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养护汇集了海量植物养护知识,植物的养护技巧,这些您知道吗?小编带你了解下植物养护的知识。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小编向您推荐《野牡丹的形态特征和栽培技术详解》,希望您喜欢!

野牡丹采用种子繁殖方式。春季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种,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野牡丹的形态特征和栽培技术详解。

野牡丹的形态特征和栽培技术详解

灌木,高0.5-1.5米,分枝多;茎钝四棱形或近圆柱形,密被紧贴的鳞片状糙伏毛,毛扁平边缘流苏状。叶片坚纸质,卵形或广卵形,顶端急尖,基部浅心形或近圆形,长4-10厘米,宽2-6厘米,全缘,7基出脉,两面被糙伏毛及短柔毛,背面基出脉隆起,被鳞片状糙伏毛,侧脉隆起,密被长柔毛;叶柄长5-15毫米,密被鳞片状糙伏毛。伞房花序生于分枝顶端,近头状,有花3-5朵,稀单生,基部具叶状总苞2;苞片披针形或狭披针形,密被鳞片状糙伏毛;花梗长3-20毫米,密被鳞片状糙伏毛;花萼长约2.2厘米,密被鳞片状糙伏毛及长柔毛,裂片卵形或略宽,与萼管等长或略长,顶端渐尖,具细尖头,两面均被毛;花瓣玫瑰红色或粉红色,倒卵形,长3-4厘米,顶端圆形,密被缘毛;雄蕊长者药隔基部伸长,弯曲,末端2深裂,短者药隔不伸延,药室基部具1对小瘤;子房半下位,密被糙伏毛,顶端具1圈刚毛。蒴果坛状球形,与宿存萼贴生,长1-1.5厘米,直径8-12毫米,密被鳞片状糙伏毛;种子镶于肉质胎座内。花期5-7月,果期10-12月。m.zw59.coM

野牡丹的花,盛开在夏季,在鲜艳之中带点柔弱的粉红花朵,但又不失本身具有的野生性。

野生种多生长于海拔约120米以下的山坡松林下或开阔的灌草丛中。常绿小灌木,高约1~4米,根粗大,浅灰棕色。

喜温暖湿润的气候,稍耐旱和耐瘠,全日照或半日照均可。是酸性土常见的植物。性虽耐旱,但若土壤能经常保持湿润,则生长较旺。

耐瘠薄。以疏松而含腐殖质多的土壤栽培为好,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或腐叶土生长最佳。

种植方法

播种、扦插,春节进行。

由于野牡丹喜温暖湿润的气候,稍耐旱和耐瘠。因此以向阳、疏松而含腐殖质多的土壤栽培为好。

野牡丹广泛分布于江南大部分省区的旷野山坡、山路旁灌丛林中、疏林下。喜阴,适宜在酸性土壤中生长,耐瘠薄,具有很好的抗病虫害能力,管理粗放。花后需及时修剪,以控制株高度及株型。可孤植或丛栽于林下。播种苗生长缓慢,扦插宜在春夏进行,发根快。

野牡丹采用种子繁殖方式。春季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种,将种子混拦草木灰或细土,均匀地撒播于苗床上,复盖细土2cm,然后盖草、浇水。每1h㎡播种量22.5~30kg,气温在25℃以上时,20d左右出苗,出苗后揭去盖草。苗高15cm左右,按行株距40cm40cm开穴,每穴栽3株。

野牡丹的花,盛开在夏季,在鲜艳之中带点柔弱的粉红花朵,但又不失本身具有的野生性。

野生种多生长于海拔约120米以下的山坡松林下或开阔的灌草丛中。常绿小灌木,高约1~4米,根粗大,浅灰棕色。

喜温暖湿润的气候,稍耐旱和耐瘠,全日照或半日照均可。是酸性土常见的植物。性虽耐旱,但若土壤能经常保持湿润,则生长较旺。

耐瘠薄。以疏松而含腐殖质多的土壤栽培为好,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或腐叶土生长最佳。

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定植后至封行前,应隔月松土除草1次。

水肥管理:喜温暖湿润的气候,极耐旱,稍耐瘠,栽培管理粗放,春、夏、秋季各追施人粪尿或复合肥1次,冬季追施堆肥或草木灰,追肥后进行培土。

温度管理:性喜高温,极耐寒,对温度的适应范围广。

光照管理:阳性植物,须种在向阳的地方,给予充足的光照。

病虫害防治

抗逆性强,较少感染病害,因此在生长期,每月喷洒一次杀菌剂即可对病害起到预防作用。

精选阅读

详解黄花槐的形态特征和种植技术


寒霜降临、盛情不衰,落叶不落花,填补了初冬无观赏花木的空白,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黄花槐的形态特征和种植技术详解。

