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种植相信每个家庭都有种植,那么种植植物需要注意哪些事项?下面就给大家带来植物种植注意的事项问题以及解决方法!感谢您的阅读,植物59网小编向您推《扁豆规范化栽培高产技术》,欢迎您参考,希望您喜欢!

扁豆,Lablabpurpureus(Linn.)Sweet,通用名藊豆,别名火镰扁豆、藤豆、沿篱豆、鹊豆、查豆、月亮菜,双子叶植物纲。种类也很多,如:白扁豆、紫扁豆、油豆、蛇豆、猪耳豆(形似猪耳朵)。为豆科扁豆属多年生、缠绕藤本植物。是一种豆类植物。世界各热带、亚热带地区均有栽培,扁豆花有红白两种,豆荚有绿白、浅绿、粉红或紫红等色。嫩荚作蔬食,白花和白色种子入药,有利于暑湿邪气的祛除,健脾止泻之效,同时扁豆还有显著的消退肿瘤的作用。

扁豆的植物形状

一年生缠绕草本。小叶3,顶生小叶菱状广卵形,侧生小叶斜菱状广卵形,长10厘米,宽4.510.5厘米,顶端短尖或渐尖,基部宽楔形或近截形,两面沿叶脉处有白色短柔毛。总状花序腋生;花24朵丛生于花序轴的节上;尊上部2齿几完全合生,其余3齿近相等;花冠白色或紫红色,旗瓣基部两侧有2附属体;子房有绢毛,基部有腺体,花柱近顶端有白色髯毛。荚果扁,镰刀形或半椭圆形,长57厘米;种子35颗,扁,长圆形,白色或紫黑色。花果期79月。

生长习性

多年生、缠绕藤本。全株几无毛,茎长可达6米,常呈淡紫色。羽状复叶具3小叶;托叶基着,披针形;小托叶线形,长3-4毫米;小叶宽三角状卵形,长6-10厘米,宽约与长相等,侧生小叶两边不等大,偏斜,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近截平。种子适宜发芽温度为22~23℃。植株能耐35℃左右高温,根系发达强大、耐旱力强,对各种土适应性好,在排水良好而肥沃的沙质土壤或壤土种植能显著增产。一年生草本植物,茎蔓生,小叶披针形,花白色或紫色,荚果长椭圆形,扁平,微弯。种子白色或紫黑色。喜温暖润湿,耐热。一般春播秋收。嫩荚是普通蔬菜,种子可入药。

扁豆规范化栽培高产技术

品种选择

扁豆栽培品种宜选择耐低温、生长速度快、结荚多而早、嫩荚纤维少、质脆味美、抗逆性强,市场适销的白籽品种,如上海白扁豆、崇明白扁豆及春扁Ⅰ号等。

整地作垄,适施基肥

播前5-7天进行翻土晒田,播种时整地作垄,畦宽100厘米,畦高10-15厘米,沟宽50厘米,按播种密度规格开浅穴施基肥,基肥亩施含硫三元复合肥15公斤,施于播种穴内,后将肥料与表土层拌匀待播。

适期播种,合理密植

露地栽培,适宜播种期4月上中旬,亩播种量3.5-4公斤。也可采用小拱棚育苗移栽,其播种期可比露地栽培提早10-15天。播种密度以亩播1500-2000穴为宜。播种方式,每畦播2行,行距50厘米,穴距50厘米,每穴播种子3粒,覆土3厘米左右,出苗后间补苗,穴留苗2株,每亩留苗3000-4000株。

施肥管理

施肥原则:适施基肥,施好促蔓肥,重施促芽肥。在苗期施好2次促蔓肥,第1次在出苗后15天内,结合中耕除草,亩撒施含硫三元复合肥10公斤,或尿素5公斤,加硫酸钾5公斤,兑水浇施。第2次在苗高20厘米左右,亩施栏肥1500公斤,或鲜树叶、鲜嫩草1000公斤,并结合培土。白籽扁豆采收期长,在采收始期,重施1次速效氮肥,促新芽发生与生长,亩可施尿素7-10公斤,选雨天撒施,以免肥害。以后根据长势,结合治虫根外追肥1-2次,或在花、荚期喷施速效有机微肥小叶敌800倍液,以提高结荚率。

