油、蝇、蚊等害虫会趋光而来,沾粘而死。有条件的可安装黑光灯诱杀效果更好。

6、糖醋液治虫。对眼菌纹,瘿蚊等趋光性害虫,可用3份糖、4份醋、1份白酒、1份敌敌畏和91份水混匀,再用布或棉球浸药,取出拧干盖于料面,害虫爬上药布或药棉即被毒死。用蜂蜜1份、水10份和90%的敌百虫2份配匀,可诱杀跳虫。

7、管理要得当。在平菇栽培管理过程中,特别是害虫繁殖期间,防治措施要得当,否则也会导致害虫的入侵。其管理要点是:发菌期菌床覆膜要严密,通风换气时要注意防止害虫入侵;出菇期要严格控制水的一次性使用量,防止菌床积水;并要尽可能做到每批菇的成潮次采收,避免菇床裸露时间过长,以减少害虫在菌床上的产卵量;出菇期发现害虫,可喷25%的菊乐合酯2000倍液;采收后要及时清理菇床,严实覆盖。

茶叶的主要刺吸性害虫的防治


随着茶叶生产的发展,茶树害虫发生态势加重。据调查,目前危害茶树害虫有40多种,其中假眼小绿叶蝉、黑刺粉虱、茶蚜、茶橙瘿螨等刺吸性害虫成灾发生,严重影响茶叶的优质高产。该类害虫发生隐蔽,虫体小,世代重叠,繁殖速度快,无论是成虫和若虫均能吸取茶树汁液,阻碍茶树营养物质的正常输送,受害茶树光合效率降低,发芽密度下降,育芽能力差,萌芽迟,茶叶生长停止。黑刺粉虱和蚜虫还排泄蜜露,招致煤菌产生,诱发煤病,致使小虫成大灾,严重影响茶叶的产量和品质。因此,抓好茶树刺吸性害虫的防治是确保茶园优质高产的重要措施。

1、刺吸性害虫发生特点

1.1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vitis(Gothe)):茶假眼小绿叶蝉属同翅目,叶蝉科,成虫和若虫有明显超嫩性,多栖于嫩叶背面吸汁危害。若虫畏光,怕湿,阴雨天,露水未干不活动,晴天中午由蓬面转入蓬内,有分批孕卵产卵的习性,尤其越冬成虫产卵期可长达1个月之久,故世代重叠和虫态混杂现象严重。茶假眼小绿叶蝉在缙云县年平均发生9-10代,以成虫在茶树上或冬季作物及杂草上越冬。越冬成虫3月上中旬开始活动,3月下旬产卵,4月上旬第一代幼虫盛发,此后每15天至30天发生一代,直到11月中旬停止繁殖,世代重叠。在中低海拔茶区,该虫呈双峰型消长,全年以5月下旬至7月上旬的春夏茶季和8月下旬到10月上旬的秋茶季节,出现两次明显的虫口高峰,其中前次高峰虫量约为下一次高峰虫量的1.5倍。高海拔茶区由于生态环境好,生物群落稳定,虫口消长呈单峰型,且发生态势明显轻于低海拔茶园。

假眼小绿叶蝉的发生与气温、降雨量有很大关系。低海拔茶园冬无严寒,早春气温回升快,越冬虫口基数高,第1高峰来临早,全年有两个明显的发生为害高峰。如2000年春季回暖期早,第1代迁期在4月上中旬,主峰出现在6月中旬,造成二轮夏茶受害重。此外,茶园树冠蓬面大,芽叶稠密,长势郁闭,留叶较多,杂草丛生,都有利假眼小绿叶蝉的发生为害。

1.2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spiniferus(Quaintance)]:该虫是缙云县茶区发生范围较广的一种主要害虫,近年来由于茶园频繁地应用高浓度的菊脂类农药,杀伤了大量的害虫天敌,失去了对黑刺粉虱的控制,导致连年成灾发生。黑刺粉虱一年发生4代,以老熟幼虫在茶树叶背越冬,翌年3月化蛹,4月上中旬成虫羽化,第1代幼虫在4月下旬开始发生。第1-4代幼虫的盛发期分别在5月下旬、7月中旬、8月下旬和9月下旬至10月上旬。黑刺粉虱喜郁蔽的生态环境,在茶丛中下部叶片较多的成龄茶园,背风向阳洼地茶园有利该虫发生。茶蓬中的虫口分布以下部居多,上部较少。黑刺粉虱以幼虫刺吸茶树成老叶汁液危害,发生严重时茶芽停止萌发,树势衰弱,大量落叶,其排泄物还诱发煤污病,导致茶树蓬面一片黑色。