黄花槐的形态特征和种植技术详解

黄花槐并不是这种植物的学名。而是所谓的园林园艺名称,真正的黄花槐是另一种植物。(详情见中国植物志)正如下面形态特征所言黄花槐由我国传统国槐与美洲金边黄槐,双荚槐杂交育种而成所以和双荚决明易混。造成上面一种植物分属两属的奇特现象,望学名能早日出台。

黄花槐在亚热带常绿,适应在长城以南气温于零下17度的地区陆地栽植。原产西印度群岛及东南亚地区。我国引种地区较广,从华南南部到华南北部及贵州、四川等省均有栽培。现广州有大量作为行道树的应用。

草本或亚灌木,可高达数米。茎、枝、叶轴和花序密被金黄色或锈色茸毛。羽状复叶长15-20厘米;

叶轴上面具狭槽;托叶早落;小叶8-12对,对生或近对生,纸质,长圆形或长椭圆形,长2.5-3.5厘米,宽1-1.5厘米,两端钝圆,先端常具芒尖,上面被灰白色疏短柔毛,下面密被金黄色或锈色贴伏状绒毛,沿中脉和小叶柄更密,中脉上面凹陷,下面明显隆起,侧脉4-5对,上面常不明显,细脉下面可见。总状花序顶生;花多数,密集,长6-8厘米;苞片钻状,与花萼等长;花萼钟状,长约7毫米,萼齿5,三角形,不等大,上方2齿近连合,被锈色疏柔毛;

花冠黄色,旗瓣长圆形或近长圆形,长约11毫米,先端凹陷,中部具2三角状尖耳,基部渐狭成柄,柄长3.5毫米,宽约2毫米,翼瓣与旗瓣等长,戟形,双侧生,皱褶约占瓣片的二分之一,先端具小喙尖,柄与瓣片近等长,弯向一侧,龙骨瓣比翼瓣稍短,近双侧生,一侧具锐三角形耳,下垂,另一侧有一稍钝圆的突起,柄纤细,与瓣片等长;雄蕊10,基部稍连合,并散生极短的毛;子房沿两侧密被棕褐色柔毛,背腹稀疏,花柱直,斜展,无毛,柱头点状,被数根极短毛,胚珠多数。

荚果串珠状,长8-13厘米,宽0.8-1厘米,被长柔毛,先端具喙,喙长1-2厘米,基部具长果颈,果颈长1.5-4厘米,粗2.5毫米,开裂成2瓣,有种子2-4粒;种子长椭圆形,一端钝圆,一端急尖,长9-10毫米,厚4-5毫米,榄绿色。

喜光,稍能耐阴,生长快,宜在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中生长,肥沃土壤中开花旺盛。耐修剪。洛阳地区绿诚农业已规模化繁育及种植。适合长江流域以南地区栽培及种植。

扦插技术

剪取当年生木质化枝条,用ABT2号生根粉50PPM浓度水浸枝2小时后扦插成活率较高。日光强烈时采取灰色遮阳网遮光,保持苗床潮湿度易于生根。栽培土质以排水良好壤土或砂质壤土为最佳,阳光需充足。

在上下班长期每1-2月追肥1次。冬末至早春修剪整形一次,老化的植株应行强剪,促使枝条新生,达到枝多经繁的目的。盆栽:宜选大于33厘米的大盆,培养土益疏松肥沃,可根据爱好造型修剪,忌水淹较耐旱,生长适宜温度为17-30度。

组织培养

利用黄花槐茎尖、带芽的茎段进行组织培养繁育小苗,繁殖系数大、周期短、苗木成活率高,经移栽练苗的黄花槐经过度培养后,可做盆栽品种或移至大田管理育大苗。组培方法育苗不受季节限制,可结合温室育苗根据生产及绿化需要开展组培工作。

播种育苗

播种前的准备

1、选择苗圃地一般选择土地平坦、排灌方便、土壤肥沃、PH值7.0以下,病虫害和杂草较少的沙壤土作为苗圃地。

2、整地和作床应在冬季进行深耕,深度25厘米左右,使土壤风化和减少病虫害。播前半个月,每公顷施有机肥2.5吨,并进行土壤消毒(每公顷用呋喃丹5-7.5千克,硫酸亚铁10千克和泥撒在苗圃地),在进行耕粑作床。要求床宽1米,高25厘米,长10-20米,步道30厘米,深25厘米。