搭架整枝

当扁豆植株长到40厘米左右时,开始搭架,每穴插1根200厘米长的杂木杆或小竹杆,并在150厘米高处将4根杂木杆捆在一起成鸟窝状,并引蔓上架。当主蔓长到150厘米左右,开始摘心,以促进侧枝发生与伸蔓。当侧蔓缠绕到架顶时,也要摘心,发促进下部花序发育和侧蔓上发生孙蔓。在结荚中后期,要将中下部老黄叶及时摘除,并在茎叶过密处疏去部分叶片和抹掉晚生的嫩芽,改善透光条件。

病虫防治

扁豆生育期间要注意防治蚜虫、红蜘蛛、豆荚螟、斜纹夜蛾等虫害。从始花期开始要注意豆荚螟的防治。在每个花序的现蕾期开始,每隔7-10天喷1次药,确保正常开花结荚。药剂可选用1%苦参素800倍、1.1%绿浪1000倍、2.5%敌杀死1500倍、施安500-800倍、5%抑太保1000倍、2.5%三氟氯氰2000倍进行喷治。

扁豆病害主要有立枯病、猝倒病、炭疽病、灰霉病等,可选用50%多菌灵或50%甲基硫菌灵600倍液,50%扑海因800-1000倍液加以防除。

适时采收

扁豆食用嫩荚、嫩籽,应分批适时采收。过嫩采收籽粒小,产量低;过老采收影响商品性。当豆荚外观浅绿色、籽粒膨大饱满时即可采取。一般第1季采收期在7月上中旬至8月中旬,第2季采收期为9月上旬至10月下旬。亩产量可达1500公斤以上。

zw59.com延伸阅读

南瓜规范化栽培管理技术


南瓜是人类栽培较古老的作物之一,种植历史久远,南瓜抗逆性强,种类繁多,适应性强,地域分布广,高产耐贮,果实形状、大小、品质各异,果色缤纷多彩。

南瓜为一年生蔓生草本。茎长达数米,节处生根,粗壮,有棱沟,被短硬毛,卷须分3~4叉。单叶互生,叶片心形或宽卵形,5浅裂有5角,稍柔软,长15~30厘米,两面密被茸毛,沿边缘及叶面上常有白斑,边缘有不规则的锯齿。花单生,雌雄同株异花。雄花花托短。花萼裂片线形,顶端扩大成叶状。花冠钟状,黄色,5中裂,裂片外展,具皱纹。雄蕊3枚。花药靠合,药室规则S形折曲。雌花花萼裂显著,叶状,子房圆形或椭圆形,1室,花柱短,柱头3,各2裂。瓠果,扁球形、壶形、圆柱形等,表面有纵沟和隆起,光滑或有瘤状突起。

似桔瓣状,呈橙黄至橙红色不等。果柄有棱槽,瓜蒂扩大成喇叭状。种子卵形或椭圆形,长1.5~2厘米,灰白色或黄白色,边缘薄。花期5~7月,果期7~9月。原产于亚洲南部,世界各地均有栽培。果实作蔬菜;种子含油可食用,治疗前列腺等。种子(南瓜子)和瓜蒂常入药,能驱虫、健脾、下乳。在中国广泛栽种,其果实可食用,同时,南瓜既当菜又代粮,在农村很有人缘。近年来,人们发现南瓜不但可以充饥,而且还有一定的食疗价值,于是土味十足的南瓜得以登大雅之堂。

南瓜规范化栽培管理技术

一、选地整地:

南瓜对土壤的要求不甚严格,沙质土、粘壤土、壤土均可种植,但要获得高产稳产,则以选择富含有机质的沙壤土、壤土最为适宜。由于春季多雨、秋季干旱,起畦要深沟高畦,一般畦宽(包沟)1.8-2.3米。

二、育苗及定植:

南瓜春季1―3月播种,秋播7―8月。早熟栽培育苗移栽,中、晚熟直播。育苗一般用塑料小拱棚防寒,苗龄最好为20―30天。苗期要控制水分湿度,2―3片真叶时定植。株距0.5―0.7米,亩植600―800株。

三、田间管理:

1.肥水管理

整地时亩施腐熟有机肥2000―3000公斤作基肥。施肥量视植株发育情况和土壤肥力而定,生长前期适当控制养分,以防徒长。一般开花结果期重施钾肥或复合肥,每亩施20―30公斤。

在南瓜定植后到伸蔓前,尽量不要灌(淋)水,应抓紧中耕,促进根系发育。除施肥时要及时灌水外,一般地不干不淋水,植株生长壮旺不淋水。同时要做到及时排涝。

2.中耕除草

在定植到伸蔓封行前要进行中耕除草,尽量不松动根系,适当向根部培土,使之形成小高垄。随着瓜秧长蔓,逐渐盖满地面时就不宜再进行中耕。

3.整枝和压蔓

整枝和压蔓是南瓜获得早熟高产的技术措施之一。对生长势过旺、侧枝发生多的品种,去掉部分侧枝、弱枝、重叠枝,有利于防止植株徒长,改善植株通风透光条件。当蔓伸长至60厘米左右时进行第一次压蔓,方法是在蔓旁边挖条7―9厘米深的浅沟,然后将蔓轻轻放入沟内,再用土压好,生长顶端要露出12―15厘米,以后每隔30―50厘米压蔓1次,一般压蔓3―4次。对于高度密植栽培的早熟南瓜,则压蔓1次,甚至不压蔓。

4.人工辅助授粉

采用人工授粉的方法,可以防止落花,提高座果率。授粉要在晴天上午进行,用开放的雄花在雌花柱头上轻轻涂抹,以达到授粉的目的。

5.采收和贮藏

南瓜的嫩瓜和老熟瓜均可食用,一般早期瓜和早熟品种南瓜在谢花后10―15天可采收嫩瓜,谢花后35―60天才能采收老熟瓜。老熟瓜表皮一般蜡粉增厚,皮色由绿色转变成黄色或红色,用指甲轻轻刻划表皮时不易破裂。一般受损伤、有病斑或不成熟的瓜均不宜贮藏,贮藏瓜需选择晴天采收,存放于通风、阴凉的室内,一般可贮藏3―4个月。

四、病虫害防治:

南瓜病虫害相对较少。主要病害有病毒病、白粉病和炭疽病。病毒病主要由蚜虫传播,要控制和消灭蚜虫,若发现病株,要及早拔除烧毁,并用石灰消毒,以防蔓延;白粉病可用205粉锈灵1500―2000倍、胶体硫500倍防治;炭疽病可用炭疽福美300―400倍、施保功1000―1500倍防治。主要虫害有蚜虫,可用蓟蚜威1000―1500倍、好年冬2000―3000倍防治。

紫云英规范化高产栽培管理技术


紫云英又名翘摇,红花草,草子,原产中国。喜温暖湿润条件,有一定耐寒能力,全生育期间要求足够的水分,紫云英对土壤要求不严,以砂质和粘质壤土较为适宜。耐盐性差,属豆科、黄芪属。二年生草本植物。主根较肥大,侧根入土较浅,茎呈圆柱形,中空,柔嫩多汁,有疏茸毛。叶多数为奇数羽状复叶,花为伞形花序,一般腋生,少顶生,荚果两列,联合成三角形,种子肾状,种皮光滑,根、全草和种子可入药,有祛风明目,健脾益气,解毒止痛之效。是中国主要蜜源植物之一。

紫云英的生长习性

紫云英喜温暖的气候,湿润而排水良好的土壤生长较好,幼苗期耐荫的能力较强,适于在水稻后期套种。紫云英性喜温暖的气候,一般有明显的越冬期。幼苗期低于8℃生长缓慢;开春以后,日平均气温达到6℃~8℃以上时,生长速度明显加快。开花结荚的最适温度为13℃~20℃。紫云英在湿润且排水良好的土壤中生长良好,怕旱又怕渍,生长最适宜的土壤含水量为20%~25%,土壤以质地偏轻的壤土为主。

紫云英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15℃~25℃,发芽时需要吸收较多水分和大量的氧气。幼苗时期根系的生长比地上部快,越冬期间,根系和地上部生长较缓慢,开春后地上部生长加速,但根系的生长仍较平稳,到现蕾期后,地上部生长速度陡然加快,在约半个月的时间内干重可增加月1.3倍,因此到初花期地上部的干物质重量就大大超过根系。在盛花期,根系和地上部的干物质之比约1∶4~6。紫云英的根瘤菌属紫云英根瘤菌族,它不是土壤常住微生物区系,在未种植过紫云英的地区一般需要接种根瘤菌。根瘤菌的活性在返青其很弱,返青后急剧上升,初花期达到高峰,以后迅速下降。