1.3茶橙瘿螨[AcophyUatheaeWatt)]:茶橙瘿螨以成螨和幼、若螨刺吸茶树汁液,被害叶失去光泽,呈淡黄色,叶正面主脉发红,叶背出现褐色锈斑,芽叶萎缩,芽梢停止生长。茶橙瘿螨一年发生20多代,各种螨态在茶树叶背越冬,世代重叠严重。在茶丛中几乎全部分布在中上部,其中以芽下第1~4片叶上居多。在缙云一般有2-3个明显的螨害高峰,分别出现在5月中下旬,6月下旬和8-10月,全年以夏、秋茶期为害最重。气温对茶橙瘿螨种群消长的影响相当明显,其生长最适气温在18-25℃,高温干旱及暴雨则抑制繁殖,造成种群数量下降;雨日多,雨量小,晴雨相间的气候有利该虫的生长和繁殖,1月分的降雨量及相对湿度影响春季螨害峰期的迟早及峰型。

1、4茶蚜[ToxopteraourantiiBoyer]:该虫能以无翅蚜及卵越冬,在平原茶园甚至没有明显的越冬现象。3-4月间开始出现为害,5月初即达到为害高峰,此后随着气温升高而虫口逐步下降,到9月下旬至10月中旬,虫口又逐步回升,秋高气爽的天气,出现第2个为害高峰。茶蚜趋嫩绿性强,聚集于新梢叶背和嫩茎上刺吸汁液,以芽下第一、二叶上的虫量最大。早春虫口以茶丛中下部嫩叶较多,春暖后逐步迁移到蓬面的芽叶上,炎夏季节虫量锐减,秋季又复在茶蓬嫩芽危害。茶蚜繁殖速率快,繁殖力强,在适宜条件下,短期内即可成灾发生,使茶芽萎缩、枯竭,受害茶叶制成干茶色暗、汤混浊、带腥味,严重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

2、防治对策

2.1加强农业栽培技术

2.1.1做好茶园健身栽培:对土质瘦薄,茶树长势弱的茶园,必须进行土壤改良,多施土杂肥,增施有机肥,配施磷钾肥,提高茶园肥力。对生长过密的茶园,做好台割更新,剪去病虫枝、细弱枝及徒长枝,使茶树通风透光,增强茶树抗逆力,抑制或减轻害虫为害。每年10月下旬进行全面深翻土,每亩施用菜饼肥80-150kg,全年追肥分春肥、夏肥、秋冬肥3次进行,在以尿素的基础上,按2:1:1的比例配施磷、钾肥。

2.1.2及时分批采摘:幼嫩芽叶是多种害虫特别是假眼小绿叶蝉卵、若虫、茶橙瘿螨、茶蚜等集中栖息处,适当增加采摘次数既能提高茶叶产量,同时又恶化了害虫的食料条件,可人为消灭大量害虫。

2.1.3清除杂草:杂草不但和茶树争夺养分,而且是害虫栖息场所。采用化学除草的办法清除杂草,可恶化害虫生境,减少虫源基数,除草剂可选用41%农达200ml/亩或20%克芜踪250ml/亩兑水50-60kg,在茶园定向喷雾。

2.2保护利用天敌,重视生物防治

茶叶害虫天敌种类多,据初步调查有捕食性蜘蛛20多种,捕食性昆虫25种,寄生蜂8种,寄生菌10多种。在自然条件下对刺吸性害虫种群数量有较好的控制作用。因此,应尽量减少茶园施药次数和农药用量,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生物及植物源农药,按防治指标在防治适期内用药,以保护和促进天敌的繁殖,充分发挥自然天敌的控制作用。

2.3科学合理使用农药

假眼小绿叶蝉夏茶期百叶虫量5-6头,秋茶期间百叶虫量10-12头;黑刺粉虱百叶虫量15-20头;茶橙瘿螨百叶虫量20头左右,螨叶率达50%-70%;茶蚜有蚜株率达10%左右,有蚜芽梢下第二叶平均虫口达15头以上的茶园,就需要用对口药剂进行防治。药剂可用:每亩用10%吡虫啉WPl5-25g,或50%辛硫磷EC75-100ml,或2.5%三氟氯氰菊脂ECl5-20ml,或25%扑虱灵WP25-30g,或40%乐果EC75~10ml,兑水50-75kg细喷雾,对假眼小绿叶蝉,黑刺粉虱、茶蚜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上述药剂安全间隔期相应为lO天、5天、6天、14天、lO天,对茶橙瘿螨每亩可用15%速螨酮EC25-30ml,或1.8%虫螨光EC20ml,或25%扑虱灵30g兑水50-75kg细喷雾。安全间隔期相应为14天、7天、14天。非采摘茶园和秋茶采摘结束后,可在初冬期间用0.3-0.5度波美石硫合剂,连同茶园附近的杂草,进行全面喷雾封园,每亩茶园喷药液50-75kg,对茶园刺吸性害虫防治效果显著,能有效控制越冬虫口数量,减轻翌年害虫发生。

《农业害虫的冬季防治》由植物养护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植物养护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养护与防治”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