3、选种和催生一般在市场上购买的种子纯度都不高,在播种前要进行选种,去掉颗粒不饱满的种子,留下纯净的种子进行催芽。先用水浸泡半天,再捞出种子,放在浸泡湿了的麻袋上,上面再用湿麻袋盖上,大约1周左右发芽。开始发芽后,就及时播种。

播种

黄花槐播种期应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较宜,采取条播,播种沟深1.5-2厘米,条距为20厘米。播种量为2千克/亩,播种后,再用细土复盖,复土厚1.5-2厘米,并用木板轻轻拍实,以减少子叶带壳出土现象。然后用稻草复盖,保温保湿,防止土壤板结,有利于种子的发芽出土。

管理

1、苗床保湿盖草后立即喷一次透水,喷水要均匀,以后一直要保持苗床湿润,15天左右幼苗开始出土。

2、揭草幼苗出土后要及时、细心揭草。当幼苗有50%出土时,就要全部揭掉。揭草太晚会造成苗木损失。

3、移密补缺出苗后,容易出现细密不均。为了保证幼苗有一定的营养空间,培育健壮的苗木,对密的地方要进行间苗,并用芽苗进行补缺。

4、正常田间管理要进行喷水保湿,除草松土,施肥等,见草就除,除早,除小,当幼苗长到10厘米左右时,每隔15天用10%的粪水追肥一次,加速苗木的生长。

病虫防治

(1)猝倒病(立杆病)。可用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或波尔多液等。

(2)茎腐病。夏季可以遮荫,抚育管理不要碰伤苗木,要及时消除病苗。可以喷施多菌灵800-1000倍液防治。

(3)治虫。可以人工摘除,集中销毁,或者用敌百虫800-1000倍液喷雾杀幼虫。

益母草的形态特征 益母草的栽培技术


益母草在我们印象中就是一种药材,除此之外益母草还是一种很好的观赏植物,开大多为粉色或淡紫色,小巧别致,看起来很可爱,

益母草,又名:蓷、茺蔚、坤草、九重楼、云母草、森蒂,拉丁学名:Leonurusartemisia(Laur.)S.Y.HuF,为唇形科、益母草属植物,夏季开花。其干燥地上部分为常用中药,中国大部分地区均产,生用或熬膏用。一年或二年生草本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生于山野荒地、田埂、草地等。在夏季生长茂盛花未全开时采摘,味辛苦、凉,活血、祛淤、调经、消水,治疗妇女月经不调,胎漏难产,胞衣不下,产后血晕,瘀血腹痛,崩中漏下,尿血、泻血,痈肿疮疡。

益母草的形态特征:

益母草是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有于其上密生须根的主根。

茎:茎直立,通常高30-120厘米,钝四棱形,微具槽,有倒向糙伏毛,在节及棱上尤为密集,在基部有时近于无毛,多分枝,或仅于茎中部以上有能育的小枝条。

叶:叶轮廓变化很大,茎下部叶轮廓为卵形,基部宽楔形,掌状3裂,裂片呈长圆状菱形至卵圆形,通常长2.5-6厘米,宽1.5-4厘米,裂片上再分裂,上面绿色,有糙伏毛,叶脉稍下陷,下面淡绿色,被疏柔毛及腺点,叶脉突出,叶柄纤细,长2-3厘米,由于叶基下延而在上部略具翅,腹面具槽,背面圆形,被糙伏毛;茎中部叶轮廓为菱形,较小,通常分裂成3个或偶有多个长圆状线形的裂片,基部狭楔形,叶柄长0.5-2厘米。

花:花序最上部的苞叶近于无柄,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3-12厘米,宽2-8毫米,全缘或具稀少牙齿。轮伞花序腋生,具8-15花,轮廓为圆球形,径2-2.5厘米,多数远离而组成长穗状花序;小苞片刺状,向上伸出,基部略弯曲,比萼筒短,长约5毫米,有贴生的微柔毛;花梗无。

益母草的生长习性:

益母草喜温暖湿润气候,喜阳光,对土壤要求不严,一般土壤和荒山坡地均可种植,以较肥沃的土壤为佳,需要充足水分条件,但不宜积水,怕涝。生长于多种环境,海拔可高达3400米。[2]野荒地、路旁、田埂、山坡草地、河边,以向阳处为多。