紫云英苗期株高增长缓慢,开春后随温度上升生长速度逐渐加快,在现蕾期以后迅速增加,始花到盛花期的生长速度最快,从现蕾到盛花期的株高增加的长度约占终花期的三分之二。紫云英的开花期一般为30~40天,主茎和基部第一对大分枝的花先开,以后按分枝出现的先后,依序开放。主茎及分枝均是由下向上各花序依此逐个开放。紫云英的自然杂交率很高,一般为60%以上。果荚从开花至变黑,一般约需20~30天。紫云英鲜草无论是水泥窖、土窖、聚乙烯袋以及罐、桶都可青贮,各地可因地制宜推广应用。聚乙烯袋因容易破损,一般贮存时间不宜超过3个月。紫云英鲜草收获后应先晒2~3天,使含水量降至70%左右,再切碎青贮,以免青贮期间因水分过多而造成养分损失。紫云英含蛋白质较高,但含碳水化合物较少,是属于较难青贮的青饲料。添加酒糟、米糠、禾本科牧草等含碳水化合物较多的饲料可有效解决干物质和粗蛋白损失问题。在青贮时间较长时,一般不要加盐为好。

紫云英规范化高产栽培管理技术

1、选用良种:推广良种是夺取紫云英高产的关键一环,如余江大叶籽的平均产量比其它紫云英良种增产7.5t/公顷。2、种子处理:紫云英播前需先经盐水选种、擦种,后用30-40%的人尿浸种10-12小时后捞起晾干,最后再拌根瘤菌。采用根瘤菌拌种是紫云英种子处理最重要的一环,对促进根部早结瘤十分重要。接种根瘤菌,一般增产鲜草10%以上,高的可达40%以上。3、适当早播:10月上、中旬播种的紫云英鲜草产量最高,此后播种的鲜草产量逐渐下降,11月以后播种的产量则更低。由此可见,适时早播对紫云英高产十分有利。另据试验,在播60公斤/公顷种子的范围内,紫云英的播种量与鲜草产量基本上成正比,即播种多,产量上升,而以22.5-37.5公斤/公顷的经济效益较好。4、科学施肥:紫云英属豆科根瘤固氮作物,因此施肥应以磷钾肥为主,适施氮肥,从而达到以磷增氮、以钾增氮、以小肥养大肥的目的。磷肥一般应用作基肥或种肥,以利根系发育,增进固氮能力,提高抗逆性。增施钾肥,可促使紫云英苗粗壮,早分枝,多结瘤,以提高鲜草产量。春暧后,对紫云英尤其是生长较差的二、三类苗,追施适量氮肥增产效果显著。此外,施有钼、硼等微肥,对提高紫云英鲜草产量也有明显效果。5、加强田间管理(1)开好三沟,防渍防旱:紫云英喜湿润,忌渍水,开好三沟,做到沟沟相通,雨后不渍水,播种进粘重土壤应适当晒田,达到土软而烂,以免陷种烂芽。砂质土为避免种子发芽后土训过干而焦芽,应采取浅水播种,待种子萌芽后再排水。在土壤耕性好、排灌方便的地区,可掌握发芽时以土面软而有水层、出苗时以土面湿面无水层为标准。紫云英发芽后,在套种期间不能积水。水稻收获后,应及时灌跑马水防旱,以保持田面不晒白为度,春暧以后要注意清沟防渍。(2)盖草防寒:最适宜紫云英生长的温度是15-25℃,当气温低于-3℃时就会受冻害。晚稻收获后盖草,有利于紫云英增产。另外,增施猪牛栏粪肥和草木灰对紫云英防寒抗冻变有一定效果。(3)防治病虫害:紫云英的主要害虫有蚜虫、潜叶蝇、蓟马和秆柱蝇等,都可用20%乐果1000-2000倍稀释液喷杀。水源方便的地方,苗期发现蚜虫或秆柱蝇,可灌水浸过叶顶3小时后排干,可浸死大量虫蝇。可用石硫合剂(波美0.3度)防治紫云英的主要病虫害白粉病和菌核病。6、适时翻沤:适时翻沤是提高紫云英产量和肥效的最后一环,在生产中往往易被忽视。过早翻沤产量不高,肥效低。另外鲜草翻沤过嫩,含氮量低,含水量高。如翻沤过迟,虽然产量高,但鲜草中的纤维素、木质素增多,植株老化,不利于腐烂分解,肥效也低。而且其分解的有机酸和大量的二氮化碳及硫化氢气体会影响早稻秧苗成活和分蘖。因此,紫云英一般以盛花期翻沤较为适宜。