益母草的栽培技术:

益母草分早熟益母草和冬性益母草,一般均采用种子繁殖,以直播方法种植,育苗移栽者亦有,但产量较低,仅为直播的60%,故多不采用。播种期因品种羽性不同耐异,冬性益母草,必须秋播种均可开花结果。播种按行距27cm,穴距20cm,深3-5cm,开浅穴播种。

大花美人蕉的形态特征与栽培技术


【科属】美人蕉科,美人蕉属。

【形态】株高80--150厘米,茎叶被白粉。叶阔椭圆形,长40厘米,宽约20厘米。总状花序顶生,花径1020厘米,花瓣直伸;具4枚瓣化雄蕊。花色有乳白、黄、桔红、粉红、大红至红紫色,还有矮型及不同叶色品种。花期6--10月。

【产地及分布】为栽培种。各地园林栽培多属本种。

【习性】喜阳光充足温热气候,宜湿润肥沃排水良好之

深厚土壤。上海可露地越冬,但是在寒潮来临时,对优良的品

种应适当覆盖防寒,否则可能遭受冻害。华南可终年开花。

【繁殖】分切根茎法繁殖,在春季进行。播种繁殖多用手育种。播种子2-3月间在高温温室进行,美人蕉种皮坚硬,需刻伤或温水(26~30℃)浸种24小时后播种。苗出齐后,待霜期结束定植露地,次年即可开花。但第一年开花,花色和花型不稳定,第二年才较为稳定,在花期需多次进行严格选择,大量淘汰劣株,才可望得到较好的品种。

【栽培】美人蕉栽植时每穴根茎具芽2,--3个。植株常因肥水管理条件不同面生长差别较大。每穴芽数根据布置方式的不同而略有增减。栽植宜施基肥,多用迟效性肥料。开花前追施1--2次液体肥料,则着花繁多而枝叶茂盛。若提早在温室催芽,花期可以提前。

【用途】美人蕉花大色艳,花期长,栽培容易,为普通绿化的重要花卉,可大片自然式栽植,丛植;常用于花坛、花境。其根茎及花可入药。

安诺兰形态特征和栽培管理


中名:安诺兰学名:Anotahainanensis(Rolfe)Schltr.科属:兰科安诺兰属

形态特征:为多年生常绿附生亚灌木状草本植物。植株长30~60厘米,单茎轴;气生根发达,长达数米。叶互生,呈二列密生,长带状,顶端二齿,长27~39厘米,宽3~4.5厘米,厚肉质,深绿色,富有光泽,全缘;叶鞘抱茎。总状花序,腋生,下垂,花序长13~25厘米,具有15~30余朵花,花中型,花径3厘米,白色,具紫红色斑点,唇瓣紫红色;芳香。单花期长达20天。花期2月。蒴果三角形;种子粉末状,米黄色。

生长习性:安诺兰为典型的热带附生兰。其性喜高温、通风、光照充足的气候环境,耐干旱,畏湿,畏寒冷,生长适温为22~27℃。

栽培管理:安诺兰常附生于低海拔丘陵地区的枫树上。栽培时,可将其绑缚于活树干上,或用椰壳、木框作悬吊式栽培,基质采用火砖粒、木炭粒等,初栽时适当遮荫,成活后置于强散射光处或阳光下栽培。夏季每日向植株喷水1~2次,另用0.2%~0.3%的磷酸二氢钾根外追肥,促进生根和保持叶片翠绿。12月花芽分化,每株可抽生1~4枝花;2月开花,此时应减少浇水次数,保持花朵干爽,有利于花开持久。