茼蒿规范化栽培技术


茼蒿(ChrysanthemumcoronariumL.)又称同蒿、蓬蒿、蒿菜、菊花菜、塘蒿、蒿子杆、蒿子、桐花菜(在福建等地也叫鹅菜、义菜),为菊科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叶互生,长形羽状分裂,花黄色或白色,与野菊花很像。瘦果棱,高二三尺,茎叶嫩时可食,亦可入药。

茼蒿的形态特征

茎叶:光滑无毛或几光滑无毛。茎高达70厘米,不分枝或自中上部分枝。基生叶花期枯萎。中下部茎叶长椭圆形或长椭圆状倒卵形,长8-10厘米,无柄,二回羽状分裂。一回为深裂或几全裂,侧裂片4-10对。二回为浅裂、半裂或深裂,裂片卵形或线形。上部叶小。

花:头状花序单生茎顶或少数生茎枝顶端,但并不形成明显的伞房花序,花梗长15-20厘米。总苞径1.5-3厘米,总苞片4层,内层长1厘米,顶端膜质扩大成附片状。舌片长1.5-2.5厘米。舌状花瘦果有3条突起的狭翅肋;肋间有1-2条明显的间肋。管状花瘦果有1-2条椭圆形突起的肋,及不明显的间肋。

茼蒿规范化栽培技术

茼蒿又叫蒿子秆。栽培的品种多为小叶种。叶小而缺刻深,分枝多,叶色浓,耐寒力强,茼蒿喜冷凉气候,适应性强,栽培季节不严格,春、夏、秋季均可露地播种,以春季栽培为主。春天解冻后即可播种,4月中旬以后播种的品质较差。规范化栽培上应注意掌握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1)平畦撒播或条播:为便于采收,平畦畦宽一般为80~100厘米,分次采收时,畦埂应宽而且硬。施入优质有机肥料,每亩6000~8000公斤,翻地混匀,整平做畦。畦面平整后即播种。撒播时,先用二齿钩在畦面上均匀地划沟,沟深3厘米左右。然后撒种。每亩播种量4~5公斤。播后用铁耙搂平,用铁锨轻拍一遍畦面即可。条播时,在畦面上按15厘米行距开沟,沟深3~5厘米,在沟内撒种,然后楼平。

2)适时间苗:茼蒿出苗迅速,温度合适时,4~5天即可全苗。出苗后应及时除草并间苗。行株距约3厘米,植株距离过大,空气流通,茎叶易硬化,过密茎杆细弱。

3)及时浇水:茼蒿的生长期中灌水很重要,如水分不足,会使茎叶硬化,品质变差。一般在苗高3~4厘米时开始浇水,以后每3~5天浇1次水。

4)合理追肥:茼蒿苗高10~12厘米时开始追肥。以追施氮素化肥为宜。追肥轻施,多次施。随水冲施效果较好。

适时采收:播种后40~50天就可采收嫩梢。每次采收后,结合浇水追施速效化肥,促使侧枝萌发生长,以达多次采收的目的。有时为了换茬,播种50天后一次收获。

韭黄的规范化栽培管理技术


使韭根在黑暗的环境中生长,生产出无叶绿素的软化产品,就是韭黄。韭黄作为一种高档的保健蔬菜,深受消费者的亲睐。韭黄属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种子和叶等入药。具健胃、提神、止汗固涩、补肾助阳、固精等功效。分布在全国各地。

韭黄的食疗作用

补肾温阳:韭黄性温,味辛,具有补肾起阳作用,故可用于治疗阳痿、遗精、早泄等病症。

益肝健胃:韭黄含有挥发性精油及硫化物等特殊成分,散发出一种独特的辛香气味,有助于疏调肝气,增进食欲,增强消化功能。

行气理血:韭黄的辛辣气味有散瘀活血,行气导滞作用,适用于跌打损伤、反胃、肠炎、吐血、胸痛等症。

润肠通便:韭黄含有大量维生素和粗纤维,可以把消化道中的头发、沙砾、金属屑甚至针包裹起来,随大便排出体外,有洗肠草之称,治疗便秘,预防肠癌。

韭黄的规范化栽培管理技术

一、选择优良品种

用作韭黄栽培的韭菜品种很多,按叶片的大小分有大叶、小叶2种;按熟性的早、晚分有早熟品种、中熟品种及晚熟品种。我们近年来引进过多个品种。经过试验比较认为四川成都的犀浦韭为好,该品种具有生长快、产量高、耐寒、耐肥、抗病等优点,较一般的韭菜分蘖能力强,叶片宽、厚、多,苗高,假茎粗硬不易倒伏,跑马根少,不易浮蔸上长,而且病害较少,产量高,但目前生产上较理想的软化栽培品种。

二、土壤选择

韭黄的栽培对土壤要求较高,宜选择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疏松透气、保水保肥、能灌能排的沙质壤土。

三、整地作畦

韭菜是一年种多年收的蔬菜,以后不再翻耕,因此种前一定要深翻土层,以利根系发育。土层深耕达25-30cm为好,深耕后土壤暴晒3-5天,将大块的土打碎,精细整地作畦。作畦要考虑有利于灌溉和排水,地块小的可做成宽10m左右,南北向龟背形畦,地块大的不用作畦,可在田中央加开十字沟,四周开围沟以利排水。

四、选择适宜栽培方式

韭菜在每年的春、秋两季均可播种和栽植,以春季为好,时间是3月中旬-4月中旬。秋季在9月下旬-10月上旬。

1、直播。每667m2用种量2kg,播种前在畦面上按73cm的行距开好东西向、底面平整、深17-20cm、底宽17cm左右的播种沟。挖松沟底,整碎整平土壤并撒1层薄薄细沙填没土壤空隙,然后播种。为使播种均匀,种子入土深度一致,出苗整齐,还须特制一种播种压板(木板长1m,宽8-10cm,一头翘起并系上绳子),将木板置于播种沟内,一人在前缓慢拖动,另一人在后轻轻压住木板,使沟内出现一条平直的印痕,拖压后将种子均匀地播于印痕内。播种后即盖薄薄一层细沙土,厚度不超过0.5cm,接着施充分腐熟的人粪尿,浓度为1份人粪尿对2-3份清水,每667m2用对好的人粪尿约1000kg。

2、分株移栽。将从老蔸分离出的苗准备好,每667m2约需4000-5000株,开好东西向、深20-25cm的行沟,沟距30-35cm。每667m2施入腐熟的农家肥2000-3000kg或施入有机复合肥1000-1500kg、过磷酸钙50kg,将肥料与土壤充分混匀后将分离出的苗种放入沟内培土,株距20cm左右,淋足定根水即可。

五、田间管理

1、勤施薄施肥水及时清理田间杂草。当韭苗长至7-10cm时,应追施1次2成浓度的人粪尿或沼气水(即2份腐熟的人粪尿对8份清水),约15-20天后再追施1次,以后每隔1个星期追施1次,浓度与上次相同。待韭苗长至30-50cm时追施3成浓度的人粪尿(即3份人粪尿对7份清水),同时粪水中加入0.5%的尿素。如遇久旱,须放水沟灌,待畦面吸足水后随即追施5成浓度的人粪尿加0.5%的尿素。如果苗势弱,植株叶片薄,茎的粗度、硬度不够可适当追施有机复合肥,每667m2用量20-25kg。田园里的杂草要及时清理,做到早除勤除,保持畦面无杂草。