安诺兰采用播种和分株繁殖。分株全年均可进行,但以5-8月为佳。安诺兰花期花朵易受黄蝽象甲的危害。

应用:安诺兰叶片肥厚、翠绿,花朵清丽、密集而芳香,又值春节前后开花,是极好的新春贺岁花卉。

野牡丹的栽培养护


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

原始花被亚纲Archichlamydeae

桃金娘目Myrtiflorae

桃金娘亚目Myrtineae

野牡丹科Melastomataceae

野牡丹科Melastomataceae

野牡丹是一种常绿小灌木,高约0.5-1.5米,可高达3米。茎钝四棱形或近圆柱形,披淡褐色鳞片状糙毛。单叶对生,长椭圆形或卵形,先端钝尖,基部近圆形或浅心形,全缘,叶片坚纸质,两面披淡褐色糙毛及短柔毛,长约4-12厘米,宽约3-8厘米;叶脉5-7条基出;叶柄长约2-5厘米。花为聚伞花序,长于分枝顶端,近头状,由3-7朵花组成,稀单生,基部具叶状总苞2;花梗密披鳞片状糙毛,长约3-20亳米;花萼5裂,裂片卵形或略宽,内侧红色,外侧披淡褐色鳞片状糙毛,先端渐尖,萼管壶形,长约1厘米;花瓣5片,倒卵形,先端圆形,粉红色或玫瑰红色,密披缘毛,离瓣花;雄蕊10枚,5长5短,较长的雄蕊基部黄色直立,上部呈关节状弯曲,状似镰刀,连接紫红色半圆形的花药,短的雄蕊黄色,并未分两节,连接黄色的花药;雌蕊柱状,墨绿色;花柱线形,紫红色;子房下位,5室,密被糙伏毛,先端具一圈刚毛。果为蒴果,壶形,与宿存萼贴生,密披褐色鳞片状糙毛,成熟后开裂,果肉紫色,长约1-1.5厘米,直径约8-12亳米;种子白色,镶于肉质胎座内。花期5-7月,果期10-12月。野牡丹的花,盛开在夏季,在鲜艳之中带点柔弱的粉红花朵,但又不失本身的野生性。

野牡丹喜温暖湿润的气候,稍耐旱和耐瘠。因此以向阳、疏松而含腐殖质多的土壤栽培为好。

野牡丹采用种子繁殖方式。春季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种,将种子混拦草木灰或细土,均匀地撒播于苗床上,覆盖细土2cm,然后盖草、浇水。每1hm2播种量22.5-30kg,气温在25℃以上时,20d左右出苗,出苗后揭去盖草。苗高15cm左右,按行株距40cm?0cm开穴,每穴栽3株。

田间管理定植后至封行前,应隔月松土除草1次。春、夏、秋季各追施人粪尿或复合肥1次,冬季追施堆肥或草木灰,追肥后进行培土。

野牡丹是美丽的观花植物,可孤植或片植、或丛植布置园林。亦可家庭盆栽,北方室外不能过冬。

大花麦瓶草形态特征和繁殖栽培


科属石竹科大花麦瓶草属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数枚花萼自茎基抽出,不分枝,高达90Cm。叶多基生,匙状披针形,质薄,全缘,长10-13Cm;茎生叶矩圆状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总状花序,紧密,花径1.5cm,深粉红色,花期5?6月。蒴果,种子多数,8-9月成熟。产地习性原产罗马尼亚。性喜温暖凉爽气候,喜阳光充足亦耐半阴;忌炎热及湿涝;不择土壤,以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生长更好。

繁殖栽培播种、分株繁殖。春、秋季节均可播种,种子适宜发芽温度为20℃,2?3周即可发芽。播种苗当年不能开花,需要一个生长季节的营养生长,产生大量的基生叶,第二年方可大量开花结实。分株繁殖宜在秋季进行,每3?4年分株1次。栽植地宜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阳光充足处。春季定植,定植前深翻土地,施足腐熟基肥。春季干旱地区要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同时追施l?2次肥料,促其营养生长及开花;夏季炎热多雨地区要及时排涝及适当庇荫,可帮助植株顺利越夏。入冬前浇足冻水可顺利越冬。

园林用途大花麦瓶草株丛秀丽,适宜和钓钟柳属、鼠尾草属及石竹属植物配置花坛、花境;点缀岩石园或做地被植物,其鲜花可用于室内装饰。

同属植物约500种,包括大量一、二年生草本植物,主产欧、亚两洲;我国产60余种。常见栽培的有:

1.高雪轮(S.armeriaL.)SweetwilliamSilene,一二年生草本,茎直立,高30?60cm。花紫色、粉红或白色,花期夏季。可用不同时间的播种来调整花期,它是重要的花坛及地被植物。原产南欧。

2.密花麦瓶草(S.compactaFisch.),CompactflowerSilene,二年生耐寒草本,茎高50Cm,少分技或不分枝。基生叶匙状披针形;茎生叶矩圆状披针形。花粉色,径约2.5Cm,花后棒状萼筒膨大如瓶。花期5?6月。原产亚洲。

《野牡丹的形态特征和栽培技术详解》由植物养护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植物养护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栽培养护技术设施”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