2、培土割青。培土是使假茎软化的主要措施之一,一般分2-3次进行。每次培土前施有机复合肥20-25kg/667m2,肥料要施在韭苗行的两侧,当播种(即分株移栽)或割头次韭黄以后4-5个月,假茎长到15-20cm,苗高约50cm时,进行第1次培土,培至离荷口2cm处。约过7天后再进行第2次培土,此次培至与荷口齐。若第1、2次培土未培好再进行第3次培土,略超过荷口1cm。荷口即距根部2cm处。培土时先用细竹竿把韭叶挑起固定好,然后培土,注意不要伤根、茎、叶,等到韭叶长好后齐荷口2cm以上割除韭叶,即所谓割青。割青后随即追施1次5成浓度的人粪尿或沼气水,如遇春季雨水多不能追人粪尿水或沼气水时可用大力牌有机复合肥颗粒剂代替。用量为每667m2用人粪尿水或沼气水1000-1500kg,或颗粒剂100-150kg。

3、覆盖草帘。割青、追肥后即覆盖草帘。草帘用长2m左右的竹尾和稻草做成,先将小把的稻草分放两边,草尾对草尾排列整齐,将塑料线交织在竹尾上,草头再各用两根直径为1-1.5cm的细竹竿扎紧扎好支架。按底宽65cm,两边宽60-65cm的三角形状将草帘覆盖在韭垄上草帘的厚度以不透光为度。其覆盖高度宜高不宜低,否则会影响韭黄的产量和质量。覆盖草帘后如遇天旱,气温在30℃以上时每天要用喷雾器喷水1-2次,以将草帘喷湿而不滴水为度,以降低草帘内的温度,保持一定的湿度。

4、及时割取韭黄。当韭黄长到65cm高,叶尖开始萎蔫时即可收割。收割的时间视季节而定,夏季气温在30℃以上时,盖帘后6-7天即可收割;气温在25℃时,盖帘后10-13天即可收割;气温在18-20℃时,盖帘后20天左右收割。冬季12℃以下要30天左右才能收割。收割时先揭开草帘把韭黄叶扶向一侧,用小锄头轻轻把韭垄另一侧的土挖开,挖到现出韭菜根时用7字型的刀水平方向均匀用力割,留茬高度以5-10cm为宜,割下的韭黄扎成0.5-0.75kg一把,置入水中浸泡1-2h后再用清水整理,割完韭黄晾蔸1-2天后在根的一侧施入6成浓度的人畜粪水(或沼气水),每667m2施入2000-2500kg为佳,随后即可转入下一轮韭黄的田间管理。一般2年之内割5次韭黄,每次产量2500kg/667m2以上。为了增加产量,提高质量,避免早衰,延长寿命,以1年收割2次为好。

六、病、虫、草害的防治

1、韭黄的病害。韭黄的病害主要是灰霉病、疫病及黄萎病。

⑴灰霉病。主要为害叶片。防治方法:其感病程度因品种不同而异,因此选择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如发现有少量植株感病时可用50%速克灵或50%扑海因800-1000倍液喷雾,也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防治。

⑵疫病。可危害根、茎、叶,尤以假茎受害重,湿度大时发病较重,防治方法:由于疫病是在湿度大的条件下发病重,因此在整地时要开好排水沟,同时注意轮作或在没有种过韭黄的地上种植。如发现病株可用50%甲霜铜600倍液或64%杀毒矾400倍液喷施,每隔10天喷1次,连续防治2-3次为佳。

⑶黄萎病。主要危害叶片,当叶片感病后叶尖逐渐黄化,叶下垂变黄,严重时全株萎蔫黄化而死。防治方法:及时发现病株,在发病初期可用50%的多菌灵5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500倍液喷雾。同时施肥要以农家肥、有机肥为主,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

2、虫害的防治。韭黄的虫害主要为韭菜迟眼蕈蚊。韭菜迟眼蕈蚊又名韭蛆,主要聚集在地下部为害嫩茎,春、秋两季为害韭菜的幼茎引起腐烂,使韭叶枯黄而死。防治方法:发现幼虫为害时,用75%辛硫磷5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2000倍液灌根。

3、主要的杂草及防治。韭菜地里主要杂草有稗草、马唐、野苋菜、蒲公英、车前草等。

除草方法:

⑴人工挖除。

⑵喷施除草剂,在播种后淋足水即可使用50%的丁草胺乳油,每667m2用药量100-150mL对水喷施在畦面上。

怎样规范化栽培苦参


苦参,别名苦骨、地槐,为豆科多年生半木本植物,具有清热燥湿、杀虫、利尿之功效。苦参为豆科植物苦参的干燥根,苦参有清热燥湿、杀虫、利尿的功效,苦参有治疗湿热、黄疽、痢疾、肠炎、皮肤瘙痒等症的作用,苦参用药禁忌是脾胃虚寒者忌用苦参,苦参反藜芦,不宜与藜芦同用。

一、植物特征

落叶半灌木,高1.5-3米。根圆柱状,外皮黄白色。茎直立,多分枝,具纵沟;幼枝被疏毛,后变无毛。奇数羽状复叶,长20-25厘米,互生;小叶15-29对,叶片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长3-4厘米,宽1.2-2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圆,有短柄,全缘,背面密生平贴柔毛;托叶线形。总状花序顶生,长15-20厘米,被短毛,苞片线形;萼钟状,扁平,长6-7毫米,5浅裂;花冠蝶形,淡黄白色;旗瓣匙形,翼瓣无耳,与龙骨瓣等长;雄蕊10,花丝分离;子房柄被细毛,柱头圆形。荚果线形,先端具长喙,成熟时不开裂,长5-8厘米。种子间微缢缩,呈不明显的串珠状,疏生短柔毛。种子3-8颗,近球形,黑色。花期6-7月,果期7-9月。

二、生长习性

苦参喜温暖的气候,在平原、丘陵及低山区都可栽培。对土壤要求不严,但由于苦参是一种深根植物,宜选择肥沃、深厚、排水良好的沙壤土和黏壤土栽培较好。

三、栽培技术

1、选地整地与施肥。人工栽培苦参,应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疏松肥沃、阳光充足的壤土、砂质壤土或腐殖质壤土做床。亩施农家肥2000公斤。采用大垄高床技术,床宽130-140厘米,长度视需要而定,床高10-12厘米,床间距30厘米。

2、繁殖技术。(1)种子繁殖。7-9月,当苦参荚果变为深褐色时,采回晒干、脱粒、簸净杂质,置干燥处备用。播种前要进行种子处理。方法:用40℃-50℃温水浸种10-12小时,取出后稍沥干即可播种;也可用湿沙层积(种子与湿沙按1∶3混合)20-30天再播种。另外,用95%-98%的浓硫酸处理60分钟,也能提高种子发芽率。4月中下旬,在整好的高畦上,按行距50-60厘米、株距30-40厘米开深2-3厘米的穴,每穴播种4-5粒处理好的种子,用细土拌草木灰覆盖,保持土壤湿润,15-20天出苗。苗高5-10厘米时间苗,每穴留壮苗2株。也可育苗移栽。(2)分根繁殖。春、秋两季均可播种。秋栽于落叶后进行,春播在4月下旬,以地下5厘米地温稳定到15℃以上时为宜。选择15-20厘米苦参根,每根必须具有根和芽2-3个,按行距30厘米,沟深10厘米,平放覆土压实,浇透水。

3、田间管理。(1)中耕除草。苗期要进行中耕除草和培土,保持田间无杂草和土壤疏松、湿润,以利苦参生长。(2)追肥。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每年追肥2次,第一次在5月中下旬苗高15厘米时进行;第二次在8月上中旬苗高50-70厘米进行,追肥视植株生长情况适时适量进行追施。(3)排水与灌水。注意保持土壤湿润,干旱及时浇水,雨季要开沟排水,以免积水烂根。(4)摘花。除留种地外,要及时剪去花薹,以免消耗养分。

四、采收加工

根可在栽种2-3年后的9-10月茎叶枯萎后或3-4月出苗前采挖。刨出全株,按根的自然生长情况,分割成单根,去掉芦头、须根,洗净泥沙,晒干或烘干即成。每亩可产干品药材700公斤左右。

苦参分布于俄罗斯、日本、印度、朝鲜以及中国大陆的南北各省区等地,生长于海拔1,500米的地区,多生在山坡、沙地、草坡、灌木林中及田野附近。中医认为,苦参有清热燥湿,杀虫利尿的作用。

《扁豆规范化栽培高产技术》由植物种植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您在种植植物过程中能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植物栽培养护技术设施”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